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两人进了副经理室,陈子荣带上了门:卢先生,有话直说。咱们两友有什么可以帮得上忙的地方,一定尽力。
  不瞒您说,这几天听了曹主播的节目,很受启发。卢刚开门见山,只是不太明白,他是你们的头牌主播,却把挣钱的节目放在别的台,你们没想法?
  您真是一针见血!两友电台签下曹鸿伯不是偶然,他在我们台说句话,比赵经理和我都管用。他的节目占我们台广告收入的半壁江山。
  这么夸张?卢刚有点不相信。
  真的,其他节目加起来顶他一个节目。赞助商认他,没办法。
  所以他的各种商业合作不用通过台里?
  是的,他自己定,想给哪个台给哪个台,我们不眼红。我们台给他的营收指标他早就超额完成了。
  原来是这样!卢刚感到,以三友的实力,是请不到曹主播了,真是不好意思,叨扰了!
  没事没事,我们还有很多主播,您有什么合作尽管来找我。陈子荣还客气地留卢刚吃饭,卢刚说自己还要去盯大亚电台的新节目,只能下次再约。
  华东电台的新节目还没有命名,三友实业社在大亚电台那边的新鲜节目系列已经启动。所谓新鲜节目,现在看来已不稀奇,就是点唱嘛。那个时候广播界兴起跟电话公司合作,callin点唱是最普遍的形式,有点播唱片的,有liveshow的。比如滑稽名家何双呆、沈笑亭,现场自由弹唱。听众点什么,他们唱什么(自备乐器);热门段子有《开火车》、《娘姨讲东家》、《新老法结婚》、《僵尸鬼出现》。每天要播十几档,在各电台之间赶场子,出入都是坐包车。有时还要接唱堂会的活儿,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男扮女装演情侣跳舞。
  听众来电点歌,可以跟主播聊聊心事,诉说烦恼,为喜欢的人送上祝福,有什么要求即时得到回应,满足感大大增强。跟现在的抖音、快手直播类似,互动性、人性化,成为新媒体致胜的法宝。无线电技术才刚传入中国十几年,广播是当之无愧的新媒体。人类对于从这个小匣子里听到人的各种声音还是蛮好奇的。三友把大部分的宣传支出都用在赞助电台节目上。起初是请何沈档这样的响档唱电台,名气响传播力大,当然花费也高;接着就准备从电台报告员队伍中发掘新人了(毕竟,新人便宜)。在报纸上登广告,顺便把广播节目的时间也写进去。
  《申报》1939年2月24日、25日连着两天在显眼位置刊登了这样一则广告:
  新鲜节目:八点廿分至九点,周波1280
  今晚新鲜节目为平剧唱片,廿六日绍兴戏唱片,廿七日潮州戏唱片,廿八日蹦蹦戏唱片,欢迎点唱,电话91210,并请汤申佳小姐担任报告。
  报纸广告一登,压力给到了华东台。老秦把沈一明叫进办公室。
  阿拉自家额员工帮人家播音,变成人家额招牌。侬就没啥办法咯?
  沈楞了一下,心想还好没发现他和小汤去杨氏电台挣外快的事情:侬上趟帮三友伊拉打好招呼额呀,特别节目呀,就四天,勿是长期额呀。
  对,四天。四天可以做多少事体啦!人也好飞到美国了!
  汤小姐不会飞的!伊合约又没到期!
  听众勿管额咯,侬报纸广告看过伐?汤小姐担当报告。嘎大几只字,人家可能以为汤小姐要跳槽唻。老秦搓了搓左手的戒指。
  伊拉电台功率小,除脱租界没啥人听额。搿四天就畀伊做试验好嘞,有勿有效果还勿晓得唻。沈一明赶紧安抚老秦。
  先入为主侬懂伐?人家听法听法以为汤小姐是大亚电台额唻!
  搿倒是没想到。
  所以事体勿是表面嘎简单额。侬放出去额人,收得回来伐?万一人家拨汤小姐开出了好价钱,或者答应伊啥额条件,内么阿拉死蟹一只。
  三友搿帮人也是勿上路,为了侬国货推广,要损我一员大将。沈一明心想,卢刚要是私下跟小汤谈过,那可就坏事了。
  现在广播台多,竞争大,人往高处跑水往低处流,搿也正常。老秦心里暗暗叫苦,所以我讲事业留人事业留人,倷听过伐?耳朵打八折。汤小姐额节目真要快点弄出来,要重点培养、资源倾斜,工资么也适当涨一眼,钞票搿辰光勿用啥辰光用?阿拉要造成搿种印象,汤小姐是华东台的一块招牌,勿能畀人家抢得去!
  第8章 ☆、有时候我情愿回去做会计
  大陆电台的巨幅海报又上新了。
  这次是玫红色打底,白色草书:宇宙的有趣,我并不在意。我在意的是特别节目,由黄兆麟、张治儿、刘子云三人轮流担任报告。还附了当天的节目表:
  正午十二时至一时苏州文书
  一时至二时北平滑稽
  二时至三时苏摊
  三时至五时常锡文戏
  五时至十二时申曲
  十二时至夜二时故事
  汤申佳路过时给吓了一跳,心想,这又是啥节目?古灵精怪的!
  小汤走进药店逛了一圈,大堂里人头攒动,一架落地式收音机正在直播上海银行公会主席吴蕴斋致开幕辞:感谢大陆电台、商业电台共襄盛举,联播特别节目《播音祝寿游艺大会串》。凡捐款四元的,赠送百岁寿碗一对;捐款两元的,赠送百岁纪念章一枚,多捐多赠。寿碗和纪念章上面,都刻着马先生亲笔的寿字,可以留作纪念。马先生是国家的人瑞,我们自应向他老人家叩寿,所以奉劝各位,都要买一对寿碗,既可叩寿,又可救济难民,真是一举两便、惠而不费。
  原来,4月6日,是马相伯老人的百岁寿辰。这位创办了复旦大学的爱国老人当时留在越南治病,并不在国内,但大家没有忘记他,全国很多地方都举行庆典,遥祝他生日快乐。上海滩自然也要热闹一番。
  上海难民救济协会借着祝寿的机会,联合伶界、电影界、曲艺界明星,号召募款救济受难同胞,用于各收容所难民的衣食给养、医疗、教育、生产训练、资遣善后等。
  大堂里买药的少,轧闹猛(凑热闹)的多。小汤听到不少议论:
  一个微胖女孩跟她闺蜜说:最近看到好多难民,为了躲避战火,逃到租界,有些失去劳动能力,只能流落街头乞讨为生。饭也没得吃,破衣烂衫地睡在大马路上。
  闺蜜很有同感,不停点头:是很多,你想,现在才三四月,夜里还是很冷的,大街上就这么睡着,很容易冻死过去。
  听说新建的三个收容所一直在超负荷运作,但每日开销陡增,只能靠不断募款维持。
  这筹款永远不够用的呀!
  行善积德吧,听说马相伯为了给东北的义勇军筹款,也是拖着病腿,在街上卖字,一个字30元,一副对联50元,就这样,整整筹集了10万块钱呢!
  小汤匆匆捐了两块钱,拿到一枚纪念章,也算是尽了微薄之力。
  下了班出去逛街吃饭,本该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偌大的城市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霓虹闪烁,商店橱窗里挂着新上市的春装,街头有劝募的学生,有叫卖的小贩租界维持着日常生活的表面平静。小汤却高兴不起来。新的工作压力已经袭来,肩膀肌肉隐隐酸痛。要独挑大梁做晚间八点档,在别人看来可能是站上了新舞台,麻雀变凤凰,对小汤来说,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从北京路拐到旁边一条僻静小马路,有小汤常去的一家书店。今晚,一个身材高大、气质儒雅的男生正在办新书签售,书名叫《你所不知道的广播界》。
  一看书名,小汤来了兴致,排着队,买了一本,得到作者的签名李肖白。小汤隐约觉得这个名字在哪里听过。
  谢谢你!男生礼貌地双手奉上新书,看了一眼小汤:喜欢电台吗?
  哦,我也是电台里做的呀!
  哪一家?
  华东。
  你认识沈一明吗?
  他是我上司。
  他是我朋友。
  这么巧?
  那你等我一下。马上签完了。我们聊聊。
  等人群渐渐散去,李肖白跟书店老板打了个招呼,在书店一角找了两个位子坐下,跟小汤聊起了电台的事。
  今天刚听过《播音祝寿游艺大会串》,黄兆麟报告的。小汤想起刚刚的筹款节目,其实,做报告先生比做报告小姐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