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辞盈无敢不应,红着眼坐到铜镜前。
负责梳妆打扮的婢女迎上来,将辞盈绕住,忙却不乱。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小碗还有院中四个丫鬟一起伺候辞盈穿上了嫁衣。嫁衣很重,丫鬟们怕辞盈乏力不敢让辞盈久站,跪着整理好裙角后忙让辞盈坐下。
原本负责梳妆的婢女又迎了上来,继续后面的事情。到后来,辞盈已经不知道脸上打了多少粉,脸颊下贴着恍若泪水的三颗半粒珍珠,遥遥看去,就像新娘子在哭。
到后半程时,玉笙姑姑走到辞盈身后,拿起了一旁的红木梳。天光破晓之际,玉笙抬手轻轻地将木梳从辞盈发头梳到发尾,被婢女们小心打理了一个时辰的长发光柔顺滑,红木梳很快从发间穿出来,玉笙看着铜镜中的辞盈温声道:“一梳梳到尾。”
随后玉笙又拿起梳子,轻声念着:“二梳白发齐眉。”
辞盈已经满眼泪水,一旁的小碗拿着帕子点着辞盈眼中的泪,玉笙落下最后一句:“三梳子孙满堂。”说完,玉笙最后一次为辞盈梳了一遍头发,然后将红木梳递给了一旁的喜嬷嬷。
喜嬷嬷上前,又将玉笙做的事情重复了一遍。
天光彻底亮透之际,外面来接人的花轿已经来了,虽然是从谢家到谢家,但是仍旧要沿着街走上一圈。花轿抬起辞盈,小碗随着辞盈一起上了花轿。
虽还没有去管家那里,但茹贞走后,小碗俨然已经成为院子中的大丫鬟。
大街上很热闹,辞盈捏着帕子,同不停歇的心跳一起的是一种淡淡的害怕。这三个月她从来不敢想起谢怀瑾,她对不住夫人,更对不住的人却是谢怀瑾。
她同谢怀瑾的婚约可以说是夫人以死相逼换来的,她心疼夫人为了她做到如此地步,日日愧疚和感恩。
她接下了所有的好处,她愧疚得理所应当。
但谢怀瑾是无辜的。
她承了夫人天大的恩情,便不可能在旁人面前拒绝这场婚事,夫人做下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她,从赏花宴的那场闹剧开始,辞盈便失去了拒绝的权利。
可谢怀瑾是无辜的。
辞盈的手轻颤着,心跳得越来越快,有什么东西要从里面涌出来,随着婚轿前的唢呐一同震动,一声,又一声,直到小碗突然抓住辞盈的手。
辞盈隔着盖头望向小碗,恍惚见又看见了茹贞的身影。她张了张口,却只是说了一声:“下车后去取些茶点。”
晨迎昏行,昨日夫人同她说,她一直要在新房中等到黄昏时分,到了新房就寻丫鬟去拿些吃食,不要饿着。
小碗掀开车帘,看见一个熟悉的人影,刚想唤一声“小姐”那人影又匆匆跑走了,小碗眼睛定了定,最后什么都没有说。
从大门抬入谢府,一路抬到泽芝院,辞盈被小碗扶着走下想喜轿。
她头上的喜盖,眼前只有混着光的一片红,什么都看不见。辞盈索性闭上了眼睛,一直到了房中,坐在了床上,听着房中从喧闹变得安静。后面小碗拿过来一些茶点,辞盈强迫自己用了一些,等着黄昏的行礼。
辞盈没等到。
房门被推开之际,她听见的不是来迎新娘子的锣鼓,而是小碗跪地哀泣的一声:“小姐,夫人死了......”
第13章
缀着珍珠的鲜红盖头落地,辞盈从床上踉跄着站起来,穿过屏风推开门,提着嫁衣跑出了房间。
小碗追着辞盈穿过长廊,同辞盈一起被拦住泽芝院门口。
泛着寒意的兵戈停在辞盈面前,头上垂下的华丽珠环打在辞盈的脸上,辞盈咽了一声:“让开。”
守门的侍卫眼神平直地望着远方,仿佛没有听见辞盈说话,手中的兵戈没有移动分毫,辞盈眼眸红了红,怒声道:“我让你们让开。”
侍卫仍旧不为所动,小碗上前来试图交涉,却被辞盈拦住。辞盈看着始终不为所动的侍卫,一只手捏紧小碗的手腕,另一只手抬手从侍卫佩剑中抽出来,抬起直接横在其脖颈处,咬着牙冷声道:“我再说一遍,让开,我不管你是得了谁的命令守住这道门,再不让开,就去死。”
侍卫眼神一凝,翻手想要夺去辞盈手中的剑,被辞盈一把将剑横成片,直直落下去,另外一个侍卫忙拉住想要夺刀的人,让出了身位。
辞盈没有心思同两个侍卫计较,将刀砸在侍卫脚边后,匆匆赶去了夫人的院子。一路上见到她的人都跪拜下来,长廊上红色的绸缎还未撤下,恍惚间辞盈还能听见远处宾客的声音。
再次被侍卫拦下是在清霜宛门口,还未步入院子辞盈已经听见了里面的哭声,辞盈向后退了一步,望向门口的侍卫,是两个她不认识的人。
望着两张陌生面无表情的脸,辞盈已经失去耐心,想如法炮制时手却从身后被人握住。辞盈挣扎转身时,看见了一道同样穿着鲜红的身影,比声音更快让辞盈感受到的是手心微凉的温度。
声音是辞盈未听过的抱歉温和:“长老那边最近闹了些乱子,各处的院门是我让人守住,大婚时出了这样的事情,我很抱歉。”说完,谢怀瑾对着守门的侍卫吩咐了一声:“烛一,烛二,让开吧。”
侍卫果然让开。
辞盈向着里面飞奔而去,被风吹起鲜红的嫁衣像是烈烈的火,烛一俯身:“公子,二长老那边问您是否需要取消这门婚约。”
谢怀瑾轻慢地擦拭着自己的手,满院的哭声在他身后,一身红衣的青年长身玉立,轻轻地摩挲了一下手上的玉扳指,淡声道:“为何要取消?”
烛一俯身,头顶的红灯笼还泛着光。风一吹,红灯笼晃呀晃,隔着一道门,里面已经挂起了白布,却也还有些红剪纸未褪干净的影子。
等里面哭声小了一些,谢怀瑾才迈步进去,凡路过之处,众人皆跪伏。房门被辞盈适才推开了没有关上,两个跪地的奴仆也在抽泣。
谢怀瑾顺着光向众人齐聚的一处望去,辞盈直直站立在尸体前面,满室的白布之中,她鲜红一片。
死寂在压低的哭声中蔓延,辞盈俯身下来,掀开了白布的一角。一旁玉笙眼眸无声落着泪,辞盈的手抚摸上夫人的眼尾,冰冷的触感随之传来,强忍了一路的辞盈颓然跪下来,眼眸发胀之际眼前突然出现了小姐模糊的身影。
有一段时间小姐总爱带着她一起想长大的事情。
小姐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要是我们都是鸟雀就好了,这高墙不再是高墙,春天飞回来,冬日又飞回去,我们康健,自由地根据自然的规律的迁徙。辞盈,你说......父亲死了的话,我能带着娘亲和你嫁去南方吗?”
辞盈掩面,泪直直落下来。
她好像终于到了能回答小姐问题的年岁,明明掰着手指也不过一个轮回,但故事已经有了不可更改的答案。
穿着嫁衣的少女跪伏在床边,整个人渐渐地坍塌下去。
玉笙在一旁已经渐渐擦去了眼泪,她看着跪地的辞盈,上前将白布为林兰盖上。在众人的惊呼声中,玉笙一头撞在了床角上。
“砰——”的一声,伴着众人的尖叫声,辞盈缓慢地抬起头,正看见玉笙姑姑挣扎着倒在放置着夫人尸体的床边,日光伴着烛光的晕眩中,辞盈眼睛被玉笙额头淌出的血染红。
辞盈踉跄着上去扶住玉笙,声音颤抖:“姑姑,姑姑......大夫,去找大夫,小碗,小碗。”
可怀中的人已经停止了呼吸,甚至没有留给辞盈一个道别的时间。辞盈乱着用嫁衣衣袖擦去玉笙额角的血时,发现玉笙定格的表情竟然有三分的解脱,就好像......玉笙姑姑一直在熬着,只是为了等着她来。
小碗在一旁扶住摇摇欲坠的小姐,可辞盈已经听不见周围的声音,她陷入这些天的回忆,定格在夫人歇息时玉笙姑姑对她轻摇的头,定格在夫人昨天晚上的一声声一句句,定格在今天玉笙姑姑为她梳头时僵硬的嘴角。
辞盈同玉笙的尸体一起瘫软下来,眼泪连连而落,像是她昨日如夏雨的心跳。
“砰——”地一声又一声,恍惚间,辞盈感觉自己额头也流下了温热的血,摸上去却发现不是,只是一支缀满红宝石被体温染热的朱钗,就像此刻她身上混着血的鲜红的嫁衣一样。
辞盈的灵魂在痛苦呐喊,但她麻木地说不出一个字,她跪起身,强撑着身体站起来,华贵的嫁衣上多了抹不平的褶皱。
她回身望去,发现房间里的奴仆不知何时都已经离开了。
谢怀瑾走上前,隔着帕子牵住了辞盈的手,将辞盈带到凳子上后,拿起帕子轻柔地擦拭辞盈染血的手。
青年的声音温和:“我让她们先出去了,姨母生前已经吩咐好了。一些到了年纪的丫鬟给了放奴书,府中那边本来每人会有十两的安置费,加上姨母给的十两,足够她们嫁人生活。还有一些年纪还小或者不愿离开的,就放到你名下了,奴契等三日后管家会送到你房中。”
辞盈瑟缩了一下身子,这种瑟缩被谢怀瑾察觉到。他没有介意,脸上神色依旧温和,松开手后将帕子递到辞盈手上:“沾了血,你先擦拭一番,你院子中的婢女回去取衣裳了。今日宴客已经散了,虽我们没有行昏礼,却也已是夫妻了。姨母新丧,礼数从简,可能会委屈你。”
负责梳妆打扮的婢女迎上来,将辞盈绕住,忙却不乱。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小碗还有院中四个丫鬟一起伺候辞盈穿上了嫁衣。嫁衣很重,丫鬟们怕辞盈乏力不敢让辞盈久站,跪着整理好裙角后忙让辞盈坐下。
原本负责梳妆的婢女又迎了上来,继续后面的事情。到后来,辞盈已经不知道脸上打了多少粉,脸颊下贴着恍若泪水的三颗半粒珍珠,遥遥看去,就像新娘子在哭。
到后半程时,玉笙姑姑走到辞盈身后,拿起了一旁的红木梳。天光破晓之际,玉笙抬手轻轻地将木梳从辞盈发头梳到发尾,被婢女们小心打理了一个时辰的长发光柔顺滑,红木梳很快从发间穿出来,玉笙看着铜镜中的辞盈温声道:“一梳梳到尾。”
随后玉笙又拿起梳子,轻声念着:“二梳白发齐眉。”
辞盈已经满眼泪水,一旁的小碗拿着帕子点着辞盈眼中的泪,玉笙落下最后一句:“三梳子孙满堂。”说完,玉笙最后一次为辞盈梳了一遍头发,然后将红木梳递给了一旁的喜嬷嬷。
喜嬷嬷上前,又将玉笙做的事情重复了一遍。
天光彻底亮透之际,外面来接人的花轿已经来了,虽然是从谢家到谢家,但是仍旧要沿着街走上一圈。花轿抬起辞盈,小碗随着辞盈一起上了花轿。
虽还没有去管家那里,但茹贞走后,小碗俨然已经成为院子中的大丫鬟。
大街上很热闹,辞盈捏着帕子,同不停歇的心跳一起的是一种淡淡的害怕。这三个月她从来不敢想起谢怀瑾,她对不住夫人,更对不住的人却是谢怀瑾。
她同谢怀瑾的婚约可以说是夫人以死相逼换来的,她心疼夫人为了她做到如此地步,日日愧疚和感恩。
她接下了所有的好处,她愧疚得理所应当。
但谢怀瑾是无辜的。
她承了夫人天大的恩情,便不可能在旁人面前拒绝这场婚事,夫人做下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她,从赏花宴的那场闹剧开始,辞盈便失去了拒绝的权利。
可谢怀瑾是无辜的。
辞盈的手轻颤着,心跳得越来越快,有什么东西要从里面涌出来,随着婚轿前的唢呐一同震动,一声,又一声,直到小碗突然抓住辞盈的手。
辞盈隔着盖头望向小碗,恍惚见又看见了茹贞的身影。她张了张口,却只是说了一声:“下车后去取些茶点。”
晨迎昏行,昨日夫人同她说,她一直要在新房中等到黄昏时分,到了新房就寻丫鬟去拿些吃食,不要饿着。
小碗掀开车帘,看见一个熟悉的人影,刚想唤一声“小姐”那人影又匆匆跑走了,小碗眼睛定了定,最后什么都没有说。
从大门抬入谢府,一路抬到泽芝院,辞盈被小碗扶着走下想喜轿。
她头上的喜盖,眼前只有混着光的一片红,什么都看不见。辞盈索性闭上了眼睛,一直到了房中,坐在了床上,听着房中从喧闹变得安静。后面小碗拿过来一些茶点,辞盈强迫自己用了一些,等着黄昏的行礼。
辞盈没等到。
房门被推开之际,她听见的不是来迎新娘子的锣鼓,而是小碗跪地哀泣的一声:“小姐,夫人死了......”
第13章
缀着珍珠的鲜红盖头落地,辞盈从床上踉跄着站起来,穿过屏风推开门,提着嫁衣跑出了房间。
小碗追着辞盈穿过长廊,同辞盈一起被拦住泽芝院门口。
泛着寒意的兵戈停在辞盈面前,头上垂下的华丽珠环打在辞盈的脸上,辞盈咽了一声:“让开。”
守门的侍卫眼神平直地望着远方,仿佛没有听见辞盈说话,手中的兵戈没有移动分毫,辞盈眼眸红了红,怒声道:“我让你们让开。”
侍卫仍旧不为所动,小碗上前来试图交涉,却被辞盈拦住。辞盈看着始终不为所动的侍卫,一只手捏紧小碗的手腕,另一只手抬手从侍卫佩剑中抽出来,抬起直接横在其脖颈处,咬着牙冷声道:“我再说一遍,让开,我不管你是得了谁的命令守住这道门,再不让开,就去死。”
侍卫眼神一凝,翻手想要夺去辞盈手中的剑,被辞盈一把将剑横成片,直直落下去,另外一个侍卫忙拉住想要夺刀的人,让出了身位。
辞盈没有心思同两个侍卫计较,将刀砸在侍卫脚边后,匆匆赶去了夫人的院子。一路上见到她的人都跪拜下来,长廊上红色的绸缎还未撤下,恍惚间辞盈还能听见远处宾客的声音。
再次被侍卫拦下是在清霜宛门口,还未步入院子辞盈已经听见了里面的哭声,辞盈向后退了一步,望向门口的侍卫,是两个她不认识的人。
望着两张陌生面无表情的脸,辞盈已经失去耐心,想如法炮制时手却从身后被人握住。辞盈挣扎转身时,看见了一道同样穿着鲜红的身影,比声音更快让辞盈感受到的是手心微凉的温度。
声音是辞盈未听过的抱歉温和:“长老那边最近闹了些乱子,各处的院门是我让人守住,大婚时出了这样的事情,我很抱歉。”说完,谢怀瑾对着守门的侍卫吩咐了一声:“烛一,烛二,让开吧。”
侍卫果然让开。
辞盈向着里面飞奔而去,被风吹起鲜红的嫁衣像是烈烈的火,烛一俯身:“公子,二长老那边问您是否需要取消这门婚约。”
谢怀瑾轻慢地擦拭着自己的手,满院的哭声在他身后,一身红衣的青年长身玉立,轻轻地摩挲了一下手上的玉扳指,淡声道:“为何要取消?”
烛一俯身,头顶的红灯笼还泛着光。风一吹,红灯笼晃呀晃,隔着一道门,里面已经挂起了白布,却也还有些红剪纸未褪干净的影子。
等里面哭声小了一些,谢怀瑾才迈步进去,凡路过之处,众人皆跪伏。房门被辞盈适才推开了没有关上,两个跪地的奴仆也在抽泣。
谢怀瑾顺着光向众人齐聚的一处望去,辞盈直直站立在尸体前面,满室的白布之中,她鲜红一片。
死寂在压低的哭声中蔓延,辞盈俯身下来,掀开了白布的一角。一旁玉笙眼眸无声落着泪,辞盈的手抚摸上夫人的眼尾,冰冷的触感随之传来,强忍了一路的辞盈颓然跪下来,眼眸发胀之际眼前突然出现了小姐模糊的身影。
有一段时间小姐总爱带着她一起想长大的事情。
小姐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要是我们都是鸟雀就好了,这高墙不再是高墙,春天飞回来,冬日又飞回去,我们康健,自由地根据自然的规律的迁徙。辞盈,你说......父亲死了的话,我能带着娘亲和你嫁去南方吗?”
辞盈掩面,泪直直落下来。
她好像终于到了能回答小姐问题的年岁,明明掰着手指也不过一个轮回,但故事已经有了不可更改的答案。
穿着嫁衣的少女跪伏在床边,整个人渐渐地坍塌下去。
玉笙在一旁已经渐渐擦去了眼泪,她看着跪地的辞盈,上前将白布为林兰盖上。在众人的惊呼声中,玉笙一头撞在了床角上。
“砰——”的一声,伴着众人的尖叫声,辞盈缓慢地抬起头,正看见玉笙姑姑挣扎着倒在放置着夫人尸体的床边,日光伴着烛光的晕眩中,辞盈眼睛被玉笙额头淌出的血染红。
辞盈踉跄着上去扶住玉笙,声音颤抖:“姑姑,姑姑......大夫,去找大夫,小碗,小碗。”
可怀中的人已经停止了呼吸,甚至没有留给辞盈一个道别的时间。辞盈乱着用嫁衣衣袖擦去玉笙额角的血时,发现玉笙定格的表情竟然有三分的解脱,就好像......玉笙姑姑一直在熬着,只是为了等着她来。
小碗在一旁扶住摇摇欲坠的小姐,可辞盈已经听不见周围的声音,她陷入这些天的回忆,定格在夫人歇息时玉笙姑姑对她轻摇的头,定格在夫人昨天晚上的一声声一句句,定格在今天玉笙姑姑为她梳头时僵硬的嘴角。
辞盈同玉笙的尸体一起瘫软下来,眼泪连连而落,像是她昨日如夏雨的心跳。
“砰——”地一声又一声,恍惚间,辞盈感觉自己额头也流下了温热的血,摸上去却发现不是,只是一支缀满红宝石被体温染热的朱钗,就像此刻她身上混着血的鲜红的嫁衣一样。
辞盈的灵魂在痛苦呐喊,但她麻木地说不出一个字,她跪起身,强撑着身体站起来,华贵的嫁衣上多了抹不平的褶皱。
她回身望去,发现房间里的奴仆不知何时都已经离开了。
谢怀瑾走上前,隔着帕子牵住了辞盈的手,将辞盈带到凳子上后,拿起帕子轻柔地擦拭辞盈染血的手。
青年的声音温和:“我让她们先出去了,姨母生前已经吩咐好了。一些到了年纪的丫鬟给了放奴书,府中那边本来每人会有十两的安置费,加上姨母给的十两,足够她们嫁人生活。还有一些年纪还小或者不愿离开的,就放到你名下了,奴契等三日后管家会送到你房中。”
辞盈瑟缩了一下身子,这种瑟缩被谢怀瑾察觉到。他没有介意,脸上神色依旧温和,松开手后将帕子递到辞盈手上:“沾了血,你先擦拭一番,你院子中的婢女回去取衣裳了。今日宴客已经散了,虽我们没有行昏礼,却也已是夫妻了。姨母新丧,礼数从简,可能会委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