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不行,不收钱你带走,哪能白白拿你的东西。”
“真的不用,你就别跟我客气了。”
陈挽峥坚持,从口袋摸出几张红色人民币往他车前面的篮子塞,宋绍元慌忙阻拦,推拉间陈挽峥的手被宋绍元按住,宋绍元涨红着脸,“你收着吧,真的,就当我感谢你,你救了我学生,学生说了,一次落水,一次玩水,都是你救的。”
岳临漳出门时被奶奶叫住耽搁了几分钟,奶奶埋怨他一大早出门,回来凳子还没坐热又出门,他早早借好电动车,今早六点出了一趟门,安顿好奶奶骑着电动车往宋宅赶,一过来看见陈挽峥跟昨晚那个姓宋的老师纠缠在一起,两人四手紧紧相连,莫名的,他想转身离开,只是电动车的响动惊醒前方两人。
“你来了,可能不用去超市了,”陈挽峥回头,对岳临漳说,“宋老师帮买好了。”
“嗯,看得出来,我还有事,先走了。”
“诶,”陈挽峥在后面喊,“跑这么快干什么,还有事呢。”
宋绍元赶紧把钱塞进纸箱,问:“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吗?”
“没有没有,麻烦宋老师了。”
待宋绍元走远陈挽峥才发现纸箱里的钱,用宋的手机号在支付宝转了一笔钱过去,支付宝转帐不需要他点接收,直接到帐。
将纸箱搬进厨房,米,油,盐等日常用品全齐了。
也不知道岳临漳是怎么了,跑这么快,还想让他陪着一道去超市给那几位无保老人买点东西,算了,自己去吧。
岳临漳将车骑回家,把放在脚踏板那里的纸箱搬下来,他知道陈挽峥怕晒,这两天太阳尤其烈。箱子里面是他今天一大早去买的米,面,油,菜,甚至连洗洁精和手套都买齐了,可惜有人比他早一步。
而后数天陈挽峥没再见到岳临漳,早上堵晚上堵,硬是次次完美避开,二楼那扇窗的灯也没再亮过,陈挽峥都要怀疑他已离开千溪镇了,他坐在墙上叹气,这人,说消失就消失了,没意思。
镇上那几个小不点儿这向天倒是来的勤,不是带着西瓜,就是带着香瓜,总来找他玩,一个个“哥哥、哥哥”叫不停,哄着他给他们唱戏,陈挽峥倒也乐意,今天又来,那个叫小圆头的男孩带着一盒秋梨膏过来,说是送给他冲水喝。
陈挽峥问他哪来的,小圆头用手背抹了把鼻涕,说是他家里做的,做多了,拿来送给陈挽峥喝。
陈挽峥接受了,回去的时候让小圆头带了一箱牛奶走。
这天傍晚,别家炊烟袅袅,他一个人无所事事,边走边哼着戏曲往溪边走,这会儿外面没什么人,整个世界都是他的舞台。
一段《玉堂春》未唱完,听见溪边传来小朋友的嘻戏声,走过去,几天不见的岳临漳出现在眼前,腿边围着一群小朋友。
“叔叔、叔叔,我要我要!”
“小叔叔我也要!”
“阿临叔叔,我妈妈说你做的秋梨膏棒棒糖能拿出来卖了,妈妈还说吃了对喉咙好,我也想要!”
岳临漳说:“排好队,都有份。”
陈挽峥站在他们后面看,看他给小朋友们分棒棒糖,他走过去,双手抱胸,学着小朋友们的语气,喊:“阿临叔叔,我也想要。”
第22章
岳临漳给小朋友们发完留下最后一支,走到陈挽峥面前:“只剩一只。”
琥珀色的秋梨膏糖做成卡通形状,陈挽峥顿时明了,前几天的获赠的秋梨膏除了他还能有谁会有这心思,熬一次秋梨膏费时费力。
他当着岳临漳面撕开包装纸,含着棒棒糖,“谢谢阿临叔叔,阿临叔叔你真好。”
“嗯,我还有事,先走了。”
“阿命,”陈挽峥在后面喊,“你最近很忙?”
“嗯。”
“哦,行吧,还想约你看日出。”
岳临漳脚步顿住,好半晌才说:“你约宋老师吧。”
待他走完,陈挽峥心情愉悦的嚼碎棒棒糖,约他看日出,不想去可以说不去,没空可以直接说没空,为什么要说“你约宋老师吧”,看来有人吃醋了。
至于他为什么吃醋,陈挽峥没细想,有这个意思就行了,无论友情还是其他,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占有欲,说明他很在乎另一个人。
晚间,陈挽峥在小卖部买了一兜子雪糕,那群孩子们跟在他身后,其中一个突然跪倒,对着他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挽峥笑到站不直腰:“谁教你的?”
“戏里学的,镇上唱戏,我昨天跟爷爷去看过,皇上分给臣子们东西,臣子们都是这样喊万岁的。”
其他吮着雪糕的小朋友不甘示弱,一个个拜倒在地,高呼万岁。
陈挽峥清了清嗓子:“平身,赐座。”
镇上的老人们喜欢听戏,上次的小卖部的录音机听过,的大叔告诉过他:“四平戏,我们这边特有的,你外地来的吧?那你肯定没听过,也听不懂。”
中国戏曲的浩瀚,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锦绣长卷。陈挽峥曾听师父说过,散落在九州大地的戏种不下三百余种。
大多数人只知道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这五大戏曲剧种,像认得出牡丹月季,却不知山野间还有多少未名的芳草,他暗衬比大多数人知道的多几种样,粤剧的南音婉转,秦腔的慷慨激越,昆曲的水磨调缠绵,都是心头好。
四平戏倒真是头一遭听说,像在旧书堆里突然翻出枚生锈的戏牌。
一大,带一群小萝卜头,坐在石阶前吃着雪糕。
突然,一只老鼠从石阶另一头蹿出来,惊得小萝卜头们哇啦乱叫,一个跳的比一个高。
陈挽峥叼着雪糕棍,抬手:“莫慌,看小爷一招制服此鼠妖。”
顺手抄起青阶旁的青砖,对着老鼠一通乱砸,老鼠四下逃窜,最终,死于青砖之下。
陈挽峥踢了踢青砖:“好了,已死透。”
“哇,哥哥,你好厉害,我们要拜你为师。”
另一边,巷子口的岳临漳将这一幕尽收眼底,笑意在他嘴角蔓延,怕老鼠?
怕是能徒手捏死老鼠。
陈挽峥给小镇取了新的名字:雨歇小镇。
雨水偏爱小镇,一周七天,有五天下雨,青苔攀着黛瓦疯长,连檐角风铃都沁着水汽的清寒。
完成今天的工作,他披着雪青水袖往溪畔练嗓子。
晨昏线在青石板上游移,吊嗓的尾韵惊起白鹭,忽见远山抖落满襟云絮,雨来了。
这场雨下得蛮横,像云层被谁捅了个窟窿,长水袖练功服沾湿,无地躲雨,索性慢慢往回走,身后一男孩小跑着追着他:“姐姐,刚有人让我把这伞给你。”
认出那把伞,上次在岳家见过。
伞面浮动的松烟墨香里,他恍惚看见某人在檐下煮茶,茶吊子咕嘟咕嘟冒着泡,而檐角风铃正撞碎满溪烟雨。
他真的很好,好到突然觉得淋雨是淋浴,滑倒是练习拉伸,好到他爱上小镇的一切,包括下不停的雨,湿漉漉的地面。
两把伞被他晾干放在花厅,一夜下来,二楼的花被雨打落,刚好落在伞面,粉色的,配着黑色底,别有一番韵味。
舍不得清理,带着沾着粉色芍药花瓣的伞上门还伞。
还没到,老远听到奶奶的声音:“让你不要跟他搅合到一块儿,你忘记你叔叔是怎么丢的吗?”
默默退回,与伞两两叹息。
傍晚,找了俩小兵打听,俩小的咬着棒棒糖,争先恐后嚷着:“阿临叔公在老叔公家吃饭,白天给他家修院子,晚上就在他家吃饭。”
“叔公?”辈份够大啊。
又用了两根冰棍,差使俩小的给岳临漳送信。
手写信,“四平戏《断桥》,明晚七点,赏个脸吗?阿临叔叔?”
俩小兵回来复命:“阿临叔公说可以。”
“他收到信是什么表情,笑,还是板着脸?”
“笑了,笑了很久。”
陈挽峥很满意。
镇上唱戏都是以村为单位,今天的戏台搭在甘棠村。
七点开场,陈挽峥六点到,戏台飞檐挑起两串红灯笼,岳临漳早已站在光亮处。
他穿着西裤,白衬衫,黑色薄款外套,应该是洗过澡,淡淡的沐浴露香味。
陈挽峥拎着两把伞,上面粉色的花瓣已干透,粘在伞面,浑然一体,他笑着打招呼:“大忙人啊,多谢赏脸。”
岳临漳目光在他身上转了个来回,墨绿杭绸新中式衬衫笼着清瘦腰线,竹叶暗纹随晚风在襟口浮沉,银丝镜框压住眼尾,倒真有几分古籍馆典藏本里走出来的民国贵公子范儿。
“怎么突然戴眼镜了?”
“为了看清你啊。”
岳临漳的心猛的撞处一朵柔软的云。
“镇上没路灯,光线暗,白天时常见不到你,不得趁今晚看清一些?”
“镇上的房子破损多,我能待这里的时间不长,工期排的满。”
“真的不用,你就别跟我客气了。”
陈挽峥坚持,从口袋摸出几张红色人民币往他车前面的篮子塞,宋绍元慌忙阻拦,推拉间陈挽峥的手被宋绍元按住,宋绍元涨红着脸,“你收着吧,真的,就当我感谢你,你救了我学生,学生说了,一次落水,一次玩水,都是你救的。”
岳临漳出门时被奶奶叫住耽搁了几分钟,奶奶埋怨他一大早出门,回来凳子还没坐热又出门,他早早借好电动车,今早六点出了一趟门,安顿好奶奶骑着电动车往宋宅赶,一过来看见陈挽峥跟昨晚那个姓宋的老师纠缠在一起,两人四手紧紧相连,莫名的,他想转身离开,只是电动车的响动惊醒前方两人。
“你来了,可能不用去超市了,”陈挽峥回头,对岳临漳说,“宋老师帮买好了。”
“嗯,看得出来,我还有事,先走了。”
“诶,”陈挽峥在后面喊,“跑这么快干什么,还有事呢。”
宋绍元赶紧把钱塞进纸箱,问:“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吗?”
“没有没有,麻烦宋老师了。”
待宋绍元走远陈挽峥才发现纸箱里的钱,用宋的手机号在支付宝转了一笔钱过去,支付宝转帐不需要他点接收,直接到帐。
将纸箱搬进厨房,米,油,盐等日常用品全齐了。
也不知道岳临漳是怎么了,跑这么快,还想让他陪着一道去超市给那几位无保老人买点东西,算了,自己去吧。
岳临漳将车骑回家,把放在脚踏板那里的纸箱搬下来,他知道陈挽峥怕晒,这两天太阳尤其烈。箱子里面是他今天一大早去买的米,面,油,菜,甚至连洗洁精和手套都买齐了,可惜有人比他早一步。
而后数天陈挽峥没再见到岳临漳,早上堵晚上堵,硬是次次完美避开,二楼那扇窗的灯也没再亮过,陈挽峥都要怀疑他已离开千溪镇了,他坐在墙上叹气,这人,说消失就消失了,没意思。
镇上那几个小不点儿这向天倒是来的勤,不是带着西瓜,就是带着香瓜,总来找他玩,一个个“哥哥、哥哥”叫不停,哄着他给他们唱戏,陈挽峥倒也乐意,今天又来,那个叫小圆头的男孩带着一盒秋梨膏过来,说是送给他冲水喝。
陈挽峥问他哪来的,小圆头用手背抹了把鼻涕,说是他家里做的,做多了,拿来送给陈挽峥喝。
陈挽峥接受了,回去的时候让小圆头带了一箱牛奶走。
这天傍晚,别家炊烟袅袅,他一个人无所事事,边走边哼着戏曲往溪边走,这会儿外面没什么人,整个世界都是他的舞台。
一段《玉堂春》未唱完,听见溪边传来小朋友的嘻戏声,走过去,几天不见的岳临漳出现在眼前,腿边围着一群小朋友。
“叔叔、叔叔,我要我要!”
“小叔叔我也要!”
“阿临叔叔,我妈妈说你做的秋梨膏棒棒糖能拿出来卖了,妈妈还说吃了对喉咙好,我也想要!”
岳临漳说:“排好队,都有份。”
陈挽峥站在他们后面看,看他给小朋友们分棒棒糖,他走过去,双手抱胸,学着小朋友们的语气,喊:“阿临叔叔,我也想要。”
第22章
岳临漳给小朋友们发完留下最后一支,走到陈挽峥面前:“只剩一只。”
琥珀色的秋梨膏糖做成卡通形状,陈挽峥顿时明了,前几天的获赠的秋梨膏除了他还能有谁会有这心思,熬一次秋梨膏费时费力。
他当着岳临漳面撕开包装纸,含着棒棒糖,“谢谢阿临叔叔,阿临叔叔你真好。”
“嗯,我还有事,先走了。”
“阿命,”陈挽峥在后面喊,“你最近很忙?”
“嗯。”
“哦,行吧,还想约你看日出。”
岳临漳脚步顿住,好半晌才说:“你约宋老师吧。”
待他走完,陈挽峥心情愉悦的嚼碎棒棒糖,约他看日出,不想去可以说不去,没空可以直接说没空,为什么要说“你约宋老师吧”,看来有人吃醋了。
至于他为什么吃醋,陈挽峥没细想,有这个意思就行了,无论友情还是其他,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占有欲,说明他很在乎另一个人。
晚间,陈挽峥在小卖部买了一兜子雪糕,那群孩子们跟在他身后,其中一个突然跪倒,对着他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挽峥笑到站不直腰:“谁教你的?”
“戏里学的,镇上唱戏,我昨天跟爷爷去看过,皇上分给臣子们东西,臣子们都是这样喊万岁的。”
其他吮着雪糕的小朋友不甘示弱,一个个拜倒在地,高呼万岁。
陈挽峥清了清嗓子:“平身,赐座。”
镇上的老人们喜欢听戏,上次的小卖部的录音机听过,的大叔告诉过他:“四平戏,我们这边特有的,你外地来的吧?那你肯定没听过,也听不懂。”
中国戏曲的浩瀚,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锦绣长卷。陈挽峥曾听师父说过,散落在九州大地的戏种不下三百余种。
大多数人只知道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这五大戏曲剧种,像认得出牡丹月季,却不知山野间还有多少未名的芳草,他暗衬比大多数人知道的多几种样,粤剧的南音婉转,秦腔的慷慨激越,昆曲的水磨调缠绵,都是心头好。
四平戏倒真是头一遭听说,像在旧书堆里突然翻出枚生锈的戏牌。
一大,带一群小萝卜头,坐在石阶前吃着雪糕。
突然,一只老鼠从石阶另一头蹿出来,惊得小萝卜头们哇啦乱叫,一个跳的比一个高。
陈挽峥叼着雪糕棍,抬手:“莫慌,看小爷一招制服此鼠妖。”
顺手抄起青阶旁的青砖,对着老鼠一通乱砸,老鼠四下逃窜,最终,死于青砖之下。
陈挽峥踢了踢青砖:“好了,已死透。”
“哇,哥哥,你好厉害,我们要拜你为师。”
另一边,巷子口的岳临漳将这一幕尽收眼底,笑意在他嘴角蔓延,怕老鼠?
怕是能徒手捏死老鼠。
陈挽峥给小镇取了新的名字:雨歇小镇。
雨水偏爱小镇,一周七天,有五天下雨,青苔攀着黛瓦疯长,连檐角风铃都沁着水汽的清寒。
完成今天的工作,他披着雪青水袖往溪畔练嗓子。
晨昏线在青石板上游移,吊嗓的尾韵惊起白鹭,忽见远山抖落满襟云絮,雨来了。
这场雨下得蛮横,像云层被谁捅了个窟窿,长水袖练功服沾湿,无地躲雨,索性慢慢往回走,身后一男孩小跑着追着他:“姐姐,刚有人让我把这伞给你。”
认出那把伞,上次在岳家见过。
伞面浮动的松烟墨香里,他恍惚看见某人在檐下煮茶,茶吊子咕嘟咕嘟冒着泡,而檐角风铃正撞碎满溪烟雨。
他真的很好,好到突然觉得淋雨是淋浴,滑倒是练习拉伸,好到他爱上小镇的一切,包括下不停的雨,湿漉漉的地面。
两把伞被他晾干放在花厅,一夜下来,二楼的花被雨打落,刚好落在伞面,粉色的,配着黑色底,别有一番韵味。
舍不得清理,带着沾着粉色芍药花瓣的伞上门还伞。
还没到,老远听到奶奶的声音:“让你不要跟他搅合到一块儿,你忘记你叔叔是怎么丢的吗?”
默默退回,与伞两两叹息。
傍晚,找了俩小兵打听,俩小的咬着棒棒糖,争先恐后嚷着:“阿临叔公在老叔公家吃饭,白天给他家修院子,晚上就在他家吃饭。”
“叔公?”辈份够大啊。
又用了两根冰棍,差使俩小的给岳临漳送信。
手写信,“四平戏《断桥》,明晚七点,赏个脸吗?阿临叔叔?”
俩小兵回来复命:“阿临叔公说可以。”
“他收到信是什么表情,笑,还是板着脸?”
“笑了,笑了很久。”
陈挽峥很满意。
镇上唱戏都是以村为单位,今天的戏台搭在甘棠村。
七点开场,陈挽峥六点到,戏台飞檐挑起两串红灯笼,岳临漳早已站在光亮处。
他穿着西裤,白衬衫,黑色薄款外套,应该是洗过澡,淡淡的沐浴露香味。
陈挽峥拎着两把伞,上面粉色的花瓣已干透,粘在伞面,浑然一体,他笑着打招呼:“大忙人啊,多谢赏脸。”
岳临漳目光在他身上转了个来回,墨绿杭绸新中式衬衫笼着清瘦腰线,竹叶暗纹随晚风在襟口浮沉,银丝镜框压住眼尾,倒真有几分古籍馆典藏本里走出来的民国贵公子范儿。
“怎么突然戴眼镜了?”
“为了看清你啊。”
岳临漳的心猛的撞处一朵柔软的云。
“镇上没路灯,光线暗,白天时常见不到你,不得趁今晚看清一些?”
“镇上的房子破损多,我能待这里的时间不长,工期排的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