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枝 第44节
王庭溪连连摆手,“不用,我和我哥回去凑合一顿便成。”
清枝皱眉,“今儿你陪我跑了这大半天,若连顿饭都不肯用,下回我哪儿还好意思劳烦你?”
王庭溪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终是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清枝想起方才王庭溪提过一嘴,说他娘今天出远门了,旁的便没再多说。又想起这两日闲谈间,王庭溪话里话外都没提过半句他爹的事。她素来不爱打听,也就没往下问。
下了马车,王庭章抱着他新置办的纸砚,急匆匆道,“我得回去温书了。”说完人便闪进了王家院子。
王庭溪蹲在清枝家的院角,摆弄着那几个树坑。
“这坑挖深了。”他边说边往回填土,动作利落得像在给自家干活,“太深了会烂根。”
填完又提来木桶,打了些清水,将树根放进去泡着。
清枝抬了抬下巴,边处理鱼鳞边说道,“我想在这儿打一口井。”
王庭溪用袖子抹了把汗,点头应道,“过两日我便去给你寻个打井的师傅来。”
“多谢。”
清枝说完,将处理好的鱼放进铜盆里清洗,然后去骨取肉,切成薄片,用蛋清和淀粉上浆,用剃下的鱼骨放进油锅煎出香味,加入鸡汤炖煮。
又将鸡汤里捞出的鸡肉撕成细丝,加入葱白,黄瓜丝,将调好的酱汁淋在鸡丝上,撒入花生碎和熟芝麻油。一道手撕鸡便告成了。
清枝趁着炖鱼骨的间隙,又做了一道荠菜豆腐羹和炒青笋。
半个时辰后,将汤中的鱼骨滤出,往汤中加入笋片,香菇,煮开后下入鱼片再倒入勾好的薄芡,用醋和姜末提鲜增香。
王庭溪在院子里忙活着,忽然嗅到一阵勾人的香味。他循着味儿凑到厨房门口,恰见清枝端着两碟小菜出来。
清枝将菜碟往桌上一搁,笑吟吟道,“快去把你哥叫来。”
王庭溪点头,转身便去了隔壁。
等王家兄弟回来时,清枝和徐闻铮已在桌边坐定。清枝将筷子递给二人,“不知合不合你们的口味,先尝尝看。”
王庭章倒是不客气,举起筷子夹了一片鱼烩放入口中,眼睛倏地亮了起来,不住地点头,“好吃!”
王庭溪夹了块手撕鸡塞进嘴里,顿时赞不绝口,“这味儿比望香楼的招牌菜还鲜!”他抬头看着清枝,“你可以去望香楼做厨娘了!”
王庭章也跟着点头,“上回去望香楼,还是我中秀才的时候,如今算算,都过去三年了。”
“那时爹还夸……”话头刚起,王庭溪赶紧闭了嘴,王庭章的脸色也沉了下来,两人皆默默吃饭。
清枝见状,赶紧移开了话题,“庭溪哥,过几日我想去对面的山上转转。”
她想去山上看看,这个季节应该能采到些平时吃不到的山货野味。
王庭溪点头,“我给你带路,那山道我熟。”
徐闻铮眉头刚蹙起,清枝就瞧见了,她笑着歪头问道,“二哥也去?”
徐闻铮眼帘低垂,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午后,王家两兄弟离开。徐闻铮独自回到书房,将一张素白的宣纸在书案上缓缓铺开。他垂手取过墨块,指尖轻捻着在砚台里顺时针研磨,不一会儿便晕出乌沉沉的色泽。
清枝收拾完,静静立在徐闻铮身侧瞧着。
只见他手腕轻转,狼毫笔在宣纸上走得如行云流水,墨色随着笔锋起落自然晕开,全无半分滞涩。
清枝忍不住问道,“二哥,你这是都默下来了?”
徐闻铮闻言,轻轻点头,“侯府里藏着这书的原本,我小时候翻看过。”
清枝一愣,随即悄无声息地退出房门。
关门的那一瞬,清枝忽地想起什么,顿住脚步,又往里看了一眼,只见徐闻铮右手随意搭在砚台边,那支狼毫竟正被他的左手稳稳攥着。
原以为二哥只是惯用右手,却不想左手执笔也能这般利落。
四日后,天色刚亮,王庭溪,清枝和徐闻铮三人便进了城。
王庭溪领着清枝往西市去寻葡萄苗,徐闻铮则拿着誊好的纸张进了书坊。
一进门,书坊老板便迎了上来,他刚翻开眼睛就亮了,“这字迹工整得都不用再誊第二遍!”
他的手指轻轻抚过纸上的字迹,一一翻看着,几十张宣纸,竟连半点墨团子都寻不见。
说着店家又拿出一本书册,“这是半年前收来的译本,可惜只得了半部……不知贵主家可有收藏?”
徐闻铮略一翻看,摇头道,“这本倒是没有,不过府里收着青墨老先生的原著拓本……”
店家激动得胡子直颤,“劳烦公子再抄一册,老朽愿出双倍价钱!”
徐闻铮微微颔首,“过几日送来。”
店家连连点头,掏出二两银子,“这是抄书的酬谢。”
说着又拿出一块碎银放在掌心,一并递给徐闻铮,“这是我付的下一本的定钱。”
徐闻铮将银子放入袖中,“多谢。”
说完便转头走出了书坊,店家亦步亦趋跟到门边,老腰弯得快要折了。
徐闻铮揉了揉发酸的左手腕,心道这回还是换右手。
只是右手运笔快了,难免会带出几分自己的笔势。
他有点发愁。
第38章 定南乡(四)我想娶清枝
京都城郊,丞相别院。
张钺与孟相面对面坐着,鹤亭外传来阵阵丝竹之声。
身姿曼妙的舞姬正扬起舞袖,脚步轻盈,如落在水中的叶子一般,每一次旋转都连带着腰间的流苏轻轻晃动。
不远处的湖面上漂着一盏盏烛灯,暖黄的光在水波里晃动,如洒落的碎金,将周围的夜色都染得柔和了些。
张钺端起酒杯,笑意逐渐漫到眼角,“若论风雅,这满京都,还得是孟相首屈一指。”
孟相笑道,“这桌酒菜是本相特意为张大人准备的接风宴,张大人喜欢便好。”
张钺仰头喝下杯中的美酒,拱手道,“谢过孟相,还惦记着下官。”
孟相也将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张大人此番离京,必是身负皇命。今日又得圣上特召,想来不日便要加官进爵了。”
张钺浅笑,“为圣上分忧,自当竭诚效力。至于旁的,下官倒不甚在意。”
孟相抬眸凝望张钺,缓声道,“如今圣上的身子是一日不如一日,张大人可曾思量,新君即位之日,朝堂当有另一番气象?”
话音方落,湖心骤起涟漪,惊散了一盏盏莲灯的倒影。
张钺闻言,心中暗惊,朝堂之争竟已至如斯境地。
他面上却不显分毫,只瞧着杯中的酒影,浅笑道,“相爷此言,下官愚钝,还望明示。”
远处的舞姬朝着鹤亭盈盈一拜,便陆陆续续退了下去,亭中的檀香青烟袅袅,气味清冽,将方才的笙歌旖旎引入一片澄明寂静之中。
孟相闭目轻叹,手中的酒杯在石桌上叩出清响,“张大人素来通透。如今有资格问鼎大位的,不过三人而已。”
张钺唇角微扬,抬眼看向孟相,“相爷心中,可有人选?”
孟相忽以指尖点向他,眼中闪过一丝精芒,又带着几分无奈,“你啊你……老夫岂有选择的余地?”
张钺垂眸不语。
二皇子萧翊乃孟贵妃所出,眼前这位孟相正是其嫡亲舅父。今日这湖心亭设下私宴,除他外再无旁人,其中深意,眼下便彻底明了了。
夜色愈沉,湖心亭浸入一片寂静。石案上的烛影,映得二人的身影渐生疏离。
张钺执壶斟了一杯酒,琥珀的光倾入杯中,“下官再敬孟相一杯。”
两人对饮后,张钺放下酒杯,目光诚挚,“夜色已深,下官不敢再扰相爷清休。改日当以帖相邀,还望孟相赏光,到寒舍一叙。”
孟相抬手按住张钺臂膀,微微使了些力道,“我已让你的马夫先行回府,今晚你就宿在我这儿吧。”
孟相朝对岸略一颔首,便有婢子踏着浮桥款款而来。她素手交叠,对着二人盈盈一拜。
孟相吩咐道,“引张大人往问雪斋安置。”
“是。”
婢子欠身引路,花灯映得她眉间的花钿明艳动人,“请大人随奴家移步。”
孟相转头,拍了拍张钺的肩膀,眼底有暗芒掠过,“老夫另备了一份大礼,望大人笑纳。”
张钺整衣起身,朝孟相深施一礼,“下官告退。”
婢女手持一盏荷花绢灯,引着张钺在曲径中缓步行着,不多时,张钺跟着婢女进了间僻静的厢房。
屋里提前点上了桂香,香味愈浓,青纱帐子半卷着,露出里头铺得齐整的锦被。墙角铜灯台上燃着蜡烛,照得满室光影重重。
婢女屈膝行了一礼,便轻手轻脚地带上门退了出去。
张钺脱了官袍,随手搭在架子上,坐在榻上揉了揉眉心。
他连日奔驰,刚回到京都,五更时分蒙圣上急召入宫,一出宫门,孟相的人便早已候在宫门外,他便应邀来了丞相这别院。
忽地,他眼角瞥见一道人影隐在画屏之后,纱幔轻拂间,身影若隐若现。
他一向对周遭敏锐,冷声问道,“谁?”
画屏后一位佳人缓缓现身,她素面朝天却难掩绝色。张钺认得,此人正是京都第一才女,孟相的掌上明珠,孟清澜。
她垂眸,朝着张钺径直走来。
孟清澜今年二十有一,本为太子妃的不二之选,可谁知太子一直悬而未立,致其芳华空待,这一耗,便耽误至今。
究其根本,还是丞相野心所至,他这些年来,一心想将自己的爱女推上储君正妃之位,如此既可多留一条退路,不必将全族性命系于二皇子一人身上。
张钺记得两年前的那场秋猎,他与孟清澜有过一面之缘。
彼时两人擦肩而过,她连眼角都未多抬一分,那双盛着秋水的眼眸里,毫不掩饰的不屑,一副金尊玉贵的嫡女做派,带着一股子生人勿近的冷傲。
张钺未曾料到,孟相为笼络自己投入二皇子麾下,竟不惜将自己的掌上明珠作为一颗棋子推了出来。
他还未来得及反应,孟清澜已俯身跪地,白玉一般的素手,缓缓探向他的衣带。
张钺猛地握住她冰凉的手指,这时他才发现,孟清澜披着一件春氅,里面竟只穿了一件轻如蝉翼的薄纱,因着她抬手动作,张钺居高临下,一眼便能瞧见那耸立着的两株红果。
清枝皱眉,“今儿你陪我跑了这大半天,若连顿饭都不肯用,下回我哪儿还好意思劳烦你?”
王庭溪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终是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清枝想起方才王庭溪提过一嘴,说他娘今天出远门了,旁的便没再多说。又想起这两日闲谈间,王庭溪话里话外都没提过半句他爹的事。她素来不爱打听,也就没往下问。
下了马车,王庭章抱着他新置办的纸砚,急匆匆道,“我得回去温书了。”说完人便闪进了王家院子。
王庭溪蹲在清枝家的院角,摆弄着那几个树坑。
“这坑挖深了。”他边说边往回填土,动作利落得像在给自家干活,“太深了会烂根。”
填完又提来木桶,打了些清水,将树根放进去泡着。
清枝抬了抬下巴,边处理鱼鳞边说道,“我想在这儿打一口井。”
王庭溪用袖子抹了把汗,点头应道,“过两日我便去给你寻个打井的师傅来。”
“多谢。”
清枝说完,将处理好的鱼放进铜盆里清洗,然后去骨取肉,切成薄片,用蛋清和淀粉上浆,用剃下的鱼骨放进油锅煎出香味,加入鸡汤炖煮。
又将鸡汤里捞出的鸡肉撕成细丝,加入葱白,黄瓜丝,将调好的酱汁淋在鸡丝上,撒入花生碎和熟芝麻油。一道手撕鸡便告成了。
清枝趁着炖鱼骨的间隙,又做了一道荠菜豆腐羹和炒青笋。
半个时辰后,将汤中的鱼骨滤出,往汤中加入笋片,香菇,煮开后下入鱼片再倒入勾好的薄芡,用醋和姜末提鲜增香。
王庭溪在院子里忙活着,忽然嗅到一阵勾人的香味。他循着味儿凑到厨房门口,恰见清枝端着两碟小菜出来。
清枝将菜碟往桌上一搁,笑吟吟道,“快去把你哥叫来。”
王庭溪点头,转身便去了隔壁。
等王家兄弟回来时,清枝和徐闻铮已在桌边坐定。清枝将筷子递给二人,“不知合不合你们的口味,先尝尝看。”
王庭章倒是不客气,举起筷子夹了一片鱼烩放入口中,眼睛倏地亮了起来,不住地点头,“好吃!”
王庭溪夹了块手撕鸡塞进嘴里,顿时赞不绝口,“这味儿比望香楼的招牌菜还鲜!”他抬头看着清枝,“你可以去望香楼做厨娘了!”
王庭章也跟着点头,“上回去望香楼,还是我中秀才的时候,如今算算,都过去三年了。”
“那时爹还夸……”话头刚起,王庭溪赶紧闭了嘴,王庭章的脸色也沉了下来,两人皆默默吃饭。
清枝见状,赶紧移开了话题,“庭溪哥,过几日我想去对面的山上转转。”
她想去山上看看,这个季节应该能采到些平时吃不到的山货野味。
王庭溪点头,“我给你带路,那山道我熟。”
徐闻铮眉头刚蹙起,清枝就瞧见了,她笑着歪头问道,“二哥也去?”
徐闻铮眼帘低垂,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午后,王家两兄弟离开。徐闻铮独自回到书房,将一张素白的宣纸在书案上缓缓铺开。他垂手取过墨块,指尖轻捻着在砚台里顺时针研磨,不一会儿便晕出乌沉沉的色泽。
清枝收拾完,静静立在徐闻铮身侧瞧着。
只见他手腕轻转,狼毫笔在宣纸上走得如行云流水,墨色随着笔锋起落自然晕开,全无半分滞涩。
清枝忍不住问道,“二哥,你这是都默下来了?”
徐闻铮闻言,轻轻点头,“侯府里藏着这书的原本,我小时候翻看过。”
清枝一愣,随即悄无声息地退出房门。
关门的那一瞬,清枝忽地想起什么,顿住脚步,又往里看了一眼,只见徐闻铮右手随意搭在砚台边,那支狼毫竟正被他的左手稳稳攥着。
原以为二哥只是惯用右手,却不想左手执笔也能这般利落。
四日后,天色刚亮,王庭溪,清枝和徐闻铮三人便进了城。
王庭溪领着清枝往西市去寻葡萄苗,徐闻铮则拿着誊好的纸张进了书坊。
一进门,书坊老板便迎了上来,他刚翻开眼睛就亮了,“这字迹工整得都不用再誊第二遍!”
他的手指轻轻抚过纸上的字迹,一一翻看着,几十张宣纸,竟连半点墨团子都寻不见。
说着店家又拿出一本书册,“这是半年前收来的译本,可惜只得了半部……不知贵主家可有收藏?”
徐闻铮略一翻看,摇头道,“这本倒是没有,不过府里收着青墨老先生的原著拓本……”
店家激动得胡子直颤,“劳烦公子再抄一册,老朽愿出双倍价钱!”
徐闻铮微微颔首,“过几日送来。”
店家连连点头,掏出二两银子,“这是抄书的酬谢。”
说着又拿出一块碎银放在掌心,一并递给徐闻铮,“这是我付的下一本的定钱。”
徐闻铮将银子放入袖中,“多谢。”
说完便转头走出了书坊,店家亦步亦趋跟到门边,老腰弯得快要折了。
徐闻铮揉了揉发酸的左手腕,心道这回还是换右手。
只是右手运笔快了,难免会带出几分自己的笔势。
他有点发愁。
第38章 定南乡(四)我想娶清枝
京都城郊,丞相别院。
张钺与孟相面对面坐着,鹤亭外传来阵阵丝竹之声。
身姿曼妙的舞姬正扬起舞袖,脚步轻盈,如落在水中的叶子一般,每一次旋转都连带着腰间的流苏轻轻晃动。
不远处的湖面上漂着一盏盏烛灯,暖黄的光在水波里晃动,如洒落的碎金,将周围的夜色都染得柔和了些。
张钺端起酒杯,笑意逐渐漫到眼角,“若论风雅,这满京都,还得是孟相首屈一指。”
孟相笑道,“这桌酒菜是本相特意为张大人准备的接风宴,张大人喜欢便好。”
张钺仰头喝下杯中的美酒,拱手道,“谢过孟相,还惦记着下官。”
孟相也将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张大人此番离京,必是身负皇命。今日又得圣上特召,想来不日便要加官进爵了。”
张钺浅笑,“为圣上分忧,自当竭诚效力。至于旁的,下官倒不甚在意。”
孟相抬眸凝望张钺,缓声道,“如今圣上的身子是一日不如一日,张大人可曾思量,新君即位之日,朝堂当有另一番气象?”
话音方落,湖心骤起涟漪,惊散了一盏盏莲灯的倒影。
张钺闻言,心中暗惊,朝堂之争竟已至如斯境地。
他面上却不显分毫,只瞧着杯中的酒影,浅笑道,“相爷此言,下官愚钝,还望明示。”
远处的舞姬朝着鹤亭盈盈一拜,便陆陆续续退了下去,亭中的檀香青烟袅袅,气味清冽,将方才的笙歌旖旎引入一片澄明寂静之中。
孟相闭目轻叹,手中的酒杯在石桌上叩出清响,“张大人素来通透。如今有资格问鼎大位的,不过三人而已。”
张钺唇角微扬,抬眼看向孟相,“相爷心中,可有人选?”
孟相忽以指尖点向他,眼中闪过一丝精芒,又带着几分无奈,“你啊你……老夫岂有选择的余地?”
张钺垂眸不语。
二皇子萧翊乃孟贵妃所出,眼前这位孟相正是其嫡亲舅父。今日这湖心亭设下私宴,除他外再无旁人,其中深意,眼下便彻底明了了。
夜色愈沉,湖心亭浸入一片寂静。石案上的烛影,映得二人的身影渐生疏离。
张钺执壶斟了一杯酒,琥珀的光倾入杯中,“下官再敬孟相一杯。”
两人对饮后,张钺放下酒杯,目光诚挚,“夜色已深,下官不敢再扰相爷清休。改日当以帖相邀,还望孟相赏光,到寒舍一叙。”
孟相抬手按住张钺臂膀,微微使了些力道,“我已让你的马夫先行回府,今晚你就宿在我这儿吧。”
孟相朝对岸略一颔首,便有婢子踏着浮桥款款而来。她素手交叠,对着二人盈盈一拜。
孟相吩咐道,“引张大人往问雪斋安置。”
“是。”
婢子欠身引路,花灯映得她眉间的花钿明艳动人,“请大人随奴家移步。”
孟相转头,拍了拍张钺的肩膀,眼底有暗芒掠过,“老夫另备了一份大礼,望大人笑纳。”
张钺整衣起身,朝孟相深施一礼,“下官告退。”
婢女手持一盏荷花绢灯,引着张钺在曲径中缓步行着,不多时,张钺跟着婢女进了间僻静的厢房。
屋里提前点上了桂香,香味愈浓,青纱帐子半卷着,露出里头铺得齐整的锦被。墙角铜灯台上燃着蜡烛,照得满室光影重重。
婢女屈膝行了一礼,便轻手轻脚地带上门退了出去。
张钺脱了官袍,随手搭在架子上,坐在榻上揉了揉眉心。
他连日奔驰,刚回到京都,五更时分蒙圣上急召入宫,一出宫门,孟相的人便早已候在宫门外,他便应邀来了丞相这别院。
忽地,他眼角瞥见一道人影隐在画屏之后,纱幔轻拂间,身影若隐若现。
他一向对周遭敏锐,冷声问道,“谁?”
画屏后一位佳人缓缓现身,她素面朝天却难掩绝色。张钺认得,此人正是京都第一才女,孟相的掌上明珠,孟清澜。
她垂眸,朝着张钺径直走来。
孟清澜今年二十有一,本为太子妃的不二之选,可谁知太子一直悬而未立,致其芳华空待,这一耗,便耽误至今。
究其根本,还是丞相野心所至,他这些年来,一心想将自己的爱女推上储君正妃之位,如此既可多留一条退路,不必将全族性命系于二皇子一人身上。
张钺记得两年前的那场秋猎,他与孟清澜有过一面之缘。
彼时两人擦肩而过,她连眼角都未多抬一分,那双盛着秋水的眼眸里,毫不掩饰的不屑,一副金尊玉贵的嫡女做派,带着一股子生人勿近的冷傲。
张钺未曾料到,孟相为笼络自己投入二皇子麾下,竟不惜将自己的掌上明珠作为一颗棋子推了出来。
他还未来得及反应,孟清澜已俯身跪地,白玉一般的素手,缓缓探向他的衣带。
张钺猛地握住她冰凉的手指,这时他才发现,孟清澜披着一件春氅,里面竟只穿了一件轻如蝉翼的薄纱,因着她抬手动作,张钺居高临下,一眼便能瞧见那耸立着的两株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