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199节
第545章、平乡夜市(一)
就像江谌会在看到觉得合适的食材之类的东西会直接给江孜定下来,江孜也是毫不犹豫的要了这些油纸伞。
“我们住在福源客栈,你送三十柄油纸伞过去,客栈有人,你找姓江的就行了。”江孜给了一百文钱做定金便走了。
夏日的雨真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在江孜纠结下雨了还要不要去码头的时候,雨停了,再次阳光灿烂。
平乡镇的码头比起常平镇等地的显得要小许多,但也是极其热闹的,沿路叫卖声不断,江孜一路逛着一路找江谌等人——他们倒是好找,几个大老爷们都是一米八的高壮个子,看着就不好惹,或许是下午才来的,摆摊的位置并不好,但是人来人往的,摊位上围绕的人也不少。
江谌和商队两人都正忙着给围过来的客人介绍摊位的东西,还有一人在整理货物,而胡晴儿和另一个商队成员并不在。
“哥,晴儿姐姐呢?”江孜凑过去问,肖茹自发的开始帮忙招待客人了,摊位上的东西除了母做好的手帕、荷包和头花,还是以加工坊的东西为准——柿饼、腐竹、芝麻花生酥糖、红薯片、辣片、五香薯片、辣味薯片、各种水果糖水罐头等。
加工坊的这些吃食几乎是每样都带了一两百斤,沿路这些都要慢慢清空,然后采购些当地的特色物件带去其他地区售卖,至于并没有摆出来说买的方便面酸辣粉其实是带得最多的,但是这两样算是热销产品,那是预备着带到广川郡去卖个高价的。
“她带着大强去逛集市了,看有什么东西可以带走的。”江谌有了肖茹帮忙,总算是得空歇了一下,刚灌了一大口水,招待客人的大虎就带了一个中年男人过来了:“谌哥,这位邱老板想要定一批柿饼。”
江孜自觉地让开位置,江谌应了一声,领着那人去摊位后面的空地去商谈了。
江谌的商队如今是有六辆马车的,规模不小,货品种类非常繁杂但是除了个别用来主要售卖的货品比如酸辣粉和方便面,其余的东西都不多,预备着沿路要去的八个镇县,每个地方每样货物拿出来售卖的数量不多,最多二十斤,那么如果遇上了想要大批量收货的商人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江谌的江家商行自然是派上用场了。
跑商路途遥远,单一的货物带得太多担心卖不完,货物品种多了数量减少担心不够卖,
江谌也是在选择货品上发愁了许久,等到和胡晴儿商议过后便有了主意,其中还有江孜不少建议——最终的结果就是江家商行的出现。
选择多种货物品种,携带适当的数量,若是有人想要大批量采购,就与之沟通让其前往江家商行订货,商行会派人送货到指定位置。
等到日后江家商行的铺子在大华朝各地开立,江谌的商队就不需要自己出远门去摆摊,只需要寻找合适的货源合作,批量订货,然后通过商行大批量出货,商行从中赚取一定差价,并且若是需要送货上门的,还可以再收取一笔送货费。
这样能帮着许多解决供货方销货的难题,从中能赚取的差价也绝对不低。
更何况,积少成多,量多价高。
对江孜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她主要经营的依旧是食肆,食肆除了从加工坊拿货,闲暇的时候也都会自己做些半成品囤积起来,大大减少了加工坊的出货量,加工坊囤货充足,就算是和于家杂货铺、清风茶楼以及乔家酒楼合作,出货量其实也是有限的。
眼下江谌开个商行,江孜充当供货方,商行帮忙销售,省心省力,很是符合江孜的需求。
围绕在摊位上的客人不少,江孜干脆也上前帮忙,散客直接售卖,有意向大批量采购的带去给江谌商讨,商讨的人多了起来,原本还企图与江谌讨价还价的立刻下定决定采购,等江谌写了字条盖了印章,便兴冲冲的离开。
江谌的生意看起来很不错。
或许加工坊可以适当增加些人手了?
正思索着,胡晴儿背着竹筐回来了,她身后的大强更是背上背着个竹筐,手上还提着两大麻袋。
那样子简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力气真大啊!
两人将东西放下,大强立刻就去摊位上帮忙,江孜凑过去翻看竹筐,胡晴儿有些兴奋:“我添了不少东西。”
雕花笔架和笔筒数套,做工很精致。
香膏、澡豆装在精美的小圆盒里,隔着圆盒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细腻绢纸做成的扇子轻便美观,扇面绘着山水花鸟图样,精美好看。
用檀木做成的表面雕刻精美花纹,内里多个抽屉隔层的首饰盒。
用鹅卵石雕刻而成的风铃造型别致精美,悬着铜质小铃铛,轻轻晃动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这些东西我每样都要了些,比咱们附近乡镇见着的都要精美许多,沿路若是卖不掉,咱们带回去,也肯定能摆摊卖完的!”胡晴儿做出总结,江孜翻看结束补充:“之前下雨的时候,我瞧见一个小摊上卖的油纸伞做工很不错,就给你们定了三十柄。”
说罢,还将买下用的油纸伞递给胡晴儿看。
“确实是比咱们之前买来的要好一些。”胡晴儿仔细打量着,连连点头:“回头要是卖得不错,咱们再多订些。”
两个人凑在一起就着这些货品聊了会,又去帮了会忙,待得夕阳西下时,摊位上的货物也卖得差不多了。
“听说平乡镇码头附近有个小夜市,咱们要不要过去逛逛?听说零嘴吃食挺多的。”江谌很快就收拾好东西,过来征求女孩子们的意见,江孜和胡晴儿对视一眼,毫不犹豫的齐声回答:“去夜市!”
其他人带着东西回客栈,江谌带着胡晴儿和江孜,肖茹和白策也跟着,五个人则和大部队分开,径直往夜市方向走去。
天色未黑,夜市已经十分热闹了。
第546章、平乡夜市(二)
平乡夜市在码头往东的一条宽敞后巷,两侧没有店铺,摆满了长长的摊位,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香味。
“闻着好香呀。”肖茹微眯着眼睛,使劲嗅了嗅,摸着肚子道:“我都饿了。”
“走走走,边走边吃,遇到想吃的就买一份,咱们分着吃。”江孜兴奋的拉着胡晴儿和肖茹往前走,女孩子逛夜市就是什么都要吃,每种都买但是不买多,分着吃。
尤其是江孜来到这里这么久了,也就逛过两次夜市而已。
后巷入口,小贩的叫卖声纷纷响起,第一个摊位上摆放着大大的木桶,旁边放着许多空荡荡的小竹杯,摊主是位老婆婆,坐在竹椅上慢悠悠的摇着蒲扇,看见几人从入口而进,笑眯眯的招呼起来:“小姑娘,冰冰凉凉的紫苏饮要不要呀?还用井水镇着呢。”
"“婆婆,多少钱一杯呀?给我们五人一人一杯。”胡晴儿快步走上前,江孜紧跟其后,正好见老婆婆拿开木桶盖子,一股凉意飘了出来,她的动作有些慢,依次就他们抵了小竹杯:“一杯两文钱。”
肖茹正觉得热得紧,接过仰头喝了一大口,喝掉了三分之一,舒服的舒了口气:“好喝,冰冰凉凉的。”"
老婆婆笑眯眯的,。见她一口气喝了这么多,有拿起勺子给她舀了些:“来,再来些,就当婆婆送你的。”
“谢谢婆婆。”肖茹乖巧道谢,她年纪尚小,长得好,乖巧的时候最讨喜了。
"几人一人一杯紫苏饮往里走,迎面就是卖糖画和冰糖葫芦的,肖茹想要糖画,白策跟着她身后,江孜和胡晴儿想吃冰糖葫芦,只要了一根,江谌在后面付钱,这糖葫芦比起其他人卖得花样就多了些,除了三颗山楂还有三颗的山药和三颗的红薯,都是小小的一颗,也正好三个女孩子能一人一颗分着吃。
摊主收了铜板,笑眯眯说道:“这是我在清河县学来的,那里有家江家食肆,有次我去那里吃饭,那的掌柜随机挑了几桌送了一份冰糖葫芦,就有山药和红薯,我尝着味道很好,便学来了。”
“哦,原来是这样呀。”胡晴儿冲着江孜挤眉弄眼的笑,江孜一口咬掉最上面的山药,递给了胡晴儿——这摊主做的冰糖葫芦味道不错的,冰糖很薄很脆,山药不算,甜甜的十分软糯。
买了冰糖葫芦,一边吃一边等着肖茹的糖画,她最喜欢小兔子了,买过好几次的糖画,都要的是兔子。
"“晴儿姐姐,你想不想吃烤红薯啊?那边的闻着可香了。”江孜站在糖画摊子边四下张望,指了指不远处的有个大铁炉的摊位,正散发着烤红薯的香甜,胡晴儿刚点了头,江谌就道:“我过去买两个分着吃。”
江孜连连点头,又闻着一股葱香味,胡晴儿也闻着了,左右张望着,往对面一指:“那是不是卖葱油饼的?闻着可真香。”
“葱油饼吗?姑娘,想吃!”肖茹拿着自己的兔子糖画,轻轻舔了一口,目光落在对面,几人便走了过去,摊主是个年轻男人,正将锅里的葱油饼盛出来,看到江孜几个,立马扬起笑容询问:“几位姑娘可要试试我家的葱油饼,酥酥脆脆,葱香十足,特别好吃的!”
“给我们来两份,切成小块。”江孜说罢,白策就掏了钱递过去,摊主笑呵呵的应下,动作迅速又熟练,等江谌拿着烤红薯回来的时候,江孜已经拿起竹签往嘴里塞了一块葱油饼,肖茹更是嘴角都是油汪汪的,白策好笑的给她递了一张方巾擦嘴。
“阿谌,白叔,你们也尝尝。”胡晴儿将第二份递给江谌:“味道挺不错的。”
几人边吃边往里走,有瞧见一个小姑娘唱着小曲儿卖茶汤,这茶汤大多数都是用糜子面冲制而成糊糊,加入各种果干坚果,口感细腻香甜,江孜不太喜欢,其他人也没兴趣,便略过直接去了旁边卖糖炒栗子的摊位。
“糖炒栗子怎么卖的?一斤多少钱?”江孜问价,锅里翻炒的栗子外壳裂开,露出了金黄色的果肉,闻起来香香甜甜的。
“二十文钱一斤。”正在炒栗子的男人身旁站着跟他年纪相仿的女人,整个人看起来特别和气:“小姑娘要不要来些,半斤也卖的。”
“来一斤吧。”江谌掏出铜钱递过去,江孜已经掰了一小块烤红薯吃起来了,热乎乎的红薯烤得流出蜜汁了,香甜软糯的,要不是想留着肚子多吃些别的,她真想再来一块。
拎着板栗往巷子里继续走,就瞧见好些摊位卖起肉串和下酒菜,这些摊位后边有桌椅,大些的能容得下三、四张桌子,这会还没坐几个人,江孜赶紧拉着胡晴儿坐下,又朝着江谌和白策招手:“哥,白叔,你们快过来。”
摊主正在忙碌,八九岁的小男孩过来招待询问:“几位小姐姐想吃些什么,咱们家有炙烤猪皮、猪肉和羊肉,蔬菜也有的,豆角、花菜和韭菜,荤的一串三文钱,素的两串三文钱。”
“荤的和素的都各来十串。”江孜按照一人两串的分量点了餐,肖茹好奇的盯着摊主道:“我还是头一次见外头有卖烤串的呢,一直以为只是姑娘会做。”
“之前没跟着阿谌出远门时,我也觉得阿孜做的吃食新鲜好吃别处都没有,出来之后才知道,哪里是没有,是咱们见识不够,越是繁华的地方吃食种类就更多,就是味道有好有差。”胡晴儿笑着接过话,又补充道:“阿孜做的烤串我也吃过的,味道是真好,也不知道这里的怎么样。”
江孜也顺着几人的视线望过去,摊主动作非常线娴熟的翻烤着烤串,慢慢变得金黄,油脂滴落在炭火中,瞬间扬起一小撮火苗,他依旧面不改色,待烤串变得金黄,从一旁的罐子里抓起一把调料粉撒上,就将烤串装了盘,小男孩立刻上前接过,送到几人面前。
第547章、平乡夜市(三)
小男孩放下烤串,还冲着几人笑得灿烂:“小姐姐快尝尝,我哥哥做的炙烤肉串味道可是夜市最好的,对了,旁边李叔叔的羊肉汤泡馍可想了,齐婶婶家还卖她自己酿的米酒,配上她家的酥骨鱼和卤猪耳特别棒!”
小家伙还不忘给旁边的摊位做宣传,听着似乎还不错,胡晴儿便摸了摸他的脑袋道:“那你去帮姐姐买三碗羊肉汤泡馍和一份酥骨鱼和卤猪耳可好?一会一起结钱给你。”
“好呀!”小男孩得了准话,转身跑得飞快,肖茹拿起一串猪皮看了好一会,试探着咬了一口,眼睛微亮:“姑娘,这猪皮软软糯糯的一点也不肥腻呢,好吃的。”
江孜放下吃完的竹签,拿起猪皮咬了一口,点头:“也没什么腥味,味道挺不错的。”
三荤三素的烤串各两串,一人也就十二串,每串分量不多,两三口就能吃完一串,但是味道确实不错,刚吃完烤串,羊肉泡馍就送了过来,江谌和白策各一碗,江孜和胡晴儿以及肖茹分食一碗。
"这羊肉汤看起来清澈不油腻,里面只简单的羊肉和粉丝,撒了一把葱花,闻起来不见腥味,看起来很不错。
胡晴儿率先尝了一口,点头:“这羊肉汤真鲜!”
江孜和肖茹也各自尝了一口,又将烤馍撕碎了泡进汤里,一人一口分食,羊肉鲜嫩,粉丝和烤馍浸满汤汁,热乎乎的,吃得几乎是满头大汗,还没吃完,一碟酥骨鱼和卤猪耳又送了上来。"
江孜也知晓酥骨鱼的做法,只是尚且还没做过,要用新鲜的小鲫鱼,清理干净,腌制好了放油锅煎到两面金黄,然后再放入加了猪油、盐、酱油、米酒、米醋、葱段、花椒、孜然、橘皮和豆豉的调料的锅里,与清水一起用焖煮半日,所有香料的味道通过长时间的焖煮已经完全渗透到了鱼肉与鱼骨之中,入口骨酥刺烂,汤汁饱满,完全不需要吐骨吐刺,小男孩嘴里的齐婶婶做的这道酥骨鱼味道是真的极好,调味极好,极其入味,简直是下酒神器。
“刚刚应该点上一壶米酒。”一贯少言的白策都忍不住评价了一句,江谌赞同的点头:“是有些可惜,这酥骨鱼下酒真是绝佳,还有这卤猪耳也不错,不过比起阿孜做的卤味还是差些味道。”
“应当是香料比我做的少放了几种。”江孜附和。
这会夜色渐深,来往的人越来越多,熙熙攘攘喧哗声渐起,摊主们的叫卖声越发卖力起来,
这烤串和羊肉泡馍,再加上这两碟下酒菜,几人都吃得差不多了,结了钱打算再往里走走看,还有卖骨汤馄饨的,炸麻团和油饼的,还有好几家卖烤串的,生意瞧着都不如她们吃的那家。
再往里就到头了,偏僻的角落里,一个跟江孜差不多年纪的小姑娘牵着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在叫卖:“梅子姜、青梅脯、杏片、蜜枣,各种果脯价格便宜卖了!”
胡晴儿被吸引了注意力,先一步走近,江孜和肖茹紧跟其后,这个小摊位上卖的就是些果脯,这类吃食在江孜的加工坊算是做得比较多的了,但是梅子姜和杏片从未做过,既然遇见了,肯定是要试试的:“你这梅子姜和杏片给我各来半斤吧。”
小姑娘立刻高兴的答应了,眼睛亮晶晶的,往油纸袋里装了许多,就算不上称江孜也知道比半斤多些,她也没倒出来,就直接递了过来:“都是半斤多了些,就按半斤算,一共四十文钱。”
江谌结了钱,江孜当着小姑娘的面就捏起一块梅子姜塞进嘴里,点头:“味道很好。”
胡晴儿和肖茹也都捏着吃了起来,小姑娘小脸微红,不停的道谢。
巷子到这里算是到头了,也没什么想吃的,也是吃饱喝醉了,江谌问:“咱们回去?不早了。”
“好呀,是该回去了。”胡晴儿点头,几人踏着月色顺着巷子又往外走,慢慢悠悠的也不着急,直到夜市中的喧嚣声在他们身后渐渐散去。
第二天,江孜起的最晚,江孜等人已经将货品都整理好了,她干脆将早餐打包在车上吃。
客栈的早餐做得一般,肉包子调味不错,可惜馅多皮也厚,豆浆则有股豆腥味。
江孜吃着早餐看肖茹和胡晴儿玩五子棋,胡晴儿玩得少,可人细心,仔细观察棋局,将肖茹的黑棋堵得严严实实,小丫头性子急,到最后胡下一通,输得明明白白。
“姑娘,你来你来!”肖茹找江孜救援,下了一半的五子棋乱糟糟的,江孜表示:“这救不了了。”
神仙也难救!
新一局五子棋,江孜起了个好头,把胡晴儿给堵得没有一处是能连在一起的,不过她心态好得很,干脆寻了一处棋盘上空白的地方落下白子,时不时围堵一下江孜连成三子的黑线,两个人你来我往的,看得肖茹眼睛都不敢眨。
最后,江孜还是赢了。
毕竟开局有利。
玩了一会也觉得无聊了,江孜拉开车帘往外瞧,虽说是官道,也是山路,只是修得宽敞平整些,路过的马车驴车才方便。
就像江谌会在看到觉得合适的食材之类的东西会直接给江孜定下来,江孜也是毫不犹豫的要了这些油纸伞。
“我们住在福源客栈,你送三十柄油纸伞过去,客栈有人,你找姓江的就行了。”江孜给了一百文钱做定金便走了。
夏日的雨真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在江孜纠结下雨了还要不要去码头的时候,雨停了,再次阳光灿烂。
平乡镇的码头比起常平镇等地的显得要小许多,但也是极其热闹的,沿路叫卖声不断,江孜一路逛着一路找江谌等人——他们倒是好找,几个大老爷们都是一米八的高壮个子,看着就不好惹,或许是下午才来的,摆摊的位置并不好,但是人来人往的,摊位上围绕的人也不少。
江谌和商队两人都正忙着给围过来的客人介绍摊位的东西,还有一人在整理货物,而胡晴儿和另一个商队成员并不在。
“哥,晴儿姐姐呢?”江孜凑过去问,肖茹自发的开始帮忙招待客人了,摊位上的东西除了母做好的手帕、荷包和头花,还是以加工坊的东西为准——柿饼、腐竹、芝麻花生酥糖、红薯片、辣片、五香薯片、辣味薯片、各种水果糖水罐头等。
加工坊的这些吃食几乎是每样都带了一两百斤,沿路这些都要慢慢清空,然后采购些当地的特色物件带去其他地区售卖,至于并没有摆出来说买的方便面酸辣粉其实是带得最多的,但是这两样算是热销产品,那是预备着带到广川郡去卖个高价的。
“她带着大强去逛集市了,看有什么东西可以带走的。”江谌有了肖茹帮忙,总算是得空歇了一下,刚灌了一大口水,招待客人的大虎就带了一个中年男人过来了:“谌哥,这位邱老板想要定一批柿饼。”
江孜自觉地让开位置,江谌应了一声,领着那人去摊位后面的空地去商谈了。
江谌的商队如今是有六辆马车的,规模不小,货品种类非常繁杂但是除了个别用来主要售卖的货品比如酸辣粉和方便面,其余的东西都不多,预备着沿路要去的八个镇县,每个地方每样货物拿出来售卖的数量不多,最多二十斤,那么如果遇上了想要大批量收货的商人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江谌的江家商行自然是派上用场了。
跑商路途遥远,单一的货物带得太多担心卖不完,货物品种多了数量减少担心不够卖,
江谌也是在选择货品上发愁了许久,等到和胡晴儿商议过后便有了主意,其中还有江孜不少建议——最终的结果就是江家商行的出现。
选择多种货物品种,携带适当的数量,若是有人想要大批量采购,就与之沟通让其前往江家商行订货,商行会派人送货到指定位置。
等到日后江家商行的铺子在大华朝各地开立,江谌的商队就不需要自己出远门去摆摊,只需要寻找合适的货源合作,批量订货,然后通过商行大批量出货,商行从中赚取一定差价,并且若是需要送货上门的,还可以再收取一笔送货费。
这样能帮着许多解决供货方销货的难题,从中能赚取的差价也绝对不低。
更何况,积少成多,量多价高。
对江孜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她主要经营的依旧是食肆,食肆除了从加工坊拿货,闲暇的时候也都会自己做些半成品囤积起来,大大减少了加工坊的出货量,加工坊囤货充足,就算是和于家杂货铺、清风茶楼以及乔家酒楼合作,出货量其实也是有限的。
眼下江谌开个商行,江孜充当供货方,商行帮忙销售,省心省力,很是符合江孜的需求。
围绕在摊位上的客人不少,江孜干脆也上前帮忙,散客直接售卖,有意向大批量采购的带去给江谌商讨,商讨的人多了起来,原本还企图与江谌讨价还价的立刻下定决定采购,等江谌写了字条盖了印章,便兴冲冲的离开。
江谌的生意看起来很不错。
或许加工坊可以适当增加些人手了?
正思索着,胡晴儿背着竹筐回来了,她身后的大强更是背上背着个竹筐,手上还提着两大麻袋。
那样子简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力气真大啊!
两人将东西放下,大强立刻就去摊位上帮忙,江孜凑过去翻看竹筐,胡晴儿有些兴奋:“我添了不少东西。”
雕花笔架和笔筒数套,做工很精致。
香膏、澡豆装在精美的小圆盒里,隔着圆盒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细腻绢纸做成的扇子轻便美观,扇面绘着山水花鸟图样,精美好看。
用檀木做成的表面雕刻精美花纹,内里多个抽屉隔层的首饰盒。
用鹅卵石雕刻而成的风铃造型别致精美,悬着铜质小铃铛,轻轻晃动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这些东西我每样都要了些,比咱们附近乡镇见着的都要精美许多,沿路若是卖不掉,咱们带回去,也肯定能摆摊卖完的!”胡晴儿做出总结,江孜翻看结束补充:“之前下雨的时候,我瞧见一个小摊上卖的油纸伞做工很不错,就给你们定了三十柄。”
说罢,还将买下用的油纸伞递给胡晴儿看。
“确实是比咱们之前买来的要好一些。”胡晴儿仔细打量着,连连点头:“回头要是卖得不错,咱们再多订些。”
两个人凑在一起就着这些货品聊了会,又去帮了会忙,待得夕阳西下时,摊位上的货物也卖得差不多了。
“听说平乡镇码头附近有个小夜市,咱们要不要过去逛逛?听说零嘴吃食挺多的。”江谌很快就收拾好东西,过来征求女孩子们的意见,江孜和胡晴儿对视一眼,毫不犹豫的齐声回答:“去夜市!”
其他人带着东西回客栈,江谌带着胡晴儿和江孜,肖茹和白策也跟着,五个人则和大部队分开,径直往夜市方向走去。
天色未黑,夜市已经十分热闹了。
第546章、平乡夜市(二)
平乡夜市在码头往东的一条宽敞后巷,两侧没有店铺,摆满了长长的摊位,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香味。
“闻着好香呀。”肖茹微眯着眼睛,使劲嗅了嗅,摸着肚子道:“我都饿了。”
“走走走,边走边吃,遇到想吃的就买一份,咱们分着吃。”江孜兴奋的拉着胡晴儿和肖茹往前走,女孩子逛夜市就是什么都要吃,每种都买但是不买多,分着吃。
尤其是江孜来到这里这么久了,也就逛过两次夜市而已。
后巷入口,小贩的叫卖声纷纷响起,第一个摊位上摆放着大大的木桶,旁边放着许多空荡荡的小竹杯,摊主是位老婆婆,坐在竹椅上慢悠悠的摇着蒲扇,看见几人从入口而进,笑眯眯的招呼起来:“小姑娘,冰冰凉凉的紫苏饮要不要呀?还用井水镇着呢。”
"“婆婆,多少钱一杯呀?给我们五人一人一杯。”胡晴儿快步走上前,江孜紧跟其后,正好见老婆婆拿开木桶盖子,一股凉意飘了出来,她的动作有些慢,依次就他们抵了小竹杯:“一杯两文钱。”
肖茹正觉得热得紧,接过仰头喝了一大口,喝掉了三分之一,舒服的舒了口气:“好喝,冰冰凉凉的。”"
老婆婆笑眯眯的,。见她一口气喝了这么多,有拿起勺子给她舀了些:“来,再来些,就当婆婆送你的。”
“谢谢婆婆。”肖茹乖巧道谢,她年纪尚小,长得好,乖巧的时候最讨喜了。
"几人一人一杯紫苏饮往里走,迎面就是卖糖画和冰糖葫芦的,肖茹想要糖画,白策跟着她身后,江孜和胡晴儿想吃冰糖葫芦,只要了一根,江谌在后面付钱,这糖葫芦比起其他人卖得花样就多了些,除了三颗山楂还有三颗的山药和三颗的红薯,都是小小的一颗,也正好三个女孩子能一人一颗分着吃。
摊主收了铜板,笑眯眯说道:“这是我在清河县学来的,那里有家江家食肆,有次我去那里吃饭,那的掌柜随机挑了几桌送了一份冰糖葫芦,就有山药和红薯,我尝着味道很好,便学来了。”
“哦,原来是这样呀。”胡晴儿冲着江孜挤眉弄眼的笑,江孜一口咬掉最上面的山药,递给了胡晴儿——这摊主做的冰糖葫芦味道不错的,冰糖很薄很脆,山药不算,甜甜的十分软糯。
买了冰糖葫芦,一边吃一边等着肖茹的糖画,她最喜欢小兔子了,买过好几次的糖画,都要的是兔子。
"“晴儿姐姐,你想不想吃烤红薯啊?那边的闻着可香了。”江孜站在糖画摊子边四下张望,指了指不远处的有个大铁炉的摊位,正散发着烤红薯的香甜,胡晴儿刚点了头,江谌就道:“我过去买两个分着吃。”
江孜连连点头,又闻着一股葱香味,胡晴儿也闻着了,左右张望着,往对面一指:“那是不是卖葱油饼的?闻着可真香。”
“葱油饼吗?姑娘,想吃!”肖茹拿着自己的兔子糖画,轻轻舔了一口,目光落在对面,几人便走了过去,摊主是个年轻男人,正将锅里的葱油饼盛出来,看到江孜几个,立马扬起笑容询问:“几位姑娘可要试试我家的葱油饼,酥酥脆脆,葱香十足,特别好吃的!”
“给我们来两份,切成小块。”江孜说罢,白策就掏了钱递过去,摊主笑呵呵的应下,动作迅速又熟练,等江谌拿着烤红薯回来的时候,江孜已经拿起竹签往嘴里塞了一块葱油饼,肖茹更是嘴角都是油汪汪的,白策好笑的给她递了一张方巾擦嘴。
“阿谌,白叔,你们也尝尝。”胡晴儿将第二份递给江谌:“味道挺不错的。”
几人边吃边往里走,有瞧见一个小姑娘唱着小曲儿卖茶汤,这茶汤大多数都是用糜子面冲制而成糊糊,加入各种果干坚果,口感细腻香甜,江孜不太喜欢,其他人也没兴趣,便略过直接去了旁边卖糖炒栗子的摊位。
“糖炒栗子怎么卖的?一斤多少钱?”江孜问价,锅里翻炒的栗子外壳裂开,露出了金黄色的果肉,闻起来香香甜甜的。
“二十文钱一斤。”正在炒栗子的男人身旁站着跟他年纪相仿的女人,整个人看起来特别和气:“小姑娘要不要来些,半斤也卖的。”
“来一斤吧。”江谌掏出铜钱递过去,江孜已经掰了一小块烤红薯吃起来了,热乎乎的红薯烤得流出蜜汁了,香甜软糯的,要不是想留着肚子多吃些别的,她真想再来一块。
拎着板栗往巷子里继续走,就瞧见好些摊位卖起肉串和下酒菜,这些摊位后边有桌椅,大些的能容得下三、四张桌子,这会还没坐几个人,江孜赶紧拉着胡晴儿坐下,又朝着江谌和白策招手:“哥,白叔,你们快过来。”
摊主正在忙碌,八九岁的小男孩过来招待询问:“几位小姐姐想吃些什么,咱们家有炙烤猪皮、猪肉和羊肉,蔬菜也有的,豆角、花菜和韭菜,荤的一串三文钱,素的两串三文钱。”
“荤的和素的都各来十串。”江孜按照一人两串的分量点了餐,肖茹好奇的盯着摊主道:“我还是头一次见外头有卖烤串的呢,一直以为只是姑娘会做。”
“之前没跟着阿谌出远门时,我也觉得阿孜做的吃食新鲜好吃别处都没有,出来之后才知道,哪里是没有,是咱们见识不够,越是繁华的地方吃食种类就更多,就是味道有好有差。”胡晴儿笑着接过话,又补充道:“阿孜做的烤串我也吃过的,味道是真好,也不知道这里的怎么样。”
江孜也顺着几人的视线望过去,摊主动作非常线娴熟的翻烤着烤串,慢慢变得金黄,油脂滴落在炭火中,瞬间扬起一小撮火苗,他依旧面不改色,待烤串变得金黄,从一旁的罐子里抓起一把调料粉撒上,就将烤串装了盘,小男孩立刻上前接过,送到几人面前。
第547章、平乡夜市(三)
小男孩放下烤串,还冲着几人笑得灿烂:“小姐姐快尝尝,我哥哥做的炙烤肉串味道可是夜市最好的,对了,旁边李叔叔的羊肉汤泡馍可想了,齐婶婶家还卖她自己酿的米酒,配上她家的酥骨鱼和卤猪耳特别棒!”
小家伙还不忘给旁边的摊位做宣传,听着似乎还不错,胡晴儿便摸了摸他的脑袋道:“那你去帮姐姐买三碗羊肉汤泡馍和一份酥骨鱼和卤猪耳可好?一会一起结钱给你。”
“好呀!”小男孩得了准话,转身跑得飞快,肖茹拿起一串猪皮看了好一会,试探着咬了一口,眼睛微亮:“姑娘,这猪皮软软糯糯的一点也不肥腻呢,好吃的。”
江孜放下吃完的竹签,拿起猪皮咬了一口,点头:“也没什么腥味,味道挺不错的。”
三荤三素的烤串各两串,一人也就十二串,每串分量不多,两三口就能吃完一串,但是味道确实不错,刚吃完烤串,羊肉泡馍就送了过来,江谌和白策各一碗,江孜和胡晴儿以及肖茹分食一碗。
"这羊肉汤看起来清澈不油腻,里面只简单的羊肉和粉丝,撒了一把葱花,闻起来不见腥味,看起来很不错。
胡晴儿率先尝了一口,点头:“这羊肉汤真鲜!”
江孜和肖茹也各自尝了一口,又将烤馍撕碎了泡进汤里,一人一口分食,羊肉鲜嫩,粉丝和烤馍浸满汤汁,热乎乎的,吃得几乎是满头大汗,还没吃完,一碟酥骨鱼和卤猪耳又送了上来。"
江孜也知晓酥骨鱼的做法,只是尚且还没做过,要用新鲜的小鲫鱼,清理干净,腌制好了放油锅煎到两面金黄,然后再放入加了猪油、盐、酱油、米酒、米醋、葱段、花椒、孜然、橘皮和豆豉的调料的锅里,与清水一起用焖煮半日,所有香料的味道通过长时间的焖煮已经完全渗透到了鱼肉与鱼骨之中,入口骨酥刺烂,汤汁饱满,完全不需要吐骨吐刺,小男孩嘴里的齐婶婶做的这道酥骨鱼味道是真的极好,调味极好,极其入味,简直是下酒神器。
“刚刚应该点上一壶米酒。”一贯少言的白策都忍不住评价了一句,江谌赞同的点头:“是有些可惜,这酥骨鱼下酒真是绝佳,还有这卤猪耳也不错,不过比起阿孜做的卤味还是差些味道。”
“应当是香料比我做的少放了几种。”江孜附和。
这会夜色渐深,来往的人越来越多,熙熙攘攘喧哗声渐起,摊主们的叫卖声越发卖力起来,
这烤串和羊肉泡馍,再加上这两碟下酒菜,几人都吃得差不多了,结了钱打算再往里走走看,还有卖骨汤馄饨的,炸麻团和油饼的,还有好几家卖烤串的,生意瞧着都不如她们吃的那家。
再往里就到头了,偏僻的角落里,一个跟江孜差不多年纪的小姑娘牵着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在叫卖:“梅子姜、青梅脯、杏片、蜜枣,各种果脯价格便宜卖了!”
胡晴儿被吸引了注意力,先一步走近,江孜和肖茹紧跟其后,这个小摊位上卖的就是些果脯,这类吃食在江孜的加工坊算是做得比较多的了,但是梅子姜和杏片从未做过,既然遇见了,肯定是要试试的:“你这梅子姜和杏片给我各来半斤吧。”
小姑娘立刻高兴的答应了,眼睛亮晶晶的,往油纸袋里装了许多,就算不上称江孜也知道比半斤多些,她也没倒出来,就直接递了过来:“都是半斤多了些,就按半斤算,一共四十文钱。”
江谌结了钱,江孜当着小姑娘的面就捏起一块梅子姜塞进嘴里,点头:“味道很好。”
胡晴儿和肖茹也都捏着吃了起来,小姑娘小脸微红,不停的道谢。
巷子到这里算是到头了,也没什么想吃的,也是吃饱喝醉了,江谌问:“咱们回去?不早了。”
“好呀,是该回去了。”胡晴儿点头,几人踏着月色顺着巷子又往外走,慢慢悠悠的也不着急,直到夜市中的喧嚣声在他们身后渐渐散去。
第二天,江孜起的最晚,江孜等人已经将货品都整理好了,她干脆将早餐打包在车上吃。
客栈的早餐做得一般,肉包子调味不错,可惜馅多皮也厚,豆浆则有股豆腥味。
江孜吃着早餐看肖茹和胡晴儿玩五子棋,胡晴儿玩得少,可人细心,仔细观察棋局,将肖茹的黑棋堵得严严实实,小丫头性子急,到最后胡下一通,输得明明白白。
“姑娘,你来你来!”肖茹找江孜救援,下了一半的五子棋乱糟糟的,江孜表示:“这救不了了。”
神仙也难救!
新一局五子棋,江孜起了个好头,把胡晴儿给堵得没有一处是能连在一起的,不过她心态好得很,干脆寻了一处棋盘上空白的地方落下白子,时不时围堵一下江孜连成三子的黑线,两个人你来我往的,看得肖茹眼睛都不敢眨。
最后,江孜还是赢了。
毕竟开局有利。
玩了一会也觉得无聊了,江孜拉开车帘往外瞧,虽说是官道,也是山路,只是修得宽敞平整些,路过的马车驴车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