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看郁川这个动作,其他人也明白了刚才输的钱,等会儿去找郁川拿。
这些很隐晦的小动作,晏无忧压根没看出来,他数着自己刚才赢了几块碎银,越数越高兴,越数越高兴。
而郁川呢?他早在京都之时,便看出了晏无忧当时一定被其他几人联合做了局。当时的他也肯定想不到,有一天做局的人变成了他。
余光处看到晏无忧因为那点小钱如此高兴。郁川心里一松,算了,他高兴就行。
*
不注意日子时,日子总是过得飞快。就这样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晏无忧不知不觉竟在这边呆到了二个年头…
在晏无忧去边塞的第二年秋末,
朝中一切尘埃落定。
在过去的两年里,京中经过数次变动,其中有多少旧的氏族倒下去了,就有多少新的氏族立起来。
新帝虽没有庆安帝那样的果敢手腕,但国家到这时本就不需要开疆拓土的野心,需要的是能牢牢守住,而正巧,新帝是一位无功无过的君主。
秋末,晏无忧和郁川一道回京述职。这次他俩可不是两年前来时那样慢悠悠的坐马车,而是一起骑的快马。
第五日便到了京都。
*
那会子是晏无忧第一次见新帝,也是时隔那么久再一次见家人,虽然时常有通信,但那些毕竟都只是信,不能代替见面。
不知道爹现在身体如何了?大姐的孩子淳儿又长多高了,二姐又如何了?
许是近乡情怯,在抵达京都的前一天,晏无忧和郁川在京都脚下的一处驿站歇息,晏无忧翻来覆去想越睡不着。
干脆又点着油灯把家中寄来的最后一份家书重新看了一遍。
里面有一句是贤亲王说无忧出生时就格外折腾,说他幼时又丧母,十来岁被人陷害,险些在一场大火中丧生。
从小到大脾气都过于实诚耿直,导致总是和人不睦,以前还动不动弄一身的伤回来,让他担心不已。
现在又一个人有家不能回,在那么偏远苦寒之地受苦,不知他吃得惯不惯,不知他住得惯不惯,最后说他实在是……命途多舛。
晏无忧看着最后一个字,看了半天,伸手推了推郁川:“嘶……郁川,这是多什么来着?什么意思?”
郁川看了一眼,又和晏无忧念了几遍,又告诉他那句话什么意思,大抵就是说他多灾多难,经历坎坷之类的…
晏无忧:“还好啊,我不觉得。我觉得我还挺幸运的,先帝在时那么疼我,以前在京中,打架也是别人让着我…后来遇到你,那场大火里我也没受什么伤…现在不好好的嘛?”
真不知道该说他心大还是……
郁川定定的看了他几秒,也笑出声:“早些睡吧,明天就能见到王爷了。还有你两位姐姐一定也甚是想念你了。”
晏无忧被立刻转移的注意力:
“是啊,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和他们分开这么久呢。”
第44章 第二单元(完)
晏无忧到王府时,隔着老远就看到了在王府外走来走去的贤亲王。
犹记晏无忧当初替嫁回门那日,贤亲王就是这般在门口焦急的来回踱步,伸长了脖子看有没有他们的马车…
这次不同的是,现在的贤亲王明显看着老了些,头上的白头发也比之前多了,以及…眼神明显更太好了。
晏无忧都走到他跟前了,他才反应过来,紧紧抓着晏无忧的手臂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看了又看,眼泪都顾不得擦。
“爹,我和之前有什么很大的变化吗?我不是还是以前那个样子?”晏无忧不解的问,“怎么还得我到你跟前你才认识我,你到底是不是我爹啊!”
贤亲王不好意思的咳了两声,说他以为晏无忧在那么偏远的地方待了两年,再回来肯定又黑又瘦,说不定穿得还破破烂烂,一定特别凄惨,所以…
“我是说呢,难怪你刚才一直盯着路边的乞丐看…”晏无忧对比哭笑不得,“你不会还指望着那些个小乞儿上起来叫你一声爹吧?”
贤亲王讪笑出声:“是爹眼神不好,无忧啊,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啊。”
*
哪怕晏无忧其实没有像他爹臆想中那样变得面黄肌瘦,但他一拉着晏无忧的手,眼泪又开始掉。
他心疼晏无忧,觉得他在外头肯定吃了好多苦,心疼来心疼去,越说越糊涂,脸上还挂着泪痕呢,又笑了起来。
“走走走…回屋回屋。”
贤亲王把晏无忧往屋里拉,说他特意在酒楼给他定了他以前喜欢吃的菜,估摸着就快到了。
进府前,贤亲王又像想起来什么一样,看向晏无忧身后:“哎,郁将军呢?怎么没跟着?”
晏无忧:“他没跟着我一起,他先进宫了。应该等会儿到吧?”
贤亲王:“这样啊,那快进屋吧。你大姐和二姐应该也快到了。”
晏无忧:“……二姐还在山上的庙里呢?”
贤亲王:“是了,我也拦不住她。只能由着她了。哎…她还说要在那里为你祈福来着。”
*
久违的重见的父子俩就这么一面说着话,一面往府内走。
晏无忧一路上都挽着贤亲王的胳膊,他明显感觉贤亲王比自己记忆中矮一点就,在走路时,步子比之前慢了。
明明也就两年不见而已,自己看起来没什么变化,但他爹却苍老的如此厉害,说明这两年,他太提心吊胆了。
越往府中走,晏无忧更是发现王府也比他记忆中的样子冷清了不少。晏无忧一贯是心里有什么就问什么的。
“爹,其他人呢?”
“家中时常只我一人,人太多了也是闲着,索性就遣散了一些仆役。”
贤亲王叹了口气,如此解释了几句,可能也想说点别的什么,想了想还是咽了下:“总之你现在回来了就好啊……哎无忧,你上回在信里说你伤了,我看看哪儿。”
“哎,你说那次啊,早就好了。”晏无忧一步步从外门走去内庭,他从小在王府长大,闭着眼睛都不会走丢。
走着走着,他不时在庭院的石桌上,环廊的栏杆上看到了几件略眼熟的东西:“这是?”
贤亲王一脸怀念:“这是你以前小时候爱玩得几样玩具,那时候你吵着闹着要,还是我给你做的呢。”
一些纸风筝,木陀螺,空竹响球之类的。那些很小时候的记忆,他早不记得了,就剩下一些模糊的印象。
“你竟然还留着?”
“那时,以前我要是把你的东西偷偷丢了,你不得生半天的气啊?”
说着说着,贤亲王又开始抹眼泪:“我儿,你不知晓,前些日子我晨起时,感觉一阵头晕,我当时就担心,生怕闭眼前见不到你,现在见到你了,心里就踏实了。”
“你病了?怎么也没在信里告诉我?你不是在心里说你过得挺好的吗?”晏无忧的眼眶湿润,“瞎说什么见不见得到的,你那个宝贝鸟儿呢,怎么没看到,就火红羽毛的那个。”
贤亲王:“赤嫣冬天就…”
看他爹的表情,晏无忧就知道什么意思了,本来鸟儿的寿命就不长,他爹养那么久了,能活到去年已算长寿了。
晏无忧轻轻拍了拍他爹的肩膀,抱住他:“好啦,赶明儿我陪你选一只更漂亮的鸟儿送你,怎么样?”
贤亲王:“好好好!”
*
大姐和二姐很快也陆续赶来,其中大姐是先来的,二姐比大姐要落后一步,不过两人见到晏无忧的反应都比不多。
“好像是长高了一些…”
大姐细细打量了晏无忧一番,对身后跟着的奴婢吩咐了一句,没一会儿婢女牵着另外一个小孩过来。大姐则低头对小孩轻声道:“淳儿,还认识那是谁吗?”
小孩没犹豫,很快冲着晏无忧喊:“舅舅,是舅舅!”
晏无忧蹲下身一把把淳儿抱起来:“是吧,淳儿一眼就认识我啦?哎,都长这么高啦?”
快三岁的孩童本来就长得快,晏无忧记得自己离京的时候,淳儿走路都还要人扶着,现在一下长这么高了。
晏无忧抱着掂了掂还挺重,把淳儿放下来时顺手从怀里摸了一块奶糕递给他:“来,尝尝,可甜了。”
淳儿被大姐教的很好,哪怕看着很想吃,但也没有收下,而是先看向自己的娘亲,看到她点头了这才接过。
“淳儿,没事,舅舅给的可以吃。”大姐趁机在一旁教小孩,“我说的是其他外人给的不可以吃,知道吗?”
淳儿点点头。以前他总是把舅舅叫成啾啾,现在倒是能很清晰的叫他舅舅了,一声接一声的从晏无忧这里哄走了好些吃食。
最后大姐都看不下去了:“行了,他今日出府时才吃过了,你别给他了,一会子要积食,到时又要哇哇叫。”
晏无忧不好意思的笑笑:“我记得淳儿小时候不是挺安静的嘛,现在也开始闹腾了?”
这些很隐晦的小动作,晏无忧压根没看出来,他数着自己刚才赢了几块碎银,越数越高兴,越数越高兴。
而郁川呢?他早在京都之时,便看出了晏无忧当时一定被其他几人联合做了局。当时的他也肯定想不到,有一天做局的人变成了他。
余光处看到晏无忧因为那点小钱如此高兴。郁川心里一松,算了,他高兴就行。
*
不注意日子时,日子总是过得飞快。就这样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晏无忧不知不觉竟在这边呆到了二个年头…
在晏无忧去边塞的第二年秋末,
朝中一切尘埃落定。
在过去的两年里,京中经过数次变动,其中有多少旧的氏族倒下去了,就有多少新的氏族立起来。
新帝虽没有庆安帝那样的果敢手腕,但国家到这时本就不需要开疆拓土的野心,需要的是能牢牢守住,而正巧,新帝是一位无功无过的君主。
秋末,晏无忧和郁川一道回京述职。这次他俩可不是两年前来时那样慢悠悠的坐马车,而是一起骑的快马。
第五日便到了京都。
*
那会子是晏无忧第一次见新帝,也是时隔那么久再一次见家人,虽然时常有通信,但那些毕竟都只是信,不能代替见面。
不知道爹现在身体如何了?大姐的孩子淳儿又长多高了,二姐又如何了?
许是近乡情怯,在抵达京都的前一天,晏无忧和郁川在京都脚下的一处驿站歇息,晏无忧翻来覆去想越睡不着。
干脆又点着油灯把家中寄来的最后一份家书重新看了一遍。
里面有一句是贤亲王说无忧出生时就格外折腾,说他幼时又丧母,十来岁被人陷害,险些在一场大火中丧生。
从小到大脾气都过于实诚耿直,导致总是和人不睦,以前还动不动弄一身的伤回来,让他担心不已。
现在又一个人有家不能回,在那么偏远苦寒之地受苦,不知他吃得惯不惯,不知他住得惯不惯,最后说他实在是……命途多舛。
晏无忧看着最后一个字,看了半天,伸手推了推郁川:“嘶……郁川,这是多什么来着?什么意思?”
郁川看了一眼,又和晏无忧念了几遍,又告诉他那句话什么意思,大抵就是说他多灾多难,经历坎坷之类的…
晏无忧:“还好啊,我不觉得。我觉得我还挺幸运的,先帝在时那么疼我,以前在京中,打架也是别人让着我…后来遇到你,那场大火里我也没受什么伤…现在不好好的嘛?”
真不知道该说他心大还是……
郁川定定的看了他几秒,也笑出声:“早些睡吧,明天就能见到王爷了。还有你两位姐姐一定也甚是想念你了。”
晏无忧被立刻转移的注意力:
“是啊,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和他们分开这么久呢。”
第44章 第二单元(完)
晏无忧到王府时,隔着老远就看到了在王府外走来走去的贤亲王。
犹记晏无忧当初替嫁回门那日,贤亲王就是这般在门口焦急的来回踱步,伸长了脖子看有没有他们的马车…
这次不同的是,现在的贤亲王明显看着老了些,头上的白头发也比之前多了,以及…眼神明显更太好了。
晏无忧都走到他跟前了,他才反应过来,紧紧抓着晏无忧的手臂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看了又看,眼泪都顾不得擦。
“爹,我和之前有什么很大的变化吗?我不是还是以前那个样子?”晏无忧不解的问,“怎么还得我到你跟前你才认识我,你到底是不是我爹啊!”
贤亲王不好意思的咳了两声,说他以为晏无忧在那么偏远的地方待了两年,再回来肯定又黑又瘦,说不定穿得还破破烂烂,一定特别凄惨,所以…
“我是说呢,难怪你刚才一直盯着路边的乞丐看…”晏无忧对比哭笑不得,“你不会还指望着那些个小乞儿上起来叫你一声爹吧?”
贤亲王讪笑出声:“是爹眼神不好,无忧啊,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啊。”
*
哪怕晏无忧其实没有像他爹臆想中那样变得面黄肌瘦,但他一拉着晏无忧的手,眼泪又开始掉。
他心疼晏无忧,觉得他在外头肯定吃了好多苦,心疼来心疼去,越说越糊涂,脸上还挂着泪痕呢,又笑了起来。
“走走走…回屋回屋。”
贤亲王把晏无忧往屋里拉,说他特意在酒楼给他定了他以前喜欢吃的菜,估摸着就快到了。
进府前,贤亲王又像想起来什么一样,看向晏无忧身后:“哎,郁将军呢?怎么没跟着?”
晏无忧:“他没跟着我一起,他先进宫了。应该等会儿到吧?”
贤亲王:“这样啊,那快进屋吧。你大姐和二姐应该也快到了。”
晏无忧:“……二姐还在山上的庙里呢?”
贤亲王:“是了,我也拦不住她。只能由着她了。哎…她还说要在那里为你祈福来着。”
*
久违的重见的父子俩就这么一面说着话,一面往府内走。
晏无忧一路上都挽着贤亲王的胳膊,他明显感觉贤亲王比自己记忆中矮一点就,在走路时,步子比之前慢了。
明明也就两年不见而已,自己看起来没什么变化,但他爹却苍老的如此厉害,说明这两年,他太提心吊胆了。
越往府中走,晏无忧更是发现王府也比他记忆中的样子冷清了不少。晏无忧一贯是心里有什么就问什么的。
“爹,其他人呢?”
“家中时常只我一人,人太多了也是闲着,索性就遣散了一些仆役。”
贤亲王叹了口气,如此解释了几句,可能也想说点别的什么,想了想还是咽了下:“总之你现在回来了就好啊……哎无忧,你上回在信里说你伤了,我看看哪儿。”
“哎,你说那次啊,早就好了。”晏无忧一步步从外门走去内庭,他从小在王府长大,闭着眼睛都不会走丢。
走着走着,他不时在庭院的石桌上,环廊的栏杆上看到了几件略眼熟的东西:“这是?”
贤亲王一脸怀念:“这是你以前小时候爱玩得几样玩具,那时候你吵着闹着要,还是我给你做的呢。”
一些纸风筝,木陀螺,空竹响球之类的。那些很小时候的记忆,他早不记得了,就剩下一些模糊的印象。
“你竟然还留着?”
“那时,以前我要是把你的东西偷偷丢了,你不得生半天的气啊?”
说着说着,贤亲王又开始抹眼泪:“我儿,你不知晓,前些日子我晨起时,感觉一阵头晕,我当时就担心,生怕闭眼前见不到你,现在见到你了,心里就踏实了。”
“你病了?怎么也没在信里告诉我?你不是在心里说你过得挺好的吗?”晏无忧的眼眶湿润,“瞎说什么见不见得到的,你那个宝贝鸟儿呢,怎么没看到,就火红羽毛的那个。”
贤亲王:“赤嫣冬天就…”
看他爹的表情,晏无忧就知道什么意思了,本来鸟儿的寿命就不长,他爹养那么久了,能活到去年已算长寿了。
晏无忧轻轻拍了拍他爹的肩膀,抱住他:“好啦,赶明儿我陪你选一只更漂亮的鸟儿送你,怎么样?”
贤亲王:“好好好!”
*
大姐和二姐很快也陆续赶来,其中大姐是先来的,二姐比大姐要落后一步,不过两人见到晏无忧的反应都比不多。
“好像是长高了一些…”
大姐细细打量了晏无忧一番,对身后跟着的奴婢吩咐了一句,没一会儿婢女牵着另外一个小孩过来。大姐则低头对小孩轻声道:“淳儿,还认识那是谁吗?”
小孩没犹豫,很快冲着晏无忧喊:“舅舅,是舅舅!”
晏无忧蹲下身一把把淳儿抱起来:“是吧,淳儿一眼就认识我啦?哎,都长这么高啦?”
快三岁的孩童本来就长得快,晏无忧记得自己离京的时候,淳儿走路都还要人扶着,现在一下长这么高了。
晏无忧抱着掂了掂还挺重,把淳儿放下来时顺手从怀里摸了一块奶糕递给他:“来,尝尝,可甜了。”
淳儿被大姐教的很好,哪怕看着很想吃,但也没有收下,而是先看向自己的娘亲,看到她点头了这才接过。
“淳儿,没事,舅舅给的可以吃。”大姐趁机在一旁教小孩,“我说的是其他外人给的不可以吃,知道吗?”
淳儿点点头。以前他总是把舅舅叫成啾啾,现在倒是能很清晰的叫他舅舅了,一声接一声的从晏无忧这里哄走了好些吃食。
最后大姐都看不下去了:“行了,他今日出府时才吃过了,你别给他了,一会子要积食,到时又要哇哇叫。”
晏无忧不好意思的笑笑:“我记得淳儿小时候不是挺安静的嘛,现在也开始闹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