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后,新思想 第32节
小狐狸估计就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才敢肆无忌惮的要人。
“你想清楚了?那可是活生生的三千人,要吃饭要生活的。”魏铎忍不住提醒。
言下之意:要钱!
潘妤眸光微动,说:
“我们都是替陛下做事。”
言下之意:你出。
魏铎忍笑:“原本我是打算把她们遣散了的。”
言下之意:不出。
潘妤噎了噎,暗道了声小气。
不过她本来也只是诈一诈,看能不能诈出点后续操作经费,可惜对方不上当。
“唉,那臣妾就吃点亏,为陛下分忧嘛,不好计较太多的。只不过……这三千人的安置处……陛下能否在宫里给臣妾专门划出一块地方,供她们暂时居住。”
要不来钱,就只能要点地方了。
毕竟是三千人,住所也很令人头疼。
这回魏铎倒是没再卡她,爽快答应了,说过明日就让张顺把宫苑图取来,让潘妤自己挑地方。
潘妤高兴谢过,魏铎见状,又旧事重提:
“事已谈妥,那今晚……”
不等他说完,潘妤果断起身:
“啊,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陛下慢用,臣妾去花园走走。”
说完,行礼、告退、转身、离开……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尽显优雅从容。
**
因为潘妤的坚持,婚后第二晚平静度过。
中途当然也有波折,但幸好某人还算克制,当潘妤明显表现不愿后,立刻收手,自觉起身睡到外间软榻上去了。
潘妤睡了个好觉,第二天醒来精神饱满,兰乔嬷嬷却有些担忧:
“娘娘,您怎可让陛下睡在外间?”
潘妤坐在梳妆台前擦手膏,丝毫不觉得有问题:
“我累了。”
兰乔嬷嬷欲言又止,她该怎么委婉的提醒自家娘娘,夫妻的相处之道,更何况还不是普通的民间夫妻,那位姑爷可是皇帝。
跟第一任的傀儡姑爷不同,这位姑爷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地位。
第一任姑爷怠慢也就怠慢了,潘家撑得起,第二任……还是要迁就着些的。
潘妤宽慰道:“他自己愿意,无妨的。”
“那是陛下体贴娘娘,娘娘也当……”兰乔嬷嬷劝到一半被截了话:
“他体贴我,我自承他的情,不对吗?”
潘妤知道兰乔嬷嬷的意思,无非是怕她惹新帝不快,继而失宠。
可她真不觉得魏铎是个需要被小心翼翼迎合的人,相反他旷达磊落,把潘妤当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而不是他的附属所有物,跟他相处时,与其遮遮掩掩委曲求全,不如坦坦荡荡有话直说,注意好分寸就行。
只是这个道理,兰乔嬷嬷暂时可能理解不了。
“对了,昨日听说赵嬷嬷和刘嬷嬷闹出了事,嬷嬷后来如何解决的?”
解释不了干脆就不解释了,潘妤换了个话题。
果然,兰乔嬷嬷就恢复如常:
“娘娘快别提了,赵、刘两位嬷嬷也是府里的老人了,昨日竟做出那般不体面之事,我已罚她们各自反省几日,之后再看吧。”
潘妤神情自若:
“可是为了嫁妆的管理职权?”
“正是!赵嬷嬷管的是上回嫁妆,刘嬷嬷管的是这回,原本职责也分明,可偏偏这回的嫁妆单子里也包含了上回嫁妆的名目,刘嬷嬷就觉得都该由她掌管,可赵嬷嬷不依,觉得刘嬷嬷越权,欺人太甚,两人一言不合竟动了手。”兰乔嬷嬷气愤的说。
潘妤了然,不露声色的问:
“两位嬷嬷在府里做了几十年,应该是老朋友了,怎么还这般针对?”
兰乔嬷嬷叹息:
“什么老朋友啊。赵嬷嬷是二夫人的人,刘嬷嬷是太夫人的人,二夫人管家,太夫人管二夫人,两个嬷嬷谁都不服谁。”
潘妤这才明白,*看来她第一回 出嫁,太夫人根本没放在心上,想着反正潘妤必死无疑,等她死后,嫁妆自然重归潘家,谁管都一样,怎料事与愿违,潘妤二次飞升,而这回的嫁妆金额还极其巨大,太夫人那边如何舍得放手。
潘妤忽的笑了。
真是瞌睡送枕头,她昨日刚从魏铎那儿要了人,正愁怎么安排她们,不料眼前就有个绝佳的机会。
自己的嫁妆,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踏实。
第33章 明明是多方获利之事,却……
习日,张顺果然把宫苑图给潘妤拿了过来。
好一番研究过后,潘妤看中了东内苑角落,临近乐具库附近的那片地,与皇宫内苑隔着一个禁军教场和鞠场。
原是闫朝皇宫初建时的禁军当值宿所,但闫朝禁军只有八千,大楚立国后,禁军人数暴涨到三万,这宿所显然不够用了,只能沦为存放宫内杂物之处。
这地方东临延政门,出去就是长乐坊;南临望仙门,出去就是青阳观及大安国寺。
大安国寺乃皇家寺院,青阳观是皇家道观。
每代国师皆出自这两处,单看当朝皇帝是更信佛,还是更信道。
显然大楚和大魏的皇帝都更偏向于道统,所以大楚和大魏的霁尘国师就出自青阳观。
是的,改朝换代之后,霁尘仍是国师,掌钦天监及青阳观。
潘妤选的这块地方相当适合,有现成的住所,跟皇宫内苑相隔甚远,最关键是出入便利。
于是她执笔圈定,让张顺拿去给魏铎过目,虽然魏铎已经应承给她一块地,但潘妤还是要给尊重他最终拍板的权利,这是礼貌。
卷起宫苑图后,张顺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有口谕给潘妤:
“陛下口谕,新朝初立,万象更新,内廷诸事皆依前朝惯例,并非长久之计,今中宫有主,内廷诸事当交于皇后统管,望皇后肃雍德备、佐理内政,为君分忧。”
张顺传完口谕,便命人将宫内人员名册及新朝建立后积攒下来待处理之事抬入长秋宫。
潘妤看着眼前十几口大箱子,面露难色,倒是兰乔嬷嬷等人皆喜出望外,人人脸上透着喜气,送张顺出去的时候,潘妤还看见兰乔嬷嬷递给他一个大大的红封。
送完人回来,兰乔嬷嬷等就不约而同的聚拢在一起,对着潘妤行礼:
“恭喜娘娘,贺喜娘娘。”
潘妤不解:“喜从何来?”
“喜的自然是陛下对娘娘信任备至了。”兰乔嬷嬷只觉扬眉吐气,要知道她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第一回 随娘娘入宫,她便做好了辅助娘娘治理六宫,然而大楚的皇帝是个傀儡,前朝权利被抓在摄政王手中,后宫权利则被太后牢牢把控,自家娘娘空有皇后之名,却什么都不能插手。
如今好了,娘娘大权在握,宫里宫外谁也不敢小瞧了。
并没有什么大志向的潘妤苦笑不迭,比起战战兢兢的大权在握,其实她更希望平平安安的享受荣华富贵。
不过魏铎此举倒也合理,毕竟如今这后宫只有潘妤一个皇后,宫内事宜不交给她还能交给谁?到底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该干还得干。
至少得干到他第一次选妃吧。
等以后他有了其他妃子,潘妤就也就懒得再为他劳心劳力了,到时让他的那些妃子去争、去抢、去斗……只要别惹到她就成。
可惜这些话不能跟兰乔嬷嬷她们说,不然非得让她们惊掉下巴不可。
正式容纳三千良人的地方,潘妤命名为【云韶院】。
早早命人去后宫传了旨意,那些良人在完成任务后,仍旧临时住在后宫中,日日等待着下一道命令,或者遣散的消息。
一道皇后懿旨给她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虽然不知道皇后收了她们要做什么,但有事做,总比漫无目的的消磨时光要好。
潘妤下旨时言明,一切以自愿为主。
若愿意留下,今后便是隶属皇后专管的【云韶院】之人,根据所行之事领相应月奉,一切开支从公;若有那不愿继续留下之人,也可直言上述,潘妤绝不勉强,并会奉上丰厚的程仪,送她们出城,从此天高海阔鱼跃于渊。
三千良人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孤儿,有命令执行,她们才有目标,有未来,若是遣散出去,她们早已没了家人,都不知要去向何处。
但也有个别崇尚自由的,不多,几十个而已,潘妤依约奉上程仪,另赠送一匹骏马,将她们好生送出京城,余下之人,便从后宫搬去【云韶院】,正式成为替皇后办事的公职人员。
【云韶院】虽是现成的,但总体还要收拾归拢些时日方能入住。
这段时间潘妤正好可以先理一理后宫诸事。
不理不知道,一理吓一跳。
皇宫上下各处加起来居然有一万两千多人,除却后宫妃嫔之外,女官、宫婢、太监等,六局二十四司,每一局都有上千人,甚至几千人。
这么庞大臃肿的队伍,竟然只是为了伺候宫内那少数几人。
大楚也就算了,如今这大魏的皇宫中,满打满算的主子加起来都没有十个人,哪需要这么多人伺候。
所以,潘妤掌管后宫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裁员。
一万两千人,至少得裁去八、九千。
“能做到宫内女官的,大多背后都与世家有所牵连,她们在宫里深耕多年,早就自成势力,若是辞了这个,留下那个,只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让宫内人心动荡。”
兰乔嬷嬷觉得潘妤提出的裁员方式太暴力了。
而潘妤要的就是暴力,而且此时正是暴力的最佳时机。
“你想清楚了?那可是活生生的三千人,要吃饭要生活的。”魏铎忍不住提醒。
言下之意:要钱!
潘妤眸光微动,说:
“我们都是替陛下做事。”
言下之意:你出。
魏铎忍笑:“原本我是打算把她们遣散了的。”
言下之意:不出。
潘妤噎了噎,暗道了声小气。
不过她本来也只是诈一诈,看能不能诈出点后续操作经费,可惜对方不上当。
“唉,那臣妾就吃点亏,为陛下分忧嘛,不好计较太多的。只不过……这三千人的安置处……陛下能否在宫里给臣妾专门划出一块地方,供她们暂时居住。”
要不来钱,就只能要点地方了。
毕竟是三千人,住所也很令人头疼。
这回魏铎倒是没再卡她,爽快答应了,说过明日就让张顺把宫苑图取来,让潘妤自己挑地方。
潘妤高兴谢过,魏铎见状,又旧事重提:
“事已谈妥,那今晚……”
不等他说完,潘妤果断起身:
“啊,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陛下慢用,臣妾去花园走走。”
说完,行礼、告退、转身、离开……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尽显优雅从容。
**
因为潘妤的坚持,婚后第二晚平静度过。
中途当然也有波折,但幸好某人还算克制,当潘妤明显表现不愿后,立刻收手,自觉起身睡到外间软榻上去了。
潘妤睡了个好觉,第二天醒来精神饱满,兰乔嬷嬷却有些担忧:
“娘娘,您怎可让陛下睡在外间?”
潘妤坐在梳妆台前擦手膏,丝毫不觉得有问题:
“我累了。”
兰乔嬷嬷欲言又止,她该怎么委婉的提醒自家娘娘,夫妻的相处之道,更何况还不是普通的民间夫妻,那位姑爷可是皇帝。
跟第一任的傀儡姑爷不同,这位姑爷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地位。
第一任姑爷怠慢也就怠慢了,潘家撑得起,第二任……还是要迁就着些的。
潘妤宽慰道:“他自己愿意,无妨的。”
“那是陛下体贴娘娘,娘娘也当……”兰乔嬷嬷劝到一半被截了话:
“他体贴我,我自承他的情,不对吗?”
潘妤知道兰乔嬷嬷的意思,无非是怕她惹新帝不快,继而失宠。
可她真不觉得魏铎是个需要被小心翼翼迎合的人,相反他旷达磊落,把潘妤当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而不是他的附属所有物,跟他相处时,与其遮遮掩掩委曲求全,不如坦坦荡荡有话直说,注意好分寸就行。
只是这个道理,兰乔嬷嬷暂时可能理解不了。
“对了,昨日听说赵嬷嬷和刘嬷嬷闹出了事,嬷嬷后来如何解决的?”
解释不了干脆就不解释了,潘妤换了个话题。
果然,兰乔嬷嬷就恢复如常:
“娘娘快别提了,赵、刘两位嬷嬷也是府里的老人了,昨日竟做出那般不体面之事,我已罚她们各自反省几日,之后再看吧。”
潘妤神情自若:
“可是为了嫁妆的管理职权?”
“正是!赵嬷嬷管的是上回嫁妆,刘嬷嬷管的是这回,原本职责也分明,可偏偏这回的嫁妆单子里也包含了上回嫁妆的名目,刘嬷嬷就觉得都该由她掌管,可赵嬷嬷不依,觉得刘嬷嬷越权,欺人太甚,两人一言不合竟动了手。”兰乔嬷嬷气愤的说。
潘妤了然,不露声色的问:
“两位嬷嬷在府里做了几十年,应该是老朋友了,怎么还这般针对?”
兰乔嬷嬷叹息:
“什么老朋友啊。赵嬷嬷是二夫人的人,刘嬷嬷是太夫人的人,二夫人管家,太夫人管二夫人,两个嬷嬷谁都不服谁。”
潘妤这才明白,*看来她第一回 出嫁,太夫人根本没放在心上,想着反正潘妤必死无疑,等她死后,嫁妆自然重归潘家,谁管都一样,怎料事与愿违,潘妤二次飞升,而这回的嫁妆金额还极其巨大,太夫人那边如何舍得放手。
潘妤忽的笑了。
真是瞌睡送枕头,她昨日刚从魏铎那儿要了人,正愁怎么安排她们,不料眼前就有个绝佳的机会。
自己的嫁妆,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踏实。
第33章 明明是多方获利之事,却……
习日,张顺果然把宫苑图给潘妤拿了过来。
好一番研究过后,潘妤看中了东内苑角落,临近乐具库附近的那片地,与皇宫内苑隔着一个禁军教场和鞠场。
原是闫朝皇宫初建时的禁军当值宿所,但闫朝禁军只有八千,大楚立国后,禁军人数暴涨到三万,这宿所显然不够用了,只能沦为存放宫内杂物之处。
这地方东临延政门,出去就是长乐坊;南临望仙门,出去就是青阳观及大安国寺。
大安国寺乃皇家寺院,青阳观是皇家道观。
每代国师皆出自这两处,单看当朝皇帝是更信佛,还是更信道。
显然大楚和大魏的皇帝都更偏向于道统,所以大楚和大魏的霁尘国师就出自青阳观。
是的,改朝换代之后,霁尘仍是国师,掌钦天监及青阳观。
潘妤选的这块地方相当适合,有现成的住所,跟皇宫内苑相隔甚远,最关键是出入便利。
于是她执笔圈定,让张顺拿去给魏铎过目,虽然魏铎已经应承给她一块地,但潘妤还是要给尊重他最终拍板的权利,这是礼貌。
卷起宫苑图后,张顺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有口谕给潘妤:
“陛下口谕,新朝初立,万象更新,内廷诸事皆依前朝惯例,并非长久之计,今中宫有主,内廷诸事当交于皇后统管,望皇后肃雍德备、佐理内政,为君分忧。”
张顺传完口谕,便命人将宫内人员名册及新朝建立后积攒下来待处理之事抬入长秋宫。
潘妤看着眼前十几口大箱子,面露难色,倒是兰乔嬷嬷等人皆喜出望外,人人脸上透着喜气,送张顺出去的时候,潘妤还看见兰乔嬷嬷递给他一个大大的红封。
送完人回来,兰乔嬷嬷等就不约而同的聚拢在一起,对着潘妤行礼:
“恭喜娘娘,贺喜娘娘。”
潘妤不解:“喜从何来?”
“喜的自然是陛下对娘娘信任备至了。”兰乔嬷嬷只觉扬眉吐气,要知道她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第一回 随娘娘入宫,她便做好了辅助娘娘治理六宫,然而大楚的皇帝是个傀儡,前朝权利被抓在摄政王手中,后宫权利则被太后牢牢把控,自家娘娘空有皇后之名,却什么都不能插手。
如今好了,娘娘大权在握,宫里宫外谁也不敢小瞧了。
并没有什么大志向的潘妤苦笑不迭,比起战战兢兢的大权在握,其实她更希望平平安安的享受荣华富贵。
不过魏铎此举倒也合理,毕竟如今这后宫只有潘妤一个皇后,宫内事宜不交给她还能交给谁?到底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该干还得干。
至少得干到他第一次选妃吧。
等以后他有了其他妃子,潘妤就也就懒得再为他劳心劳力了,到时让他的那些妃子去争、去抢、去斗……只要别惹到她就成。
可惜这些话不能跟兰乔嬷嬷她们说,不然非得让她们惊掉下巴不可。
正式容纳三千良人的地方,潘妤命名为【云韶院】。
早早命人去后宫传了旨意,那些良人在完成任务后,仍旧临时住在后宫中,日日等待着下一道命令,或者遣散的消息。
一道皇后懿旨给她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虽然不知道皇后收了她们要做什么,但有事做,总比漫无目的的消磨时光要好。
潘妤下旨时言明,一切以自愿为主。
若愿意留下,今后便是隶属皇后专管的【云韶院】之人,根据所行之事领相应月奉,一切开支从公;若有那不愿继续留下之人,也可直言上述,潘妤绝不勉强,并会奉上丰厚的程仪,送她们出城,从此天高海阔鱼跃于渊。
三千良人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孤儿,有命令执行,她们才有目标,有未来,若是遣散出去,她们早已没了家人,都不知要去向何处。
但也有个别崇尚自由的,不多,几十个而已,潘妤依约奉上程仪,另赠送一匹骏马,将她们好生送出京城,余下之人,便从后宫搬去【云韶院】,正式成为替皇后办事的公职人员。
【云韶院】虽是现成的,但总体还要收拾归拢些时日方能入住。
这段时间潘妤正好可以先理一理后宫诸事。
不理不知道,一理吓一跳。
皇宫上下各处加起来居然有一万两千多人,除却后宫妃嫔之外,女官、宫婢、太监等,六局二十四司,每一局都有上千人,甚至几千人。
这么庞大臃肿的队伍,竟然只是为了伺候宫内那少数几人。
大楚也就算了,如今这大魏的皇宫中,满打满算的主子加起来都没有十个人,哪需要这么多人伺候。
所以,潘妤掌管后宫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裁员。
一万两千人,至少得裁去八、九千。
“能做到宫内女官的,大多背后都与世家有所牵连,她们在宫里深耕多年,早就自成势力,若是辞了这个,留下那个,只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让宫内人心动荡。”
兰乔嬷嬷觉得潘妤提出的裁员方式太暴力了。
而潘妤要的就是暴力,而且此时正是暴力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