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温缜抵着他胸膛,仰头看到他下颌,“这回来的巡府,就是杨昭,算了算年纪,年近半百还跑这来,一看就是被排挤上不去的,肯定性格不好。”
温缜开始bb新上司,不过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可别被人的三把火给烧了。
狄越低头对上他的眼,“大人与其在这儿编排上司,不如想想怎么应对。若他真如传言那般刚正,你那些灵活的手段,怕是要碰钉子。”
温缜坐直身子,转身挑眉看他,他最不怕就就是好人了,“怕什么?他再厉害,还能比京里那帮老狐狸难缠?”
内阁里的人虽然看不惯他,却没有为难过他什么,毕竟年轻的时候,也是一腔热血过来的,景泰朝出山的老头,都是危难时出头的。那些小人不得志,这次又没有朱祁镇,他们都没有选择的余地,那些人最会看势头,如果只是能臣才有出头的机会,那些人可会卷了。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正下梁只能正,除非不想干了。
三日后,成都巡抚衙门。
温缜与众知府规规矩矩行了礼,抬眼打量这位新上司。眉宇间刻着风霜痕迹,一身深红官袍,腰间玉佩只是寻常青玉。唯有那双眼睛,沉静得像深潭,望过来时让人莫名心虚。
“温知府年少有为啊。”杨昭声音温和,却带着久居上位的威压,“年纪轻轻,屡破大案,连圣上都夸过。”
温缜心头一紧,这话听着像褒奖,可配上杨昭洞若观火的眼神,分明是在说。你的手段,本官门儿清。
果然,下一句便单刀直入:“只是近日商户罢市之事,闹得沸沸扬扬。温知府以为,强压之下,后患几何?”
堂外寒风呼啸,温缜背后都紧绷起来,一众知府的眼睛也望过来,温缜众目睽睽之下咳了咳,“下官愚见,商贾如野马,既要缰绳勒得住,也得偶尔喂把草料。”说着从袖中掏出一本册子,“这是重庆府拟定的《市易新则》,请大人过目。”
杨昭翻阅片刻,眼底有些许讶异。册中不仅严惩奸商,更写明,“凡诚信经营三年者,减税一成;开设工坊雇贫民者,免徭役。”
“温知府这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这叫什么话,怎么能说得这么直白,温缜眨眨眼,“当然,若大人觉得不妥……”
“不必。”杨昭合上册子,“听闻你是去年的新科状元?”
温缜一怔,“是,去年下官科举时,陈阁老为主考官。”
杨昭目光悠远,“温知府这升官路快得前所未见,陈阁老让我来四川,公文发放时顺道来信说,这边有个无法无天的知府,让我压一压这嚣张气焰。”
堂内炭火噼啪一响,温缜耳根发热,这叫什么话!他多遵纪守法,秉公执法!
但他没回,只低头看穿的黑缎官靴,新上司才来,他给个面子。
其余知府酸溜溜的看着他,这人升迁才一年啊,他们用了多少年?听巡府的意思关系还挺好,果然人比人气死人,还得是这种朝中有靠山的才好升迁。
他们看温缜的脸,嫉恨得咬牙。无他,在一群中年人里,温缜俊美得过于醒目,这少年得志的模样,真是让人看不过眼。
第107章 搞事(五)
在成都府待了三天, 温缜还想找刘知府说会话,了解一下重庆府以前的管理模式,谁知道刘知府仿佛躲他一般,绕着他走。
温缜满脸问号?这待客之道是不是太差了?他们也没发生过矛盾吧?平账也是他自己来平吧, 他都没勉强。
一看就是心虚, 不过不归他管的事他凑上去就不礼貌了, 重庆府还有一堆事了,杨巡府的接风宴一吃完, 他与狄越就准备回去了。顺便去重庆各县巡视一下春耕进度,看着有条不紊的进行,这一届县令还不错,办起事来像模像样。
他回府衙后,狄越就去卫所报个到, 顺便听韩冲说这几天的事。他的消息来源很快, 西南这边动静锦衣卫是很谨慎的, 如果出了事情, 他们是要担责的。
狄越回来的时候, 又看见他对着地图涂涂抹抹, “你又在做什么?”
温缜停下笔,人做事只要有正反馈,就会很有干劲,如今他就是这样, 上面都放权了, 他还能干不好, 那不是打自己脸吗?他拉过狄越,语气有些兴奋,说着他下一个阶段的规划。
“我在看这个地方发展, 重庆正好利用长江水道优势,打造转运枢纽。这个地方得天独厚,根本不需要走歪门邪道,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可发展为川东货物集散中心。”
温缜看着狄越云里雾里的眼神,笑了笑,说得更详细了些。“我们在这设立官办码头,规范货运税费,吸引夔州,泸州等地的药材、山货在此中转。”
“还可以与湖广商人合作,将重庆的桐油、生丝、药材通过长江直运汉口,换取布匹、铁器。交易一炸开,财富就开始有了,金钱流转,就会发展飞速。”
“这需要我们砸钱,联合夔州府整治三峡段礁石,拨款设立救生护航船,减少商船倾覆风险。”
“还得拔款重修重庆至汉中的米仓道,连通陕西,方便西北的皮毛、茶叶贸易。打通綦江—遵义—贵阳的盐茶古道,用重庆井盐换取云南铜矿、贵州木材。”
要想富先修路,是至理名言,他去年只拨了三万两,今年春耕也才借出去万两左右,资金富裕着呢。温缜小算盘打得很响,反正也没外人,他对狄越说着春耕后要办的事。
“然后在江北城、磁器口设立官督商办的牙行,统一度量衡,打击奸商垄断。再给予徽商、陕商免税三年的优惠,鼓励他们在重庆建立货栈,形成固定贸易链,那么就彻底打好基础了。”
他太需要短时间内出成绩了,这些基础是必须要打的,有这些基础,他用现代的发明创造才能大面积出售。
总结下来,他第一步就是砸钱修路,没别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狄越有点懵,“这才是打基础?”
温缜点点头,“当然,这才哪到哪,到时候动员大伙一起干。”
“好!”狄越看着温缜动力十足的模样,他也被感染,完全没看前面有多少坑。
温缜看着狄越,也笑得张扬,要是其他人都像阿越一般好骗就好了。
大商户给他撂挑子,江湖他不认识人,可他大哥认识啊,当初为什么结拜,不就为了今日吗?
春耕过后重庆府又被府衙的招工吸引,知府给他们画的饼过于香,又给工钱,那还等什么,开干。
温缜本来想用水泥,但想想又放弃了,川东势力太乱,他又新来,如果水泥配方被敌国获取,用于做攻城器械,那就搞笑了。
而且修路款项易被层层克扣,加上长江沿岸多洪水,水泥路若无排水设计,反而加剧内涝。
对于交通,重庆盛产青石,铺设石板路更经济耐用。用蒸土法,土料蒸煮后夯实,提高硬度就行。
不过,只修主干道,其他的路后面富了再说,真正要打通重庆的经济命脉,还得靠水运。就这山路,明显水运更靠谱,投资码头和船只效率更高。
狄越看出了问题,“漕运,你确定你插手就能管住吗?你有人手吗?”
温缜愣了愣,“没事,楚大哥回信说过几天就来了,到时候外包给他,江湖事江湖办,他抢个码头还是很容易的。他的生意刚好能帮我盘活第一笔大单,到时候再商量,我再仔细规划规划。”
那不然他早早写信做什么?听着有点官匪勾结那味了,他这不是没办法。
江湖人不服管,都不是什么良民,还不好惹,不出人命,府衙没空盯着。
楚千嶂带着人马来重庆的那天,码头上几个巴江帮的喽啰正蹲在岸边啃干粮,远远瞧见几艘大船靠岸,船头立着个黑衣男子,腰间悬刀,身后站着十几个精壮汉子,个个眼神凶悍。
“这谁啊?排场挺大。”喽啰嘀咕。
旁边老江湖脸色一变,赶紧拽他:“闭嘴!那是楚家的人!”
楚千嶂一到重庆,没急着去见温缜,而是先带人沿着长江走了一圈,把各码头的势力摸了个透。
重庆最大的船帮“巴江帮”把持着货运,帮主赵老六是个油盐不进的硬茬子。楚千嶂没急着动手,而是先派人送上一份厚礼,江南的上好绸缎、扬州的美酒,外加一封合作信。
赵老六冷笑:“楚家?江南来的过江龙?在重庆,是龙也得盘着!”
楚千嶂不急,转头就去找了巴江帮的二当家,一个被赵老六压了多年的狠角色。三日后,赵老六意外落水,二当家上位,楚家商行顺利拿到三成码头份额。
温缜开始bb新上司,不过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可别被人的三把火给烧了。
狄越低头对上他的眼,“大人与其在这儿编排上司,不如想想怎么应对。若他真如传言那般刚正,你那些灵活的手段,怕是要碰钉子。”
温缜坐直身子,转身挑眉看他,他最不怕就就是好人了,“怕什么?他再厉害,还能比京里那帮老狐狸难缠?”
内阁里的人虽然看不惯他,却没有为难过他什么,毕竟年轻的时候,也是一腔热血过来的,景泰朝出山的老头,都是危难时出头的。那些小人不得志,这次又没有朱祁镇,他们都没有选择的余地,那些人最会看势头,如果只是能臣才有出头的机会,那些人可会卷了。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正下梁只能正,除非不想干了。
三日后,成都巡抚衙门。
温缜与众知府规规矩矩行了礼,抬眼打量这位新上司。眉宇间刻着风霜痕迹,一身深红官袍,腰间玉佩只是寻常青玉。唯有那双眼睛,沉静得像深潭,望过来时让人莫名心虚。
“温知府年少有为啊。”杨昭声音温和,却带着久居上位的威压,“年纪轻轻,屡破大案,连圣上都夸过。”
温缜心头一紧,这话听着像褒奖,可配上杨昭洞若观火的眼神,分明是在说。你的手段,本官门儿清。
果然,下一句便单刀直入:“只是近日商户罢市之事,闹得沸沸扬扬。温知府以为,强压之下,后患几何?”
堂外寒风呼啸,温缜背后都紧绷起来,一众知府的眼睛也望过来,温缜众目睽睽之下咳了咳,“下官愚见,商贾如野马,既要缰绳勒得住,也得偶尔喂把草料。”说着从袖中掏出一本册子,“这是重庆府拟定的《市易新则》,请大人过目。”
杨昭翻阅片刻,眼底有些许讶异。册中不仅严惩奸商,更写明,“凡诚信经营三年者,减税一成;开设工坊雇贫民者,免徭役。”
“温知府这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这叫什么话,怎么能说得这么直白,温缜眨眨眼,“当然,若大人觉得不妥……”
“不必。”杨昭合上册子,“听闻你是去年的新科状元?”
温缜一怔,“是,去年下官科举时,陈阁老为主考官。”
杨昭目光悠远,“温知府这升官路快得前所未见,陈阁老让我来四川,公文发放时顺道来信说,这边有个无法无天的知府,让我压一压这嚣张气焰。”
堂内炭火噼啪一响,温缜耳根发热,这叫什么话!他多遵纪守法,秉公执法!
但他没回,只低头看穿的黑缎官靴,新上司才来,他给个面子。
其余知府酸溜溜的看着他,这人升迁才一年啊,他们用了多少年?听巡府的意思关系还挺好,果然人比人气死人,还得是这种朝中有靠山的才好升迁。
他们看温缜的脸,嫉恨得咬牙。无他,在一群中年人里,温缜俊美得过于醒目,这少年得志的模样,真是让人看不过眼。
第107章 搞事(五)
在成都府待了三天, 温缜还想找刘知府说会话,了解一下重庆府以前的管理模式,谁知道刘知府仿佛躲他一般,绕着他走。
温缜满脸问号?这待客之道是不是太差了?他们也没发生过矛盾吧?平账也是他自己来平吧, 他都没勉强。
一看就是心虚, 不过不归他管的事他凑上去就不礼貌了, 重庆府还有一堆事了,杨巡府的接风宴一吃完, 他与狄越就准备回去了。顺便去重庆各县巡视一下春耕进度,看着有条不紊的进行,这一届县令还不错,办起事来像模像样。
他回府衙后,狄越就去卫所报个到, 顺便听韩冲说这几天的事。他的消息来源很快, 西南这边动静锦衣卫是很谨慎的, 如果出了事情, 他们是要担责的。
狄越回来的时候, 又看见他对着地图涂涂抹抹, “你又在做什么?”
温缜停下笔,人做事只要有正反馈,就会很有干劲,如今他就是这样, 上面都放权了, 他还能干不好, 那不是打自己脸吗?他拉过狄越,语气有些兴奋,说着他下一个阶段的规划。
“我在看这个地方发展, 重庆正好利用长江水道优势,打造转运枢纽。这个地方得天独厚,根本不需要走歪门邪道,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可发展为川东货物集散中心。”
温缜看着狄越云里雾里的眼神,笑了笑,说得更详细了些。“我们在这设立官办码头,规范货运税费,吸引夔州,泸州等地的药材、山货在此中转。”
“还可以与湖广商人合作,将重庆的桐油、生丝、药材通过长江直运汉口,换取布匹、铁器。交易一炸开,财富就开始有了,金钱流转,就会发展飞速。”
“这需要我们砸钱,联合夔州府整治三峡段礁石,拨款设立救生护航船,减少商船倾覆风险。”
“还得拔款重修重庆至汉中的米仓道,连通陕西,方便西北的皮毛、茶叶贸易。打通綦江—遵义—贵阳的盐茶古道,用重庆井盐换取云南铜矿、贵州木材。”
要想富先修路,是至理名言,他去年只拨了三万两,今年春耕也才借出去万两左右,资金富裕着呢。温缜小算盘打得很响,反正也没外人,他对狄越说着春耕后要办的事。
“然后在江北城、磁器口设立官督商办的牙行,统一度量衡,打击奸商垄断。再给予徽商、陕商免税三年的优惠,鼓励他们在重庆建立货栈,形成固定贸易链,那么就彻底打好基础了。”
他太需要短时间内出成绩了,这些基础是必须要打的,有这些基础,他用现代的发明创造才能大面积出售。
总结下来,他第一步就是砸钱修路,没别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狄越有点懵,“这才是打基础?”
温缜点点头,“当然,这才哪到哪,到时候动员大伙一起干。”
“好!”狄越看着温缜动力十足的模样,他也被感染,完全没看前面有多少坑。
温缜看着狄越,也笑得张扬,要是其他人都像阿越一般好骗就好了。
大商户给他撂挑子,江湖他不认识人,可他大哥认识啊,当初为什么结拜,不就为了今日吗?
春耕过后重庆府又被府衙的招工吸引,知府给他们画的饼过于香,又给工钱,那还等什么,开干。
温缜本来想用水泥,但想想又放弃了,川东势力太乱,他又新来,如果水泥配方被敌国获取,用于做攻城器械,那就搞笑了。
而且修路款项易被层层克扣,加上长江沿岸多洪水,水泥路若无排水设计,反而加剧内涝。
对于交通,重庆盛产青石,铺设石板路更经济耐用。用蒸土法,土料蒸煮后夯实,提高硬度就行。
不过,只修主干道,其他的路后面富了再说,真正要打通重庆的经济命脉,还得靠水运。就这山路,明显水运更靠谱,投资码头和船只效率更高。
狄越看出了问题,“漕运,你确定你插手就能管住吗?你有人手吗?”
温缜愣了愣,“没事,楚大哥回信说过几天就来了,到时候外包给他,江湖事江湖办,他抢个码头还是很容易的。他的生意刚好能帮我盘活第一笔大单,到时候再商量,我再仔细规划规划。”
那不然他早早写信做什么?听着有点官匪勾结那味了,他这不是没办法。
江湖人不服管,都不是什么良民,还不好惹,不出人命,府衙没空盯着。
楚千嶂带着人马来重庆的那天,码头上几个巴江帮的喽啰正蹲在岸边啃干粮,远远瞧见几艘大船靠岸,船头立着个黑衣男子,腰间悬刀,身后站着十几个精壮汉子,个个眼神凶悍。
“这谁啊?排场挺大。”喽啰嘀咕。
旁边老江湖脸色一变,赶紧拽他:“闭嘴!那是楚家的人!”
楚千嶂一到重庆,没急着去见温缜,而是先带人沿着长江走了一圈,把各码头的势力摸了个透。
重庆最大的船帮“巴江帮”把持着货运,帮主赵老六是个油盐不进的硬茬子。楚千嶂没急着动手,而是先派人送上一份厚礼,江南的上好绸缎、扬州的美酒,外加一封合作信。
赵老六冷笑:“楚家?江南来的过江龙?在重庆,是龙也得盘着!”
楚千嶂不急,转头就去找了巴江帮的二当家,一个被赵老六压了多年的狠角色。三日后,赵老六意外落水,二当家上位,楚家商行顺利拿到三成码头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