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第187节
文艺演出更是数不胜数。
沪市也办了一场晚会,除了市里领导和参加抗洪归来的战士,还邀请了市里部分杰出企业的代表。
其实类似的晚会, 沪市往年也办过, 但叶薇从来没有收到过邀请。
倒不是市里有人针对她,而是往年收到邀请的大多是国有企业的领导, 少数收到邀请的民营企业, 也都是有数万职工的大企业。
宝贝星球在其中,实在不算什么。
别说往年,其实今年, 按照正常情况,叶薇也是没有资格参加的。
但今年发生了洪灾,而洪灾期间,叶薇名下的宝贝星球捐款虽然不多,但捐的童装和抗洪物资加起来,也有大几百万了。
如果把全国捐款的企业全拉出来比, 宝贝星球捐款可能不多,但在沪市,它的捐款金额至少能排进前三。
这数据一出来,市里不少领导都注意到了叶薇。
这么说其实不太准确, 宝贝星球这几年发展得很不错,去年营收都突破十亿了。
今年冲得更猛,洪灾前它单月的销售额都有两亿。
如果今年没有洪灾,照这趋势,宝贝星球的年营收突破二十亿不是问题。
这样高营收的企业,市里领导不可能完全没有注意到,何况去年为了宝贝星球的归属,闸北和杨树两个区的领导还吵到了市里。
和三个区的领导谈判前,宝贝星球的年营收就奔着十亿去了,闸北区领导脑子又没问题,当然想把它留在自己辖区。
但闸北区和杨树区不同,后者虽然被称作工业区,可它辉煌的时刻已经过去,随着国营厂接连倒闭,杨树区已经没有多少能支棱起来的大型厂。
而闸北因为紧挨着黄浦,又抓住了改开的机遇,辖区里大型企业不少,财政也比杨树区宽裕不少。
也因为这样,在挽留叶薇时,闸北区的领导不如杨树区豁得出去。
他们倒不是抠搜,实在是区里大型企业这么多,宝贝星球在其中营收不是最高,职工也不是最多的。
如果区里为了挽留叶薇,开出超规格的条件,其他规模差不多企业的负责人知道了,肯定会要求区里给予同样的条件。
不止规模差不多的企业会提要求,那些超大型企业,肯定也不会放过这机会。
他们会觉得你们为了留住只有几千职工的宝贝星球,都能开出这么好的条件,我企业规模这么大,你们不给更好的条件,实在说不过去。
如果区里不同意,他们说不定也会提出迁走。
到那时候,区里要么答应他们提出的要求,要么,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迁走。
而答应他们的要求,带来的损失可能会比留下宝贝星球带来的收益更多。不答应他们的要求,辖区内可能会失去很多效益好的企业。
简而言之,用更好的条件留下宝贝星球,在闸北区的领导们看来,并不是一笔划得来的买卖。
相较而言,杨树区的领导就没有那么多顾忌,区里能打的企业总共也没几个,而为了留下他们,区里给的条件本来就不错,他们不至于眼红区里开给宝贝星球的条件。
就这样,叶薇和杨树区的领导达成了合作,并迅速签订了合同。
虽然闸北区没留住人,是因为他们开的条件不够好,怨不得人。但效益这么好,且成长潜力巨大的企业就这么搬走,闸北区的领导心里怎么会好过?
再听说杨树区的领导为了下半年的业绩,不等宝贝星球新厂建好,就撺掇叶薇把总部迁过去,闸北区的一把手彻底忍不住了。
一气之下,他去了市里告状。
杨树区领导收到消息,自然不可能任他告状,连忙也去了市里。
然后一个指责对方不顾两区之间情谊偷偷挖人不地道,一个指责对方留不住人还无理取闹。
至于偷偷挖人这一点,杨树区领导更是矢口否认:“挖人?谁说我这是挖人?宝贝星球刚成立时,注册地址明明就在我杨树区,公司创始人更是在我们杨树区出生长大的,她现在把公司迁回来最多叫回家!跟挖人可没有半毛钱关系啊!总不能说因为你们区比我们区有钱,就只能让下面企业从我们区往你们区迁,不能从你们区迁回来吧?”
说到这里,杨树区领导瞥一眼闸北区的领导,用大家都能听到的声音嘀咕说:“真要这样,你们区也太霸道了。”
闸北区领导听到这话,脸色都变了。
他心想宝贝星球最开始的注册地是你们区没错,但它可是在我们区发展壮大的,而且他又没不让区里其他企业迁到杨树区,一家几百万的企业迁过来,和年营收上亿的企业迁走,怎么能混为一谈?
但他话没出口,杨树区的领导就开始卖惨,说他们区以前多辉煌啊,现在能拿得出手的企业没几个。
厂子少了,区里没有工作,生活陷入困顿的人就会变多,他们争取宝贝星球,不只是为了业绩,更是为了解决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问题。
要是他们用了不正当的手段,闸北区的领导来告状也就算了,可他们只是展现了自己的诚意,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宝贝星球的负责人。
都说市里各区是兄弟,应该守望相助,闸北区的领导抢不过就来告状,实在是……啧啧啧。
原本市里领导并不在意宝贝星球总部迁到哪里,反正只要不出市,税都要交到市里的,但听到这里,市里领导有了偏向。
如果把市政府比作父母,那各区就是孩子。
当父母的,总会更偏心过得不好的那个孩子,而眼下,杨树区就是那个过得不好的孩子。
于是,市里领导选择了和稀泥,让闸北区的领导算了。
虽然事情顺利解决了,但两个区的一把手吵架闹出的动静不小,而在市里工作的,没谁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自然顺便听说了宝贝星球的大名。
但那时候市里领导知道的主要是宝贝星球,对叶薇印象不深,直到这次,才发觉她不仅有能力,心中也有大义。
对这样的企业,市里是很愿意给予褒奖的。
再加上宝贝星球规模虽然不算大,但品牌在全国都有了一定名气,在分发邀请函时,就有人想到了叶薇。
对叶薇来说,收到邀请当然是荣誉。
虽然这几年国营企业接连倒闭,但因为早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国营企业数量众多,就算近几年倒闭不少,熬过来甚至发展得更好的国营企业,和国有控股的企业依然很多。
而政策,始终是向国有企业倾斜的。
所以对国营企业的领导来说,参加这样晚会的机会并不少,但每年民营企业能收到邀请的寥寥无几。
尤其是沪市这样没有几十万,也有十几万家企业的大城市,能收到重要场合邀请函的民营企业,基本都能说得上是行业巨头。
所以收到邀请函时叶薇挺惊讶,她是真没想到自己能有这个荣幸。
但叶薇没参加过市里举办的晚会,区里办的晚会还是参加过的,知道这种场合想认识人不容易,最多和身边坐着的人搭几句话。
想借这机会露头更不可能,像她这样初次收到邀请的,位置肯定不会太好,更接触不到市里的高层领导。
而且她能收到邀请,归根究底还是企业规模起来了,入了市里领导的眼。
所以她想要得到更多重视,钻营没有用,只能继续拼事业,等哪天宝贝星球做到弹幕上说的规模,不管到哪里,她都能成为座上宾。
想清楚这些,收到邀请函时的激动就淡了不少,到国庆当天,叶薇没有刻意打扮,只换了身黑色西装,头发一扎就出门了。
到了演出厅,位置果然比较靠边。
但身边坐着的人企业规模都不小,虽然行业不想管,本着多认识一个人没坏处的想法,叶薇依然和他们交换了名片。
演出也很精彩,毕竟都是市文工团的专业人士。
虽然随着科技发展,电视走入千家万户,更高规格的演出,即春晚,叶薇没有少看。但看电视和在演出大厅身临其境总是不一样的。
只说演出,在这里坐几个小时都不算浪费时间。
……
国庆结束后,叶薇继续出差,她这段时间挺忙的。
在这场洪灾中,宝贝星球的损失不算少,受灾城市有几家在一楼的分店被水淹了,尽管分店员工尽力抢救,也依然有大批货物遭水淹。
虽然衣服和玩具被水淹了,洗干净照样能穿,但处理过的衣服和玩具原价卖出去难免影响口碑。
叶薇考虑过后,最终决定将这些货处理干净,然后标明情况,打折出售。
因为处理过的衣服和玩具痕迹不明显,折扣又很低,所以这批货卖得很快。但也因为价格便宜,这批货别说挣钱,最后还亏了不少。
其实衣服和玩具浸水都算好的,至少打折还能卖出去,店铺装修和游乐设备泡水才更麻烦。
灾后叶薇去看过,几家分店的墙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起皮破损,游乐设备更是好些不能用了。
虽然游乐设备可以维修,但有的项目设施就算修好了,以后也很容易坏,而这又涉及到儿童的安全问题,所以稳妥起见,最好是直接换新的。
换句话说,这些遭灾的分店都要重新装修,以及定做游乐设备。
尽管因为技术发展,在物价飞涨的现在,大多数游乐设备价格和叶薇刚进入这个行业时比起来有所下降,但不管是安装游乐设备,还是重新装修的人工成本都在上涨。
所以分店重装是一大笔支出。
而且重装期间,店铺肯定无法继续营业,店铺关门一天,就要亏一天钱。
再加上受到洪灾影响,那些位于受灾城市的分店,就算没有被淹,也陆陆续续关了不短的时间。
至于那些开在没有受灾城市的分店,就算没有闭店,生意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粗略估计,这一次洪灾,宝贝星球的经济损失没有上亿,也有大几千万。
虽然宝贝星球承受得住这些损失,但如何尽让受到洪灾影响的生意回到正轨,是摆在叶薇面前的大难题。
其实没有受灾的门店,生意恢复得很快。
因为洪灾期间,叶薇捐钱捐物的事被不少媒体报道了出来,而群众总是对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更有好感,所以洪灾过去后,那些有置装需求的人,会更倾向于选择宝贝星球。
但灾区人民恢复正常生活需要时间,短期内,大多数人很难舍得,也不怎么有心情出去消费。所以宝贝星球在这些地方的分店,短期内生意很难恢复。
国庆过后,叶薇一直在这些地方出差。
出差倒不是为了寻找解决的办法,因为灾后大家手头确实不宽裕,消费热情下降是必然的事,她往灾区跑得再勤,也很难有完美的解决办法。
唯一可行的,只有打折。
而这办法,就算她不去出差也能想到。
叶薇频繁前往受灾地区,一是为了巡店,确定上报受灾的店铺真有说得那么严重,以及没有上报的店铺是否真的没有被淹。
前一类店铺是重点,检查符合上报情况后,还要确定重装方案,如果建筑本身老旧,受灾后墙面有裂痕,也要尽快寻找新的店址;
二则是位于受灾地区的分店员工,有些因为洪灾家里房子倒了,也有亲属因此受伤,或者另一半失去工作的。
他们本身处境就不太好,分店生意又迟迟难恢复,心里肯定不好受。
叶薇出差,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宽慰这些员工,顺便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让他们坚持住,陪着公司熬过去。
越是在这种时候,人心越是不能散。
而叶薇的到来,也确实鼓舞了不少员工,让他们重燃了信心。
好吧,叶薇虽然是公司老板,但她和大多数职工都没见过面,那些人自然不可能听她喊几句口号就热血沸腾。
根本原因,还是叶薇到来后做出的一系列决定。
对那些家庭实在困难的员工,叶薇提出给予一定补助。同时她许诺,受灾严重的分店装修好前,店铺员工可以正常拿底薪,社保也正常交。
在民营企业工作,最担心的就是没有保障,如今叶薇表态,大家自然不再忐忑不安,也愿意陪着公司走下去。
沪市也办了一场晚会,除了市里领导和参加抗洪归来的战士,还邀请了市里部分杰出企业的代表。
其实类似的晚会, 沪市往年也办过, 但叶薇从来没有收到过邀请。
倒不是市里有人针对她,而是往年收到邀请的大多是国有企业的领导, 少数收到邀请的民营企业, 也都是有数万职工的大企业。
宝贝星球在其中,实在不算什么。
别说往年,其实今年, 按照正常情况,叶薇也是没有资格参加的。
但今年发生了洪灾,而洪灾期间,叶薇名下的宝贝星球捐款虽然不多,但捐的童装和抗洪物资加起来,也有大几百万了。
如果把全国捐款的企业全拉出来比, 宝贝星球捐款可能不多,但在沪市,它的捐款金额至少能排进前三。
这数据一出来,市里不少领导都注意到了叶薇。
这么说其实不太准确, 宝贝星球这几年发展得很不错,去年营收都突破十亿了。
今年冲得更猛,洪灾前它单月的销售额都有两亿。
如果今年没有洪灾,照这趋势,宝贝星球的年营收突破二十亿不是问题。
这样高营收的企业,市里领导不可能完全没有注意到,何况去年为了宝贝星球的归属,闸北和杨树两个区的领导还吵到了市里。
和三个区的领导谈判前,宝贝星球的年营收就奔着十亿去了,闸北区领导脑子又没问题,当然想把它留在自己辖区。
但闸北区和杨树区不同,后者虽然被称作工业区,可它辉煌的时刻已经过去,随着国营厂接连倒闭,杨树区已经没有多少能支棱起来的大型厂。
而闸北因为紧挨着黄浦,又抓住了改开的机遇,辖区里大型企业不少,财政也比杨树区宽裕不少。
也因为这样,在挽留叶薇时,闸北区的领导不如杨树区豁得出去。
他们倒不是抠搜,实在是区里大型企业这么多,宝贝星球在其中营收不是最高,职工也不是最多的。
如果区里为了挽留叶薇,开出超规格的条件,其他规模差不多企业的负责人知道了,肯定会要求区里给予同样的条件。
不止规模差不多的企业会提要求,那些超大型企业,肯定也不会放过这机会。
他们会觉得你们为了留住只有几千职工的宝贝星球,都能开出这么好的条件,我企业规模这么大,你们不给更好的条件,实在说不过去。
如果区里不同意,他们说不定也会提出迁走。
到那时候,区里要么答应他们提出的要求,要么,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迁走。
而答应他们的要求,带来的损失可能会比留下宝贝星球带来的收益更多。不答应他们的要求,辖区内可能会失去很多效益好的企业。
简而言之,用更好的条件留下宝贝星球,在闸北区的领导们看来,并不是一笔划得来的买卖。
相较而言,杨树区的领导就没有那么多顾忌,区里能打的企业总共也没几个,而为了留下他们,区里给的条件本来就不错,他们不至于眼红区里开给宝贝星球的条件。
就这样,叶薇和杨树区的领导达成了合作,并迅速签订了合同。
虽然闸北区没留住人,是因为他们开的条件不够好,怨不得人。但效益这么好,且成长潜力巨大的企业就这么搬走,闸北区的领导心里怎么会好过?
再听说杨树区的领导为了下半年的业绩,不等宝贝星球新厂建好,就撺掇叶薇把总部迁过去,闸北区的一把手彻底忍不住了。
一气之下,他去了市里告状。
杨树区领导收到消息,自然不可能任他告状,连忙也去了市里。
然后一个指责对方不顾两区之间情谊偷偷挖人不地道,一个指责对方留不住人还无理取闹。
至于偷偷挖人这一点,杨树区领导更是矢口否认:“挖人?谁说我这是挖人?宝贝星球刚成立时,注册地址明明就在我杨树区,公司创始人更是在我们杨树区出生长大的,她现在把公司迁回来最多叫回家!跟挖人可没有半毛钱关系啊!总不能说因为你们区比我们区有钱,就只能让下面企业从我们区往你们区迁,不能从你们区迁回来吧?”
说到这里,杨树区领导瞥一眼闸北区的领导,用大家都能听到的声音嘀咕说:“真要这样,你们区也太霸道了。”
闸北区领导听到这话,脸色都变了。
他心想宝贝星球最开始的注册地是你们区没错,但它可是在我们区发展壮大的,而且他又没不让区里其他企业迁到杨树区,一家几百万的企业迁过来,和年营收上亿的企业迁走,怎么能混为一谈?
但他话没出口,杨树区的领导就开始卖惨,说他们区以前多辉煌啊,现在能拿得出手的企业没几个。
厂子少了,区里没有工作,生活陷入困顿的人就会变多,他们争取宝贝星球,不只是为了业绩,更是为了解决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问题。
要是他们用了不正当的手段,闸北区的领导来告状也就算了,可他们只是展现了自己的诚意,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宝贝星球的负责人。
都说市里各区是兄弟,应该守望相助,闸北区的领导抢不过就来告状,实在是……啧啧啧。
原本市里领导并不在意宝贝星球总部迁到哪里,反正只要不出市,税都要交到市里的,但听到这里,市里领导有了偏向。
如果把市政府比作父母,那各区就是孩子。
当父母的,总会更偏心过得不好的那个孩子,而眼下,杨树区就是那个过得不好的孩子。
于是,市里领导选择了和稀泥,让闸北区的领导算了。
虽然事情顺利解决了,但两个区的一把手吵架闹出的动静不小,而在市里工作的,没谁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自然顺便听说了宝贝星球的大名。
但那时候市里领导知道的主要是宝贝星球,对叶薇印象不深,直到这次,才发觉她不仅有能力,心中也有大义。
对这样的企业,市里是很愿意给予褒奖的。
再加上宝贝星球规模虽然不算大,但品牌在全国都有了一定名气,在分发邀请函时,就有人想到了叶薇。
对叶薇来说,收到邀请当然是荣誉。
虽然这几年国营企业接连倒闭,但因为早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国营企业数量众多,就算近几年倒闭不少,熬过来甚至发展得更好的国营企业,和国有控股的企业依然很多。
而政策,始终是向国有企业倾斜的。
所以对国营企业的领导来说,参加这样晚会的机会并不少,但每年民营企业能收到邀请的寥寥无几。
尤其是沪市这样没有几十万,也有十几万家企业的大城市,能收到重要场合邀请函的民营企业,基本都能说得上是行业巨头。
所以收到邀请函时叶薇挺惊讶,她是真没想到自己能有这个荣幸。
但叶薇没参加过市里举办的晚会,区里办的晚会还是参加过的,知道这种场合想认识人不容易,最多和身边坐着的人搭几句话。
想借这机会露头更不可能,像她这样初次收到邀请的,位置肯定不会太好,更接触不到市里的高层领导。
而且她能收到邀请,归根究底还是企业规模起来了,入了市里领导的眼。
所以她想要得到更多重视,钻营没有用,只能继续拼事业,等哪天宝贝星球做到弹幕上说的规模,不管到哪里,她都能成为座上宾。
想清楚这些,收到邀请函时的激动就淡了不少,到国庆当天,叶薇没有刻意打扮,只换了身黑色西装,头发一扎就出门了。
到了演出厅,位置果然比较靠边。
但身边坐着的人企业规模都不小,虽然行业不想管,本着多认识一个人没坏处的想法,叶薇依然和他们交换了名片。
演出也很精彩,毕竟都是市文工团的专业人士。
虽然随着科技发展,电视走入千家万户,更高规格的演出,即春晚,叶薇没有少看。但看电视和在演出大厅身临其境总是不一样的。
只说演出,在这里坐几个小时都不算浪费时间。
……
国庆结束后,叶薇继续出差,她这段时间挺忙的。
在这场洪灾中,宝贝星球的损失不算少,受灾城市有几家在一楼的分店被水淹了,尽管分店员工尽力抢救,也依然有大批货物遭水淹。
虽然衣服和玩具被水淹了,洗干净照样能穿,但处理过的衣服和玩具原价卖出去难免影响口碑。
叶薇考虑过后,最终决定将这些货处理干净,然后标明情况,打折出售。
因为处理过的衣服和玩具痕迹不明显,折扣又很低,所以这批货卖得很快。但也因为价格便宜,这批货别说挣钱,最后还亏了不少。
其实衣服和玩具浸水都算好的,至少打折还能卖出去,店铺装修和游乐设备泡水才更麻烦。
灾后叶薇去看过,几家分店的墙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起皮破损,游乐设备更是好些不能用了。
虽然游乐设备可以维修,但有的项目设施就算修好了,以后也很容易坏,而这又涉及到儿童的安全问题,所以稳妥起见,最好是直接换新的。
换句话说,这些遭灾的分店都要重新装修,以及定做游乐设备。
尽管因为技术发展,在物价飞涨的现在,大多数游乐设备价格和叶薇刚进入这个行业时比起来有所下降,但不管是安装游乐设备,还是重新装修的人工成本都在上涨。
所以分店重装是一大笔支出。
而且重装期间,店铺肯定无法继续营业,店铺关门一天,就要亏一天钱。
再加上受到洪灾影响,那些位于受灾城市的分店,就算没有被淹,也陆陆续续关了不短的时间。
至于那些开在没有受灾城市的分店,就算没有闭店,生意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粗略估计,这一次洪灾,宝贝星球的经济损失没有上亿,也有大几千万。
虽然宝贝星球承受得住这些损失,但如何尽让受到洪灾影响的生意回到正轨,是摆在叶薇面前的大难题。
其实没有受灾的门店,生意恢复得很快。
因为洪灾期间,叶薇捐钱捐物的事被不少媒体报道了出来,而群众总是对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更有好感,所以洪灾过去后,那些有置装需求的人,会更倾向于选择宝贝星球。
但灾区人民恢复正常生活需要时间,短期内,大多数人很难舍得,也不怎么有心情出去消费。所以宝贝星球在这些地方的分店,短期内生意很难恢复。
国庆过后,叶薇一直在这些地方出差。
出差倒不是为了寻找解决的办法,因为灾后大家手头确实不宽裕,消费热情下降是必然的事,她往灾区跑得再勤,也很难有完美的解决办法。
唯一可行的,只有打折。
而这办法,就算她不去出差也能想到。
叶薇频繁前往受灾地区,一是为了巡店,确定上报受灾的店铺真有说得那么严重,以及没有上报的店铺是否真的没有被淹。
前一类店铺是重点,检查符合上报情况后,还要确定重装方案,如果建筑本身老旧,受灾后墙面有裂痕,也要尽快寻找新的店址;
二则是位于受灾地区的分店员工,有些因为洪灾家里房子倒了,也有亲属因此受伤,或者另一半失去工作的。
他们本身处境就不太好,分店生意又迟迟难恢复,心里肯定不好受。
叶薇出差,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宽慰这些员工,顺便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让他们坚持住,陪着公司熬过去。
越是在这种时候,人心越是不能散。
而叶薇的到来,也确实鼓舞了不少员工,让他们重燃了信心。
好吧,叶薇虽然是公司老板,但她和大多数职工都没见过面,那些人自然不可能听她喊几句口号就热血沸腾。
根本原因,还是叶薇到来后做出的一系列决定。
对那些家庭实在困难的员工,叶薇提出给予一定补助。同时她许诺,受灾严重的分店装修好前,店铺员工可以正常拿底薪,社保也正常交。
在民营企业工作,最担心的就是没有保障,如今叶薇表态,大家自然不再忐忑不安,也愿意陪着公司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