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沈青江问:“你是说慧娘倾倒之时,胸口的刀柄正好砸在地面,砸出了这么个凹痕?”
陆谦道:“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沈青江仔细看了看那痕迹的大小,道:“的确,跟那刀柄的尺寸差不多,但若是胸口插着刀,趴着摔倒在地上,的确有可能砸出这么个痕迹,但是人体都有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在摔倒的时候会本能地保护心口处,不会直挺挺地砸下去的,那力道应该不足以砸出这么个痕迹。”
陆谦道:“那如果是故意的呢?”
沈青江道:“你的意思是,慧娘是自己砸下去的?”
陆谦道:“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就要问刘公公了。”
第108章 :关系
刘喜毕竟是御前的人,而且尚未定罪,因此禁军也不敢太过苛待,找了个还算干净的屋子将他软禁了起来,还准备了草席、棉被和炭火,陆谦和沈青江推门进入的时候,甚至能感受到一股暖意。
关押刘喜的小屋只有门边有个换气的小窗,此时屋外日头已经西沉,屋里黑得像是深夜。屋子的正中间摆了一张桌子,桌子上燃着一盏油灯,灯芯已经快浸到了油里,火光一跳一跳的像是案板上长着嘴呼吸又已经放弃挣扎的鱼一般,要死不活地亮着,那点儿光仅仅够照亮桌子附近的位置,一旁坐在地上的刘喜见隐藏在黑暗里,不见悲喜。
见到有人前来,刘喜马上起身迎了过来,见是沈青江,脸上先是浮现出一丝疑惑,但很快又被无法掩饰的惊喜代替,他声音微颤,开口说道:“沈先生,竟然是你来查这件案子,看来很快就可以水落石出了!”
沈青江指着陆谦道:“刘公公,这位是太常寺卿陆谦,陆大人,您的案子由他负责,我只是从旁协助。”
刘喜听到陆谦的名字,竟然激动得连呼吸都乱了,刚开口就被自己的吐沫呛了一口,猛地咳了起来,沈青江拍着他的背给他顺气,关切地说道:“没事,不急,您坐下慢慢说。”
刘喜在沈青江的搀扶下坐到了桌旁,平复了一下,说道:“敢问陆大人是何方人氏啊?令尊在何处高就?”
陆谦和沈青江刚刚坐定,没料到刘喜竟然先开口,二人面面相觑后,陆谦道:“哦,下官是在京城长大的,先父只是衙门口一个小小的文吏而已。”
刘喜显然对这个回答不太满意,继续问道:“前段时间京中盛传的禹安锦绣案,可是与陆大人有关?”
陆谦没想到他把话挑明了说,有些尴尬地应道:“确实是我生父生母的案子,刘公公……”
刘喜打断了他:“令堂可是姓李,原是司珍局的女使?”
陆谦皱眉道:“刘公公,此乃陆某家事,且与本案无关,还请刘公公莫要再问。”
刘喜面露喜色,他的眼睛在昏暗的火光下一闪一闪,仿佛旷野上燃起的点点星火,他的声音有些发颤:“请陆大人准许老奴再问最后一个问题。”
陆谦无奈地叹了口气,道:“也罢,但烦请公公莫要问我生父生母的事情。”
刘喜点头道:“好!我仅有这一个问题,请陆大人认真回答我!”
陆谦道:“公公请讲。”
刘喜凑近了陆谦和沈青江,压低声音说道:“孙将军与凤仪殿可有关系?”
陆谦和沈青江闻言,皆大为震惊。
凤仪殿之前住的是隆妃,他是隆将军的女儿,孙猛受过隆将军的恩惠,因而这么多年一直在追寻当年的真相,不知道这算不算他同凤仪殿的关系呢?
不过,刘喜为什么要这么问呢?
沈青江看向陆谦,陆谦脑子飞快地转了起来:首先,他们正在追寻当年真相这件事,万不可被外人知晓,义父与凤仪殿以及隆将军的关系,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因此必然是不能承认义父与凤仪殿有关系,且要尽可能撇清关系。其次,若是要否认,对方既然这么问了,那势必是察觉到了一些蛛丝马迹,直接否认反倒是显得欲盖弥彰,虽然到底是哪里走漏了风声,此时已经来不及追查,但是显然对方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不然也不会来找自己求证。另外,也不能含糊其辞,对方郑重其事来问,若是含糊其辞顾左右而言他,反而更坐实了这件事。
眨眼间,陆谦脑子里已经电光火石一般思考权衡了多次,而后假装忌讳地开口说道:“公公哪儿的话,我义父一介武夫,岂能与宫里的娘娘有关系?还请公公慎言!”
刘喜有些失望地蹙眉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凤仪……”
“公公!”陆谦不准备再给他提问的机会了,直接开口打断,“我二人此番是来调查慧娘的案子,她胸口中刀死在凤仪殿,有禁军在巡查之时看到你正握着那把杀人的短刀,而那柄短刀正插在慧娘的胸口,这件事公公怎么说?”
刘喜高深地一笑:“陆大人,人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这世上很多事都不能太相信自己的双眼,有时候你看到的只是人家想让你看到的,你知道的……”他嗤笑了一声,“也只是别人想让你知道的而已。”
沈青江道:“那柄短刀是你刺入她胸口的吗?”
刘喜面露慈祥地看着二人,说道:“《战国策》里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山林里有一只猛虎,它可食百兽,有一日这只老虎抓到了一只狐狸,刚想吃了它,就听狐狸说自己是天帝派来管理百兽的,百兽看到他都害怕,老虎吃它就是违抗天命。老虎让狐狸自证一下,狐狸就让老虎跟在自己身后,两人一起去林中走一圈,看百兽是否害怕自己。老虎欣然同往,百兽看到狐狸身后的老虎,都吓得大气不敢喘,而老虎自己却觉得百兽是真的害怕自己身前的狐狸。”
陆谦道:“狐假虎威的故事,家喻户晓。”
刘喜又道:“哦?那这个故事接下来的发展,大人肯定没听说过。”
陆谦也是没想到狐假虎威的故事还有续章,一时也开始好奇道:“愿闻其详!”
刘喜道:“老虎作为百兽之王,也不是好惹的,狐狸算计老虎的事情败露,老虎生气地要吃了狐狸,可狐狸却突然谄媚地表示,自己可以帮老虎做很多事情,可以帮他管理山林中的大小动物,也可以帮他解决各种烦恼。老虎果然上当,将山林中的事情通通交给了狐狸,狐狸便开始拉拢其他动物,渐渐架空了老虎,山林中的动物们都听从狐狸的号令,一起杀死了老虎。故事讲完了,敢问二位大人作何感想?”
陆谦定定地看着刘喜,良久才道:“刘公公与凤仪殿,到底有何关系?”
第109章 :审问
刘喜神秘一笑,道:“我一个阉人,还是皇上身边的人,能与凤仪殿那等乱臣贼子扯上什么关系?陆大人可不要空口白牙污人清白啊。”
陆谦道:“清白?好,凤仪殿之事暂且不提,不如请刘公公好好说说今天的事情吧。那么多双眼睛看到你将短刀刺入慧娘的胸口,刘公公作何解释?”
刘喜并不着急为自己开脱:“我说过了,眼见不一定为实,陆大人,冤枉啊!”
陆谦道:“若有冤情,不妨细细讲来。”
刘喜道:“自从除夕夜之事以后,虽然沈大人替我求情,但我嫌疑还未洗清,因此一直在御前不得脸,我内心焦灼万分,恰好今日收到了一封信,让我申时三刻到凤仪殿一叙,说是有关于皇上中毒的证据要交给我。”
陆谦问道:“何人送的信?”
刘喜:“这我也不知,我今日午后打开房门,就看到这封信夹在门下的缝隙中,我申时三刻到凤仪殿的时候就听到里面有呼喊声,我立刻跑了进去,正看到有个宫女胸口中刀,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我好心过去看看她是否还有救,此时禁军突然闯入将我围住,非说我杀了人,将我扣押在了此处。”
陆谦问道:“禁军也说是听到了喊声,才冲进凤仪殿,难道你们是同时进去的?”
刘喜道:“我的住处在凤仪殿西侧,禁军巡视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而后沿着殿东侧向北离开,我走到凤仪殿西侧时,正看到禁军已经绕到了凤仪殿的东侧,等我进去的时候,以他们的脚力,想必已经到离开凤仪殿一段距离了,若我们同时听到喊声,自然是我先到,而后他们才到。”
陆谦点头:“这倒也说得通,您进去的时候慧娘是否还活着?”
刘喜道:“我当时跑到慧娘旁边,蹲下查看她的伤势,她突然伸手
拉住我的手,我以为她是想让我帮她把刀拔出来,便把手放在了刀柄上,不想却让禁军误会是我杀了人。
陆谦又问道:“那你可有看到什么人?”
刘喜道:“我进去的时候,正好看到一个黑衣人从窗户离开。”
陆谦忙问:“那黑衣人,你可曾看到他的长相?”
刘喜道:“这个倒是不曾看到,那人的速度极快,我只看到了一个残影,勉强分辨出他穿的是一身黑衣,头戴白纱。”
陆谦道:“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沈青江仔细看了看那痕迹的大小,道:“的确,跟那刀柄的尺寸差不多,但若是胸口插着刀,趴着摔倒在地上,的确有可能砸出这么个痕迹,但是人体都有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在摔倒的时候会本能地保护心口处,不会直挺挺地砸下去的,那力道应该不足以砸出这么个痕迹。”
陆谦道:“那如果是故意的呢?”
沈青江道:“你的意思是,慧娘是自己砸下去的?”
陆谦道:“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就要问刘公公了。”
第108章 :关系
刘喜毕竟是御前的人,而且尚未定罪,因此禁军也不敢太过苛待,找了个还算干净的屋子将他软禁了起来,还准备了草席、棉被和炭火,陆谦和沈青江推门进入的时候,甚至能感受到一股暖意。
关押刘喜的小屋只有门边有个换气的小窗,此时屋外日头已经西沉,屋里黑得像是深夜。屋子的正中间摆了一张桌子,桌子上燃着一盏油灯,灯芯已经快浸到了油里,火光一跳一跳的像是案板上长着嘴呼吸又已经放弃挣扎的鱼一般,要死不活地亮着,那点儿光仅仅够照亮桌子附近的位置,一旁坐在地上的刘喜见隐藏在黑暗里,不见悲喜。
见到有人前来,刘喜马上起身迎了过来,见是沈青江,脸上先是浮现出一丝疑惑,但很快又被无法掩饰的惊喜代替,他声音微颤,开口说道:“沈先生,竟然是你来查这件案子,看来很快就可以水落石出了!”
沈青江指着陆谦道:“刘公公,这位是太常寺卿陆谦,陆大人,您的案子由他负责,我只是从旁协助。”
刘喜听到陆谦的名字,竟然激动得连呼吸都乱了,刚开口就被自己的吐沫呛了一口,猛地咳了起来,沈青江拍着他的背给他顺气,关切地说道:“没事,不急,您坐下慢慢说。”
刘喜在沈青江的搀扶下坐到了桌旁,平复了一下,说道:“敢问陆大人是何方人氏啊?令尊在何处高就?”
陆谦和沈青江刚刚坐定,没料到刘喜竟然先开口,二人面面相觑后,陆谦道:“哦,下官是在京城长大的,先父只是衙门口一个小小的文吏而已。”
刘喜显然对这个回答不太满意,继续问道:“前段时间京中盛传的禹安锦绣案,可是与陆大人有关?”
陆谦没想到他把话挑明了说,有些尴尬地应道:“确实是我生父生母的案子,刘公公……”
刘喜打断了他:“令堂可是姓李,原是司珍局的女使?”
陆谦皱眉道:“刘公公,此乃陆某家事,且与本案无关,还请刘公公莫要再问。”
刘喜面露喜色,他的眼睛在昏暗的火光下一闪一闪,仿佛旷野上燃起的点点星火,他的声音有些发颤:“请陆大人准许老奴再问最后一个问题。”
陆谦无奈地叹了口气,道:“也罢,但烦请公公莫要问我生父生母的事情。”
刘喜点头道:“好!我仅有这一个问题,请陆大人认真回答我!”
陆谦道:“公公请讲。”
刘喜凑近了陆谦和沈青江,压低声音说道:“孙将军与凤仪殿可有关系?”
陆谦和沈青江闻言,皆大为震惊。
凤仪殿之前住的是隆妃,他是隆将军的女儿,孙猛受过隆将军的恩惠,因而这么多年一直在追寻当年的真相,不知道这算不算他同凤仪殿的关系呢?
不过,刘喜为什么要这么问呢?
沈青江看向陆谦,陆谦脑子飞快地转了起来:首先,他们正在追寻当年真相这件事,万不可被外人知晓,义父与凤仪殿以及隆将军的关系,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因此必然是不能承认义父与凤仪殿有关系,且要尽可能撇清关系。其次,若是要否认,对方既然这么问了,那势必是察觉到了一些蛛丝马迹,直接否认反倒是显得欲盖弥彰,虽然到底是哪里走漏了风声,此时已经来不及追查,但是显然对方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不然也不会来找自己求证。另外,也不能含糊其辞,对方郑重其事来问,若是含糊其辞顾左右而言他,反而更坐实了这件事。
眨眼间,陆谦脑子里已经电光火石一般思考权衡了多次,而后假装忌讳地开口说道:“公公哪儿的话,我义父一介武夫,岂能与宫里的娘娘有关系?还请公公慎言!”
刘喜有些失望地蹙眉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凤仪……”
“公公!”陆谦不准备再给他提问的机会了,直接开口打断,“我二人此番是来调查慧娘的案子,她胸口中刀死在凤仪殿,有禁军在巡查之时看到你正握着那把杀人的短刀,而那柄短刀正插在慧娘的胸口,这件事公公怎么说?”
刘喜高深地一笑:“陆大人,人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这世上很多事都不能太相信自己的双眼,有时候你看到的只是人家想让你看到的,你知道的……”他嗤笑了一声,“也只是别人想让你知道的而已。”
沈青江道:“那柄短刀是你刺入她胸口的吗?”
刘喜面露慈祥地看着二人,说道:“《战国策》里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山林里有一只猛虎,它可食百兽,有一日这只老虎抓到了一只狐狸,刚想吃了它,就听狐狸说自己是天帝派来管理百兽的,百兽看到他都害怕,老虎吃它就是违抗天命。老虎让狐狸自证一下,狐狸就让老虎跟在自己身后,两人一起去林中走一圈,看百兽是否害怕自己。老虎欣然同往,百兽看到狐狸身后的老虎,都吓得大气不敢喘,而老虎自己却觉得百兽是真的害怕自己身前的狐狸。”
陆谦道:“狐假虎威的故事,家喻户晓。”
刘喜又道:“哦?那这个故事接下来的发展,大人肯定没听说过。”
陆谦也是没想到狐假虎威的故事还有续章,一时也开始好奇道:“愿闻其详!”
刘喜道:“老虎作为百兽之王,也不是好惹的,狐狸算计老虎的事情败露,老虎生气地要吃了狐狸,可狐狸却突然谄媚地表示,自己可以帮老虎做很多事情,可以帮他管理山林中的大小动物,也可以帮他解决各种烦恼。老虎果然上当,将山林中的事情通通交给了狐狸,狐狸便开始拉拢其他动物,渐渐架空了老虎,山林中的动物们都听从狐狸的号令,一起杀死了老虎。故事讲完了,敢问二位大人作何感想?”
陆谦定定地看着刘喜,良久才道:“刘公公与凤仪殿,到底有何关系?”
第109章 :审问
刘喜神秘一笑,道:“我一个阉人,还是皇上身边的人,能与凤仪殿那等乱臣贼子扯上什么关系?陆大人可不要空口白牙污人清白啊。”
陆谦道:“清白?好,凤仪殿之事暂且不提,不如请刘公公好好说说今天的事情吧。那么多双眼睛看到你将短刀刺入慧娘的胸口,刘公公作何解释?”
刘喜并不着急为自己开脱:“我说过了,眼见不一定为实,陆大人,冤枉啊!”
陆谦道:“若有冤情,不妨细细讲来。”
刘喜道:“自从除夕夜之事以后,虽然沈大人替我求情,但我嫌疑还未洗清,因此一直在御前不得脸,我内心焦灼万分,恰好今日收到了一封信,让我申时三刻到凤仪殿一叙,说是有关于皇上中毒的证据要交给我。”
陆谦问道:“何人送的信?”
刘喜:“这我也不知,我今日午后打开房门,就看到这封信夹在门下的缝隙中,我申时三刻到凤仪殿的时候就听到里面有呼喊声,我立刻跑了进去,正看到有个宫女胸口中刀,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我好心过去看看她是否还有救,此时禁军突然闯入将我围住,非说我杀了人,将我扣押在了此处。”
陆谦问道:“禁军也说是听到了喊声,才冲进凤仪殿,难道你们是同时进去的?”
刘喜道:“我的住处在凤仪殿西侧,禁军巡视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而后沿着殿东侧向北离开,我走到凤仪殿西侧时,正看到禁军已经绕到了凤仪殿的东侧,等我进去的时候,以他们的脚力,想必已经到离开凤仪殿一段距离了,若我们同时听到喊声,自然是我先到,而后他们才到。”
陆谦点头:“这倒也说得通,您进去的时候慧娘是否还活着?”
刘喜道:“我当时跑到慧娘旁边,蹲下查看她的伤势,她突然伸手
拉住我的手,我以为她是想让我帮她把刀拔出来,便把手放在了刀柄上,不想却让禁军误会是我杀了人。
陆谦又问道:“那你可有看到什么人?”
刘喜道:“我进去的时候,正好看到一个黑衣人从窗户离开。”
陆谦忙问:“那黑衣人,你可曾看到他的长相?”
刘喜道:“这个倒是不曾看到,那人的速度极快,我只看到了一个残影,勉强分辨出他穿的是一身黑衣,头戴白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