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并且后头听着消息,她还不是可有可无的。
这会子她来,齐家怎么不心慌呢?
齐景升和他娘子上前,又是紧张,又是意外。
虞铮扶着青霜的手下车,指挥人将补品搬下来:伯父和伯母如何了?
多谢虞侧妃惦记着,他们还请进来吧,只是寒舍简陋,万望不弃。齐景升道。
虞铮点头,随着他走进去。
院子里有些乱,但是还算干净。
二老如今就在一处,不过是隔间。
他俩听闻虞铮来了,也想起来,只是实在起不来。
虞铮走进去,老夫人张氏就在病榻上撑着身子,身边是原本伺候她的一个妈妈。
虞侧妃大驾光临
她说话都艰难。
虞铮几步走过去坐下来:伯母别激动。
虞铮看着如今苍老的不像话的张氏,也颇为感慨。
我叫人请了太医来,一会就到,您保重身子。
张氏愣了一下:我
是我对不住你。张氏眼泪下来。
虞铮笑着摇摇头:过去的事咱们就不提了,那会子家家户户挂白,您也是叫家里接连出事刺激的。
这话也不假。
张氏接连丧子,也是一样的伤心欲绝。
那会子他们还住侯府,老爷子还有妾室和庶子,她担心日后,也担心娘家。
娘家也损失惨重,相比之下,虞铮就没那么重要了。
其实要是给她充足的时间,再过一阵子,她内心平复一些,也不一定会逼着齐景升。
可陷在当时那个情绪里的人,怎么想得到那么远?
张氏眼泪止不住的流:是我的不是,是我不好,东君啊,我对不住你啊。
虞铮拉着她的手,用手帕给她擦泪:快别哭了,我与景哥夫妻缘分尽了,但是齐家与虞家还是亲近的。过去的事,好坏都不提了。
张氏死死攥着虞铮的手,再说不出什么话来。
她确实也觉得愧疚,但是更多还是惧怕吧。
齐家如今经不起风吹雨打了。
但是此时此刻拉着虞铮的手,她想到的更多还是齐家没事的时候。
那时候齐家还风光,她的儿孙们都在膝下。
那么齐景升这个不是长子的孩子,有个没了娘家的儿媳妇,也不是什么要紧事。
张氏虽然不是那种会热乎的人,但是也真心心疼过虞铮。
只是所有的事都变了。
此刻她还有感慨,还有不可置信,以及其他的很多情绪,内心五味杂陈。
虞铮安慰了她好一会,又去看齐老爷。
毕竟是男女有别,又是个有病的老头,虞铮是皇家人,就不能这么近了。
隔着一个屏风问了问,也是叫了一声伯父。
齐老爷声音也有些哽咽,他的内心复杂丝毫不逊于张氏。
等太医来,给二老都看过之后,当着二老只说了些宽慰的话,开了些滋补的药。
虞铮就知道,确实不大好了。
张氏的面容就能看出来,她面色的发灰的。
虞铮记得小时候祖母说过,这老人病重了不必看什么脉象,只看脸色。
蜡黄也不怕,发白也不怕,就是不能发灰。
你只要瞅着他发灰了,那必然没几个月了。
虞铮记得这句话,不一定准确,但是张氏这个状态
看过二老,虞铮坐下喝茶,叫太医跟齐家人说话。
今日来的周太医也是个熟人,齐家都认识。
只是以齐家如今的地位,不敢请太医,认识也不敢。
周太医也没说虚的,只说给老夫人备下吧。
至于老爷子,看看能不能过了这个冬天,过去了就还有缓,要是过不去了,那就过不去了。
齐家人心里也都有数,闻言也没太意外,只是对太医千恩万谢。
虞铮主要是来看看老人,于是也没久留。
把自己带来的东西都放下,还特地给齐景升的娘子带了一对镯子。
今年没考中也不碍事,过几年再考。你是家中顶门立户的人,希望你日后能更好。我不好久留,就先回去了,你替我跟伯父伯母说一声。虞铮对齐景升笑着点点头。
齐景升眼圈红红的:多谢侧妃安慰,今日您能来,父亲母亲都很安慰。我送您出去。
他娘子也表现的客气大方。
他们夫妇两个送到了门口,虞铮道:好了,就到这里吧,你们两个好好过,盼着你们早生贵子。
第125章 孩子
小张氏有些不好意思的谢过虞铮。
虞铮的马车走出去一截,齐景升才敢直起腰,他方才一直行礼。
站直后,小张氏道:以前,我也见过,总觉得她不是这样。如今变化真大。
齐景升沉默了一会才道:你见她的时候,是她最不快活的几年。你没见过她小时候
小张氏看他:过去的事,别想了,对谁都不好。
齐景升仰头看着蓝天笑了笑:我从来都不想。
往回走的时候他又看了一眼小张氏:就是齐家还是侯府的时候,她嫁给我都是低嫁了。如今这样没什么不好,她就该站在高处。像她小时候一样,永远是人群中最亮眼的那个小姑娘。
不管与谁站在一起都不逊色。
小张氏不懂,小张氏没有经历过他们的小时候。
她只是轻轻叹口气:天冷,回去吧。
齐景升点头。
他也变了,变了许多。
过去的美好永远的过去了,齐家能不能挺过去才是他最担心的事。
父母病重,下面还有侄子侄女没了亲爹,都要他这个叔父关照。
他自己将来也会有孩子的。
当现实的重担太多的时候,有些事就不再重要了。
或者,只能在心底里重要了。
并非是单单留恋一个虞铮,而是曾经。那个有虞铮,而父母健康,兄弟都在,花团锦簇的过去。
有些人总会失去,其实也不一定非要去怀念她。
但是那些过去实在是太美好,经历过的人,谁又舍得忘记呢?
虞铮赏赐了周太医,什么都没嘱咐。
周太医还挺意外的,不过也没说什么。
虞铮也没急着回府,她在街上逛了逛,买了些小零碎。
将近午时,才打道回府。
回去后,叫青霜去正院说了一声。
这会子独孤钺还没回来呢。
虞铮回去更衣后,就叫人摆膳,先吃饭吧。
等她午后睡了一会起来,独孤钺就回府了。
毫无意外的来到了虞铮这里。
虞铮起身迎接他:夫君今日回府很早嘛。
独孤钺点头坐下看着虞铮。
虞铮也看他:夫君想知道我今日的事?
虞铮就笑了笑:去看过了,没亲眼看见老太爷,老夫人瞧着是不好了。周太医的话也是差不多的意思。
她又摇摇头:也是挺感慨的,以前她喜欢打扮,瞧着也不显老。这才多久,一两年的功夫,就形同枯槁。其实人也就五十岁出头。
独孤钺又点了个头,他不关心这个。
他想知道的是,东君有没有见到她那前夫。
他可还记得,她叫他景哥。
但是这话,他断乎是问不出来。
虞铮也不知是不是看出来了,反正她也不提起。
倒是与他说起今日逛街的事:眼看着京城是越来越热闹了。
已经有了以前的样子,只是更多了不少别样的风貌。
西河来的人多,已经把那边的风俗和喜好带进了京城,还挺有意思的。
最大的变化就是服装。
前朝的服装和如今还是相似的,但是如今的服装是根据前朝的改进。
虞铮今日就看见几个姑娘们穿着圆领的袄子,特别好看。
就是口子开的特别大,这大冬天的,露着锁骨。
叫她看着就觉得很冷,不过样子是极好的,虞铮已经叫人记着,回头跟针线房说。
冬天不行,夏天就可以呀。
虞铮说着就道:我看见了几个西河小郎君,十二三岁吧,长得浓眉深目的,披着狐狸毛的领子的大氅,牵着马。一个个都是小辫子,不知道是哪些大人家里的小公子,一个比一个精神。料想夫君在那么大的时候,也是一样。
独孤钺还没说话,她就又笑:不,不会一样。
夫君随着陛下起兵,是刀剑丛中拼杀过来的。他们还小,生在如今,正是繁荣向上,最幸福的时候。
这会子她来,齐家怎么不心慌呢?
齐景升和他娘子上前,又是紧张,又是意外。
虞铮扶着青霜的手下车,指挥人将补品搬下来:伯父和伯母如何了?
多谢虞侧妃惦记着,他们还请进来吧,只是寒舍简陋,万望不弃。齐景升道。
虞铮点头,随着他走进去。
院子里有些乱,但是还算干净。
二老如今就在一处,不过是隔间。
他俩听闻虞铮来了,也想起来,只是实在起不来。
虞铮走进去,老夫人张氏就在病榻上撑着身子,身边是原本伺候她的一个妈妈。
虞侧妃大驾光临
她说话都艰难。
虞铮几步走过去坐下来:伯母别激动。
虞铮看着如今苍老的不像话的张氏,也颇为感慨。
我叫人请了太医来,一会就到,您保重身子。
张氏愣了一下:我
是我对不住你。张氏眼泪下来。
虞铮笑着摇摇头:过去的事咱们就不提了,那会子家家户户挂白,您也是叫家里接连出事刺激的。
这话也不假。
张氏接连丧子,也是一样的伤心欲绝。
那会子他们还住侯府,老爷子还有妾室和庶子,她担心日后,也担心娘家。
娘家也损失惨重,相比之下,虞铮就没那么重要了。
其实要是给她充足的时间,再过一阵子,她内心平复一些,也不一定会逼着齐景升。
可陷在当时那个情绪里的人,怎么想得到那么远?
张氏眼泪止不住的流:是我的不是,是我不好,东君啊,我对不住你啊。
虞铮拉着她的手,用手帕给她擦泪:快别哭了,我与景哥夫妻缘分尽了,但是齐家与虞家还是亲近的。过去的事,好坏都不提了。
张氏死死攥着虞铮的手,再说不出什么话来。
她确实也觉得愧疚,但是更多还是惧怕吧。
齐家如今经不起风吹雨打了。
但是此时此刻拉着虞铮的手,她想到的更多还是齐家没事的时候。
那时候齐家还风光,她的儿孙们都在膝下。
那么齐景升这个不是长子的孩子,有个没了娘家的儿媳妇,也不是什么要紧事。
张氏虽然不是那种会热乎的人,但是也真心心疼过虞铮。
只是所有的事都变了。
此刻她还有感慨,还有不可置信,以及其他的很多情绪,内心五味杂陈。
虞铮安慰了她好一会,又去看齐老爷。
毕竟是男女有别,又是个有病的老头,虞铮是皇家人,就不能这么近了。
隔着一个屏风问了问,也是叫了一声伯父。
齐老爷声音也有些哽咽,他的内心复杂丝毫不逊于张氏。
等太医来,给二老都看过之后,当着二老只说了些宽慰的话,开了些滋补的药。
虞铮就知道,确实不大好了。
张氏的面容就能看出来,她面色的发灰的。
虞铮记得小时候祖母说过,这老人病重了不必看什么脉象,只看脸色。
蜡黄也不怕,发白也不怕,就是不能发灰。
你只要瞅着他发灰了,那必然没几个月了。
虞铮记得这句话,不一定准确,但是张氏这个状态
看过二老,虞铮坐下喝茶,叫太医跟齐家人说话。
今日来的周太医也是个熟人,齐家都认识。
只是以齐家如今的地位,不敢请太医,认识也不敢。
周太医也没说虚的,只说给老夫人备下吧。
至于老爷子,看看能不能过了这个冬天,过去了就还有缓,要是过不去了,那就过不去了。
齐家人心里也都有数,闻言也没太意外,只是对太医千恩万谢。
虞铮主要是来看看老人,于是也没久留。
把自己带来的东西都放下,还特地给齐景升的娘子带了一对镯子。
今年没考中也不碍事,过几年再考。你是家中顶门立户的人,希望你日后能更好。我不好久留,就先回去了,你替我跟伯父伯母说一声。虞铮对齐景升笑着点点头。
齐景升眼圈红红的:多谢侧妃安慰,今日您能来,父亲母亲都很安慰。我送您出去。
他娘子也表现的客气大方。
他们夫妇两个送到了门口,虞铮道:好了,就到这里吧,你们两个好好过,盼着你们早生贵子。
第125章 孩子
小张氏有些不好意思的谢过虞铮。
虞铮的马车走出去一截,齐景升才敢直起腰,他方才一直行礼。
站直后,小张氏道:以前,我也见过,总觉得她不是这样。如今变化真大。
齐景升沉默了一会才道:你见她的时候,是她最不快活的几年。你没见过她小时候
小张氏看他:过去的事,别想了,对谁都不好。
齐景升仰头看着蓝天笑了笑:我从来都不想。
往回走的时候他又看了一眼小张氏:就是齐家还是侯府的时候,她嫁给我都是低嫁了。如今这样没什么不好,她就该站在高处。像她小时候一样,永远是人群中最亮眼的那个小姑娘。
不管与谁站在一起都不逊色。
小张氏不懂,小张氏没有经历过他们的小时候。
她只是轻轻叹口气:天冷,回去吧。
齐景升点头。
他也变了,变了许多。
过去的美好永远的过去了,齐家能不能挺过去才是他最担心的事。
父母病重,下面还有侄子侄女没了亲爹,都要他这个叔父关照。
他自己将来也会有孩子的。
当现实的重担太多的时候,有些事就不再重要了。
或者,只能在心底里重要了。
并非是单单留恋一个虞铮,而是曾经。那个有虞铮,而父母健康,兄弟都在,花团锦簇的过去。
有些人总会失去,其实也不一定非要去怀念她。
但是那些过去实在是太美好,经历过的人,谁又舍得忘记呢?
虞铮赏赐了周太医,什么都没嘱咐。
周太医还挺意外的,不过也没说什么。
虞铮也没急着回府,她在街上逛了逛,买了些小零碎。
将近午时,才打道回府。
回去后,叫青霜去正院说了一声。
这会子独孤钺还没回来呢。
虞铮回去更衣后,就叫人摆膳,先吃饭吧。
等她午后睡了一会起来,独孤钺就回府了。
毫无意外的来到了虞铮这里。
虞铮起身迎接他:夫君今日回府很早嘛。
独孤钺点头坐下看着虞铮。
虞铮也看他:夫君想知道我今日的事?
虞铮就笑了笑:去看过了,没亲眼看见老太爷,老夫人瞧着是不好了。周太医的话也是差不多的意思。
她又摇摇头:也是挺感慨的,以前她喜欢打扮,瞧着也不显老。这才多久,一两年的功夫,就形同枯槁。其实人也就五十岁出头。
独孤钺又点了个头,他不关心这个。
他想知道的是,东君有没有见到她那前夫。
他可还记得,她叫他景哥。
但是这话,他断乎是问不出来。
虞铮也不知是不是看出来了,反正她也不提起。
倒是与他说起今日逛街的事:眼看着京城是越来越热闹了。
已经有了以前的样子,只是更多了不少别样的风貌。
西河来的人多,已经把那边的风俗和喜好带进了京城,还挺有意思的。
最大的变化就是服装。
前朝的服装和如今还是相似的,但是如今的服装是根据前朝的改进。
虞铮今日就看见几个姑娘们穿着圆领的袄子,特别好看。
就是口子开的特别大,这大冬天的,露着锁骨。
叫她看着就觉得很冷,不过样子是极好的,虞铮已经叫人记着,回头跟针线房说。
冬天不行,夏天就可以呀。
虞铮说着就道:我看见了几个西河小郎君,十二三岁吧,长得浓眉深目的,披着狐狸毛的领子的大氅,牵着马。一个个都是小辫子,不知道是哪些大人家里的小公子,一个比一个精神。料想夫君在那么大的时候,也是一样。
独孤钺还没说话,她就又笑:不,不会一样。
夫君随着陛下起兵,是刀剑丛中拼杀过来的。他们还小,生在如今,正是繁荣向上,最幸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