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小酉子几乎日日以泪洗面。每日御膳, 他都劝陛下多吃一些, 可陛下总是吃了一点便命人撤下。
如此日复一日,他的身形消瘦得极快, 手指瘦可见节,仿佛一阵风便能将他吹倒。
永昌十一年,正月。
元日贺宴后, 赵从煊下了一道圣旨,立晋王赵承焕为储君。
与此同时,他还亲自写了一道密诏。这道密诏关乎江山社稷,他交给了小酉子保管, 若有朝一日需要,便将这道密诏交到朝中元老手上,以保社稷无忧。
上元节那日, 长安城空前的热闹。
赵承焕想趁着人多,偷偷溜出长安,只不过,人还没走出朱雀大街,便被皇帝的人抓了回去。
皇兄,算我求你了,你就让我走吧!赵承焕几乎乞求道。
赵从煊道:世间那么多女子,你又为何只要她一人?
赵承焕低喃道:我忘不了她,我忘不了她......
时间久了,就会忘记了......赵从煊不知是对他说,还是对自己说。
赵承焕连连摇头,神色痛苦,皇兄,你不懂。
他和上官绵在最相爱的时候被迫分开,再相见,她已经不认识自己了,还嫁给了旁人,他怎么能甘心......
赵承焕忽地跪了下来,至少,你让我看她过得好不好,我就去看一眼,就一眼,只要看她过得很好,我就再也不打扰她的生活了。
哪怕她再也恢复不了记忆,反正,从前的事情于她而言......过去便过去了。
赵从煊看着他,心底涌上一股沉闷,他轻轻地摆了摆手,淡淡道:一个月,朕只给你一个月的时间。
从长安到扬州,马车也要半个月的路程,赵从煊真的只给了他看一眼的时间。
赵承焕依旧欣喜若狂,他胡乱谢恩,谢陛下。
随即,他便迫不及待出发,快马加鞭赶往扬州。
没了赵承焕的叨扰后,宫中越发孤寂。
这日,赵从煊午后休憩,朦胧醒来时,天空下了一场小雨,嘀嘀嗒嗒,扰了人的清静。
宫人连忙阖窗、掌灯,烛光映照着他孑孓一人的影子。
啪!的一声,宫女掌灯时,不小心将一个东西打翻在地。
宫女连忙跪伏在地,颤声道:奴婢罪该万死,陛下恕罪!
赵从煊余光瞥向地上的物什,那是一块木雕的两只猫,其中一只猫还缺了一只耳朵,看起来是不值钱的小玩意。
一旁的小酉子趋步上前,低声呵斥:还不出去!
是,是!宫女颤抖着躬身退下。
小酉子刚要将那木雕捡起,赵从煊却已经先一步捡了起来,他小心拍去木雕上的薄尘,像是觉得还不够,他又用衣袖小心翼翼地擦拭着,直至他触及木雕那残缺的耳朵......
赵从煊怔然许久,他缓缓开口:小酉子,找一个木匠来。
小酉子连声应是。
很快,一个年轻的木匠便入宫面圣。
小酉子本欲寻长安最好的木匠来,可那老木匠前几日回了老家,便只剩他的徒弟。
听闻是宫里的人,年轻的木匠自告奋勇,他自小便跟老木匠学艺,如今他的手艺早已青出于蓝胜于蓝。
小酉子将那木雕取来,随即命木匠修补木雕上残缺的耳朵。
木匠一愣,他本以为皇帝召见是要雕刻什么稀世珍宝,没想到只是修补一只残缺的木雕猫耳朵。
而且,这木质再寻常不过了,若要修复,还不如重新再雕刻一个。
只不过,这些话,他是万万不敢说出来。
不日后,这个木雕修补完成,新补的猫耳朵颜色浅淡,且木质更加温润,与原本的粗糙的木色格格不入。
木匠正等着奖赏呢,结果等来的是二十大板,还是老木匠苦苦哀求,才减了刑罚。
木匠捂着屁股,一瘸一拐地走出大理寺,满心委屈。他实在不明白,自己明明已经用了最好的木料去修补,为何还会惹得龙颜大怒?
老木匠叹了一口气,修补不在用多贵、多好的料子,最重要的是合适,令人看不出修补的痕迹。
那木雕虽然不值几个钱,可对陛下而言,即便是金玉也无法与之相比。木匠此番弄巧成拙,能不惹怒陛下吗?
赵从煊指尖轻抚着木雕上修补的痕迹,笑着笑着,一滴泪从脸颊滑落。
有些缺痕已经造成,他也曾想要用最好的东西去弥补缺憾,可回头再看,原来是那么刻意、那么不堪......
他来到从前母妃所住的宫殿,这里冷冷清清,墙角杂草丛生,殿内更是结了蛛丝,稍走几步,脚下便积尘微扬。
小酉子连忙道:奴才这就派人来打扫!
赵从煊过来得突然,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人居住。
就这样留着吧。赵从煊轻声道:不必扰了母妃的清静。
他微微闭眼,都退下吧。
小酉子只得躬身退下,却不敢走远,只在殿外转角处守着。
赵从煊来到梳妆台前,指尖轻轻拂过积尘的镜面,铜镜映出他消瘦的面容。恍惚间,他记起从前母妃教他念书、教他丹青、教他藏锋、教他要如何一步步爬得更高......
可唯独没教他,要如何去爱一个人。
等他醒悟时,已经太晚了。
或许,洛妃从没爱过永和帝,她本身便是从痛苦的泥淖中挣脱出来,又如何教他去爱一个人......
赵从煊在殿内枯坐了一个下午,日落西山,他才缓缓走出宫门,随即吩咐道:锁上吧。
他回头看了一眼,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
二月下旬,本应是晋王赵承焕回来的日子,可侍卫却来报,晋王受了重伤,如今昏迷不醒,只得留在扬州养伤。
赵从煊眉头紧锁,伤在何处?
侍卫回道:禀陛下,晋王殿下是为救落水的一个女子,撞上河底石块,后脑遭了重创
脑袋上的伤,可大可小,贸然强行带他回长安,很有可能伤得更重。
不得已,赵从煊带着御医亲往扬州。
赵从煊的身体不能多加折腾,原本半个月的路程,愣是在三月底才到达扬州。
三月的扬州城,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岸边的柳枝在微风中轻拂,如烟如雾,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琵琶声,混着江南的氤氲水汽,扑面而来。
暮色渐沉,一艘船舫缓缓驶上码头,小酉子轻声提醒:陛下,到了。
赵从煊微微颔首,目光却落在远处灯火阑珊的扬州城上。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本该是文人墨客笔下最浪漫的景致,可他心底却多了几分怯意。
赵从煊缓缓开口:晋王现在何处?
侍卫回道:回陛下,晋王殿下在瘦西湖畔的别院养伤。
前往别院的路上,夜色渐浓,扬州城的街道挂满了花灯,热闹程度不亚于长安。
赵从煊却觉得心底越发慌乱,他无意再打扰那个人的生活,他甚至有些后悔来到这里。
他害怕,若是见到了那个人,自己会不会舍不得离开......
可转头一想,偌大一个扬州城,茫茫人海中,又怎会轻易相遇?
西湖别院。
仆人满头大汗来开门,颤巍巍跪下身来,小人叩见陛下。
起来吧。赵从煊瞥了他一眼,随即淡淡道:晋王如何了?
仆人边带路,便回道:殿下他昏睡了一个多月了,偶尔......偶尔会醒来一段时间......
随从的御医闻言,疑惑地思忖着,这种情况倒是少见。
待见到赵承焕后,只见他躺在床榻上,面色苍白,双眼紧闭,却是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样。
御医诊脉后,神色凝重地又诊了一次脉象,他摇了摇头,随即跪下身来,禀报道:陛下,晋王殿下脉象着实奇怪,一时气血淤滞,一时又......唉......请陛下容臣再诊脉一次。
赵从煊坐在一旁,目光沉沉地看着榻上的赵承焕。半晌,他忽地开口:你们都退下。
如此日复一日,他的身形消瘦得极快, 手指瘦可见节,仿佛一阵风便能将他吹倒。
永昌十一年,正月。
元日贺宴后, 赵从煊下了一道圣旨,立晋王赵承焕为储君。
与此同时,他还亲自写了一道密诏。这道密诏关乎江山社稷,他交给了小酉子保管, 若有朝一日需要,便将这道密诏交到朝中元老手上,以保社稷无忧。
上元节那日, 长安城空前的热闹。
赵承焕想趁着人多,偷偷溜出长安,只不过,人还没走出朱雀大街,便被皇帝的人抓了回去。
皇兄,算我求你了,你就让我走吧!赵承焕几乎乞求道。
赵从煊道:世间那么多女子,你又为何只要她一人?
赵承焕低喃道:我忘不了她,我忘不了她......
时间久了,就会忘记了......赵从煊不知是对他说,还是对自己说。
赵承焕连连摇头,神色痛苦,皇兄,你不懂。
他和上官绵在最相爱的时候被迫分开,再相见,她已经不认识自己了,还嫁给了旁人,他怎么能甘心......
赵承焕忽地跪了下来,至少,你让我看她过得好不好,我就去看一眼,就一眼,只要看她过得很好,我就再也不打扰她的生活了。
哪怕她再也恢复不了记忆,反正,从前的事情于她而言......过去便过去了。
赵从煊看着他,心底涌上一股沉闷,他轻轻地摆了摆手,淡淡道:一个月,朕只给你一个月的时间。
从长安到扬州,马车也要半个月的路程,赵从煊真的只给了他看一眼的时间。
赵承焕依旧欣喜若狂,他胡乱谢恩,谢陛下。
随即,他便迫不及待出发,快马加鞭赶往扬州。
没了赵承焕的叨扰后,宫中越发孤寂。
这日,赵从煊午后休憩,朦胧醒来时,天空下了一场小雨,嘀嘀嗒嗒,扰了人的清静。
宫人连忙阖窗、掌灯,烛光映照着他孑孓一人的影子。
啪!的一声,宫女掌灯时,不小心将一个东西打翻在地。
宫女连忙跪伏在地,颤声道:奴婢罪该万死,陛下恕罪!
赵从煊余光瞥向地上的物什,那是一块木雕的两只猫,其中一只猫还缺了一只耳朵,看起来是不值钱的小玩意。
一旁的小酉子趋步上前,低声呵斥:还不出去!
是,是!宫女颤抖着躬身退下。
小酉子刚要将那木雕捡起,赵从煊却已经先一步捡了起来,他小心拍去木雕上的薄尘,像是觉得还不够,他又用衣袖小心翼翼地擦拭着,直至他触及木雕那残缺的耳朵......
赵从煊怔然许久,他缓缓开口:小酉子,找一个木匠来。
小酉子连声应是。
很快,一个年轻的木匠便入宫面圣。
小酉子本欲寻长安最好的木匠来,可那老木匠前几日回了老家,便只剩他的徒弟。
听闻是宫里的人,年轻的木匠自告奋勇,他自小便跟老木匠学艺,如今他的手艺早已青出于蓝胜于蓝。
小酉子将那木雕取来,随即命木匠修补木雕上残缺的耳朵。
木匠一愣,他本以为皇帝召见是要雕刻什么稀世珍宝,没想到只是修补一只残缺的木雕猫耳朵。
而且,这木质再寻常不过了,若要修复,还不如重新再雕刻一个。
只不过,这些话,他是万万不敢说出来。
不日后,这个木雕修补完成,新补的猫耳朵颜色浅淡,且木质更加温润,与原本的粗糙的木色格格不入。
木匠正等着奖赏呢,结果等来的是二十大板,还是老木匠苦苦哀求,才减了刑罚。
木匠捂着屁股,一瘸一拐地走出大理寺,满心委屈。他实在不明白,自己明明已经用了最好的木料去修补,为何还会惹得龙颜大怒?
老木匠叹了一口气,修补不在用多贵、多好的料子,最重要的是合适,令人看不出修补的痕迹。
那木雕虽然不值几个钱,可对陛下而言,即便是金玉也无法与之相比。木匠此番弄巧成拙,能不惹怒陛下吗?
赵从煊指尖轻抚着木雕上修补的痕迹,笑着笑着,一滴泪从脸颊滑落。
有些缺痕已经造成,他也曾想要用最好的东西去弥补缺憾,可回头再看,原来是那么刻意、那么不堪......
他来到从前母妃所住的宫殿,这里冷冷清清,墙角杂草丛生,殿内更是结了蛛丝,稍走几步,脚下便积尘微扬。
小酉子连忙道:奴才这就派人来打扫!
赵从煊过来得突然,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人居住。
就这样留着吧。赵从煊轻声道:不必扰了母妃的清静。
他微微闭眼,都退下吧。
小酉子只得躬身退下,却不敢走远,只在殿外转角处守着。
赵从煊来到梳妆台前,指尖轻轻拂过积尘的镜面,铜镜映出他消瘦的面容。恍惚间,他记起从前母妃教他念书、教他丹青、教他藏锋、教他要如何一步步爬得更高......
可唯独没教他,要如何去爱一个人。
等他醒悟时,已经太晚了。
或许,洛妃从没爱过永和帝,她本身便是从痛苦的泥淖中挣脱出来,又如何教他去爱一个人......
赵从煊在殿内枯坐了一个下午,日落西山,他才缓缓走出宫门,随即吩咐道:锁上吧。
他回头看了一眼,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
二月下旬,本应是晋王赵承焕回来的日子,可侍卫却来报,晋王受了重伤,如今昏迷不醒,只得留在扬州养伤。
赵从煊眉头紧锁,伤在何处?
侍卫回道:禀陛下,晋王殿下是为救落水的一个女子,撞上河底石块,后脑遭了重创
脑袋上的伤,可大可小,贸然强行带他回长安,很有可能伤得更重。
不得已,赵从煊带着御医亲往扬州。
赵从煊的身体不能多加折腾,原本半个月的路程,愣是在三月底才到达扬州。
三月的扬州城,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岸边的柳枝在微风中轻拂,如烟如雾,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琵琶声,混着江南的氤氲水汽,扑面而来。
暮色渐沉,一艘船舫缓缓驶上码头,小酉子轻声提醒:陛下,到了。
赵从煊微微颔首,目光却落在远处灯火阑珊的扬州城上。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本该是文人墨客笔下最浪漫的景致,可他心底却多了几分怯意。
赵从煊缓缓开口:晋王现在何处?
侍卫回道:回陛下,晋王殿下在瘦西湖畔的别院养伤。
前往别院的路上,夜色渐浓,扬州城的街道挂满了花灯,热闹程度不亚于长安。
赵从煊却觉得心底越发慌乱,他无意再打扰那个人的生活,他甚至有些后悔来到这里。
他害怕,若是见到了那个人,自己会不会舍不得离开......
可转头一想,偌大一个扬州城,茫茫人海中,又怎会轻易相遇?
西湖别院。
仆人满头大汗来开门,颤巍巍跪下身来,小人叩见陛下。
起来吧。赵从煊瞥了他一眼,随即淡淡道:晋王如何了?
仆人边带路,便回道:殿下他昏睡了一个多月了,偶尔......偶尔会醒来一段时间......
随从的御医闻言,疑惑地思忖着,这种情况倒是少见。
待见到赵承焕后,只见他躺在床榻上,面色苍白,双眼紧闭,却是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样。
御医诊脉后,神色凝重地又诊了一次脉象,他摇了摇头,随即跪下身来,禀报道:陛下,晋王殿下脉象着实奇怪,一时气血淤滞,一时又......唉......请陛下容臣再诊脉一次。
赵从煊坐在一旁,目光沉沉地看着榻上的赵承焕。半晌,他忽地开口:你们都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