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枝 第17节
“哎!”
众人应了声,跟着清枝回了老樟树下。
清枝抬手抹了把脸,也不知道脸上是泪水多还是雨水多。
“就安置在我家吧。”河生走在前头,小胸脯挺得老高,“我家的厢房还空着呢。”
三个青壮村民轮流背着昏迷的徐闻铮,深一脚浅一脚地冒雨赶回村子。老汉和清枝紧随其后,扶着张捕头往前走。
这时清枝才发现,原来河生的村子离河岸并不算近,约莫有七八里地。
到了河生家,天已经彻底黑透了。
河生家就他们母子二人,三间茅屋虽简陋却收拾得齐整干净。
众人七手八脚地将徐闻铮安置在厢房的竹榻上,清枝刚要道谢,那些村民却已摆摆手,裹紧蓑衣又冲进了雨里。
河生的娘,村里人唤她王娘子,是个手脚麻利的妇人。她二话不说便帮着清枝收拾出两间厢房,又匆匆回主屋翻出几件干净的衣裳。
“这两件是孩子他爹的,可能有些不合身……”
清枝接过,赶忙道谢,“谢谢王娘子。”
王娘子见清枝不嫌弃,又拿出一件衣裳,“这是我大丫头出嫁前穿的,姑娘身量与那时的她相仿,应当合身。”
清枝点头,接过衣裳赶紧问道,“我家二哥伤势重,这附近可有大夫?”
方才老汉随口问起他们关系时,张捕头想都没想就接了一句,“这是我三妹,昏迷的是我们的二弟。”
清枝当时正扶着张捕头,闻言差点咬到舌头,却也只能顺着话头往下接。
这会儿对着王娘子,她硬着头皮继续圆这个谎,心里却直打鼓,若是小侯爷醒着,怕是要被气着。
王娘子叹了口气,“我们村就三十一户人家,都是早年逃难来的。平日里有个头疼脑热的,要么去后山采些草药,要么就硬扛着。”
她见清枝脸色发白,又补充道,“真要请大夫,得翻过前面两座山,到青崖镇上去。可这些天尽是下雨,山路湿滑,来回少说也得三日功夫。”
“三日?”
清枝声音都变了调,心里更是一紧。
“你若要请大夫,明日我去村头问问那猎户。他隔三差五就要去趟镇上卖山货,脚程快得很,指不定能帮你把大夫捎回来。”
“不过……”,王娘子想了想,“这往返的路费,加大夫的诊金,可不便宜。”
清枝点头,“我省得的,劳烦王娘子了。”
这时,河生从门框边探出半个脑袋,“娘,粥熬好了。”
王娘子点头,“我去给你们盛点粥来。”
清枝道了谢,然后动手帮徐闻铮更换衣裳。
她屏息敛气地解开他的衣衫,只见先前重新敷过药的伤处又被雨水浸得发白。虽说药粉还黏在伤口上,可边缘已经隐隐泛着灰黄色,分明是溃烂的征兆。
清枝不由得叹了口气。
一转头,发现河生还杵在门框边上,探着身子往屋里瞅。
她擦了擦手,轻声问道:“河生,可是有事?”
河生上前,压低了声音,对着清枝说道,“你可答应过我,不会将我在河边掏野鸭蛋的事儿告诉我娘。”
说完还做贼似的往门外瞟了一眼,生怕被王娘子听见。
清枝点头,从腰包里掏出十个铜板递到他手中,“我不会说的。”
河生望着手里的铜钱,眼睛顿时发亮,嘴角止不住地往上翘。然后一溜烟就蹿出了房门,连脚步声都透着欢快劲儿。
清枝为徐闻铮换好衣衫,又将他衣襟袖口都抚平整。待收拾妥当,她才匆匆换上王娘子给的粗布衣裳,又抱起另一套干净衣裳,转去隔壁厢房寻张捕头。
张捕头的房门没关,她便直接踏了进去。
没想到正撞见张捕头背对着门口查看伤势。
昏黄的油灯下,那宽阔的后背上纵横交错着数十道老旧的伤疤,像是把经历过的风雨全都刻在了皮肉上。
听见动静,他头也不回地撂下手中帕子,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你二哥那边都安置妥当了?”
清枝总觉着他这话里莫名透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怨气。
她走近才看清,张捕头的左肩上有一处发黑的淤伤,手臂上一道寸余长的伤口皮肉外翻,似乎是被什么锋利的器物划伤。
“怎么?吓着了?”
张捕头挑眉,语气嘲讽,慢慢将自己的衣裳拉了起来,盖住了伤口。
清枝将手里的衣裳放在榻边,“你身上那件湿了,换这件吧。”
见张捕头仍僵坐着不动,清枝又轻声道,“湿衣服穿身上久了会着凉,这村子可没有大夫。”
话音未落,她已转身退出厢房,还将门扇轻轻掩上。
张捕头盯着榻上那叠粗布衣裳,忽觉着胸口发闷。
没多久清枝便折返回来,见张捕头仍穿着那件湿衣,她也不多话,拿出伤药,径自搬了张矮凳坐到他跟前,捞起他的衣袖,露出伤口仔细查看。
“伤口有些深。”
说着清枝打开瓶塞,对着伤口抖落药粉。
“这几日伤口不能沾水。”
说着清枝将伤口处的药粉小心抹匀,又从袖中抽出一条素白帕子,绕着伤口缠了两圈,最后打了个利落的活结。
“好了。”
她正要起身,抬眼正撞上张捕头晦暗难辨的目光。清枝被他这眼神盯得发慌,莫非是嫌她药粉撒得太过俭省?
她赶忙解释道,“这伤药就剩这一瓶了。”
见他还是没搭话,清枝又补上一句,“我得紧着小侯爷……”
张捕头眼神骤然一冷,像是被这话刺醒了似的,沉声说道,“你出去吧。”
见清枝还怔在原地,张捕头语气又冷了三分,“我要更衣。”
“哦哦。”清枝起身将矮凳归于原处,然后头也不回地,小跑着踏出房门。
张捕头垂眸盯着臂上包扎整齐的伤处,素白帕子上打着一个秀气的活扣小结,他的神色又沉了几分。
第16章 岭南行(十五)小侯爷醒了
清枝寸步不离地守了徐闻铮整整两日。
今日天刚蒙蒙亮,清枝又去找王娘子询问猎户的消息。
王娘子摇头叹气,“一早便去瞧了,那猎户刚下山,似乎没捞到什么野货,看样子近日都不会去镇上了。”
见清枝眼神黯然,王娘子将清粥放在桌上,往她的方向推了推,小声劝道,“这事儿也急不得,你好歹先吃点,自己别垮了。”
清枝木然地点了点头,端着清粥喝了几口,实在没胃口,又将碗递给王娘子,轻声说道,“我先回房了。”
她刚踏进房间,见张捕头已立在徐闻铮的床头。
张捕头伤势恢复得不错,今日已能下地走动。可床上的小侯爷依旧昏迷不醒,面色苍白如纸,唯有胸口的起伏证明他还吊着一口气。
张捕头突然出声,“你曾说这药只能吊三日性命。”
见清枝立在榻前,目光凝在徐闻铮脸上久久未动,整个人如同入定了一般,他提醒道,“今日正好是第三日。”
清枝默不作声地解开包袱,从里面拿出红色药瓶,打开塞子,倒出一粒药丸,掰开徐闻铮的嘴,将药丸抵在他的舌根处,又端起一碗清水,缓缓喂了徐闻铮嘴里。
“那就再续三日。”
她嗓音轻缓,却透着一股子笃定。
张捕头:“……”
他活了二十年,倒是头回见识,这救命药竟能像当铺续期似的,三日又三日地往下续。
清枝暗暗给自己鼓劲。这两日虽不见小侯爷转醒,但好在伤口没有继续溃烂,喂的水和粥他也能缓缓咽下。
说不定就这盏茶的功夫,小侯爷就睁眼了呢?
谁知晌午时分,清枝照常给徐闻铮喂粥,指尖刚触到他脖颈时,却像被火燎了似的猛地缩回。
好烫!
清枝颤抖着手又去探他额头,那异常的热度让她指尖有了灼烧感。
泪珠子顿时就涌了出来,在眼眶里打着转,她猛地转身,抬脚便出了门。
“王娘子,你说的那个猎户,家在哪儿呢?”
清枝实在等不得了,想着不如直接去猎户家里问个清楚,看他何时能动身去镇上,顺便帮她请个大夫。
王娘子赶紧从厨房出来,指着村东头说道,“沿着溪水往下游走,看见棵歪脖子柳树便上桥,桥那头的山脚下,有一座孤零零的木屋子就是。”
“谢过王娘子。”
话音未落,清枝已经快步出了院门。
幸好连下了两日的暴雨总算停了,泥泞的小路被太阳晒得半干,走起来不算太费劲。
约莫行了一炷香的功夫,清枝便瞧见山脚下,那座木头搭的屋子。屋前的木架上还晒着几张兽皮,山风拂过,能闻见一股腥膻味。
这应该就是王娘子说的猎户家。
她走上前正准备敲门,却听见里面传来河生的声音。
“上回明明说好的,一个野鸭蛋五文钱,十二个蛋该给我六十文才是!您怎么只数了十文就想打发我?”
里头“哐当”一声,像是什么器物重重地撂在了桌上,接着响起粗犷的中年汉子的声音,“小兔崽子嚷嚷什么?如今镇上就一家还收野味,价钱压得低。你要嫌少,自己卖去!”
“我以后再也不找你卖了!”
河生一阵风似的冲出门,险些跟清枝撞个满怀。
清枝见他气得小脸通红,怀里死死搂着几个青壳鸭蛋。
他猛地刹住脚步,抬头见是清枝,眼睛瞪得溜圆,还没等清枝张口,他一撒腿往村道上跑去。
众人应了声,跟着清枝回了老樟树下。
清枝抬手抹了把脸,也不知道脸上是泪水多还是雨水多。
“就安置在我家吧。”河生走在前头,小胸脯挺得老高,“我家的厢房还空着呢。”
三个青壮村民轮流背着昏迷的徐闻铮,深一脚浅一脚地冒雨赶回村子。老汉和清枝紧随其后,扶着张捕头往前走。
这时清枝才发现,原来河生的村子离河岸并不算近,约莫有七八里地。
到了河生家,天已经彻底黑透了。
河生家就他们母子二人,三间茅屋虽简陋却收拾得齐整干净。
众人七手八脚地将徐闻铮安置在厢房的竹榻上,清枝刚要道谢,那些村民却已摆摆手,裹紧蓑衣又冲进了雨里。
河生的娘,村里人唤她王娘子,是个手脚麻利的妇人。她二话不说便帮着清枝收拾出两间厢房,又匆匆回主屋翻出几件干净的衣裳。
“这两件是孩子他爹的,可能有些不合身……”
清枝接过,赶忙道谢,“谢谢王娘子。”
王娘子见清枝不嫌弃,又拿出一件衣裳,“这是我大丫头出嫁前穿的,姑娘身量与那时的她相仿,应当合身。”
清枝点头,接过衣裳赶紧问道,“我家二哥伤势重,这附近可有大夫?”
方才老汉随口问起他们关系时,张捕头想都没想就接了一句,“这是我三妹,昏迷的是我们的二弟。”
清枝当时正扶着张捕头,闻言差点咬到舌头,却也只能顺着话头往下接。
这会儿对着王娘子,她硬着头皮继续圆这个谎,心里却直打鼓,若是小侯爷醒着,怕是要被气着。
王娘子叹了口气,“我们村就三十一户人家,都是早年逃难来的。平日里有个头疼脑热的,要么去后山采些草药,要么就硬扛着。”
她见清枝脸色发白,又补充道,“真要请大夫,得翻过前面两座山,到青崖镇上去。可这些天尽是下雨,山路湿滑,来回少说也得三日功夫。”
“三日?”
清枝声音都变了调,心里更是一紧。
“你若要请大夫,明日我去村头问问那猎户。他隔三差五就要去趟镇上卖山货,脚程快得很,指不定能帮你把大夫捎回来。”
“不过……”,王娘子想了想,“这往返的路费,加大夫的诊金,可不便宜。”
清枝点头,“我省得的,劳烦王娘子了。”
这时,河生从门框边探出半个脑袋,“娘,粥熬好了。”
王娘子点头,“我去给你们盛点粥来。”
清枝道了谢,然后动手帮徐闻铮更换衣裳。
她屏息敛气地解开他的衣衫,只见先前重新敷过药的伤处又被雨水浸得发白。虽说药粉还黏在伤口上,可边缘已经隐隐泛着灰黄色,分明是溃烂的征兆。
清枝不由得叹了口气。
一转头,发现河生还杵在门框边上,探着身子往屋里瞅。
她擦了擦手,轻声问道:“河生,可是有事?”
河生上前,压低了声音,对着清枝说道,“你可答应过我,不会将我在河边掏野鸭蛋的事儿告诉我娘。”
说完还做贼似的往门外瞟了一眼,生怕被王娘子听见。
清枝点头,从腰包里掏出十个铜板递到他手中,“我不会说的。”
河生望着手里的铜钱,眼睛顿时发亮,嘴角止不住地往上翘。然后一溜烟就蹿出了房门,连脚步声都透着欢快劲儿。
清枝为徐闻铮换好衣衫,又将他衣襟袖口都抚平整。待收拾妥当,她才匆匆换上王娘子给的粗布衣裳,又抱起另一套干净衣裳,转去隔壁厢房寻张捕头。
张捕头的房门没关,她便直接踏了进去。
没想到正撞见张捕头背对着门口查看伤势。
昏黄的油灯下,那宽阔的后背上纵横交错着数十道老旧的伤疤,像是把经历过的风雨全都刻在了皮肉上。
听见动静,他头也不回地撂下手中帕子,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你二哥那边都安置妥当了?”
清枝总觉着他这话里莫名透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怨气。
她走近才看清,张捕头的左肩上有一处发黑的淤伤,手臂上一道寸余长的伤口皮肉外翻,似乎是被什么锋利的器物划伤。
“怎么?吓着了?”
张捕头挑眉,语气嘲讽,慢慢将自己的衣裳拉了起来,盖住了伤口。
清枝将手里的衣裳放在榻边,“你身上那件湿了,换这件吧。”
见张捕头仍僵坐着不动,清枝又轻声道,“湿衣服穿身上久了会着凉,这村子可没有大夫。”
话音未落,她已转身退出厢房,还将门扇轻轻掩上。
张捕头盯着榻上那叠粗布衣裳,忽觉着胸口发闷。
没多久清枝便折返回来,见张捕头仍穿着那件湿衣,她也不多话,拿出伤药,径自搬了张矮凳坐到他跟前,捞起他的衣袖,露出伤口仔细查看。
“伤口有些深。”
说着清枝打开瓶塞,对着伤口抖落药粉。
“这几日伤口不能沾水。”
说着清枝将伤口处的药粉小心抹匀,又从袖中抽出一条素白帕子,绕着伤口缠了两圈,最后打了个利落的活结。
“好了。”
她正要起身,抬眼正撞上张捕头晦暗难辨的目光。清枝被他这眼神盯得发慌,莫非是嫌她药粉撒得太过俭省?
她赶忙解释道,“这伤药就剩这一瓶了。”
见他还是没搭话,清枝又补上一句,“我得紧着小侯爷……”
张捕头眼神骤然一冷,像是被这话刺醒了似的,沉声说道,“你出去吧。”
见清枝还怔在原地,张捕头语气又冷了三分,“我要更衣。”
“哦哦。”清枝起身将矮凳归于原处,然后头也不回地,小跑着踏出房门。
张捕头垂眸盯着臂上包扎整齐的伤处,素白帕子上打着一个秀气的活扣小结,他的神色又沉了几分。
第16章 岭南行(十五)小侯爷醒了
清枝寸步不离地守了徐闻铮整整两日。
今日天刚蒙蒙亮,清枝又去找王娘子询问猎户的消息。
王娘子摇头叹气,“一早便去瞧了,那猎户刚下山,似乎没捞到什么野货,看样子近日都不会去镇上了。”
见清枝眼神黯然,王娘子将清粥放在桌上,往她的方向推了推,小声劝道,“这事儿也急不得,你好歹先吃点,自己别垮了。”
清枝木然地点了点头,端着清粥喝了几口,实在没胃口,又将碗递给王娘子,轻声说道,“我先回房了。”
她刚踏进房间,见张捕头已立在徐闻铮的床头。
张捕头伤势恢复得不错,今日已能下地走动。可床上的小侯爷依旧昏迷不醒,面色苍白如纸,唯有胸口的起伏证明他还吊着一口气。
张捕头突然出声,“你曾说这药只能吊三日性命。”
见清枝立在榻前,目光凝在徐闻铮脸上久久未动,整个人如同入定了一般,他提醒道,“今日正好是第三日。”
清枝默不作声地解开包袱,从里面拿出红色药瓶,打开塞子,倒出一粒药丸,掰开徐闻铮的嘴,将药丸抵在他的舌根处,又端起一碗清水,缓缓喂了徐闻铮嘴里。
“那就再续三日。”
她嗓音轻缓,却透着一股子笃定。
张捕头:“……”
他活了二十年,倒是头回见识,这救命药竟能像当铺续期似的,三日又三日地往下续。
清枝暗暗给自己鼓劲。这两日虽不见小侯爷转醒,但好在伤口没有继续溃烂,喂的水和粥他也能缓缓咽下。
说不定就这盏茶的功夫,小侯爷就睁眼了呢?
谁知晌午时分,清枝照常给徐闻铮喂粥,指尖刚触到他脖颈时,却像被火燎了似的猛地缩回。
好烫!
清枝颤抖着手又去探他额头,那异常的热度让她指尖有了灼烧感。
泪珠子顿时就涌了出来,在眼眶里打着转,她猛地转身,抬脚便出了门。
“王娘子,你说的那个猎户,家在哪儿呢?”
清枝实在等不得了,想着不如直接去猎户家里问个清楚,看他何时能动身去镇上,顺便帮她请个大夫。
王娘子赶紧从厨房出来,指着村东头说道,“沿着溪水往下游走,看见棵歪脖子柳树便上桥,桥那头的山脚下,有一座孤零零的木屋子就是。”
“谢过王娘子。”
话音未落,清枝已经快步出了院门。
幸好连下了两日的暴雨总算停了,泥泞的小路被太阳晒得半干,走起来不算太费劲。
约莫行了一炷香的功夫,清枝便瞧见山脚下,那座木头搭的屋子。屋前的木架上还晒着几张兽皮,山风拂过,能闻见一股腥膻味。
这应该就是王娘子说的猎户家。
她走上前正准备敲门,却听见里面传来河生的声音。
“上回明明说好的,一个野鸭蛋五文钱,十二个蛋该给我六十文才是!您怎么只数了十文就想打发我?”
里头“哐当”一声,像是什么器物重重地撂在了桌上,接着响起粗犷的中年汉子的声音,“小兔崽子嚷嚷什么?如今镇上就一家还收野味,价钱压得低。你要嫌少,自己卖去!”
“我以后再也不找你卖了!”
河生一阵风似的冲出门,险些跟清枝撞个满怀。
清枝见他气得小脸通红,怀里死死搂着几个青壳鸭蛋。
他猛地刹住脚步,抬头见是清枝,眼睛瞪得溜圆,还没等清枝张口,他一撒腿往村道上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