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可几个禁军追了过来,不断逼近,杀掉了前面的几名官员,眼看就要轮到太子和皇帝了,此时皇帝突然发力,他推倒了龙椅后的雕龙髹金屏风,砸向那些刺客,而
后不顾仪态拉着太子往大殿的西侧跑去,那里有一道许久不用已经积灰的暗门,寻常人并不知道,吕魏虽然知道,但他的人手有限,所以只派了一个人守着那个暗门。杨煊虽不是什么武林高手,但当年也曾为了强身健体学过些拳脚,太子也年轻力壮,父子二人合力,再加上一些文官的帮助之下,竟然抢过那名禁军手里的武器,反将他杀死在那里,可帮助他们的文官们都死在了那禁军的手中。
杨煊此时浑身血污,披头散发,但他顾不得什么体面,一手拉着太子,抬脚踹开侧门便往外跑。可没想到,门外竟然站着一个手持利刃的人。
此时四下无人,而对面那个持剑而立的人,满头银发,正怒视着他。
“十五……”杨煊喃喃道,“你没死?”
十五嗤笑一声,用剑指着他道:“我自然没死,但你势必难逃今日了。”
杨煊道:“杀了我你也走不掉的。”
十五道:“不杀你,我死得更快!”
杨煊认命道:“好吧,既然你执意要动手……”他将太子往自己身后藏了藏,道,“求你放了朕的儿子。”
太子神色有些复杂,低着头并不言语。杨煊道:“太子年幼,且与你无冤无仇……”
“这我自然知道,我只取你的性命。”十五说完,便挥剑向前,杨煊本能一躲,那原本要刺向他心口的剑刺中了他的腹部。十五马上拔出剑刃,要刺出第二剑,突然一柄长剑出现,将他的剑挡了回去。
“陆大人,为何要救这昏君?”十五看着出手之人问道。
陆谦剑锋指地,道:“你肆意杀人难道就是什么正人君子了?先不论你手上到底沾过多少无辜人命,你要杀他根本不是出于道义,只是出于自保,没资格同我说什么匡扶正义!”
十五冷笑一声:“既然如此,你我也不必多费唇舌了,接招吧!”说罢便攻了过来。
陆谦立刻提剑迎上,二人迅速缠斗在了一起。
太子扑在杨煊身上,扶他坐了起来,让他靠在自己腿上,轻声唤道:“父皇,父皇!”
杨煊眼皮动了两下,微微睁开了双眼,道:“我儿不必担忧,父皇没事。”他的话与他腹部源源不断流出的鲜血以及他越发苍白的脸色并不相符,太子知道,即便没有一剑毙命,但十五刚刚那一剑想必也是伤及了他父皇的脾脏,如今已是回天乏术了。
太子低头不语,杨煊还以为他是太过担心自己的伤势,便开口道:“父皇今早拟好了诏书,赐你监国之权,再过几年父皇便退位,将这皇位传给你,而后父皇便去玉泉山,找一个僻静的地方……”
杨煊还在畅想退位之后的悠闲日子,便听到太子用冷漠又疏远的语调打断了他:“儿臣谢父皇成全。”
第142章 :结案(一)
杨煊瞳孔皱缩,颤抖地说道:“你说什么?”
杨显又重复了一遍,清晰又冷淡:“儿臣说,谢父皇成全。”
杨煊突然间明白了什么,一时急火攻心,吐出一口鲜血,脸色瞬间又惨白了几分,他语无伦次地说道:“是……是你……十五……是你让他……”
杨显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淡然地说道:“儿臣自会将父皇风光大葬,还会将我的母妃抬为母后皇太后,您会和她合葬在一起,再无分离之日,请父皇安心上路吧。”
杨煊已经有出气没进气了,但还是挣扎着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你是……如……何……得知……”
杨显道:“我的母妃吗?呵,您赐死她的时候我已经三岁了,您以为我尚未记事,便把我过继给了不能生育的中宫皇后。但我亲眼见到您派来的人将母妃勒死在了我面前,那个场景我永世不忘。我外公并不像隆将军那般战功赫赫,他只是一介文臣,却一样被您忌惮,污蔑致死,连同我母妃。这些年,您到底害了多少人命,想必您自己也不记得了吧,如今这下场,便是父皇您的报应。”
杨煊不甘心地瞪着眼睛,像被丢上岸的鱼一样,挣扎了几下,便一动不动地躺在杨显的怀中,再无气息。
一旁陆谦和十五打得正酣,陆谦的功力虽不敌十五,但十五之前去刺杀刘瑾,被他府里的高手重伤,此时还没调理好,因此跟陆谦对招也有些吃力。
“父皇!您醒醒啊!”太子哭喊出声。
陆谦听见他喊,下意识回头看,一个分神,便被十五抓住了机会,一脚踢在他的胸口,将他踢飞数丈远。
陆谦重重地摔倒在太子身侧,吐出一口鲜血,十五提剑追过来,马上就要挥剑斩下,就听跪在地上抱着皇帝尸身的太子出生喝止:“住手!”
十五立即收招后退,陆谦讶异地看着这一幕。
此时一柄长剑从大殿的方向飞来,劲力十足地直直刺向十五的胸口,十五还没来得及反应,便被一剑贯胸。紧接着一个黑影从剑来的方向飞出,三两步便来到了十五面前。十五看向来人,陈璟一袭黑衣,正表情冷傲地盯着他。
十五没了力气,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陈璟拔剑回身快速奔向受伤倒地的陆谦,没有再看十五一眼,任由他栽倒在了身后,没有了生机。
陆
谦用手撑着地面,勉强坐起身来,陈璟赶忙过来扶起他,关切地问道:“没事吧陆大人?”
陆谦摆了摆手,道:“无妨。”说罢又吐了一口血。
此时沈青江带着书澜和凌尘赶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一众大臣。大臣们看到太子抱着皇帝瘫坐在地上,立马一窝蜂围了过去。
沈青江搭上陆谦的手腕,仔细探了探脉象,道:“受了内伤,所幸没有伤及脏腑,多加休养即可。”
在陈璟和沈青江的搀扶下,陆谦站起身,问道:“叛党呢?”
沈青江道:“放心,除了刘瑾,其余已经全部被当场肃清了。只不过咱们一开始人手太少,耽误了些时间。”
陈璟道:“还好孙将军将书澜和凌尘留给了咱们,这才能拖到真正的禁卫军赶到。刘阁老和吕魏安排的刺客全是一顶一的高手,打起来费了老劲了。”
陆谦笑了笑,道:“是是是,还好咱们阿璟神通广大武功卓绝,不然我们这条小命都得折在这儿!”说罢他转头看了看太子那边,换上了一副严肃的表情,低声道,“我们也过去吧。”
听闻皇帝遇刺驾崩,众臣马上捶胸顿足地哭了起来,此时突然一人站出来,跪在地上,道:“皇上驾崩,天地同悲,然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太子即位!”
太子并没有接话,只是一味哭喊着:“父皇!父皇您醒醒,您不要丢下儿臣啊!”
又有大臣站出来,跪地道:“皇上昨日已立好诏书,责成太子监国,实则已将天下托付给了太子殿下,如今陛下崩逝,还请太子节哀,以国事为重,早日继承大统!”
太子还是哭。
众臣终于反应过来,纷纷跪地高呼:“请太子即位!”
太子泣不成声,一直到后来几位内阁大臣命人将皇帝的尸身抬走,太子才站起身,可还没站稳便因悲痛过度,晕了过去。
……
刚出正月,新帝的即位大典便简洁而隆重地完成了,到了月中,建安帝杨煊的丧事也已经办得七七八八,这些时日里新帝为先帝守孝至诚,一丝一毫都不曾懈怠,还因伤心和劳累几度晕厥,大臣们无不啧啧称赞。
因着先帝临终前算是认下了陈璟,因此他也要跟着一起为先帝守孝,陈璟一开始心里老大不通快,自从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后,他就对先帝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恨不得当时动手的不是十五而是他自己。所以别说守孝了,让他去灵堂前磕个头都跟杀了他一样。
先帝终于安葬,一连阴了四五日的天突然久违地放晴了。
傍晚时分,刘雨疏提着一壶酒来将军府蹭饭,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位稀客。
陆谦、沈青江、陈璟三人对刘雨疏的到来已经见怪不怪,可当这位稀客从刘雨疏身后探出脑袋时,三人还是非常惊喜和意外的。
陈璟一下跳了过去,开心地问道:“灵儿妹妹!你怎么来啦!”
宋灵兮眨眨眼,笑道:“怎么?不欢迎我啊?”
陆谦和沈青江也迎了过去,陆谦笑着说道:“怎么会呢,天天盼着你来呢!只是你今日如何出得了宫?”
宋灵兮道:“我奉命出来采办些绣品,明日再回去也来得及,放心吧!”
沈青江道:“如此甚好,快进来吧,酒菜早就备好了!”
几人把酒言欢,谈论着这些日子的事情,到了天黑也不愿散席。
陆谦道:“刘瑾的案子已经审理完了,都察院的邓大人列了他八十多条罪名,皇上御笔朱批,明日午时问斩,诛九族。”
后不顾仪态拉着太子往大殿的西侧跑去,那里有一道许久不用已经积灰的暗门,寻常人并不知道,吕魏虽然知道,但他的人手有限,所以只派了一个人守着那个暗门。杨煊虽不是什么武林高手,但当年也曾为了强身健体学过些拳脚,太子也年轻力壮,父子二人合力,再加上一些文官的帮助之下,竟然抢过那名禁军手里的武器,反将他杀死在那里,可帮助他们的文官们都死在了那禁军的手中。
杨煊此时浑身血污,披头散发,但他顾不得什么体面,一手拉着太子,抬脚踹开侧门便往外跑。可没想到,门外竟然站着一个手持利刃的人。
此时四下无人,而对面那个持剑而立的人,满头银发,正怒视着他。
“十五……”杨煊喃喃道,“你没死?”
十五嗤笑一声,用剑指着他道:“我自然没死,但你势必难逃今日了。”
杨煊道:“杀了我你也走不掉的。”
十五道:“不杀你,我死得更快!”
杨煊认命道:“好吧,既然你执意要动手……”他将太子往自己身后藏了藏,道,“求你放了朕的儿子。”
太子神色有些复杂,低着头并不言语。杨煊道:“太子年幼,且与你无冤无仇……”
“这我自然知道,我只取你的性命。”十五说完,便挥剑向前,杨煊本能一躲,那原本要刺向他心口的剑刺中了他的腹部。十五马上拔出剑刃,要刺出第二剑,突然一柄长剑出现,将他的剑挡了回去。
“陆大人,为何要救这昏君?”十五看着出手之人问道。
陆谦剑锋指地,道:“你肆意杀人难道就是什么正人君子了?先不论你手上到底沾过多少无辜人命,你要杀他根本不是出于道义,只是出于自保,没资格同我说什么匡扶正义!”
十五冷笑一声:“既然如此,你我也不必多费唇舌了,接招吧!”说罢便攻了过来。
陆谦立刻提剑迎上,二人迅速缠斗在了一起。
太子扑在杨煊身上,扶他坐了起来,让他靠在自己腿上,轻声唤道:“父皇,父皇!”
杨煊眼皮动了两下,微微睁开了双眼,道:“我儿不必担忧,父皇没事。”他的话与他腹部源源不断流出的鲜血以及他越发苍白的脸色并不相符,太子知道,即便没有一剑毙命,但十五刚刚那一剑想必也是伤及了他父皇的脾脏,如今已是回天乏术了。
太子低头不语,杨煊还以为他是太过担心自己的伤势,便开口道:“父皇今早拟好了诏书,赐你监国之权,再过几年父皇便退位,将这皇位传给你,而后父皇便去玉泉山,找一个僻静的地方……”
杨煊还在畅想退位之后的悠闲日子,便听到太子用冷漠又疏远的语调打断了他:“儿臣谢父皇成全。”
第142章 :结案(一)
杨煊瞳孔皱缩,颤抖地说道:“你说什么?”
杨显又重复了一遍,清晰又冷淡:“儿臣说,谢父皇成全。”
杨煊突然间明白了什么,一时急火攻心,吐出一口鲜血,脸色瞬间又惨白了几分,他语无伦次地说道:“是……是你……十五……是你让他……”
杨显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淡然地说道:“儿臣自会将父皇风光大葬,还会将我的母妃抬为母后皇太后,您会和她合葬在一起,再无分离之日,请父皇安心上路吧。”
杨煊已经有出气没进气了,但还是挣扎着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你是……如……何……得知……”
杨显道:“我的母妃吗?呵,您赐死她的时候我已经三岁了,您以为我尚未记事,便把我过继给了不能生育的中宫皇后。但我亲眼见到您派来的人将母妃勒死在了我面前,那个场景我永世不忘。我外公并不像隆将军那般战功赫赫,他只是一介文臣,却一样被您忌惮,污蔑致死,连同我母妃。这些年,您到底害了多少人命,想必您自己也不记得了吧,如今这下场,便是父皇您的报应。”
杨煊不甘心地瞪着眼睛,像被丢上岸的鱼一样,挣扎了几下,便一动不动地躺在杨显的怀中,再无气息。
一旁陆谦和十五打得正酣,陆谦的功力虽不敌十五,但十五之前去刺杀刘瑾,被他府里的高手重伤,此时还没调理好,因此跟陆谦对招也有些吃力。
“父皇!您醒醒啊!”太子哭喊出声。
陆谦听见他喊,下意识回头看,一个分神,便被十五抓住了机会,一脚踢在他的胸口,将他踢飞数丈远。
陆谦重重地摔倒在太子身侧,吐出一口鲜血,十五提剑追过来,马上就要挥剑斩下,就听跪在地上抱着皇帝尸身的太子出生喝止:“住手!”
十五立即收招后退,陆谦讶异地看着这一幕。
此时一柄长剑从大殿的方向飞来,劲力十足地直直刺向十五的胸口,十五还没来得及反应,便被一剑贯胸。紧接着一个黑影从剑来的方向飞出,三两步便来到了十五面前。十五看向来人,陈璟一袭黑衣,正表情冷傲地盯着他。
十五没了力气,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陈璟拔剑回身快速奔向受伤倒地的陆谦,没有再看十五一眼,任由他栽倒在了身后,没有了生机。
陆
谦用手撑着地面,勉强坐起身来,陈璟赶忙过来扶起他,关切地问道:“没事吧陆大人?”
陆谦摆了摆手,道:“无妨。”说罢又吐了一口血。
此时沈青江带着书澜和凌尘赶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一众大臣。大臣们看到太子抱着皇帝瘫坐在地上,立马一窝蜂围了过去。
沈青江搭上陆谦的手腕,仔细探了探脉象,道:“受了内伤,所幸没有伤及脏腑,多加休养即可。”
在陈璟和沈青江的搀扶下,陆谦站起身,问道:“叛党呢?”
沈青江道:“放心,除了刘瑾,其余已经全部被当场肃清了。只不过咱们一开始人手太少,耽误了些时间。”
陈璟道:“还好孙将军将书澜和凌尘留给了咱们,这才能拖到真正的禁卫军赶到。刘阁老和吕魏安排的刺客全是一顶一的高手,打起来费了老劲了。”
陆谦笑了笑,道:“是是是,还好咱们阿璟神通广大武功卓绝,不然我们这条小命都得折在这儿!”说罢他转头看了看太子那边,换上了一副严肃的表情,低声道,“我们也过去吧。”
听闻皇帝遇刺驾崩,众臣马上捶胸顿足地哭了起来,此时突然一人站出来,跪在地上,道:“皇上驾崩,天地同悲,然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太子即位!”
太子并没有接话,只是一味哭喊着:“父皇!父皇您醒醒,您不要丢下儿臣啊!”
又有大臣站出来,跪地道:“皇上昨日已立好诏书,责成太子监国,实则已将天下托付给了太子殿下,如今陛下崩逝,还请太子节哀,以国事为重,早日继承大统!”
太子还是哭。
众臣终于反应过来,纷纷跪地高呼:“请太子即位!”
太子泣不成声,一直到后来几位内阁大臣命人将皇帝的尸身抬走,太子才站起身,可还没站稳便因悲痛过度,晕了过去。
……
刚出正月,新帝的即位大典便简洁而隆重地完成了,到了月中,建安帝杨煊的丧事也已经办得七七八八,这些时日里新帝为先帝守孝至诚,一丝一毫都不曾懈怠,还因伤心和劳累几度晕厥,大臣们无不啧啧称赞。
因着先帝临终前算是认下了陈璟,因此他也要跟着一起为先帝守孝,陈璟一开始心里老大不通快,自从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后,他就对先帝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恨不得当时动手的不是十五而是他自己。所以别说守孝了,让他去灵堂前磕个头都跟杀了他一样。
先帝终于安葬,一连阴了四五日的天突然久违地放晴了。
傍晚时分,刘雨疏提着一壶酒来将军府蹭饭,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位稀客。
陆谦、沈青江、陈璟三人对刘雨疏的到来已经见怪不怪,可当这位稀客从刘雨疏身后探出脑袋时,三人还是非常惊喜和意外的。
陈璟一下跳了过去,开心地问道:“灵儿妹妹!你怎么来啦!”
宋灵兮眨眨眼,笑道:“怎么?不欢迎我啊?”
陆谦和沈青江也迎了过去,陆谦笑着说道:“怎么会呢,天天盼着你来呢!只是你今日如何出得了宫?”
宋灵兮道:“我奉命出来采办些绣品,明日再回去也来得及,放心吧!”
沈青江道:“如此甚好,快进来吧,酒菜早就备好了!”
几人把酒言欢,谈论着这些日子的事情,到了天黑也不愿散席。
陆谦道:“刘瑾的案子已经审理完了,都察院的邓大人列了他八十多条罪名,皇上御笔朱批,明日午时问斩,诛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