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而在那个猪肉才六七毛一斤时候,这东西四十多的确算是奢侈品了。
  *
  江逢秋粗略算了一下,这些东西按市场价价卖出去,怎么也有个二百多接近三百,而他和寇松一人三成,一人八十,两人就是一百六,这是一笔很大的巨款了。
  寇松在队上干一天活,按满工十工分来算,也不过最多五毛,如果那年天气不好,收成差,可能一天5毛钱都没有。
  一个月也不可能天天都出工,除去农忙时,在每礼拜当场那天队里也会休假,而当场也就是说的每周赶集那一天。
  除了四天的赶集,如果要是再下下雨什么的,一个月能有个十一二块就不错了。这还只是一个壮劳力的收入,如果是妇女或者半大小子,每个月可能就几块。
  农村之所以喜欢多生孩子,就是因为多一个孩子也就添一双碗筷的事,但孩子长到十一二岁就可以为家里挣一份工分。
  一位勤勤恳恳的农民一个月也不过十来块,但这些东西,卖掉就可以赚到大半年的钱,两个人一起就是一百多,都能买一辆自行车了。
  一时之间,寇松和江逢秋两个人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同样的东西。
  *
  那天以后的小半个月里,江逢秋和寇松看着像和往常没什么区别,实际上两人在偷偷的、极为隐秘的做着同一件事。
  江逢秋一点都不担心寇松,因为他哪怕在没赶集的时候,就只是靠平时里出工,都不知道用什么法子卖出去好多。
  他主要是担心葛程那个,于是特意嘱咐他如果演技不好,可以不用直接说自己给别人介绍,可以和自己一起演戏。
  尤其是赶集那一天,那一天的民胜镇人是最多最多的,周围约莫七八个村子包括周围镇上的人都回去。
  那会子又是农闲时节,之前忙活了那么一阵子,这个时候来赶集,多多少少都会有种犒劳自己的心思,会买一点的。
  而去哪里的地点也很重要,要去那种供销社外面,尤其注意那些脚步踌躇,想进又犹犹豫豫,面露难色的人。
  不需要主动去和对方搭话,只需要在他旁边,以他能够听得到的声音演一出戏。两个人一个演想买某某油,但没票,另一位要左看右看,悄悄的说自己以前如何如何,另一位大喜,决定现在就去…
  十有八九,那个人听到这里都会主动过来搭话,只要他在问就上钩了。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安全地点,给钱在一处,交东西都在外面的一处林子里,全程见不到人,上午给钱后会告诉他下午去哪里拿,下午直接去就行。
  *
  事情的进展比江逢秋想象中还要容易,甚至还出现了第一个顾客交易完还会介绍朋友来的情况发生。
  当然,这一切同时也是偷偷进行的。
  能这么顺利,也有江逢秋实在低估了其他老百姓的需求量了。
  那时许多东西都限购,普通人想买都找不到地方,再加上也不敢,而他们卖的又不是特别贵,一个礼拜就卖完了。
  在第二个赶集日,还出现想买但没了的情况,而赶集日的当天深夜,三人偷偷在房屋的后面进行分账。
  最后每个人身上的钱合在一起算总账,发现比最开始预计的要多一点。
  这还得取决于江逢秋第一个否定了葛程要卖得比市场价低一点的想法。
  按照葛程的说法,他觉得那些都是瑕疵品,所以价格卖低一点,才好卖。
  但江逢秋不这么觉得,他觉得一来别人也不觉得你这个是瑕疵,如果卖比市场价低,反而会被怀疑东西有什么问题,还不如直接按市场价走,哪怕比市场价高一点点也都是非常正常的。
  后来的情况也证明了江逢秋的观念。
  在前面两周里,关于两罐麦乳精的售卖方式也有一点点争议。
  因为这东西是密封的,葛程并没有选择分装,他觉得卖也要一整个卖。而江逢秋想了想,说其中一个整罐出,另一个他想试试别的法子。
  他知道许多人做梦都想尝一尝麦乳精的味道,但一罐48的价格太贵了。
  所以江逢秋的办法可以买小袋的50g或者100g,让那些想买但又拿不出不起一整罐钱的人尝一尝味儿。50g定价为4元,100g定价7元。
  并且并不是有一个人想拆就能拆,是需要等想买的人数凑够了一罐然后再拆,再进行分配。
  这样对于江逢秋来说更保险点,假如这个方法不成功,凑的人很少,那么没拆封的继续整个卖也不会损失什么。
  后来…还真凑够了。
  葛程算了一下整卖是48,分开两个100g,十个50g,一共一罐居然卖了五十四。而空的瓶身都还有人出两块买了,也不知道拿去干嘛,可能觉得摆着有面子?
  *
  最后一共是三百零九块八毛六分。
  因为中途江逢秋自己留下了一点绿豆糕,他挺喜欢吃的,所以他自己又拿了一点钱出来,就算那些绿豆糕是他买的。
  葛程还摆手说送他了,不用算钱。
  “不行,公是公私是私,这个你一定要分清楚,绝对不能混为一谈,不然那样就完全乱套了。”
  江逢秋趁机又给葛程教了一通,而对方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知道了,师傅。”
  自从江逢秋开始教他怎么通过一个人的衣着言谈来判定这个人是否有钱,身份如何的江湖小伎俩后,他就开始叫江逢秋师傅,怎么也不肯改口。
  江逢秋无法,只能随他。
  “好,就算三百一十整来算,按我们当时划分的比例来分的,我三成就是九十三,你是一百二十四…”
  江逢秋很快心算好了每个人各自应该分的钱,并且当着葛程和寇松的面点清楚了三份的钱,又才交给他们。
  *
  寇松的表情还稍微克制一点,葛程就不同了,他乐得嘴角都裂耳后根了。
  在几天之前他还担心卖不出去怎么办,担心砸在手里怎么办,担心被抓怎么办。而现在…他看着手里厚厚实实的一沓钱,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葛程甚至还觉得在前面十来天的忙活中,自己什么忙都没帮上,主要是他们两个在弄,而现在自己居然拿最多,他还有点不好意思。
  “等等。”江逢秋叫住了想把钱直接收起来的葛程,“就算是我是当着你的面把钱数了一遍,但你不该立马把钱收起来,你该立刻再数一遍的。”
  “啊?可你不是已经数过了吗?”葛程表示不接,“那我为什么还要再数一遍?”
  江逢秋笑而不语:“你再数一遍。”
  葛程于是又当着江逢秋的面数了一遍,居然……差一块!
  江逢秋这才摊开握着的手:“你看,在这儿,你以后可要千万注意这个,我以前…啊,没什么没什么,反正你自己记住就行,障眼法很多的。”
  *
  葛程还有一天就要离开西南地区,跟着他的叔回华中了,本来他以为在他离开之前肯定卖不掉那些东西呢,结果……
  “镇上那家国营大饭店的店主认识我叔,还说明天请我们吃饭。你们也来吧?”葛程热情邀请江逢秋,“师傅,不想来,那我给你打包一点回来,行不?”
  国营大饭店在那会子也算是消费很高的地方了,江逢秋略复杂的看了葛程一眼:“哦不用了不用了,你之前说你下一次过来是什么时候?”
  “嗯,可能下下个月吧,我叔和他们的合作期限是半年左右,就接下来的半年,他大概每个月都会跟着他过来一趟,待上10天左右,但我下次不一定能出得来…”
  葛程说着顿了顿,看着江逢秋放在一旁的自制小本子:“那师傅你呢,我听我叔说快恢复高考了,应该下月就能出全国通知,估摸着可能会在今年十一月或者十二月考试,各地方不一样,你要参加吗?参加的话得赶紧打条子…”
  “不。”江逢秋摇摇头,“我不打算参加今年的,今年太赶了,文件流程可能没那么快,也怕过不了政.审,我打算参加明年夏天的…”
  前段时间哪怕一直都在忙着走货的事儿,但江逢秋依旧没有忘记见缝插针的复习,无论是空闲的时候,吃饭的时候,还是在办公室里的时候,亦或是出去验工分的时候,他都会在心里脑海里默默的背诵些诗词,在脑袋里进行解题,又或者掏出随身带的小本本进行查漏补缺。
  这种哪怕忙着别的事也同时能够专心复习的能力,还是他上辈子学会的。
  “哦,那好吧。如果我下个月能够出来的话,我就把多带一些你纸条上写的这些,是吧?”葛程看了看江逢秋给他整理的一张条子,还是按照热销程度排名的。
  具体什么货走得快,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光靠猜和蒙是没有用的,还是得实际的走一走才知道。
  那天分要钱,葛程就和他悄咪咪来一样,又悄悄的离开了。不过走的时候还给了江逢秋一个地址和一串号码,说是他的地址还有他家里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