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胡同小夫妻吃瓜日常 第489节
他们真的不懂,好好的,为何会让他们锻炼身体,这都怪赵家,如果不是他们昨天非要锻炼身,不然自家父母怎么会想到让他们锻炼身体的。
这话他们也只敢在心里嘀咕一二,不管他们家世如何,对于赵雷,他们也是很佩服的,一个靠着自己的聪明才干走到这步的人,对他们而言,都可以和家里的大家长比。
他们饶是很佩服赵雷,觉得他很是厉害,可一想到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不光不能睡懒觉,竟然还要早起锻炼身体,每天的强度竟然还这么大,想到这里,就觉得人生压力很大。
咋办?几人互相看看,虽然是不能说话,可他们心里想的是,既然这次可以避开,那下次应该也可以避开吧。
可哪怕每次都说没有力气而不再跑步,可也要跟着大部队锻炼一会,也是累的不轻。
可以的话,是否可以从一开始就不需要锻炼身体。
等他们到家后,就听到他们父母叮嘱他们,“今天是第一天跑,所以你们没有坚持下来,能体谅,不过接下来两三天必须要全程坚持下来。”
本来他们是想说,明天就应该坚持跑完全程,然后再打拳,后来想了下,还是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给他们点时间去适应。
啥?两天后必须要跑完全程?众人都惊呆了,他们本来想着是否可以从明天开始不需要锻炼身体。
结果谁能想到,父母这里竟然直接给了一个重磅消息,“我们为何要这么辛苦。”有人很是不解,不明白为何要给他们这么大的压力。
“因为你们毕业后,如果还是这样的政策,你们必须要入伍。”之前他们就是在孩子面前简单的说了下,总想着指不定到时候政策就会变了,知青政策没有了,或者没有这么严格。
可惜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个政策还有可能会越来越严格,而且现在又是多事之秋,家里长辈都已经低调起来,再三叮嘱自家晚辈要低调,不要给人盯上。
就这样的情况,他们哪里还敢在孩子当知青的这个政策上动手脚,既然没有办法避开要当知青,那就把去厂子农场的名额让给更需要的人。
男孩子们都惊呼出来,“去当兵?”
他们当然知道当兵可吃香了,很多人都希望可以当兵,改变自己的命运,可对于他们这些长辈在部队的三代而言,他们不是很想当兵,因为真的是太辛苦。
长辈们的地位和名声,不可能给他们带去多少助力,指不定还会成为压力,比如他们不能表现的太差,不然就是给长辈们丢脸,就是基于这些因素考虑,他们当初也没有考虑要当兵。
谁能想到,兜兜转转半天的结果是,他们竟然还是要去当兵,而且看父母他们的意思,这个决定是不可能改变的。
第853章 要不不要研究农业机械
“为何我们就不能去农场当知青。”总有人是要为自己争取一二,他们真的不能理解,为何他们就非要去当兵。
“明明厂子的农场很大。”现在厂子规模大了,成立那个农场也是希望可以跟上厂子都生产需要。
既然农场规模很大,不是应该需要很多的知青,不是可以扩大招收知青规模。
是,他们之前也想着,每年放出点名额,到时候直接厂子内部消化,岂不是皆大欢喜。
他们也不知道赵雷是否听到他们的这个想法,他们就是觉得赵雷现在不考虑这些,等过两年平安长大,不可能不考虑这个问题。
只是他们从现在收集的数据看,他们可以肯定的是,赵雷目前应该是不会考虑这些问题。
“对,农场是很大,不要说你会这么想,我也会想,那边起码能够安置大几千知青。”
“到时候再稍微扩大下规模,安排上万人,那是轻松点事。”
“可现在看来,农场能够安排几千人就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他们不是不知道赵雷在研究的东西。
只是他们想着,这东西研发出来后,不是直接出口吗?之前厂里生产的东西,走的差不多都是这个路线。
可现在他们才知道,哪怕产品是出口,可留下部分样机在农场那头,理由是现成的,用来考察机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孩子们不懂,明明农场还是那个农场,包括家里父母都知道规模大概率会扩大,可他们为何说人数会控制在几千人,这是啥情况。
“厂子现在在研发农用设备,耕地机,除草机,还有收割机,很多活都让机器做了,还需要那么多人吗?”很多家长都没好气的对自家孩子抛出这句话。
这话一落口,不少孩子都是倒吸一口气,他们为何没有把父母之前说要送他们去部队这话当真,他们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坚持。
结果现在告诉他们,说农场真的不需要这么多人,心里的那份坚持直接倒下。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某天赵雷研发出来的东西,竟然都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那个,那个,是否可以让他,他不要研究农业机械。”一个大聪明很快就想出解决办法,只要赵雷不继续研发下去,那些农业机械也就不会生产出来。
不会生产出来,那地里的活还是需要大量人力去干活,到时候他们可以继续去农场干活。
对于大聪明说的这话,“你说这话的时候,你动脑子了吗?”
“赵雷都已经研发了好几款产品出来,而且都已经过了明路,上头领导都已经知道,你现在来句,是否可以放弃研究,你觉得赵雷会同意?”
“更不要说为了这些研究,都不知道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现在说放弃,等于这些投资全部打水漂。”
赵雷当初研发摩托车,可以说投入是不多,可之后的研究,投入的费用是越来越多,幸好投资大,回报也大,包括这次的农用机械,投入的费用也不低。
就这么放弃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有很重要的原因不得不放弃。”
有重要原因而不得不放弃,几个小伙子很想说,机器的存在会让一些地方不需要知青,这话他们没办法说出口。
大家都知道,这些机械设备的成本不低,哪怕厂里不赚钱,能够买得起这些农业机械的地方也不会太多,知青能去的地方还是有很多,只是那边会更偏僻。
唉,既然这样的话,还不如直接去当兵,起码家里能够稍微庇护一二。
“还有你们觉得当兵辛苦,那你们怎么不想想去外地当知青就轻松了?”
“还有你们去当知青,你们觉得家里能给你们多少助力。”家长最后来了一个重击。
这话一出,本来还有各种不满的众人,现在哪里还有意见,他们是没有去当知青,可亲朋好友里面总有人去当知青,从他们那边知道当知青的艰苦。
孩子们的表情变化,作为家长,当然是立马就发现,“所以你们还要锻炼吗?”
“你们现在在家里适应起来,起码家里有好吃的。”想要让孩子们努力起来,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吃的要跟的上。
大家一听有好吃的,顿时觉得情况好像也没有那么糟糕,纷纷表示他们明天一定会努力跟上。
听着各自孩子们的保证,家长们松口气,起码这些孩子有了紧迫感,明天应该会努力完成目标,不会让他们成为一个大笑话了吧。
王娟不知道邻居们为了让自家孩子能够跑完全程,大棒和枣子全部都使出来。
王娟回家后,就先去泡了一个热水澡,赵雷今天早起可是烧了很多热水,为的就是希望自家媳妇跑步结束后就能缓解一二。
虽然他觉得应该是冲冷水澡,这样才能恢复的更快,可没办法,让媳妇泡个冷水澡,想也知道那是找打的节奏。
王娟舒服的泡了一个澡,感觉自己缓和了不少,“还是需要泡澡啊。”
珠珠小朋友当然也是和王娟一个待遇,“泡澡好,对皮肤好。”
珠珠小朋友看着水当当的皮肤,真的是越看越喜欢。
两母女泡澡结束下楼,赵雷正好也是把早饭做好,“今天吃馄饨。”
“虾仁的。”虾仁是他今天早起先剥的,知道自家媳妇一定会很开心。
哇,王娟一听早上吃馄饨,然后还是虾仁馅的,心情好到飞起,“这个我爱吃,真的是超级爱吃。”
“我就知道你喜欢吃,所以特意弄的。”
“这个天越来越冷了,虾的成长速度越来越慢了,趁着还没有结冰,就先弄点出来。”
“对了,周末的时候,我打算去钓鱼。”池塘里的大鱼都已经是吃的七七八八,冬天一旦上冻后和就靠着池塘里的存货,没办法做到自给自足。
赵雷就想趁着现在河水还没有结冰,就先去钓点大鱼放在池塘里养着。
王娟当然没有意见,“正好带上平安。”
“我在家休息。”担心某人会拉着她一起去钓鱼,王娟直接把话给堵死,忙了一周,每天还要早起锻炼身体,周末的时候,就想在家好好休息一二。
第854章 老爷子让咱回家一趟
王娟以为不会坚持多久的锻炼人群,没想到竟然还坚持了下去。
本来以为人会越来越少,毕竟人冷了,到了冬天的时候,真的是各种不想起来。
可谁能想到,不光是人没有少,反而是人多了起来。
这可是把王娟惊呆了,就连袁杰也是觉得不可思议,明明第一天的时候,不少人都没有坚持下来,都以为会退,可他们都坚持了下来。
王娟虽然是觉得好奇,不过也能理解,毕竟他们中间有人要去当兵,必须要有个一个好的身体才成。
可为何不少机械厂的中高层领导也参与进来,是啥情况,是想多点和赵雷有共同话题吗?
可感觉也不像啊,王娟各种想不明白,既然想不明白,那就不想了,真的是耽误自己时间。
“他们啊是看到了龚超的小肚子下去了。”赵雷一开始也不明白,为何越是天冷,越是有人出来锻炼身体。
啊?王娟知道龚超每天锻炼后,身体真的好了不少,“他们也不胖啊。”
“是不胖,可看到有效果,谁不心动。”
“而且每天起来跑步锻炼,神清气爽的,反正晚上早点休息就是。”现在可没有啥网络,没有电视啥,可以说夜生活真的很是乏味,不然怎么这个年代孩子出生率高,
“还有就是给孩子做个榜样,天冷了,孩子们不是很想起来,他们现在每天都早起锻炼身体,他们的孩子也只能起来。”赵雷感叹了句,“不管何时,都有为孩子考虑到父母。”
提到父母,赵雷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周末的时候,我们要回去一趟。”
啊?王娟第一个反应是去乡下,“上周不是刚去看过你爸,老赵头不是情况挺好。”
当然需要去掉他各种抱怨,老头子的意思是在乡下这里花钱地方太多,让侄儿他们干活都需要给钱云云的话。
赵雷也不惯着他,很是干脆道,既然觉得这个钱贵了,那就自己学做家务,这笔钱不就省下来,赵铁柱听到这话后,立马就老实闭嘴。
怎么上周刚去,本周又要去,王娟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家伙又在闹啥幺蛾子。
“不是去乡下,去四合院。”赵雷想起电话内容,就各种头大。
去四合院?那就是张翠花的事,王娟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去,“看到那张脸就来气。”
“对了,让我们过去干嘛,是赵亮工作辛苦,他以前是在供销社工作,是八大员,猛地做体力活,他体力跟不上。”
“还是说建国援朝在在西南那边受苦了。”都是去种橡胶,小日子过的不是很好。
“是张翠花的事,说日子艰苦,钱不够花。”让他回四合院,赵雷当然要打听一二,为何好好的让他回去。
“本来老爷子不好意思说,我当然要问个清楚,如果又是为了赵亮,建国他们的事,我肯定是不乐意回去的。”
“结果我后来才知道,是老太太钱不够花。”赵雷也是乐了。
不够花?王娟记得赵铁柱去乡下的,时候,和张翠花谈过这事,“老头子每月给老太太五元钱,然后她不是每月都去街道办那边领点活。”
街道办那边会有点手工活,不少人家里日子一般的家庭妇女,都会去接点手工活,稍微赚点钱。
王娟就是觉得张翠花去接这个活,其实也是存着想要恶心赵雷一二,想让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不孝子孙。
结果赵雷主打一个,不知道不关心的态度,反正他们现在都不去四合院,那边人再是如何叨叨,反正自己没有听到,不需要在意。
这话他们也只敢在心里嘀咕一二,不管他们家世如何,对于赵雷,他们也是很佩服的,一个靠着自己的聪明才干走到这步的人,对他们而言,都可以和家里的大家长比。
他们饶是很佩服赵雷,觉得他很是厉害,可一想到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不光不能睡懒觉,竟然还要早起锻炼身体,每天的强度竟然还这么大,想到这里,就觉得人生压力很大。
咋办?几人互相看看,虽然是不能说话,可他们心里想的是,既然这次可以避开,那下次应该也可以避开吧。
可哪怕每次都说没有力气而不再跑步,可也要跟着大部队锻炼一会,也是累的不轻。
可以的话,是否可以从一开始就不需要锻炼身体。
等他们到家后,就听到他们父母叮嘱他们,“今天是第一天跑,所以你们没有坚持下来,能体谅,不过接下来两三天必须要全程坚持下来。”
本来他们是想说,明天就应该坚持跑完全程,然后再打拳,后来想了下,还是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给他们点时间去适应。
啥?两天后必须要跑完全程?众人都惊呆了,他们本来想着是否可以从明天开始不需要锻炼身体。
结果谁能想到,父母这里竟然直接给了一个重磅消息,“我们为何要这么辛苦。”有人很是不解,不明白为何要给他们这么大的压力。
“因为你们毕业后,如果还是这样的政策,你们必须要入伍。”之前他们就是在孩子面前简单的说了下,总想着指不定到时候政策就会变了,知青政策没有了,或者没有这么严格。
可惜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个政策还有可能会越来越严格,而且现在又是多事之秋,家里长辈都已经低调起来,再三叮嘱自家晚辈要低调,不要给人盯上。
就这样的情况,他们哪里还敢在孩子当知青的这个政策上动手脚,既然没有办法避开要当知青,那就把去厂子农场的名额让给更需要的人。
男孩子们都惊呼出来,“去当兵?”
他们当然知道当兵可吃香了,很多人都希望可以当兵,改变自己的命运,可对于他们这些长辈在部队的三代而言,他们不是很想当兵,因为真的是太辛苦。
长辈们的地位和名声,不可能给他们带去多少助力,指不定还会成为压力,比如他们不能表现的太差,不然就是给长辈们丢脸,就是基于这些因素考虑,他们当初也没有考虑要当兵。
谁能想到,兜兜转转半天的结果是,他们竟然还是要去当兵,而且看父母他们的意思,这个决定是不可能改变的。
第853章 要不不要研究农业机械
“为何我们就不能去农场当知青。”总有人是要为自己争取一二,他们真的不能理解,为何他们就非要去当兵。
“明明厂子的农场很大。”现在厂子规模大了,成立那个农场也是希望可以跟上厂子都生产需要。
既然农场规模很大,不是应该需要很多的知青,不是可以扩大招收知青规模。
是,他们之前也想着,每年放出点名额,到时候直接厂子内部消化,岂不是皆大欢喜。
他们也不知道赵雷是否听到他们的这个想法,他们就是觉得赵雷现在不考虑这些,等过两年平安长大,不可能不考虑这个问题。
只是他们从现在收集的数据看,他们可以肯定的是,赵雷目前应该是不会考虑这些问题。
“对,农场是很大,不要说你会这么想,我也会想,那边起码能够安置大几千知青。”
“到时候再稍微扩大下规模,安排上万人,那是轻松点事。”
“可现在看来,农场能够安排几千人就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他们不是不知道赵雷在研究的东西。
只是他们想着,这东西研发出来后,不是直接出口吗?之前厂里生产的东西,走的差不多都是这个路线。
可现在他们才知道,哪怕产品是出口,可留下部分样机在农场那头,理由是现成的,用来考察机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孩子们不懂,明明农场还是那个农场,包括家里父母都知道规模大概率会扩大,可他们为何说人数会控制在几千人,这是啥情况。
“厂子现在在研发农用设备,耕地机,除草机,还有收割机,很多活都让机器做了,还需要那么多人吗?”很多家长都没好气的对自家孩子抛出这句话。
这话一落口,不少孩子都是倒吸一口气,他们为何没有把父母之前说要送他们去部队这话当真,他们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坚持。
结果现在告诉他们,说农场真的不需要这么多人,心里的那份坚持直接倒下。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某天赵雷研发出来的东西,竟然都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那个,那个,是否可以让他,他不要研究农业机械。”一个大聪明很快就想出解决办法,只要赵雷不继续研发下去,那些农业机械也就不会生产出来。
不会生产出来,那地里的活还是需要大量人力去干活,到时候他们可以继续去农场干活。
对于大聪明说的这话,“你说这话的时候,你动脑子了吗?”
“赵雷都已经研发了好几款产品出来,而且都已经过了明路,上头领导都已经知道,你现在来句,是否可以放弃研究,你觉得赵雷会同意?”
“更不要说为了这些研究,都不知道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现在说放弃,等于这些投资全部打水漂。”
赵雷当初研发摩托车,可以说投入是不多,可之后的研究,投入的费用是越来越多,幸好投资大,回报也大,包括这次的农用机械,投入的费用也不低。
就这么放弃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有很重要的原因不得不放弃。”
有重要原因而不得不放弃,几个小伙子很想说,机器的存在会让一些地方不需要知青,这话他们没办法说出口。
大家都知道,这些机械设备的成本不低,哪怕厂里不赚钱,能够买得起这些农业机械的地方也不会太多,知青能去的地方还是有很多,只是那边会更偏僻。
唉,既然这样的话,还不如直接去当兵,起码家里能够稍微庇护一二。
“还有你们觉得当兵辛苦,那你们怎么不想想去外地当知青就轻松了?”
“还有你们去当知青,你们觉得家里能给你们多少助力。”家长最后来了一个重击。
这话一出,本来还有各种不满的众人,现在哪里还有意见,他们是没有去当知青,可亲朋好友里面总有人去当知青,从他们那边知道当知青的艰苦。
孩子们的表情变化,作为家长,当然是立马就发现,“所以你们还要锻炼吗?”
“你们现在在家里适应起来,起码家里有好吃的。”想要让孩子们努力起来,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吃的要跟的上。
大家一听有好吃的,顿时觉得情况好像也没有那么糟糕,纷纷表示他们明天一定会努力跟上。
听着各自孩子们的保证,家长们松口气,起码这些孩子有了紧迫感,明天应该会努力完成目标,不会让他们成为一个大笑话了吧。
王娟不知道邻居们为了让自家孩子能够跑完全程,大棒和枣子全部都使出来。
王娟回家后,就先去泡了一个热水澡,赵雷今天早起可是烧了很多热水,为的就是希望自家媳妇跑步结束后就能缓解一二。
虽然他觉得应该是冲冷水澡,这样才能恢复的更快,可没办法,让媳妇泡个冷水澡,想也知道那是找打的节奏。
王娟舒服的泡了一个澡,感觉自己缓和了不少,“还是需要泡澡啊。”
珠珠小朋友当然也是和王娟一个待遇,“泡澡好,对皮肤好。”
珠珠小朋友看着水当当的皮肤,真的是越看越喜欢。
两母女泡澡结束下楼,赵雷正好也是把早饭做好,“今天吃馄饨。”
“虾仁的。”虾仁是他今天早起先剥的,知道自家媳妇一定会很开心。
哇,王娟一听早上吃馄饨,然后还是虾仁馅的,心情好到飞起,“这个我爱吃,真的是超级爱吃。”
“我就知道你喜欢吃,所以特意弄的。”
“这个天越来越冷了,虾的成长速度越来越慢了,趁着还没有结冰,就先弄点出来。”
“对了,周末的时候,我打算去钓鱼。”池塘里的大鱼都已经是吃的七七八八,冬天一旦上冻后和就靠着池塘里的存货,没办法做到自给自足。
赵雷就想趁着现在河水还没有结冰,就先去钓点大鱼放在池塘里养着。
王娟当然没有意见,“正好带上平安。”
“我在家休息。”担心某人会拉着她一起去钓鱼,王娟直接把话给堵死,忙了一周,每天还要早起锻炼身体,周末的时候,就想在家好好休息一二。
第854章 老爷子让咱回家一趟
王娟以为不会坚持多久的锻炼人群,没想到竟然还坚持了下去。
本来以为人会越来越少,毕竟人冷了,到了冬天的时候,真的是各种不想起来。
可谁能想到,不光是人没有少,反而是人多了起来。
这可是把王娟惊呆了,就连袁杰也是觉得不可思议,明明第一天的时候,不少人都没有坚持下来,都以为会退,可他们都坚持了下来。
王娟虽然是觉得好奇,不过也能理解,毕竟他们中间有人要去当兵,必须要有个一个好的身体才成。
可为何不少机械厂的中高层领导也参与进来,是啥情况,是想多点和赵雷有共同话题吗?
可感觉也不像啊,王娟各种想不明白,既然想不明白,那就不想了,真的是耽误自己时间。
“他们啊是看到了龚超的小肚子下去了。”赵雷一开始也不明白,为何越是天冷,越是有人出来锻炼身体。
啊?王娟知道龚超每天锻炼后,身体真的好了不少,“他们也不胖啊。”
“是不胖,可看到有效果,谁不心动。”
“而且每天起来跑步锻炼,神清气爽的,反正晚上早点休息就是。”现在可没有啥网络,没有电视啥,可以说夜生活真的很是乏味,不然怎么这个年代孩子出生率高,
“还有就是给孩子做个榜样,天冷了,孩子们不是很想起来,他们现在每天都早起锻炼身体,他们的孩子也只能起来。”赵雷感叹了句,“不管何时,都有为孩子考虑到父母。”
提到父母,赵雷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周末的时候,我们要回去一趟。”
啊?王娟第一个反应是去乡下,“上周不是刚去看过你爸,老赵头不是情况挺好。”
当然需要去掉他各种抱怨,老头子的意思是在乡下这里花钱地方太多,让侄儿他们干活都需要给钱云云的话。
赵雷也不惯着他,很是干脆道,既然觉得这个钱贵了,那就自己学做家务,这笔钱不就省下来,赵铁柱听到这话后,立马就老实闭嘴。
怎么上周刚去,本周又要去,王娟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家伙又在闹啥幺蛾子。
“不是去乡下,去四合院。”赵雷想起电话内容,就各种头大。
去四合院?那就是张翠花的事,王娟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去,“看到那张脸就来气。”
“对了,让我们过去干嘛,是赵亮工作辛苦,他以前是在供销社工作,是八大员,猛地做体力活,他体力跟不上。”
“还是说建国援朝在在西南那边受苦了。”都是去种橡胶,小日子过的不是很好。
“是张翠花的事,说日子艰苦,钱不够花。”让他回四合院,赵雷当然要打听一二,为何好好的让他回去。
“本来老爷子不好意思说,我当然要问个清楚,如果又是为了赵亮,建国他们的事,我肯定是不乐意回去的。”
“结果我后来才知道,是老太太钱不够花。”赵雷也是乐了。
不够花?王娟记得赵铁柱去乡下的,时候,和张翠花谈过这事,“老头子每月给老太太五元钱,然后她不是每月都去街道办那边领点活。”
街道办那边会有点手工活,不少人家里日子一般的家庭妇女,都会去接点手工活,稍微赚点钱。
王娟就是觉得张翠花去接这个活,其实也是存着想要恶心赵雷一二,想让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不孝子孙。
结果赵雷主打一个,不知道不关心的态度,反正他们现在都不去四合院,那边人再是如何叨叨,反正自己没有听到,不需要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