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萧长瑜仓惶地抬头望向二哥,萧长容感受到他的视线,低下头来摸了摸他的头,眼眸垂着。
萧长瑜只是没有细细了解与参与现今的朝局,但不是没有判断力:“我是不是做错了。”
是不是给太子哥哥和二哥添麻烦了。
萧长容:“没有,做错事的不是你,我们都没错。”
他蹲下身来,叮嘱道:“听太子的,你在这里等着,我很快回来,听话。”
萧长瑜茫然地看着他离开,原地发怔了一会,喃喃道:“哥哥们是把我当傻子吗?”
他拢了拢衣袖,行至门口,侍卫们拦住他的去向。
萧长瑜未开口,侍卫却莫名有些怵,他们都是太子的心腹,太子严禁他们议论今日之事,但面对六殿下,心里还是忍不住回想当时情形,而且不知为何,这样站在这里的六殿下身上仿佛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
萧长瑜隔着太子的人手吩咐自己被拦得远远的手下:“去一趟淑妃娘娘那,就说虞家祸端,请她帮帮太子。”
听到六殿下不是要出去,近处的侍卫们松了一口气。
萧长瑜一脚跨出门,目不斜视,两边侍卫松下的一口气又提起来,欲拦却在试图拦截的一瞬间意识模糊软倒在门口。
虞家进宫面圣,当着人皇陛下的面发难,太子直言虞夫人谋害小皇孙,有人证在,他一时激愤刀斩凶手,虞家说他口说无凭,但底气。
双方争执之中,二皇子赶到,他并不知道太子已经将过错揽在了自己身上,这一刻他和太子维护萧长瑜的心是一样的。
萧长晋反应很快,避免其他人生疑,赶在萧长容话音刚落时便斥责道:“孤的过错孤自会承担责任,你来替孤认什么错。”
萧长容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却与萧长晋争了起来,摇头道:“兄长不必维护于我。”
他俩争论一番,倒是把人皇气笑了,“怎么不说是你们两个一起做的,两个人够用吗?要不要三个?怎么不得凑个三人成行?”
原意是反讽,结果侍卫总管通报,六皇子得了允许进来殿里,一跪下就又是一番一模一样的认错说辞。
萧颂服气了。
这帮孩子闯祸之前就不能先通个气吗?!
他将其他人屏退,内殿里只留下三个令人恨铁不成钢的皇子。
所有人都在猜里面发生了什么,人皇会如何说教训斥他们,亦或者暴怒惩罚。
但其实比想象中的场景温和许多,人皇很多年没有体会过这种撬蚌壳一样的心情,从孩子们懂事之后就很少会有了。
“虞夫人谋害小皇孙是真的?”
“真的。”这点倒是没人撒谎。
但是问到人是谁杀的就变成了不一样的说辞。
萧颂拿上硬邦邦的戒尺,从龙榻上起身,一手掂着戒尺。
“谁干的?说实话。”
“儿臣。”
“儿臣。”
“我。”
三个异口同声,气的萧颂把戒尺举了起来。
戒尺在手心留下红红一道印记。
“手,伸出来。”
“……”
萧长晋和萧长容各挨了一下,轮到萧长瑜,他把手缩了缩,被萧颂瞪了一眼,又底气不是很足地瞪了回去,软软的。
萧颂:“?”
萧长瑜:“我没撒谎,不要挨打。”
萧颂手里的戒尺都凶了起来。
连弹弓打中个鸟都能吓哭,你有那个胆子杀人?
可他回过头去,萧长晋正紧紧拧着眉,萧长容欲言又止,三个孩子的表现清楚告诉他,萧长瑜确实没撒谎。
“为什么?“
萧长瑜抿着唇。
是因为虞家想要对小皇孙不利吗?
不是。
因为太子哥哥。
因为曾经没能留下来的每一个人,都是萧长瑜心头纵横的伤疤,陈年日久,腐烂风化。
萧长瑜不说,萧长晋代他说了,“是为了我。”
他说:“父皇,母后当年真的没有死吗?”
“二弟,也是母后的孩子吗?”
“母后她……”
萧颂怔了下。
回忆里扑面而来的旧事如潮水涌来。
“怎么忽然说起这个。”
萧长晋回得很坦然,似乎笃定了父皇会反驳,“因为虞夫人说母后和暗卫私通。”
“荒谬!”萧颂忍不住想要破口大骂,他好像被气得忘了方才在讨论什么,怒道,“谁说的!她人在哪!”
和现在一比,方才的生气似乎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萧长瑜言简意赅地提醒怒意上头的父皇:“死了,我砍的。”
萧颂:“……”
萧颂陷入了沉默,他又转回到龙榻上坐下,好半晌,缓缓开口,向萧长晋道出了当年的事。
“别怨你母后,慕家势大,她也是迫于无奈,但她从来都很爱你。”
萧长晋听完全程,淡淡应了声,撩起衣袍跪下。
“儿臣想辞去太子之位,请父皇成全。”
父皇没有当场给他回应,淑妃来了。
淑妃和先皇后都出自慕家,但淑妃却一向低调,在后宫这么多年,很少会主动做些什么。
她拿着一个木盒,打开后将里面的东西一一摆萧颂桌面上。
每一样,全是虞家通敌西海的证据,铁证如山。
萧颂良久不言。
西海藏的如此深,他作为人皇都毫无察觉,淑妃却能拿出如此多的铁证。
淑妃道:“请陛下彻查虞家。”
萧颂:“准备多久了?”
淑妃笑笑,转头瞧了一眼太子:“不多,也就七八年吧。”
从她的小侄子想要迎娶他的心上人,虞家不受宠的小姑娘开始。
“陛下也知道,臣妾当年是为何进宫。”
她只是没有存在感,但不代表不存在。
有她在,谁也休想动姐姐的孩子一根头发。
第62章
就是可惜了, 淑妃想,时间还是不够,邱氏那边的线她还没查完, 她在宫里, 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不方便。
淑妃进宫也有二十多年了,萧颂这一天好像要把从前的事情都回忆个遍。淑妃在宫中行事总是很低调,和太子的关系没有那么熟络亲近, 但只要涉及太子的事情,背后多多少少都会有淑妃的影子。
太子能解决的事情她远远看着由他历练,太子可能解决不了的事情她提前兜底。
老四老五这两个亲生的孩子, 都不见她如此上心。
当年先皇后慕云绯死后, 慕家意图再送一位嫡女入宫,情势所迫,萧颂不得不答应, 但人选却是他自己定下的, 并非慕家选好的嫡女,而是慕家旁支一位并不受重视的女子,也就是如今的淑妃慕挽。
淑妃的入宫原因很简单,“报恩。”她当年跪在萧颂面前这样说。
她既不忠于慕家,也不贪恋权势, 她只是受过嫡姐慕云绯的一点恩惠,想替她照看留在人世的孩子。
萧颂曾于信中向离宫的慕云绯提过慕挽的事, 慕云绯确实帮过慕挽一点,但其实不觉得自己对慕挽有多大的恩情。她不赞同慕挽入宫, 但慕挽本性良善是真的,她既然下了决心,慕家又势必要有一人入宫, 这个人是慕挽的话,会更好。
淑妃进宫这么多年,当年一句“报恩”的真假萧颂还是了解的,太阳穴突突地跳,他指着萧长瑜对淑妃道:“杀人的是老六。”不是太子。
淑妃:“臣妾知道。”她来之前,六皇子派来的人已经把事情给她说过了,但此事虞家针对的是太子,并非虞夫人邱氏之死那么简单。
有些后患,还是尽早除了的好。
“臣妾就是来替六殿下喊冤的,虞家通敌叛国诛九族亦不为过,六殿下砍得好。”
萧颂心说,当他不知道她是为谁出气呢?
不过淑妃其实也没打算隐瞒什么,又道:“虞家乃太子妃母族,太子是储君,未来的一国之君,若今日不彻查虞家邱家,来日必留祸患,请陛下明察。”
萧颂:“你操心这么多,旁人还未必领情,他方才可是亲口说要辞去太子之位。”
淑妃一愣,看向萧长晋。
萧长晋是铁了心,冲淑妃一礼,又缓缓叩首,言辞恳切,没有半分含糊迟疑,“请父皇成全。”
淑妃当即否道:“不可,此时废太子另立,世人难免不会以为是受了通敌的虞家牵连,人言可畏,你日后如何自处。”
萧颂为淑妃的话震惊:“依你所言,过段时间风平浪静难道就可以了?!”重点难道不是这个太子之位?是他说当就当说不当就不当的吗?
萧长瑜只是没有细细了解与参与现今的朝局,但不是没有判断力:“我是不是做错了。”
是不是给太子哥哥和二哥添麻烦了。
萧长容:“没有,做错事的不是你,我们都没错。”
他蹲下身来,叮嘱道:“听太子的,你在这里等着,我很快回来,听话。”
萧长瑜茫然地看着他离开,原地发怔了一会,喃喃道:“哥哥们是把我当傻子吗?”
他拢了拢衣袖,行至门口,侍卫们拦住他的去向。
萧长瑜未开口,侍卫却莫名有些怵,他们都是太子的心腹,太子严禁他们议论今日之事,但面对六殿下,心里还是忍不住回想当时情形,而且不知为何,这样站在这里的六殿下身上仿佛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
萧长瑜隔着太子的人手吩咐自己被拦得远远的手下:“去一趟淑妃娘娘那,就说虞家祸端,请她帮帮太子。”
听到六殿下不是要出去,近处的侍卫们松了一口气。
萧长瑜一脚跨出门,目不斜视,两边侍卫松下的一口气又提起来,欲拦却在试图拦截的一瞬间意识模糊软倒在门口。
虞家进宫面圣,当着人皇陛下的面发难,太子直言虞夫人谋害小皇孙,有人证在,他一时激愤刀斩凶手,虞家说他口说无凭,但底气。
双方争执之中,二皇子赶到,他并不知道太子已经将过错揽在了自己身上,这一刻他和太子维护萧长瑜的心是一样的。
萧长晋反应很快,避免其他人生疑,赶在萧长容话音刚落时便斥责道:“孤的过错孤自会承担责任,你来替孤认什么错。”
萧长容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却与萧长晋争了起来,摇头道:“兄长不必维护于我。”
他俩争论一番,倒是把人皇气笑了,“怎么不说是你们两个一起做的,两个人够用吗?要不要三个?怎么不得凑个三人成行?”
原意是反讽,结果侍卫总管通报,六皇子得了允许进来殿里,一跪下就又是一番一模一样的认错说辞。
萧颂服气了。
这帮孩子闯祸之前就不能先通个气吗?!
他将其他人屏退,内殿里只留下三个令人恨铁不成钢的皇子。
所有人都在猜里面发生了什么,人皇会如何说教训斥他们,亦或者暴怒惩罚。
但其实比想象中的场景温和许多,人皇很多年没有体会过这种撬蚌壳一样的心情,从孩子们懂事之后就很少会有了。
“虞夫人谋害小皇孙是真的?”
“真的。”这点倒是没人撒谎。
但是问到人是谁杀的就变成了不一样的说辞。
萧颂拿上硬邦邦的戒尺,从龙榻上起身,一手掂着戒尺。
“谁干的?说实话。”
“儿臣。”
“儿臣。”
“我。”
三个异口同声,气的萧颂把戒尺举了起来。
戒尺在手心留下红红一道印记。
“手,伸出来。”
“……”
萧长晋和萧长容各挨了一下,轮到萧长瑜,他把手缩了缩,被萧颂瞪了一眼,又底气不是很足地瞪了回去,软软的。
萧颂:“?”
萧长瑜:“我没撒谎,不要挨打。”
萧颂手里的戒尺都凶了起来。
连弹弓打中个鸟都能吓哭,你有那个胆子杀人?
可他回过头去,萧长晋正紧紧拧着眉,萧长容欲言又止,三个孩子的表现清楚告诉他,萧长瑜确实没撒谎。
“为什么?“
萧长瑜抿着唇。
是因为虞家想要对小皇孙不利吗?
不是。
因为太子哥哥。
因为曾经没能留下来的每一个人,都是萧长瑜心头纵横的伤疤,陈年日久,腐烂风化。
萧长瑜不说,萧长晋代他说了,“是为了我。”
他说:“父皇,母后当年真的没有死吗?”
“二弟,也是母后的孩子吗?”
“母后她……”
萧颂怔了下。
回忆里扑面而来的旧事如潮水涌来。
“怎么忽然说起这个。”
萧长晋回得很坦然,似乎笃定了父皇会反驳,“因为虞夫人说母后和暗卫私通。”
“荒谬!”萧颂忍不住想要破口大骂,他好像被气得忘了方才在讨论什么,怒道,“谁说的!她人在哪!”
和现在一比,方才的生气似乎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萧长瑜言简意赅地提醒怒意上头的父皇:“死了,我砍的。”
萧颂:“……”
萧颂陷入了沉默,他又转回到龙榻上坐下,好半晌,缓缓开口,向萧长晋道出了当年的事。
“别怨你母后,慕家势大,她也是迫于无奈,但她从来都很爱你。”
萧长晋听完全程,淡淡应了声,撩起衣袍跪下。
“儿臣想辞去太子之位,请父皇成全。”
父皇没有当场给他回应,淑妃来了。
淑妃和先皇后都出自慕家,但淑妃却一向低调,在后宫这么多年,很少会主动做些什么。
她拿着一个木盒,打开后将里面的东西一一摆萧颂桌面上。
每一样,全是虞家通敌西海的证据,铁证如山。
萧颂良久不言。
西海藏的如此深,他作为人皇都毫无察觉,淑妃却能拿出如此多的铁证。
淑妃道:“请陛下彻查虞家。”
萧颂:“准备多久了?”
淑妃笑笑,转头瞧了一眼太子:“不多,也就七八年吧。”
从她的小侄子想要迎娶他的心上人,虞家不受宠的小姑娘开始。
“陛下也知道,臣妾当年是为何进宫。”
她只是没有存在感,但不代表不存在。
有她在,谁也休想动姐姐的孩子一根头发。
第62章
就是可惜了, 淑妃想,时间还是不够,邱氏那边的线她还没查完, 她在宫里, 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不方便。
淑妃进宫也有二十多年了,萧颂这一天好像要把从前的事情都回忆个遍。淑妃在宫中行事总是很低调,和太子的关系没有那么熟络亲近, 但只要涉及太子的事情,背后多多少少都会有淑妃的影子。
太子能解决的事情她远远看着由他历练,太子可能解决不了的事情她提前兜底。
老四老五这两个亲生的孩子, 都不见她如此上心。
当年先皇后慕云绯死后, 慕家意图再送一位嫡女入宫,情势所迫,萧颂不得不答应, 但人选却是他自己定下的, 并非慕家选好的嫡女,而是慕家旁支一位并不受重视的女子,也就是如今的淑妃慕挽。
淑妃的入宫原因很简单,“报恩。”她当年跪在萧颂面前这样说。
她既不忠于慕家,也不贪恋权势, 她只是受过嫡姐慕云绯的一点恩惠,想替她照看留在人世的孩子。
萧颂曾于信中向离宫的慕云绯提过慕挽的事, 慕云绯确实帮过慕挽一点,但其实不觉得自己对慕挽有多大的恩情。她不赞同慕挽入宫, 但慕挽本性良善是真的,她既然下了决心,慕家又势必要有一人入宫, 这个人是慕挽的话,会更好。
淑妃进宫这么多年,当年一句“报恩”的真假萧颂还是了解的,太阳穴突突地跳,他指着萧长瑜对淑妃道:“杀人的是老六。”不是太子。
淑妃:“臣妾知道。”她来之前,六皇子派来的人已经把事情给她说过了,但此事虞家针对的是太子,并非虞夫人邱氏之死那么简单。
有些后患,还是尽早除了的好。
“臣妾就是来替六殿下喊冤的,虞家通敌叛国诛九族亦不为过,六殿下砍得好。”
萧颂心说,当他不知道她是为谁出气呢?
不过淑妃其实也没打算隐瞒什么,又道:“虞家乃太子妃母族,太子是储君,未来的一国之君,若今日不彻查虞家邱家,来日必留祸患,请陛下明察。”
萧颂:“你操心这么多,旁人还未必领情,他方才可是亲口说要辞去太子之位。”
淑妃一愣,看向萧长晋。
萧长晋是铁了心,冲淑妃一礼,又缓缓叩首,言辞恳切,没有半分含糊迟疑,“请父皇成全。”
淑妃当即否道:“不可,此时废太子另立,世人难免不会以为是受了通敌的虞家牵连,人言可畏,你日后如何自处。”
萧颂为淑妃的话震惊:“依你所言,过段时间风平浪静难道就可以了?!”重点难道不是这个太子之位?是他说当就当说不当就不当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