第264章
  虞铮叹口气,拿着帕子给二公主擦泪:要是她不生出那些心思,又怎么被人蒙骗?
  放心,那是你父亲的骨血,就是犯了再大的错,母后也不会杀了她。
  二公主一听这话,浑身力气都松了,她就怕母后怒极了,也给大姐姐灌一碗毒药。
  三伯,九叔,你们看这事该怎么办?虞铮又坐下来问。
  瑞王和清河王还能怎么说?
  娘娘,皇后如此大逆不道,绝不可再为后,臣建议废后吧。清河王道。
  瑞王也道:是,小辈糊涂,怎么敢做出如此有悖人伦的事?决不能再舔居后位了。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朝中如今安宁,我本不想折腾,可这件事,我也只好请三伯和九叔做主。虞铮叹气。
  母后,儿子同意废后,刘氏如此大逆不道,儿子也羞愧皇帝道。
  我是伤透了心,但是我还是你们独孤氏的儿媳妇。不为别的,只为先帝,为我夫君,我也不能闹大了。要是闹大了,多少人人头要落地?虞铮叹气:伤天和啊。
  太后娘娘宽宏大量!众人忙道。
  刘氏,你是皇帝的心头好,我不杀你。就关起来吧。虞铮看着众人:三伯说的对,小辈糊涂,纵容做下如此悖逆的事,到底我是做长辈的胳膊上有伤,往袖子里头藏吧。
  听松,你派人去,将刘氏关起来吧。废后的旨意一会就发出去,刘氏冒犯天颜,行事狂悖,品行不端不配为后。
  是。听松应着,就招手叫来几个内侍,直接把依旧瘫软的刘皇后拉走。
  快到门口了,刘氏才忽然回神:陛下!
  拉走!皇帝吼了一声。
  虞铮看了他一眼,没管他,又看着大公主:恒宁长公主御前失仪,冲撞了陛下,从今日起,就将她的长公主尊位下了吧。她依旧是先帝的公主,只是日后无事不必进宫。
  驸马,你的爵位的官职都不变,记清楚,哀家和皇帝怨她是我们的事,你不能对她不好。否则我还是不会放过你。
  是,儿臣明白。大驸马忙道。
  刘氏生的那个孩子,今日起就送去你府上,日后就是你的养子。虞铮淡淡的:皇帝的唯一皇子不幸早夭了,孩子那么小,就不必序齿了,日后皇帝会有很多孩子,下一个皇子才是大皇子。
  是。大驸马根本不敢看皇帝,他是太后娘娘一手扶持起来的人,当然偏向太后了。
  皇帝始终没有反驳。
  至于刘卿你,我会叫人好好查,只要你们没参与,自然无事。虞铮道。
  刘旸叩谢了太后娘娘恩典,心里虽然不放心,可毕竟太后娘娘没有因为一时愤怒做出什么,他已经满足了。
  至于刘皇后,死活他都不会再问一句,没法问了。
  太后娘娘别动气,刘氏糊涂,她该有如此下场。要是先帝还在,也不忍看您如此伤怀。清河王笑着劝:小辈们糊涂念头,人是该死的,可您别气着。
  唉。虞铮叹气:但愿先帝在天之灵别怨我,皇帝是大婚了,可朝政的事哪里是说交给他就一下交给他的?
  第357章 什么都别做
  母后,儿子天生愚笨又体弱,本就不擅长政务,母后替儿子分担是累着母后了,儿子绝不敢有别的心思。皇帝忙道。
  唉,刘旸啊刘旸,你看看你怎么教导女儿的?糊涂东西!瑞王指着刘旸道。
  是是是,臣有罪。刘旸心又提起来了。
  罢了,今日之事就到这里吧,时辰不早了,都回去吧。虞铮叹气:明早早朝可不能耽误了。
  众人起身都应了。
  皇帝临走回头了好几次,欲言又止,终究什么都没说。
  虞铮回去的时候听闻二公主没出宫,还在宣政殿。
  虞铮嗯了一声。
  宣政殿中,皇帝脸色铁青:母后留下刘氏是什么意思?我
  二姐姐,我是不是该该送她毒酒?母后留下她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他也有些慌了。
  陛下二公主叹气:叫人都出去吧,我跟陛下说话。
  皇帝愣了一下,才摆手:都出去。
  王福也并不留下,他是盯着陛下,可还是内侍,没有不听陛下话的道理。
  众人走后,二公主拉住了皇帝的手:我留下就是与你说,你什么都不要做。母后留下刘氏就留下,你什么都不许做,知道吗?
  为什么皇帝捏住二公主的手:那我
  四弟,你只有什么都不做,才能真正度过这一次。父皇不缺儿子,假如你没了,母后可以换一个皇帝上来,你是嫡子,可要是没了你,哪一个都可以。二公主死死捏着他:母后对你还有感情,你是她养大的,所以母后暂时还没有换皇帝的心思,你知道吗?
  我皇帝只说了一个字就不知道说什么了。
  四弟,刘氏活不成,但是你不要动手,你什么都不要做。二公主哽咽了一下:我看了这么多年,我心里清楚母后不会想要自立的,她总说自己是独孤氏的儿媳妇,她她做的事都是对天下有益的。
  二姐姐,我知道,可是
  没有可是。二公主抹泪,给自己,也给弟弟:父皇去的早,父皇去的太早,你还没来得及长大啊。
  二姐姐
  什么都不要做,听我的。二公主摸着他的脸:信我。
  我信你。那大姐姐呢?
  母后不让她进宫,没不让我们接触,日后多照顾就是。驸马不敢不对她好,日后就是不能进宫了。这不算什么这么大的罪过,如果母后真要闹大了,她就要死。
  二公主叹气:真是糊涂,真是糊涂!蚍蜉撼树!
  二姐姐,我这辈子是不是真的皇帝说到这里,自己也说不下去了。
  这么多年了,你还没看懂吗?二公主站起来:我出宫了,明日再进来。你听我的话可好?
  皇帝深深叹口气,点头。
  出宫的马车上,二公主抱着膝盖哭了很久。
  姐姐弟弟都这样,她这个中间的面上不露,内心怎么不难受?
  可母后对她确实是好,婚事是她自己满意的,出嫁的时候场面比大姐姐那时候还风光。
  日常母后什么都想着自己,她自己心里也惦记着母后。
  知道那不是亲娘,可她就是觉得亲。
  如今弄成这样,她伤心的很。可日后日子还是一样过,要是她也在母后那失宠了,日后岂不是更不好过了?
  下车的时候驸马叹口气,牵着她进屋:别哭了,这事刘氏糊涂也就罢了,怎么大公主也
  我劝她几次了,就是不听。父皇还在的时候,母后就参与朝政。我听闻还在西河时候,许多事都是父皇和母后参详一起决定的。那时候母后还是侧妃呢这些年,母后稳定朝政,所有人都向着她,大姐姐就是看不懂!
  明明什么也不懂,偏觉得自己能干,我真怕,我真怕母后一时激怒还要换皇帝,如果是那样,陛下还能活吗?
  别说了!这话以后都不许说,叫人听见咱俩也要死了。驸马叹气:今日的事,虽然知道的人不少,可终究不会有人敢传出去,一旦传出去那可不是小事。太后娘娘肯这样息事宁人,就是还没有要换了陛下的意思。驸马道。
  二公主抹泪:我知道,所以我劝陛下别乱来,他斗不过母后的,安生些,就只当自己是个富贵亲王,如此也是一辈子。
  二公主靠着驸马:我就怕他年轻气盛不服。
  不会的,陛下是个聪明人,经此一事,他会懂的。驸马拍着她的肩膀。
  二公主还是哭出了声,心里太难受了。
  担心太后娘娘有了换皇帝心思的何止一个二公主。
  瑞王出宫后也没回去,就去了清河王府上。
  九弟,这事你怎么看?先帝虽说叫我辅政,可我什么斤两我自己清楚,唉这事你说闹的难看不难看?
  娘娘肯压下来这件事,大概是没有别的意思。清河王回来的时候就想了一路了:真要是起了别的心思,那这件事就要闹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