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要说这桓景也是个意志坚定之人,他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劍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劍。桓景废寝忘食苦練,终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告訴他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他既已学成本领,自当回去为民除害。临走前,仙长还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親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臉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傳下来。”
真不愧是说书先生,说得当真绘声绘色,就差一个醒木在桌上拍两下了。
李淳风叹道:“龙兄你这可是拿自己的本行欺负人啊。”
接着转向文四娘,“四娘你快说一个,把他的故事比下去。”
文四娘连连摆手:“我可真不知道什么重阳典故,这些个习俗都是家里老人教导的,也不知道从何而起。就连这重阳糕,都是先夫教我做的。”
那重阳糕巫箬吃了一块,很是软糯可口,甜咸适宜,味道不比糕点铺子的差。她想起回来时李淳风说的话,便问:“那今日怎么不多做一些,应当会有很多客人喜歡的。”
文四娘笑了笑,笑中帶了三分苦涩,“你们有所不知,先夫,就叫重阳。我们初次相识,和他最后离开,都是重阳这一天。”
她平日里很是干练,对誰都很热情,所以虽是寡妇,但久而久之,大家都理所当然地以为她或許已经淡忘了喪夫之痛。誰知她每到重阳,尽管依旧开门做生意,却独独不会卖重阳糕这种倾注了两人回忆的点心。
这大约是她纪念先夫的一种方式吧。
巫箬抱歉地看着她,“是我失言了,四娘你别见怪。”
“大过节的,说这个干啥。”文四娘爽朗一笑,臉上的阴霾转瞬即逝,“既然轮到我,我就说说当年是怎么遇见那个死鬼的吧。
大伙儿都知道,这通济坊建成没多久,我家就搬来了这儿做茶食店,也算是祖上传下来的一种营生吧。当时我爹就我一个女儿,一心想找个上门女婿好接手这家店。親相过不少,可大部分人一听要入赘都不太願意,而那些願意的,我又看不上眼。说来不怕你们笑话,那时年輕,觉得自己长得也不差,心气儿难免高了些。一来二去,年纪渐长,自然就更不好找了。
想来怕也是缘分吧,那年重阳的早上,我一开大门,就看见有个人躺我家铺子前。那时,天还未透亮,我吓了一跳,以为是个死人,跑上前一看,原来只是睡着了。我拍了他許久,他才有点动静。我本想叫他去别的地方睡,可那时他一睁眼一抬头,我就改变主意了。”
说到这儿,文四娘俏脸微红,却挺直了腰背,面有骄傲之色,“这通济坊的街坊谁不知道我家那死鬼长得一表人才,背地里可招小姑娘们喜歡了。我当时一眼就看上他了,看他迷迷糊糊的,就把他帶进店里休息。吃了东西后,他告訴我们,他叫重阳,是外乡人,父母早丧,本来是到长安来投奔亲戚的,可谁知亲戚家早不知搬去了哪里,找了几日都没找到,结果最后饿晕在我家门前。他求我爹留他在铺子上帮忙,不要工钱,只要有吃有住就行。有这等好事,我爹哪有不同意的,就留下了他。他平日话不多,但人很勤快,也聪明,到后来,做点心的手艺比我爹还好了。那时我俩也算日久生情吧,他向我爹提了亲,也愿意入赘,把我爹高兴得一天没合拢嘴呢。”
听到这儿,大家都会心一笑,多幸福的一对璧人啊。可谁能料到,文四娘竟年纪輕轻就守了寡呢。
她叹了口气,道:“成亲后没多久,我爹旧病复发,撒手人寰。我俩经营着茶食店,日子也算红火。可是有一日,重阳他突然收到家乡来的信,说族中有要事,请他务必回去一趟。我想他父母虽然已经不在了,但家中定还有别的亲人,既是要事,又许久不曾回去过,便同意他去了。但因为茶食店不能少人,我只能留在家中。谁料想他这一走竟再也没有回来。一个月后,官府来告诉我,他回乡坐的那条船翻了,船上的人无一幸免。那一天,正好也是重阳节。”
听了文四娘的故事,再看桌上的重阳糕,巫箬没了刚才的胃口,她心中一阵莫名的悸动,一个人匆匆而来,闯进另一个人的生命,然后又匆匆而去,留下的那个人还能回到他原本的生活吗?
李淳风偏过头来,正好看见她望着那盘重阳糕出神,眉尖轻蹙,神色变换莫定。这于她而言,实在是少见。
他不禁心中一动,之前见她,无论处理何事,都是云淡风轻的模样,水鬼的事也好,金家的事也好,似乎从不会受到影响。
此刻,不过是听闻文四娘的往事罢了,她竟心绪波动至此。
是因为太熟的关系,还是她渐渐地也有了凡人的七情六欲?
这样的巫箬,似乎越来越让人心动了。
几乎是下意识地,他握住了她放在膝上的手,小小的,有些凉意。
巫箬却被他的举动瞬间拉回了思绪,一颗心猛地提起,又重重落下,然后又是高高跃起,咚、咚、咚,像鼓楼上重重敲响的鼓声。
她想抽回自己的手,可几乎同时,他用力握紧,她怕动作太大,被旁边的青儿察觉,竟一时不能动弹。
她抬眸,想示意他放手,却看见他也正低头看着她,脸上的神色和今日在鱼肆旁时一样的认真。
幸而这样的对视没有持续太久,一阵翅膀扑腾的声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天上飞来一只信鸽落在了桌上,腿上还拴着一个小竹筒。
李淳风终于松开她的手,从竹筒里取出一小卷绢条,展开看后,又递到巫箬面前。
只见上面写着一行小字:“母妃病重,请巫姑娘进宫。”
是吴王。
第52章 重阳糕(四)(修) 血液翻滚沸腾,冒……
收拾好藥箱,两人匆匆进宫,赶到了杨妃住的居德宫。
李恪已等在门外,见到他们,神色焦急:“母妃不知为何突然昏睡不醒,父皇召了太医,却无人知是什么原因。”
李淳風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稍安,和巫箬一起随他走进了寝殿。外面阳光尚好,可殿內却很是昏暗。仔细一看,却是窗户都拿厚纸糊了,光透不进来。为了照明,殿內点了許多蜡烛,摇曳的烛光,把人的影子时而拉长时而缩短。除此之外,四角还烧了火盆,烤得人热烘烘的。
李恪给他们解释:“母妃这几日很是畏寒,不喜吹風,所以叫人把寝殿布置成了这样。”
几位太医还留在殿內守着,见李恪进来,都纷纷行礼。李恪示意他们免礼,讓宫婢带他们下去休息。几人从巫箬身邊走过时,见她挎着藥箱,不禁眼露奇异之色。
巫箬坐到杨妃床邊,只见她双眼緊闭,面色泛白,除此之外倒并无异常,呼吸顺畅,像是睡着了一样,只是如李恪所言,怎么都叫不醒。巫箬把了脉,脉象平稳,只是略微虚弱。她沉吟着,看向站在床头的李淳風。
“是失魂症吗?”她问。
李淳風摇摇头。所谓失魂症,乃是人之部分魂魄离体导致人昏迷不醒,和杨妃的症状很像,但他刚刚仔细看过了,杨妃的三魂七魄都在体内,并没有缺失。
“那只有先放血了。”巫箬看向李恪,征求他的意见。他虽不明白此中缘由,但还是信任地颔首同意。
李淳风帮她从藥箱里取了一柄小小的匕首,連刀柄长不过五寸。她拔出匕首,輕輕在杨妃的手腕上划了一刀。用力精准,伤口不大,只涌出一条细线似的鲜血。她用碗接了少許,立刻用药止了血,用干净的绢布细细包扎好。
碗中鲜血看似和常人无异,巫箬聞了聞,然后出人意料地沾了一滴血放进嘴里。
“阿箬。”李淳风面沉如水,似有不悦。
这实在是冒险之举,还未查出杨妃昏迷的原因,她怎能这般轻举妄动。临出发前,青儿已给他反复交代,她上次封印鸟狮,灵力耗损过度,短期之内难以恢复,所以萬事都得小心才是。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告訴他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他既已学成本领,自当回去为民除害。临走前,仙长还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親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臉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傳下来。”
真不愧是说书先生,说得当真绘声绘色,就差一个醒木在桌上拍两下了。
李淳风叹道:“龙兄你这可是拿自己的本行欺负人啊。”
接着转向文四娘,“四娘你快说一个,把他的故事比下去。”
文四娘连连摆手:“我可真不知道什么重阳典故,这些个习俗都是家里老人教导的,也不知道从何而起。就连这重阳糕,都是先夫教我做的。”
那重阳糕巫箬吃了一块,很是软糯可口,甜咸适宜,味道不比糕点铺子的差。她想起回来时李淳风说的话,便问:“那今日怎么不多做一些,应当会有很多客人喜歡的。”
文四娘笑了笑,笑中帶了三分苦涩,“你们有所不知,先夫,就叫重阳。我们初次相识,和他最后离开,都是重阳这一天。”
她平日里很是干练,对誰都很热情,所以虽是寡妇,但久而久之,大家都理所当然地以为她或許已经淡忘了喪夫之痛。誰知她每到重阳,尽管依旧开门做生意,却独独不会卖重阳糕这种倾注了两人回忆的点心。
这大约是她纪念先夫的一种方式吧。
巫箬抱歉地看着她,“是我失言了,四娘你别见怪。”
“大过节的,说这个干啥。”文四娘爽朗一笑,臉上的阴霾转瞬即逝,“既然轮到我,我就说说当年是怎么遇见那个死鬼的吧。
大伙儿都知道,这通济坊建成没多久,我家就搬来了这儿做茶食店,也算是祖上传下来的一种营生吧。当时我爹就我一个女儿,一心想找个上门女婿好接手这家店。親相过不少,可大部分人一听要入赘都不太願意,而那些願意的,我又看不上眼。说来不怕你们笑话,那时年輕,觉得自己长得也不差,心气儿难免高了些。一来二去,年纪渐长,自然就更不好找了。
想来怕也是缘分吧,那年重阳的早上,我一开大门,就看见有个人躺我家铺子前。那时,天还未透亮,我吓了一跳,以为是个死人,跑上前一看,原来只是睡着了。我拍了他許久,他才有点动静。我本想叫他去别的地方睡,可那时他一睁眼一抬头,我就改变主意了。”
说到这儿,文四娘俏脸微红,却挺直了腰背,面有骄傲之色,“这通济坊的街坊谁不知道我家那死鬼长得一表人才,背地里可招小姑娘们喜歡了。我当时一眼就看上他了,看他迷迷糊糊的,就把他帶进店里休息。吃了东西后,他告訴我们,他叫重阳,是外乡人,父母早丧,本来是到长安来投奔亲戚的,可谁知亲戚家早不知搬去了哪里,找了几日都没找到,结果最后饿晕在我家门前。他求我爹留他在铺子上帮忙,不要工钱,只要有吃有住就行。有这等好事,我爹哪有不同意的,就留下了他。他平日话不多,但人很勤快,也聪明,到后来,做点心的手艺比我爹还好了。那时我俩也算日久生情吧,他向我爹提了亲,也愿意入赘,把我爹高兴得一天没合拢嘴呢。”
听到这儿,大家都会心一笑,多幸福的一对璧人啊。可谁能料到,文四娘竟年纪輕轻就守了寡呢。
她叹了口气,道:“成亲后没多久,我爹旧病复发,撒手人寰。我俩经营着茶食店,日子也算红火。可是有一日,重阳他突然收到家乡来的信,说族中有要事,请他务必回去一趟。我想他父母虽然已经不在了,但家中定还有别的亲人,既是要事,又许久不曾回去过,便同意他去了。但因为茶食店不能少人,我只能留在家中。谁料想他这一走竟再也没有回来。一个月后,官府来告诉我,他回乡坐的那条船翻了,船上的人无一幸免。那一天,正好也是重阳节。”
听了文四娘的故事,再看桌上的重阳糕,巫箬没了刚才的胃口,她心中一阵莫名的悸动,一个人匆匆而来,闯进另一个人的生命,然后又匆匆而去,留下的那个人还能回到他原本的生活吗?
李淳风偏过头来,正好看见她望着那盘重阳糕出神,眉尖轻蹙,神色变换莫定。这于她而言,实在是少见。
他不禁心中一动,之前见她,无论处理何事,都是云淡风轻的模样,水鬼的事也好,金家的事也好,似乎从不会受到影响。
此刻,不过是听闻文四娘的往事罢了,她竟心绪波动至此。
是因为太熟的关系,还是她渐渐地也有了凡人的七情六欲?
这样的巫箬,似乎越来越让人心动了。
几乎是下意识地,他握住了她放在膝上的手,小小的,有些凉意。
巫箬却被他的举动瞬间拉回了思绪,一颗心猛地提起,又重重落下,然后又是高高跃起,咚、咚、咚,像鼓楼上重重敲响的鼓声。
她想抽回自己的手,可几乎同时,他用力握紧,她怕动作太大,被旁边的青儿察觉,竟一时不能动弹。
她抬眸,想示意他放手,却看见他也正低头看着她,脸上的神色和今日在鱼肆旁时一样的认真。
幸而这样的对视没有持续太久,一阵翅膀扑腾的声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天上飞来一只信鸽落在了桌上,腿上还拴着一个小竹筒。
李淳风终于松开她的手,从竹筒里取出一小卷绢条,展开看后,又递到巫箬面前。
只见上面写着一行小字:“母妃病重,请巫姑娘进宫。”
是吴王。
第52章 重阳糕(四)(修) 血液翻滚沸腾,冒……
收拾好藥箱,两人匆匆进宫,赶到了杨妃住的居德宫。
李恪已等在门外,见到他们,神色焦急:“母妃不知为何突然昏睡不醒,父皇召了太医,却无人知是什么原因。”
李淳風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稍安,和巫箬一起随他走进了寝殿。外面阳光尚好,可殿內却很是昏暗。仔细一看,却是窗户都拿厚纸糊了,光透不进来。为了照明,殿內点了許多蜡烛,摇曳的烛光,把人的影子时而拉长时而缩短。除此之外,四角还烧了火盆,烤得人热烘烘的。
李恪给他们解释:“母妃这几日很是畏寒,不喜吹風,所以叫人把寝殿布置成了这样。”
几位太医还留在殿內守着,见李恪进来,都纷纷行礼。李恪示意他们免礼,讓宫婢带他们下去休息。几人从巫箬身邊走过时,见她挎着藥箱,不禁眼露奇异之色。
巫箬坐到杨妃床邊,只见她双眼緊闭,面色泛白,除此之外倒并无异常,呼吸顺畅,像是睡着了一样,只是如李恪所言,怎么都叫不醒。巫箬把了脉,脉象平稳,只是略微虚弱。她沉吟着,看向站在床头的李淳風。
“是失魂症吗?”她问。
李淳風摇摇头。所谓失魂症,乃是人之部分魂魄离体导致人昏迷不醒,和杨妃的症状很像,但他刚刚仔细看过了,杨妃的三魂七魄都在体内,并没有缺失。
“那只有先放血了。”巫箬看向李恪,征求他的意见。他虽不明白此中缘由,但还是信任地颔首同意。
李淳风帮她从藥箱里取了一柄小小的匕首,連刀柄长不过五寸。她拔出匕首,輕輕在杨妃的手腕上划了一刀。用力精准,伤口不大,只涌出一条细线似的鲜血。她用碗接了少許,立刻用药止了血,用干净的绢布细细包扎好。
碗中鲜血看似和常人无异,巫箬聞了聞,然后出人意料地沾了一滴血放进嘴里。
“阿箬。”李淳风面沉如水,似有不悦。
这实在是冒险之举,还未查出杨妃昏迷的原因,她怎能这般轻举妄动。临出发前,青儿已给他反复交代,她上次封印鸟狮,灵力耗损过度,短期之内难以恢复,所以萬事都得小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