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我要招赘 第53节
招待所附近不远处有条餐饮街,一条街上五、六家餐馆林立,每一家生意都很兴旺。盼娣和陆赞好不容易在一家食堂找到两个空位。
食堂进门右侧柜台上挂了满满两排写着菜品名字的牌子,盼娣看了一眼,吃食果然要比公社里丰富得多,供应炒菜、米饭、面条和饺子等等。
面条不抵饿,两人商量一下决定吃饺子。二两饺子十四个,两毛钱,还得要一张四两粮票。陆赞给自己和盼娣各点了二两韭菜猪肉馅的水饺。
“二两饺子你吃得饱吗?”盼娣看着他,小声道:“我估计我十四个饺子没的剩……”
盼娣感觉自己饿得能吞得下一头牛,以她吃饺子的经验,十四个饺子肯定没有多余的匀给陆赞。
站在档口后面正在下水饺的师傅有些震惊地看了她一眼。别的姑娘和对象一起来下馆子,都秀秀气气地不好意思多点。这丫头倒好,一上来说自己十四个饺子没的剩!
师傅从台子下面端上一簸箕新包的饺子:“小姑娘,我还是第一回 听来这吃饭的姑娘说十四个饺子吃不饱的,给你看看我们这饺子多大一个。十四个饺子都快二两半!”
盼娣这才看到簸箕上码得整整齐齐的刚包好的饺子,个头足足有后世速冻水饺一个半大!
师傅说得她有些不好意思。盼娣冲他嘿嘿一笑:“要不说还是咱国营饭店质量有保障呢!师傅您包的饺子斤两给的足!”
师傅被她恭维得颇为舒坦,又看了眼旁边一声不吭的陆赞,问道:“这是你男人吧?他这么大块头,二两饺子还真是不够!”
说罢他从另外一口锅里捞了满满一碗煮散了的饺子皮递给盼娣:“二两饺子搭这一碗饺子皮应该差不多了。这个不要票,一分钱一碗。”
那些饺子皮上面带了不少馅,饺子汤还飘着肉沫和菜沫,盼娣忙接了过来,脸上笑容格外真挚:“谢谢师傅!”
陆赞看着她手里端着的小山一样高的饺子皮——一分一碗,这属于半卖半送了。
这丫头在外面要么不吭声,要么嘴巴像是抹了蜜一样。
……
两人端着两碗饺子,一碗饺子皮坐下来吃午饭。这食堂包的饺子可真香,韭菜猪肉馅,虽说是韭菜比猪肉多,但师傅加了剁碎了的猪油渣,吃起来喷香。
同桌的一位老农民,敞着衣襟,盘着腿,正在吃一碗素面,被他们吃的饺子的香气勾得直咽口水。现在年轻人啊,出门在外还真是大手大脚,肉馅饺子一来就是两碗,自个连二两的素菜饺子都不舍得吃。
盼娣没注意旁边大爷的神色,她拿起筷子就开始吃了起来,前面五六个饺子她一个接一个吃得很快,到第八个饺子速度慢了下来,吃完十个饺子盼娣感觉肚子已经饱了。陆赞那边饺子吃完,已经开始吃饺子皮了……当初是谁跟他打保票自己十四水饺没的剩的?
盼娣又硬着头皮吃了两个,看着碗里剩下最后两个水饺,她摸了摸肚子,一脸为难:“陆赞,我吃饱了……”
陆赞抬头看了她一眼,冷嗤一声,这丫头就是饿人眼大!他伸出手,拿起她的碗,将两个水饺倒进自己的碗里,开始吃了起来。
看他吃自己剩下的食物吃得这么自然,盼娣反倒有些不自在,假装若无其事地左右看了看,和坐在旁边的大爷眼神撞个正着。
大爷垂下头自言自语道:“现在年轻人赚钱容易了,花钱大手大脚!不像俺们农村来的,一毛一厘都心疼得紧!”
盼娣:“……”
陆赞:“……”
大爷将那碗素面连面汤都喝得干干净净,将碗往桌上一搁,小心翼翼地将食堂给的□□揣进裤兜,拿起搁在旁边的扁担和竹篓,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到北华来卖粮食,还下了趟馆子,回村里够吹上好一阵子了。
兴许是真的饿了,陆赞将那碗满满的饺子皮也吃光了。他抹了抹嘴,对盼娣道:“吃完饭我要去滨江路华侨饭店见一个朋友,你是自己转转,还是跟我一起?跟我一起的话,见完朋友,我们可以去富沛湖划船。华侨饭店离那儿不远……”
原来他来北华还有事要办!难怪母亲一开口,他那么积极!
盼娣想了想,她可不想沾上他的那些事,便道:“没事,你去办你的事,我自己逛逛富沛湖就行了。”
“你在连心桥的白塔那等我吧,我办完事后去找你。”陆赞漆黑的瞳仁看着她,语气软和了一些,“你不是想去北华大学吗?明天上午我陪你去……”
盼娣点点头:“好!”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6-0901:09:45~2022-06-1102:02:3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自牧归荑36瓶;天涯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63
第63章
◎点石成金◎
北华大多是老旧木制建筑的房屋街道,滨江路临湖的那栋黄色建筑物显得格外豪华气派。这便是当地的华侨饭店,主楼五层,两边各有一栋三层的裙楼。整个饭店分为三个部门:旅馆部、中餐部和西餐部。
饭店内外种了很多柏树,显得肃穆而幽静。门口是小方石块砌成的路面,表面已磨得很光滑,看上去颇有些年代感。
作为一名珠宝商人,李克俭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还只在欧洲看过这种弹格路,国内其他地方都没见过——北华果然是座有底蕴的城市啊。
这是李克俭第三次从香港过来北华,每次都是下榻华侨饭店。相比较香港那些西化的年轻人,他更喜欢这里年轻人的纯朴踏实和一丝不苟。
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饭店在门口摆了些桌椅,侨胞和外宾可以在外面一边吃饭,一边欣赏着街景。李克俭早上起得晚,这会到两点多才坐下来吃午饭。饭店白天也供应西餐,味道和国外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牛排做的比他在香港经常光顾的一家西餐厅还要地道。
他点了一客牛排坐下来慢悠悠地吃着。
距离上次来北华已经一年多。这次李克俭明显发现这座城市和上一次见的有些不一样了。华侨饭店毗邻的两条街上出现了几家个人经营的木器店、钣金店和修理店。清晨和傍晚街道上卖炸油条、麻团、炸糕的摊点也零星地出现了,城区热闹地段充斥着北华拉客三轮车特有的长喇叭发出的刺耳笛声,整个城市透出一股向上的精神气。
虽然大环境仍然相对压抑,但发展经济的势头已经很明显了,北华甚至冒出了个体经济的苗头,老百姓都急切地想过上好日子。
李克俭兴致勃勃地看着饭店门口推着自制木车卖茶水和熟食的中年夫妇,木车上摆满了一盅盅的炒田螺、炒花生米,炒瓜子,香气四溢。
这条街上年轻人又多,不过一会功夫,那炒货竟卖得七七八八。
李克俭不禁莞尔:没准这些个人经营的茶水摊、小吃摊中会出现未来的北华首富也说不定呢!
……
陆赞赶到华侨饭店的时候,李克俭刚吃完午饭,坐在门口的椅子上惬意地喝着茶。
距离两人上回见面已经一年多了。华侨饭店只接待外宾,寒喧过后,两人便一起沿着富沛湖逛逛。
李克俭三十七八的年纪,个头跟陆赞差不多高,身材瘦削,戴着一副墨镜,穿着花衬衫,手上戴着一块大大的金色手表。陆赞知道他那块手表是鼎鼎大名的劳力士,价格刚好是自己两年的工资……
路人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位穿着时髦出位的华侨,李克俭倒是一点认生地跟那些盯着他瞧的人招手,把对方弄得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他一边闲散地迈着步子,一边对陆赞说道:“这次来北华,明显感觉发展经济的信号很强啊!废萤石生意不好做了,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之前不说是想调到平西市供销社,调成了吗?”
说起来他和陆赞认识有四五年了。自打在墨西哥见过当地产出的萤石,李克俭就萌生了将萤石这种色彩鲜艳、透明度高的石头制成工艺品和首饰的想法。
相比墨西哥,中国才是萤石储备最高的国家,价格也更便宜。四年前李克俭亲自到“萤石之乡”安丰县考察。矿山公社那么偏僻的地方哪里见过华侨?他说话带着口音,又拉着矿工问东问西,差点被当地人当成通敌的台湾人,好在最后被正在供销社上班的陆赞仗义相救。
李克俭也因此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听陆赞说安丰县那些氟化钙含量低的萤石都被当成废石处理,觉得很是可惜,便通过陆赞的渠道大量地收购红星的废萤石。
由于给的价格不错,他们一直跟废石厂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上头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李克俭因此攒下了不少品相绝佳的萤石,陆赞也跟着发了几笔小财。
直到前段时间日本考察团来安丰,向红星提出了购买了废萤石的想法,当地政府像是一夜之间琢磨过来了,原本没人要的石头突然成了必须严加看管的香饽饽。李克俭收购废萤石也因此搁浅。
在他看来,陆赞这么靠谱又有能力的小伙子在那么个乡下供销社待着,实在太屈才。
不过,陆赞似乎并不这么觉得,他淡淡道:“之前确实是想调到市里,最近发现在乡下猫着没什么不好。这两年……我还是打算在矿山公社先待着,后面啥情况到时候再说。”
他语气很坚决,神色间却有着淡淡怅惘。李克俭正想追问原因,就听到陆赞岔开话题,笑道:“你这次到北华有什么事?是不是又有了啥新的发财门道?”
李克俭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东西递给他:“你先看看这个。”
陆赞接过来看了一眼,是个白色石头刻的青蛙,做工算不上细致,但巧的是青蛙的两只眼睛刚好是白色石头上的两点深色岩石,浑然天成,透着一股野趣。他拿起石头对着光看了看:“这是萤石吧?”
李克俭点了点头:“确实是萤石。现在国际上对萤石有个称呼,‘软水晶’。国外很多华人盖房子,都要埋一颗水晶球在地基底下,图个好彩头。天然水晶稀缺,价格又贵,不少人把目光投到萤石上,想着用‘软水晶’做成球来代替水晶镇宅……”
陆赞听他继续说道:“萤石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安丰县萤石矿现在正处上升期,但总有一天会被开采完。想给子孙后代多留下一点资源,就要及早进行保护,从卖矿石转变成卖工艺品,提高萤石产品附加值,才是保护资源的最好方式。我这次来是想看看,能不能和南林工艺美术研究所达成合作,找机会发展萤石艺术,将萤石制成工艺美术品销往世界各地。安丰的萤石应该像南非的钻石一样,按克拉计,而不是成吨成吨地贱卖出去!”
陆赞看他脸上隐隐有激动之色,忍不住点头道:“你这做的是‘点石成金’的事啊,他们同意了吗?”
“工艺美术研究所那帮老学究,忙着画瓷瓶,做紫砂壶呢!这些行活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南林应该依靠本地特色发展萤石艺术才对!”说到这,李克俭摆了摆手,叹道:“这些老学究跟他们也讲不通,觉得我这是教唆挖社会主义的墙角……”
李克俭这些年经常到内地游历,对这些专业名词头头是道。
陆赞漆黑的瞳仁看了他一眼,道:“北华这边氛围还算开放,下头县城、公社抓得可严实了。萤石现在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把它弄来搞成工艺品,这可不是在挖社会主义墙角么……”
李克俭喟叹一声:“我知道,我这不是来找你了吗?刚给你看的那个青蛙是我一个朋友做的,他手艺实在不怎么样。你能不能帮我找几个手艺好的玉雕师傅?咱们先做几个萤石球,试试水,给那些老学究们看看安丰萤石的价值……”
陆赞凝神听他说着,脑中琢磨着这事的可行性。
*
富沛湖很像盼娣穿过来之前经常去的西湖。在景点入口买了一张游览图,她便沿湖边漫步着。这次出门,她没好意思向科里借相机,不然倒是可以将眼前的美景一一记录下来。
湖边纳凉的人真是密密麻麻的,每人手里拿着一把蒲扇,也有许多地方有人入水游泳。街上小摊小贩明显比矿山公社要多得多,卖水果的、卖冰棍的、卖糖水的应有尽有。
盼娣买了根冰棍,一边啃一边走着。不知不觉走到陆赞所说的莲心桥,桥附近有一个小亭,亭中很多人闲坐、下棋。
亭子外面靠近湖水的地方,竟然有人在专心致志地画着水彩画!看背影是个年轻男子,他穿着短裤,旁边放着一部脚踏车,正对着湖水写生,旁边围着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吵成一片。
盼娣信步走过去,站在他身后看他画画,“你这水彩画画出了国画的意境啊,真美!”
孔淮正在专心地画画,冷不丁听到身后一个清悦的女声。他回头一看,一个身形绰约的漂亮姑娘正认真地看着自己的画作。
和后世那些甜腻的水彩画不一样,他的用笔畅快沉着,一气呵成。尤其是几棵枯树用长锋狼毫笔勾树干和枝条,自然流露出枯、湿、浓、淡的不同层次,遒劲中带着潇洒。远处的湖光水与色相互融合渗化,显得空朦迷离……
盼娣的目光落到年轻男人的脸上,笑道:“您是专职画家吗?画作很见功底呢!”
孔淮听她又说出了这幅画中他最得意的几个地方,原本有些冷淡的面庞一点点松软下来,微微一笑:“算不上专职画家,我是北华大学美术系的老师。”
盼娣瞪大眼睛:“您这么年轻,已经是大学老师了?太厉害了!”
看她那双美丽的眼眸溢满了惊讶和赞赏,孔淮心中很是受用,便问起盼娣的情况,当得知她是矿区的一名普通职工时,也觉得颇为意外。
两人正闲聊着,旁边孩子们围着孔淮嚷着也想要画画。孔淮好脾气地拿出了纸,让出了画架和颜料。几个孩子一哄而上,顿时将水彩颜料和画纸弄得一塌糊涂。
孔淮竟然一点也不生气,全程笑眯眯地看着孩子们画画。这人性子真不错,盼娣不由暗自嘀咕道。
两个站着闲聊了几句,孔淮突然捂着肚子,皱眉道:“林同志,我要去趟厕所,拜托你帮我看下画架。”
盼娣看他撒着腿往人多的方向跑着,只得留下来帮他看东西。幸好那群捣乱的孩子们被家长唤走了,她一个人站在画架前,默默地欣赏着眼前迷离空灵的湖光山色。
“同志,画人像多少钱一张?”两位结伴逛富沛湖的年轻女孩眼巴巴地瞧着盼娣,“这里没看到照相的,我们难得来一次,想画个像。”
年轻女孩眼里满满的期盼,盼娣看着人群的方向,孔老师连个人影都瞧不见。
她想到今天坐趟三轮车花了五毛,便迟疑道:“五毛一张?”
两个女孩互相看了对方一眼,脸上露出欣喜之色,齐声道:“我们一人画一张!”
盼娣:“……”
作者有话说:
弹格路:由卵石、碎石铺筑的路面。
这两天有些卡文,我尽量多更吧。感谢各位不离不弃的宝子们。感谢在2022-06-1102:02:38~2022-06-1302:14:2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食堂进门右侧柜台上挂了满满两排写着菜品名字的牌子,盼娣看了一眼,吃食果然要比公社里丰富得多,供应炒菜、米饭、面条和饺子等等。
面条不抵饿,两人商量一下决定吃饺子。二两饺子十四个,两毛钱,还得要一张四两粮票。陆赞给自己和盼娣各点了二两韭菜猪肉馅的水饺。
“二两饺子你吃得饱吗?”盼娣看着他,小声道:“我估计我十四个饺子没的剩……”
盼娣感觉自己饿得能吞得下一头牛,以她吃饺子的经验,十四个饺子肯定没有多余的匀给陆赞。
站在档口后面正在下水饺的师傅有些震惊地看了她一眼。别的姑娘和对象一起来下馆子,都秀秀气气地不好意思多点。这丫头倒好,一上来说自己十四个饺子没的剩!
师傅从台子下面端上一簸箕新包的饺子:“小姑娘,我还是第一回 听来这吃饭的姑娘说十四个饺子吃不饱的,给你看看我们这饺子多大一个。十四个饺子都快二两半!”
盼娣这才看到簸箕上码得整整齐齐的刚包好的饺子,个头足足有后世速冻水饺一个半大!
师傅说得她有些不好意思。盼娣冲他嘿嘿一笑:“要不说还是咱国营饭店质量有保障呢!师傅您包的饺子斤两给的足!”
师傅被她恭维得颇为舒坦,又看了眼旁边一声不吭的陆赞,问道:“这是你男人吧?他这么大块头,二两饺子还真是不够!”
说罢他从另外一口锅里捞了满满一碗煮散了的饺子皮递给盼娣:“二两饺子搭这一碗饺子皮应该差不多了。这个不要票,一分钱一碗。”
那些饺子皮上面带了不少馅,饺子汤还飘着肉沫和菜沫,盼娣忙接了过来,脸上笑容格外真挚:“谢谢师傅!”
陆赞看着她手里端着的小山一样高的饺子皮——一分一碗,这属于半卖半送了。
这丫头在外面要么不吭声,要么嘴巴像是抹了蜜一样。
……
两人端着两碗饺子,一碗饺子皮坐下来吃午饭。这食堂包的饺子可真香,韭菜猪肉馅,虽说是韭菜比猪肉多,但师傅加了剁碎了的猪油渣,吃起来喷香。
同桌的一位老农民,敞着衣襟,盘着腿,正在吃一碗素面,被他们吃的饺子的香气勾得直咽口水。现在年轻人啊,出门在外还真是大手大脚,肉馅饺子一来就是两碗,自个连二两的素菜饺子都不舍得吃。
盼娣没注意旁边大爷的神色,她拿起筷子就开始吃了起来,前面五六个饺子她一个接一个吃得很快,到第八个饺子速度慢了下来,吃完十个饺子盼娣感觉肚子已经饱了。陆赞那边饺子吃完,已经开始吃饺子皮了……当初是谁跟他打保票自己十四水饺没的剩的?
盼娣又硬着头皮吃了两个,看着碗里剩下最后两个水饺,她摸了摸肚子,一脸为难:“陆赞,我吃饱了……”
陆赞抬头看了她一眼,冷嗤一声,这丫头就是饿人眼大!他伸出手,拿起她的碗,将两个水饺倒进自己的碗里,开始吃了起来。
看他吃自己剩下的食物吃得这么自然,盼娣反倒有些不自在,假装若无其事地左右看了看,和坐在旁边的大爷眼神撞个正着。
大爷垂下头自言自语道:“现在年轻人赚钱容易了,花钱大手大脚!不像俺们农村来的,一毛一厘都心疼得紧!”
盼娣:“……”
陆赞:“……”
大爷将那碗素面连面汤都喝得干干净净,将碗往桌上一搁,小心翼翼地将食堂给的□□揣进裤兜,拿起搁在旁边的扁担和竹篓,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到北华来卖粮食,还下了趟馆子,回村里够吹上好一阵子了。
兴许是真的饿了,陆赞将那碗满满的饺子皮也吃光了。他抹了抹嘴,对盼娣道:“吃完饭我要去滨江路华侨饭店见一个朋友,你是自己转转,还是跟我一起?跟我一起的话,见完朋友,我们可以去富沛湖划船。华侨饭店离那儿不远……”
原来他来北华还有事要办!难怪母亲一开口,他那么积极!
盼娣想了想,她可不想沾上他的那些事,便道:“没事,你去办你的事,我自己逛逛富沛湖就行了。”
“你在连心桥的白塔那等我吧,我办完事后去找你。”陆赞漆黑的瞳仁看着她,语气软和了一些,“你不是想去北华大学吗?明天上午我陪你去……”
盼娣点点头:“好!”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6-0901:09:45~2022-06-1102:02:3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自牧归荑36瓶;天涯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63
第63章
◎点石成金◎
北华大多是老旧木制建筑的房屋街道,滨江路临湖的那栋黄色建筑物显得格外豪华气派。这便是当地的华侨饭店,主楼五层,两边各有一栋三层的裙楼。整个饭店分为三个部门:旅馆部、中餐部和西餐部。
饭店内外种了很多柏树,显得肃穆而幽静。门口是小方石块砌成的路面,表面已磨得很光滑,看上去颇有些年代感。
作为一名珠宝商人,李克俭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还只在欧洲看过这种弹格路,国内其他地方都没见过——北华果然是座有底蕴的城市啊。
这是李克俭第三次从香港过来北华,每次都是下榻华侨饭店。相比较香港那些西化的年轻人,他更喜欢这里年轻人的纯朴踏实和一丝不苟。
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饭店在门口摆了些桌椅,侨胞和外宾可以在外面一边吃饭,一边欣赏着街景。李克俭早上起得晚,这会到两点多才坐下来吃午饭。饭店白天也供应西餐,味道和国外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牛排做的比他在香港经常光顾的一家西餐厅还要地道。
他点了一客牛排坐下来慢悠悠地吃着。
距离上次来北华已经一年多。这次李克俭明显发现这座城市和上一次见的有些不一样了。华侨饭店毗邻的两条街上出现了几家个人经营的木器店、钣金店和修理店。清晨和傍晚街道上卖炸油条、麻团、炸糕的摊点也零星地出现了,城区热闹地段充斥着北华拉客三轮车特有的长喇叭发出的刺耳笛声,整个城市透出一股向上的精神气。
虽然大环境仍然相对压抑,但发展经济的势头已经很明显了,北华甚至冒出了个体经济的苗头,老百姓都急切地想过上好日子。
李克俭兴致勃勃地看着饭店门口推着自制木车卖茶水和熟食的中年夫妇,木车上摆满了一盅盅的炒田螺、炒花生米,炒瓜子,香气四溢。
这条街上年轻人又多,不过一会功夫,那炒货竟卖得七七八八。
李克俭不禁莞尔:没准这些个人经营的茶水摊、小吃摊中会出现未来的北华首富也说不定呢!
……
陆赞赶到华侨饭店的时候,李克俭刚吃完午饭,坐在门口的椅子上惬意地喝着茶。
距离两人上回见面已经一年多了。华侨饭店只接待外宾,寒喧过后,两人便一起沿着富沛湖逛逛。
李克俭三十七八的年纪,个头跟陆赞差不多高,身材瘦削,戴着一副墨镜,穿着花衬衫,手上戴着一块大大的金色手表。陆赞知道他那块手表是鼎鼎大名的劳力士,价格刚好是自己两年的工资……
路人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位穿着时髦出位的华侨,李克俭倒是一点认生地跟那些盯着他瞧的人招手,把对方弄得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他一边闲散地迈着步子,一边对陆赞说道:“这次来北华,明显感觉发展经济的信号很强啊!废萤石生意不好做了,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之前不说是想调到平西市供销社,调成了吗?”
说起来他和陆赞认识有四五年了。自打在墨西哥见过当地产出的萤石,李克俭就萌生了将萤石这种色彩鲜艳、透明度高的石头制成工艺品和首饰的想法。
相比墨西哥,中国才是萤石储备最高的国家,价格也更便宜。四年前李克俭亲自到“萤石之乡”安丰县考察。矿山公社那么偏僻的地方哪里见过华侨?他说话带着口音,又拉着矿工问东问西,差点被当地人当成通敌的台湾人,好在最后被正在供销社上班的陆赞仗义相救。
李克俭也因此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听陆赞说安丰县那些氟化钙含量低的萤石都被当成废石处理,觉得很是可惜,便通过陆赞的渠道大量地收购红星的废萤石。
由于给的价格不错,他们一直跟废石厂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上头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李克俭因此攒下了不少品相绝佳的萤石,陆赞也跟着发了几笔小财。
直到前段时间日本考察团来安丰,向红星提出了购买了废萤石的想法,当地政府像是一夜之间琢磨过来了,原本没人要的石头突然成了必须严加看管的香饽饽。李克俭收购废萤石也因此搁浅。
在他看来,陆赞这么靠谱又有能力的小伙子在那么个乡下供销社待着,实在太屈才。
不过,陆赞似乎并不这么觉得,他淡淡道:“之前确实是想调到市里,最近发现在乡下猫着没什么不好。这两年……我还是打算在矿山公社先待着,后面啥情况到时候再说。”
他语气很坚决,神色间却有着淡淡怅惘。李克俭正想追问原因,就听到陆赞岔开话题,笑道:“你这次到北华有什么事?是不是又有了啥新的发财门道?”
李克俭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东西递给他:“你先看看这个。”
陆赞接过来看了一眼,是个白色石头刻的青蛙,做工算不上细致,但巧的是青蛙的两只眼睛刚好是白色石头上的两点深色岩石,浑然天成,透着一股野趣。他拿起石头对着光看了看:“这是萤石吧?”
李克俭点了点头:“确实是萤石。现在国际上对萤石有个称呼,‘软水晶’。国外很多华人盖房子,都要埋一颗水晶球在地基底下,图个好彩头。天然水晶稀缺,价格又贵,不少人把目光投到萤石上,想着用‘软水晶’做成球来代替水晶镇宅……”
陆赞听他继续说道:“萤石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安丰县萤石矿现在正处上升期,但总有一天会被开采完。想给子孙后代多留下一点资源,就要及早进行保护,从卖矿石转变成卖工艺品,提高萤石产品附加值,才是保护资源的最好方式。我这次来是想看看,能不能和南林工艺美术研究所达成合作,找机会发展萤石艺术,将萤石制成工艺美术品销往世界各地。安丰的萤石应该像南非的钻石一样,按克拉计,而不是成吨成吨地贱卖出去!”
陆赞看他脸上隐隐有激动之色,忍不住点头道:“你这做的是‘点石成金’的事啊,他们同意了吗?”
“工艺美术研究所那帮老学究,忙着画瓷瓶,做紫砂壶呢!这些行活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南林应该依靠本地特色发展萤石艺术才对!”说到这,李克俭摆了摆手,叹道:“这些老学究跟他们也讲不通,觉得我这是教唆挖社会主义的墙角……”
李克俭这些年经常到内地游历,对这些专业名词头头是道。
陆赞漆黑的瞳仁看了他一眼,道:“北华这边氛围还算开放,下头县城、公社抓得可严实了。萤石现在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把它弄来搞成工艺品,这可不是在挖社会主义墙角么……”
李克俭喟叹一声:“我知道,我这不是来找你了吗?刚给你看的那个青蛙是我一个朋友做的,他手艺实在不怎么样。你能不能帮我找几个手艺好的玉雕师傅?咱们先做几个萤石球,试试水,给那些老学究们看看安丰萤石的价值……”
陆赞凝神听他说着,脑中琢磨着这事的可行性。
*
富沛湖很像盼娣穿过来之前经常去的西湖。在景点入口买了一张游览图,她便沿湖边漫步着。这次出门,她没好意思向科里借相机,不然倒是可以将眼前的美景一一记录下来。
湖边纳凉的人真是密密麻麻的,每人手里拿着一把蒲扇,也有许多地方有人入水游泳。街上小摊小贩明显比矿山公社要多得多,卖水果的、卖冰棍的、卖糖水的应有尽有。
盼娣买了根冰棍,一边啃一边走着。不知不觉走到陆赞所说的莲心桥,桥附近有一个小亭,亭中很多人闲坐、下棋。
亭子外面靠近湖水的地方,竟然有人在专心致志地画着水彩画!看背影是个年轻男子,他穿着短裤,旁边放着一部脚踏车,正对着湖水写生,旁边围着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吵成一片。
盼娣信步走过去,站在他身后看他画画,“你这水彩画画出了国画的意境啊,真美!”
孔淮正在专心地画画,冷不丁听到身后一个清悦的女声。他回头一看,一个身形绰约的漂亮姑娘正认真地看着自己的画作。
和后世那些甜腻的水彩画不一样,他的用笔畅快沉着,一气呵成。尤其是几棵枯树用长锋狼毫笔勾树干和枝条,自然流露出枯、湿、浓、淡的不同层次,遒劲中带着潇洒。远处的湖光水与色相互融合渗化,显得空朦迷离……
盼娣的目光落到年轻男人的脸上,笑道:“您是专职画家吗?画作很见功底呢!”
孔淮听她又说出了这幅画中他最得意的几个地方,原本有些冷淡的面庞一点点松软下来,微微一笑:“算不上专职画家,我是北华大学美术系的老师。”
盼娣瞪大眼睛:“您这么年轻,已经是大学老师了?太厉害了!”
看她那双美丽的眼眸溢满了惊讶和赞赏,孔淮心中很是受用,便问起盼娣的情况,当得知她是矿区的一名普通职工时,也觉得颇为意外。
两人正闲聊着,旁边孩子们围着孔淮嚷着也想要画画。孔淮好脾气地拿出了纸,让出了画架和颜料。几个孩子一哄而上,顿时将水彩颜料和画纸弄得一塌糊涂。
孔淮竟然一点也不生气,全程笑眯眯地看着孩子们画画。这人性子真不错,盼娣不由暗自嘀咕道。
两个站着闲聊了几句,孔淮突然捂着肚子,皱眉道:“林同志,我要去趟厕所,拜托你帮我看下画架。”
盼娣看他撒着腿往人多的方向跑着,只得留下来帮他看东西。幸好那群捣乱的孩子们被家长唤走了,她一个人站在画架前,默默地欣赏着眼前迷离空灵的湖光山色。
“同志,画人像多少钱一张?”两位结伴逛富沛湖的年轻女孩眼巴巴地瞧着盼娣,“这里没看到照相的,我们难得来一次,想画个像。”
年轻女孩眼里满满的期盼,盼娣看着人群的方向,孔老师连个人影都瞧不见。
她想到今天坐趟三轮车花了五毛,便迟疑道:“五毛一张?”
两个女孩互相看了对方一眼,脸上露出欣喜之色,齐声道:“我们一人画一张!”
盼娣:“……”
作者有话说:
弹格路:由卵石、碎石铺筑的路面。
这两天有些卡文,我尽量多更吧。感谢各位不离不弃的宝子们。感谢在2022-06-1102:02:38~2022-06-1302:14:2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