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一位头发花白,但首饰与唇色搭配完美的优雅女士走到他面前,“令人惊艳的研究!”
“uh…thanks. it’s…mostly still experimental.(哦谢谢,它……还在实验阶段。)”
周唯实一边回答一边退了一小步,眼前人居然是他一直敬仰的大师(在喻星的语言系统中表述为“偶像“),玛利亚·德维尔!她的“自适应耦合桥体模型”突破性地将风荷载、交通荷载与热胀冷缩的多变量响应进行动态耦合,为24世纪极端环境下的智能桥梁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石。
玛丽亚的每一篇著作、每一次学术视频,周唯实都看过,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他能走到这里的指路人之一,也是archicore一切想法的零点。
周唯实突然感受到一种幸福的眩晕。
玛丽亚明显对archicore非常感兴趣,她接着用英语问道, “archicore能实现实时结构调整,真的很令人着迷!你能解释一下它是怎么高效地整合环境数据的吗?”
“uh, it uses……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to, um, predict how……how the structure will behave under differentconditions. it’s, uh……quite advanced in terms of real-time data processing……”
(“呃,它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呃,预测结构在不同条件下会……会如何表现。它在实时数据处理这方面确实很先进……”)
口语不好这件事也是本土博士的通病,虽然能听懂并理解别人的提问,但周唯实在表达上总是显得蹩脚。他磕磕绊绊地说完,握紧了手中唯一的矿泉水瓶,几乎要把它捏爆。
如果现在有镜子,周唯实想自己一定像煮熟的螃蟹一样红:与自己偶像的第一面居然这么“社死”(这也是喻星语言系统中的词汇,但周唯实居然觉得无比贴合),稀碎的句式配合不知道哪里的口音,连单词都想不起来……
但玛丽亚居然尽力地理解他了,而且有越谈越深的意思,“系统的集成性令人赞叹……不过 archicore 是否能实时考量材料疲劳?还是只能在理想状态下进行应力应变的模拟?”
“uh—it… it tracks stress accumulation over time, but, uh… yeah, we’re still improving the, um, predictive accuracy under……”(呃,它……它会追踪一段时间内的应力积累,但、嗯……我们还在改进???下的预测精度。)
“under……”
周唯实皱眉under了半天,也没想起“非规律载荷”该怎么说。
……刚才archicore要是直接失败,那也不失为一种体面的离开方式。
他和玛丽亚大眼瞪大眼的尴尬之际,有人悄悄俯下身,在他耳边小声提醒。
“irregular loading."
周唯实恍然大悟,“yeah……under irregular loading!”
“hi mr. lin. your work on range’s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capabilities is quite forward-thinking.” 玛丽亚微笑着朝他背后的人伸出手。
(你好林先生, range的高性能超算能力非常有前瞻性。)
林越峙同她握手,“thank you, professor de weill. it’s an honor to meet you in person.”
(谢谢您,维德尔教授。很荣幸能当面见到您。)
……
两人的small talk不再是桥梁专业术语,吞音流利还带着地道的英式表达,周唯实只能根据几个关键词猜测林越峙在和自己的偶像说些什么。
想要和世界顶尖学者对话的强烈渴望,同自己蹩脚的英语水平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周唯实有点头晕目眩。
早就跟不上他们的聊天内容,但周唯实感到林越峙和玛丽亚的调侃似乎落在了自己身上。
林越峙把茫然的周唯实搂近了些,对玛丽亚说,“他有点害羞,总是这样。”
玛丽亚带点调侃地朝周唯实眨了下眼,“是的,在他这样的alpha面前,每一个男孩都会害羞的。”
“或许我有这个荣幸,能为你们传话?”
“哦!你真是太贴心了。”
感觉到他在玛丽亚和自己之间转的艳羡眼神,林越峙低沉地笑了一声。提过周唯实手里可怜的小矿泉水瓶,替他拧开瓶盖,示意他先喝一口。
他轻轻抚着周唯实的背,“急什么,慢慢说。”
这一聊就是几个小时,和玛丽亚交流的中途又有好几位学者加入进来,最后还让周唯实和林越峙在侧厅又打开archicore和range一点点解释,简直让人喉咙冒烟。
虽然疲劳,周唯实的脸颊却因为兴奋而透出红润的光泽,即使彻夜不眠也不在话下。
今天的交流让他受益匪浅,撇开受到的鼓励不提,好几位专家都提出了他从前没想过的缺陷和优化点,然后大家又一起讨论出了解决思路。
等周唯实比比划划地送走同样英文很差的日本学者,冷餐会都结束了。林越峙早就让项目组的人都去吃饭,只剩他俩整理电子设备。
这种活小林总当然是不干的,于是周唯实双膝跪地,探进下方的设备柜中。
“今天真是太感谢你了,没想到你这么厉害,连翘曲效应、弯矩分配法这么专业的名词都会说……”
周唯实一直夸他夸个不停,林越峙哼了一声,“小儿科。”
第一次给人当同声传译,他也累得够呛,他大马金刀地坐下,斜睨在地上满脸欣喜整理数据线的人。
“平时让你干点什么都温吞吞的,今天这么能讲。”
有几根线缠在了机箱后面,周唯实顾不上听林越峙说话,他举着手电筒,一直往里面探照。
为了解线他又往里爬了一步,西装臀线天真地紧绷,收在某人眼底。
林越峙松了领带。
“笨死了。”
“出来。”
掀开红幕,林越峙弯下腰,正对上周唯实的眼睛。黑暗中他的眸光似乎被一刹那点亮,好像城堡外的灰姑娘,在等待接他通往城堡舞会的南瓜马车。
林越峙心中微动,空调风吹颤了他的衣摆。
周唯实勉强收敛了笑意,规规矩矩地问今天的大功臣,“怎么呢。”
“叫你出来。”
林越峙半拳微握,给周唯实借力。
明明也曾经无数次扯住他的手指,徒劳地想让他动的慢一点,但在林越峙真正会帮忙的时刻,周唯实只是轻轻握住了林越峙的手臂。
刚在狭窄的箱中蜷了太久,周唯实衣服山还沾着一点未拂尽的灰,位置调转,林越峙把他圈在演讲台上。
话筒被碰倒,发出巨大的杂音。
偌大的会场中只剩头顶一点聚光,投射在林越峙微微低头的侧脸上,勾勒出清晰的轮廓线条。额前的碎发落下来,一缕遮住了眉骨,英俊的五官,又被暖光衬得有些不真实。
在尖锐杂音之后的鸦雀无声中,周唯实觉得自己也不该先开口,他自小善于打扰一切美好氛围,不知为何,他竟然希望这个时刻可以停留得更久。
会场外种满了凤凰木,枝头火红的花一簇簇炸开,在碧蓝天色下燃得炽烈。
偶尔一阵风掠过树梢,落下几片赤色花瓣,像是夕阳洒落的余火。
“你猜给你做翻译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周唯实的手掌还搭在林越峙的胸膛上,alpha心脏有力地跳动,贴着西服传到他的脉搏,连带他耳后的腺体也与之同频共振。
“嗯……想什么呢。”
林越峙探过身,离他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周唯实闭上了眼睛。
“想干死你。”
“在这儿。”
林越峙低头,亲了亲他的额角。
然后从他的肩头探过一只手,将话筒扶正。
第36章 四颗(已修)
从iabse回来之后,周唯实就陷入了忙碌的工作中。六百万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天文数字,但是以海科大教授能撬动的资源来说,只要别追讨太急,也不算遥不可及。
iabse组委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他与林越峙共同展示archicore与range运行成果的照片,并设成了封面图。那张照片在业内迅速传开,也把周唯实的声望推到了新高度,各路合作邀约与学术交流纷至沓来。
其实周唯实每个月都不怎么花钱,在食堂吃,住学校的教师公寓,上下班都走路,他也没有花钱的爱好,只是偶尔和喻星他们去吃个晚饭。周唯实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看论文,教课,搞研究,日复一日。
每次一结账,周唯实就直接转到林越峙的账户上,陆陆续续也还了不少。
但他还是多留了点儿,总归还得跟林越峙周旋,手上有点钱更心安。
————————
傍晚下了最后一节课,天边还挂着余光,校园门口陆续有人骑车离开。周唯实从教学楼走出来,低头看手机,还没回完系群消息,就被一束车灯扫过脚尖。
那辆黑车停得安静,轮毂闪着似弦的银光,悄无声息地停在疏影梧桐下,一眼看过去跟紫红的夕阳背景融为一体。周唯实虽然不懂车,但是那一辆太高太宽了,看着就和其他老师开得很不一样。
“uh…thanks. it’s…mostly still experimental.(哦谢谢,它……还在实验阶段。)”
周唯实一边回答一边退了一小步,眼前人居然是他一直敬仰的大师(在喻星的语言系统中表述为“偶像“),玛利亚·德维尔!她的“自适应耦合桥体模型”突破性地将风荷载、交通荷载与热胀冷缩的多变量响应进行动态耦合,为24世纪极端环境下的智能桥梁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石。
玛丽亚的每一篇著作、每一次学术视频,周唯实都看过,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他能走到这里的指路人之一,也是archicore一切想法的零点。
周唯实突然感受到一种幸福的眩晕。
玛丽亚明显对archicore非常感兴趣,她接着用英语问道, “archicore能实现实时结构调整,真的很令人着迷!你能解释一下它是怎么高效地整合环境数据的吗?”
“uh, it uses……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to, um, predict how……how the structure will behave under differentconditions. it’s, uh……quite advanced in terms of real-time data processing……”
(“呃,它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呃,预测结构在不同条件下会……会如何表现。它在实时数据处理这方面确实很先进……”)
口语不好这件事也是本土博士的通病,虽然能听懂并理解别人的提问,但周唯实在表达上总是显得蹩脚。他磕磕绊绊地说完,握紧了手中唯一的矿泉水瓶,几乎要把它捏爆。
如果现在有镜子,周唯实想自己一定像煮熟的螃蟹一样红:与自己偶像的第一面居然这么“社死”(这也是喻星语言系统中的词汇,但周唯实居然觉得无比贴合),稀碎的句式配合不知道哪里的口音,连单词都想不起来……
但玛丽亚居然尽力地理解他了,而且有越谈越深的意思,“系统的集成性令人赞叹……不过 archicore 是否能实时考量材料疲劳?还是只能在理想状态下进行应力应变的模拟?”
“uh—it… it tracks stress accumulation over time, but, uh… yeah, we’re still improving the, um, predictive accuracy under……”(呃,它……它会追踪一段时间内的应力积累,但、嗯……我们还在改进???下的预测精度。)
“under……”
周唯实皱眉under了半天,也没想起“非规律载荷”该怎么说。
……刚才archicore要是直接失败,那也不失为一种体面的离开方式。
他和玛丽亚大眼瞪大眼的尴尬之际,有人悄悄俯下身,在他耳边小声提醒。
“irregular loading."
周唯实恍然大悟,“yeah……under irregular loading!”
“hi mr. lin. your work on range’s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capabilities is quite forward-thinking.” 玛丽亚微笑着朝他背后的人伸出手。
(你好林先生, range的高性能超算能力非常有前瞻性。)
林越峙同她握手,“thank you, professor de weill. it’s an honor to meet you in person.”
(谢谢您,维德尔教授。很荣幸能当面见到您。)
……
两人的small talk不再是桥梁专业术语,吞音流利还带着地道的英式表达,周唯实只能根据几个关键词猜测林越峙在和自己的偶像说些什么。
想要和世界顶尖学者对话的强烈渴望,同自己蹩脚的英语水平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周唯实有点头晕目眩。
早就跟不上他们的聊天内容,但周唯实感到林越峙和玛丽亚的调侃似乎落在了自己身上。
林越峙把茫然的周唯实搂近了些,对玛丽亚说,“他有点害羞,总是这样。”
玛丽亚带点调侃地朝周唯实眨了下眼,“是的,在他这样的alpha面前,每一个男孩都会害羞的。”
“或许我有这个荣幸,能为你们传话?”
“哦!你真是太贴心了。”
感觉到他在玛丽亚和自己之间转的艳羡眼神,林越峙低沉地笑了一声。提过周唯实手里可怜的小矿泉水瓶,替他拧开瓶盖,示意他先喝一口。
他轻轻抚着周唯实的背,“急什么,慢慢说。”
这一聊就是几个小时,和玛丽亚交流的中途又有好几位学者加入进来,最后还让周唯实和林越峙在侧厅又打开archicore和range一点点解释,简直让人喉咙冒烟。
虽然疲劳,周唯实的脸颊却因为兴奋而透出红润的光泽,即使彻夜不眠也不在话下。
今天的交流让他受益匪浅,撇开受到的鼓励不提,好几位专家都提出了他从前没想过的缺陷和优化点,然后大家又一起讨论出了解决思路。
等周唯实比比划划地送走同样英文很差的日本学者,冷餐会都结束了。林越峙早就让项目组的人都去吃饭,只剩他俩整理电子设备。
这种活小林总当然是不干的,于是周唯实双膝跪地,探进下方的设备柜中。
“今天真是太感谢你了,没想到你这么厉害,连翘曲效应、弯矩分配法这么专业的名词都会说……”
周唯实一直夸他夸个不停,林越峙哼了一声,“小儿科。”
第一次给人当同声传译,他也累得够呛,他大马金刀地坐下,斜睨在地上满脸欣喜整理数据线的人。
“平时让你干点什么都温吞吞的,今天这么能讲。”
有几根线缠在了机箱后面,周唯实顾不上听林越峙说话,他举着手电筒,一直往里面探照。
为了解线他又往里爬了一步,西装臀线天真地紧绷,收在某人眼底。
林越峙松了领带。
“笨死了。”
“出来。”
掀开红幕,林越峙弯下腰,正对上周唯实的眼睛。黑暗中他的眸光似乎被一刹那点亮,好像城堡外的灰姑娘,在等待接他通往城堡舞会的南瓜马车。
林越峙心中微动,空调风吹颤了他的衣摆。
周唯实勉强收敛了笑意,规规矩矩地问今天的大功臣,“怎么呢。”
“叫你出来。”
林越峙半拳微握,给周唯实借力。
明明也曾经无数次扯住他的手指,徒劳地想让他动的慢一点,但在林越峙真正会帮忙的时刻,周唯实只是轻轻握住了林越峙的手臂。
刚在狭窄的箱中蜷了太久,周唯实衣服山还沾着一点未拂尽的灰,位置调转,林越峙把他圈在演讲台上。
话筒被碰倒,发出巨大的杂音。
偌大的会场中只剩头顶一点聚光,投射在林越峙微微低头的侧脸上,勾勒出清晰的轮廓线条。额前的碎发落下来,一缕遮住了眉骨,英俊的五官,又被暖光衬得有些不真实。
在尖锐杂音之后的鸦雀无声中,周唯实觉得自己也不该先开口,他自小善于打扰一切美好氛围,不知为何,他竟然希望这个时刻可以停留得更久。
会场外种满了凤凰木,枝头火红的花一簇簇炸开,在碧蓝天色下燃得炽烈。
偶尔一阵风掠过树梢,落下几片赤色花瓣,像是夕阳洒落的余火。
“你猜给你做翻译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周唯实的手掌还搭在林越峙的胸膛上,alpha心脏有力地跳动,贴着西服传到他的脉搏,连带他耳后的腺体也与之同频共振。
“嗯……想什么呢。”
林越峙探过身,离他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周唯实闭上了眼睛。
“想干死你。”
“在这儿。”
林越峙低头,亲了亲他的额角。
然后从他的肩头探过一只手,将话筒扶正。
第36章 四颗(已修)
从iabse回来之后,周唯实就陷入了忙碌的工作中。六百万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天文数字,但是以海科大教授能撬动的资源来说,只要别追讨太急,也不算遥不可及。
iabse组委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他与林越峙共同展示archicore与range运行成果的照片,并设成了封面图。那张照片在业内迅速传开,也把周唯实的声望推到了新高度,各路合作邀约与学术交流纷至沓来。
其实周唯实每个月都不怎么花钱,在食堂吃,住学校的教师公寓,上下班都走路,他也没有花钱的爱好,只是偶尔和喻星他们去吃个晚饭。周唯实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看论文,教课,搞研究,日复一日。
每次一结账,周唯实就直接转到林越峙的账户上,陆陆续续也还了不少。
但他还是多留了点儿,总归还得跟林越峙周旋,手上有点钱更心安。
————————
傍晚下了最后一节课,天边还挂着余光,校园门口陆续有人骑车离开。周唯实从教学楼走出来,低头看手机,还没回完系群消息,就被一束车灯扫过脚尖。
那辆黑车停得安静,轮毂闪着似弦的银光,悄无声息地停在疏影梧桐下,一眼看过去跟紫红的夕阳背景融为一体。周唯实虽然不懂车,但是那一辆太高太宽了,看着就和其他老师开得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