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后,新思想 第55节
潘妤随口应声:
“嗯,可说了何事?”
珠帘外站着的宫婢回:“好像是宫外来人了,太后请娘娘过去一同招待。”
潘妤若有所思放下笔,思考着宫外究竟来了谁,却也不耽搁,换了衣裳便往长乐宫去,远远的听见一道熟悉的少女夸赞声:
“太后您风华正茂,哪能沾得上一个‘老’字,您是小女见过最有气质的夫人,小女巴不得日日在您身边伺候。”
潘妤脚步一滞,这是……潘娆?
原是潘家来人了,怪道太后要她来一同招待。
宫婢吟唱过后,潘妤走入殿内,太后看见她像看见了救星,竟不顾身份,起身迎她:
“皇后来了,快瞧瞧谁来宫中看你了。”
这潘家的老夫人说话太强势,小云氏都快有些招架不住了。
平氏和潘娆向潘妤行礼,陈氏却姗姗而动,见了潘妤,架子竟比太后还要大一些。
甚至看到太后迎向潘妤时,陈氏还面露不屑,或许是在暗自嘲笑小云氏,顶着太后的身份对儿媳妇姿态这般低微,真是没出息的很。
潘妤与小云氏携手上前,在太夫人陈氏身前站定,并不主动打招呼,而是静静的看着陈氏,等她向自己行礼。
陈氏知晓潘妤不想见她,那又如何?她身为诰命夫人,若真想入宫来,又不是非得求见潘妤,见太后反而更容易。
见潘妤连稍微亲近一些的面子都不愿给她做,陈氏暗恨在心,鼻眼观心的给潘妤行礼,却在弯腰的刹那,捂着腰吃痛叫唤了一声,然后‘跌坐’在太后赐的软坐上,向潘妤抱歉道:
“最近这老毛病又犯了,腰疼的厉害,礼数不到处,还请娘娘见谅。”
潘妤眉峰一挑,没说话,倒是太后小云氏当了真:
“那老夫人快别行礼了,皇后不会计较这些的。”说完,又对宫婢说:“快给老夫人再拿个软和些的垫子来。”
潘妤实在懒得看陈氏在那装模作样,干脆对小云氏说:
“我宫里有两个善按摩的宫婢,或许对太夫人的腰症有好处,不若请太夫人移步长秋宫,让她们给你按一按。”
陈氏哪会如潘妤的愿,故意捂着腰说:
“娘娘既有孝心,还是把她们唤过来吧,哪有让老身去迁就两个奴婢的。”
潘妤并不给她拒绝的机会,对身后崔琳崔琅使了个眼色,两人便立刻会意上前,一左一右的‘搀扶’着陈氏起身:
“太夫人,您便屈尊移步吧,娘娘好些时候没见您,想与您说说体己话呢。”
陈氏没想到潘妤会直接让人动手,顿时怒了:
“放肆!”
潘妤耐着性子说:
“太夫人若是不愿接受本宫的好意,那本宫只好叫人送你们出宫,如何?”
此言一出,不仅陈氏傻眼,就连平氏和潘娆都大感意外。
平氏悄悄偷看了一眼太后,见太后对潘妤的强势行径,竟无丝毫不悦,顿时吃惊不已,从前只听说潘妤受宠,竟不想受宠成这般,连太后跟前,也能无所顾忌。
看样子,若陈氏继续拿乔,潘妤真敢把她们送出宫,那她们还费心入宫做什么?
既然来了,怎么着也得跟潘妤说上几句话才成。
“太夫人,娘娘一片孝心,亲祖孙俩,您就别客气了。”
平氏着重强调‘亲祖孙’三个字,提醒陈氏今日入宫的目的。
陈氏被崔琳崔琅架着,本就动弹不得,再加上平氏从旁劝说,便是再生气也只能一忍再忍,回身向太后小云氏行告退礼后,随潘妤往长秋宫去。
**
兰乔嬷嬷见潘妤出去没没多会儿就回来了,正奇怪着,就看见陈氏、平氏和潘娆跟随在后,兰乔嬷嬷对潘家如今恨之入骨,连礼都没高兴出来见,就暂避了下去。
潘妤进殿后,没瞧见兰乔嬷嬷,便知她的意思,径直让宫婢去倒茶来。
崔琳崔琅领命而去,上茶后,又把殿内伺候的宫婢尽数带出,偌大的宫殿内,便只剩下坐在凤座上的潘妤,及陈氏一行三人。
潘妤旁若无人的饮茶,陈氏坐在下首本就不满,见潘妤这怠慢的样子,更是气恼,将手中茶杯重重往茶几上一放,冷声开口:
“果真是崔氏亲生的,母亲什么样,女儿也什么样,都是凉薄之人,忤逆不孝,也不怕遭报应。”
潘妤抬眼瞥了她一眼,问:
“你陷害我阿娘时,也没见你怕遭报应啊。”
“我……”陈氏语塞,随即又挺直背脊狡辩:“不过是些许教训罢了,她上纲上线揪着不放,可有把丈夫和长辈放在眼里?你也与她一样,目中无人,也不想想如今这地位是谁给你的。”
潘妤猛地将茶杯砸在陈氏脚边,碎瓷散了一地,茶水还把陈氏的裙摆打湿了。
陈氏没想到潘妤敢如此,老脸涨得通红,指着她半晌说不出话。
潘妤砸完杯子,又开口厉声责问:
“你对我阿娘恨之入骨,所以哪怕她已义绝而去,你仍旧不放过她,竟派人去骚扰她,是也不是?”
陈氏面露疑惑,平氏和潘娆也不懂潘妤的意思。
“你,你胡说什么?我何时派人骚扰她了?”陈氏的满脸疑惑给了潘妤答案。
看来找地痞骚扰阿娘的,不是陈氏,就是潘远山。
/:.
“竟不是太夫人?”潘妤自凤座而下,来到陈氏身旁,将自己刚刚砸碎的瓷片往旁边拨了拨。
平氏见潘妤态度有所缓和,赶忙上前打圆场:
“娘娘定是误会了,崔夫人离去后,太夫人时常说可惜来着,又怎会派人去骚扰呢。”
就说潘妤怎会连表面功夫都不做,原是误会了骚扰她阿娘的是太夫人陈氏,看来只要解释清楚,还是有机会缓和关系的。
潘妤面色稍霁:“如此,倒是我冤枉太夫人了,孙女给太夫人道歉。”
陈氏轻哼一声,却暗自松了口气。
她可不愿承认,刚才潘妤摔杯子过来时,她一颗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生怕她不管不顾跟自己撕破脸。
如今潘家被圣上开刀,而家族里最有出息的子孙就是潘妤,哪怕陈氏再不愿承认也都是事实,若是能把潘妤哄好了,陈氏不介意稍微放低一点身段。
先前不过就是试探潘妤的底线罢了,若能以气势压倒自然是好,若不能压倒就换一种方式,反正如今看来只要不涉及崔氏,潘妤就不至于跟他们翻脸。
“怎的,你母亲被人骚扰了?”陈氏放缓声量,关切的说:“唉,她一个妇道人家……罢了罢了,总之都有错处,不提也罢了。你让她今后自己当心些,多请些护院才是正理。”
潘妤不动声色的应声:
“谢太夫人惦念,我会转告母亲的。”
说完,话锋一转,对她们问:“对了,太夫人和平姨娘、娆妹妹今日入宫所为何事?”
老半天了,终于说到正题,平氏与潘娆对望一眼,由平氏红着眼眶向潘妤讲述近来的遭遇:
“……便是如此。娆儿自中秋宫宴回府,便被寿昌公主的人品折服,有心与之相交,却不想公主被奸人蒙蔽,那日王府相聚,种种不堪,令人心碎,你妹妹日日以泪洗面,哀叹自己的出身,可我……我们也是没办法了。”
平氏说得遮遮掩掩,好在潘妤那日已经听阿娘说过此事,知道潘妤不是想跟公主结交,而是看上了宁平王,但宁平王却好似更看重出身,对潘娆并不搭理。
“我倒不知公主有门户之见,按理说,娆妹妹是相府千金,不该受此冷遇才对。”潘妤看向潘娆,潘娆立刻起身:
“说到底,不过因为我是庶出,公主或许没有门户之见,可架不住她身边有人进谗言,娘娘心胸大度,全然看在往昔情分上,帮一帮妹妹吧。”
潘娆绝口不提之前为了玉玺欺负过潘妤之事,竟打起了感情牌。
潘妤耐着性子问:“你们想我如何帮?”
潘娆见她不曾拒绝,面露喜色,却不知如何开口,于是请陈氏帮她说:
“你是皇后,不管是公主还是王爷,都要听你这个嫂子的,不若你就给你妹妹下道懿旨,抬一抬她的身份,只要身份上去了,相信凭娆儿的资质,定能博得公主欢心。”
陈氏想要的当然不止这些,但如今潘妤还不受掌控,要求提得过高会弄巧成拙,陈氏才退而求其次,让潘妤下旨抬高潘娆的身份。
潘妤闻言,垂目思虑,片刻后才迟迟说道:
“一道旨意又如何能真正抬高娆妹妹的身份,太夫人与平姨娘难道就没想过一劳永逸的解决此事吗?”
陈氏与平氏不解对望:“何谓一劳永逸?请娘娘明示。”
潘妤起身踱步,边走边说:
“我下旨或许能管上几日,但人心中的成见岂是一道旨意能抹平的?不若太夫人回去,请父亲出马,将平姨娘扶为正妻,如此一来,不管是娆妹妹还是旸弟,不就是名正言顺的嫡出身份了吗?”
语毕,殿中一阵近乎诡异的安静。
潘妤也不急,慢悠悠的回到凤座之上,等她们回过神来。
“扶……扶……扶为、正妻?”
平氏花了好长时间,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因为太过欣喜,而忍不住有些颤抖:“娘娘……竟允许此事?”
潘妤说:
“唉,说实话,从前因为我母亲,我对平姨娘诸多不满。但如今,我母亲已与父亲义绝离家,往事已矣,父亲正妻之位空缺,若不扶正平姨娘,将来父亲或许也会另找填房,若遇上个凶悍跋扈的……”
平氏忍下狂喜,向陈氏看去,只见陈氏仍在发愣,似乎还在消化潘妤所言之事。
对呀!
她怎么没想到这治标又治本的法子?
从前只一心想让平氏的两个孩子记入崔氏名下,如今崔氏不在了,何不让远儿学学他父亲,将平氏扶正,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
平氏做了正妻,两个孩子成了嫡子,远儿一直以来的愿望就达成了。
想到此处,陈氏猛地起身,哪里还有半点腰疼之相:
“娘娘所言有理,但你真的愿意让你父亲扶正平氏?”
潘妤点头:“自然。平姨娘到底是看着我长大的,若父亲身边换了旁人,我心里还真没底。”
陈氏是平氏的姨母,在儿子娶崔氏之前,她就想让平氏做她的儿媳妇,后来崔氏横插一脚,她看重的儿媳,一下从正妻变成妾室,对此陈氏始终视为遗憾。
看来崔氏离府,还是有点好处的。
得了潘妤的好法子,陈氏也坐不住了,连旨意都不讨,直接带着平氏与潘娆回府筹划扶正之事了。
她们离开后,兰乔嬷嬷才从内殿走出,在殿门口站了一会儿,等那行人走远后,才来到悠闲喝茶的潘妤身前,无奈问道:
“娘娘,您可真是好心。潘家那般狼心狗肺的对待夫人,您非但不帮夫人解气,还上赶着给他们出谋划策,真真是……唉……”
“嗯,可说了何事?”
珠帘外站着的宫婢回:“好像是宫外来人了,太后请娘娘过去一同招待。”
潘妤若有所思放下笔,思考着宫外究竟来了谁,却也不耽搁,换了衣裳便往长乐宫去,远远的听见一道熟悉的少女夸赞声:
“太后您风华正茂,哪能沾得上一个‘老’字,您是小女见过最有气质的夫人,小女巴不得日日在您身边伺候。”
潘妤脚步一滞,这是……潘娆?
原是潘家来人了,怪道太后要她来一同招待。
宫婢吟唱过后,潘妤走入殿内,太后看见她像看见了救星,竟不顾身份,起身迎她:
“皇后来了,快瞧瞧谁来宫中看你了。”
这潘家的老夫人说话太强势,小云氏都快有些招架不住了。
平氏和潘娆向潘妤行礼,陈氏却姗姗而动,见了潘妤,架子竟比太后还要大一些。
甚至看到太后迎向潘妤时,陈氏还面露不屑,或许是在暗自嘲笑小云氏,顶着太后的身份对儿媳妇姿态这般低微,真是没出息的很。
潘妤与小云氏携手上前,在太夫人陈氏身前站定,并不主动打招呼,而是静静的看着陈氏,等她向自己行礼。
陈氏知晓潘妤不想见她,那又如何?她身为诰命夫人,若真想入宫来,又不是非得求见潘妤,见太后反而更容易。
见潘妤连稍微亲近一些的面子都不愿给她做,陈氏暗恨在心,鼻眼观心的给潘妤行礼,却在弯腰的刹那,捂着腰吃痛叫唤了一声,然后‘跌坐’在太后赐的软坐上,向潘妤抱歉道:
“最近这老毛病又犯了,腰疼的厉害,礼数不到处,还请娘娘见谅。”
潘妤眉峰一挑,没说话,倒是太后小云氏当了真:
“那老夫人快别行礼了,皇后不会计较这些的。”说完,又对宫婢说:“快给老夫人再拿个软和些的垫子来。”
潘妤实在懒得看陈氏在那装模作样,干脆对小云氏说:
“我宫里有两个善按摩的宫婢,或许对太夫人的腰症有好处,不若请太夫人移步长秋宫,让她们给你按一按。”
陈氏哪会如潘妤的愿,故意捂着腰说:
“娘娘既有孝心,还是把她们唤过来吧,哪有让老身去迁就两个奴婢的。”
潘妤并不给她拒绝的机会,对身后崔琳崔琅使了个眼色,两人便立刻会意上前,一左一右的‘搀扶’着陈氏起身:
“太夫人,您便屈尊移步吧,娘娘好些时候没见您,想与您说说体己话呢。”
陈氏没想到潘妤会直接让人动手,顿时怒了:
“放肆!”
潘妤耐着性子说:
“太夫人若是不愿接受本宫的好意,那本宫只好叫人送你们出宫,如何?”
此言一出,不仅陈氏傻眼,就连平氏和潘娆都大感意外。
平氏悄悄偷看了一眼太后,见太后对潘妤的强势行径,竟无丝毫不悦,顿时吃惊不已,从前只听说潘妤受宠,竟不想受宠成这般,连太后跟前,也能无所顾忌。
看样子,若陈氏继续拿乔,潘妤真敢把她们送出宫,那她们还费心入宫做什么?
既然来了,怎么着也得跟潘妤说上几句话才成。
“太夫人,娘娘一片孝心,亲祖孙俩,您就别客气了。”
平氏着重强调‘亲祖孙’三个字,提醒陈氏今日入宫的目的。
陈氏被崔琳崔琅架着,本就动弹不得,再加上平氏从旁劝说,便是再生气也只能一忍再忍,回身向太后小云氏行告退礼后,随潘妤往长秋宫去。
**
兰乔嬷嬷见潘妤出去没没多会儿就回来了,正奇怪着,就看见陈氏、平氏和潘娆跟随在后,兰乔嬷嬷对潘家如今恨之入骨,连礼都没高兴出来见,就暂避了下去。
潘妤进殿后,没瞧见兰乔嬷嬷,便知她的意思,径直让宫婢去倒茶来。
崔琳崔琅领命而去,上茶后,又把殿内伺候的宫婢尽数带出,偌大的宫殿内,便只剩下坐在凤座上的潘妤,及陈氏一行三人。
潘妤旁若无人的饮茶,陈氏坐在下首本就不满,见潘妤这怠慢的样子,更是气恼,将手中茶杯重重往茶几上一放,冷声开口:
“果真是崔氏亲生的,母亲什么样,女儿也什么样,都是凉薄之人,忤逆不孝,也不怕遭报应。”
潘妤抬眼瞥了她一眼,问:
“你陷害我阿娘时,也没见你怕遭报应啊。”
“我……”陈氏语塞,随即又挺直背脊狡辩:“不过是些许教训罢了,她上纲上线揪着不放,可有把丈夫和长辈放在眼里?你也与她一样,目中无人,也不想想如今这地位是谁给你的。”
潘妤猛地将茶杯砸在陈氏脚边,碎瓷散了一地,茶水还把陈氏的裙摆打湿了。
陈氏没想到潘妤敢如此,老脸涨得通红,指着她半晌说不出话。
潘妤砸完杯子,又开口厉声责问:
“你对我阿娘恨之入骨,所以哪怕她已义绝而去,你仍旧不放过她,竟派人去骚扰她,是也不是?”
陈氏面露疑惑,平氏和潘娆也不懂潘妤的意思。
“你,你胡说什么?我何时派人骚扰她了?”陈氏的满脸疑惑给了潘妤答案。
看来找地痞骚扰阿娘的,不是陈氏,就是潘远山。
/:.
“竟不是太夫人?”潘妤自凤座而下,来到陈氏身旁,将自己刚刚砸碎的瓷片往旁边拨了拨。
平氏见潘妤态度有所缓和,赶忙上前打圆场:
“娘娘定是误会了,崔夫人离去后,太夫人时常说可惜来着,又怎会派人去骚扰呢。”
就说潘妤怎会连表面功夫都不做,原是误会了骚扰她阿娘的是太夫人陈氏,看来只要解释清楚,还是有机会缓和关系的。
潘妤面色稍霁:“如此,倒是我冤枉太夫人了,孙女给太夫人道歉。”
陈氏轻哼一声,却暗自松了口气。
她可不愿承认,刚才潘妤摔杯子过来时,她一颗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生怕她不管不顾跟自己撕破脸。
如今潘家被圣上开刀,而家族里最有出息的子孙就是潘妤,哪怕陈氏再不愿承认也都是事实,若是能把潘妤哄好了,陈氏不介意稍微放低一点身段。
先前不过就是试探潘妤的底线罢了,若能以气势压倒自然是好,若不能压倒就换一种方式,反正如今看来只要不涉及崔氏,潘妤就不至于跟他们翻脸。
“怎的,你母亲被人骚扰了?”陈氏放缓声量,关切的说:“唉,她一个妇道人家……罢了罢了,总之都有错处,不提也罢了。你让她今后自己当心些,多请些护院才是正理。”
潘妤不动声色的应声:
“谢太夫人惦念,我会转告母亲的。”
说完,话锋一转,对她们问:“对了,太夫人和平姨娘、娆妹妹今日入宫所为何事?”
老半天了,终于说到正题,平氏与潘娆对望一眼,由平氏红着眼眶向潘妤讲述近来的遭遇:
“……便是如此。娆儿自中秋宫宴回府,便被寿昌公主的人品折服,有心与之相交,却不想公主被奸人蒙蔽,那日王府相聚,种种不堪,令人心碎,你妹妹日日以泪洗面,哀叹自己的出身,可我……我们也是没办法了。”
平氏说得遮遮掩掩,好在潘妤那日已经听阿娘说过此事,知道潘妤不是想跟公主结交,而是看上了宁平王,但宁平王却好似更看重出身,对潘娆并不搭理。
“我倒不知公主有门户之见,按理说,娆妹妹是相府千金,不该受此冷遇才对。”潘妤看向潘娆,潘娆立刻起身:
“说到底,不过因为我是庶出,公主或许没有门户之见,可架不住她身边有人进谗言,娘娘心胸大度,全然看在往昔情分上,帮一帮妹妹吧。”
潘娆绝口不提之前为了玉玺欺负过潘妤之事,竟打起了感情牌。
潘妤耐着性子问:“你们想我如何帮?”
潘娆见她不曾拒绝,面露喜色,却不知如何开口,于是请陈氏帮她说:
“你是皇后,不管是公主还是王爷,都要听你这个嫂子的,不若你就给你妹妹下道懿旨,抬一抬她的身份,只要身份上去了,相信凭娆儿的资质,定能博得公主欢心。”
陈氏想要的当然不止这些,但如今潘妤还不受掌控,要求提得过高会弄巧成拙,陈氏才退而求其次,让潘妤下旨抬高潘娆的身份。
潘妤闻言,垂目思虑,片刻后才迟迟说道:
“一道旨意又如何能真正抬高娆妹妹的身份,太夫人与平姨娘难道就没想过一劳永逸的解决此事吗?”
陈氏与平氏不解对望:“何谓一劳永逸?请娘娘明示。”
潘妤起身踱步,边走边说:
“我下旨或许能管上几日,但人心中的成见岂是一道旨意能抹平的?不若太夫人回去,请父亲出马,将平姨娘扶为正妻,如此一来,不管是娆妹妹还是旸弟,不就是名正言顺的嫡出身份了吗?”
语毕,殿中一阵近乎诡异的安静。
潘妤也不急,慢悠悠的回到凤座之上,等她们回过神来。
“扶……扶……扶为、正妻?”
平氏花了好长时间,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因为太过欣喜,而忍不住有些颤抖:“娘娘……竟允许此事?”
潘妤说:
“唉,说实话,从前因为我母亲,我对平姨娘诸多不满。但如今,我母亲已与父亲义绝离家,往事已矣,父亲正妻之位空缺,若不扶正平姨娘,将来父亲或许也会另找填房,若遇上个凶悍跋扈的……”
平氏忍下狂喜,向陈氏看去,只见陈氏仍在发愣,似乎还在消化潘妤所言之事。
对呀!
她怎么没想到这治标又治本的法子?
从前只一心想让平氏的两个孩子记入崔氏名下,如今崔氏不在了,何不让远儿学学他父亲,将平氏扶正,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
平氏做了正妻,两个孩子成了嫡子,远儿一直以来的愿望就达成了。
想到此处,陈氏猛地起身,哪里还有半点腰疼之相:
“娘娘所言有理,但你真的愿意让你父亲扶正平氏?”
潘妤点头:“自然。平姨娘到底是看着我长大的,若父亲身边换了旁人,我心里还真没底。”
陈氏是平氏的姨母,在儿子娶崔氏之前,她就想让平氏做她的儿媳妇,后来崔氏横插一脚,她看重的儿媳,一下从正妻变成妾室,对此陈氏始终视为遗憾。
看来崔氏离府,还是有点好处的。
得了潘妤的好法子,陈氏也坐不住了,连旨意都不讨,直接带着平氏与潘娆回府筹划扶正之事了。
她们离开后,兰乔嬷嬷才从内殿走出,在殿门口站了一会儿,等那行人走远后,才来到悠闲喝茶的潘妤身前,无奈问道:
“娘娘,您可真是好心。潘家那般狼心狗肺的对待夫人,您非但不帮夫人解气,还上赶着给他们出谋划策,真真是……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