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意识到这点,段英如何不心惊肉跳。
额上、后背浸出一片冷汗。
主上把夫人的安危交到他手上,他竟眼睁睁看着夫人伤成这样,他该如何向主上交代。
“大人,太医来了。”
“快让他们过来。”段英侧身让道。
张太医是最常给纪吟看诊的,段英率先揪了他。
看到纪吟的伤口后,饶是经验丰富的张太医也忍不住一惊。
他第一时间给纪吟止血,看到纪吟脚上的金镯后,犹豫地看向段英,“段统领,夫人脚上这镯子正好卡在伤处……”
“解开。”还不等张太医说完,段英就下了决定,立马叫人过来。
显而易见,纪吟之所以自残,就是因为这束缚她的锁链,段英怕再不解开,她下次就不仅是割脚踝这么简单了。
无论如何,夫人的性命最重要。
段伏归先前告诉纪吟,套在她脚上的金镯的钥匙被熔了,确实是真的,但段英手下能人众多,只是撬个锁而已,又有何难。
不到两刻钟,段英便叫来人手,把这整整束缚纪吟三个月的锁链解下来。
“夫人,属下已经替您去了锁链,您莫要再想不开了。”段英朝她下跪请罪。
纪吟虽身体虚弱,又失血过多,但她竟还没昏迷,相反,她意识前所未有的清醒,她清楚地看到众人是如何慌乱,自己抗争许久都没能成功的锁链又是如何被轻易取下。
可是,她已经不在乎了。
纪吟一言不发,神情空洞,任由他们摆弄自
己。
张太医给纪吟处理完伤口,开了药,被段英叫到外厅询问情况。
“夫人虽失血过多,好在伤口不深,没有伤到足经,养上一段时日外伤就能痊愈了,只是……”
“只是什么?”段英追问。
“只是最要紧的却不是足上的外伤,而是夫人心中,似存了死志……”最后几个字,张太医的声音越来越低。
“你说什么?”段英喃喃反问。
其实他并非看不出纪吟现在的精神状况实在堪忧,只是真听到太医这么说时,还是忍不住心惊肉跳,若夫人当真……
此刻,段英意识到,事情或许比自己想象中还要严重,即便段伏归还在战场上,自己这封信有可能影响到他,还是派人去了。
“唉!”张太医看着眼前的情况,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跟纪吟接触最多,犹记得刚入宫时的她,张口就敢要他开避子药。
那时她是有心气的。
现在,这口气却散了。
他给纪吟看诊次数最多,对两人发生的纠葛也了解了七七八八,一个倔强坚持,明明顺从陛下就能锦衣玉食一辈子,却偏偏不肯妥协;另一个则专断独行,手段强硬,偏要强求,他也说不清谁对谁错。
“张太医,不管用什么手段,务必要保下夫人的性命,否则你我都承受不住主上的怒火。”段英又说。
“是,这是自然。”张太医连忙拱手。
接着段英又严厉训斥了玉樨宫中的宫女,“你们怎么做的事,竟没发现夫人藏了碎瓷片……”
-
段英猜得不错。
段伏归收到消息时,确实正在两军对垒的关键时刻。
然而看清信上的内容后,他半点没有犹豫,把手下大将召集起来,飞快做了安排。
“贺兰坼,你领左路五万大军,直取豫州,对洛阳围而不攻。”
“拓跋湟,你带四万兵马屯兵上党,取西河、河东二郡,然后进逼长安。”
“呼延启,你带两万兵马……”
命令一下,众人自是劝了又劝,可惜都不能改变段伏归的决定。
“这齐国来的汉女真是个祸害!也不知她使了什么巫术,让陛下一颗心扑在她身上,妃嫔也不纳,儿子也没有,现在更是连国家大事都不顾了。要我说,还不如死了好了!”拓跋湟骂骂咧咧。
“嘘,你小声点吧,万一被陛下听到,你脑袋还要不要了。”行军司马郭孝劝。
“听到就听到……呃。”看到突然从帐篷拐角冒出来的人,拓跋湟瞪大眼,剩下的话卡在喉咙里。
辽东王段爻慢慢走过来,年近半百的他面容刚毅而宽厚:“放心,我不会去跟陛下告密的,不过你这嘴确实该把把门,还好听到这话的是我,要是陛下,不说你的脑袋,你这左将军的位置恐怕是真保不住了。”
拓跋湟这才一脸后怕,连忙谢了他几句。
“好了,我也不过是随口提醒一句,方才什么都没听到。”说罢他拍拍拓跋湟的肩,径自离去了。
-
段伏归一路换马不换人,将近一千五百里的路程,竟只用了不到四天就回到了燕京城。
段伏归一路冲进玉樨宫,明明恨不得立马将人揽到怀里,可在看到静静躺在床上的那道单薄的身影后,却蓦的顿住了脚步,一时间竟不敢上前。
此时暮色渐晚,天际已染成了幽深的蓝紫色,殿内燃着烛火,暖黄的烛光飘落到女孩儿的脸颊上,却怎么也驱不散她脸上的苍白。
她比他离开前又瘦了许多,原本还算柔软的脸颊竟都凹了下去,仿佛只剩一副骨架上披了层薄薄的皮。
她闭着眼,气息微不可觉,如果不是胸前还微微起伏着,几乎要叫人怀疑她是否还活着。
太医说,她心存了死志。
他想起自己离开前,她拽着他,让他解开她的锁链,凄厉到近乎失控,是不是从那时起,她就开始绝望了。
他只想拴着她,却忘了,她是人,一个人想要正常地活着,就需要与外界进行正常的交流。
而他都做了什么,把她锁起来,不许人跟她说话。
这个向来骄傲且固执的男人,眼里头一次出现前所未有的悔意,他错了,他真的错了,不该这么对她。
许久,段伏归终于抬起沉重的步子来到床边,她明明就在自己眼前,他却不敢伸手。
幽微的光影中,她仿佛青烟聚成的一抹幻影,好像他伸手一碰,她就会化作尘埃消散在自己面前。
“阿吟。”段伏归低唤了句。
床上的女孩儿双眸紧闭,没有半点反应。
段伏归半跪在她面前,小心翼翼地握住她纤细苍白的左手,好轻,好细。
似感觉到外人的触碰,女孩儿终于有了反应,睫羽轻颤了几下,极缓极轻地撩起睫羽,仿佛轻轻颤动的蝴蝶翅膀。
她微微转过头,虚虚地看向床边,依旧不聚焦,好像在看他,又好像没在看他。
段伏归心头一紧,握紧了她的手,赶紧说,“阿吟,对不起,从今以后,我再也不锁着你了,只要你好起来,只要你好好的,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男人的声音似乎唤醒女孩儿的神志,她眼神定定地落在他脸上,瞳仁中慢慢聚起一点眸光。
“你……回来了?”她轻轻开口,声音像片羽毛。
“是,我回来了。”段伏归将她掌心贴到自己脸上。
纪吟意识到他真的出现在自己面前后,挣扎着动了下。
“阿吟,你要做什么?”
纪吟不听,只撑着手要坐起来。
段伏归只好小心揽着她的腰,扶着她坐稳。
他轻轻圈着她,刚想再说几句宽慰她的话,忽然,他身体一僵。
低下头,女孩儿的手正抵在他胸口处,手里握着一根金色的发簪,发簪的另一端,直直没入他胸口。
纪吟抬起头,四目相对,眼神再不复刚才的虚弱,相反,琥珀色的瞳仁中清晰倒映着男人的面孔,似燃烧着无尽的复仇的怒火。
第77章
段伏归完全没有料到眼前这一幕,战场上凶猛的刀剑都无法伤到的男人,此时却被一个柔弱的女孩儿拿着发簪刺进了胸口。
只因,他对她毫无防备。
时间在这一瞬间静止了。
男人脸上的愕然,女孩儿眸中的怒火。
许久,纪吟猛地拔出发簪。
男人胸口处的鲜血喷了她满脸,宛如洁白的画纸上落下点点朱砂红梅。
纪吟一眨不眨地与男人对视着,心中是前所未有的畅快。
被囚禁的这段日子,她被孤独和黑暗环绕,看不见一丝天光,仿佛永远被人遗弃在这座宫殿般的囚笼里。
她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未来,不知道还能不能重新看到蓝天,闻到花香,她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重获自由。
或许不能了,男人要把她锁在这里锁一辈子。
一想到这个可能,她便仿佛置身在无边无际的深渊中。
最绝望的时候,她不是没想过死。
万一死了就能回去了呢?
可是,凭什么是她死?只有大奸大恶的人才罪该万死!
她奸吗?她恶吗?她主动做过坏事害过人性命吗?她做错了什么她要死?
明明是段伏归,是他害得她落到这种地步,他都没死,她凭什么死?
额上、后背浸出一片冷汗。
主上把夫人的安危交到他手上,他竟眼睁睁看着夫人伤成这样,他该如何向主上交代。
“大人,太医来了。”
“快让他们过来。”段英侧身让道。
张太医是最常给纪吟看诊的,段英率先揪了他。
看到纪吟的伤口后,饶是经验丰富的张太医也忍不住一惊。
他第一时间给纪吟止血,看到纪吟脚上的金镯后,犹豫地看向段英,“段统领,夫人脚上这镯子正好卡在伤处……”
“解开。”还不等张太医说完,段英就下了决定,立马叫人过来。
显而易见,纪吟之所以自残,就是因为这束缚她的锁链,段英怕再不解开,她下次就不仅是割脚踝这么简单了。
无论如何,夫人的性命最重要。
段伏归先前告诉纪吟,套在她脚上的金镯的钥匙被熔了,确实是真的,但段英手下能人众多,只是撬个锁而已,又有何难。
不到两刻钟,段英便叫来人手,把这整整束缚纪吟三个月的锁链解下来。
“夫人,属下已经替您去了锁链,您莫要再想不开了。”段英朝她下跪请罪。
纪吟虽身体虚弱,又失血过多,但她竟还没昏迷,相反,她意识前所未有的清醒,她清楚地看到众人是如何慌乱,自己抗争许久都没能成功的锁链又是如何被轻易取下。
可是,她已经不在乎了。
纪吟一言不发,神情空洞,任由他们摆弄自
己。
张太医给纪吟处理完伤口,开了药,被段英叫到外厅询问情况。
“夫人虽失血过多,好在伤口不深,没有伤到足经,养上一段时日外伤就能痊愈了,只是……”
“只是什么?”段英追问。
“只是最要紧的却不是足上的外伤,而是夫人心中,似存了死志……”最后几个字,张太医的声音越来越低。
“你说什么?”段英喃喃反问。
其实他并非看不出纪吟现在的精神状况实在堪忧,只是真听到太医这么说时,还是忍不住心惊肉跳,若夫人当真……
此刻,段英意识到,事情或许比自己想象中还要严重,即便段伏归还在战场上,自己这封信有可能影响到他,还是派人去了。
“唉!”张太医看着眼前的情况,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跟纪吟接触最多,犹记得刚入宫时的她,张口就敢要他开避子药。
那时她是有心气的。
现在,这口气却散了。
他给纪吟看诊次数最多,对两人发生的纠葛也了解了七七八八,一个倔强坚持,明明顺从陛下就能锦衣玉食一辈子,却偏偏不肯妥协;另一个则专断独行,手段强硬,偏要强求,他也说不清谁对谁错。
“张太医,不管用什么手段,务必要保下夫人的性命,否则你我都承受不住主上的怒火。”段英又说。
“是,这是自然。”张太医连忙拱手。
接着段英又严厉训斥了玉樨宫中的宫女,“你们怎么做的事,竟没发现夫人藏了碎瓷片……”
-
段英猜得不错。
段伏归收到消息时,确实正在两军对垒的关键时刻。
然而看清信上的内容后,他半点没有犹豫,把手下大将召集起来,飞快做了安排。
“贺兰坼,你领左路五万大军,直取豫州,对洛阳围而不攻。”
“拓跋湟,你带四万兵马屯兵上党,取西河、河东二郡,然后进逼长安。”
“呼延启,你带两万兵马……”
命令一下,众人自是劝了又劝,可惜都不能改变段伏归的决定。
“这齐国来的汉女真是个祸害!也不知她使了什么巫术,让陛下一颗心扑在她身上,妃嫔也不纳,儿子也没有,现在更是连国家大事都不顾了。要我说,还不如死了好了!”拓跋湟骂骂咧咧。
“嘘,你小声点吧,万一被陛下听到,你脑袋还要不要了。”行军司马郭孝劝。
“听到就听到……呃。”看到突然从帐篷拐角冒出来的人,拓跋湟瞪大眼,剩下的话卡在喉咙里。
辽东王段爻慢慢走过来,年近半百的他面容刚毅而宽厚:“放心,我不会去跟陛下告密的,不过你这嘴确实该把把门,还好听到这话的是我,要是陛下,不说你的脑袋,你这左将军的位置恐怕是真保不住了。”
拓跋湟这才一脸后怕,连忙谢了他几句。
“好了,我也不过是随口提醒一句,方才什么都没听到。”说罢他拍拍拓跋湟的肩,径自离去了。
-
段伏归一路换马不换人,将近一千五百里的路程,竟只用了不到四天就回到了燕京城。
段伏归一路冲进玉樨宫,明明恨不得立马将人揽到怀里,可在看到静静躺在床上的那道单薄的身影后,却蓦的顿住了脚步,一时间竟不敢上前。
此时暮色渐晚,天际已染成了幽深的蓝紫色,殿内燃着烛火,暖黄的烛光飘落到女孩儿的脸颊上,却怎么也驱不散她脸上的苍白。
她比他离开前又瘦了许多,原本还算柔软的脸颊竟都凹了下去,仿佛只剩一副骨架上披了层薄薄的皮。
她闭着眼,气息微不可觉,如果不是胸前还微微起伏着,几乎要叫人怀疑她是否还活着。
太医说,她心存了死志。
他想起自己离开前,她拽着他,让他解开她的锁链,凄厉到近乎失控,是不是从那时起,她就开始绝望了。
他只想拴着她,却忘了,她是人,一个人想要正常地活着,就需要与外界进行正常的交流。
而他都做了什么,把她锁起来,不许人跟她说话。
这个向来骄傲且固执的男人,眼里头一次出现前所未有的悔意,他错了,他真的错了,不该这么对她。
许久,段伏归终于抬起沉重的步子来到床边,她明明就在自己眼前,他却不敢伸手。
幽微的光影中,她仿佛青烟聚成的一抹幻影,好像他伸手一碰,她就会化作尘埃消散在自己面前。
“阿吟。”段伏归低唤了句。
床上的女孩儿双眸紧闭,没有半点反应。
段伏归半跪在她面前,小心翼翼地握住她纤细苍白的左手,好轻,好细。
似感觉到外人的触碰,女孩儿终于有了反应,睫羽轻颤了几下,极缓极轻地撩起睫羽,仿佛轻轻颤动的蝴蝶翅膀。
她微微转过头,虚虚地看向床边,依旧不聚焦,好像在看他,又好像没在看他。
段伏归心头一紧,握紧了她的手,赶紧说,“阿吟,对不起,从今以后,我再也不锁着你了,只要你好起来,只要你好好的,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男人的声音似乎唤醒女孩儿的神志,她眼神定定地落在他脸上,瞳仁中慢慢聚起一点眸光。
“你……回来了?”她轻轻开口,声音像片羽毛。
“是,我回来了。”段伏归将她掌心贴到自己脸上。
纪吟意识到他真的出现在自己面前后,挣扎着动了下。
“阿吟,你要做什么?”
纪吟不听,只撑着手要坐起来。
段伏归只好小心揽着她的腰,扶着她坐稳。
他轻轻圈着她,刚想再说几句宽慰她的话,忽然,他身体一僵。
低下头,女孩儿的手正抵在他胸口处,手里握着一根金色的发簪,发簪的另一端,直直没入他胸口。
纪吟抬起头,四目相对,眼神再不复刚才的虚弱,相反,琥珀色的瞳仁中清晰倒映着男人的面孔,似燃烧着无尽的复仇的怒火。
第77章
段伏归完全没有料到眼前这一幕,战场上凶猛的刀剑都无法伤到的男人,此时却被一个柔弱的女孩儿拿着发簪刺进了胸口。
只因,他对她毫无防备。
时间在这一瞬间静止了。
男人脸上的愕然,女孩儿眸中的怒火。
许久,纪吟猛地拔出发簪。
男人胸口处的鲜血喷了她满脸,宛如洁白的画纸上落下点点朱砂红梅。
纪吟一眨不眨地与男人对视着,心中是前所未有的畅快。
被囚禁的这段日子,她被孤独和黑暗环绕,看不见一丝天光,仿佛永远被人遗弃在这座宫殿般的囚笼里。
她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未来,不知道还能不能重新看到蓝天,闻到花香,她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重获自由。
或许不能了,男人要把她锁在这里锁一辈子。
一想到这个可能,她便仿佛置身在无边无际的深渊中。
最绝望的时候,她不是没想过死。
万一死了就能回去了呢?
可是,凭什么是她死?只有大奸大恶的人才罪该万死!
她奸吗?她恶吗?她主动做过坏事害过人性命吗?她做错了什么她要死?
明明是段伏归,是他害得她落到这种地步,他都没死,她凭什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