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去去去,少在这里乱说。”一听这晦气的话,送饭的士卒连忙打断道,“陛下说了,人吃得少,尤其是肉吃得少,就容易生病,如今也不知道这疾病如何对症,先让你们这些被隔开的吃饱饭,总是没错的。”
“但陛下又说了,之前吕将军被俘虏的时候,在牢中吃了多少饭食,全按照市价折算了,在他的俸禄里扣,如今吕将军也在河内办事,总不好对你们优待太过,全叫他看见了,这肉——”
“我现在吐出来成吗?”
“我还没说完呢!陛下说了,只按照市价的三成给你们记账,汤药全由他一力承担!”
那年轻人忽然就重新跳了起来,“要是这样的话,再来一块如何?我觉得我必能药到病除,为陛下效力!”
士卒翻了个白眼,拎着桶就往前走去了。
这人想的什么好事呢!
要真能这样搞,这肉还能分给所有人?
“行吧,看来是没戏了。”
中年人嘴里还在慢吞吞地咀嚼着那块猪肉,听到一旁的隔间里,那对母子正在小声交流着什么,而另一边的年轻人也已遗憾地坐了回来。
“你说有没有意思?”他忽然出声道。
年轻人愣了一下,才听出隔壁这年长二十岁的人是将话对着他说的。“什么?”
“有陛下的那句话在,你不仅没觉得这是催人性命的断头饭,还有这闲情逸致与送饭的人开起玩笑了。”
“……”在中年人瞧不见的地方,那年轻人的脸色僵硬了一瞬,他闷声思索了一阵,笑着回道:“……或许是因为,天还没塌吧。”
他刚被“抓”进来的时候,其实在心中,骂了许多声贼老天,也将渡河前往洛阳的陛下骂了许多遍。
哪怕皇帝下了罪己诏,向他们摆出了谦逊的姿态,但没得病的时候,他还能觉得皇帝是个好皇帝,生了病还被限制自由的时候,他就只觉得,自己又成了帝王路上的垫脚石,怎么能这么不记教训,凭什么觉得那些只浮于言辞的东西,就能让他们付出热血。
归根到底,皇帝流落民间,也有张燕这样的忠臣护持,怎么会有他们惨?
他们落入窘境时,连吃一口米汤都是奢侈。
可现在,他们被关在这新建的六疾馆中的同时,皇帝就在外面,在随时可能会有新的患病之人出现的外面,不仅正在积极寻找挽救河东的办法,还已先做出了一个个保守治疗、维系局面的举动。
陛下说了什么,他们听到了。陛下做了什么,他们也看到了。
在这样的两厢映照之下,他甚至觉得,就算是欠着陛下什么,也是一种安心。
那他又为何不敢和士卒说笑呢?
说不定下一碗送到面前的,就是真正的治病良药了。
但他刚要开口,忽然听见远处的一声惊呼:“快!快看这间!”
他跳起来迅速地扑向了“窗口”,顾不得再和一旁之人说话,就见数名士卒向着其中一间奔去,在一阵喧闹的动静过后,忽然有一道身影小跑着过来,合上了他们面前的“窗”。
外面的脚步声却没有停下,而是一声声地像是捶打在他的心口。
饶是他已告诉了自己,头顶上的天还没塌,他的心脏还是像在一瞬间被举起到了喉咙口。
这是此地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以他也没笨到,会觉得这是例行关窗而已。
那脚步声成组地离去,像是……像是踩响了死亡的号角。
“有人死了……是不是?”他颤着声音,觉得口中的肉味都突然有些发苦。要不是先前的辛辣热汤发出了汗,他甚至怀疑,他会一阵阵地腹中翻涌作呕,就连指尖都有些发麻。
那隔间的中年人一点也没有安慰人的意思,坦坦荡荡地回答了个“是”字。
“你现在又没病重,你慌什么!五年前我还被人往肚子上捅了一刀,都能看到肠子了,最后又活过来了,随便抹两把泥土止血,照样活蹦乱跳。咱们命如蒲草,也如野草一般有活命的本事。刚才不是你说的吗,天还没塌……总不能一听有人死了,就先把自己吓死了吧?”
“你……”
不知道是不是那葱姜豆豉混合的“药汤”仍有后继的余力,年轻人又从手指感觉到了一点温度,努力振作了精神,“那你觉得,这个病死的人会被带到何处去?”
“还能怎么办,挖个大坑埋起来呗。”
往年大疫的时候都是这么办的。
但此刻交谈的两人却不知道,在今年有些不同。
当这病死之人被包裹在厚厚的袋子中,自六疾馆中扛出后,因他还有家人留在外面,便很快得到了通传。
亲人到场的本能,便想直接扑到那袋子之上,打开来看看死者的模样,看看他死前是否有经历过什么痛苦。
可没等他能有所行动,就已被人拉开到了一边。
“医官往各村镇各县传达的话你没听到吗!疾病是会传染的!你现在扑上去,到时候死的就不止是他了!”
“那……那是我的孩子啊!”老者满脸的褶子里都藏着痛苦,两腿早已止不住地发颤,只凭借着本能站稳着,又被士卒往后带了带。“我,我不看他也行,那我现在就将他带回去安葬……”
他积攒的身家不多,甚至买不起一口薄棺,但起码,还能立个墓碑,不叫他断了香火供奉。
这也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但扶着他的士卒只是眼神惆怅地看了他好一阵,低声道:“陛下有令,凡因疫病而死的人,全要送到一处,火焚,以绝后患。”
“什么!”那老者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听到这样的一句。
在短暂的呆愣过后,他像是疯了一般抓住了士卒的衣领,厉声问道:“你说什么?”
陛下让人上门来告知他们,各家各户都要洒扫清理,简单擦拭,他们做了。要他们将发热患病的人全部从家中迁出,送到集中的地方安顿,他们也做了。看到陛下渡河而来,带来了药材粮草,并未短了对病人的供给,他们个个感恩戴德,愈发配合陛下的行动。
但为什么,他不仅没能救活儿子的性命,现在又要听到这样的一句话!
火焚,以绝后患是什么意思?
“陛下说,史道人告诉过他,身患疫病而死的人,身上仍有疫病残留,就算掩埋到泥土中,也不能保证不会污染水源……”
“那是我的孩子!你知不知道火烧是什么意思?是让他连个全尸都留不下来!我……”
“陛下难道愿意这么做吗!天下百姓都是他的孩子,他只是不想死更多的人,失去更多的子民!”
老者挣扎着就想要扑向那布袋,却被身强力壮的士卒按在了当场。士卒的眼眶里也一阵发红,却仍是臂膀发力,钳制着奋力反抗的人。
“我知道你不能接受,那就随我们去看看,行吗?”
“……”
“就当,是去为你的孩子送行了……”
士卒的声音也轻了下去。
临近六疫馆的山丘,位处河内河东的交界,而此刻的山前,在距离驿道不远的位置,已挖出了一个深坑。
负责挖掘这坑的,都是军中卖力气的好手,也就将这坑挖得格外的深。
可是当这深坑中被填埋了这百来具尸体的时候,又让人恨不得那坑没有这么深。
他们是被灾情逼迫到背井离乡,死在半路上的人,终于被迟来一步的朝廷兵马收拾了尸身送来此地。是原本已在天子治下务工的人,被一场原本以为是风寒的疾病夺去了性命。是……
是春日将至,却没能看见花开的寻常百姓。
刘秉自穿越以来,见到了太多本不该由他见到的事情,已慢慢习惯了战场上的伤亡,但眼前这些因大疫而死的人,仍然深深刺痛了他的眼睛。
他也看得到。虽因兵马环伺,同在此地的百姓默不作声,但这当中,对他这个火焚决定心怀怨憎的必然不少。
毕竟,如今并不是那个火化已成稀松平常的时代。
可为了防止大疫扩散,让尽可能多的人活下来,也对这些跟随他再度回到河东河内冒险的士卒负责,他不得不这样做!
若要恨若要怨,那也得等到此地恢复往日的安宁再说!
“子龙。”刘秉平复了呼吸,缓缓开口。
赵云将手中点燃的火把,递了过来。
屯骑营精锐都与他这屯骑校尉随同陛下而来,也见到了陛下是怎样艰难地做出一项项决定,在涂涂画画舍弃了一些他记不清的东西后,有了那三碗送入六疾馆中的“汤药”,也有了今日的,焚烧病亡之人。
陛下在接过火把的时候,面上的最后一丝犹豫也已经被决绝所取代。
他当然痛惜于这些子民因病而去,但也更知道,现在死的只是这百来人,是第一批病倒下去又被夺去性命的人,躺在这冰冷的深坑中,若不想将来事态难以控制,就先将规矩定下,绝不容许半步退让!
“但陛下又说了,之前吕将军被俘虏的时候,在牢中吃了多少饭食,全按照市价折算了,在他的俸禄里扣,如今吕将军也在河内办事,总不好对你们优待太过,全叫他看见了,这肉——”
“我现在吐出来成吗?”
“我还没说完呢!陛下说了,只按照市价的三成给你们记账,汤药全由他一力承担!”
那年轻人忽然就重新跳了起来,“要是这样的话,再来一块如何?我觉得我必能药到病除,为陛下效力!”
士卒翻了个白眼,拎着桶就往前走去了。
这人想的什么好事呢!
要真能这样搞,这肉还能分给所有人?
“行吧,看来是没戏了。”
中年人嘴里还在慢吞吞地咀嚼着那块猪肉,听到一旁的隔间里,那对母子正在小声交流着什么,而另一边的年轻人也已遗憾地坐了回来。
“你说有没有意思?”他忽然出声道。
年轻人愣了一下,才听出隔壁这年长二十岁的人是将话对着他说的。“什么?”
“有陛下的那句话在,你不仅没觉得这是催人性命的断头饭,还有这闲情逸致与送饭的人开起玩笑了。”
“……”在中年人瞧不见的地方,那年轻人的脸色僵硬了一瞬,他闷声思索了一阵,笑着回道:“……或许是因为,天还没塌吧。”
他刚被“抓”进来的时候,其实在心中,骂了许多声贼老天,也将渡河前往洛阳的陛下骂了许多遍。
哪怕皇帝下了罪己诏,向他们摆出了谦逊的姿态,但没得病的时候,他还能觉得皇帝是个好皇帝,生了病还被限制自由的时候,他就只觉得,自己又成了帝王路上的垫脚石,怎么能这么不记教训,凭什么觉得那些只浮于言辞的东西,就能让他们付出热血。
归根到底,皇帝流落民间,也有张燕这样的忠臣护持,怎么会有他们惨?
他们落入窘境时,连吃一口米汤都是奢侈。
可现在,他们被关在这新建的六疾馆中的同时,皇帝就在外面,在随时可能会有新的患病之人出现的外面,不仅正在积极寻找挽救河东的办法,还已先做出了一个个保守治疗、维系局面的举动。
陛下说了什么,他们听到了。陛下做了什么,他们也看到了。
在这样的两厢映照之下,他甚至觉得,就算是欠着陛下什么,也是一种安心。
那他又为何不敢和士卒说笑呢?
说不定下一碗送到面前的,就是真正的治病良药了。
但他刚要开口,忽然听见远处的一声惊呼:“快!快看这间!”
他跳起来迅速地扑向了“窗口”,顾不得再和一旁之人说话,就见数名士卒向着其中一间奔去,在一阵喧闹的动静过后,忽然有一道身影小跑着过来,合上了他们面前的“窗”。
外面的脚步声却没有停下,而是一声声地像是捶打在他的心口。
饶是他已告诉了自己,头顶上的天还没塌,他的心脏还是像在一瞬间被举起到了喉咙口。
这是此地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以他也没笨到,会觉得这是例行关窗而已。
那脚步声成组地离去,像是……像是踩响了死亡的号角。
“有人死了……是不是?”他颤着声音,觉得口中的肉味都突然有些发苦。要不是先前的辛辣热汤发出了汗,他甚至怀疑,他会一阵阵地腹中翻涌作呕,就连指尖都有些发麻。
那隔间的中年人一点也没有安慰人的意思,坦坦荡荡地回答了个“是”字。
“你现在又没病重,你慌什么!五年前我还被人往肚子上捅了一刀,都能看到肠子了,最后又活过来了,随便抹两把泥土止血,照样活蹦乱跳。咱们命如蒲草,也如野草一般有活命的本事。刚才不是你说的吗,天还没塌……总不能一听有人死了,就先把自己吓死了吧?”
“你……”
不知道是不是那葱姜豆豉混合的“药汤”仍有后继的余力,年轻人又从手指感觉到了一点温度,努力振作了精神,“那你觉得,这个病死的人会被带到何处去?”
“还能怎么办,挖个大坑埋起来呗。”
往年大疫的时候都是这么办的。
但此刻交谈的两人却不知道,在今年有些不同。
当这病死之人被包裹在厚厚的袋子中,自六疾馆中扛出后,因他还有家人留在外面,便很快得到了通传。
亲人到场的本能,便想直接扑到那袋子之上,打开来看看死者的模样,看看他死前是否有经历过什么痛苦。
可没等他能有所行动,就已被人拉开到了一边。
“医官往各村镇各县传达的话你没听到吗!疾病是会传染的!你现在扑上去,到时候死的就不止是他了!”
“那……那是我的孩子啊!”老者满脸的褶子里都藏着痛苦,两腿早已止不住地发颤,只凭借着本能站稳着,又被士卒往后带了带。“我,我不看他也行,那我现在就将他带回去安葬……”
他积攒的身家不多,甚至买不起一口薄棺,但起码,还能立个墓碑,不叫他断了香火供奉。
这也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但扶着他的士卒只是眼神惆怅地看了他好一阵,低声道:“陛下有令,凡因疫病而死的人,全要送到一处,火焚,以绝后患。”
“什么!”那老者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听到这样的一句。
在短暂的呆愣过后,他像是疯了一般抓住了士卒的衣领,厉声问道:“你说什么?”
陛下让人上门来告知他们,各家各户都要洒扫清理,简单擦拭,他们做了。要他们将发热患病的人全部从家中迁出,送到集中的地方安顿,他们也做了。看到陛下渡河而来,带来了药材粮草,并未短了对病人的供给,他们个个感恩戴德,愈发配合陛下的行动。
但为什么,他不仅没能救活儿子的性命,现在又要听到这样的一句话!
火焚,以绝后患是什么意思?
“陛下说,史道人告诉过他,身患疫病而死的人,身上仍有疫病残留,就算掩埋到泥土中,也不能保证不会污染水源……”
“那是我的孩子!你知不知道火烧是什么意思?是让他连个全尸都留不下来!我……”
“陛下难道愿意这么做吗!天下百姓都是他的孩子,他只是不想死更多的人,失去更多的子民!”
老者挣扎着就想要扑向那布袋,却被身强力壮的士卒按在了当场。士卒的眼眶里也一阵发红,却仍是臂膀发力,钳制着奋力反抗的人。
“我知道你不能接受,那就随我们去看看,行吗?”
“……”
“就当,是去为你的孩子送行了……”
士卒的声音也轻了下去。
临近六疫馆的山丘,位处河内河东的交界,而此刻的山前,在距离驿道不远的位置,已挖出了一个深坑。
负责挖掘这坑的,都是军中卖力气的好手,也就将这坑挖得格外的深。
可是当这深坑中被填埋了这百来具尸体的时候,又让人恨不得那坑没有这么深。
他们是被灾情逼迫到背井离乡,死在半路上的人,终于被迟来一步的朝廷兵马收拾了尸身送来此地。是原本已在天子治下务工的人,被一场原本以为是风寒的疾病夺去了性命。是……
是春日将至,却没能看见花开的寻常百姓。
刘秉自穿越以来,见到了太多本不该由他见到的事情,已慢慢习惯了战场上的伤亡,但眼前这些因大疫而死的人,仍然深深刺痛了他的眼睛。
他也看得到。虽因兵马环伺,同在此地的百姓默不作声,但这当中,对他这个火焚决定心怀怨憎的必然不少。
毕竟,如今并不是那个火化已成稀松平常的时代。
可为了防止大疫扩散,让尽可能多的人活下来,也对这些跟随他再度回到河东河内冒险的士卒负责,他不得不这样做!
若要恨若要怨,那也得等到此地恢复往日的安宁再说!
“子龙。”刘秉平复了呼吸,缓缓开口。
赵云将手中点燃的火把,递了过来。
屯骑营精锐都与他这屯骑校尉随同陛下而来,也见到了陛下是怎样艰难地做出一项项决定,在涂涂画画舍弃了一些他记不清的东西后,有了那三碗送入六疾馆中的“汤药”,也有了今日的,焚烧病亡之人。
陛下在接过火把的时候,面上的最后一丝犹豫也已经被决绝所取代。
他当然痛惜于这些子民因病而去,但也更知道,现在死的只是这百来人,是第一批病倒下去又被夺去性命的人,躺在这冰冷的深坑中,若不想将来事态难以控制,就先将规矩定下,绝不容许半步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