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继续等了十来天,成安探听道,说秦国大军竟从并州突袭,攻下前几个月燕国刚夺下的城池,段伏归率军去救,确实去前线作战了。
禁军也都收回去了,是真的收回去了,护卫京师和皇宫。
纪吟知道,自己离开的时机到了。
她在成家的日子看似安稳,实则每日都胆战心惊,尤其有人来串门时,她躲在里屋中,忍不住幻想,那是不是段伏归的人,是不是下一秒就要冲进来把自己抓回去?
她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出门,只能窝在那个小小的昏暗的房间里,躲躲藏藏,像个见不得光的老鼠。
她能暂时忍受这样的日子,但绝不可能一辈子这么活着。
除了她,成家母子几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尤其是两个孩子,她们年纪小,成母怕她们说漏嘴,拘着她们不许出去玩儿,成母自己也肉眼可见地紧绷着,成安更是时时帮她留意着外面的动向。
所以,纪吟必须想办法离开,找一个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
至于离开的方法……
纪吟还要感谢成安。
此时去新办黄籍,无异于羊入虎口,成安机灵,当初段伏成谋逆,城门口死了不少人,后来他被派去处理尸体,让他们的家里人来认领,他留意到其中一具尸体的身形跟纪吟有点相像,五官端正秀气,年龄也差不多,顿时有了主意。
他顺着找到那户人家,那家家境果然十分窘迫,还有两个半大的弟妹。
按理来说,家里有人去世了,要去衙门里把黄籍消了,不然后面还要因为黄籍上摊派劳逸,征收口税,实在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成安花了不少钱,想办法从这家人手中买下这张黄籍。
如此一来,纪吟就能有新身份了。
周云,男,上谷人士,二十岁,身高六尺半,面容端正,肤白,无痣。
纪吟根据黄籍上描述的容貌特征,给自己做了伪装,扮成一个普通男子模样,挎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袱,里面有碎银铜钱,还有一件冬衣和些许日用品。
“小安、婶娘,小花儿,小丫,我就要走了,谢谢你们这两个多月对我的照顾。”
“阿姐,你真的要走吗?我舍不得你。”小花儿抱着她的腰,仰起小脸问。
她还不太明白外面的事,她只知道自己很喜欢这个阿姐,她会做各种好吃的,还会教她数数,给她讲故事,她会好多好多厉害的东西。
纪吟摸摸她的头,笑笑,“你们跟哥哥和阿娘在一起,阿姐当然也要去找阿姐的家人,不能一直留在京城的。”
纪吟扯了个善意的谎言。
不舍地告别了
好一阵,纪吟才终于跟成安一起跨出大门,这是她这许久以来头一回出门,望着外面的屋舍和街道,她竟有种恍惚的感觉。
她困在成家小院太久,都快忘记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了。
成安帮纪吟寻了一支北上的商队,“商队说这是他们今年年底最后一次北上,跑完这趟,就要等到来年开春才会动身了。”
天气越来越冷,到处都在下雪,往北走就更难行路了,所以纪吟才要赶在这时候离开。
“小安,谢谢你。如果没有遇到你,或许我早就被段伏归的人抓回去了。”纪吟一双圆润的眼眸充满真挚的感谢。
“不不,是我要谢谢你,要不是你当初给了我们粮食,我也不能活着来到燕京,更不会有今日。”成安感受到她的郑重,颇有几分受宠若惊。
“好啦,不管是我帮了你还是你帮了我,总之,我们现在是好朋友了,就不要再计较这些了。”纪吟朝他一笑。
尽管她的皮肤特意染黄了些,五官轮廓也被粉修饰过,看上去比她原本的模样暗淡了五六分,可此时笑起来,却依旧十分动人。
朋友?她把自己当朋友了?
成安正有些愣神间,又听她说:
“等我安顿下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托人给你带信回来,你还记得我教你认的那些字吗?”
“记得。”成安忙不迭点头,他怎么敢忘。
“那就好。”
纪吟暂住成家这段日子,总想回报他们母子几人的恩情,一开始是想多增他们点银钱改善生活,可惜他们坚决不肯要,纪吟只好另想办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帮忙做点家务,闲着的时候纪吟就在沙盘上教成安和小花儿认字算数,成安聪明,又用心,两个多月下来,已经学了两三百个常用字了,勉强能读懂简单字句。
这个时代知识被门阀垄断,庶人求学无门,纪吟教他认的字有多宝贵自不用说。
成安现在虽只是个杂役,但以他的机灵,再能粗识点字,总有机会往上爬,哪怕只做个城门小吏,也比现在的杂役强多了。
说着话,不知不觉,两人已来到与商队约定好的地方,这个商队规模不大,只有二十来人,已经把货装到了马车上,就要出发了。
纪吟搭的这支商队是成安帮忙选的。
成安在城门附近做事,每天打交道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见过不少形形色色的人,还帮过不少人的忙,这支贩丝绸的商队就曾受过他恩惠。
那段时间段伏归为了抓纪吟,城门盘查得十分严格,尤其是出城,那日这支商队等着出城,结果突然下起了雨,偏他们的雨布又坏了一张,眼看要淋坏车上的丝绸,还是成安帮他们从别处找了张雨布过来,这才免去了大部分损失。
成安又四处打听他们的口碑,都说不错,这才敢把纪吟安排进来。
成安上前交涉,纪吟跟着自我介绍了两句。
东家看了眼纪吟,又看了她的黄籍,确定没问题,拍拍成安的肩,语气自信豪迈,“行,就包在我身上了,保证把人安全送到。”
纪吟回过头看成安,“那……我走了?”
成安怔了瞬,他有许多话想说,可在喉咙里徘徊许久,最后只能叮嘱,“你……要小心,保重自己。”
“嗯,我会的。”
纪吟跟商队的人汇合上,又一路来到北门,穿过北门时,城门守卫果然要检查黄籍。
纪吟拿出准备好的黄籍,低眉顺眼地站在一边。
检查旁人时,这些守卫大多只看一两眼就放了,然而等到纪吟,对方却拿着黄籍,上下扫视了好几眼。
纪吟一颗心提了起来,藏在远处的成安也不由替她捏了把汗。
先前段伏归为了抓她,在城门口贴了她不少画像,纪吟现在甚至还能看到不远处,城墙上那张渐渐残破的画纸上被墨水勾勒的五官,这些人日日看着,岂能不眼熟?
如今纪吟虽伪装过,扮作男子模样,穿了厚厚的冬衣遮掩身形,带着鲜卑人常戴的风帽,还故意让脸被冷风吹糙,可技术和材料有限,并不能完全遮盖住五官形态,依旧跟原本的她有三四分相像。
最开始,成安是想替她疏通一下关系的,虽他只是杂役,到底也能跟这些守卫打过交道,却被纪吟拒绝了。
段伏归离开京城,表面上看似放弃对她的追捕了,然而暗中有没有布置人手,谁也不知道。
若她刻意疏通关系,反而容易被盯上。
“你祖籍在上谷,去建德做什么?”检查黄籍的守卫突然开口问。
纪吟后背瞬间冒出一层冷汗,面上却一副恭敬小心的模样,“不瞒官爷,实在是燕京居,大不易,小人没本事,只怕不能长久,原也想回原籍,可又实在没脸,正好收到表兄的口信,说他在建德给一户贵人当上了账房,可以叫小人去他手下打个杂,小人这才决定去建德投奔。”
早在纪吟决定离开时,她就选好目的地,编好借口了。
这说辞倒也没毛病,又看纪吟一脸平平无奇,举止瑟缩,完全就是底层小民做派,那守卫终于将黄籍还给纪吟,然后挥挥手,“行了,你们走吧。”
纪吟不动声色地呼出一口气,忙谄媚地拱了下手,“多谢官爷,多谢官爷。”
最后,纪吟回望了眼成安,只见他在远处,朝自己挥了挥手。
纪吟忍住眼底的湿热,同样朝他挥了挥手,做了个口型:
“再见。”
纪吟离开后,城门口那几个守卫闲聊起来。
“我怎么感觉刚刚过去那个,跟先前上头要抓的人有点像呢?”
另一个道:“我看你是魔怔了。我们先去不是抓过好几个,比刚那个还像,结果送过去,不也说不是?而且上头都说,这事儿不用管了,我们当好自己的差事就行,先前那两个月给我折腾的哟……上头一句话,我们底下跑断腿。”
“老六说得对。”
几人议论两句,很快又有新的人要出城,他们忙着盘查,也没工夫想别的了。
商队终于穿过城门,纪吟坐在拉货的板车上,呼吸着冬日清晨冷冽的空气,看着远处辽远的天空和荒芜素白的大地,离别的伤感渐渐散去,心中被重获自由的喜悦填满。
禁军也都收回去了,是真的收回去了,护卫京师和皇宫。
纪吟知道,自己离开的时机到了。
她在成家的日子看似安稳,实则每日都胆战心惊,尤其有人来串门时,她躲在里屋中,忍不住幻想,那是不是段伏归的人,是不是下一秒就要冲进来把自己抓回去?
她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出门,只能窝在那个小小的昏暗的房间里,躲躲藏藏,像个见不得光的老鼠。
她能暂时忍受这样的日子,但绝不可能一辈子这么活着。
除了她,成家母子几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尤其是两个孩子,她们年纪小,成母怕她们说漏嘴,拘着她们不许出去玩儿,成母自己也肉眼可见地紧绷着,成安更是时时帮她留意着外面的动向。
所以,纪吟必须想办法离开,找一个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
至于离开的方法……
纪吟还要感谢成安。
此时去新办黄籍,无异于羊入虎口,成安机灵,当初段伏成谋逆,城门口死了不少人,后来他被派去处理尸体,让他们的家里人来认领,他留意到其中一具尸体的身形跟纪吟有点相像,五官端正秀气,年龄也差不多,顿时有了主意。
他顺着找到那户人家,那家家境果然十分窘迫,还有两个半大的弟妹。
按理来说,家里有人去世了,要去衙门里把黄籍消了,不然后面还要因为黄籍上摊派劳逸,征收口税,实在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成安花了不少钱,想办法从这家人手中买下这张黄籍。
如此一来,纪吟就能有新身份了。
周云,男,上谷人士,二十岁,身高六尺半,面容端正,肤白,无痣。
纪吟根据黄籍上描述的容貌特征,给自己做了伪装,扮成一个普通男子模样,挎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袱,里面有碎银铜钱,还有一件冬衣和些许日用品。
“小安、婶娘,小花儿,小丫,我就要走了,谢谢你们这两个多月对我的照顾。”
“阿姐,你真的要走吗?我舍不得你。”小花儿抱着她的腰,仰起小脸问。
她还不太明白外面的事,她只知道自己很喜欢这个阿姐,她会做各种好吃的,还会教她数数,给她讲故事,她会好多好多厉害的东西。
纪吟摸摸她的头,笑笑,“你们跟哥哥和阿娘在一起,阿姐当然也要去找阿姐的家人,不能一直留在京城的。”
纪吟扯了个善意的谎言。
不舍地告别了
好一阵,纪吟才终于跟成安一起跨出大门,这是她这许久以来头一回出门,望着外面的屋舍和街道,她竟有种恍惚的感觉。
她困在成家小院太久,都快忘记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了。
成安帮纪吟寻了一支北上的商队,“商队说这是他们今年年底最后一次北上,跑完这趟,就要等到来年开春才会动身了。”
天气越来越冷,到处都在下雪,往北走就更难行路了,所以纪吟才要赶在这时候离开。
“小安,谢谢你。如果没有遇到你,或许我早就被段伏归的人抓回去了。”纪吟一双圆润的眼眸充满真挚的感谢。
“不不,是我要谢谢你,要不是你当初给了我们粮食,我也不能活着来到燕京,更不会有今日。”成安感受到她的郑重,颇有几分受宠若惊。
“好啦,不管是我帮了你还是你帮了我,总之,我们现在是好朋友了,就不要再计较这些了。”纪吟朝他一笑。
尽管她的皮肤特意染黄了些,五官轮廓也被粉修饰过,看上去比她原本的模样暗淡了五六分,可此时笑起来,却依旧十分动人。
朋友?她把自己当朋友了?
成安正有些愣神间,又听她说:
“等我安顿下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托人给你带信回来,你还记得我教你认的那些字吗?”
“记得。”成安忙不迭点头,他怎么敢忘。
“那就好。”
纪吟暂住成家这段日子,总想回报他们母子几人的恩情,一开始是想多增他们点银钱改善生活,可惜他们坚决不肯要,纪吟只好另想办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帮忙做点家务,闲着的时候纪吟就在沙盘上教成安和小花儿认字算数,成安聪明,又用心,两个多月下来,已经学了两三百个常用字了,勉强能读懂简单字句。
这个时代知识被门阀垄断,庶人求学无门,纪吟教他认的字有多宝贵自不用说。
成安现在虽只是个杂役,但以他的机灵,再能粗识点字,总有机会往上爬,哪怕只做个城门小吏,也比现在的杂役强多了。
说着话,不知不觉,两人已来到与商队约定好的地方,这个商队规模不大,只有二十来人,已经把货装到了马车上,就要出发了。
纪吟搭的这支商队是成安帮忙选的。
成安在城门附近做事,每天打交道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见过不少形形色色的人,还帮过不少人的忙,这支贩丝绸的商队就曾受过他恩惠。
那段时间段伏归为了抓纪吟,城门盘查得十分严格,尤其是出城,那日这支商队等着出城,结果突然下起了雨,偏他们的雨布又坏了一张,眼看要淋坏车上的丝绸,还是成安帮他们从别处找了张雨布过来,这才免去了大部分损失。
成安又四处打听他们的口碑,都说不错,这才敢把纪吟安排进来。
成安上前交涉,纪吟跟着自我介绍了两句。
东家看了眼纪吟,又看了她的黄籍,确定没问题,拍拍成安的肩,语气自信豪迈,“行,就包在我身上了,保证把人安全送到。”
纪吟回过头看成安,“那……我走了?”
成安怔了瞬,他有许多话想说,可在喉咙里徘徊许久,最后只能叮嘱,“你……要小心,保重自己。”
“嗯,我会的。”
纪吟跟商队的人汇合上,又一路来到北门,穿过北门时,城门守卫果然要检查黄籍。
纪吟拿出准备好的黄籍,低眉顺眼地站在一边。
检查旁人时,这些守卫大多只看一两眼就放了,然而等到纪吟,对方却拿着黄籍,上下扫视了好几眼。
纪吟一颗心提了起来,藏在远处的成安也不由替她捏了把汗。
先前段伏归为了抓她,在城门口贴了她不少画像,纪吟现在甚至还能看到不远处,城墙上那张渐渐残破的画纸上被墨水勾勒的五官,这些人日日看着,岂能不眼熟?
如今纪吟虽伪装过,扮作男子模样,穿了厚厚的冬衣遮掩身形,带着鲜卑人常戴的风帽,还故意让脸被冷风吹糙,可技术和材料有限,并不能完全遮盖住五官形态,依旧跟原本的她有三四分相像。
最开始,成安是想替她疏通一下关系的,虽他只是杂役,到底也能跟这些守卫打过交道,却被纪吟拒绝了。
段伏归离开京城,表面上看似放弃对她的追捕了,然而暗中有没有布置人手,谁也不知道。
若她刻意疏通关系,反而容易被盯上。
“你祖籍在上谷,去建德做什么?”检查黄籍的守卫突然开口问。
纪吟后背瞬间冒出一层冷汗,面上却一副恭敬小心的模样,“不瞒官爷,实在是燕京居,大不易,小人没本事,只怕不能长久,原也想回原籍,可又实在没脸,正好收到表兄的口信,说他在建德给一户贵人当上了账房,可以叫小人去他手下打个杂,小人这才决定去建德投奔。”
早在纪吟决定离开时,她就选好目的地,编好借口了。
这说辞倒也没毛病,又看纪吟一脸平平无奇,举止瑟缩,完全就是底层小民做派,那守卫终于将黄籍还给纪吟,然后挥挥手,“行了,你们走吧。”
纪吟不动声色地呼出一口气,忙谄媚地拱了下手,“多谢官爷,多谢官爷。”
最后,纪吟回望了眼成安,只见他在远处,朝自己挥了挥手。
纪吟忍住眼底的湿热,同样朝他挥了挥手,做了个口型:
“再见。”
纪吟离开后,城门口那几个守卫闲聊起来。
“我怎么感觉刚刚过去那个,跟先前上头要抓的人有点像呢?”
另一个道:“我看你是魔怔了。我们先去不是抓过好几个,比刚那个还像,结果送过去,不也说不是?而且上头都说,这事儿不用管了,我们当好自己的差事就行,先前那两个月给我折腾的哟……上头一句话,我们底下跑断腿。”
“老六说得对。”
几人议论两句,很快又有新的人要出城,他们忙着盘查,也没工夫想别的了。
商队终于穿过城门,纪吟坐在拉货的板车上,呼吸着冬日清晨冷冽的空气,看着远处辽远的天空和荒芜素白的大地,离别的伤感渐渐散去,心中被重获自由的喜悦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