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虞铮笑了笑解释:白姐姐想必误会了。
去书院不是玩耍,四皇子去书院拜见是陛下的意思,青龙书院本就是存世两百年的大书院,当今许多读书人都很看重,也有不少人都出自青龙书院,我父亲和叔父年轻时候,都来青龙书院里念过书。如今陛下登基,肯定是要科举,选天下贤才的,所以去拜访书院是一件要紧事。
四郎是皇子,亲自拜访不够?那些人还想如何?依我说就该晾着他们一些时候才好。白侧妃咬唇。
话不是这么说的。虞铮摇摇头,看独孤钺:打天下和坐天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叫大安万世太平,百姓安乐,少不了读书人。
难不成没有那些前朝文人,就不治国了?白侧妃烦躁,她越来越急,也就越想要四皇子的认同。
现如今出生的孩子,都是大安朝的子民,等他们学够了知识也能报国,但是他们报国之前怎么办?虞铮问。
白侧妃一愣。
有才华的人自有傲气,何况他们还不知道当今陛下多好,不敢出来做事情,这个时候皇子主动来拜访,就是一个态度。叫天下文人看一看独孤皇族对他们的敬重与渴求。白姐姐博学,曹公的短歌行想来必然是学过的。青青子吟,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虞铮站起来对独孤钺笑道:当今陛下英明神武,自当叫天下人知道他的好处。也叫天下学子们知道陛下求贤若渴的心,学子们认可了,等开科取士的时候,大家就都来了。如此不正好是天下归心?
她表情温和的道:我今日也累了,就不打搅四皇子和白姐姐,我就先回去了,明日出发的时候我再来。
独孤钺没动,只是眼神追随着她:嗯。
白侧妃起身:那我送送妹妹。
白侧妃还没回过神来。
短歌行她当然读过,可那不是她喜欢的东西。
她确实读过许多诗词文章,但是她喜欢的,都是春花秋月。
其实没有什么不好,她就像是那种充满梦想的少女。
只是她跟随的男人没时间与她风花雪月罢了。
而且,随着大皇子二皇子回京,四皇子会越来越没有时间风花雪月。
虞铮不知道许多内情,但是想必作为唯二的嫡出皇子,四皇子想要安生也不容易。
何况,他手下也有许多兵将,都是战场上提着脑袋活下来的,人家就不要个好前程?
男人,九成九都是要事业的。剩下那几个,是为事业可以亲手杀枕边人的。
回去的路上,虞铮轻轻叹息。
白侧妃没什么不好的,她不过是一肚子的少女情怀,她也没有害她。
只是白侧妃要是不改变,她终究会跟不上四皇子的步伐的。
侧妃,您这样说,四皇子明日要是还带白侧妃可怎么办?青霜问。
虞铮道:不会,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带虞铮,是因为虞铮的身份,这叫示好,叫桥梁。
要是把白侧妃也带上,那就成了不尊重读书人。
无他,书院里女子也可以去,但是毕竟不是正大光明的去念书。
青龙书院里,也有女子去读书的,但是必须做男子装扮。
四皇子带虞铮一个去自有说法,要是带两个侧妃去,很快就能被传成四皇子难成大事去书院都要带两个妾。
盯着四皇子的人少不了。
青霜不接,还是哦了一声:那就好。
前院里,白侧妃拉着四皇子:四郎听,虞妹妹可是读书不少呢。
第42章 书院
独孤钺嗯了一声。
书院的事,可是四郎跟她说的?白侧妃声音有些低:许多事我都不知道呢,四郎如今偏心了。
没说。详细的肯定没说,至于出来是干什么的,那又不是秘密。
那她怎么知道那么多?白侧妃坐在四皇子身侧:四郎明日真的不带我啊?
你不用去,不早了,睡觉吧。独孤钺起身。
他可不爱解释。
白侧妃噘嘴:四郎!
别撒娇,睡觉。独孤钺拍了一下她的头,就往净房去。
白侧妃气的跺脚,想着等下在榻上也要叫他同意。
可惜,第二天早上的时候,虞铮过来,四皇子也没同意。
白侧妃倒是一副可以随时出发的样子,不敢再说要跟去了,眼神拉丝一般的不放过四皇子。
不过四皇子可能压根就没注意到。
虞铮今日穿了一身浅红的裙子,打扮的一点都不张扬,正是读书女子的样子。
出门的时候,白侧妃眼神很是幽怨。
不过虞铮只当自己没看见。
青龙书院在城外,赵太守一早就预备好,等着四皇子呢。他也要去的。
到了书院,过了约莫半个时辰。
虞铮被扶着下来,书院外已经七十五岁的山长云山长被人扶着,远远的瞧见来的人,就要下跪。
独孤钺早吩咐过,所以林布几个上前搀扶,到底没叫跪下去。
其实这也就是云山长故意的,如今读书人的地位没那么低。
别说他们,就是朝中臣子,也不是后世几朝那样随便就要跪。
所以他只是故作姿态,未必不是试探。
等他们给四皇子行过礼后,虞铮上前一步,给云山长行了个弟子礼:妾替父亲与叔父,给恩师行礼了。
云山长看她:可是桑农的女儿?
桑农是虞稻台的字。
虞铮眼圈一红:是,家父去的早,不得再见恩师,今日妾来替他向您老人家行礼了。若是父亲在,就该三跪九拜,妾便只能如此了,还望山长勿怪。
其实说一声恩师不为过,但是云山长毕竟不是虞稻台兄弟大的启蒙恩师,这个三跪九拜也是说说。
当年他们来这里读书,是镀金,倒不是一直在这里。
云山长眼圈也红了,浑浊的眼中也是有真实的泪水在打转。
这些年,他的学生死去的何止一个虞稻台呢?
他纵然也是老谋深算,但怎么会真的不伤心呢?
青龙书院占地不少,虽然有一些建筑在战火中损坏了,但是整体还是气势恢宏。
如今在这里念书的学子倒是少了,毕竟是真的死了很多人。
也只有就近的年轻人们还在这里,他们有的戒备,但是更多的其实还是有向往的。
只是他们还年轻,能做的事还有限。
云山长老了,走不了那么多路,只能叫书院其他人带着四皇子等人参观整个书院。
虞铮小时候倒没有闹着出来念书,因为那时候已经不太平了。
她一个女孩子就算带许多人出来,家里也不会放心的。
她也没提过。
如今看着这古代的书院,还是非常有感触的。
今日四皇子来,也会提出修缮这里,并且肯定会划拨一部分钱款帮助青龙书院招生。
能来这里念书的,最起码还是有家境的。
而陛下想的是从寒门中多取士,那就要更多的划拨钱款,不然书院贴补不起。
这些事不是四皇子提一嘴就能行,只是表个态,过后自然有专门的人接洽。
中午他们就在书院里用膳,书院后山是有些荒地的,开采出来种一些瓜果蔬菜。
如今倒也能贴补书院一些。
也圈地养了一些家畜家禽,桌上都有。
饭食算不得精致,但是贵在丰盛。
书院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一个:缺钱。
正常,现在哪里都缺钱。
打仗死了太多人,各地都缺人缺钱。
京城繁华富庶是表象,其实很多地方还需要时间。
回城的时候,书院的人都出来送。
等虞铮上了马车,就见四皇子也上来了。
她对他笑:不骑马了?
嗯。进城骑马也不能快,不如坐车了。
我看云山长是很乐意叫朝廷多管的。他有这个心思就好。那就都是正向的引导。
嗯,东君做的很好。独孤钺显然是满意的。
虞铮微笑:我也盼着四海归心。
独孤钺头略微歪了一下:你读了许多书?
这话夫君不是第一次问了吧?虞铮道:没有读很多书。
比我多,小时候我习武。他娘还在的时候,追着骂着叫他们兄弟好好念书。
他娘去了,他爹也没太重视读书。
后来起兵了,读书就算荒废了。
从现在开始也不迟,前人的智慧还是要看一看的。治国的方略,大半都是读书人想出来的呢。不过也不一定,汉高祖刘邦亭长出身,也不见记载他读书。照样创下大汉基业。不过我观汉高祖倒是个十足豁达又肯听劝的人。有些特质出众的人,便是不曾读书,也能成事。
去书院不是玩耍,四皇子去书院拜见是陛下的意思,青龙书院本就是存世两百年的大书院,当今许多读书人都很看重,也有不少人都出自青龙书院,我父亲和叔父年轻时候,都来青龙书院里念过书。如今陛下登基,肯定是要科举,选天下贤才的,所以去拜访书院是一件要紧事。
四郎是皇子,亲自拜访不够?那些人还想如何?依我说就该晾着他们一些时候才好。白侧妃咬唇。
话不是这么说的。虞铮摇摇头,看独孤钺:打天下和坐天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叫大安万世太平,百姓安乐,少不了读书人。
难不成没有那些前朝文人,就不治国了?白侧妃烦躁,她越来越急,也就越想要四皇子的认同。
现如今出生的孩子,都是大安朝的子民,等他们学够了知识也能报国,但是他们报国之前怎么办?虞铮问。
白侧妃一愣。
有才华的人自有傲气,何况他们还不知道当今陛下多好,不敢出来做事情,这个时候皇子主动来拜访,就是一个态度。叫天下文人看一看独孤皇族对他们的敬重与渴求。白姐姐博学,曹公的短歌行想来必然是学过的。青青子吟,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虞铮站起来对独孤钺笑道:当今陛下英明神武,自当叫天下人知道他的好处。也叫天下学子们知道陛下求贤若渴的心,学子们认可了,等开科取士的时候,大家就都来了。如此不正好是天下归心?
她表情温和的道:我今日也累了,就不打搅四皇子和白姐姐,我就先回去了,明日出发的时候我再来。
独孤钺没动,只是眼神追随着她:嗯。
白侧妃起身:那我送送妹妹。
白侧妃还没回过神来。
短歌行她当然读过,可那不是她喜欢的东西。
她确实读过许多诗词文章,但是她喜欢的,都是春花秋月。
其实没有什么不好,她就像是那种充满梦想的少女。
只是她跟随的男人没时间与她风花雪月罢了。
而且,随着大皇子二皇子回京,四皇子会越来越没有时间风花雪月。
虞铮不知道许多内情,但是想必作为唯二的嫡出皇子,四皇子想要安生也不容易。
何况,他手下也有许多兵将,都是战场上提着脑袋活下来的,人家就不要个好前程?
男人,九成九都是要事业的。剩下那几个,是为事业可以亲手杀枕边人的。
回去的路上,虞铮轻轻叹息。
白侧妃没什么不好的,她不过是一肚子的少女情怀,她也没有害她。
只是白侧妃要是不改变,她终究会跟不上四皇子的步伐的。
侧妃,您这样说,四皇子明日要是还带白侧妃可怎么办?青霜问。
虞铮道:不会,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带虞铮,是因为虞铮的身份,这叫示好,叫桥梁。
要是把白侧妃也带上,那就成了不尊重读书人。
无他,书院里女子也可以去,但是毕竟不是正大光明的去念书。
青龙书院里,也有女子去读书的,但是必须做男子装扮。
四皇子带虞铮一个去自有说法,要是带两个侧妃去,很快就能被传成四皇子难成大事去书院都要带两个妾。
盯着四皇子的人少不了。
青霜不接,还是哦了一声:那就好。
前院里,白侧妃拉着四皇子:四郎听,虞妹妹可是读书不少呢。
第42章 书院
独孤钺嗯了一声。
书院的事,可是四郎跟她说的?白侧妃声音有些低:许多事我都不知道呢,四郎如今偏心了。
没说。详细的肯定没说,至于出来是干什么的,那又不是秘密。
那她怎么知道那么多?白侧妃坐在四皇子身侧:四郎明日真的不带我啊?
你不用去,不早了,睡觉吧。独孤钺起身。
他可不爱解释。
白侧妃噘嘴:四郎!
别撒娇,睡觉。独孤钺拍了一下她的头,就往净房去。
白侧妃气的跺脚,想着等下在榻上也要叫他同意。
可惜,第二天早上的时候,虞铮过来,四皇子也没同意。
白侧妃倒是一副可以随时出发的样子,不敢再说要跟去了,眼神拉丝一般的不放过四皇子。
不过四皇子可能压根就没注意到。
虞铮今日穿了一身浅红的裙子,打扮的一点都不张扬,正是读书女子的样子。
出门的时候,白侧妃眼神很是幽怨。
不过虞铮只当自己没看见。
青龙书院在城外,赵太守一早就预备好,等着四皇子呢。他也要去的。
到了书院,过了约莫半个时辰。
虞铮被扶着下来,书院外已经七十五岁的山长云山长被人扶着,远远的瞧见来的人,就要下跪。
独孤钺早吩咐过,所以林布几个上前搀扶,到底没叫跪下去。
其实这也就是云山长故意的,如今读书人的地位没那么低。
别说他们,就是朝中臣子,也不是后世几朝那样随便就要跪。
所以他只是故作姿态,未必不是试探。
等他们给四皇子行过礼后,虞铮上前一步,给云山长行了个弟子礼:妾替父亲与叔父,给恩师行礼了。
云山长看她:可是桑农的女儿?
桑农是虞稻台的字。
虞铮眼圈一红:是,家父去的早,不得再见恩师,今日妾来替他向您老人家行礼了。若是父亲在,就该三跪九拜,妾便只能如此了,还望山长勿怪。
其实说一声恩师不为过,但是云山长毕竟不是虞稻台兄弟大的启蒙恩师,这个三跪九拜也是说说。
当年他们来这里读书,是镀金,倒不是一直在这里。
云山长眼圈也红了,浑浊的眼中也是有真实的泪水在打转。
这些年,他的学生死去的何止一个虞稻台呢?
他纵然也是老谋深算,但怎么会真的不伤心呢?
青龙书院占地不少,虽然有一些建筑在战火中损坏了,但是整体还是气势恢宏。
如今在这里念书的学子倒是少了,毕竟是真的死了很多人。
也只有就近的年轻人们还在这里,他们有的戒备,但是更多的其实还是有向往的。
只是他们还年轻,能做的事还有限。
云山长老了,走不了那么多路,只能叫书院其他人带着四皇子等人参观整个书院。
虞铮小时候倒没有闹着出来念书,因为那时候已经不太平了。
她一个女孩子就算带许多人出来,家里也不会放心的。
她也没提过。
如今看着这古代的书院,还是非常有感触的。
今日四皇子来,也会提出修缮这里,并且肯定会划拨一部分钱款帮助青龙书院招生。
能来这里念书的,最起码还是有家境的。
而陛下想的是从寒门中多取士,那就要更多的划拨钱款,不然书院贴补不起。
这些事不是四皇子提一嘴就能行,只是表个态,过后自然有专门的人接洽。
中午他们就在书院里用膳,书院后山是有些荒地的,开采出来种一些瓜果蔬菜。
如今倒也能贴补书院一些。
也圈地养了一些家畜家禽,桌上都有。
饭食算不得精致,但是贵在丰盛。
书院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一个:缺钱。
正常,现在哪里都缺钱。
打仗死了太多人,各地都缺人缺钱。
京城繁华富庶是表象,其实很多地方还需要时间。
回城的时候,书院的人都出来送。
等虞铮上了马车,就见四皇子也上来了。
她对他笑:不骑马了?
嗯。进城骑马也不能快,不如坐车了。
我看云山长是很乐意叫朝廷多管的。他有这个心思就好。那就都是正向的引导。
嗯,东君做的很好。独孤钺显然是满意的。
虞铮微笑:我也盼着四海归心。
独孤钺头略微歪了一下:你读了许多书?
这话夫君不是第一次问了吧?虞铮道:没有读很多书。
比我多,小时候我习武。他娘还在的时候,追着骂着叫他们兄弟好好念书。
他娘去了,他爹也没太重视读书。
后来起兵了,读书就算荒废了。
从现在开始也不迟,前人的智慧还是要看一看的。治国的方略,大半都是读书人想出来的呢。不过也不一定,汉高祖刘邦亭长出身,也不见记载他读书。照样创下大汉基业。不过我观汉高祖倒是个十足豁达又肯听劝的人。有些特质出众的人,便是不曾读书,也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