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收拾妥当,段伏归坐上专属于帝王的六乘五辂金银车,由太仆卿亲自驾驭,左右大批卫士护驾,属车八十一乘,三省台部官员依据品级或乘车或骑马在前后随侍护卫,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凤山而去。
新帝登基,按照正统汉人传下来的礼仪,要先祭告天地,再去拜宗庙,最后回到正殿接受百官朝贺。
鲜卑虽是胡族,多年下来已经与本地汉人相融,且为了宣示自己的正统性,先燕皇也沿用了汉礼,于是段伏归也要按照这趟流程来一遍。
抵达凤山祭台,他行至九龙青铜大鼎前,接过太常卿递过来的燃香,亲自插入鼎内,道:“吾段伏归,叩告乾坤日月山川,以及历代皇族之
陵寝。”然后三跪九叩。
待告庙结束,一行人再返回太极殿。
段伏归一步一步上前,最终坐到那张宽大的九龙龙椅上,百官俯首叩拜,太常卿侍立在旁,展开手中的绢帛,高声颂道:
“鲜卑段氏历运有极,钦若天应,国家列圣,缵成休烈;我大行皇帝,雄英瞻远,励精宵旰,乃定大燕,选贤与能,未尝厥姓。朕本先帝三子,逢逆臣段伏义举兵谋逆,不得起义军诛之,荷天神之眷,祖宗之灵,逆臣已皆戡定……今诸王大臣、百司众庶,谓天命不可久虚,神器难以无主,上章劝进,以主黔黎,朕乃勉循舆情,嗣守鸿基,于六月十二,告祭天地于凤山之阳,即皇帝位……其以明年为玄武元年,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话音毕,在庄严的鼓乐声中,百官齐齐赞喝,“国祚永昌,陛下万岁。”
段伏归的目光扫过殿中那一群黑压压的人头,又越过所有人的背影望向殿外正高悬于南面的明日,微眯了眯眼,年轻英挺的面容锋芒毕露、意气风发。
他也确实可以骄傲,击败了所有竞争对手,仅以二十二岁的年龄登上了燕国帝位。
玉樨宫离前朝极近,纪吟在院里也听到了朝臣们的颂贺,心里一时不知是什么滋味。
段伏归登基了,自己拖延的时间就要结束了,可这也是一个契机,说不定能让她脱身。
晚上,段伏归在太极殿大宴群臣直至深夜,纪吟已经睡下了,然而将近子时时他却忽然来了玉樨宫,纪吟吓个半死,又闻到他身上扑过来的浓烈酒味,生怕他一时兴起强要自己,面上却不得不稳住,努力挤出个笑,“恭喜陛下御极。”
段伏归听到这句话,冷肃的脸上罕见地露出一个笑。
她今天没能去参加他的登基大典,当时接受百官朝贺时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离开太极殿后他随着心意来到玉樨宫,听到她这句贺语,才觉得圆满了。
“你再等一等,过两日我就下册封诏书。”
纪吟心想,我等一辈子都行,你最好别下,嘴上却柔声谢他。
段伏归看着她在烛光下愈发柔白细腻的脸颊,忍不住将唇凑上去。
纪吟脑中警铃大响,顾不上别的,忙用掌心轻轻抵住他的嘴,“殿下。”紧张得连称呼都没改过来。
段伏归被她拒绝,竟没生气,相反,她越是不肯轻易许他,他心里却越升起一股征服感,就好像两军对垒,他一点点蚕食对方的领地,让她无处可躲,最终还是要落入他掌心。
这一夜平安过去了。
六月十五,段伏归正式下诏书,册封纪吟为夫人,于同日举办册封仪式。
第22章
尤丽十分开心,天还没亮就把纪吟从床上挖起来,又给她安排沐浴,水中不仅洒了花瓣,还添了许多香料,被热气一蒸,满屋子都是这个味道,纪吟感觉自己像块腊肉,都要腌入味儿了。
玉樨宫中早布置过,张灯结彩,比那日段伏归登基还要热闹,为了仪仗整齐,元都还从别处调了宫女过来。
出浴后,又有命妇来给纪吟梳妆。
纪吟起先以为来的只是个普通官眷,直到尤丽等人都十分恭敬地称“虞国夫人”,她这才明白她身份有多高——虞国夫人正是段伏归的外祖母。
别说纪吟只是个夫人,便是封了皇后也不见得有资格让虞国夫人来替自己梳妆。
她忙起身见礼,态度恭敬,虞国夫人却握住她的手阻止她动作,又仔细看了看她的模样,然后纪吟便看见虞国夫人眼中流露出几分好似回忆的模样,眸中些许水光闪烁。
“老夫人?”纪吟见她望着自己久久不说话,轻轻唤了句。
虞国夫人回过神来,笑笑,“几十年过去了,再见故国来人,一时有些失态。”
声音苍老,像是半个世纪前的余音飘荡到了纪吟耳中,让她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家,她恐怕再也回不去了。
纪吟强忍住心酸,维持着恭敬的神色。
虞国夫人仿佛只是随口感慨一句,很快恢复神色,要替她梳妆,纪吟忙拒绝,“您是尊者,岂能让您帮我……”
“不妨事。”老夫人语气不容拒绝。
纪吟被推到妆台前,虞国夫人站在她身后,用玉梳帮她顺着头发,“你是归儿这么多年第一个册封的姑娘。”
纪吟不知老夫人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只垂着头恭敬道:“妾也倍感荣幸。”
虞国夫人看着她镜中鲜妍的面容,语重心长地说:“你远离故土,孤身一人来到千里外的异国他乡,想来是有几分不安,归儿瞧着冷漠,对自己人却是极好的,如今先帝已去,你入了归儿后宫,于你也算件好事,往后,你可安心留在他身边。”
“是。”纪吟垂下眸,这件事在别人眼里或许是件荣幸,于她却只是枷锁。
虞国夫人轻抚她发髻,自己活了这把岁数,经历了诸多世事变幻,岂会看不出这姑娘虽态度恭敬,却并非真心愿意留在宫里,自己也只能提点她几句话,希望她能想通,不然苦的还是她自己。
待梳好发髻,虞国夫人又给她插上花冠、金钿,等到吉时,在礼官的引导下一路往太极殿而去。
此时太极殿内,段伏归居于上首,百官分坐两侧。
除了入宫那日,这是纪吟第二次踏入前朝,她跨步入殿,踩着地毯一步一步朝段伏归走去。
白日天晴,明亮的日光从大殿两侧的窗户透进来,一路走来,她看得更清楚了,殿中站着好几个熟悉的面孔,二皇子段伏成那张比女人还白的脸尤其突出,想叫人不注意都难,其次是卢硚,他面容清攫,气质疏阔,一身汉式官袍,让人恍惚以为这是汉廷。
当年齐国衰败,一些北方士族不肯跟随朝廷南迁或是由于一些原因不能南迁,最终留置在了原地,后来鲜卑占据幽州、冀州,这些士族不得不依附他们生存,又因为鲜卑内部派系不同,相互攻伐了一段时间,最终由段氏鲜卑击败了其余部族,一统幽冀,而眼光独到选择为段氏效力的卢家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除了卢家,其余士族也大差不差,于是如今的燕国朝廷上,竟有三分之一都是汉人官员,尤其先皇段遨有意推进汉化,特意提拔了不少汉人。
如今,段伏归册封齐国公主为夫人,汉人官员们自然乐意,他们虽为鲜卑效力,实则心里依旧觉得汉文化才是正统;与之相反的就是鲜卑官员了,他们倒不是觉得不能纳汉女,而是段伏归才登基,第一个册封的就是汉人,这让他们鲜卑人脸上无光,因此大多面无表情,有的甚至还皱起了眉。
段伏成看纪吟从自己面前经过,眼神在她绮丽的背影上停留了片刻,注意到她后颈露出的小片白腻到发光的肌肤,默默垂下眼皮遮住瞳孔里的眼神。
纪吟走到地毯尽头,离段伏归只剩几步之遥时,站定,按照礼官教过的流程,跪地,双手平举,手掌相叠,以额触地,行大礼。
“妾拜见陛下。”
纪吟想,不为别的,只为了这一跪,她也不可能心甘情愿地当掌权者的玩物。
接着,太常寺礼官当众宣读册封诏书。
“兹有齐国卫宁公主纪吟,温柔和顺、仪态端庄,忠君事国,来我大燕缔结两国友盟,于今册立为夫人。”
语毕,段伏归从龙椅上起身,大步跨过来,亲自扶起纪吟,“免礼。”眼神便落在了她脸上。
她今日描了浓妆,着锦绣华服、戴金佩玉,虽有些厚重,却衬得她华光彩照,明艳逼人,段伏归只觉眼前一亮,“你今天,很好看。”
这话好像在夸这只猫儿的毛发真漂亮,纪吟心中将他骂了八百遍。
终于等到这天了,段伏归心情不错,抓着她的手跨上台阶,让她坐在了自己身侧的矮椅上。
管乐丝竹声响起,宫女侍人穿梭在殿内,为大臣们添酒上菜,殿中一片觥筹交错,有段伏归的亲信,举着酒杯来到殿中,朝段伏归敬酒,“恭喜陛下喜得美人。”
段伏归笑着一饮而尽。
偶尔也有人来向纪吟敬酒,纪吟不爱喝酒,本想沾沾唇意思一
下,转念一想便改了主意,扎实地喝了几口,片刻,她脸颊冒起热意,一片绯红,仿若醉酒了般。
新帝登基,按照正统汉人传下来的礼仪,要先祭告天地,再去拜宗庙,最后回到正殿接受百官朝贺。
鲜卑虽是胡族,多年下来已经与本地汉人相融,且为了宣示自己的正统性,先燕皇也沿用了汉礼,于是段伏归也要按照这趟流程来一遍。
抵达凤山祭台,他行至九龙青铜大鼎前,接过太常卿递过来的燃香,亲自插入鼎内,道:“吾段伏归,叩告乾坤日月山川,以及历代皇族之
陵寝。”然后三跪九叩。
待告庙结束,一行人再返回太极殿。
段伏归一步一步上前,最终坐到那张宽大的九龙龙椅上,百官俯首叩拜,太常卿侍立在旁,展开手中的绢帛,高声颂道:
“鲜卑段氏历运有极,钦若天应,国家列圣,缵成休烈;我大行皇帝,雄英瞻远,励精宵旰,乃定大燕,选贤与能,未尝厥姓。朕本先帝三子,逢逆臣段伏义举兵谋逆,不得起义军诛之,荷天神之眷,祖宗之灵,逆臣已皆戡定……今诸王大臣、百司众庶,谓天命不可久虚,神器难以无主,上章劝进,以主黔黎,朕乃勉循舆情,嗣守鸿基,于六月十二,告祭天地于凤山之阳,即皇帝位……其以明年为玄武元年,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话音毕,在庄严的鼓乐声中,百官齐齐赞喝,“国祚永昌,陛下万岁。”
段伏归的目光扫过殿中那一群黑压压的人头,又越过所有人的背影望向殿外正高悬于南面的明日,微眯了眯眼,年轻英挺的面容锋芒毕露、意气风发。
他也确实可以骄傲,击败了所有竞争对手,仅以二十二岁的年龄登上了燕国帝位。
玉樨宫离前朝极近,纪吟在院里也听到了朝臣们的颂贺,心里一时不知是什么滋味。
段伏归登基了,自己拖延的时间就要结束了,可这也是一个契机,说不定能让她脱身。
晚上,段伏归在太极殿大宴群臣直至深夜,纪吟已经睡下了,然而将近子时时他却忽然来了玉樨宫,纪吟吓个半死,又闻到他身上扑过来的浓烈酒味,生怕他一时兴起强要自己,面上却不得不稳住,努力挤出个笑,“恭喜陛下御极。”
段伏归听到这句话,冷肃的脸上罕见地露出一个笑。
她今天没能去参加他的登基大典,当时接受百官朝贺时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离开太极殿后他随着心意来到玉樨宫,听到她这句贺语,才觉得圆满了。
“你再等一等,过两日我就下册封诏书。”
纪吟心想,我等一辈子都行,你最好别下,嘴上却柔声谢他。
段伏归看着她在烛光下愈发柔白细腻的脸颊,忍不住将唇凑上去。
纪吟脑中警铃大响,顾不上别的,忙用掌心轻轻抵住他的嘴,“殿下。”紧张得连称呼都没改过来。
段伏归被她拒绝,竟没生气,相反,她越是不肯轻易许他,他心里却越升起一股征服感,就好像两军对垒,他一点点蚕食对方的领地,让她无处可躲,最终还是要落入他掌心。
这一夜平安过去了。
六月十五,段伏归正式下诏书,册封纪吟为夫人,于同日举办册封仪式。
第22章
尤丽十分开心,天还没亮就把纪吟从床上挖起来,又给她安排沐浴,水中不仅洒了花瓣,还添了许多香料,被热气一蒸,满屋子都是这个味道,纪吟感觉自己像块腊肉,都要腌入味儿了。
玉樨宫中早布置过,张灯结彩,比那日段伏归登基还要热闹,为了仪仗整齐,元都还从别处调了宫女过来。
出浴后,又有命妇来给纪吟梳妆。
纪吟起先以为来的只是个普通官眷,直到尤丽等人都十分恭敬地称“虞国夫人”,她这才明白她身份有多高——虞国夫人正是段伏归的外祖母。
别说纪吟只是个夫人,便是封了皇后也不见得有资格让虞国夫人来替自己梳妆。
她忙起身见礼,态度恭敬,虞国夫人却握住她的手阻止她动作,又仔细看了看她的模样,然后纪吟便看见虞国夫人眼中流露出几分好似回忆的模样,眸中些许水光闪烁。
“老夫人?”纪吟见她望着自己久久不说话,轻轻唤了句。
虞国夫人回过神来,笑笑,“几十年过去了,再见故国来人,一时有些失态。”
声音苍老,像是半个世纪前的余音飘荡到了纪吟耳中,让她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家,她恐怕再也回不去了。
纪吟强忍住心酸,维持着恭敬的神色。
虞国夫人仿佛只是随口感慨一句,很快恢复神色,要替她梳妆,纪吟忙拒绝,“您是尊者,岂能让您帮我……”
“不妨事。”老夫人语气不容拒绝。
纪吟被推到妆台前,虞国夫人站在她身后,用玉梳帮她顺着头发,“你是归儿这么多年第一个册封的姑娘。”
纪吟不知老夫人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只垂着头恭敬道:“妾也倍感荣幸。”
虞国夫人看着她镜中鲜妍的面容,语重心长地说:“你远离故土,孤身一人来到千里外的异国他乡,想来是有几分不安,归儿瞧着冷漠,对自己人却是极好的,如今先帝已去,你入了归儿后宫,于你也算件好事,往后,你可安心留在他身边。”
“是。”纪吟垂下眸,这件事在别人眼里或许是件荣幸,于她却只是枷锁。
虞国夫人轻抚她发髻,自己活了这把岁数,经历了诸多世事变幻,岂会看不出这姑娘虽态度恭敬,却并非真心愿意留在宫里,自己也只能提点她几句话,希望她能想通,不然苦的还是她自己。
待梳好发髻,虞国夫人又给她插上花冠、金钿,等到吉时,在礼官的引导下一路往太极殿而去。
此时太极殿内,段伏归居于上首,百官分坐两侧。
除了入宫那日,这是纪吟第二次踏入前朝,她跨步入殿,踩着地毯一步一步朝段伏归走去。
白日天晴,明亮的日光从大殿两侧的窗户透进来,一路走来,她看得更清楚了,殿中站着好几个熟悉的面孔,二皇子段伏成那张比女人还白的脸尤其突出,想叫人不注意都难,其次是卢硚,他面容清攫,气质疏阔,一身汉式官袍,让人恍惚以为这是汉廷。
当年齐国衰败,一些北方士族不肯跟随朝廷南迁或是由于一些原因不能南迁,最终留置在了原地,后来鲜卑占据幽州、冀州,这些士族不得不依附他们生存,又因为鲜卑内部派系不同,相互攻伐了一段时间,最终由段氏鲜卑击败了其余部族,一统幽冀,而眼光独到选择为段氏效力的卢家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除了卢家,其余士族也大差不差,于是如今的燕国朝廷上,竟有三分之一都是汉人官员,尤其先皇段遨有意推进汉化,特意提拔了不少汉人。
如今,段伏归册封齐国公主为夫人,汉人官员们自然乐意,他们虽为鲜卑效力,实则心里依旧觉得汉文化才是正统;与之相反的就是鲜卑官员了,他们倒不是觉得不能纳汉女,而是段伏归才登基,第一个册封的就是汉人,这让他们鲜卑人脸上无光,因此大多面无表情,有的甚至还皱起了眉。
段伏成看纪吟从自己面前经过,眼神在她绮丽的背影上停留了片刻,注意到她后颈露出的小片白腻到发光的肌肤,默默垂下眼皮遮住瞳孔里的眼神。
纪吟走到地毯尽头,离段伏归只剩几步之遥时,站定,按照礼官教过的流程,跪地,双手平举,手掌相叠,以额触地,行大礼。
“妾拜见陛下。”
纪吟想,不为别的,只为了这一跪,她也不可能心甘情愿地当掌权者的玩物。
接着,太常寺礼官当众宣读册封诏书。
“兹有齐国卫宁公主纪吟,温柔和顺、仪态端庄,忠君事国,来我大燕缔结两国友盟,于今册立为夫人。”
语毕,段伏归从龙椅上起身,大步跨过来,亲自扶起纪吟,“免礼。”眼神便落在了她脸上。
她今日描了浓妆,着锦绣华服、戴金佩玉,虽有些厚重,却衬得她华光彩照,明艳逼人,段伏归只觉眼前一亮,“你今天,很好看。”
这话好像在夸这只猫儿的毛发真漂亮,纪吟心中将他骂了八百遍。
终于等到这天了,段伏归心情不错,抓着她的手跨上台阶,让她坐在了自己身侧的矮椅上。
管乐丝竹声响起,宫女侍人穿梭在殿内,为大臣们添酒上菜,殿中一片觥筹交错,有段伏归的亲信,举着酒杯来到殿中,朝段伏归敬酒,“恭喜陛下喜得美人。”
段伏归笑着一饮而尽。
偶尔也有人来向纪吟敬酒,纪吟不爱喝酒,本想沾沾唇意思一
下,转念一想便改了主意,扎实地喝了几口,片刻,她脸颊冒起热意,一片绯红,仿若醉酒了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