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极品老太:你你还有你跪下 第336节
  她会后悔吗?
  还是在回想自己当时把这个一辈子都在打压她,看不起她的母亲接回家的时候,是用一种怎样期待的心情开启了她给母亲养老的生活吗?
  她得到过钱大凤的夸奖吗?得到过钱大凤的认可吗?会当着她的面告诉她,以前是当妈的做的不够好,其实你比你兄弟们更有出息吗?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钱大凤杀人是事实,只是她太老了,还不等到公安局,只是简单的询问作案细节,她就因为惊恐过度,当场猝死了。
  那一天,医院里上上下下都传疯了。
  一个老太太杀了自己的女儿,自己在被公安问话的时候,又因为做贼心虚活生生吓死当场。
  ......
  人死为大。
  不管怎么样,做人子女的,这个时候也应该来。
  葬礼上,赵元双看着面无表情地赵学农和赵玉兰,心里发狠,抓起棍子就去打。
  “你们还有没有良心啊——”
  “那是你们亲妈,她死了你们一滴眼泪都没有——”
  还是当当着他的面,那他死了,是不是连葬礼都不会有?
  赵元双心中的怒火无法克制。
  可是他打下去的棍子,却被赵学农一把抓起丢在了地上。
  “到底是谁没有良心,你在葬礼上逞威风,你就有良心了?”
  赵学农变了很多。
  少年时期的青涩和那一片赤子之心,早就在岁月的洪流中消失不见。
  他现在看起来更像赵元双了,市侩、精明、暴躁,这样的元素在此时的赵学农身上都能看得见。
  “少发疯了!”
  赵学农狠狠地推搡了赵元双一把。
  赵元双猝不及防的摔倒在地,一下子给他摔懵了,冰凉的地砖传达给他的寒意,让他绝望。
  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
  眼前的一儿一女,看向他的眼神,冷的可怕。
  “原来不只是老三狼心狗肺,你们一个个的,全都是,全都是!”
  不要爹,不要娘,不要家,这一个个的,都是什么孩子啊。
  赵元双发疯似的怒吼。
  他咒骂逃走的赵玉秀、指责靠不上的儿子赵学农、鄙夷只会假惺惺当孝顺女儿的赵玉兰。
  “玉秀这个烂货,嫁了人也不知道老实过日子,她以为跑回去就有好日子过了,她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她要是是能过上好日子,那全天下人都能过皇帝的日子了......
  我和你娘辛辛苦苦把你养大,给你娶媳妇儿,给你盖房子,你现在这样,你就不怕天打雷劈?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我和你娘就没指望过你,你看看你,一把年纪了还离婚,过得窝窝囊囊一辈子,一事无成.......
  我早就知道你是个软骨头,让你嫁人还闹脾气,最后孩子病了不还是求到我跟前,我知道只要那一次搭把手,你辈子就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哈哈......”
  赵元双穷极所有恶毒的语言,来咒骂他的三个孩子。
  像是发疯一样。
  “老三是我送走的。”
  冷冷地看着赵元双发疯,被指着鼻子骂一辈子窝囊,一事无成的赵玉兰忽然开口道。
  “你说什么?”
  发疯中的赵元双忽然瞪大了眼睛。
  当年赵玉秀逃跑,婆家那边找不到人,可是没少找他们夫妻两个要赔偿,把他们坑的不轻。
  也因此,在赵元双和李晓娥的后半生,只要提及赵玉秀,就是恨得牙痒痒。
  这个小女儿让他们被人指指点点嘲笑半辈子,还让他们损失了那么多钱,他们怎么可能不恨。
  甚至就是眼前的大女儿,阴阳他们的时候,也总是会提及那跑掉的老三。
  赵元双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赵玉秀是赵玉兰帮忙逃走的。
  “你——你!——”
  他跌跌撞撞地从地上爬起来,想要找赵玉秀算账,却在刚走出两步的时候,狠狠地摔倒在地。
  这一倒,他就没再起来。
  他中风了。
  -
  离开安置赵元双的疗养院,赵学农和赵玉兰并排站在门口。
  姐弟两个互相都觉得对方很陌生。
  疗养院的钱,他们一人一半出的,交完钱,就没有他们什么事情了。
  “没啥事情,我就走了。”
  沉默片刻之后,赵玉兰抬脚就要走。
  身后却忽然传来了赵学农的声音。
  “大姐——”
  赵玉兰回头。
  已经是个面目全非的大人的赵学农眉宇间多了一份疲倦。
  他看着赵玉兰,摆了摆手:“没什么,大姐,你回吧。”
  看着赵玉兰的背影走远。
  赵学农才轻声开口:“那天晚上,我也在啊,大姐。”
  他看到了慌张奔走去找大姐的小妹,看到了大姐掩护小妹逃走,看着父母惊怒交加的满世界找人,他在父母快要找到小妹的时候,混淆视听,完成了一次掩护。
  呢喃一般的话语在风中散开,少年人曾经无人知晓的反抗在时光的回响中留下了淡淡的痕迹。
  第453章 番外之她是明月-赵玉秀1
  赵玉秀拿到帝都大学的通知书后,老赵家乃至整个红旗大队都沸腾了。
  知青点的知青们都眼巴巴的跑过来,想要蹭一蹭学神的光环。
  要是能够有什么书和笔记可以参考一下就最好了。
  老赵家的门槛在这天都差点被人给踏破了,赵元双的脸都要笑烂了。
  一整天老六夫妻两个都是挺着胸膛,满面春风的不停和人说话、寒暄。
  李晓娥那么喜欢炫耀的人,可算是逮到了一个光明正大炫耀的机会。
  而且今天这个场合,她想要低调都不行,人家都盼着她多说几句呢。
  “......都是孩子自己争气,哎呀,我们和孩子她爹都是种地种了一辈子的,哪里懂读书的事情呦......”
  “是啊是啊,我们家玉秀从小老师就夸她聪明,我以前也不懂啊,差点耽误了孩子,多亏了我婆婆......”
  “什么?哦,你说书啊,真是不巧了,你啊,说晚了,那书被人买走了,你也知道我们家玉秀这成绩一出来,人家都想要她用过的书,说上面有笔记什么的,我也不懂,不过人家真心来求的,又都是为了孩子,我也不好不给不是?”
  李晓娥这辈子都没收到过这么多艳羡的目光,没有听过这么多恭维的动听的话。
  感觉整个人都飘了起来,脚下跟踩着棉花一样。
  不过一旦和自身利益有关,李晓娥的脑子就又回来了。
  赵玉秀多厉害,一考就考上了帝都大学,她用过的书,记过的笔记,那是一般人能用钱买到的吗?
  再说了,家里那么多孩子呢,玉秀是考上了,但是和平和玉姗可都没有呢。
  这要是换做以前缺衣少食的时候,李晓娥别说能想到赵玉秀能够考上大学,给她带来无限荣耀,就是连赵玉秀二十多岁还能在家不嫁人,高考一恢复就去考大学这种事情都不敢想。
  她得是多伟大的母亲,才能允许这一切的发生啊。
  可是真的能家里吃喝不缺,也不差钱,日子不再那么辛苦,她也和娘家断了往来,耳根子彻底清净之后,李晓娥才惊讶的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那么平和的对人对事。
  不用活的尖酸刻薄像个笑话。
  “哎呀,我就说玉秀这孩子,我冷眼瞧着,打小就不一般,这孩子放在古代,那也是个女状元啊。”
  李晓娥叉腰,“那是,一般人还真比不上我们家玉秀,这孩子考的分数可高了!”
  其实什么也不懂的李晓娥张嘴就来,但是因为她现在是“女状元”的母亲,所以大家对她的话天然的就很信服。
  “......那到时候玉秀去首都上学,你们夫妻两个是不是得跟着送啊,孩子离家这么远的路,没人送可不行,玉秀毕竟是个小姑娘。”
  有人热络的和李晓娥说起一个就在眼前的实际问题。
  李晓娥一听,立马就道:“那肯定的啊,我们怎么能放心让孩子一个人上火车呢。”
  其实李晓娥在说话的时候,心里面也没有底。
  只不过她想着,孩子上大学,的确应该送一送。
  再加上她和赵元双从来没去过首都,没去过大城市,心里面也很向往,何况他们出去还可以用送女儿上大学的这样好听的名头,所以为什么不去送呢?
  不过想想自己小女儿那个脾气,李晓娥觉得自己怕是回头要和赵元双商量一下。
  死丫头脾气又臭又硬,她还真有点怕他们这当父母的被孩子给当面撅回来。
  那可就太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