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第189节
  为了炒股,他早把房子卖了,现在是租房子住。而他没有存款,基本发了工资才有钱交房租。
  他年纪大了,出去找工作没那么容易,要是一两个月内找不到工作,他不仅要喝西北风,没准还要睡大街。
  周荣没办法,只好忍下怨气,继续在财务科干下去。
  而在他自己眼里,他这叫卧薪尝胆,等待时机。
  今年刚过完年,周荣就等到了机会。
  当初收他股权证的人,因为过锁定期后仍无法直接过户,不得不找上周荣。
  第一个找上门的人收的股票不多,只有两百股,按照当时的股价算,只能卖一万左右。所以周荣虽然动了心思,但要求不多,只索要了一千好处费。
  那人心里虽然不太高兴,但想着信德电器股票涨势好,经过一番拉锯,最终同意了给钱。
  周荣拿着这钱,倒没有肆意挥霍,他转头找了个律师,咨询他这种情况,能不能把当初卖得股权证要回来。
  得知要回来的几率很大,而他需要付出的,除了交易时买方支付的价款与这些年的利息,可能法官还会视情况,让他按比例支付一笔赔偿给对方,但和股票现在的价值比起来,这笔钱不会很多。
  另外,也有法官可能会让他承担诉讼费。
  周荣听后,便详细打听了一下诉讼费一般是都少,得知不高后,就安心等着当初的买家上门了——
  他倒是很想主动出击,但当初那些买家都是他在黑市上找的陌生人,对方通过股权证的信息很容易找到他,可他却连对方姓甚名谁都不记得了,实在无从找起。
  而那些买家陆续找上门后,周荣没有都选择打官司。
  在周荣看来,以信德电器当时的股价,跟那些只买了两三百股的人打官司不怎么划得来。
  因为两三百股只值一万多,如果由他承担律师费,再返还当初收到的价款与利益,以及给予赔偿,他到手的钱也就几千上万。
  而如果他因为同一个原因,隔三差五往法院跑,可能会影响法官对他的看法,影响到大笔交易的官司结果。
  为了几千万,损失十几甚至几十万,在周荣看来很不值。
  所以面对这些人,周荣以协商为主,他告诉那些人,如果他不同意过户,他们手里的股权证就只是一张废纸,永远无法变现。
  就算他们告到法院,法院也不过是让他返还当时收到的价款,而他们则需要将股权证还给他。
  但如果他们愿意支付当前股票价值一半作为补偿,他可以陪他们去过户,以后股票涨得再厉害也跟他没有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周荣要到了不少钱。
  而那些从他手里买的股票数量超过一千的,不止对方不愿意协商解决,周荣也不愿意妥协,直接跟这些人闹到了法院。
  今年一年,周荣打的同类型官司没有十几件,也有七八件。而他通过官司收回的股权证,最大一笔有八千股,最小一笔一千股。
  哪怕是按照今年信德电器的最低股价算,交易金额最小的那一笔官司,股票价值也有三万多,八千股的那笔官司更是价值二十多万。
  以沪市当前的平均工资,不考虑未来通货膨胀工资上涨,大多数人不吃不喝要二十年才能攒到这么多钱。
  而如果是拿着这笔钱去买房,只要不是非中心地段不看,在沪市买一套百来平的房子一点问题没有。
  按照沪市房价上涨的速度,如果不背贷款,绝大多数人可能这辈子也买不起一套上百平的房子。
  何况官司持续了几个月甚至半年,按照今年信德电器的最高股价算,那名当初买下八千股的人,失去的差不多是四十万。
  就算法官会酌情判周荣给予补偿,他能到手的也不过几万块,对比损失,心里当然很难甘心。
  其他人损失虽然没有那么多,但几万十几万摆在面前,却又在触手可及时被夺走,恐怕也很难咽下这口气。
  而这样的敌人,周荣一年内不止招惹了一个。
  所以周荣在这个节骨眼出事,叶薇不动脑子,都能猜到大概原因,她直接在电话里问:“他被人寻仇了?”
  这是命案。
  事情发生后,沪市本地电视台和报纸都派了人来采访,消息迟早会传出去。
  再加上叶薇都猜出来了,陈玲不再支支吾吾,说道:“他是被人捅死的,而且那人捅了一刀后,又连着补了好几刀,场面可血腥了。”
  叶薇问道:“你看到了现场?”
  “事发地点就在我们大院门口,那人应该在外面蹲了很久,我听人说上午老周刚出门,那人就冲了上来,对着他连捅几刀。”陈玲说了个名字,“她上午和老周前后脚出去的,正好看到这场景,吓晕到现在都没醒过来。”
  陈玲近年和周荣关系处得不太好,尤其是后者调到保卫科后,他们偶尔在路上碰到,连招呼都不怎么打了。
  但他们毕竟在一起共事了二十来年,在因为竞争副科长生出嫌隙前,他们相处一直都很和睦。
  所以哪怕周荣活着的时候,陈玲没少在背后骂他,等人出了事,仍然止不住唏嘘:“太突然了,昨天我碰到他,他还神气十足,结果今天人就没了,也不知道他临死前有没有后悔非要跟人打官司争股票。”
  叶薇虽然也和周荣共事了几年,但毕竟时间短,且后期他们相处并不愉快,所以离职后,她和陈玲孙淑兰等人偶尔还会见面。
  可和周荣,她搬出家属院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了。
  她也不像陈玲直面了周荣的死亡现场,这会听陈玲说起来,虽然也觉得唏嘘,但情绪总体比较淡,便只说了句“人生无常”,又问是谁捅的周荣。
  “还能有谁,打官司损失最大的那一个呗,”陈玲想想又解释说,“就那个买了八千股,今年找上门,老周不肯配合过户,一气之下把他告上法庭的那个人。之前他来我们大院找老周,我看他面向,就觉得他脾气可能不是很好,现在看,果然。”
  叶薇没见过人,不知道对方面向如何,但听完陈玲的话,心里也冒出了这两个字。
  但事情已经发生,她作为一个关系渐淡的同事,点评太多不大合适,便转移话题问:“他的后事是谁来操办?”
  “愿意操办他后事的可不少,他不是有个弟弟吗?以前他有钱的时候,他这个弟弟对他可亲热了,他妈去世,兄弟俩也没有减少往来。但这两年老周为了炒股,房子卖了,存款也一毛不剩,兜比脸都干净,他那个弟弟就不怎么跟他来往了。”
  陈玲哼笑一声说,“到了今年,老周跟人打了几场官司,前几年买的股票陆陆续续收回大半,他那弟弟又腆着脸贴过来了。今天老周出事的消息刚传开,他就急急忙忙赶了过来,上蹿下跳的,说徐姐和老周已经离婚了,听那意思,好像不想让厂里和公安告诉她这消息。”
  徐姐就是周荣前妻,她不是信德电器的职工,所以和周荣离婚搬到沪东居住后,和大院住户的来往就渐渐少了。
  但少不代表没有来往,毕竟大院里不少人跟她在同一个小区买了房,所以就算厂里和公安没有联系徐姐,最多明天,她肯定也能知道这件事。
  何况徐姐和周荣虽然离婚了,但他们有孩子,且孩子还没成年,所以不管是信德电器厂还是公安,都不可能瞒她这个消息。
  而这些,周荣弟弟不可能想不到,这么说估计是想拖延时间。
  至于他拖延时间的原因,很简单,今年周荣通过协商要回来的钱没有十万,也有大几万。更不用说打官司要回来的股票,按照现在的股价算,至少有三四十万。
  另外,虽然周荣有钱后很想把辞职书甩到厂里这些领导脸上,但现实是厂子正式工的身份更有利于他打官司。
  所以他非但没有辞职,上班还比去年更积极。不过他这种抱有目的的积极并不持久,近期官司陆续了结,他就又懈怠起来。
  像这个月,保卫科给他排的是白班,上班时间应该是八点,而他直到九点才出门。
  而且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迟到这么久,所以如果他今天没出事,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厂子开掉。
  可没有如果,他不仅出事了,还是在上班路上出的事,所以信德电器就算不需要承担直接责任,多少也要给点赔偿。
  所以周荣这一出事,留下的遗产不少。
  周荣父母都去世了,弟弟跟他血缘关系虽然近,但他属于旁系亲属,继承权要排在周荣子女后面。他想从中捞到好处,只能从徐姐和周荣已经离婚着手。
  更有甚者,拖延时间,股票那些没有办法就算了,至少要把周荣手里现金弄到手。
  反正他手里有多少钱,外人并不清楚。
  但他算盘敲得再响也没用,不管是信德电器还是派出所的人都不是傻子,他们不想摊上事,最好的办法就是第一时间联系周荣的直系亲属。
  因为周荣子女还没成年,也没有手机等联系方式,所以要联系的是孩子监护人,也就是周荣前妻。
  他们把责任尽到了,后面周荣前妻和弟弟因为财产要扯皮还是打官司,都跟他们没有关系,最多作为中间人帮忙调解一下。
  尽管知道周荣弟弟的算计成不了,陈玲依然忍不住觉得齿寒:“老周刚出事,他就惦记上财产了,还好徐姐性格不算窝囊,能护着孩子,否则老周没了,他那两个孩子能拿到多少东西真不好说。”
  虽然电话前半段聊的都和周荣死讯有关,但陈玲打这通电话,并非是为了告诉叶薇这消息。
  倒不是因为知道叶薇和周荣关系那么好,而是周荣出事前,她可以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地给叶薇打电话吐槽他。
  但逝者已逝,她的心理没有强大到,能将十几年同事的死讯当成八卦的程度。
  她打电话给叶薇,是因为周荣死后,厂里那些因为股票和人发生纠纷,甚至闹上法庭的职工人人自危,生怕下一个被杀的是自己。
  陈玲听人议论这些,不由想起厂子上市前,自己也有过卖股票的想法,是后来给叶薇打电话,听她说不建议卖,才打消这个念头。
  当初她认购的股票数量比周荣还多,有三万股,按照现在的股价,能值一百万。
  所以如果当时她没有听叶薇的,跟周荣一样卖了股票,现在想到亏了这么多钱,肯定也会跟那些买股票的人闹到法庭。
  而叶薇给出的建议,陈玲几人没有瞒着周荣,但他没有听,一意孤行地卖掉了股票,然后有了今天的血溅一地。
  她和孙淑兰则因为听了叶薇的,如今手握价值百万的股票,名下还有几套房,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更加从容。
  龚秋萍和于晴认购的股票虽然没有那么多,但和那些卖掉股票的人比起来,她们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
  想到当初的一念之差,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陈玲后背发凉的同时,心中也万分感激叶薇,情绪喷涌,才有了这通电话。
  她语气郑重说道:“其实我打这通电话,就是想跟你说声谢谢,不管是当初厂里提出用认购证抵工资,还是后来厂里发行内部职工股,以及厂子上市前夕,大家争抢着卖股票,如果没有你给的建议,我可能都会做出让自己悔恨终生的决定。甚至,也许今天躺在那里的人会是我,所以……”
  陈玲深吸了口气,有些哽咽说道:“谢谢,小叶,真的谢谢你,我想我这一生,可能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你,和你成为同事。”
  工作上如果有必要,叶薇有时也会刻意说些煽情的话,但在生活中,她其实没那么擅长应对这样的煽情。
  她沉默了会说:“我也很庆幸刚走入职场时遇到了你、孙姐,还有罗科长,在财务科工作的几年,我过得很愉快。而且,也许我给出的一些建议起到了帮助,但陈姐你能越过越好的根本还是你自己。”
  她愿意给出建议,是因为刚入职时陈玲几人教了她很多,而她说出那些建议,从来没有避着科室里哪一个人。
  但财务科的几人,依然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所以叶薇觉得,她的建议虽然有用,但决定不了一个人的人生。
  她也相信,始终怀揣着善意的人,日子会越来越好。
  结束通话前,她将这话送给了陈玲。
  第121章 九九年 接到陈玲电话当晚,叶薇从报纸……
  接到陈玲电话当晚, 叶薇从报纸上看到了周荣被捅这件事的报道。
  虽然凶手捅完人后立刻跑了,但因为有目击证人,且信德电器保卫科有他的个人信息,所以抓捕过程很顺利。
  隔天晚上, 就有报纸刊登了凶手落网的消息。
  随着凶手落网, 周荣家属也在大院里扎起了灵棚。
  灵棚扎起来前, 大院里也有人嘀咕, 觉得周荣的房子早卖了,而不管是周荣前妻徐姐,还是他弟弟都有自己的房子, 所以这丧事不应该在他们大院办。
  本身出现命案就影响大院房价, 再在大院里办丧事,多不吉利啊!
  但支持这一言论的人虽然不少, 可觉得不让人在大院治丧太冷漠的人也挺多。
  再怎么说周荣也是厂里的老职工, 而他们住的大院是厂里的家属院,何况房子虽然卖了,但周荣出事前一直在大院里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