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后,新思想 第14节
“有了这参,国师何时为阿桑熬药?”潘妤心满意足的将银票折好塞进腰袋中。
霁尘看不懂对面这位皇后娘娘的行为,但还是认真回答:
“回去之后臣便会着手熬药,此药共有十副,两日服一副,需二十日方可根治。这段时间,阿桑还得劳烦皇后娘娘照应。”
照应阿桑自然无妨,反正潘妤正在跟阿桑学易容,二十天估计能学会做出一副面具吧。
不过这些是她心里的打算,霁尘既然想承情,那潘妤哪有不成全的道理。
缓缓抬起目光,锁定住霁尘,把霁尘盯得满头问号,心里发毛,心道这位皇后娘娘不会想用‘照顾阿桑’的名目再跟他收钱吧?
按照这两回的接触,霁尘觉得皇后完全做得出来。
不过,这回他却是猜错了。
因为潘妤没有跟他要钱,而是提出了另一个要求,一个让霁尘越发迷惑,越发无语的要求。
“娘娘是说……那,那种药?”霁尘神情怪异。
潘妤觉得国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太行,说话怎么还哆嗦了呢。
“对,给男子助兴用的。”潘妤怕被误会,强调是给男子用的。
霁尘颤声问:“娘娘是想给陛下用的?”
“对。”潘妤直接承认,压低声音说:“你们道家不是有很多房中养生方吗?替本宫炼些丹药应该不成问题吧?”
霁尘干笑两声,抹了一把额前冷汗:
“那娘娘想要什么样的效果?”
是微催,还是重催,药性不同,制作方法也不同。
“轻的,重的都来一点,不局限于口服的,涂抹的、点燃的、遇水即化的……反正要适用于各种场景。”
潘妤具体的要求提出后,霁尘整个人都傻了。
皇后娘娘……需要这么多吗?各种场景……有必要吗?
“最重要的是无色无味,不留痕迹。就这些要求,国师能做到吗?”
潘妤觉得自己的要求应该不算高吧,说到底,应该就是霁尘作为一个野路子国师的基本工作,古往今来,多的是国师给皇帝炼丹,要么求长生,要么求快活。
潘妤最多就是帮楚子玢求得稍微多了一点而已。
霁尘能说什么,刚收了人家的参,虽然他也花了钱,但皇后娘娘的情却是要还的。
人家没要他帮着谋反、帮着弑君,就只要一些房中养身的东西,霁尘怎么着也得给,他自己炼不出来,买也得给皇后娘娘买来。
当即便答应下来,潘妤比较满意,心情大好的问霁尘要不要跟阿桑见一面,霁尘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当然不会拒绝。
潘妤便起身离开,对守在殿外的兰乔嬷嬷吩咐了几句,兰乔嬷嬷便领命而去,没过一会儿,高大的阿桑就被领到了霁尘面前。
两人谢过潘妤,对面坐下,潘妤体贴的给他们提供了纸笔,自己则退到外殿,把内殿的空间交给他们。
潘妤坐在西窗边喝茶,不时用手摸摸腰袋处,脑中盘算着自己这些天攒的家财,其实原本她不必费这些功夫,只要从宫中私藏一些就好。
但一来私藏的东西将来或许不好脱手,即便脱手恐怕价值也要打折扣;二来宫里的东西,一针一线都有专人管理,若潘妤私藏,将来东窗事发,管东西的人反倒要受责罚,潘妤不愿连累旁人,这才打了霁尘的主意。
有了霁尘的这一万两,潘妤觉得将来就算被家族赶到乡下去生活,也能过得不错了,更何况,嫣知今后她不能再遇到几个像霁尘这样的‘冤大头’呢。
潘妤喝着茶,晒着太阳,不时看一眼屏风后凑在一起写字交流的二人,只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第14章 就是皇帝陛下的精神,好……
霁尘离开后,阿桑在宫檐下站了好一会儿。
她站了多久,潘妤就看了她多久。
终于阿桑回神,转身对上潘妤充满揶揄的目光,眸中现出不解之色。
潘妤抿着不点而朱的唇,对阿桑招手:
“材料都准备好了,进来吗?”
阿桑想起之前答应教易容的事,见她满脸写着期待,阿桑自不会食言。
潘妤自从决定学习,就在内殿专门划出一块地方,并不刻意避开兰乔嬷嬷等贴身之人。
阿桑之前所写的易容一应用具材料,如今都陈列在桌,两人并肩而坐,阿桑在纸上写下:
【我先把步骤写下来。】
潘妤点头,阿桑便对照着材料,边查看边详细的写下□□的制作步骤,潘妤单手撑着脑袋,百无聊赖的打量起阿桑那张平凡的脸。
她知道这是一张面具,无论是触感还是观感,都跟真的皮肤毫无二致,若非那天阿桑发了高热,让潘妤摸出她的面皮和手腕温度不同,只怕还想不到她竟是易容的呢。
“阿桑。”潘妤托着下巴问:“你的易容术,是不是霁尘教的?”
阿桑扭头看了她一眼,思虑片刻后才摇了摇头。
潘妤自动把她的停顿归为害羞:“他说他是在你家长大的?”
阿桑埋头写字,又过了好一会儿才点了点头。
“那你们岂非青梅竹马?”
潘妤边问边观察着阿桑的脸,很是惊叹面具的精细程度。
因为就连阿桑嘴角微微抽动的小表情都能展现出来,也不知做其他表情时能不能看出差别,于是潘妤继续逗她:
“他为你做了这么多杀头的事,一般的青梅竹马可做不到,他是不是喜……”
谁知潘妤的话没说完,观察也中断了,因为阿桑已经写完步骤,将纸迅速递到了潘妤面前。
“这么快!”
潘妤接过纸从头看起,发现前几条步骤就有点迷:
“揉面?摸骨?”
阿桑这时已经将面与水搅合在一起,在潘妤质疑的目光中,揉成一个面团。
这时候烧一锅水,就能做刀削面了……
阿桑对潘妤做了个【转过来】的手势。
潘妤虽然不解,但还是配合做了,转过身子与阿桑面对面,与她对视了一眼,阿桑的目光很淡,毫无波澜,倒是潘妤莫名有些难为情,下意识想避开阿桑的目光。
仿佛没有察觉潘妤的别扭,阿桑坦坦荡荡的伸手摸上了潘妤的脸,温热修长的手指划过,缓缓测量潘妤三庭五眼的距离,然后是脸骨和头骨。
大概是阿桑摸得十分专业和认真,潘妤开始那股莫名其妙的羞耻感也渐渐消失,直到阿桑忽的起身向她靠近,潘妤才应激般往后退了些。
阿桑指了指自己的耳骨和下颌骨,表示这些地方也需要摸一下。
潘妤对自己大惊小怪的行为很不耻,尴尬的回到原位,特意将脸凑过去,表示随便摸,她不会躲了。
阿桑顺利摸完了骨,然后便转回桌面,开始……捏面团。
要先用面团捏出一个人脸模型,然后再依照这个模型做出一个木雕,再然后才是做面具的流程……
潘妤觉得自己之前想得太天真了,以为很简单,居然这么复杂。
阿桑做事很认真,根据记忆用面团将潘妤的脸骨大致捏了出来,没有五官的人脸面团看着稍微有点渗人,潘妤再次感觉无聊,想要继续刚才没说完的话题:
“阿桑,你说霁尘他对你是不是很不一样?”
“你俩今后有什么打算?”
“你看着比他还高一点,你会不会嫌弃他呀?”
潘妤连珠炮般的问题让阿桑很无奈,原本想忍一忍算了,可潘妤完全不知道见好就收这回事,还越问越近,阿桑没办法,只能转过身去,对潘妤的喋喋不休置若罔闻。
要做一张精美的人皮面具,需要不断修整打磨。
潘妤也不着急,每天有空就过来陪着阿桑,不时跟她说一些无聊且没有营养的话题,阿桑开始两天还觉得有点烦,总是背对着潘妤,两天之后也就习惯,甚至在潘妤说到一些好笑的事时,嘴角也能跟着动一动。
霁尘每两日来一次长秋宫,将他熬的药装进瓷瓶里带来,亲眼盯着阿桑饮下之后就匆匆离开,风雨无阻。
阿桑的顽症需饮十副药方能根治,两日一副,再加上恢复的时间,前后要在长秋宫住一个月。
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潘妤倒是挺开心的,不时拿阿桑和霁尘打趣。
而这段时间的后宫,别提多太平了。
因为大家发现,从前那些斗得跟乌眼鸡似的美人们,突然就不斗了,每天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写写画画,和谐得令人难以置信。
就是皇帝陛下的精神,好像越来越差了……
上朝打哈欠,谈事打瞌睡。
虽然从前的皇帝陛下上朝谈事也没什么兴致,但好歹坐得住,而现在他刚来就想离开,或者说,若非摄政王压着,皇帝陛下甚至都不愿来前朝。
这后宫,就这么好玩儿吗?
当然好玩!
他的美人们最近风格多变,今日是风尘女子,明日是邻家小妹,后日又是风韵妇人,不管哪一种风格,全都精准的落在楚子玢的喜好之上。
美人们有时三五成群围着他,有时布置出烟雾缭绕的绝美意境,更有美人为博他欢心,竟学会了从天而降的飞天舞……
那妖娆多情的丰腴身段,天籁般的靡靡之音,每日都让楚子玢恍若梦中,乐不思蜀。
楚子玢的变化,后宫的风向,摄政王与太后自然看在眼中,稍事调查过后才知晓了这一切的背后,竟然有皇后娘娘的手笔。
虽然楚子玢是傀儡皇帝,但他们也不希望这个傀儡太过放浪形骸,那些老臣本就对虞氏诸多不满,若是皇帝连个上进要好的样子都不装了,那虞氏的处境只会更难。
但皇帝后宫之事,摄政王不便插手,但也希望太后能稍微提醒一下,但又不许太后过于得罪潘氏,要掌握一个度。
太后有些为难。
自潘氏女入宫,她心里的一口气就没顺过,上回想给潘氏女一个教训,却赔上了她的和安,如今和安还在公主府中禁足,若太后再与潘氏女起冲突,只怕更不好向摄政王提及让和安解禁一事了。
所以这个度,掌握起来非常难。
不过很快,太后就想到一个好主意。
既然她不能与潘氏女起冲突,却不代表别人不行。
据闻潘氏女自小养在汝阳,她的母亲出身崔氏,虽然也是钟鸣鼎食的名门望族之家,但崔氏清高,性子又软弱,被潘家留在汝阳多年也无怨无悔,将盛京潘氏的中馈拱手让给了二房夫人安氏。
安氏此人颇有手段,与她打过交道之人都说她是个厉害的。
霁尘看不懂对面这位皇后娘娘的行为,但还是认真回答:
“回去之后臣便会着手熬药,此药共有十副,两日服一副,需二十日方可根治。这段时间,阿桑还得劳烦皇后娘娘照应。”
照应阿桑自然无妨,反正潘妤正在跟阿桑学易容,二十天估计能学会做出一副面具吧。
不过这些是她心里的打算,霁尘既然想承情,那潘妤哪有不成全的道理。
缓缓抬起目光,锁定住霁尘,把霁尘盯得满头问号,心里发毛,心道这位皇后娘娘不会想用‘照顾阿桑’的名目再跟他收钱吧?
按照这两回的接触,霁尘觉得皇后完全做得出来。
不过,这回他却是猜错了。
因为潘妤没有跟他要钱,而是提出了另一个要求,一个让霁尘越发迷惑,越发无语的要求。
“娘娘是说……那,那种药?”霁尘神情怪异。
潘妤觉得国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太行,说话怎么还哆嗦了呢。
“对,给男子助兴用的。”潘妤怕被误会,强调是给男子用的。
霁尘颤声问:“娘娘是想给陛下用的?”
“对。”潘妤直接承认,压低声音说:“你们道家不是有很多房中养生方吗?替本宫炼些丹药应该不成问题吧?”
霁尘干笑两声,抹了一把额前冷汗:
“那娘娘想要什么样的效果?”
是微催,还是重催,药性不同,制作方法也不同。
“轻的,重的都来一点,不局限于口服的,涂抹的、点燃的、遇水即化的……反正要适用于各种场景。”
潘妤具体的要求提出后,霁尘整个人都傻了。
皇后娘娘……需要这么多吗?各种场景……有必要吗?
“最重要的是无色无味,不留痕迹。就这些要求,国师能做到吗?”
潘妤觉得自己的要求应该不算高吧,说到底,应该就是霁尘作为一个野路子国师的基本工作,古往今来,多的是国师给皇帝炼丹,要么求长生,要么求快活。
潘妤最多就是帮楚子玢求得稍微多了一点而已。
霁尘能说什么,刚收了人家的参,虽然他也花了钱,但皇后娘娘的情却是要还的。
人家没要他帮着谋反、帮着弑君,就只要一些房中养身的东西,霁尘怎么着也得给,他自己炼不出来,买也得给皇后娘娘买来。
当即便答应下来,潘妤比较满意,心情大好的问霁尘要不要跟阿桑见一面,霁尘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当然不会拒绝。
潘妤便起身离开,对守在殿外的兰乔嬷嬷吩咐了几句,兰乔嬷嬷便领命而去,没过一会儿,高大的阿桑就被领到了霁尘面前。
两人谢过潘妤,对面坐下,潘妤体贴的给他们提供了纸笔,自己则退到外殿,把内殿的空间交给他们。
潘妤坐在西窗边喝茶,不时用手摸摸腰袋处,脑中盘算着自己这些天攒的家财,其实原本她不必费这些功夫,只要从宫中私藏一些就好。
但一来私藏的东西将来或许不好脱手,即便脱手恐怕价值也要打折扣;二来宫里的东西,一针一线都有专人管理,若潘妤私藏,将来东窗事发,管东西的人反倒要受责罚,潘妤不愿连累旁人,这才打了霁尘的主意。
有了霁尘的这一万两,潘妤觉得将来就算被家族赶到乡下去生活,也能过得不错了,更何况,嫣知今后她不能再遇到几个像霁尘这样的‘冤大头’呢。
潘妤喝着茶,晒着太阳,不时看一眼屏风后凑在一起写字交流的二人,只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第14章 就是皇帝陛下的精神,好……
霁尘离开后,阿桑在宫檐下站了好一会儿。
她站了多久,潘妤就看了她多久。
终于阿桑回神,转身对上潘妤充满揶揄的目光,眸中现出不解之色。
潘妤抿着不点而朱的唇,对阿桑招手:
“材料都准备好了,进来吗?”
阿桑想起之前答应教易容的事,见她满脸写着期待,阿桑自不会食言。
潘妤自从决定学习,就在内殿专门划出一块地方,并不刻意避开兰乔嬷嬷等贴身之人。
阿桑之前所写的易容一应用具材料,如今都陈列在桌,两人并肩而坐,阿桑在纸上写下:
【我先把步骤写下来。】
潘妤点头,阿桑便对照着材料,边查看边详细的写下□□的制作步骤,潘妤单手撑着脑袋,百无聊赖的打量起阿桑那张平凡的脸。
她知道这是一张面具,无论是触感还是观感,都跟真的皮肤毫无二致,若非那天阿桑发了高热,让潘妤摸出她的面皮和手腕温度不同,只怕还想不到她竟是易容的呢。
“阿桑。”潘妤托着下巴问:“你的易容术,是不是霁尘教的?”
阿桑扭头看了她一眼,思虑片刻后才摇了摇头。
潘妤自动把她的停顿归为害羞:“他说他是在你家长大的?”
阿桑埋头写字,又过了好一会儿才点了点头。
“那你们岂非青梅竹马?”
潘妤边问边观察着阿桑的脸,很是惊叹面具的精细程度。
因为就连阿桑嘴角微微抽动的小表情都能展现出来,也不知做其他表情时能不能看出差别,于是潘妤继续逗她:
“他为你做了这么多杀头的事,一般的青梅竹马可做不到,他是不是喜……”
谁知潘妤的话没说完,观察也中断了,因为阿桑已经写完步骤,将纸迅速递到了潘妤面前。
“这么快!”
潘妤接过纸从头看起,发现前几条步骤就有点迷:
“揉面?摸骨?”
阿桑这时已经将面与水搅合在一起,在潘妤质疑的目光中,揉成一个面团。
这时候烧一锅水,就能做刀削面了……
阿桑对潘妤做了个【转过来】的手势。
潘妤虽然不解,但还是配合做了,转过身子与阿桑面对面,与她对视了一眼,阿桑的目光很淡,毫无波澜,倒是潘妤莫名有些难为情,下意识想避开阿桑的目光。
仿佛没有察觉潘妤的别扭,阿桑坦坦荡荡的伸手摸上了潘妤的脸,温热修长的手指划过,缓缓测量潘妤三庭五眼的距离,然后是脸骨和头骨。
大概是阿桑摸得十分专业和认真,潘妤开始那股莫名其妙的羞耻感也渐渐消失,直到阿桑忽的起身向她靠近,潘妤才应激般往后退了些。
阿桑指了指自己的耳骨和下颌骨,表示这些地方也需要摸一下。
潘妤对自己大惊小怪的行为很不耻,尴尬的回到原位,特意将脸凑过去,表示随便摸,她不会躲了。
阿桑顺利摸完了骨,然后便转回桌面,开始……捏面团。
要先用面团捏出一个人脸模型,然后再依照这个模型做出一个木雕,再然后才是做面具的流程……
潘妤觉得自己之前想得太天真了,以为很简单,居然这么复杂。
阿桑做事很认真,根据记忆用面团将潘妤的脸骨大致捏了出来,没有五官的人脸面团看着稍微有点渗人,潘妤再次感觉无聊,想要继续刚才没说完的话题:
“阿桑,你说霁尘他对你是不是很不一样?”
“你俩今后有什么打算?”
“你看着比他还高一点,你会不会嫌弃他呀?”
潘妤连珠炮般的问题让阿桑很无奈,原本想忍一忍算了,可潘妤完全不知道见好就收这回事,还越问越近,阿桑没办法,只能转过身去,对潘妤的喋喋不休置若罔闻。
要做一张精美的人皮面具,需要不断修整打磨。
潘妤也不着急,每天有空就过来陪着阿桑,不时跟她说一些无聊且没有营养的话题,阿桑开始两天还觉得有点烦,总是背对着潘妤,两天之后也就习惯,甚至在潘妤说到一些好笑的事时,嘴角也能跟着动一动。
霁尘每两日来一次长秋宫,将他熬的药装进瓷瓶里带来,亲眼盯着阿桑饮下之后就匆匆离开,风雨无阻。
阿桑的顽症需饮十副药方能根治,两日一副,再加上恢复的时间,前后要在长秋宫住一个月。
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潘妤倒是挺开心的,不时拿阿桑和霁尘打趣。
而这段时间的后宫,别提多太平了。
因为大家发现,从前那些斗得跟乌眼鸡似的美人们,突然就不斗了,每天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写写画画,和谐得令人难以置信。
就是皇帝陛下的精神,好像越来越差了……
上朝打哈欠,谈事打瞌睡。
虽然从前的皇帝陛下上朝谈事也没什么兴致,但好歹坐得住,而现在他刚来就想离开,或者说,若非摄政王压着,皇帝陛下甚至都不愿来前朝。
这后宫,就这么好玩儿吗?
当然好玩!
他的美人们最近风格多变,今日是风尘女子,明日是邻家小妹,后日又是风韵妇人,不管哪一种风格,全都精准的落在楚子玢的喜好之上。
美人们有时三五成群围着他,有时布置出烟雾缭绕的绝美意境,更有美人为博他欢心,竟学会了从天而降的飞天舞……
那妖娆多情的丰腴身段,天籁般的靡靡之音,每日都让楚子玢恍若梦中,乐不思蜀。
楚子玢的变化,后宫的风向,摄政王与太后自然看在眼中,稍事调查过后才知晓了这一切的背后,竟然有皇后娘娘的手笔。
虽然楚子玢是傀儡皇帝,但他们也不希望这个傀儡太过放浪形骸,那些老臣本就对虞氏诸多不满,若是皇帝连个上进要好的样子都不装了,那虞氏的处境只会更难。
但皇帝后宫之事,摄政王不便插手,但也希望太后能稍微提醒一下,但又不许太后过于得罪潘氏,要掌握一个度。
太后有些为难。
自潘氏女入宫,她心里的一口气就没顺过,上回想给潘氏女一个教训,却赔上了她的和安,如今和安还在公主府中禁足,若太后再与潘氏女起冲突,只怕更不好向摄政王提及让和安解禁一事了。
所以这个度,掌握起来非常难。
不过很快,太后就想到一个好主意。
既然她不能与潘氏女起冲突,却不代表别人不行。
据闻潘氏女自小养在汝阳,她的母亲出身崔氏,虽然也是钟鸣鼎食的名门望族之家,但崔氏清高,性子又软弱,被潘家留在汝阳多年也无怨无悔,将盛京潘氏的中馈拱手让给了二房夫人安氏。
安氏此人颇有手段,与她打过交道之人都说她是个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