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想
来孙猛应该也是担心此事,才马上进门阻止。
皇帝多日的病症早就磨掉了太子对太医院的信任,太子对林孚他们一众太医一点好气儿也没有,但刘瑾此时却为太医院说话,想必这林孚与刘瑾多少沾点关系。这位刘阁老的手的确伸得够长,连太医院也成了他囊中之物。但此时先不说刘瑾、太子和皇后之间的态度多少有些微妙,就单说这位林太医,刚刚被太子当中斥责,丢了那么大的面子,此时竟然往自己身上揽责,此举在沈青江看来,简直就是林太医在为他这个局外人留退路,若真的出事,这锅便得由林太医来背。
沈青江不免想到,是啊,就连表面上信任自己的太子殿下,也并没有拒绝林孚要检查药丸的请求,看来对他们来说,自己的确是局外人。
虽不清楚林孚此举是为了何故,但沈青江对这老头儿也多少存了些感激,而且一想到刚刚孙猛在刘瑾的逼迫下立的军令状,他心里也是有些五味杂陈。
林孚拿过那药丸,简单看了看闻了闻,便递还给了沈青江,而后道:“回太子殿下,老臣检查过了,那药丸的确是解毒圣品,可以给陛下送服。”
太子没好气地说道:“多此一举,沈大夫,快给父皇喂药吧!来人,端水来!”
“是。”一旁的宫女应声麻利地倒了一杯清水,递给沈青江。
沈青江接过宫女递来的清水,扶起皇帝,让他靠在自己怀中,刚要喂药,突然低头闻了闻那水,随后道,“此药需用酒送服,烦请这位姐姐倒杯酒来吧。”
宫女看了看太子,太子点点头,宫女立马去倒了杯酒递给沈青江。
药丸随着酒一起喂到了皇帝嘴里,沈青江捋着皇帝的前胸,一点点为他顺气,而后把皇帝平放在龙榻上,不到一盏茶的功夫,皇帝便缓缓睁开了眼睛,看着眼前的太子,叫了声:“显儿。”
太子喜上眉梢,连忙应道:“儿臣在!父皇!太好了,您终于醒了!”他回头赞道:“沈大夫真乃神医啊!”
沈青江温声道:“殿下谬赞了,草民愧不敢当。”
一旁的太医们,尤其是林孚,都轻声吐了口气。
可皇帝没醒多久,便又睡了过去,太子一脸担忧地看向沈青江,沈青江道:“殿下放心,醒了便没事了,圣上体内还有余毒未清,请殿下准草民自为圣上施针,再辅以汤药,排除残毒。”
太子点头道:“准奏!”他起身道,“本宫要去把这好消息告诉母后!”
说罢起身便要往寝殿外走,沈青江拦住他,道:“太子殿下且慢,草民施针需要一个时辰左右,还需艾灸配合,期间最好不要有人打扰,且皇上估计一时半会儿醒不了,要等明日余毒清得差不多,神智才能清明一些。”
太子点头道:“那本宫今日就在暖阁安置了,有事可直接来寻我。林孚!”他转身对林孚说道,“你们在这儿看看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吧。”
“是。”
太子说罢便出了寝殿,沈青江听得外面的暖阁里传来了恭贺的声音,一阵嘈杂后,太子说明情况,众人将皇后请回了宫,官员不便在宫内留宿,于是众官员们也纷纷退去,只留了孙猛和刘瑾,太子为他们安排了住处,让内侍领着去了。
整个寝殿这才安静了下来。
沈青江小声对林孚道:“林太医,多谢了。”
林孚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他没想到沈青江竟然领会到了他的用意,其实刚刚沈青江为他说话,他便对这个年轻人存了些感恩,再加上沈青江医术卓绝,多年行医的林太医竟然生出了些英雄惜英雄的感觉。他年纪大了,做事畏首畏尾,明明诊断出了朱砂中毒,但考虑这个考虑那个,不敢深入去查,怕得罪人,但沈青江三两下就把事情讲了出来,此举倒颇有些他当年的风范。
想到这里,年近古稀的林太医捋了捋胡子,道:“老夫只是不想欠你的,你先前为我和太医院说话,我就当还你人情了。”
沈青江笑了笑,道:“好,那现在我可要为圣上施针了。”说罢他从药箱中拿出了之前给凌云用过的那套极细的银针,开始为皇帝施针。
林孚看到那针的瞬间,突然倒吸一口气,他颤抖地开口,问道:“你……你这可是……鬼门十三针?”
第95章 :苏醒
沈青江受惊不小,针都差点没拿稳,险些刺偏。
鬼门十三针是洛氏独有的针法,洛氏被灭门后,懂得这门针法的只剩下陈河、尚尧和沈青江。
沈青江自幼在医道上天赋奇高,一点就通,不到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坐诊了。陈河夫妇四处游历,收集到的疑难杂症以及其对症之法也都悉心教授给了他,到了后来有些令陈河、尚尧二人都犯难的奇症,沈青江却能一一解决,这也让陈河夫妇倍感欣慰。
沈青江也没想到,这世上竟然还有人记得这门针法,而且只看了一眼便认了出来。他迅速收敛心神,堆了一脸真诚的笑容说道:“没想到竟有人认得这针法,这是我师父多年前机缘巧合之下得一位高人传授的,我师父又传给了我,我一直都在想,若有机缘,定要见一见这位高人,没想到今日便见到了!”
林孚忙道:“你别乱攀扯,老夫可不懂此针法!”他犹疑了一下,问道,“你可曾见过那位高人?”
沈青江道:“学生没有这个福分,不曾见过,林太医可是认识那位高人?”
林孚支支吾吾,没有答话,沈青江客客气气地说道:“林太医,您看这样如何,我回去之后问问我师父可知那位高人的行踪,若有消息立刻知会您!但现在圣上龙体欠佳,学生需立刻施针救治了,不知您……”
林孚道:“救治皇上要紧,你施针吧,老夫亲自为你烧艾。”
“有劳林太医。”
沈青江稳住心神,暂时将那些往事放下,在林孚的辅助下顺利施针,临近卯时才施针完毕,待最后一根针拔出之后,皇帝果真悠悠转醒,虚弱地说道:“水……”
一旁侍候值夜的宫女忙把备好的水断了过来,沈青江伸手拦住她,接过水闻了闻,才递还给了那宫女。
一杯水下肚,皇帝的脸色缓和了不少,他看着眼前的沈青江,问道:“你是何人?”
沈青江不紧不慢地跪下,叩头道:“启禀皇上,学生是孙将军府上的大夫,将军闻听皇上龙体欠佳,学生又见惯了各种疑难杂症,故特地将学生举荐给太子为皇上医治。”
皇帝点点头,道:“看你年纪不大,倒是进退有节,朕的病是你治好的?”
沈青江道:“回皇上,学生只是运气好,
碰巧在太医院众位太医的提点下,偶然发现了您的病因,这才能对症下药,所以皇上的病症在众位太医的医治之下已经治好了九成,只有一成是学生治好的。”
其实自从进了腊月,皇帝自己也觉得身子骨越发沉重,他并不知道自己身中奇毒,只以为是年底事多,这才积劳成疾,太医院也多次会诊进药都不见好转,如今这个陌生的年轻人一出现,自己的身体便轻快了许多,精神也较之前清明了,可想而知是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功劳。
皇帝心里赞许他年纪轻轻,医术过人,又居功不自傲,但面上毕竟还要顾虑林孚和整个太医院的面子,所以并未多说,只点了点头,而后便唤道:“刘喜!”
一直守在暖阁外的刘公公听到皇帝醒了唤他,立刻高兴地让旁边的小太监去通知太子,自己则快速跑进了寝殿。他虽有些年纪,但腿脚麻利,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眼含热泪大声道:“奴婢叩见皇上!谢天谢地皇上您终于醒了!”
沈青江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内侍,就是刚刚在门口迎候孙猛的那位刘公公,心下了然,这便是皇帝身边的随侍大太监刘喜。
皇帝笑骂道:“你行这么大礼,这不知道的还以为朕染了什么不得了的大病呢!”说罢便想起身。
刘喜立马上前将皇帝扶起,靠在一旁,一边给他盖被子一边回话道:“皇上真龙天子,有上天庇佑,哪儿会得病呢,您就是平日里忙于政事累着了,正所谓皇帝不急急死太监,奴婢这也是一时着急失了分寸,皇上您勿怪。”
皇帝笑了两声,刘喜也陪着笑,沈青江瞧着这主仆二人倒也是真的亲近。
皇帝刚刚坐好,太子便风风火火地赶来了,他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满脸欣喜道:“儿臣恭请父皇圣安!”
皇帝慈爱地看着眼前的太子,道:“起来吧。”
太子道:“谢父皇!父皇您现在觉得如何,可还有不适之感?”
皇帝道:“你荐的人不错,的确比之前松快不少。就是此刻腹中有些饥饿,刘喜,去备点吃的。”
“是。”刘喜应了一句就要往外走。
太子问沈青江:“沈大夫,父皇他刚醒,而且用了药,不知这饮食上可有忌口?”
沈青江道:“回太子殿下,皇上近日精神不振,饮食不佳,可用些温补的膳食,少食辛辣之物,另外……额……”他迟疑了一下,说道,“皇上近日的饮水需仔细检查,避免再误食骨粉。”
来孙猛应该也是担心此事,才马上进门阻止。
皇帝多日的病症早就磨掉了太子对太医院的信任,太子对林孚他们一众太医一点好气儿也没有,但刘瑾此时却为太医院说话,想必这林孚与刘瑾多少沾点关系。这位刘阁老的手的确伸得够长,连太医院也成了他囊中之物。但此时先不说刘瑾、太子和皇后之间的态度多少有些微妙,就单说这位林太医,刚刚被太子当中斥责,丢了那么大的面子,此时竟然往自己身上揽责,此举在沈青江看来,简直就是林太医在为他这个局外人留退路,若真的出事,这锅便得由林太医来背。
沈青江不免想到,是啊,就连表面上信任自己的太子殿下,也并没有拒绝林孚要检查药丸的请求,看来对他们来说,自己的确是局外人。
虽不清楚林孚此举是为了何故,但沈青江对这老头儿也多少存了些感激,而且一想到刚刚孙猛在刘瑾的逼迫下立的军令状,他心里也是有些五味杂陈。
林孚拿过那药丸,简单看了看闻了闻,便递还给了沈青江,而后道:“回太子殿下,老臣检查过了,那药丸的确是解毒圣品,可以给陛下送服。”
太子没好气地说道:“多此一举,沈大夫,快给父皇喂药吧!来人,端水来!”
“是。”一旁的宫女应声麻利地倒了一杯清水,递给沈青江。
沈青江接过宫女递来的清水,扶起皇帝,让他靠在自己怀中,刚要喂药,突然低头闻了闻那水,随后道,“此药需用酒送服,烦请这位姐姐倒杯酒来吧。”
宫女看了看太子,太子点点头,宫女立马去倒了杯酒递给沈青江。
药丸随着酒一起喂到了皇帝嘴里,沈青江捋着皇帝的前胸,一点点为他顺气,而后把皇帝平放在龙榻上,不到一盏茶的功夫,皇帝便缓缓睁开了眼睛,看着眼前的太子,叫了声:“显儿。”
太子喜上眉梢,连忙应道:“儿臣在!父皇!太好了,您终于醒了!”他回头赞道:“沈大夫真乃神医啊!”
沈青江温声道:“殿下谬赞了,草民愧不敢当。”
一旁的太医们,尤其是林孚,都轻声吐了口气。
可皇帝没醒多久,便又睡了过去,太子一脸担忧地看向沈青江,沈青江道:“殿下放心,醒了便没事了,圣上体内还有余毒未清,请殿下准草民自为圣上施针,再辅以汤药,排除残毒。”
太子点头道:“准奏!”他起身道,“本宫要去把这好消息告诉母后!”
说罢起身便要往寝殿外走,沈青江拦住他,道:“太子殿下且慢,草民施针需要一个时辰左右,还需艾灸配合,期间最好不要有人打扰,且皇上估计一时半会儿醒不了,要等明日余毒清得差不多,神智才能清明一些。”
太子点头道:“那本宫今日就在暖阁安置了,有事可直接来寻我。林孚!”他转身对林孚说道,“你们在这儿看看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吧。”
“是。”
太子说罢便出了寝殿,沈青江听得外面的暖阁里传来了恭贺的声音,一阵嘈杂后,太子说明情况,众人将皇后请回了宫,官员不便在宫内留宿,于是众官员们也纷纷退去,只留了孙猛和刘瑾,太子为他们安排了住处,让内侍领着去了。
整个寝殿这才安静了下来。
沈青江小声对林孚道:“林太医,多谢了。”
林孚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他没想到沈青江竟然领会到了他的用意,其实刚刚沈青江为他说话,他便对这个年轻人存了些感恩,再加上沈青江医术卓绝,多年行医的林太医竟然生出了些英雄惜英雄的感觉。他年纪大了,做事畏首畏尾,明明诊断出了朱砂中毒,但考虑这个考虑那个,不敢深入去查,怕得罪人,但沈青江三两下就把事情讲了出来,此举倒颇有些他当年的风范。
想到这里,年近古稀的林太医捋了捋胡子,道:“老夫只是不想欠你的,你先前为我和太医院说话,我就当还你人情了。”
沈青江笑了笑,道:“好,那现在我可要为圣上施针了。”说罢他从药箱中拿出了之前给凌云用过的那套极细的银针,开始为皇帝施针。
林孚看到那针的瞬间,突然倒吸一口气,他颤抖地开口,问道:“你……你这可是……鬼门十三针?”
第95章 :苏醒
沈青江受惊不小,针都差点没拿稳,险些刺偏。
鬼门十三针是洛氏独有的针法,洛氏被灭门后,懂得这门针法的只剩下陈河、尚尧和沈青江。
沈青江自幼在医道上天赋奇高,一点就通,不到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坐诊了。陈河夫妇四处游历,收集到的疑难杂症以及其对症之法也都悉心教授给了他,到了后来有些令陈河、尚尧二人都犯难的奇症,沈青江却能一一解决,这也让陈河夫妇倍感欣慰。
沈青江也没想到,这世上竟然还有人记得这门针法,而且只看了一眼便认了出来。他迅速收敛心神,堆了一脸真诚的笑容说道:“没想到竟有人认得这针法,这是我师父多年前机缘巧合之下得一位高人传授的,我师父又传给了我,我一直都在想,若有机缘,定要见一见这位高人,没想到今日便见到了!”
林孚忙道:“你别乱攀扯,老夫可不懂此针法!”他犹疑了一下,问道,“你可曾见过那位高人?”
沈青江道:“学生没有这个福分,不曾见过,林太医可是认识那位高人?”
林孚支支吾吾,没有答话,沈青江客客气气地说道:“林太医,您看这样如何,我回去之后问问我师父可知那位高人的行踪,若有消息立刻知会您!但现在圣上龙体欠佳,学生需立刻施针救治了,不知您……”
林孚道:“救治皇上要紧,你施针吧,老夫亲自为你烧艾。”
“有劳林太医。”
沈青江稳住心神,暂时将那些往事放下,在林孚的辅助下顺利施针,临近卯时才施针完毕,待最后一根针拔出之后,皇帝果真悠悠转醒,虚弱地说道:“水……”
一旁侍候值夜的宫女忙把备好的水断了过来,沈青江伸手拦住她,接过水闻了闻,才递还给了那宫女。
一杯水下肚,皇帝的脸色缓和了不少,他看着眼前的沈青江,问道:“你是何人?”
沈青江不紧不慢地跪下,叩头道:“启禀皇上,学生是孙将军府上的大夫,将军闻听皇上龙体欠佳,学生又见惯了各种疑难杂症,故特地将学生举荐给太子为皇上医治。”
皇帝点点头,道:“看你年纪不大,倒是进退有节,朕的病是你治好的?”
沈青江道:“回皇上,学生只是运气好,
碰巧在太医院众位太医的提点下,偶然发现了您的病因,这才能对症下药,所以皇上的病症在众位太医的医治之下已经治好了九成,只有一成是学生治好的。”
其实自从进了腊月,皇帝自己也觉得身子骨越发沉重,他并不知道自己身中奇毒,只以为是年底事多,这才积劳成疾,太医院也多次会诊进药都不见好转,如今这个陌生的年轻人一出现,自己的身体便轻快了许多,精神也较之前清明了,可想而知是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功劳。
皇帝心里赞许他年纪轻轻,医术过人,又居功不自傲,但面上毕竟还要顾虑林孚和整个太医院的面子,所以并未多说,只点了点头,而后便唤道:“刘喜!”
一直守在暖阁外的刘公公听到皇帝醒了唤他,立刻高兴地让旁边的小太监去通知太子,自己则快速跑进了寝殿。他虽有些年纪,但腿脚麻利,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眼含热泪大声道:“奴婢叩见皇上!谢天谢地皇上您终于醒了!”
沈青江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内侍,就是刚刚在门口迎候孙猛的那位刘公公,心下了然,这便是皇帝身边的随侍大太监刘喜。
皇帝笑骂道:“你行这么大礼,这不知道的还以为朕染了什么不得了的大病呢!”说罢便想起身。
刘喜立马上前将皇帝扶起,靠在一旁,一边给他盖被子一边回话道:“皇上真龙天子,有上天庇佑,哪儿会得病呢,您就是平日里忙于政事累着了,正所谓皇帝不急急死太监,奴婢这也是一时着急失了分寸,皇上您勿怪。”
皇帝笑了两声,刘喜也陪着笑,沈青江瞧着这主仆二人倒也是真的亲近。
皇帝刚刚坐好,太子便风风火火地赶来了,他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满脸欣喜道:“儿臣恭请父皇圣安!”
皇帝慈爱地看着眼前的太子,道:“起来吧。”
太子道:“谢父皇!父皇您现在觉得如何,可还有不适之感?”
皇帝道:“你荐的人不错,的确比之前松快不少。就是此刻腹中有些饥饿,刘喜,去备点吃的。”
“是。”刘喜应了一句就要往外走。
太子问沈青江:“沈大夫,父皇他刚醒,而且用了药,不知这饮食上可有忌口?”
沈青江道:“回太子殿下,皇上近日精神不振,饮食不佳,可用些温补的膳食,少食辛辣之物,另外……额……”他迟疑了一下,说道,“皇上近日的饮水需仔细检查,避免再误食骨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