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第200节
简而言之,杨征明和叶薇在这方面都比较自制力,所以将他们当成肥羊的人虽然多,但他们至今没有上当过。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他们的自制力,这些年,杨征明见过的因为黄赌毒而破产,甚至欠下巨债的人只多不少。
他不是很了解李老板的性格,但知道王浩,如果他来找人,肯定能引王浩上钩。
甚至,也许王浩本身就在钩上。
这些办法,杨征明不是想不到,只是他的道德水平也许没那么高,但他始终想要坚守法律的底线。
所以他想到了,却没有这么做,也没有去打听王浩到底在不在钩上。
他最终想到的办法,是离间王浩和李老板的关系。
虽然王浩和李老板因为共同的目标凑到了一起,但他们之间不可能没有隔阂。
站在李老板的角度,王浩以前明浩房地产的老板之一,如果他认定之前开发的楼盘卖得不好,是明浩房地产花了钱,那他就不应该只恨杨征明。
而从王浩的角度看,杨征明带着他从一穷二白,到后来明浩房地产估值过亿,他都能在点点滴滴中认定杨征明独断专行,并心存芥蒂。
如今他带着钱跟李老板合伙,却依然是二把手,无法当家做主,他心里能没有一点想法?
想好办法后,杨征明很快找了个人,安插到王浩和李老板合伙的公司里。
当然,一个刚入职的人,是很难得到两人信任,在中间挑拨离间的。
杨征明也没有把希望放在这人身上,而只是想让对方在关键时候煽风点火,促使王浩和李老板决裂。
等杨征明完成几次反击,并影响到隔壁楼盘的销量后,他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便打电话给李老板。
虽然他们并不对付,但毕竟是同行,难免会在一些活动中碰到,且互相之间关系网有交叉。
所以就算杨征明之前没有存李老板的电话,后面想打听到也很容易。
电话接通后,杨征明没有上来就嘲讽对方,而是说了些冠冕堂皇的话,点出冤冤相报何时了,表达出想要和解的意思,并请对方吃饭。
要是李老板耍得小手段成功了,他可能不会答应杨征明的邀请,甚至会说一些风凉话。
但他的手段不仅失败,连带着楼盘生意也受到了影响,就觉得持这一顿饭也行,说不定能迷惑到杨征明,有机会再给他致命一击。
李老板答应后,杨征明又提出希望能叫上王浩。
李老板闻言愣住,直接问他们不是闹掰了吗?怎么他还想跟王浩一起吃饭?
杨征明苦笑道:“我和浩子认识近二十年,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虽然之前有些误会,但其实我一直都想和浩子缓和关系,如果他愿意回来,我随时都欢迎。”
说到这里,杨征明语气明朗起来,“李老板你是浩子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所以我一直都觉得我们没必要闹成这样,你说对吧?”
一听杨征明说随时欢迎王浩回去,电话那头的李老板脸色就不对了。
只是,虽然杨征明觉得他认定楼盘生意不好,是明浩房地产做法导致的是脑子有问题,但他其实不傻。
虽然怀疑王浩没跟他说实话,甚至再阴谋论一点,也许王浩跟他合作,都是为了给他下套。但他的理智又告诉他,杨征明可能是在挑拨离间,话不能信。
因此,脸色虽然难看,但李老板仍扯起唇角说:“是吗?那真是太好了。”
杨征明像是没有察觉到李老板的语气变化,说道:“那这顿饭,你那边叫上浩子?”
“当然,都是朋友嘛。”
……
几天后,杨征明、王浩和李老板凑到了一起吃饭。
虽然杨征明在电话里对李老板说,想修复和王浩的关系,但真到了这一天,他对王浩并不热情。
反而一直在给李老板敬酒,说些类似于“今天过后,大家一笑泯恩仇”、“以后都是朋友,要好好相处,互相照顾生意”之类的话。
李老板因为借着这顿饭,观察杨征明和王浩之间是否有阴谋,听后不但没有说下杨征明脸面的话,还不停地应和说好好好是是是。
王浩见两人表现得这么熟络,脸色越发严峻。
他怀疑这两人在他不知道的时候,达成了什么合作,否则没法解释李老板为什么态度大变。
又想他和李老板相处并不愉快,要不是有共同目标,只怕早就闹掰了。但这种同盟并不稳定,如今又有杨征明横插一脚,他们达成合作后,恐怕下一步就是拿自己开刀。
他要怎么办?
王浩正想着,就听到杨征明喊他名字,抬头望去,就见对方端起了酒杯说:“浩子,我们之间虽然有过不愉快,但我心里始终念着多年情谊,喝完这杯酒,过去的事就翻篇了,我们还跟兄弟一样相处,你看怎么样?”
王浩闻言差点冷笑出声,心想你拿着我的把柄,逼我低价卖股份,还好意思跟我说多年情谊?
吃亏的不是你,这事在你心里当然好翻篇。
可我为什么要跟你继续像兄弟一样相处?我犯贱吗?
正当王浩想口出恶言时,李老板开口了,笑呵呵地劝他喝掉这杯酒,一笑泯恩仇。
王浩不怕杨征明,却不想和李老板撕破脸,更承担不起他们就此联合的风险,只好捏着杯子喝掉了酒,笑着说道:“你说得对,到底是这么多年兄弟。”
原本李老板挺满意他的态度,一听这话,心头的怀疑又冒了出来。
对啊。
他们到底是多年兄弟,他凭什么觉得王浩跟杨征明闹掰后,会真心实意和他联手对付杨征明?
再想起过去半年几次失手,看向王浩的眼神不由沉下去。
杨征明察觉到两人之间的暗流涌动,仰起头,一口抿掉杯子里的酒。
最终,这顿明面上看可以说宾主尽欢的饭,成为了王浩和李老板合作关系破裂的导火索。
等他们关系僵到一定程度,杨征明便让安插到他们公司的人,在私底下散播李老板想把王浩踢出公司的事。
王浩之前被杨征明踢出去过,听说这消息,哪里还坐得住,联合部分员工跟李老板唱起了对台戏。
李老板见他如此,只觉得他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于是愤而迎战。
两人并不牢靠的同盟,就此瓦解。
王浩和李老板合伙的公司本来就刚开,明拓隔壁的楼盘,更是公司成立后他们开发的第一个楼盘。
本来他们不搞事,楼盘盖好顺利卖出去,以沪市如今的房间,就算赚不到上亿,每份几千万是能分得到的。
但他们非要招惹杨征明,后来又因为杨征明的离间,斗得不可开交,互相给对方使绊子不说,还爆了不少对方的丑闻。
李老板爆料了王浩赌博,欠下大笔债务的事,王浩也不甘示弱,爆料李老板靠老婆发家还在外面养小三,并准备转移财产。
本来他们开发的楼盘卖得就不怎么样,资金回流速度慢,如今丑闻频出,更是自己断了后路。
苟延残喘半年后,两人合伙的公司,于今年年初宣告破产。
破产后,王浩为了躲避债务,卷了家里剩下的钱跑路了。李老板也因为妻子娘家有点势利,被抓住把柄后,不得不净身出户。
杨征明一下子少了两个麻烦,再把手里部分工作交出去,终于能有时间筹备婚礼,于是结婚这件事就提上了日程。
……
今年结婚的人不少,尤其是年底,稍微好点的酒店至少都要提前三个月预定。
会这样的原因很简单,今年是一九九九年,过完十二月三十一,他们这一代人就会从二十世纪,过渡到二十一世纪。
为了能在世纪之交结婚,很多人将婚礼日期定在了十二月三十一,或者两千年的元旦当天。
杨征明本来也想赶一波潮流,但叶薇没有这个心思。
倒不是完全没心思,而是在结婚这件事上,赶世纪之交的潮流,和让自己舒服之间,叶薇更倾向于后者。
虽然她的思想没那么保守,认为不管婚后日子过得怎么样都要熬下去,不能离婚。但没人会在初婚的时候,就开始幻想自己的第二次婚礼。
所以叶薇觉得,她姑且可以把这次婚礼,当成一生仅有一次的大事。
既然是大事,她想穿得漂漂亮亮的,不稀奇吧?
而漂亮,很多时候是和寒冷是相悖的。
理论上说,美女就算裹得跟熊一样,也是好看的。但同一个人作对比,那肯定是穿夏装更好看。
再加上近年流行西式婚礼,新娘穿的基本都是婚纱。
而婚纱不管款式,其实都不厚,哪怕有袖子,也是装饰效果大于保暖。这也导致在冬天办的婚礼,新娘是真的美丽冻人。
叶薇和杨征明办的也是西式婚礼。
这时候基本没人办古代的传统婚礼,人们常说的传统婚礼,流程已经简化到了接亲-吃席-闹洞房。
新娘身上穿的也不是传统婚服,事实上,这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不怎么了解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婚服形制。
受电视剧的影响,大多数人都觉得古代婚礼就是凤冠霞帔红盖头。
至于弹幕上有人提到的什么秀禾服,叶薇听都没有听说过,龙凤褂倒是知道,那是粤省港澳地区的流行,沪市没什么人会在婚礼上这么穿。
而在如今常见的传统婚礼中,女方一般是穿红色的日常服装,夏天可能穿红裙子,冬天可能是红西装红棉袄。
叶薇欣赏不来龙凤褂,也不想穿着常服,办一场简化到只剩下接亲吃席的婚礼。
至于完整复刻古代婚礼,叶薇没想过,她根本没这概念。
就算有概念了,她可能也会觉得完整复刻太麻烦,复刻一半又显得不伦不类。而且这样的婚礼因为少,更容易被人围观。
虽然她不喜欢新人存在感不强的简化婚礼,但也不想受人瞩目到成为他人口中的谈资。
相对来说,西式婚礼因为日渐大众化,成为了一个相对中间的选择。
随着婚礼形式确定,两人婚礼上的穿着也定了下来,叶薇不想在寒冬腊月受罪,就想把婚礼定在春夏秋三个季节。
而两人婚礼虽然没准备办得多隆重,也只打算请一些关系不错的朋友——
叶薇父母已经去世,两边亲戚早已不怎么来往,亲人只剩下叶兵叶芳。
杨征明更不必说,他母亲早已出国,父亲被他亲手送进监狱,舅舅一家倒是很愿意来参加婚礼,但他们关系并不好,他也不打算请他们。
至于生意上有往来的人,两人也考虑过要不要请,从请的角度看,这是个很好的联络感情的机会。
但叶薇和杨征明都觉得结婚是私事,不想把婚礼变成往来交际的场合,商量过后决定都不请。
只是婚礼规模再小,需要筹备的事也不少,如果把婚礼安排在今年夏天,筹备时间会很紧张。
杨征明又不想推迟到来年春天,毕竟能早点结婚,谁愿意往后拖?
讨论来讨论去,两人将婚礼定在了不冷不热,时间也不会太赶的十月二号。
这天既是国庆假期,收到邀请的宾客又不会像国庆当天那样忙碌,大多都有时间来参加婚礼。
而婚礼说是西式,其实不如用中西结合来说更恰当。
接亲流程有所保留,仪式则安排在了户外草坪,等仪式结束,吃的又是中式酒席。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他们的自制力,这些年,杨征明见过的因为黄赌毒而破产,甚至欠下巨债的人只多不少。
他不是很了解李老板的性格,但知道王浩,如果他来找人,肯定能引王浩上钩。
甚至,也许王浩本身就在钩上。
这些办法,杨征明不是想不到,只是他的道德水平也许没那么高,但他始终想要坚守法律的底线。
所以他想到了,却没有这么做,也没有去打听王浩到底在不在钩上。
他最终想到的办法,是离间王浩和李老板的关系。
虽然王浩和李老板因为共同的目标凑到了一起,但他们之间不可能没有隔阂。
站在李老板的角度,王浩以前明浩房地产的老板之一,如果他认定之前开发的楼盘卖得不好,是明浩房地产花了钱,那他就不应该只恨杨征明。
而从王浩的角度看,杨征明带着他从一穷二白,到后来明浩房地产估值过亿,他都能在点点滴滴中认定杨征明独断专行,并心存芥蒂。
如今他带着钱跟李老板合伙,却依然是二把手,无法当家做主,他心里能没有一点想法?
想好办法后,杨征明很快找了个人,安插到王浩和李老板合伙的公司里。
当然,一个刚入职的人,是很难得到两人信任,在中间挑拨离间的。
杨征明也没有把希望放在这人身上,而只是想让对方在关键时候煽风点火,促使王浩和李老板决裂。
等杨征明完成几次反击,并影响到隔壁楼盘的销量后,他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便打电话给李老板。
虽然他们并不对付,但毕竟是同行,难免会在一些活动中碰到,且互相之间关系网有交叉。
所以就算杨征明之前没有存李老板的电话,后面想打听到也很容易。
电话接通后,杨征明没有上来就嘲讽对方,而是说了些冠冕堂皇的话,点出冤冤相报何时了,表达出想要和解的意思,并请对方吃饭。
要是李老板耍得小手段成功了,他可能不会答应杨征明的邀请,甚至会说一些风凉话。
但他的手段不仅失败,连带着楼盘生意也受到了影响,就觉得持这一顿饭也行,说不定能迷惑到杨征明,有机会再给他致命一击。
李老板答应后,杨征明又提出希望能叫上王浩。
李老板闻言愣住,直接问他们不是闹掰了吗?怎么他还想跟王浩一起吃饭?
杨征明苦笑道:“我和浩子认识近二十年,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虽然之前有些误会,但其实我一直都想和浩子缓和关系,如果他愿意回来,我随时都欢迎。”
说到这里,杨征明语气明朗起来,“李老板你是浩子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所以我一直都觉得我们没必要闹成这样,你说对吧?”
一听杨征明说随时欢迎王浩回去,电话那头的李老板脸色就不对了。
只是,虽然杨征明觉得他认定楼盘生意不好,是明浩房地产做法导致的是脑子有问题,但他其实不傻。
虽然怀疑王浩没跟他说实话,甚至再阴谋论一点,也许王浩跟他合作,都是为了给他下套。但他的理智又告诉他,杨征明可能是在挑拨离间,话不能信。
因此,脸色虽然难看,但李老板仍扯起唇角说:“是吗?那真是太好了。”
杨征明像是没有察觉到李老板的语气变化,说道:“那这顿饭,你那边叫上浩子?”
“当然,都是朋友嘛。”
……
几天后,杨征明、王浩和李老板凑到了一起吃饭。
虽然杨征明在电话里对李老板说,想修复和王浩的关系,但真到了这一天,他对王浩并不热情。
反而一直在给李老板敬酒,说些类似于“今天过后,大家一笑泯恩仇”、“以后都是朋友,要好好相处,互相照顾生意”之类的话。
李老板因为借着这顿饭,观察杨征明和王浩之间是否有阴谋,听后不但没有说下杨征明脸面的话,还不停地应和说好好好是是是。
王浩见两人表现得这么熟络,脸色越发严峻。
他怀疑这两人在他不知道的时候,达成了什么合作,否则没法解释李老板为什么态度大变。
又想他和李老板相处并不愉快,要不是有共同目标,只怕早就闹掰了。但这种同盟并不稳定,如今又有杨征明横插一脚,他们达成合作后,恐怕下一步就是拿自己开刀。
他要怎么办?
王浩正想着,就听到杨征明喊他名字,抬头望去,就见对方端起了酒杯说:“浩子,我们之间虽然有过不愉快,但我心里始终念着多年情谊,喝完这杯酒,过去的事就翻篇了,我们还跟兄弟一样相处,你看怎么样?”
王浩闻言差点冷笑出声,心想你拿着我的把柄,逼我低价卖股份,还好意思跟我说多年情谊?
吃亏的不是你,这事在你心里当然好翻篇。
可我为什么要跟你继续像兄弟一样相处?我犯贱吗?
正当王浩想口出恶言时,李老板开口了,笑呵呵地劝他喝掉这杯酒,一笑泯恩仇。
王浩不怕杨征明,却不想和李老板撕破脸,更承担不起他们就此联合的风险,只好捏着杯子喝掉了酒,笑着说道:“你说得对,到底是这么多年兄弟。”
原本李老板挺满意他的态度,一听这话,心头的怀疑又冒了出来。
对啊。
他们到底是多年兄弟,他凭什么觉得王浩跟杨征明闹掰后,会真心实意和他联手对付杨征明?
再想起过去半年几次失手,看向王浩的眼神不由沉下去。
杨征明察觉到两人之间的暗流涌动,仰起头,一口抿掉杯子里的酒。
最终,这顿明面上看可以说宾主尽欢的饭,成为了王浩和李老板合作关系破裂的导火索。
等他们关系僵到一定程度,杨征明便让安插到他们公司的人,在私底下散播李老板想把王浩踢出公司的事。
王浩之前被杨征明踢出去过,听说这消息,哪里还坐得住,联合部分员工跟李老板唱起了对台戏。
李老板见他如此,只觉得他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于是愤而迎战。
两人并不牢靠的同盟,就此瓦解。
王浩和李老板合伙的公司本来就刚开,明拓隔壁的楼盘,更是公司成立后他们开发的第一个楼盘。
本来他们不搞事,楼盘盖好顺利卖出去,以沪市如今的房间,就算赚不到上亿,每份几千万是能分得到的。
但他们非要招惹杨征明,后来又因为杨征明的离间,斗得不可开交,互相给对方使绊子不说,还爆了不少对方的丑闻。
李老板爆料了王浩赌博,欠下大笔债务的事,王浩也不甘示弱,爆料李老板靠老婆发家还在外面养小三,并准备转移财产。
本来他们开发的楼盘卖得就不怎么样,资金回流速度慢,如今丑闻频出,更是自己断了后路。
苟延残喘半年后,两人合伙的公司,于今年年初宣告破产。
破产后,王浩为了躲避债务,卷了家里剩下的钱跑路了。李老板也因为妻子娘家有点势利,被抓住把柄后,不得不净身出户。
杨征明一下子少了两个麻烦,再把手里部分工作交出去,终于能有时间筹备婚礼,于是结婚这件事就提上了日程。
……
今年结婚的人不少,尤其是年底,稍微好点的酒店至少都要提前三个月预定。
会这样的原因很简单,今年是一九九九年,过完十二月三十一,他们这一代人就会从二十世纪,过渡到二十一世纪。
为了能在世纪之交结婚,很多人将婚礼日期定在了十二月三十一,或者两千年的元旦当天。
杨征明本来也想赶一波潮流,但叶薇没有这个心思。
倒不是完全没心思,而是在结婚这件事上,赶世纪之交的潮流,和让自己舒服之间,叶薇更倾向于后者。
虽然她的思想没那么保守,认为不管婚后日子过得怎么样都要熬下去,不能离婚。但没人会在初婚的时候,就开始幻想自己的第二次婚礼。
所以叶薇觉得,她姑且可以把这次婚礼,当成一生仅有一次的大事。
既然是大事,她想穿得漂漂亮亮的,不稀奇吧?
而漂亮,很多时候是和寒冷是相悖的。
理论上说,美女就算裹得跟熊一样,也是好看的。但同一个人作对比,那肯定是穿夏装更好看。
再加上近年流行西式婚礼,新娘穿的基本都是婚纱。
而婚纱不管款式,其实都不厚,哪怕有袖子,也是装饰效果大于保暖。这也导致在冬天办的婚礼,新娘是真的美丽冻人。
叶薇和杨征明办的也是西式婚礼。
这时候基本没人办古代的传统婚礼,人们常说的传统婚礼,流程已经简化到了接亲-吃席-闹洞房。
新娘身上穿的也不是传统婚服,事实上,这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不怎么了解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婚服形制。
受电视剧的影响,大多数人都觉得古代婚礼就是凤冠霞帔红盖头。
至于弹幕上有人提到的什么秀禾服,叶薇听都没有听说过,龙凤褂倒是知道,那是粤省港澳地区的流行,沪市没什么人会在婚礼上这么穿。
而在如今常见的传统婚礼中,女方一般是穿红色的日常服装,夏天可能穿红裙子,冬天可能是红西装红棉袄。
叶薇欣赏不来龙凤褂,也不想穿着常服,办一场简化到只剩下接亲吃席的婚礼。
至于完整复刻古代婚礼,叶薇没想过,她根本没这概念。
就算有概念了,她可能也会觉得完整复刻太麻烦,复刻一半又显得不伦不类。而且这样的婚礼因为少,更容易被人围观。
虽然她不喜欢新人存在感不强的简化婚礼,但也不想受人瞩目到成为他人口中的谈资。
相对来说,西式婚礼因为日渐大众化,成为了一个相对中间的选择。
随着婚礼形式确定,两人婚礼上的穿着也定了下来,叶薇不想在寒冬腊月受罪,就想把婚礼定在春夏秋三个季节。
而两人婚礼虽然没准备办得多隆重,也只打算请一些关系不错的朋友——
叶薇父母已经去世,两边亲戚早已不怎么来往,亲人只剩下叶兵叶芳。
杨征明更不必说,他母亲早已出国,父亲被他亲手送进监狱,舅舅一家倒是很愿意来参加婚礼,但他们关系并不好,他也不打算请他们。
至于生意上有往来的人,两人也考虑过要不要请,从请的角度看,这是个很好的联络感情的机会。
但叶薇和杨征明都觉得结婚是私事,不想把婚礼变成往来交际的场合,商量过后决定都不请。
只是婚礼规模再小,需要筹备的事也不少,如果把婚礼安排在今年夏天,筹备时间会很紧张。
杨征明又不想推迟到来年春天,毕竟能早点结婚,谁愿意往后拖?
讨论来讨论去,两人将婚礼定在了不冷不热,时间也不会太赶的十月二号。
这天既是国庆假期,收到邀请的宾客又不会像国庆当天那样忙碌,大多都有时间来参加婚礼。
而婚礼说是西式,其实不如用中西结合来说更恰当。
接亲流程有所保留,仪式则安排在了户外草坪,等仪式结束,吃的又是中式酒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