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第173节
但股市行情整体急转直下,信德电器又出现了下跌趋势,大量卖出已成必然,上午它的股价还有起伏,到下午就加入了直线下跌的行列。
这天的股票市场,以股票全部跌停收尾。
而这只是开始,接下来三天,各大股票继续跌停,有些股价涨幅本就不大的,甚至跌破了发行价。
信德电器离跌破发行价还远,但股价跌得也很厉害,截止到周五收盘,股价已经跌破四十块。
也就是说,如果叶薇现在开始购入股票,她在持股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至少能赚五百多万。
但叶薇没有急着入手,她想再等等。
新的一周来临,部分股票下跌趋势放缓,信德电器就在其中。但放缓不是止跌,和上周五收盘比起来,信德电器的股价仍旧跌了近三块。
但好歹没跟之前一样跌停,这给了一些股民信心,卖出减少,买入……也许涨了,也许没涨,总之第二天跌幅再度下降。
虽然跌幅放缓,但截止到这周五收盘,股价仍跌破了三十块。
好在新的一周开始后,信德电器跌幅再次放缓,股价开始在三十上下波动。
叶薇觉得差不多了,开始陆续买入信德电器股票。
和抛出一样,买入仍是小批多次,所以她的买入行为,依然没有在股市翻起浪花,信德电器的股价也没有因此大幅度上涨。
最后算下来,这一进一出,她赚了将近一千万。
叶薇将这一千万的收益分成两半,一半继续买入信德电器,另一半提出存入了个人账户中。
然后,她开始留意市面上的游戏。
虽然已经过去两年多,但叶薇一直没有忘记陈霁云。
倒不是她对这个人有什么想法,而是偶然遇到那晚,弹幕说对方会成为科技大佬,而她会投资对方。
弹幕因此把叶薇称作陈霁云的天使投资人,但在她看来,陈霁云是她的摇钱树。
她忘掉谁,都不可能忘掉摇钱树。
不过,叶薇之前对这件事其实没有那么上心,毕竟她忙,投资又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她没那么多时间去打听陈霁云的情况。
她也不敢随便打听陈霁云这个人,弹幕上这么多人看着呢。
虽然根据弹幕透露的信息,发布弹幕的人可能生活在近百年后,到那时候,她少说也有一百二十来岁,说不定早就死了,就算被弹幕背后的人察觉到她有金手指,也没人能把她抓起来解剖做实验。
但万一呢?
这世上又不是没有百岁老人,而且以后科技会越来越发达,说不定会有科学家研究出延长生命的办法。
她有钱,要是想活下去,肯定会想办法。而从弹幕出现到现在,叶薇从来没有看到有人说她已经死了。
所以叶薇认为,她是有活到一百多的可能性的。
既然如此,她当然要小心点,以免给未来的自己留下祸患。
而她和陈霁云虽然有交集,但她知道对方名字是因为弹幕,现实中没有跟对方互通姓名。所以她贸然去打听陈霁云,肯定会引起弹幕的怀疑。
弹幕上本身就有人怀疑她有金手指,真这么干,等于坐实猜测,风险太大了。
好在弹幕说过,叶薇投资陈霁云的时候,他公司做的游戏已经小有名气。所以叶薇像找到他,并非只有拿着姓名去打听这一条路,通过游戏也是有机会的。
但因为不知道陈霁云开发的游戏叫什么名字,所以叶薇只能大海捞针,多留意市面上出来的游戏。
又想到她光留意,却一点玩的兴趣都没有,看着会有点奇怪,所以叶薇时不时会买一份感兴趣的游戏光盘回去玩。
别说,游戏是真好玩。
一段时间下来,寻人进度为零,但叶薇已经有了玩物丧志的趋势。
工作倒是没落下,她这点自制力还是有的,但和杨征明的约会已经从室外转移到了室内,从逛街吃饭看电影,变成了坐在一起打游戏。
她都快忘记自己为什么开始玩游戏了。
倒也不是没有收获,弹幕见她这么沉迷游戏,自发为她后来投资陈霁云找到了理由,并给出了更多信息。
即陈霁云的公司叫云端,让他公司起死回生的游戏叫《西行记》,游戏具体内容弹幕没说,但叶薇猜测可能是以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背景制作的。
另外,游戏发行时间应该是今年下半年,具体哪个月,弹幕也没有说,但透露了游戏发行后迅速在年轻人中爆火。
得知这些信息后,叶薇考虑过要不要直接联系陈霁云,但想想还是算了。
因为她现在没有了解陈霁云公司的渠道,贸然联系对方说想投资,在弹幕背后的人看来应该挺奇怪的,
既然弹幕说她是在《西行记》小有名气后,才投资云端这件公司的,那不如等到时机合适再说。
虽然通过弹幕知道了陈霁云公司叫什么,但叶薇对游戏的瘾下去得没有那么快,六月基本是在白天工作,晚上游戏中过去的。
六月份的最后一天,叶薇熬了半宿。
倒不是因为游戏,而是港回归仪式在这一天深夜,到次日凌晨举行。
尽管他们这些普通人参与不到这样的国家大事中,但这天晚上兴奋的人不少,叶薇住的这小区,就有不少熬夜观看仪式直播的。
仪式从十一点四十二分开始,先是英方降旗,然后到了零点,国旗和港城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开始在国歌声中缓缓升起。
刚开始,音乐只从电视流出,但很快,合唱从四面八方响起。
叶薇本来不觉得自己是个感性的人,但听着听着,也不由自主跟着哼唱起来,听到领导人致辞时,更是忍不住红了眼眶。
一起观看直播的杨征明和叶兵也有些动容,不过总的来说,他们还算克制的,领导人致辞刚结束,小区外面就响起了“祖国万岁”的欢呼。
还有人在外面放鞭炮,值夜的保安听到动静,赶紧前来制止。
但放鞭炮的人很上头,说他这鞭炮是为了国家主权完整而放,保安制止就是不爱国。
这么大一顶帽子扣下来,保安有点扛不住,直到被鞭炮吵醒的人起来争论,说规定市内不许燃放烟花炮竹,他藐视法律法规,才是不爱国。
看完直播,又看了一场热闹,叶薇等人自然睡得很晚。
第二天醒来,喜意还未散去,市里不少店铺借着港城回归的噱头搞起了活动,宝贝星球不能免俗,也蹭了波热度,办了三天活动。
港城回归虽然热闹,但对内地经济的影响不大,而受到初现端倪的金融危机影响,进入七月后,股市继续萎靡不振。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信德电器股价想大涨自然是不可能的,但也没有大跌,一直在每股三十上下打转。
和有些股票比起来,信德电器股价算是□□的,但经历过股价五十多的人,看到三十上下浮动股价,心中难免感到焦虑。
所以股价下跌后,信德电器职工中卖股票的不少。
叶薇虽然通过散股卖出买入赚了一笔钱,但和持有员工股缩水的价值比起来,这笔钱实在不怎么多。
所以股价大跌,她的心态虽然比大多数人更平和,但要说完全不在意,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好在股市萎靡,她的事业却很红火。
动画片带来的热度虽然没有春晚那么高,也没有像电视剧植入一样,带爆某一件单品,但它带来的热度很持久。
而会这样,主要是因为动画片数量少。
根据资料,去年内地拍摄制作的电视剧,数量多达八百部,且这数字还在持续增长。而制作的动画片,数量不过几十部。
虽然进入九十年代后,引进的动画片数量持续增加,但最多也就十几二十部,加上内地生产制作的,去年播出的动画片总数,可能连电视剧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播出的少,收视率高的就更少了,算上引进的动画片,去年播出后算得上火的动画片两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
而这些爆火的动画片中,从日本引进的比内地生产制作的多。
原因很简单,能被国内电视台关注到并引进的,基本都是在日本播出后,反响比较好的作品。
反响好,就说明动画片好看,虽然国情不同,但大家看动画片的感受是差不多的。
虽然国情不同,但一部动画片好不好看,观众的想法都是差不多的。引进动画片能在日本播得好,在国内的播出效果自然也不会差。
但日本本身就比国内要发达,动画片的制作成本相对高一些,引进的动画片在日本又播得好,版权费用肯定不低。
国内电视台中,能给得起这个钱的可能不多,就算是二轮,买引进动画片,性价比可能也不如买国内火的动画片。
《宝贝星球》作为少数国内生产制作,播出后又爆火的动画片,在重播方面就很占优势了。
从去年开播到现在,《宝贝星球》就没有停过播放,基本这个台播完,那个台就开始播,有时候还几个台一起播。
虽然后面重播的收视率都不高,但只要它能在电视台播出,就是免费的广告,能持续不断地给宝贝星球带来热度。
借着这波持续热度,宝贝星球各店铺的营收,和去年比起来有了比较大的提升。新开的分店,也基本都是开业爆火,回本速度很快。
又因为《宝贝星球》第一季播得很好,一轮刚播完,就有很多电视台来打听第二季,表达出了购买意向。
就连央视,给的价格也很好。
不仅价格好,相关负责人还许诺,排播优先考虑《宝贝星球》。
也就是说,这次签好合同,《宝贝星球》不需要再像去年那样,等几个月才能播出。
但叶薇没有因为央视开出的条件晕头转向,《宝贝星球》第一季播出前没有知名度,所以选择播出平台时,她更倾向于平均收视率更高的央视。
如今有了第一季打下的基础,叶薇不再那么执着于平台,而更看重电视台开出的购片费用以及其他条件。
央视开的价格看着不错,但和其他电视台比起来就不是很高了。至于排播优先考虑《宝贝星球》,这不是应该的吗?
反正离第二季制作完还有很长时间,叶薇就没有急着定下播出平台。
《宝贝星球》的第二季,叶薇原计划制作五十集,但它一集是十五分钟左右,制作周期是两到三周,五十集至少要制作两年,周期太长了。
制作周期长不怕,叶薇怕的是两季播出间隔太久,影响第二季的热度。
三十集的长度就刚好,第一季是去年十月底播出的,第二季则是去年九月初开始制作,如果一切顺利,今年年底应该能播。
一年时间,原本的观众应该不至于忘记这部动画片。
如今第二季制作已经过半,和几家电视台的谈判也提上了日程。
但重点谈的不是价格,而是排播方式,叶薇想和电视台谈周播,每周末播两集,或者周四到周日每天更一集。
叶薇比较倾向于后者,因为这样每周停更的时间不长,不至于让观众对动画片失去兴趣。又能拉长战线,三十集的动画片,首轮至少能播两个月。
有第一季的经验在,叶薇太清楚一轮和二三轮带来的热度差异了。
不过之前没有周播的先例,所以几家电视台都有些犹豫,但离第二季制作并送审完成还有几个月时间,叶薇可以和他们慢慢磨。
有第一季的成绩在,叶薇相信会有电视台同意她的提议。
而按照计划,《宝贝星球》第二季会在年底播出,不出意外,到时又能给宝贝星球的品牌带来一波热度。
为了接住这波热度,今年宝贝星球店铺扩张速度比往年快,平均每个月都有超过十家分店开业。
儿童乐园的接待量有上限,但童装玩具的销量没有,随着知名度日渐扩大,分店越开越多,这两个项目的营收也在稳步上升。
相应的,童装厂和玩具厂自然也在持续扩张。
这天的股票市场,以股票全部跌停收尾。
而这只是开始,接下来三天,各大股票继续跌停,有些股价涨幅本就不大的,甚至跌破了发行价。
信德电器离跌破发行价还远,但股价跌得也很厉害,截止到周五收盘,股价已经跌破四十块。
也就是说,如果叶薇现在开始购入股票,她在持股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至少能赚五百多万。
但叶薇没有急着入手,她想再等等。
新的一周来临,部分股票下跌趋势放缓,信德电器就在其中。但放缓不是止跌,和上周五收盘比起来,信德电器的股价仍旧跌了近三块。
但好歹没跟之前一样跌停,这给了一些股民信心,卖出减少,买入……也许涨了,也许没涨,总之第二天跌幅再度下降。
虽然跌幅放缓,但截止到这周五收盘,股价仍跌破了三十块。
好在新的一周开始后,信德电器跌幅再次放缓,股价开始在三十上下波动。
叶薇觉得差不多了,开始陆续买入信德电器股票。
和抛出一样,买入仍是小批多次,所以她的买入行为,依然没有在股市翻起浪花,信德电器的股价也没有因此大幅度上涨。
最后算下来,这一进一出,她赚了将近一千万。
叶薇将这一千万的收益分成两半,一半继续买入信德电器,另一半提出存入了个人账户中。
然后,她开始留意市面上的游戏。
虽然已经过去两年多,但叶薇一直没有忘记陈霁云。
倒不是她对这个人有什么想法,而是偶然遇到那晚,弹幕说对方会成为科技大佬,而她会投资对方。
弹幕因此把叶薇称作陈霁云的天使投资人,但在她看来,陈霁云是她的摇钱树。
她忘掉谁,都不可能忘掉摇钱树。
不过,叶薇之前对这件事其实没有那么上心,毕竟她忙,投资又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她没那么多时间去打听陈霁云的情况。
她也不敢随便打听陈霁云这个人,弹幕上这么多人看着呢。
虽然根据弹幕透露的信息,发布弹幕的人可能生活在近百年后,到那时候,她少说也有一百二十来岁,说不定早就死了,就算被弹幕背后的人察觉到她有金手指,也没人能把她抓起来解剖做实验。
但万一呢?
这世上又不是没有百岁老人,而且以后科技会越来越发达,说不定会有科学家研究出延长生命的办法。
她有钱,要是想活下去,肯定会想办法。而从弹幕出现到现在,叶薇从来没有看到有人说她已经死了。
所以叶薇认为,她是有活到一百多的可能性的。
既然如此,她当然要小心点,以免给未来的自己留下祸患。
而她和陈霁云虽然有交集,但她知道对方名字是因为弹幕,现实中没有跟对方互通姓名。所以她贸然去打听陈霁云,肯定会引起弹幕的怀疑。
弹幕上本身就有人怀疑她有金手指,真这么干,等于坐实猜测,风险太大了。
好在弹幕说过,叶薇投资陈霁云的时候,他公司做的游戏已经小有名气。所以叶薇像找到他,并非只有拿着姓名去打听这一条路,通过游戏也是有机会的。
但因为不知道陈霁云开发的游戏叫什么名字,所以叶薇只能大海捞针,多留意市面上出来的游戏。
又想到她光留意,却一点玩的兴趣都没有,看着会有点奇怪,所以叶薇时不时会买一份感兴趣的游戏光盘回去玩。
别说,游戏是真好玩。
一段时间下来,寻人进度为零,但叶薇已经有了玩物丧志的趋势。
工作倒是没落下,她这点自制力还是有的,但和杨征明的约会已经从室外转移到了室内,从逛街吃饭看电影,变成了坐在一起打游戏。
她都快忘记自己为什么开始玩游戏了。
倒也不是没有收获,弹幕见她这么沉迷游戏,自发为她后来投资陈霁云找到了理由,并给出了更多信息。
即陈霁云的公司叫云端,让他公司起死回生的游戏叫《西行记》,游戏具体内容弹幕没说,但叶薇猜测可能是以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背景制作的。
另外,游戏发行时间应该是今年下半年,具体哪个月,弹幕也没有说,但透露了游戏发行后迅速在年轻人中爆火。
得知这些信息后,叶薇考虑过要不要直接联系陈霁云,但想想还是算了。
因为她现在没有了解陈霁云公司的渠道,贸然联系对方说想投资,在弹幕背后的人看来应该挺奇怪的,
既然弹幕说她是在《西行记》小有名气后,才投资云端这件公司的,那不如等到时机合适再说。
虽然通过弹幕知道了陈霁云公司叫什么,但叶薇对游戏的瘾下去得没有那么快,六月基本是在白天工作,晚上游戏中过去的。
六月份的最后一天,叶薇熬了半宿。
倒不是因为游戏,而是港回归仪式在这一天深夜,到次日凌晨举行。
尽管他们这些普通人参与不到这样的国家大事中,但这天晚上兴奋的人不少,叶薇住的这小区,就有不少熬夜观看仪式直播的。
仪式从十一点四十二分开始,先是英方降旗,然后到了零点,国旗和港城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开始在国歌声中缓缓升起。
刚开始,音乐只从电视流出,但很快,合唱从四面八方响起。
叶薇本来不觉得自己是个感性的人,但听着听着,也不由自主跟着哼唱起来,听到领导人致辞时,更是忍不住红了眼眶。
一起观看直播的杨征明和叶兵也有些动容,不过总的来说,他们还算克制的,领导人致辞刚结束,小区外面就响起了“祖国万岁”的欢呼。
还有人在外面放鞭炮,值夜的保安听到动静,赶紧前来制止。
但放鞭炮的人很上头,说他这鞭炮是为了国家主权完整而放,保安制止就是不爱国。
这么大一顶帽子扣下来,保安有点扛不住,直到被鞭炮吵醒的人起来争论,说规定市内不许燃放烟花炮竹,他藐视法律法规,才是不爱国。
看完直播,又看了一场热闹,叶薇等人自然睡得很晚。
第二天醒来,喜意还未散去,市里不少店铺借着港城回归的噱头搞起了活动,宝贝星球不能免俗,也蹭了波热度,办了三天活动。
港城回归虽然热闹,但对内地经济的影响不大,而受到初现端倪的金融危机影响,进入七月后,股市继续萎靡不振。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信德电器股价想大涨自然是不可能的,但也没有大跌,一直在每股三十上下打转。
和有些股票比起来,信德电器股价算是□□的,但经历过股价五十多的人,看到三十上下浮动股价,心中难免感到焦虑。
所以股价下跌后,信德电器职工中卖股票的不少。
叶薇虽然通过散股卖出买入赚了一笔钱,但和持有员工股缩水的价值比起来,这笔钱实在不怎么多。
所以股价大跌,她的心态虽然比大多数人更平和,但要说完全不在意,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好在股市萎靡,她的事业却很红火。
动画片带来的热度虽然没有春晚那么高,也没有像电视剧植入一样,带爆某一件单品,但它带来的热度很持久。
而会这样,主要是因为动画片数量少。
根据资料,去年内地拍摄制作的电视剧,数量多达八百部,且这数字还在持续增长。而制作的动画片,数量不过几十部。
虽然进入九十年代后,引进的动画片数量持续增加,但最多也就十几二十部,加上内地生产制作的,去年播出的动画片总数,可能连电视剧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播出的少,收视率高的就更少了,算上引进的动画片,去年播出后算得上火的动画片两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
而这些爆火的动画片中,从日本引进的比内地生产制作的多。
原因很简单,能被国内电视台关注到并引进的,基本都是在日本播出后,反响比较好的作品。
反响好,就说明动画片好看,虽然国情不同,但大家看动画片的感受是差不多的。
虽然国情不同,但一部动画片好不好看,观众的想法都是差不多的。引进动画片能在日本播得好,在国内的播出效果自然也不会差。
但日本本身就比国内要发达,动画片的制作成本相对高一些,引进的动画片在日本又播得好,版权费用肯定不低。
国内电视台中,能给得起这个钱的可能不多,就算是二轮,买引进动画片,性价比可能也不如买国内火的动画片。
《宝贝星球》作为少数国内生产制作,播出后又爆火的动画片,在重播方面就很占优势了。
从去年开播到现在,《宝贝星球》就没有停过播放,基本这个台播完,那个台就开始播,有时候还几个台一起播。
虽然后面重播的收视率都不高,但只要它能在电视台播出,就是免费的广告,能持续不断地给宝贝星球带来热度。
借着这波持续热度,宝贝星球各店铺的营收,和去年比起来有了比较大的提升。新开的分店,也基本都是开业爆火,回本速度很快。
又因为《宝贝星球》第一季播得很好,一轮刚播完,就有很多电视台来打听第二季,表达出了购买意向。
就连央视,给的价格也很好。
不仅价格好,相关负责人还许诺,排播优先考虑《宝贝星球》。
也就是说,这次签好合同,《宝贝星球》不需要再像去年那样,等几个月才能播出。
但叶薇没有因为央视开出的条件晕头转向,《宝贝星球》第一季播出前没有知名度,所以选择播出平台时,她更倾向于平均收视率更高的央视。
如今有了第一季打下的基础,叶薇不再那么执着于平台,而更看重电视台开出的购片费用以及其他条件。
央视开的价格看着不错,但和其他电视台比起来就不是很高了。至于排播优先考虑《宝贝星球》,这不是应该的吗?
反正离第二季制作完还有很长时间,叶薇就没有急着定下播出平台。
《宝贝星球》的第二季,叶薇原计划制作五十集,但它一集是十五分钟左右,制作周期是两到三周,五十集至少要制作两年,周期太长了。
制作周期长不怕,叶薇怕的是两季播出间隔太久,影响第二季的热度。
三十集的长度就刚好,第一季是去年十月底播出的,第二季则是去年九月初开始制作,如果一切顺利,今年年底应该能播。
一年时间,原本的观众应该不至于忘记这部动画片。
如今第二季制作已经过半,和几家电视台的谈判也提上了日程。
但重点谈的不是价格,而是排播方式,叶薇想和电视台谈周播,每周末播两集,或者周四到周日每天更一集。
叶薇比较倾向于后者,因为这样每周停更的时间不长,不至于让观众对动画片失去兴趣。又能拉长战线,三十集的动画片,首轮至少能播两个月。
有第一季的经验在,叶薇太清楚一轮和二三轮带来的热度差异了。
不过之前没有周播的先例,所以几家电视台都有些犹豫,但离第二季制作并送审完成还有几个月时间,叶薇可以和他们慢慢磨。
有第一季的成绩在,叶薇相信会有电视台同意她的提议。
而按照计划,《宝贝星球》第二季会在年底播出,不出意外,到时又能给宝贝星球的品牌带来一波热度。
为了接住这波热度,今年宝贝星球店铺扩张速度比往年快,平均每个月都有超过十家分店开业。
儿童乐园的接待量有上限,但童装玩具的销量没有,随着知名度日渐扩大,分店越开越多,这两个项目的营收也在稳步上升。
相应的,童装厂和玩具厂自然也在持续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