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后,新思想 第2节
当晚崔氏陪着女儿入眠,母女俩泪眼婆娑话离别。
当然‘泪眼’和‘话离别’都是崔氏,潘妤庆幸伤了喉咙,只需要听着就好,不然母女面对面说话,潘妤还没进入角色,在崔氏这个亲妈面前很可能会露馅儿,到时婚没结成,再把她当妖孽给烧了可咋整。
崔氏这个人无疑是爱孩子的,所以潘妤才得以在崔氏身边长大,亲自抚育小女儿这件事是崔氏为数不多与潘家争取来的权利。
因为崔氏性情绵软,虽出身名门,却无魄力无决断,名义上是潘家主母,却被留在汝阳奉养老人、祖宅维整、节气祭事等,实际盛京潘家的中馈是二房夫人安氏在那里把持。
对潘家而言,崔氏像是一尊名贵的瓷器,受呵护,却无人在意她的想法。
潘妤是崔氏第四个孩子,但她的大兄和大姊却都已经逝去,唯有一个二姊被家族嫁去淮南王府顶替已故大姊淮南王妃的位置。
大女儿在夫家难产去世后,同年就让二女儿顶替她嫁给了姐夫,生怕王妃之位旁落,足见在这样的家族眼中,女子的幸福与性命都比不上家族利益。
大姊去世,二姊给姐夫续弦,三女潘妤成了潘家大房仅剩的未嫁嫡女,所以入宫为后的资格才落在她的身上。
潘家女入宫为后,此事早在大楚境内传开,江淮四门、东辽八家皆派人赶往盛京赴宴恭贺。
出嫁当日,禁军开道,三十里红妆,五十里扈从,排场盛大,迎亲队伍在万众瞩目中从潘氏汝阳祖宅出发,全程约两三日方可抵京。
经过一夜,潘妤差不多适应了身份,从家中出来,坐上迎接皇后的金车玉辇后,便在车内自行换下繁琐坠重的婚服,裹着这副身体平时穿惯的居家衣饰,背靠大迎枕,歪在软塌上,手中把玩着一只竹制针灸盒子若有所思。
不是装深沉,是真的在想事。
这针灸盒子里面有十八根银针,看着很普通,但却散落在潘妤的床铺上,她吞金昏迷后,被眼尖婢女发现,一根根找全,收拢入盒,放在潘妤枕边。
原主就是用这里面的针扎自己心脏穴位自尽的,这么隐秘果决的死法,总不能是她一个大家闺秀关上房门自己琢磨出来的吧?
谁教她的?
对了,是个穿着黑色斗篷故作神秘的男人,在一个阴雨天的道观里给她的。
那个男人没说自己的姓名,但原主却知道他就是国师霁尘。
通过原主的记忆,潘妤稍微总结了一下:
给原主银针,忽悠原主自杀的国师霁尘是个出身成谜,看起来云山雾罩,说话神神叨叨,不知道有没有真才实学但却备受皇恩的……江湖骗子。
第2章 啧,职场果然险恶啊。……
潘妤在脑中狠狠的唾弃那个骗人自杀的垃圾,金车玉辇外传来兰乔嬷嬷的声音:
“女郎,洛水行宫已至,宋宫令前来恭迎女郎下榻,不知女郎可有别的吩咐?”
潘妤看了一眼与她同乘的崔琳、崔琅两姐妹,这两人是崔氏从崔家亲自挑选的家生婢女,负责贴身伺候潘妤起居。
除了她们,还有两名武婢,名唤笙歌和破月,跟随在后面队伍中。
原本潘妤的陪嫁不是她们,而是潘家另外挑选的四名美婢。
为了让潘妤带美婢入宫,甚至不惜把从小伺候潘妤的婢女都找理由发卖掉了。
不过四名美婢最终也没能随潘妤入宫,被难得强势的崔氏给拒绝了,崔氏坚持用自己从崔家选的婢女当女儿陪嫁。
崔琳崔琅收到指示,将靠近潘妤那一侧的车帘掀开,让车外请安之人能清楚的看到车内情形。
宋宫令看到车内潘妤安然无恙,不动声色行礼见安,将兰乔嬷嬷先前的问话又问了一遍,潘妤微笑摇头,表示自己并没有特殊吩咐。
不怪宋宫令一日请几回安,潘家女郎出嫁前一心求死,若在路上出事,他们这些迎亲的难辞其咎。
猜到宋宫令心思的潘妤,路上十分配合。
宋宫令是大楚虞太后的亲信,才得以被派来迎亲,潘妤入宫后少不得跟她打交道,结个善缘也好。
她主子虞太后是个了不得的人物,据说当年有叛军杀进皇城,先帝怯战,带着心爱的美人和皇子从皇宫密道溜了,全宫上下命在旦夕,大楚基业也摇摇欲坠。
那时候,还是皇后的虞氏坚守皇宫,在娘家势力的帮助下,不仅将杀入皇城的叛军赶了出去,还稳住了局势。
后来,逃出宫的先帝被叛军守株待兔杀死在半路,虞氏便拥立七皇子楚子玢为新帝,也就是潘妤马上要嫁的皇帝。
原主记忆中对这位皇帝的评价相当一般。
楚子玢说是皇帝,但二十多岁了仍未亲政,大楚的大小国事全都被虞太后与其兄长武安王虞千秋把控。
作为一个傀儡皇帝,楚子玢只要不想夺权谋政,他的日子就还不错,夜夜笙歌,美人在侧,年纪轻轻就后宫充盈,犹嫌不够,还继续命人四处搜罗美女,不仅收大楚境内的,连带周边附属小国进贡的都要,主打一个来者不拒。
这样一个乌糟烂泥样的人,难怪原主宁死不肯嫁。
潘妤穿过来属于赶鸭子上架,妈宝老板没能力不靠谱,她这个未来老板娘估计也不受待见,可那又怎么样呢?
毕竟老板娘家虽然无情,但家大业大,老板家就算不喜欢也得客客气气的供着不是。
婚嫁队伍从汝阳到盛京需两三日路程,沿路都有行宫,今夜宿下的便是洛水行宫。
询问完潘妤的要求后,宋宫令领着十多名宫装婢女在车驾旁分列等候,此时天光渐暗,最后一丝云霞也消失在天际,没有高楼大厦霓虹闪耀的世界很安静,很清新。
崔琅崔琳两姐妹率先走出车驾,一左一右躬身掀开华美贵重的锦缎珠帘,待一袭素衣的潘妤出现后,宋宫令便亲自上前搀扶。
潘妤完全继承了原主的记忆,行事礼仪方面自不会出错,将手轻轻放在宋宫令抬起的胳膊上,她站得高,略略抬头就看见远处行宫外墙有火光移动,不禁好奇一指。
她暂时口不能言,宋宫令等只能凭她的动作猜测回答:
“回贵主,那些是洛水军营派来支援行宫守卫布防的兵士,近来战事频发,太后与陛下怕贵主入宫之路不太平,特意下旨增援。”
增援?
不是怕潘妤半路逃婚,特意加派人手看管吧?
心中有数,潘妤颔首表示了解,便不再多问。
下榻后的洗漱饮食不提,没有娱乐工具的潘妤点兵点将,命人打开其中一只装着嫁妆目录的紫檀箱笼,随手翻看起了自己的嫁妆单子,很快便沉浸在这浩如烟海的缥缈财富之中不能自拔。
金银珠宝、古董字画、铺面庄子、稀世药材、名贵珍宝等等皆罗列在册,使人眼花缭乱。
潘家不愧为中原第一鼎盛世家,此番嫁女为后的规格甚至高于公主,成箱成箱的嫁妆目录叠起来都至少有两个潘妤高,在她的记忆中,本朝公主出嫁时都没有此等排场。
这也难怪,毕竟潘家并非纯臣起家,上三代乃是与大楚开国皇帝一起打天下的元老。
几十年前,楚、魏、潘、熊四姓门阀世家联手推翻了闫氏暴政,重立法度,还天下安定。
四姓配合无间,楚氏布局,魏氏征战,潘氏供给,熊氏后卫。
立国之后,楚氏称帝;
魏氏封超品武安王镇守河东,有不受诏令入京勤王平叛之权;
熊氏封淮南王;
潘氏依旧为相国,除了兵部之外,统管五部文官,税赋工事,科试礼乐一应在手。
潘氏嫁女定例不俗,再加上另一个钟鸣鼎食的崔氏添妆,使得潘妤的这份嫁妆相当好看。
可惜这些东西虽然都记在潘妤名下,但她并不能随心所欲的支配。
因为有专人打理,每一笔花销都要符合她的人设,每一份支出都要记录在册。
要是行为太过离谱,比如突然把嫁妆拿去卖了中饱私囊……就肯定不行。
真遗憾。
这么多宝贝都只能看不能卖,只能过过眼瘾做做梦。
这时兰乔嬷嬷托着安神茶走入,看见安静坐在琉璃灯下看书的女郎,像一幅氤氲着江南烟雨的画,不由心疼:
终究还是要入那宫门,女郎之前又何苦折腾自己在鬼门关走几遭呢。
未免心底忧愁被姑娘察觉,兰乔嬷嬷打起精神,笑着上前:
“女郎今日累着了,可要饮些茶?”
潘妤看了一眼兰乔嬷嬷手里的茶,知道原主因入宫之事焦虑已久,每晚都要借助安神茶才能入睡。
放下册子,对兰乔嬷嬷点了点头。
潘妤饮茶时,兰乔嬷嬷上前询问:“女郎可识得霁尘国师?”
一个问题差点让潘妤把刚喝到嘴里的茶喷出来,江湖骗子要见她?!
按下心底的慌乱震惊,面上镇定自若的对兰乔嬷嬷递去疑惑目光,兰乔嬷嬷赶忙解释:
“是这样,霁尘国师手持圣令,今晚亦宿在洛水行宫,得知女郎下榻,特来谒见。”
潘妤不动声色将杯中茶水饮尽,然后比划着问兰乔嬷嬷是否要见。
这是潘妤离家前崔氏拉着她手千叮万嘱的,让养在深闺不知事的她,多听兰乔嬷嬷的建议。
果然,兰乔嬷嬷立刻向潘妤解释:
“国师虽深受皇恩,但到底是外男,又与潘、崔两家毫无关联,即便入宫之后,您作为皇后也与国师不甚相干,依老奴所言,女郎无需相见。”
说国师深受皇恩是很好听的,说得不好听点,那霁尘不过就是个投机取巧攀附权贵的小人。
常年在外为皇帝搜罗美人送进宫去,此番经过洛水行宫,据说正是前阵子以出使小国为由,实则为皇帝猎艳,带回好几名番邦美人回京复命,女郎若是见他,岂非同流合污自降身价。
潘妤原也不打算见那个劝人自杀的垃圾,又有兰乔嬷嬷的话,直接推说歇下了,只派人谢过国师好意,温言婉拒。
在殿外等候的年轻男子正是国师霁尘,他一袭道袍,仙风道骨,气质缥缈,得了回应,倒也没说什么,满脸笑意的责怨自己思虑不周,然后便爽快离去,至此一夜无话。
第二日清晨,迎亲队伍整装待发,因还有两日路程,潘妤今日仍旧居家梳妆便上了车驾,刚落座,兰乔嬷嬷和宋宫令便来请示。
原是那国师霁尘有事相托,他昨夜临时受命要去一趟江南,公务在身,不方便带人同行,便想将他前阵子从番邦搜罗到的几个美人托给迎亲队伍,一同带回京城。
宋宫令说完后,兰乔嬷嬷便气恼不已:
“国师也忒随性了,我家女郎是要入主中宫的,他为陛下做那些……竟还敢麻烦我们。”
宋宫令也很无奈:
“嬷嬷勿恼,下官早已与国师说了不便,偏那几名番邦美人跟着国师连月奔波,有两人水土不服病倒了,国师怕带她们一同去江南会病得更重,将来不好跟陛下交代,这才托上迎亲队。”
“当然了,若女郎实在不愿,下官这便前去推辞。”
说完,宋宫令抬眼看了看潘妤的脸色,潘妤知道她是想借自己的口拒绝,将来国师回京跟老板告状,也好有个背锅的。
啧,职场果然险恶啊。
潘妤心中感叹,对兰乔嬷嬷比了个‘带上’的手势,便让崔琅崔琳放下车帘。
兰乔嬷嬷看自家女郎如此懂事,心疼不已,但也不得不承认女郎做得对,别管国师是怎么上位的,人家已经是天子近臣,相交自比结怨好,就是委屈自家女郎了。
得了潘妤的许可,迎亲队中又多了两辆车驾坠在后方。
两日后,迎亲大部队终于抵达大楚都城,比起沿路走来的萧条景象,都城倒是巍峨繁华,不知是不是迎亲队的缘故,都城内外守卫极其森严。
当然‘泪眼’和‘话离别’都是崔氏,潘妤庆幸伤了喉咙,只需要听着就好,不然母女面对面说话,潘妤还没进入角色,在崔氏这个亲妈面前很可能会露馅儿,到时婚没结成,再把她当妖孽给烧了可咋整。
崔氏这个人无疑是爱孩子的,所以潘妤才得以在崔氏身边长大,亲自抚育小女儿这件事是崔氏为数不多与潘家争取来的权利。
因为崔氏性情绵软,虽出身名门,却无魄力无决断,名义上是潘家主母,却被留在汝阳奉养老人、祖宅维整、节气祭事等,实际盛京潘家的中馈是二房夫人安氏在那里把持。
对潘家而言,崔氏像是一尊名贵的瓷器,受呵护,却无人在意她的想法。
潘妤是崔氏第四个孩子,但她的大兄和大姊却都已经逝去,唯有一个二姊被家族嫁去淮南王府顶替已故大姊淮南王妃的位置。
大女儿在夫家难产去世后,同年就让二女儿顶替她嫁给了姐夫,生怕王妃之位旁落,足见在这样的家族眼中,女子的幸福与性命都比不上家族利益。
大姊去世,二姊给姐夫续弦,三女潘妤成了潘家大房仅剩的未嫁嫡女,所以入宫为后的资格才落在她的身上。
潘家女入宫为后,此事早在大楚境内传开,江淮四门、东辽八家皆派人赶往盛京赴宴恭贺。
出嫁当日,禁军开道,三十里红妆,五十里扈从,排场盛大,迎亲队伍在万众瞩目中从潘氏汝阳祖宅出发,全程约两三日方可抵京。
经过一夜,潘妤差不多适应了身份,从家中出来,坐上迎接皇后的金车玉辇后,便在车内自行换下繁琐坠重的婚服,裹着这副身体平时穿惯的居家衣饰,背靠大迎枕,歪在软塌上,手中把玩着一只竹制针灸盒子若有所思。
不是装深沉,是真的在想事。
这针灸盒子里面有十八根银针,看着很普通,但却散落在潘妤的床铺上,她吞金昏迷后,被眼尖婢女发现,一根根找全,收拢入盒,放在潘妤枕边。
原主就是用这里面的针扎自己心脏穴位自尽的,这么隐秘果决的死法,总不能是她一个大家闺秀关上房门自己琢磨出来的吧?
谁教她的?
对了,是个穿着黑色斗篷故作神秘的男人,在一个阴雨天的道观里给她的。
那个男人没说自己的姓名,但原主却知道他就是国师霁尘。
通过原主的记忆,潘妤稍微总结了一下:
给原主银针,忽悠原主自杀的国师霁尘是个出身成谜,看起来云山雾罩,说话神神叨叨,不知道有没有真才实学但却备受皇恩的……江湖骗子。
第2章 啧,职场果然险恶啊。……
潘妤在脑中狠狠的唾弃那个骗人自杀的垃圾,金车玉辇外传来兰乔嬷嬷的声音:
“女郎,洛水行宫已至,宋宫令前来恭迎女郎下榻,不知女郎可有别的吩咐?”
潘妤看了一眼与她同乘的崔琳、崔琅两姐妹,这两人是崔氏从崔家亲自挑选的家生婢女,负责贴身伺候潘妤起居。
除了她们,还有两名武婢,名唤笙歌和破月,跟随在后面队伍中。
原本潘妤的陪嫁不是她们,而是潘家另外挑选的四名美婢。
为了让潘妤带美婢入宫,甚至不惜把从小伺候潘妤的婢女都找理由发卖掉了。
不过四名美婢最终也没能随潘妤入宫,被难得强势的崔氏给拒绝了,崔氏坚持用自己从崔家选的婢女当女儿陪嫁。
崔琳崔琅收到指示,将靠近潘妤那一侧的车帘掀开,让车外请安之人能清楚的看到车内情形。
宋宫令看到车内潘妤安然无恙,不动声色行礼见安,将兰乔嬷嬷先前的问话又问了一遍,潘妤微笑摇头,表示自己并没有特殊吩咐。
不怪宋宫令一日请几回安,潘家女郎出嫁前一心求死,若在路上出事,他们这些迎亲的难辞其咎。
猜到宋宫令心思的潘妤,路上十分配合。
宋宫令是大楚虞太后的亲信,才得以被派来迎亲,潘妤入宫后少不得跟她打交道,结个善缘也好。
她主子虞太后是个了不得的人物,据说当年有叛军杀进皇城,先帝怯战,带着心爱的美人和皇子从皇宫密道溜了,全宫上下命在旦夕,大楚基业也摇摇欲坠。
那时候,还是皇后的虞氏坚守皇宫,在娘家势力的帮助下,不仅将杀入皇城的叛军赶了出去,还稳住了局势。
后来,逃出宫的先帝被叛军守株待兔杀死在半路,虞氏便拥立七皇子楚子玢为新帝,也就是潘妤马上要嫁的皇帝。
原主记忆中对这位皇帝的评价相当一般。
楚子玢说是皇帝,但二十多岁了仍未亲政,大楚的大小国事全都被虞太后与其兄长武安王虞千秋把控。
作为一个傀儡皇帝,楚子玢只要不想夺权谋政,他的日子就还不错,夜夜笙歌,美人在侧,年纪轻轻就后宫充盈,犹嫌不够,还继续命人四处搜罗美女,不仅收大楚境内的,连带周边附属小国进贡的都要,主打一个来者不拒。
这样一个乌糟烂泥样的人,难怪原主宁死不肯嫁。
潘妤穿过来属于赶鸭子上架,妈宝老板没能力不靠谱,她这个未来老板娘估计也不受待见,可那又怎么样呢?
毕竟老板娘家虽然无情,但家大业大,老板家就算不喜欢也得客客气气的供着不是。
婚嫁队伍从汝阳到盛京需两三日路程,沿路都有行宫,今夜宿下的便是洛水行宫。
询问完潘妤的要求后,宋宫令领着十多名宫装婢女在车驾旁分列等候,此时天光渐暗,最后一丝云霞也消失在天际,没有高楼大厦霓虹闪耀的世界很安静,很清新。
崔琅崔琳两姐妹率先走出车驾,一左一右躬身掀开华美贵重的锦缎珠帘,待一袭素衣的潘妤出现后,宋宫令便亲自上前搀扶。
潘妤完全继承了原主的记忆,行事礼仪方面自不会出错,将手轻轻放在宋宫令抬起的胳膊上,她站得高,略略抬头就看见远处行宫外墙有火光移动,不禁好奇一指。
她暂时口不能言,宋宫令等只能凭她的动作猜测回答:
“回贵主,那些是洛水军营派来支援行宫守卫布防的兵士,近来战事频发,太后与陛下怕贵主入宫之路不太平,特意下旨增援。”
增援?
不是怕潘妤半路逃婚,特意加派人手看管吧?
心中有数,潘妤颔首表示了解,便不再多问。
下榻后的洗漱饮食不提,没有娱乐工具的潘妤点兵点将,命人打开其中一只装着嫁妆目录的紫檀箱笼,随手翻看起了自己的嫁妆单子,很快便沉浸在这浩如烟海的缥缈财富之中不能自拔。
金银珠宝、古董字画、铺面庄子、稀世药材、名贵珍宝等等皆罗列在册,使人眼花缭乱。
潘家不愧为中原第一鼎盛世家,此番嫁女为后的规格甚至高于公主,成箱成箱的嫁妆目录叠起来都至少有两个潘妤高,在她的记忆中,本朝公主出嫁时都没有此等排场。
这也难怪,毕竟潘家并非纯臣起家,上三代乃是与大楚开国皇帝一起打天下的元老。
几十年前,楚、魏、潘、熊四姓门阀世家联手推翻了闫氏暴政,重立法度,还天下安定。
四姓配合无间,楚氏布局,魏氏征战,潘氏供给,熊氏后卫。
立国之后,楚氏称帝;
魏氏封超品武安王镇守河东,有不受诏令入京勤王平叛之权;
熊氏封淮南王;
潘氏依旧为相国,除了兵部之外,统管五部文官,税赋工事,科试礼乐一应在手。
潘氏嫁女定例不俗,再加上另一个钟鸣鼎食的崔氏添妆,使得潘妤的这份嫁妆相当好看。
可惜这些东西虽然都记在潘妤名下,但她并不能随心所欲的支配。
因为有专人打理,每一笔花销都要符合她的人设,每一份支出都要记录在册。
要是行为太过离谱,比如突然把嫁妆拿去卖了中饱私囊……就肯定不行。
真遗憾。
这么多宝贝都只能看不能卖,只能过过眼瘾做做梦。
这时兰乔嬷嬷托着安神茶走入,看见安静坐在琉璃灯下看书的女郎,像一幅氤氲着江南烟雨的画,不由心疼:
终究还是要入那宫门,女郎之前又何苦折腾自己在鬼门关走几遭呢。
未免心底忧愁被姑娘察觉,兰乔嬷嬷打起精神,笑着上前:
“女郎今日累着了,可要饮些茶?”
潘妤看了一眼兰乔嬷嬷手里的茶,知道原主因入宫之事焦虑已久,每晚都要借助安神茶才能入睡。
放下册子,对兰乔嬷嬷点了点头。
潘妤饮茶时,兰乔嬷嬷上前询问:“女郎可识得霁尘国师?”
一个问题差点让潘妤把刚喝到嘴里的茶喷出来,江湖骗子要见她?!
按下心底的慌乱震惊,面上镇定自若的对兰乔嬷嬷递去疑惑目光,兰乔嬷嬷赶忙解释:
“是这样,霁尘国师手持圣令,今晚亦宿在洛水行宫,得知女郎下榻,特来谒见。”
潘妤不动声色将杯中茶水饮尽,然后比划着问兰乔嬷嬷是否要见。
这是潘妤离家前崔氏拉着她手千叮万嘱的,让养在深闺不知事的她,多听兰乔嬷嬷的建议。
果然,兰乔嬷嬷立刻向潘妤解释:
“国师虽深受皇恩,但到底是外男,又与潘、崔两家毫无关联,即便入宫之后,您作为皇后也与国师不甚相干,依老奴所言,女郎无需相见。”
说国师深受皇恩是很好听的,说得不好听点,那霁尘不过就是个投机取巧攀附权贵的小人。
常年在外为皇帝搜罗美人送进宫去,此番经过洛水行宫,据说正是前阵子以出使小国为由,实则为皇帝猎艳,带回好几名番邦美人回京复命,女郎若是见他,岂非同流合污自降身价。
潘妤原也不打算见那个劝人自杀的垃圾,又有兰乔嬷嬷的话,直接推说歇下了,只派人谢过国师好意,温言婉拒。
在殿外等候的年轻男子正是国师霁尘,他一袭道袍,仙风道骨,气质缥缈,得了回应,倒也没说什么,满脸笑意的责怨自己思虑不周,然后便爽快离去,至此一夜无话。
第二日清晨,迎亲队伍整装待发,因还有两日路程,潘妤今日仍旧居家梳妆便上了车驾,刚落座,兰乔嬷嬷和宋宫令便来请示。
原是那国师霁尘有事相托,他昨夜临时受命要去一趟江南,公务在身,不方便带人同行,便想将他前阵子从番邦搜罗到的几个美人托给迎亲队伍,一同带回京城。
宋宫令说完后,兰乔嬷嬷便气恼不已:
“国师也忒随性了,我家女郎是要入主中宫的,他为陛下做那些……竟还敢麻烦我们。”
宋宫令也很无奈:
“嬷嬷勿恼,下官早已与国师说了不便,偏那几名番邦美人跟着国师连月奔波,有两人水土不服病倒了,国师怕带她们一同去江南会病得更重,将来不好跟陛下交代,这才托上迎亲队。”
“当然了,若女郎实在不愿,下官这便前去推辞。”
说完,宋宫令抬眼看了看潘妤的脸色,潘妤知道她是想借自己的口拒绝,将来国师回京跟老板告状,也好有个背锅的。
啧,职场果然险恶啊。
潘妤心中感叹,对兰乔嬷嬷比了个‘带上’的手势,便让崔琅崔琳放下车帘。
兰乔嬷嬷看自家女郎如此懂事,心疼不已,但也不得不承认女郎做得对,别管国师是怎么上位的,人家已经是天子近臣,相交自比结怨好,就是委屈自家女郎了。
得了潘妤的许可,迎亲队中又多了两辆车驾坠在后方。
两日后,迎亲大部队终于抵达大楚都城,比起沿路走来的萧条景象,都城倒是巍峨繁华,不知是不是迎亲队的缘故,都城内外守卫极其森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