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毕竟从目
  前的情况看,给报纸投稿,能给自己带来不少额外的收益。
  买够了东西,杨黛和韩霖便准备回家。
  依照杨黛的意思,她其实想去看看韩霖所在的工地,据说要盖五层楼,能住不少人,而且房子里通电通水,十分方便。
  随着这样的楼在县城中有不少,但别的地方都是正儿八经的家属区,已经有人住了,杨黛也不可能进去参观。
  所以只能看看这个半成品。
  但是韩霖并不建议杨黛现在过去,答应等房子彻底建成的时候,两人再过来看看。
  回家的时间还早,两人不着急赶路。
  但是还没走进大队,便看到一群小孩子跑了过来。
  “韩哥,嫂子,你们家门口有人等着呢。”
  “听说是厂子里的工人,戴着眼镜可洋气了。”小孩子们一言一语围住自行车向两人说明如今的情况。
  第23章
  “什么厂?”韩霖看向那群孩子,加快了回家的速度。
  “不知道,人家正等着呢。”孩子们看到自行车眼热,也好奇是什么工人,专门来他们黄庄大队,这会儿浩浩荡荡跟着在两人身后。
  “你们好。”杨黛走上前主动打招呼,目光落在戴着眼镜,年纪稍长的人身上。
  “你就是黄庄大队的杨黛同志吧?”对方上前一步,伸出手向杨黛打招呼,“杨黛同志,我是食品厂的,我叫郑华生,突然上门打扰,希望不会给杨黛同志带来困扰。
  郑华生一边说着,一边向杨黛的身后看了一眼。
  杨黛身后浩浩荡荡跟着一群小萝卜头。
  “您等等,有什么事情,我们进去再说。”杨黛向身后看了一眼,韩霖给了杨黛一个眼神,表示这群小萝卜头他来搞定。
  “两位过来是有什么事情吗?”杨黛将人请进堂屋,又到了两杯水放在两人跟前。
  “之前看到了杨黛同志在报纸上的投稿。”郑华生一边说着,一边打开报纸,“请问这幅画是杨黛同志画的吗?”
  杨黛点头,“请问是有什么事情吗?”
  郑华生抿唇,好似有些不好说出口。
  “你有这幅画的草稿图吗?”郑华生旁边一直默不作声的年轻人,突然开口。
  杨黛的视线落在对方脸上一瞬,虽然对方的语气已经极尽克制了。
  但是眼中的嫌弃清晰可见。
  “我以为你们来找我,最起码是相信我的。”杨黛对这位郑华生印象不错。
  虽说对方没有详细的自我介绍,但是从穿着打扮也能看出来,郑华生在食品厂里,应该也是有点小权利的,而且还有些在乎自己的面子。
  如果方才这话是从郑华生嘴里说出来,杨黛会干脆去拿自己的草稿构图,而不是像现在的态度。
  “你这人……”年轻人听到杨黛的话,语气更加不好。
  只是话还没说出来,就被郑华生打断了。
  “小赵,出来办事,我们有求于杨黛同志,这是你该有的态度吗?道歉!”郑华生语气严厉,被叫做小赵的年轻人,眼神里还有不忿。
  但是郑华生已经将道歉两个字直白的说出来,小赵也只能低头道歉。
  杨黛对这种心不诚的道歉,皮笑肉不笑,“你要是不信我的画工,可以去大队的宣传墙看看,附近五个大队的宣传画,都是我这些日子在队员的眼皮子底下画出来的。”
  小赵咬唇,垂着头,没再说话。
  “郑同志对我报纸上的那幅画感兴趣?”杨黛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郑华生身上。
  郑华生是工人,并且因为报纸上的内容,主动来找自己,怎么想对自己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我们食品厂想要邀请你为我们画包装图案。”郑华生没有寒暄,而是直奔主题,一边说着一边又从自己包里将东西拿出来,“这是我们厂新研究的饼干,杨黛同志尝尝味道。”
  饼干装在一个特别简陋的包装里,“这个是黄瓜味的,这个是番茄味的,这个稍微有些辣,但是味道都不错。”
  杨黛伸手随机打开了一袋,不说味道,饼干的形状也很有趣。
  “这是依照我们十二生肖的形状设计的,这个是龙,这个是小老虎,还有这个……”郑华生显然对自己工厂的这款新产品十分有信心和感情,说起来的时候滔滔不绝,且眼神中十分有光彩。
  通过郑华生的话,杨黛也清楚了这批新饼干对县城食品厂的重要性。
  县城的食品厂是建国之后组成的厂子,里面的员工加起来大概也就四五百人,生产出来的食品,主要覆盖本地。
  但是前两年,市里的食品厂生产线升级,提升生产效率之后,县城食品厂的市场就被挤压。
  百货大楼和供销社都优先收购市里的产品,县城的食品厂岌岌可危。
  县里的商业局曾经几次和县城食品厂的领导开会,希望砍掉食品厂,至于食品厂的员工,也会分开安排到别的单位去。
  但食品厂是大家一手建立的,不仅食品厂的领导不想食品厂倒闭,工人的情绪也很激动,毕竟一分正经工作,对大家来说太重要了。
  为了挽救食品厂,领导派出了好几批人前前后后去大城市学习技术,积极和上级部门联系,希望能引进生产线。
  郑华生也是出差学习的一员,而且他运气好,直接抽到了津市这种大城市,在津市的食品厂里遇到了个极好的老师傅,自己也争气,学了不少点心回来。
  而且从津市回来之后,郑华生也依旧埋头研究新品,终于让他开发出了新的饼干风味。
  吃起来十分清新,但是成本高昂,根本不适合在县城售卖。
  不得已郑华生再次奔赴津市京市沪市这种大城市,希望能够为自己的饼干扩大销路,但是并不顺利,就在郑华生准备放弃的时候,峰回路转,他带过去的饼干样品,入了一个外国商人的眼。
  这会儿外汇对国家来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县城的食品厂能够和外国人谈成生意,上级领导部门知道后,直接批款升级生产线,食品厂的设备也算是鸟枪换炮。
  不过饼干虽然生产顺利,但是在包装上却让人作难。
  那位外国商人主动提出,希望这批饼干能够充满华国特色。
  郑华生和宣传科的人尝试设计了几种包装,但是都被外国商人打了回来。
  食品厂还想过去市里或者省里请人,但是不仅报价高,最终的效果都不太理想。
  一直到厂里的领导将杨黛的画,放到了郑华生的办公桌上。
  郑华生起初并不在意,毕竟看地址杨黛只是个农村人,以前在报纸上从未投稿。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饼干包装迟迟定不下来,那位外商,甚至专门来了县城,如今就在县城的招待所,并且发了最后的通牒。
  如果包装再设计不出来,对方宁可毁约,也不愿意继续在等着这批小饼干。
  郑华生没有办法,死马当成活马医,主动带人来了杨黛家里。
  “要是包装设计能够让外商满意,杨黛同志这边的条件,咱们食品厂都会尽量满足。”郑华生说这话的时候十分真诚,但心中并不抱多少希望。
  他之所以选择来找杨黛,是因为他知道,最初发现杨黛这幅画的,是他年少时候的旧友,虽然如今已经生疏,但郑华生相信对方的审美和能力,决定过来碰碰运气。
  但是来到黄庄大队,询问杨黛家住在哪里的时候,顺带听到了有关杨黛的名声。
  原本就没有把握能成功的事情,在知晓名声之后更变得渺茫。
  但来都来了,万一呢?
  尤其是郑华生找到杨黛家之前,去看过宣传墙上的画,他如今算是一个人被分成两半儿。
  一半告诉他,这样一个人听起来也太不靠谱了。
  另一半告诉他,来都来了,万一会是好消息呢,总不能看着外贸订单从自己眼前流产。
  “杨黛同志如果愿意答应,三天的时间怎么样?”
  “可以先画个草图,三天后
  ,咱们一起去招待所见那位外商。”
  “至于报酬,如果外商不同意,食品厂依旧会付相应的钱和票,只是数量不多。”
  “如果过了外商那一关,报酬这方面,咱们好商量。”
  和外商的合作,整个食品厂都盼着想着,如果真的落实下来,食品厂自然不会亏待功臣。
  “郑同志这边有之前的包装草图吗?我先想看看,找找灵感。”杨黛对郑华生口中的外商有几分兴趣,自然也希望参与进去。
  “都在这里了,你看看,那位外商的要求比较细致,说话也比较直接。”郑华生将包里的草图递给杨黛的时候,脸上还有几分尴尬。
  因为所有的草图上,都被画了大大的x号。
  杨黛默默无语。
  “郑同志专门跑这么一次,可见是相信我的,那我就先试试,等三天后拿着图去见这位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