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杨黛再次翻了个白眼,没有理会身后的韩霖,而是回忆起林正阳这人,又忽然想起自己之前通过房门听到的杨父的那句话,终于理解透了杨父的意思。
这位林正阳是原身的初高中同学,更为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原身的对象。
原身自小长得好,家里条件也好,家里的杂活,杨母一概不让杨黛沾手,就连上小学都是专门去公社小学,初中的时候在县城读书,就开始谈恋爱,恋爱对象正是林正阳。
原身不是读书的料子,初一读完就不想念了,想天天回家躺着睡大觉,但奈何喜欢上了林正阳,有这么一根胡萝卜在前面吊着,勉勉强强将初中读了下来。
初中毕业,原身彻底歇了读书的心思,并且和林正阳约定好,等林正阳读完高中,她们俩就结婚。
林正阳家是县城的,爸妈都是正儿八经的工人,爷爷奶奶也都是参与过战争的老兵,退伍之后在机关单位上班,一家子只有林正阳一个宝贝蛋。
而且林正阳答应原身,等到婚后,如果原身想工作,就安排原身进厂,如果不想工作,就在家里吃香喝辣,等着他上班赚钱。
原身信以为真,还带着林正阳见了自己父母。
杨家父母虽然觉得小孩子家家的玩笑话当不得真,但闺女喜欢,而且说什么也不愿意去上高中,也就只能遂了闺女的愿。
原身在家里扎扎实实歇了一整年,最经常做的事情便是去县城看林正阳,和林正阳商量到时候两人的婚礼应该怎么办,她的婚礼必须是黄庄大队独一份的气派,让同龄的姑娘都羡慕她。
但林正阳这边却换了说辞,说家里人都觉得儿媳妇初中毕业学历太低,以后就算安排工作都不好安排。
原身听到这样的说辞,又开始闹着要去读书,杨家父母被闹得没办法,又重新花钱将女儿送进了高中。
原身满心都是拿到高中毕业证就能和林正阳结婚的事情,上课的时候虽然不听,但也老老实实。
好不容易拿到高中毕业证,欢欣鼓舞地去找林正阳。
但奈何连林正阳的面都没能见到,只见到了林母的黑脸。
原身早前是跟着林正阳见过林母几次的,每次林母都笑脸相迎,将和蔼可亲的形象深入原身心里。
但这次的态度截然不同,林母矢口否认原身和林正阳恋爱的事情,并且在大庭广众之下,嘲讽原身想要攀高枝攀疯了,说原身在学校里水性杨花,吊着不少男同学,就是为了嫁到县城。
原身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被林母这么一嘲讽,哭着离开。
杨父听到女儿受了委屈,当下要去帮女儿出气,但还没有行动,就先被自己的领导警告了,说如果杨父敢去县里,那砖窑临时工的工作就别想要了。
杨父不敢轻举妄动,毕竟他的工作是一家子的指望,只能劝女儿将林正阳忘了,自己托关系给女儿在公社找个临时工先干着,毕竟是高中毕业,总不能天天闷在家里睡大觉。
原身同意了,但心里还念着林正阳,经过多方打听,终于知道林正阳去报名参军去了,偷偷买了火车票,想要去部队找林正阳。
结果火车出发前,被林母逮个正着,再次被嘲讽一顿,原本托关系在公社安置的工作也没了。
杨家父母没办法,只好将女儿掬在家里,让她安安生生相亲,不许再去公社和县里折腾。
但原身眼光高,心里还念着林正阳这个人,每次相亲的时候都恨不得将相亲对象从上到下嘲讽一遍,几次下来,媒婆都绕着杨家走,再没人登门说媒。
原身还写了几封信拖同学寄给林正阳,但最终只得到林正阳说分手的回信。
她心有不甘,决心要找个比林正阳条件还强的人,偷偷溜出家,想要去县城找自己以前的同学。
结果下雨路滑,一不小心将自己摔进了河里,最后被路过的韩霖救上岸。
两人就这么稀里糊涂结婚了。
第5章
“想什么呢?喊你也听不见。”韩霖凑近,从背后看,像是将杨黛整个人都抱在怀中。
“没什么,我准备把这几本书都带走,今晚回去就和爹娘说分家的事情吧。”杨黛将几本书装了起来。
这个房间已经不属于她了,书如果继续留在这里,过不了几天应该就会被分尸,像是过了时效的报纸一样,贴在墙上和窗户上,倒不如让她带回去,多看几眼,毕竟这些知识写得倒是挺有趣的。
“行,你说带什么就带什么,咱们家你说了算。”韩霖透过窗户的倒影,对着杨黛笑笑,“还记得当初国师给的批文吗?”
“杨黛,咱们世世代代都是夫妻啊。”
拉长的音韵,让杨黛再次想起韩霖阴晴不定的脾性,脖子上的汗毛都根根竖起,不知道这人要发什么疯。
但韩霖说完这句话后,便退开了,打开房门,去院子里透气。
只留杨黛一个人坐在窗前的桌子旁。
:=
关于国师对两人的八字合婚,杨黛自然是记得的。
“夙世因缘,天作之合。”
八字批言写在圣旨上,盖了玉玺,送到成国公府中,祖父为此专门请开祠堂,将这八字批言连同赐婚的圣旨一起,供奉在祖宗排位之前。
但杨黛从来都不信这八个字,她同太子的婚约,是几方博弈的结果,是太子母家一力促成的,当时太子年幼,皇帝刚刚登基,地位不稳,在不得已之下,赐下婚约,稳定朝堂。
国师为皇家服务,板上钉钉的婚约,八字批言自然只能说些好听话。
如今听着韩霖的意思,竟然是对那八字批言深信不疑?
杨黛嗤笑一声,看了看外
面的天色,太阳已经西斜,两人不准备在杨家吃晚饭。
想起分家的事情,杨黛准备再去父母房里说一声。
依旧是尚未敲门,先听见里面说话的声音。
“怎么样?腰还疼吗?要我说咱们干脆直接别干了,年纪也不小了,哪能天天和年轻的时候一样,在砖窑上卖苦力?”杨母的声音透过薄薄的门板传出来,杨黛稍微离远了一些,但依然能听清楚。
“再过两个月,我的身体我有数,杨黛刚结婚,我还得靠着这份工作给她撑腰呢。”
“咱们家当初得到这份工作,是杨黛带来的福气,如今杨黛出嫁了,这福气也不属于咱们了,你放心,我不是强求的人,不会不舍得的。”
“再说虽然大家都说马书记就要退了,但退休的日子还没定,看在马书记的面子上,就算是我在砖窑那里闲着,大家也不会说我什么,就当是让我再白拿两个月的工钱。”这是杨父的声音。
“趁着这两个月,咱们把老二的婚事定下来,你也多教教杨黛,让她别再和她大嫂怄气,我没了工资,年纪大了,咱们以后还得靠老大养老,杨黛嫁出去,咱们不能像以前一样事事偏着杨黛,让老大两口子心里不舒服。”
“这两个月我再去公社走动走动,豁出我的老脸,让马书记再给我个面子,看能不能找个工作,让杨黛顶上。”
“我听说林家好像是犯了什么错,应该是顾不上咱们这边,杨黛有了工作,再加上韩霖脑子活泛,以后咱们就不用操心了。”
“马书记那里……”
“你别担心,我来想办法,咱们家不是还有点晒好的蘑菇吗?你找出来,我有用。”
房间的对话以杨母一声长长的叹息作为终结。
杨黛站在房门外,踌躇片刻,最终还是没有进去。
她也说不清楚自己到底算是什么运气,连着两次都撞见夫妻两个说私房话。
但正因为这两次私房话,杨黛确确实实感受到,杨家父母两个人,是打心底里,不愿意让女儿受委屈的。
杨父口中的马书记,是公社砖窑厂的一把手,杨父之所以能在砖窑当临时工,就是马书记一手安排的。
当年杨父去县里卖家里养的小鸡仔,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受伤严重的马书记。
当时马书记已经出气多进气少了,要不是杨父路过将马书记送到医院及时救治,怕是连命都保不住。
马书记醒来之后,知恩图报,利用自己砖窑一把手的身份,将杨父安排进了砖窑长,成为了一枚和泥工人。
马书记当时还悄悄向杨父承诺,如果日后有机会,就将杨父的临时工身份变成正式工,但是如今二十年过去,杨父依旧是个临时工。
半年前,杨父和泥的时候,扭伤了腰。
砖窑厂里有不少人都明里暗里说杨父的年纪到了,该退了。
而杨父知道自己家中的情况,如果一旦失去这份工作,他就不再是家里说一不二的老大了。
至少老大和老大媳妇,对待杨黛的态度肯定会变。
杨家父母偏宠了女儿一辈子,不想临到老的时候,反而护不住女儿。
便想着给杨黛找个好人家,将杨黛嫁出去,如此同哥哥嫂嫂的接触自然也就少了,不会生出旁的事端。
这位林正阳是原身的初高中同学,更为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原身的对象。
原身自小长得好,家里条件也好,家里的杂活,杨母一概不让杨黛沾手,就连上小学都是专门去公社小学,初中的时候在县城读书,就开始谈恋爱,恋爱对象正是林正阳。
原身不是读书的料子,初一读完就不想念了,想天天回家躺着睡大觉,但奈何喜欢上了林正阳,有这么一根胡萝卜在前面吊着,勉勉强强将初中读了下来。
初中毕业,原身彻底歇了读书的心思,并且和林正阳约定好,等林正阳读完高中,她们俩就结婚。
林正阳家是县城的,爸妈都是正儿八经的工人,爷爷奶奶也都是参与过战争的老兵,退伍之后在机关单位上班,一家子只有林正阳一个宝贝蛋。
而且林正阳答应原身,等到婚后,如果原身想工作,就安排原身进厂,如果不想工作,就在家里吃香喝辣,等着他上班赚钱。
原身信以为真,还带着林正阳见了自己父母。
杨家父母虽然觉得小孩子家家的玩笑话当不得真,但闺女喜欢,而且说什么也不愿意去上高中,也就只能遂了闺女的愿。
原身在家里扎扎实实歇了一整年,最经常做的事情便是去县城看林正阳,和林正阳商量到时候两人的婚礼应该怎么办,她的婚礼必须是黄庄大队独一份的气派,让同龄的姑娘都羡慕她。
但林正阳这边却换了说辞,说家里人都觉得儿媳妇初中毕业学历太低,以后就算安排工作都不好安排。
原身听到这样的说辞,又开始闹着要去读书,杨家父母被闹得没办法,又重新花钱将女儿送进了高中。
原身满心都是拿到高中毕业证就能和林正阳结婚的事情,上课的时候虽然不听,但也老老实实。
好不容易拿到高中毕业证,欢欣鼓舞地去找林正阳。
但奈何连林正阳的面都没能见到,只见到了林母的黑脸。
原身早前是跟着林正阳见过林母几次的,每次林母都笑脸相迎,将和蔼可亲的形象深入原身心里。
但这次的态度截然不同,林母矢口否认原身和林正阳恋爱的事情,并且在大庭广众之下,嘲讽原身想要攀高枝攀疯了,说原身在学校里水性杨花,吊着不少男同学,就是为了嫁到县城。
原身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被林母这么一嘲讽,哭着离开。
杨父听到女儿受了委屈,当下要去帮女儿出气,但还没有行动,就先被自己的领导警告了,说如果杨父敢去县里,那砖窑临时工的工作就别想要了。
杨父不敢轻举妄动,毕竟他的工作是一家子的指望,只能劝女儿将林正阳忘了,自己托关系给女儿在公社找个临时工先干着,毕竟是高中毕业,总不能天天闷在家里睡大觉。
原身同意了,但心里还念着林正阳,经过多方打听,终于知道林正阳去报名参军去了,偷偷买了火车票,想要去部队找林正阳。
结果火车出发前,被林母逮个正着,再次被嘲讽一顿,原本托关系在公社安置的工作也没了。
杨家父母没办法,只好将女儿掬在家里,让她安安生生相亲,不许再去公社和县里折腾。
但原身眼光高,心里还念着林正阳这个人,每次相亲的时候都恨不得将相亲对象从上到下嘲讽一遍,几次下来,媒婆都绕着杨家走,再没人登门说媒。
原身还写了几封信拖同学寄给林正阳,但最终只得到林正阳说分手的回信。
她心有不甘,决心要找个比林正阳条件还强的人,偷偷溜出家,想要去县城找自己以前的同学。
结果下雨路滑,一不小心将自己摔进了河里,最后被路过的韩霖救上岸。
两人就这么稀里糊涂结婚了。
第5章
“想什么呢?喊你也听不见。”韩霖凑近,从背后看,像是将杨黛整个人都抱在怀中。
“没什么,我准备把这几本书都带走,今晚回去就和爹娘说分家的事情吧。”杨黛将几本书装了起来。
这个房间已经不属于她了,书如果继续留在这里,过不了几天应该就会被分尸,像是过了时效的报纸一样,贴在墙上和窗户上,倒不如让她带回去,多看几眼,毕竟这些知识写得倒是挺有趣的。
“行,你说带什么就带什么,咱们家你说了算。”韩霖透过窗户的倒影,对着杨黛笑笑,“还记得当初国师给的批文吗?”
“杨黛,咱们世世代代都是夫妻啊。”
拉长的音韵,让杨黛再次想起韩霖阴晴不定的脾性,脖子上的汗毛都根根竖起,不知道这人要发什么疯。
但韩霖说完这句话后,便退开了,打开房门,去院子里透气。
只留杨黛一个人坐在窗前的桌子旁。
:=
关于国师对两人的八字合婚,杨黛自然是记得的。
“夙世因缘,天作之合。”
八字批言写在圣旨上,盖了玉玺,送到成国公府中,祖父为此专门请开祠堂,将这八字批言连同赐婚的圣旨一起,供奉在祖宗排位之前。
但杨黛从来都不信这八个字,她同太子的婚约,是几方博弈的结果,是太子母家一力促成的,当时太子年幼,皇帝刚刚登基,地位不稳,在不得已之下,赐下婚约,稳定朝堂。
国师为皇家服务,板上钉钉的婚约,八字批言自然只能说些好听话。
如今听着韩霖的意思,竟然是对那八字批言深信不疑?
杨黛嗤笑一声,看了看外
面的天色,太阳已经西斜,两人不准备在杨家吃晚饭。
想起分家的事情,杨黛准备再去父母房里说一声。
依旧是尚未敲门,先听见里面说话的声音。
“怎么样?腰还疼吗?要我说咱们干脆直接别干了,年纪也不小了,哪能天天和年轻的时候一样,在砖窑上卖苦力?”杨母的声音透过薄薄的门板传出来,杨黛稍微离远了一些,但依然能听清楚。
“再过两个月,我的身体我有数,杨黛刚结婚,我还得靠着这份工作给她撑腰呢。”
“咱们家当初得到这份工作,是杨黛带来的福气,如今杨黛出嫁了,这福气也不属于咱们了,你放心,我不是强求的人,不会不舍得的。”
“再说虽然大家都说马书记就要退了,但退休的日子还没定,看在马书记的面子上,就算是我在砖窑那里闲着,大家也不会说我什么,就当是让我再白拿两个月的工钱。”这是杨父的声音。
“趁着这两个月,咱们把老二的婚事定下来,你也多教教杨黛,让她别再和她大嫂怄气,我没了工资,年纪大了,咱们以后还得靠老大养老,杨黛嫁出去,咱们不能像以前一样事事偏着杨黛,让老大两口子心里不舒服。”
“这两个月我再去公社走动走动,豁出我的老脸,让马书记再给我个面子,看能不能找个工作,让杨黛顶上。”
“我听说林家好像是犯了什么错,应该是顾不上咱们这边,杨黛有了工作,再加上韩霖脑子活泛,以后咱们就不用操心了。”
“马书记那里……”
“你别担心,我来想办法,咱们家不是还有点晒好的蘑菇吗?你找出来,我有用。”
房间的对话以杨母一声长长的叹息作为终结。
杨黛站在房门外,踌躇片刻,最终还是没有进去。
她也说不清楚自己到底算是什么运气,连着两次都撞见夫妻两个说私房话。
但正因为这两次私房话,杨黛确确实实感受到,杨家父母两个人,是打心底里,不愿意让女儿受委屈的。
杨父口中的马书记,是公社砖窑厂的一把手,杨父之所以能在砖窑当临时工,就是马书记一手安排的。
当年杨父去县里卖家里养的小鸡仔,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受伤严重的马书记。
当时马书记已经出气多进气少了,要不是杨父路过将马书记送到医院及时救治,怕是连命都保不住。
马书记醒来之后,知恩图报,利用自己砖窑一把手的身份,将杨父安排进了砖窑长,成为了一枚和泥工人。
马书记当时还悄悄向杨父承诺,如果日后有机会,就将杨父的临时工身份变成正式工,但是如今二十年过去,杨父依旧是个临时工。
半年前,杨父和泥的时候,扭伤了腰。
砖窑厂里有不少人都明里暗里说杨父的年纪到了,该退了。
而杨父知道自己家中的情况,如果一旦失去这份工作,他就不再是家里说一不二的老大了。
至少老大和老大媳妇,对待杨黛的态度肯定会变。
杨家父母偏宠了女儿一辈子,不想临到老的时候,反而护不住女儿。
便想着给杨黛找个好人家,将杨黛嫁出去,如此同哥哥嫂嫂的接触自然也就少了,不会生出旁的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