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他们若真要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图谋反击,做出的准备不会少。
  曹仁是个领兵的好苗子,却还是年轻了些,难保不会为敌军所骗。
  他必须亲自,去做个判断!
  曹操不仅做决定做得快,随同斥候飞马向西的速度,也是相当之快。
  这二百里崤函道,对于已往复行惯了的斥候来说,快马加鞭之下,也不过是半日多的行程。自傍晚出发,将近天明时,便已接近了前方敌军。
  不过这接下来的路,就难走得多了。
  这一众“斥候”短暂地小睡了三个时辰,便再度动身,经由少人经行的小径,向着徐荣大军的后方绕行。
  因是大军拔营,这后方驻扎过夜的军营中,透露着不少有用的信息。
  但曹仁瞧见,曹操翻看清点了一番灶台,甚至连军中布设溷厕的位置,都捏着鼻子校阅了一番,脸色依然并不算太好看。
  “子孝!”
  曹操一声轻呼,让陷入沉思之中的曹仁一个激灵,连忙回过了神来,拔腿向着曹操的方向靠近。“大哥,有什么吩咐?”
  曹操伸手指了指附近,“记清楚敌军布设溷厕的位置。”
  “……然后呢?”
  “带着人,想办法偷袭一次敌军的大营,就往这里来。”
  曹操权当没看见曹仁那目瞪口呆的表情,飞快地翻身上马,向东而去,心中并不觉自己的安排有半分不妥。
  探查敌情,辨析优劣这种事情,要脸是没用的。
  没看到吗?董卓就很不要脸,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做成功了一些事情。
  现在他是要做讨董的前锋,就只能比董卓更不要脸。
  眼见曹仁闷声不吭地跟了上来,曹操向他问道:“奇怪我为何有此安排?”
  “不明白。”
  曹操笑了笑,解释道:“以你方才所见,这军中灶台能供给多少人之用,那溷厕,又能供给多少人之用?”
  曹仁拧着眉头,回忆道:“只看灶台,约有万人,但看溷厕,又觉不止。”
  敌军沿途留下的脚印凌乱,扎营边界也异常地模糊,根本无法从旁协助做出判断。
  “这不就结了吗?”曹操道,“我们若是沿着敌军军营绕上一周,必定没走完,就被发现抓捕,但若是只打一处摸了就跑,还有走脱的机会。”
  曹仁心中一转,隐有所悟:“直往溷厕这里冲,是最容易让敌军不便追击的,不仅如此,咱们选个合适的时间,看看这里排队的情况,就知道是灶台在骗人,还是溷厕在骗人!”
  曹操赞许地点了点头:“孺子可教也。”
  曹仁明白了曹操的用意,对自己要做的事有了成算。
  也该当庆幸,对于这种需要接连数日进军的军队来说,为了便于士卒按部就班地行动,便于将帅管理,从设灶到建溷厕的位置,几乎是不会变的。
  当曹操与曹仁等人向着徐荣的大军追去,摸到了军营附近的时候,很快便做出了偷袭方位的选择。
  对于这刚刚自弘农起兵不久的队伍来说,这也完全是一场,令人猝不及防到极点的偷袭。
  董卓自军帐中迈步而出的时候,仍能瞧见某个方向的骚乱不止,直到大半个时辰后,方见徐荣黑着一张脸走来。
  “什么情况?”
  徐荣向董卓报道:“敌军斥候想要探查我军营中人数多少,直接闯了进来!”
  还一闯,就闯了个最尴尬的地方。
  排队去如厕的士卒,会带着多少武器吗?
  为了让溷厕免于污染全营,这也恰好设置在了一处靠边的地方,诸多营防确实不如其他位置严密,谁知道,就被敌军钻了这样的一个空子。
  “幸好,斥候就是斥候,来人不多,一见没找对位置,遭人发现,直接掉头就走,我派兵追上去了,但……抓住人的机会不大。”徐荣脸色不虞,继续说道,“我和那曹操交手过数次,此人也不过三十来岁,却真可以叫一声老奸巨猾,他那军中斥候一贯配备了顶好的马匹,又是先走一步,必定能走脱。”
  董卓起先还因这消息怒了一下,可一想到,连丢了凉州这种绝顶的坏消息他都已经经历过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又已平复了心情问道:“军中并无死伤吧?”
  “仅有十数人。”
  对面是斥候,又不是悍将,没有怎么动手。
  这个消息总算让董卓的脸色好了一些。
  他道:“既然如此,让他们走了也好,正好让他们向曹操报信,说你卷土重来,哼……”
  “等到了函谷关下,一万人变成了三万人,我倒要看看,他曹操是什么表情。”
  董卓对曹操的怨气可一点也不少啊。
  要知道,当时他霸占洛阳,对袁绍袁隗这些人既存利用之心,又不免敬而远之,可对于家世稍有些尴尬的曹操,他还是很欣赏的,也满心想着将他收为己用。
  结果曹操是如何回应他的?
  嘴上说得好好的,却连家人都不管了,直接掉头即跑!跑了还不算,还要在兖州召集好友、召集乡党,聚众举兵讨伐于他。
  若此番征讨洛阳得手,他头一个要解决的,是那洛阳朝廷的皇帝,第二个就是这曹操!不把他的脑袋砍下来当酒杯,便对不起他昔日对曹操的器重与信任!
  现在……现在就连他的斥候都如此可恶。
  “对了,”董卓努力抬了抬嘴角,迫使自己在这决然进军中,莫要被这些闲杂琐事牵绊住头脑,只开口问道,“我让你沿途行军中打造的船只,如何了?”
  徐荣应道:“只差最后三艘,就已全部准备妥当。”
  甚至为了防止消息走漏,就连长安的百官都不曾见到,董卓此次攻向洛阳的大军中携有船只,仅知道他要经由陆路突袭那函谷关。
  不知有多少人因他脱离了关中这“铁瓮”,可能是要去送死,而在暗中拍手叫好,却不料,在出兵之前,李儒其实给了他两手准备。
  一路是直走函谷关,以一变三,凭借人数,速破险关。
  二路,便是假若刘秉支援函谷关太快,即刻变更计划,从……
  ……
  曹仁有些奇怪地看到,当他们脱离了徐荣的军营,仓皇奔逃,以甩开敌军追击后,曹操扶着腰接连喘了两口气,却还没等从这高强度的策马疾驰中缓过神来,便已从怀中摸出了一张舆图,摊开在了眼前,以手指在其上比比划划。
  他探过去,就见曹操的手指,停在了其中的一个位置。
  “茅津渡?”
  曹操嗯了一声:“记不记得这里有什么典故?”
  曹家有钱,念得起书,就算曹仁只是曹操的从弟,也并不影响这一点。
  曹仁思索了一番,答道:“秦晋之好。”
  曹操一巴掌就拍在了他的后脑勺,怒道:“你就记下这个?”
  曹仁讪笑了两声,答道:“我这不是为了方便记吗哈哈。昔年六国纷争,秦国为了从关中突围,先讨伐了位于茅津渡的茅津戎人,想要借这处跳板北上河西,结果被晋国抢先一步假道伐虢,把那河西的渡口给抢了,唯一的出路也被断了,不得不与晋国结盟为好。嘿,我没记错吧?”
  他那话刚问出口,又忽然意识到了什么,问道:“大哥,你说起这个干什么?”
  曹操严肃着脸色,说道:“方才袭营之时,有一件我让你去留意的事情,你应该看到了。”
  曹洪重重地点头:“他们的每一片溷厕区域都建得大,光这一处等候的士卒还不少,可见灶台是骗人的,这军中起码也有两万人!”
  隐藏军队人数,是何用意不好说,但必定不是好事。
  曹操眯着眼睛,冷声说道:“那还有一件事,不知你留意到了没有,在那溷厕附近有一处空地,正有一艘在打磨中的航船!船是不大,意义却非同小可。”
  曹洪轻嘶了一声:“他们要航船干什么!”
  打函谷关反正是不要船的!那船也没法在陆地上如履平地,撞开关城。
  它只能是下水所用。
  再一想到曹操先前的那个问题,曹洪顿时会意:“大哥是说,他们要打茅津渡,为自己留一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路?”
  “是!”曹操回答得万分笃定。
  在说出这个结论的同时,他也下意识地摸向了自己的胡须,却在发觉手感不对的刹那,又尴尬地把手放了下来。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给出一个结论。
  “若只有隐藏人数,还不足以让我断言,此地的主将不是徐荣。但如果,他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是从茅津渡重返河西,进而折返凉州,重新打通后方,我敢说,身在军中主持大局的人,一定是董卓!”
  董卓,他亲自来了!
  第123章 (一更)
  只有董卓才能有这样的号召力,往河西再奋起一搏,也只有董卓会在这样一个紧要关头,调度两三万兵马打向函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