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她希望这只鹰学会飞行,回归自然。
就算不能回归,也必须学会飞行,它是飞鸟,不是笼中雀。
晋王府的花园很大,也有空地。
虞铮手里拿了一根木棍,叫鹰站在木棍上。
那鹰也就不动,顺从的站着,眼神犀利的四处打量。
走到了宽阔地方,虞铮就把它举起来:来吧,试试。
那鹰好似听懂了一般,还真的开始蒲扇它的翅膀。
他如今已经很大了,翅膀蒲扇起来,带起的风也很大。
虞铮的头发都被吹乱了。
独孤钺今天没什么事,九皇子去拜亲访友了。
这会子他进了后院来了鸿雁阁,却听说虞铮去了花园。
这个季节的花园,着实没什么好看的。
他便也去了。
刚去了就见虞铮正在训鹰。
或者说,她那也不是训鹰,是玩?
大王来了?虞铮笑着,直接把鹰放地上。
它现在这样大,随时会飞走。你要养着,就要好好训,你不会,我可以找人替你训。但是现在要给它脚上绑着链子。独孤钺看着那只鹰道。
虞铮摇头:为什么要把一只飞鸟养成那样?
独孤钺看她:你不喜欢吗?
喜欢啊,但我喜欢的就是它的自由和野性,如果我折断了它的翅膀,那我是真的喜欢它吗?
独孤钺不说话了,他走过去,也看着那只鹰。
鹰一直都在试图起飞,没有大鸟的传授,它全靠自己摸索。
但是它毕竟生来就是飞鸟,很快,就可以助跑后飞起来了。
虽然飞得很低,也不稳,很快就连滚带爬的跌倒在那。
但是它毫不犹豫的站起来再一次起飞。
一次比一次稳,一次比一次高,最后一次,它甚至飞到了树梢处。
看得出来力竭了,于是落在了树上。
虞铮由衷的笑起来:很厉害,再有一个月,你就可以飞出去,去找你的家人或者同类。
鹰歪头看了虞铮一眼,然后又扇了几下翅膀,就一头俯冲了下来。
独孤钺眼神一闪,一把拉过了虞铮,伸出了自己的胳膊。
果然,鹰俯冲的力量很大,落在他的胳膊上就把他的衣裳抓破了。
就算是独孤钺这样的体力,身体也晃了一下。
要是虞铮,肯定是撑不住这个冲击的。
虞铮笑了:真是好大的力气,这要是长大了不是更有力气?
她伸手在鹰的后背上摸了几下。
独孤钺看着那只站在他胳膊上的鹰:是个好苗子。
你小时候有没有养过?虞铮问。
独孤钺侧过头来看她,许久后道:父皇也不想把鹰养成家雀。
虞铮笑了:陛下真有趣。
把鹰放在惊鸦手上,独孤钺拉着虞铮的手:回去吧,它今天飞不动了。
虞铮就握住了独孤钺的手,往回走。
那只鹰第一次这么费力的飞确实有点累了,老老实实的由着人托着。
等回到鸿雁阁,惊鸦就把它带走了。
虞铮看了一眼独孤钺的衣裳:可惜了呀。
独孤钺不在意:鹰爪锋利,你以后要小心。
虞铮点头:多谢夫君帮我,夫君真是大英雄,关键时候最可靠。
独孤钺挑眉,什么都不说,但是明显是高兴了。
虞铮笑出声,伸手抱住了独孤钺的腰,仰起头看他,也不说话。
独孤钺看了她几眼就有些不自在了。
做什么?
虞铮歪头:抱抱夫君啊。
独孤钺抿唇:白天。
嗯?白天就不可以抱抱夫君?虞铮噘嘴有些委屈:这是为什么?
独孤钺这回彻底不说话了,但也没有推开她的意思。
只是沉默着,垂头看了她几眼就抬起头来。
虞铮笑了一下撒手:夫君去更衣吧,快用午膳了。
独孤钺却不急着更衣,坐下来:嗯。
父亲要选秀了。独孤钺喝了几口茶才道。
虞铮点头:我听王妃说过了,夫君有什么想法?
独孤钺摇头:选就是了。
虞铮点头,看来独孤钺也没有安插什么人的意思。
确实这种安插其实很没有必要,哪那么容易控制一个人。
第181章 三年
这件事,下面官员自然是会张罗的。但是王妃的意思是,咱们无谓与宫中的娘娘们起冲突,随大流就是了。既然是广选,那看来陛下也不是只要高门大户的。咱们西河选几个,也不一定真的能入选。不如就选体貌端正的就好了。
独孤钺点头:知道了。
虞铮坐在他对面:昨天吴秀回话,说咱们做出来的第一批铁锅都卖的不错。这还只是城里,时间久一点,总能叫西河彻底推广开。
独孤钺点头:等几个月,会更好。
毕竟地还没化,很多活儿还做不了。
虞铮撑着下巴笑:很好啊,欣欣向荣,我最喜欢了。
独孤钺看着她,看了许久也不说话。
虞铮要问,他也只是沉默。
虞铮索性不问了,就那么趴在桌上与他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话。
直到前头来回话,说九皇子回来了。
这几日,九皇子都是住在银安殿里的,也是兄弟相亲的意思。
所以独孤钺今日也就不会留宿了。
临走,虞铮将一只手撑在他手掌上,踮起脚,把全身的重量都交给了独孤钺的一只手。
然后去亲他的下巴。
独孤钺蹙眉,手却稳稳的托着她,由着她亲了两下才揽住她的腰把她放回了外间的榻上坐下:乖一点。
被说乖的人笑意盈盈的看着他走出去,说乖一点的那个人却回头看了一眼。
他总觉得东君是故意的,但是这时候,就算是故意的,他也只会觉得东君确实可爱。
于是,他心情很好的回到了银安殿。
清河王的探望总是有时限的。
他们一行人起身的时候,已经是三月中旬,便是寒冷的西河,桃花枝头也有了花骨朵。
清河王站在独孤钺身前,恋恋不舍的拉着他的手:四哥
多的话是不能说的,但是他话里的意思独孤钺也明白。
总会相见的,回去吧,替我跟父亲和祖母问好。独孤钺拍他的肩膀。
清河王眼圈红红的,重重的点头。
官员们与晋王辞别,想来这一趟西河之行,他们收获颇丰。
其实独孤钺不怕人来,来了好。
看过了他西河的一切,才会有信心啊。
独孤钺和柳氏安排了很多东西送走,给长辈的,给兄弟姐妹的。
还有独孤钺给岳家的,礼数周全。
东西不见得贵重,却样样都是心意。
一行人远走,远到看不见,独孤钺才策马回城。
这是大安朝德武四年的仲春,晋王带着家眷返回西河的第二年。
年轻的晋王在生养他的故土上重新耕耘,远离京城的纷争,在这遥远贫瘠的地方重整旗鼓。
身后,是暂时告别了的弟弟和亲眷们。
但这背道而驰终究是短暂的,总有一天,可以不再远离自己的家人。
晋王始终相信着。
时光匆匆而过,三年春秋弹指间,西河的变化却已经是翻天覆地。
德武七年盛夏,今年的葡萄大丰收,今年酿的酒,明年就可以大规模的贩卖。
去年就已经把商队铺出去了,不愁销量。
三年前,晋王府带头的改革都初见成效。
葡萄田逐年增加,而那些开好的荒地也有人耕种,去年起西河的粮食产量就增加了一成。
可不能小看这一成,听起来很少,那也是能养活许多人的。
要知道如今的百姓基本还在温饱线上,基本没有存粮这个东西。
到了农历三四月,是肯定青黄不接的。
苜蓿草种的很多,西河如今养了许多战马。
牛羊也多,尤其是羊。
这不光是能给西河人提供肉食,这也是能换钱的东西。
铁器的改进才是大头,虞铮盯着铁匠们反复精炼过的武器比原来的硬度和韧性都上升了不少。
这就是利器!
还有各种铁制的工具,大规模在西河各地铺开。
比如铁锹,锄头,镐头,斧头,铁铲,各种耙子,大一点的各种爬犁。
因为打铁工艺的进步,这些原本只能铸造的东西经过了铁匠的反复淬火,更加耐用。
就算不能回归,也必须学会飞行,它是飞鸟,不是笼中雀。
晋王府的花园很大,也有空地。
虞铮手里拿了一根木棍,叫鹰站在木棍上。
那鹰也就不动,顺从的站着,眼神犀利的四处打量。
走到了宽阔地方,虞铮就把它举起来:来吧,试试。
那鹰好似听懂了一般,还真的开始蒲扇它的翅膀。
他如今已经很大了,翅膀蒲扇起来,带起的风也很大。
虞铮的头发都被吹乱了。
独孤钺今天没什么事,九皇子去拜亲访友了。
这会子他进了后院来了鸿雁阁,却听说虞铮去了花园。
这个季节的花园,着实没什么好看的。
他便也去了。
刚去了就见虞铮正在训鹰。
或者说,她那也不是训鹰,是玩?
大王来了?虞铮笑着,直接把鹰放地上。
它现在这样大,随时会飞走。你要养着,就要好好训,你不会,我可以找人替你训。但是现在要给它脚上绑着链子。独孤钺看着那只鹰道。
虞铮摇头:为什么要把一只飞鸟养成那样?
独孤钺看她:你不喜欢吗?
喜欢啊,但我喜欢的就是它的自由和野性,如果我折断了它的翅膀,那我是真的喜欢它吗?
独孤钺不说话了,他走过去,也看着那只鹰。
鹰一直都在试图起飞,没有大鸟的传授,它全靠自己摸索。
但是它毕竟生来就是飞鸟,很快,就可以助跑后飞起来了。
虽然飞得很低,也不稳,很快就连滚带爬的跌倒在那。
但是它毫不犹豫的站起来再一次起飞。
一次比一次稳,一次比一次高,最后一次,它甚至飞到了树梢处。
看得出来力竭了,于是落在了树上。
虞铮由衷的笑起来:很厉害,再有一个月,你就可以飞出去,去找你的家人或者同类。
鹰歪头看了虞铮一眼,然后又扇了几下翅膀,就一头俯冲了下来。
独孤钺眼神一闪,一把拉过了虞铮,伸出了自己的胳膊。
果然,鹰俯冲的力量很大,落在他的胳膊上就把他的衣裳抓破了。
就算是独孤钺这样的体力,身体也晃了一下。
要是虞铮,肯定是撑不住这个冲击的。
虞铮笑了:真是好大的力气,这要是长大了不是更有力气?
她伸手在鹰的后背上摸了几下。
独孤钺看着那只站在他胳膊上的鹰:是个好苗子。
你小时候有没有养过?虞铮问。
独孤钺侧过头来看她,许久后道:父皇也不想把鹰养成家雀。
虞铮笑了:陛下真有趣。
把鹰放在惊鸦手上,独孤钺拉着虞铮的手:回去吧,它今天飞不动了。
虞铮就握住了独孤钺的手,往回走。
那只鹰第一次这么费力的飞确实有点累了,老老实实的由着人托着。
等回到鸿雁阁,惊鸦就把它带走了。
虞铮看了一眼独孤钺的衣裳:可惜了呀。
独孤钺不在意:鹰爪锋利,你以后要小心。
虞铮点头:多谢夫君帮我,夫君真是大英雄,关键时候最可靠。
独孤钺挑眉,什么都不说,但是明显是高兴了。
虞铮笑出声,伸手抱住了独孤钺的腰,仰起头看他,也不说话。
独孤钺看了她几眼就有些不自在了。
做什么?
虞铮歪头:抱抱夫君啊。
独孤钺抿唇:白天。
嗯?白天就不可以抱抱夫君?虞铮噘嘴有些委屈:这是为什么?
独孤钺这回彻底不说话了,但也没有推开她的意思。
只是沉默着,垂头看了她几眼就抬起头来。
虞铮笑了一下撒手:夫君去更衣吧,快用午膳了。
独孤钺却不急着更衣,坐下来:嗯。
父亲要选秀了。独孤钺喝了几口茶才道。
虞铮点头:我听王妃说过了,夫君有什么想法?
独孤钺摇头:选就是了。
虞铮点头,看来独孤钺也没有安插什么人的意思。
确实这种安插其实很没有必要,哪那么容易控制一个人。
第181章 三年
这件事,下面官员自然是会张罗的。但是王妃的意思是,咱们无谓与宫中的娘娘们起冲突,随大流就是了。既然是广选,那看来陛下也不是只要高门大户的。咱们西河选几个,也不一定真的能入选。不如就选体貌端正的就好了。
独孤钺点头:知道了。
虞铮坐在他对面:昨天吴秀回话,说咱们做出来的第一批铁锅都卖的不错。这还只是城里,时间久一点,总能叫西河彻底推广开。
独孤钺点头:等几个月,会更好。
毕竟地还没化,很多活儿还做不了。
虞铮撑着下巴笑:很好啊,欣欣向荣,我最喜欢了。
独孤钺看着她,看了许久也不说话。
虞铮要问,他也只是沉默。
虞铮索性不问了,就那么趴在桌上与他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话。
直到前头来回话,说九皇子回来了。
这几日,九皇子都是住在银安殿里的,也是兄弟相亲的意思。
所以独孤钺今日也就不会留宿了。
临走,虞铮将一只手撑在他手掌上,踮起脚,把全身的重量都交给了独孤钺的一只手。
然后去亲他的下巴。
独孤钺蹙眉,手却稳稳的托着她,由着她亲了两下才揽住她的腰把她放回了外间的榻上坐下:乖一点。
被说乖的人笑意盈盈的看着他走出去,说乖一点的那个人却回头看了一眼。
他总觉得东君是故意的,但是这时候,就算是故意的,他也只会觉得东君确实可爱。
于是,他心情很好的回到了银安殿。
清河王的探望总是有时限的。
他们一行人起身的时候,已经是三月中旬,便是寒冷的西河,桃花枝头也有了花骨朵。
清河王站在独孤钺身前,恋恋不舍的拉着他的手:四哥
多的话是不能说的,但是他话里的意思独孤钺也明白。
总会相见的,回去吧,替我跟父亲和祖母问好。独孤钺拍他的肩膀。
清河王眼圈红红的,重重的点头。
官员们与晋王辞别,想来这一趟西河之行,他们收获颇丰。
其实独孤钺不怕人来,来了好。
看过了他西河的一切,才会有信心啊。
独孤钺和柳氏安排了很多东西送走,给长辈的,给兄弟姐妹的。
还有独孤钺给岳家的,礼数周全。
东西不见得贵重,却样样都是心意。
一行人远走,远到看不见,独孤钺才策马回城。
这是大安朝德武四年的仲春,晋王带着家眷返回西河的第二年。
年轻的晋王在生养他的故土上重新耕耘,远离京城的纷争,在这遥远贫瘠的地方重整旗鼓。
身后,是暂时告别了的弟弟和亲眷们。
但这背道而驰终究是短暂的,总有一天,可以不再远离自己的家人。
晋王始终相信着。
时光匆匆而过,三年春秋弹指间,西河的变化却已经是翻天覆地。
德武七年盛夏,今年的葡萄大丰收,今年酿的酒,明年就可以大规模的贩卖。
去年就已经把商队铺出去了,不愁销量。
三年前,晋王府带头的改革都初见成效。
葡萄田逐年增加,而那些开好的荒地也有人耕种,去年起西河的粮食产量就增加了一成。
可不能小看这一成,听起来很少,那也是能养活许多人的。
要知道如今的百姓基本还在温饱线上,基本没有存粮这个东西。
到了农历三四月,是肯定青黄不接的。
苜蓿草种的很多,西河如今养了许多战马。
牛羊也多,尤其是羊。
这不光是能给西河人提供肉食,这也是能换钱的东西。
铁器的改进才是大头,虞铮盯着铁匠们反复精炼过的武器比原来的硬度和韧性都上升了不少。
这就是利器!
还有各种铁制的工具,大规模在西河各地铺开。
比如铁锹,锄头,镐头,斧头,铁铲,各种耙子,大一点的各种爬犁。
因为打铁工艺的进步,这些原本只能铸造的东西经过了铁匠的反复淬火,更加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