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胡同小夫妻吃瓜日常 第502节
“学校的话,我听小轲的意思,到时候部队那边会去协商。”虽然两地离的还是有点远,不过再想想,起码来回路上不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赵大江一想也是,虽然遗憾没有回到京城军区,可起码也是在京城附近,“挺好的。”
想起家里几个孩子闹腾的事,“对了,小雷,你看下面几个孩子也大了,现在京城那边的位置也越来越少了。”
饶是城里有人,加上又有赵雷这块招牌,大家肯定会给点面子,可真的架不住现在岗位少。
赵雷知道大伯这么说,就应该是有他的想法,“大伯你的意思是?”
“我们想了下,那个,那个。。”赵大江真的很是不好意思,“想着是否可以去当兵。”
赵雷知道下面几个马上要高中毕业的孩子,发现他们想要走哥姐叔叔舅舅他们路线,真的很有难度,就很着急。
“相信我的话,大伯,让他们静心下来,继续读书。”
“现在那些人蹦哒的动静小了,然后不少教授也回到工作岗位上。”赵雷知道未来走向,可她不能说明年就会恢复高考这话。
现在也没有点动静,连龚涛都不知道的事,他怎么会知道。
赵大江可不觉得赵雷是顺口提这些事,一定是有原因的,教授回顾学校,还有赵雷之前说现在人才缺等等话。
深吸口气,虽然有些想法是很荒唐,可结合赵雷说的这些话,赵大江真的不觉得他的想法有问题。
小声道,“是不是要恢复高考了。”
赵雷轻轻嗯了声,“教授们陆续回归,他们回归干嘛,难道教那些工农兵大学生。”不是说那些人大学生都是水货,可真的不少人不要说上大学,初中知识都危险。
“我们厂里都已经算是重点单位,我们自己也会培养人,可还是跟不上需要。”赵雷反正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对人才断代的各种犯愁。
赵大江不要看是个农民,可毕竟也是当过多年村长的人,哪怕现在退下来了,可村里遇到大事,还是要咨询一二。
还有更为重要的是,赵大江不懂的地方,他会请教人,比如去找赵雷咨询一二,在他眼里就没有自家侄儿不会的东西。
这些年他的水平也是提升了不少,懂得会分析情况,听到这里,赵大江很是肯定,“真能恢复高考?”
“时间问题。”赵雷低声道。
饶是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猛地听到自家侄儿肯定的答复,赵大江那是一个激动,“真的,那真的。。”
“大伯,你还觉得应该让他们去当兵的。”赵雷知道但凡有可能,大伯他们其实宁愿让家里几个孩子读大学。
反正都是自家侄儿,赵大江不觉得自己改主意有啥不好的,“当然是读大学。”
“他们想当兵,那就读军校。”
“一样能当兵。”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能够往上走,至于他们最后想从事哪个行业,有好的选择机会当然是让他们自己选。
“小轲当初就是读军校然后再去当兵。”都说这小子读了大学后,一样要冲到第一线,也是很辛苦,有生命危险。
对于有些人说的这些酸言酸语,赵大江压根就没有放在心上,毕竟说的是实话,可谁能想和小轲一样,30不到的年纪,“小轲这次调过来,要做团长了吧。”
赵雷嗯了声,“那是。”小舅子过的好,他这个姐夫当然也是很开心,非常的开心。
第880章 就让老大回来
对赵家而言,或者说赵强而言,最大的问题是,让哪个儿子回来。
还有就是他当初很是坚定的表示,一定要回村当农民,可激动之余,躺在炕上想到自己真的要回村下地干活,赵强哪里还能休息的好。
哪怕村里人的收入不错,比他这个工人的收入强,可毕竟他的活真的没有那么辛苦,而农民那可真的是顶着大太阳干活,一年能休息的时间真的不多。
饶是父母说他们也是农民出身,可打从赵强有记忆开始,他真的就是一个城里人,可现在,唉。
冯彩霞到现在也是晕乎乎的,她真的没有想到,有一天她竟然要成为一个农民,哪怕之前娘家人都说她嫁给一个泥腿子,那也是说说而已,谁让男人的叔伯都是农村人。
谁能想到都已经是这个岁数的人了,竟然真的要成为一个农民。
“我们真的要去做农民。”冯彩霞低声道。
赵强很是无语,“不然咋办,你不是没有听赵雷说,现在这些技术工人,陆陆续续会回去。”
冯彩霞当然听到了,“我,我就是想着,万一事情有变化,还有,还有。。”
“你也知道那么兄弟的关系一般,我在想,他是否故意这么说。”冯彩霞觉得赵雷就是见不得他们好。
“他有必要这么说吗,人家现在是个大厂长,要啥没有?”
“还有你也不想想,平安的成绩多好,哪怕是珠珠,成绩也不错。”
“有那么厉害的父母,他们还需要为未来犯愁?”
“你看着吧,他们两个孩子一个都不需要当知青,一个接班,一个直接入伍。”饶是王轲不大回来,饶是赵雷不会和他们说王轲的近况如何。
可赵铁柱偶尔会问上两句,赵雷也会说上一二,他们也就知道了,王轲这小子在疆省那边真的是混的很好,不说风生水起还真的就是风生水起的。
“你看看王轲就比建国他们大几岁,可结果人家现在是啥成就,再过个几年啊,人家就要成为大团长了。”
“真的是。。”赵强越想越生气,为何人家儿子就是这么的优秀,轮到自家就是这么的惨不拉几的。
每次听到这番话,冯彩霞就立马变的很是干净,她知道但凡她出声,绝对没有好果子,最好的办法当然还是闭嘴。
“我想好了,就让老大回来,毕竟是长子。”赵强这两人也是想了许多,这份工作应该给谁。
想了又想后,他总算是想出该怎么办,“让老大回来接班,咱俩去村里干活,到时候给他买工作。”
“买一份好点的工作。”赵强知道这个消息让援朝知道后一定会很不开心,可也没有办法,谁让他就是这个实力。
冯彩霞啊了声,也没有太惊讶,虽然她也很想让老二回来,可也知道如果不让老大回来,不知道建国会做出啥事。
“就让老大回来,不然指不定会如何闹腾,说咱如何偏心下面弟弟之类的话。”饶是赵建国已经下乡好多年,可冯彩霞对这个儿子还是没有任何好感。
“咱可是说好了,援朝在南边要待到更久,肯定吃的苦更多,总之,我们可不能亏待他,必须要给孩子买上一份更好的工作。”冯彩霞努力为小儿子争取。
“那是必须的。”不需要冯彩霞再三叮嘱,赵强也是这个想法。
两口子开心的就这件事做好决定,他们想着赵援朝也就是在农村多待上一年半载的,到时候就可以为小儿子找到一份工作。
可以说,他们的想法是真的不错,适合他们现在的情况,只可惜他们忘记了一件最为重要的事。
那就是他们想的是不错,就忘记赵建国是可以任由他们这么忽悠的人吗?
赵建国接到父母的信,说工作要给他,那是一个惊喜雀跃,他知道他坚持不结婚的选择真的是对了。
但凡他听话在这里结婚生子,这个回城的名额肯定不会给他,开心的赵建国拿着信去看赵援朝。
平时有人欺负他们俩的时候,他们两人会联合起来,不是说他们缓和了关系,而是他们知道,在这个地方,但凡他们不能团结起来,那就是被人欺负的。
他们来这里好几年了,不是没有看到或者听到知青出事,当然每次都是他们自己不注意等等理由。
其实实情如何,大家多少知道一二,可又如何,也就是他们种植的橡胶是好东西,上头盯着,不然。。
饶是这样,如果可以选的话,赵建国他们当然都愿意选择回去。
现在知道大哥可以回去。赵援朝心里真的都不是滋味,他想到都是为何前几年村里人来这里偷橡胶的时候,他非要去救赵建国。
但凡他死了,父母只有他一个儿子,特别是知道大儿子的死因后,一定会让他接班。
想起那天发生的事,再看看父母信上的内容,他知道在他们写这封信的时候,他们是真的是这么想的,可赵建国会愿意看到他回城吗?
换成是他,也不乐意看到亲兄弟回去,家里就那么点东西,一个人拿都不够分,不要说两人分。
为何要让赵建国回去,赵援朝越想越委屈,他觉得这就是父母偏心,他才不要以后给他买一份好工作,他就想现在回去,在这里当知青,真的很痛苦。
赵援朝哭了半天后,就在想是否应该从赵建国手上抢走这个工作机会,可要如何出手,大家也不会起疑心,这可是一个大问题。
就在赵援朝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赵建国知道赵援朝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激动至于立马去办理相关回城手续。
等赵援朝想起要祝贺的时候,才从赵建国嘴里知道了一个最残忍的事,“啥,大哥,你明天就要走?”
他还没有想出办法,结果赵建国竟然要走了,这如何不是把赵援朝给吓地不轻。
“早点回去,我也许久没有看到爷奶他们了。”看着赵援朝那吃惊的表情,赵建国心情那是一片大好,不枉费他为了能够早点回城,可是送了点东西,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快。
看着得意洋洋的赵建国,赵援朝真的是再三克制,才没有对他出手,只不过他气的直接转身走人。
对于赵援朝的反应,赵建国不以为意,哪怕是亲兄弟,在一些事上是绝对不会放弃的。
第881章 愤怒的赵建国
赵建国回到京城后,第一件事当然是去找赵铁柱,商量接班事宜。
他也知道有些话最好不要问,不然真的很有可能是在刺激赵铁柱他们三人。
赵建国是经常写信回来,说自己的日子如何苦逼,只可惜赵铁柱他们压根就没有当回事。
自从有人陆续回城后,赵建国想要回去的心,再次高高提起,就想着给赵铁柱他们写信,可想起自家老头子的一些行为。
赵建国知道在这件事上,赵铁柱他们是绝对不会管他,这个老爷子真的不是一般的狠心。
他也只能通过经常写信,希望在某个时候,赵铁柱会想起他这个可怜的长孙。
赵强那头的信也不能少,他要努力争取。
他也知道赵援朝也没有放弃,他也经常写信,不过应该更多的是邮寄给冯彩霞,这个老母亲就喜欢小儿子。
谁能想到,最后竟然是他拿到了回城工作名额,他也各种晕乎乎的,感觉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饶是这些日子已经做了不少心理准备,知道工作要给赵建国,可真要签字办理手续的时候,赵强还是各种依依不舍。
有那么一刻,他真的想说,他不想把工作留给儿子,可想起还在西南等他买到工作回城的小儿子,赵强还是麻利的签字。
赵建国看到赵强总算是签字后,不由得松口气,要知道在签字完成前,一切都是很有可能的事。
办好手续,赵强带着儿子先回去,冯彩霞已经把他们要带走的东西都准备好。
赵建国看到打包好的行李,“爸妈,你们真的,你们真的要去农村?”
他刚回来的时候,就听赵强提过,说他们要要去农村干活,说真的,他其实是压根就不相信,他太清楚父母的为人。
一句话就是他们都是懒人,能偷懒就偷懒,要不然当初赵强也不会从大有前途的钳工变成清洁工。
年纪轻的时候,不知道努力干活,都要退休的人突然来句要干农活,“你们真的要去?”
“对啊,那边的工分好值钱。”赵强激动的表示,“你爷爷可是说了,人均一年收入大概有四百多。”
“还有粮食啥的,我和你妈到时候就住你爷爷那套房子,房租你小叔会支付。”起码住的这块不要钱了。
“你奶又不出去开工干活,正好可以做饭,我和你妈下工回家后就能吃现成的。”赵强真的是全部都考虑好了。
赵大江一想也是,虽然遗憾没有回到京城军区,可起码也是在京城附近,“挺好的。”
想起家里几个孩子闹腾的事,“对了,小雷,你看下面几个孩子也大了,现在京城那边的位置也越来越少了。”
饶是城里有人,加上又有赵雷这块招牌,大家肯定会给点面子,可真的架不住现在岗位少。
赵雷知道大伯这么说,就应该是有他的想法,“大伯你的意思是?”
“我们想了下,那个,那个。。”赵大江真的很是不好意思,“想着是否可以去当兵。”
赵雷知道下面几个马上要高中毕业的孩子,发现他们想要走哥姐叔叔舅舅他们路线,真的很有难度,就很着急。
“相信我的话,大伯,让他们静心下来,继续读书。”
“现在那些人蹦哒的动静小了,然后不少教授也回到工作岗位上。”赵雷知道未来走向,可她不能说明年就会恢复高考这话。
现在也没有点动静,连龚涛都不知道的事,他怎么会知道。
赵大江可不觉得赵雷是顺口提这些事,一定是有原因的,教授回顾学校,还有赵雷之前说现在人才缺等等话。
深吸口气,虽然有些想法是很荒唐,可结合赵雷说的这些话,赵大江真的不觉得他的想法有问题。
小声道,“是不是要恢复高考了。”
赵雷轻轻嗯了声,“教授们陆续回归,他们回归干嘛,难道教那些工农兵大学生。”不是说那些人大学生都是水货,可真的不少人不要说上大学,初中知识都危险。
“我们厂里都已经算是重点单位,我们自己也会培养人,可还是跟不上需要。”赵雷反正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对人才断代的各种犯愁。
赵大江不要看是个农民,可毕竟也是当过多年村长的人,哪怕现在退下来了,可村里遇到大事,还是要咨询一二。
还有更为重要的是,赵大江不懂的地方,他会请教人,比如去找赵雷咨询一二,在他眼里就没有自家侄儿不会的东西。
这些年他的水平也是提升了不少,懂得会分析情况,听到这里,赵大江很是肯定,“真能恢复高考?”
“时间问题。”赵雷低声道。
饶是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猛地听到自家侄儿肯定的答复,赵大江那是一个激动,“真的,那真的。。”
“大伯,你还觉得应该让他们去当兵的。”赵雷知道但凡有可能,大伯他们其实宁愿让家里几个孩子读大学。
反正都是自家侄儿,赵大江不觉得自己改主意有啥不好的,“当然是读大学。”
“他们想当兵,那就读军校。”
“一样能当兵。”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能够往上走,至于他们最后想从事哪个行业,有好的选择机会当然是让他们自己选。
“小轲当初就是读军校然后再去当兵。”都说这小子读了大学后,一样要冲到第一线,也是很辛苦,有生命危险。
对于有些人说的这些酸言酸语,赵大江压根就没有放在心上,毕竟说的是实话,可谁能想和小轲一样,30不到的年纪,“小轲这次调过来,要做团长了吧。”
赵雷嗯了声,“那是。”小舅子过的好,他这个姐夫当然也是很开心,非常的开心。
第880章 就让老大回来
对赵家而言,或者说赵强而言,最大的问题是,让哪个儿子回来。
还有就是他当初很是坚定的表示,一定要回村当农民,可激动之余,躺在炕上想到自己真的要回村下地干活,赵强哪里还能休息的好。
哪怕村里人的收入不错,比他这个工人的收入强,可毕竟他的活真的没有那么辛苦,而农民那可真的是顶着大太阳干活,一年能休息的时间真的不多。
饶是父母说他们也是农民出身,可打从赵强有记忆开始,他真的就是一个城里人,可现在,唉。
冯彩霞到现在也是晕乎乎的,她真的没有想到,有一天她竟然要成为一个农民,哪怕之前娘家人都说她嫁给一个泥腿子,那也是说说而已,谁让男人的叔伯都是农村人。
谁能想到都已经是这个岁数的人了,竟然真的要成为一个农民。
“我们真的要去做农民。”冯彩霞低声道。
赵强很是无语,“不然咋办,你不是没有听赵雷说,现在这些技术工人,陆陆续续会回去。”
冯彩霞当然听到了,“我,我就是想着,万一事情有变化,还有,还有。。”
“你也知道那么兄弟的关系一般,我在想,他是否故意这么说。”冯彩霞觉得赵雷就是见不得他们好。
“他有必要这么说吗,人家现在是个大厂长,要啥没有?”
“还有你也不想想,平安的成绩多好,哪怕是珠珠,成绩也不错。”
“有那么厉害的父母,他们还需要为未来犯愁?”
“你看着吧,他们两个孩子一个都不需要当知青,一个接班,一个直接入伍。”饶是王轲不大回来,饶是赵雷不会和他们说王轲的近况如何。
可赵铁柱偶尔会问上两句,赵雷也会说上一二,他们也就知道了,王轲这小子在疆省那边真的是混的很好,不说风生水起还真的就是风生水起的。
“你看看王轲就比建国他们大几岁,可结果人家现在是啥成就,再过个几年啊,人家就要成为大团长了。”
“真的是。。”赵强越想越生气,为何人家儿子就是这么的优秀,轮到自家就是这么的惨不拉几的。
每次听到这番话,冯彩霞就立马变的很是干净,她知道但凡她出声,绝对没有好果子,最好的办法当然还是闭嘴。
“我想好了,就让老大回来,毕竟是长子。”赵强这两人也是想了许多,这份工作应该给谁。
想了又想后,他总算是想出该怎么办,“让老大回来接班,咱俩去村里干活,到时候给他买工作。”
“买一份好点的工作。”赵强知道这个消息让援朝知道后一定会很不开心,可也没有办法,谁让他就是这个实力。
冯彩霞啊了声,也没有太惊讶,虽然她也很想让老二回来,可也知道如果不让老大回来,不知道建国会做出啥事。
“就让老大回来,不然指不定会如何闹腾,说咱如何偏心下面弟弟之类的话。”饶是赵建国已经下乡好多年,可冯彩霞对这个儿子还是没有任何好感。
“咱可是说好了,援朝在南边要待到更久,肯定吃的苦更多,总之,我们可不能亏待他,必须要给孩子买上一份更好的工作。”冯彩霞努力为小儿子争取。
“那是必须的。”不需要冯彩霞再三叮嘱,赵强也是这个想法。
两口子开心的就这件事做好决定,他们想着赵援朝也就是在农村多待上一年半载的,到时候就可以为小儿子找到一份工作。
可以说,他们的想法是真的不错,适合他们现在的情况,只可惜他们忘记了一件最为重要的事。
那就是他们想的是不错,就忘记赵建国是可以任由他们这么忽悠的人吗?
赵建国接到父母的信,说工作要给他,那是一个惊喜雀跃,他知道他坚持不结婚的选择真的是对了。
但凡他听话在这里结婚生子,这个回城的名额肯定不会给他,开心的赵建国拿着信去看赵援朝。
平时有人欺负他们俩的时候,他们两人会联合起来,不是说他们缓和了关系,而是他们知道,在这个地方,但凡他们不能团结起来,那就是被人欺负的。
他们来这里好几年了,不是没有看到或者听到知青出事,当然每次都是他们自己不注意等等理由。
其实实情如何,大家多少知道一二,可又如何,也就是他们种植的橡胶是好东西,上头盯着,不然。。
饶是这样,如果可以选的话,赵建国他们当然都愿意选择回去。
现在知道大哥可以回去。赵援朝心里真的都不是滋味,他想到都是为何前几年村里人来这里偷橡胶的时候,他非要去救赵建国。
但凡他死了,父母只有他一个儿子,特别是知道大儿子的死因后,一定会让他接班。
想起那天发生的事,再看看父母信上的内容,他知道在他们写这封信的时候,他们是真的是这么想的,可赵建国会愿意看到他回城吗?
换成是他,也不乐意看到亲兄弟回去,家里就那么点东西,一个人拿都不够分,不要说两人分。
为何要让赵建国回去,赵援朝越想越委屈,他觉得这就是父母偏心,他才不要以后给他买一份好工作,他就想现在回去,在这里当知青,真的很痛苦。
赵援朝哭了半天后,就在想是否应该从赵建国手上抢走这个工作机会,可要如何出手,大家也不会起疑心,这可是一个大问题。
就在赵援朝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赵建国知道赵援朝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激动至于立马去办理相关回城手续。
等赵援朝想起要祝贺的时候,才从赵建国嘴里知道了一个最残忍的事,“啥,大哥,你明天就要走?”
他还没有想出办法,结果赵建国竟然要走了,这如何不是把赵援朝给吓地不轻。
“早点回去,我也许久没有看到爷奶他们了。”看着赵援朝那吃惊的表情,赵建国心情那是一片大好,不枉费他为了能够早点回城,可是送了点东西,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快。
看着得意洋洋的赵建国,赵援朝真的是再三克制,才没有对他出手,只不过他气的直接转身走人。
对于赵援朝的反应,赵建国不以为意,哪怕是亲兄弟,在一些事上是绝对不会放弃的。
第881章 愤怒的赵建国
赵建国回到京城后,第一件事当然是去找赵铁柱,商量接班事宜。
他也知道有些话最好不要问,不然真的很有可能是在刺激赵铁柱他们三人。
赵建国是经常写信回来,说自己的日子如何苦逼,只可惜赵铁柱他们压根就没有当回事。
自从有人陆续回城后,赵建国想要回去的心,再次高高提起,就想着给赵铁柱他们写信,可想起自家老头子的一些行为。
赵建国知道在这件事上,赵铁柱他们是绝对不会管他,这个老爷子真的不是一般的狠心。
他也只能通过经常写信,希望在某个时候,赵铁柱会想起他这个可怜的长孙。
赵强那头的信也不能少,他要努力争取。
他也知道赵援朝也没有放弃,他也经常写信,不过应该更多的是邮寄给冯彩霞,这个老母亲就喜欢小儿子。
谁能想到,最后竟然是他拿到了回城工作名额,他也各种晕乎乎的,感觉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饶是这些日子已经做了不少心理准备,知道工作要给赵建国,可真要签字办理手续的时候,赵强还是各种依依不舍。
有那么一刻,他真的想说,他不想把工作留给儿子,可想起还在西南等他买到工作回城的小儿子,赵强还是麻利的签字。
赵建国看到赵强总算是签字后,不由得松口气,要知道在签字完成前,一切都是很有可能的事。
办好手续,赵强带着儿子先回去,冯彩霞已经把他们要带走的东西都准备好。
赵建国看到打包好的行李,“爸妈,你们真的,你们真的要去农村?”
他刚回来的时候,就听赵强提过,说他们要要去农村干活,说真的,他其实是压根就不相信,他太清楚父母的为人。
一句话就是他们都是懒人,能偷懒就偷懒,要不然当初赵强也不会从大有前途的钳工变成清洁工。
年纪轻的时候,不知道努力干活,都要退休的人突然来句要干农活,“你们真的要去?”
“对啊,那边的工分好值钱。”赵强激动的表示,“你爷爷可是说了,人均一年收入大概有四百多。”
“还有粮食啥的,我和你妈到时候就住你爷爷那套房子,房租你小叔会支付。”起码住的这块不要钱了。
“你奶又不出去开工干活,正好可以做饭,我和你妈下工回家后就能吃现成的。”赵强真的是全部都考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