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1]”
  “安儿发挥一如既往稳妥,妙哉!妙哉!”
  闵时安对此并不意外,笑道:“老师过誉。”
  随即她看向李氏,道:“承让。”
  李氏被张太傅的话激地重振旗鼓,回道:“在下心服口服!”
  说罢,他便大步回到席间。
  “安儿,你是书法魁首,要挑战谁?”张太傅和蔼问道。
  闵时安狐狸眼中尽是狡黠,她直直望向宋晟,挑眉道:“宋仆射作为本宫师兄,本宫仰慕已久,不知可有幸与仆射切磋一番?”
  第10章
  全场一片哗然,惊讶地看过来。
  早年想同宋晟切磋的不是没有,但无一例外都铩羽而归,异常惨烈。
  以至于四年来,再也无人敢去触霉头。
  宋晟倒不意外,波澜不惊地笑着起身道:“殿下盛情,臣万没有推脱的道理。”
  二人相对而立,围观者无一人敢言。
  “此次便以‘明月’来作,为时两个时辰。”张太傅看着两个爱徒,喜不自胜。
  明月。
  闵时安尚在思索,却见宋晟已然动笔,惊讶了一瞬,而后沉下心继续构思,丝毫不受宋晟节奏影响。
  自古以来,每个人的写作习惯大不相同,闵时安便习惯先整体构思,再下笔完善细节,若受他人影响,文章必将大打折扣。
  一刻钟后,闵时安和宋晟同时搁笔,她抬头恰好对上宋晟复杂的目光,宋晟一怔,随即恢复如常,低声温和道:“殿下见笑了。”
  人群躁动起来,宋晟只用了一刻钟便罢了,令人惊叹的是闵时安竟然同样迅速。
  “二位可要提前结束?”杨老看了一眼张太傅,见他默不作声后继续道:“鼓声响,便再不可更改。”
  得到二人肯定的答复后,杨老挥手示意鼓手击鼓。
  “咚咚咚——”
  不同于方才简短的鼓声,这次鼓声足足敲了十下。
  书童将文章呈递给杨老,他拧眉足足看了近一刻钟,后一言不发递给张太傅。
  众人莫名其妙,有些摸不准杨老是何意。
  张太傅看完后则扬声道:“诸位,安儿与晏晅之作难分上下,不如由大家一同品鉴,再分输赢。”
  虽说众人对闵时安文采有所了解,但此刻还是无比惊骇,居然能有人可比肩宋晟!
  “首先便是《望月思归》。”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1]”
  张太傅念完喜笑颜开捋了捋胡子,拿起桌上另一篇文章,念了起来。
  “《关山月》。”
  “明月出远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北涯关。
  先下寒山道,西窥极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2]”
  掌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中间混杂着惊叹声、叫好声、论诗声,各种声音不绝于耳。
  两篇诗歌以不同角度借月抒发不同情感,但都表达了对远在边关征战沙场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情之深切,令人不禁潸然泪下。
  末了也未曾分出高下,世人只知文庆会谈之上又杀出两篇旷世之作。
  “时安过于厉害,第一才女的名头要易主了。”
  闵时安和宋晟先后入座,就听得宋汀兰含笑调侃的声音。
  宋晟闻言,慢条斯理补充道:“臣这文曲星转世之称怕是也要归属殿下了。”
  “哪有,本宫不过侥幸罢了,你二人莫要取笑。”闵时安摆摆手,喝了口茶压下心间不安。
  会谈散去之后,张太傅带着闵时安回了太傅府,而宋晟和宋汀兰则是忙于半月后的婚事,匆匆告别。
  日子逐渐步入正轨,闵时安对于课业越来越游刃有余,甚至主动要求加量,同张太傅从诗词歌赋谈到庙堂江湖,天南海北聊了个遍。
  “远戈那孩子,老朽早有耳闻,是个骁勇善战的好孩子,汀兰大婚在即,你为何来此老朽也了然,明日便出府吧。”
  “此番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你与汀兰感情深厚,汀兰在上京城最后几天,安儿最不该缺席。”
  张太傅语气如往常无二,眼角的笑纹显现,眸中却没了笑意,仿佛一潭汪洋,翻涌着她看不懂的情绪。
  “安儿,放手去做吧,不试试怎会知晓结果?”
  张太傅如是说道。
  闵时安沉默下来,对于张太傅能洞悉自己的目的和想法并不奇怪,太傅三代<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guanchang.html target=_blank >官场浮沉,她本也没想过对太傅瞒着自己的野心。
  “谢老师教诲,学生知晓。”
  她再次行过大礼,转身大踏步走出太傅府,奔赴下一场未知的人生。
  ……
  她赶到宋府时,阖府上下喜气洋洋,就连院中猫狗都系上了红丝带,闵时安刚进清荷居就被宋汀兰抱了个满怀。
  “我知你要来,便早早等着,安儿,北丰虽山高路远,可往来通信却十分便利……”
  宋汀兰的声音逐渐哽咽,她顿了顿接着道:“你要记得给我写信。”
  闵时安回抱住她,感受到自己肩头的温热后,低声安抚道:“汀兰,莫要难过,老师今日还说萧远戈是个好的,谅他也不敢对你不敬。”
  “我自是知晓,可我最放心不下你,我走后,若父亲或是……难为你,你可如何是好?”
  宋汀兰从她怀中脱开,扶着她的肩,忧愁道:“兄长或许顾念你我二人情分,不会如何,可其余人如同财狼虎豹,我怎能不挂念你?”
  闵时安心头一紧,登时感觉呼吸有些困难,她的汀兰,即将远赴千里到极寒之地成亲,临了最担心的却是身处繁华上京城的公主。
  “我……”
  她艰难开口,哑着声音一字一句道:“汀兰,我有母后庇护,有老师照看,有你兄长从中周璇,你大可安心。”
  “倒是你,记得时常来信,天寒加衣,莫要冻坏身子。”
  天崇十六,丁末年闰六月廿二,萧宋大婚,十里红妆,风光出嫁。
  闵时安远远望着送亲队伍,直至最后一抹红色消失不见,她仍然伫立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
  “主子,是时辰了。”一刻钟后,春桃终是不忍,上前提醒道。
  她回过神,望着身边的春桃一时有些恍惚,文庆会谈后,谢皇后好说歹说硬将春桃塞到了她身边。
  “罢了,回府。”
  *
  “礼成——”
  “送入洞房——”
  宋汀兰盖头纹丝不动,她正襟危坐在榻边,思绪翻飞,手心冒出冷汗。
  萧望京她是见过的,但那时尚且年幼,后来年岁渐长,便只隔着人群远远打过照面,但她并未看清此人庐山真面目。
  也不知他如今生得好不好看,若是样貌丑了……
  宋汀兰赶忙打住,不敢再想,宋父风流倜傥,姜氏貌若天仙,她完美继承二人,闲暇时常揽镜自赏,若是夫君样貌丑陋,她定是不能忍受的。
  烛火摇曳,萧望京快步走来,带过一阵细风,吹得蜡烛飘忽更甚。
  他停在宋汀兰跟前,声线有些颤抖,他声音很低,似是怕惊扰到盖头下的人:“汀兰……在下可否掀开盖头?”
  宋汀兰攥紧袖口,有些羞怯,便沉默不语。
  萧望京也不急,耐心等候,一时间屋内只剩下烛火跳动声。
  良久,宋汀兰小幅度晃动盖头,萧望京十里之外取敌首级的手,此刻竟连手中玉如意险些拿不稳。
  他弯下腰,小心翼翼挑起盖头,宋汀兰丹蔻红唇率先映入眼帘,萧望京登时脖颈通红,脸仿佛像熟透的苹果。
  宋汀兰望着眼前从头红到脚的人,“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道:“夫君的脸倒是和这婚服颇为相配。”
  萧望京更加窘迫了,支支吾吾道:“汀……兰,哦,不是,娘……娘……”
  宋汀兰眼中笑意弥漫,她轻哼一声,道:“嗯?怎得不认我做娘子,改当娘亲了?”
  “不……不是。”萧望京挠了挠头,急道:“在……在下……”
  宋汀兰将他扶到榻边坐下,调笑道:“堂堂车骑将军,莫不是个结巴?”
  萧望京闻言,深吸一口气,缓慢而坚定道:“娘子,你自上京远道而来,我萧望京在此立誓,若敢负你,定叫我万箭穿心而死!”
  “说什么胡话,大喜之日,如何说得这些?”
  “是是是,娘子说得是,怪我,怪我。”
  二人深情对望,宋汀兰眼底像是化不开的水雾,将眼底之人笼罩其中,而那人甘愿身陷其中,难以自拔。
  很快,宋汀兰便浑身香汗淋漓,动情至深,眼中水雾凝为实体,从眼尾滑落。
  萧望京停下动作,温热的大手抹去那刺眼的眼泪,柔声安抚:“汀兰,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