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枝 第75节
第62章 定南乡(二十八)对我来说,很重要……
“他这这一瞧就是刚害了一场大病,身子骨还没养回来,又长途奔波,生生把自个儿熬干了。”
大夫叹了口气,摇头道,“这些年他身上积攒的小病小痛,仗着底子硬,压着没发作。如今这元气一泄,全找回来了。”
“也亏得他根基扎实,要是再晚上两天,恐怕神仙来了也回天乏术。”
大夫快速写了一张方子,然后将药方往清枝跟前一推,“先捡这副药吃着,把最凶险的那股邪火压下去再说。”
清枝拿着药方道了谢。
待大夫消失在院门外,她把那张薄纸叠了两叠,然后塞进了袖中,又在徐闻铮床边坐了好一阵子,才慢慢出了门。
此时郭大娘还在望香楼里忙活着招呼客人。
今日是酒楼头一天开张,来的都是捧场的贵客,楼上楼下都挤得满满当当。
清枝心里记挂着中午那档子事,她这个东家若再不过去盯着,怕是要生出乱子。
今日多亏她在郊外撞见了王庭溪。
只见他打了个响亮的呼哨,徐闻铮那匹烈马竟乖乖收住了蹄子。
清枝后来从王庭溪口中得知,原来王庭溪初入军营时,被徐闻铮打发去马场喂了整整三个月的战马,徐闻铮这匹,正是他当年亲手照料过的。
想到这里,她不自觉的攥紧了衣袖,心里突突的跳着,后怕得很。若没这桩巧遇,今日还不知要闹出什么样的祸事来。
清枝瞧了一眼昏睡的徐闻铮,在心里默默给给徐闻铮狠狠记上了一账。
“清枝,你先去张罗酒楼的事,徐将军这儿有我守着。”
王庭溪掀帘进来,打断了清枝的思绪。
“马车我给你找来了,就停在院门口。”
清枝抿唇点头,“若是他醒了,你立马找人来寻我……”
“知道。”王庭溪截住她的话头,“我定第一时间差人寻你。”
清枝这才稍稍安心,抬脚走出了院子,踩着脚凳钻进马车。刚一坐下,马车便启程了,朝着城门的方向去了。
望香楼里,午市的喧嚣刚刚散尽。
郭大娘在厨房盯着厨子们拾掇起晚间的食材,大堂里还剩一桌客人,跑堂的正殷勤地给客人添茶倒水。
众人见清枝抬脚进来,神色如常,似什么都未发生过一般,便都按下了满肚子地疑问。
他们早上听见郭大娘同厨娘们嘀咕,说那劫人的原是东家从军多年的兄长。
于是眼下大伙儿互相递了个眼色,既是东家的家事,她又面色平静,谁也不好贸然凑到她跟前打听。
清枝在一楼仔细查看了一圈,待到最后一桌客人起身时,她亲自捧出个精致的食盒。
“今日承蒙各位赏光。”她将食盒递到客人手中,“这点心意,还望笑纳。”
那客人揭开盒盖,精致的点心散发的香味便扑了出来,几人连声道谢。
清枝笑着,一直将人送到了门口,待客人转过巷角才抬脚走回望香楼。
郭大娘把厨房里外都安排妥当了,她撩起围裙擦了擦手,走到清枝面前说道,“这儿有我照应着,你今日受了惊,该早些回去歇着。”
清枝却摇了摇头,语气坚定,“今日我非得亲自守着不可。”
说着她从袖中抽出那张药方,朝柜台边的店小二招了招手。
店小二机灵,见清枝招手赶紧跑到跟前来,“东家,有事您安排。”
“你去城南的药堂。”她将方子递了过去,“跟掌柜的说按老规矩记账就成。”
“成。”
小二麻利地接过,两指一夹就把方子塞进了前襟,转身就蹿出了大门。
清枝拎起裙角,踩着木楼梯上了二楼。她一间间雅房挨个看过去,桌椅摆得齐整,窗棂擦得透亮,连熏香都按她教的法子摆放的。走到尽头最后一间时,她扶着门框站定,嘴角不自觉翘了翘。
这半个月手把手地教大伙儿,到底是没白费功夫。
这望香楼总共有三层,清枝改变了原来的格局,将一楼设为大堂,能容纳二十五桌。
二楼十二间雅室依次排开,每间都收拾得清爽宜人,连窗台上摆放的盆栽都是照着节气新换的。
靠窗的一面摆着一张矮几和几个软垫,最适合三俩好友煮茶闲话,里头几间宽敞些,谈生意,宴请宾客都极为体面。
三楼没有划分区域,整层楼都清雅别致,又极为安静,平日里不对外,只接待贵客。清枝专门设置了三楼,连三楼供应的菜品中,也有八道是特供的,其他楼层的客人可是吃不着的。
眼下整个韶州城里都在传,要论排面,望香楼认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尤其是那三楼,寻常人连楼梯都摸不着边儿。
若能在这儿摆上一桌,那可比送什么厚礼都体面,这是明摆着告诉全城的人,这位客人金贵着呢。
如今望香楼三楼的席面,早被城里有头有脸的主儿们抢破了头。清枝的账本上,预订的单子密密麻麻的,已经排到了下个月底
清枝靠着朱漆栏杆,忽然心头一动。
若是在这三楼设一个雅致的茶台,重金聘请一位茶艺精湛的娘子来,纤手烹茶,再配上几曲琴音,怕是方圆百里的贵客都要慕名而来,望香楼的名声自然也能更上一层。
清枝抬脚下了楼梯,她轻轻拍了拍手掌,声音清亮,“大伙儿都到后院来。”
待众人聚齐,清枝站在台阶上,“今日望香楼重开,诸位都尽了十二分的心,这个月的工钱,统统按双份算。”
话音未落,底下已是一片欢腾。
众人刚散开,跑药堂的店小二便风风火火地跑进门,他手里拎着几包药,额上还挂着汗珠子。
“东家,药都齐了。”
店小二喘着粗气,把药包递给清枝。
清枝解开麻绳,指尖拨弄着药材细细查看后,她满意地点了点头,转头对那满头大汗的店小二说道,“跑这一趟辛苦了,快去厨房喝碗酸梅汤解解热。”
小二抹了一把脸上的汗,咧着嘴应了一声,脚步轻快地往厨房去了。
这煎药的功夫最是讲究火候,交给旁人清枝总觉着不踏实,于是便自己在后院的角落支起一个小泥炉,亲自守着。
她拿着扇子坐在旁边,有一下没一下的扇着风,思绪便不小心飘远了。
当初清枝是跟着徐闻铮从京都一路走到韶州城的,自然清楚这路途有多远,就算快马加鞭,从京都到韶州单程少说也得一个多月。可徐闻铮竟只用一个半月,就跑了个来回。
这哪是赶路,分明是玩命。
可他为何要这般拼命?
今日他昏过去前那句“别嫁”,清枝一时没反应过来。
她猛然想起,他离开那日,自己确实随口编过要嫁人的谎话,连日子都说得煞有介事,可不就是今天。
“呵……”
清枝冷笑一声,扇子狠狠一扇,炭火猛地窜了起来。他也不想想,谁家新娘子大喜之日还要在酒楼门口迎客的?
他*怕是当时就烧糊涂了。
话说回来,今日原该是她的大喜日子,被他这么一搅和,闹了个笑话,清枝愤愤道,“这笔账,非得跟他算清楚不可。”
砂罐里冒出的白汽越来越浓,咕噜声也渐渐急促起来。
清枝蓦地回神,连忙用纱布包着盖柄,揭开盖子,用木勺将浮起的药材轻轻按回药汤里。药汁翻滚间,苦涩的气息扑面而来。
她麻利地夹出两块烧红的炭,火势顿时弱了几分。
待药汤熬得差不多了,她便取来细纱布滤去药渣。
“快帮我送回去。”她将汤药小心翼翼装进壶中,拧好塞子交给候着的店小二,又添了句,“不管是灌也好,喂也好,总之要让他把这药悉数喝进去。”
小二应了声,拿起药壶一溜烟的,转眼就出了后院。
夜色深了,马车一路上颠簸摇晃。
清枝和郭大娘累得东倒西歪,身子随着马车左右摇摆着。
“改日,我定,定要置办一辆,自己的……马车。”清枝揉着酸痛的腰,声音随着颠簸,断断续续的,“还得……学着……自己,赶,赶车。”
郭大娘含混应了一声“嗯”,脑袋便开始一点一点地打起了瞌睡。
到家时已是深夜。
王庭溪听见动静,从徐闻铮房里快步走了出来。
清枝不等他开口,一边问了一句,“他怎么样了”,一边径直往后院走去。
“药是灌下去了,可烧还不退,人也没醒。”
王庭溪话音未落,清枝脸色骤变,提着裙摆就小跑起来。
到了徐闻铮跟前,她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滚烫依旧,半点烧都没退。
她心里一急,转头对王庭溪说道,“庭溪哥,你快去请苏大夫来,诊金多少我都认。”
王庭溪二话不说,点头应下,匆匆出了门,他到前院牵了徐闻铮的马,翻身上鞍,便往韶州城北疾驰而去。
清枝解开徐闻铮的衣襟,只见他上半身的皮肤泛红,她抬手摸了摸他的肩膀,依旧滚烫。目光下移,忽地凝在他心口处,一道圆形的旧疤横在胸前,位置凶险,绝非寻常的皮肉伤。
她眼神骤然一冷。
再往下看,腹部还有一道长疤歪斜狰狞,依稀还能瞧见皮肉翻开的痕迹,想是当初草草处理留下的。
她缓缓伸手,指尖悬在伤处的上方许久,终是没有触碰。
清枝打了一盆清水,将棉布帕子浸透又拧了个半干,叠成方方正正的一小块,轻轻搭在徐闻铮滚烫的额头上。
她扶着他翻了个身,衣衫褪到腰间,露出精瘦的背脊。她用湿帕子从徐闻铮的前胸擦到后背,温水擦过的地方很快又浮出热气来。
她连手心脚心都细细擦了一遍,换了好几趟的水。
忙活完这一通,清枝自己累得眼前发黑,可伸手一探,徐闻铮的身上,热度还是没退下去半分。
忽然间,一个念头冷不丁冒出来。
他这次该不会,撑不过去了吧……
这个想法才闪过,清枝的心头就像被针尖扎了一下似的,不敢再往下想。
这时,苏大夫终于匆匆赶到。
清枝连忙退开两步,让出床前的位置。
苏大夫伸手一探徐闻铮的额头,眉头顿时皱起,又立即搭上了他的腕脉。
“他这这一瞧就是刚害了一场大病,身子骨还没养回来,又长途奔波,生生把自个儿熬干了。”
大夫叹了口气,摇头道,“这些年他身上积攒的小病小痛,仗着底子硬,压着没发作。如今这元气一泄,全找回来了。”
“也亏得他根基扎实,要是再晚上两天,恐怕神仙来了也回天乏术。”
大夫快速写了一张方子,然后将药方往清枝跟前一推,“先捡这副药吃着,把最凶险的那股邪火压下去再说。”
清枝拿着药方道了谢。
待大夫消失在院门外,她把那张薄纸叠了两叠,然后塞进了袖中,又在徐闻铮床边坐了好一阵子,才慢慢出了门。
此时郭大娘还在望香楼里忙活着招呼客人。
今日是酒楼头一天开张,来的都是捧场的贵客,楼上楼下都挤得满满当当。
清枝心里记挂着中午那档子事,她这个东家若再不过去盯着,怕是要生出乱子。
今日多亏她在郊外撞见了王庭溪。
只见他打了个响亮的呼哨,徐闻铮那匹烈马竟乖乖收住了蹄子。
清枝后来从王庭溪口中得知,原来王庭溪初入军营时,被徐闻铮打发去马场喂了整整三个月的战马,徐闻铮这匹,正是他当年亲手照料过的。
想到这里,她不自觉的攥紧了衣袖,心里突突的跳着,后怕得很。若没这桩巧遇,今日还不知要闹出什么样的祸事来。
清枝瞧了一眼昏睡的徐闻铮,在心里默默给给徐闻铮狠狠记上了一账。
“清枝,你先去张罗酒楼的事,徐将军这儿有我守着。”
王庭溪掀帘进来,打断了清枝的思绪。
“马车我给你找来了,就停在院门口。”
清枝抿唇点头,“若是他醒了,你立马找人来寻我……”
“知道。”王庭溪截住她的话头,“我定第一时间差人寻你。”
清枝这才稍稍安心,抬脚走出了院子,踩着脚凳钻进马车。刚一坐下,马车便启程了,朝着城门的方向去了。
望香楼里,午市的喧嚣刚刚散尽。
郭大娘在厨房盯着厨子们拾掇起晚间的食材,大堂里还剩一桌客人,跑堂的正殷勤地给客人添茶倒水。
众人见清枝抬脚进来,神色如常,似什么都未发生过一般,便都按下了满肚子地疑问。
他们早上听见郭大娘同厨娘们嘀咕,说那劫人的原是东家从军多年的兄长。
于是眼下大伙儿互相递了个眼色,既是东家的家事,她又面色平静,谁也不好贸然凑到她跟前打听。
清枝在一楼仔细查看了一圈,待到最后一桌客人起身时,她亲自捧出个精致的食盒。
“今日承蒙各位赏光。”她将食盒递到客人手中,“这点心意,还望笑纳。”
那客人揭开盒盖,精致的点心散发的香味便扑了出来,几人连声道谢。
清枝笑着,一直将人送到了门口,待客人转过巷角才抬脚走回望香楼。
郭大娘把厨房里外都安排妥当了,她撩起围裙擦了擦手,走到清枝面前说道,“这儿有我照应着,你今日受了惊,该早些回去歇着。”
清枝却摇了摇头,语气坚定,“今日我非得亲自守着不可。”
说着她从袖中抽出那张药方,朝柜台边的店小二招了招手。
店小二机灵,见清枝招手赶紧跑到跟前来,“东家,有事您安排。”
“你去城南的药堂。”她将方子递了过去,“跟掌柜的说按老规矩记账就成。”
“成。”
小二麻利地接过,两指一夹就把方子塞进了前襟,转身就蹿出了大门。
清枝拎起裙角,踩着木楼梯上了二楼。她一间间雅房挨个看过去,桌椅摆得齐整,窗棂擦得透亮,连熏香都按她教的法子摆放的。走到尽头最后一间时,她扶着门框站定,嘴角不自觉翘了翘。
这半个月手把手地教大伙儿,到底是没白费功夫。
这望香楼总共有三层,清枝改变了原来的格局,将一楼设为大堂,能容纳二十五桌。
二楼十二间雅室依次排开,每间都收拾得清爽宜人,连窗台上摆放的盆栽都是照着节气新换的。
靠窗的一面摆着一张矮几和几个软垫,最适合三俩好友煮茶闲话,里头几间宽敞些,谈生意,宴请宾客都极为体面。
三楼没有划分区域,整层楼都清雅别致,又极为安静,平日里不对外,只接待贵客。清枝专门设置了三楼,连三楼供应的菜品中,也有八道是特供的,其他楼层的客人可是吃不着的。
眼下整个韶州城里都在传,要论排面,望香楼认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尤其是那三楼,寻常人连楼梯都摸不着边儿。
若能在这儿摆上一桌,那可比送什么厚礼都体面,这是明摆着告诉全城的人,这位客人金贵着呢。
如今望香楼三楼的席面,早被城里有头有脸的主儿们抢破了头。清枝的账本上,预订的单子密密麻麻的,已经排到了下个月底
清枝靠着朱漆栏杆,忽然心头一动。
若是在这三楼设一个雅致的茶台,重金聘请一位茶艺精湛的娘子来,纤手烹茶,再配上几曲琴音,怕是方圆百里的贵客都要慕名而来,望香楼的名声自然也能更上一层。
清枝抬脚下了楼梯,她轻轻拍了拍手掌,声音清亮,“大伙儿都到后院来。”
待众人聚齐,清枝站在台阶上,“今日望香楼重开,诸位都尽了十二分的心,这个月的工钱,统统按双份算。”
话音未落,底下已是一片欢腾。
众人刚散开,跑药堂的店小二便风风火火地跑进门,他手里拎着几包药,额上还挂着汗珠子。
“东家,药都齐了。”
店小二喘着粗气,把药包递给清枝。
清枝解开麻绳,指尖拨弄着药材细细查看后,她满意地点了点头,转头对那满头大汗的店小二说道,“跑这一趟辛苦了,快去厨房喝碗酸梅汤解解热。”
小二抹了一把脸上的汗,咧着嘴应了一声,脚步轻快地往厨房去了。
这煎药的功夫最是讲究火候,交给旁人清枝总觉着不踏实,于是便自己在后院的角落支起一个小泥炉,亲自守着。
她拿着扇子坐在旁边,有一下没一下的扇着风,思绪便不小心飘远了。
当初清枝是跟着徐闻铮从京都一路走到韶州城的,自然清楚这路途有多远,就算快马加鞭,从京都到韶州单程少说也得一个多月。可徐闻铮竟只用一个半月,就跑了个来回。
这哪是赶路,分明是玩命。
可他为何要这般拼命?
今日他昏过去前那句“别嫁”,清枝一时没反应过来。
她猛然想起,他离开那日,自己确实随口编过要嫁人的谎话,连日子都说得煞有介事,可不就是今天。
“呵……”
清枝冷笑一声,扇子狠狠一扇,炭火猛地窜了起来。他也不想想,谁家新娘子大喜之日还要在酒楼门口迎客的?
他*怕是当时就烧糊涂了。
话说回来,今日原该是她的大喜日子,被他这么一搅和,闹了个笑话,清枝愤愤道,“这笔账,非得跟他算清楚不可。”
砂罐里冒出的白汽越来越浓,咕噜声也渐渐急促起来。
清枝蓦地回神,连忙用纱布包着盖柄,揭开盖子,用木勺将浮起的药材轻轻按回药汤里。药汁翻滚间,苦涩的气息扑面而来。
她麻利地夹出两块烧红的炭,火势顿时弱了几分。
待药汤熬得差不多了,她便取来细纱布滤去药渣。
“快帮我送回去。”她将汤药小心翼翼装进壶中,拧好塞子交给候着的店小二,又添了句,“不管是灌也好,喂也好,总之要让他把这药悉数喝进去。”
小二应了声,拿起药壶一溜烟的,转眼就出了后院。
夜色深了,马车一路上颠簸摇晃。
清枝和郭大娘累得东倒西歪,身子随着马车左右摇摆着。
“改日,我定,定要置办一辆,自己的……马车。”清枝揉着酸痛的腰,声音随着颠簸,断断续续的,“还得……学着……自己,赶,赶车。”
郭大娘含混应了一声“嗯”,脑袋便开始一点一点地打起了瞌睡。
到家时已是深夜。
王庭溪听见动静,从徐闻铮房里快步走了出来。
清枝不等他开口,一边问了一句,“他怎么样了”,一边径直往后院走去。
“药是灌下去了,可烧还不退,人也没醒。”
王庭溪话音未落,清枝脸色骤变,提着裙摆就小跑起来。
到了徐闻铮跟前,她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滚烫依旧,半点烧都没退。
她心里一急,转头对王庭溪说道,“庭溪哥,你快去请苏大夫来,诊金多少我都认。”
王庭溪二话不说,点头应下,匆匆出了门,他到前院牵了徐闻铮的马,翻身上鞍,便往韶州城北疾驰而去。
清枝解开徐闻铮的衣襟,只见他上半身的皮肤泛红,她抬手摸了摸他的肩膀,依旧滚烫。目光下移,忽地凝在他心口处,一道圆形的旧疤横在胸前,位置凶险,绝非寻常的皮肉伤。
她眼神骤然一冷。
再往下看,腹部还有一道长疤歪斜狰狞,依稀还能瞧见皮肉翻开的痕迹,想是当初草草处理留下的。
她缓缓伸手,指尖悬在伤处的上方许久,终是没有触碰。
清枝打了一盆清水,将棉布帕子浸透又拧了个半干,叠成方方正正的一小块,轻轻搭在徐闻铮滚烫的额头上。
她扶着他翻了个身,衣衫褪到腰间,露出精瘦的背脊。她用湿帕子从徐闻铮的前胸擦到后背,温水擦过的地方很快又浮出热气来。
她连手心脚心都细细擦了一遍,换了好几趟的水。
忙活完这一通,清枝自己累得眼前发黑,可伸手一探,徐闻铮的身上,热度还是没退下去半分。
忽然间,一个念头冷不丁冒出来。
他这次该不会,撑不过去了吧……
这个想法才闪过,清枝的心头就像被针尖扎了一下似的,不敢再往下想。
这时,苏大夫终于匆匆赶到。
清枝连忙退开两步,让出床前的位置。
苏大夫伸手一探徐闻铮的额头,眉头顿时皱起,又立即搭上了他的腕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