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第118节
  暑假开始前,他也给了男同学提高占比的机会,但他觉得之前都是女同学负责选款,不信任叶兵的眼光,所以不肯多投钱。
  如此到了分成的时候,他当然不会客气。
  谁想同学见他拿到手的是自己两倍多,心里不平衡了,八月初分完钱就说想把钱投进去,提高他的股份占比。
  叶兵就在他们现有投入上算了一笔账,得出结论,如果同学想五五分成,至少要投入三千块。
  七月份同学总共才分到两千多,自然不愿意投入这么多钱,就想让叶兵收回部分投入,他把钱补上。
  叶兵愿意为了合作让步,但也不是完全没脾气的人,见对方这么得寸进尺,当然不愿意,就说了不少原本不打算说出口的话。
  对方被说得哑口无言,又见叶兵这么强势,就选择了让步、
  但他心里始终不平衡,之后半个月几次找茬,后来更是借口家人想他了提出拆伙。
  人要走留不住,叶兵就跟他拆伙了。
  谁想没过几天,他就接到女同学的电话,对方打听怎么回事,又透露男同学联系她,希望开学后能和她一起合作的事。
  叶兵说了原因,让女同学自己选择以后跟谁合作。
  女同学不傻,两个合作对象,一个大方一个小气,她当然选择前者。
  虽然女同学的选择让叶兵感受到了些许安慰,但男同学的背刺更让他难过。
  因为他以前和女同学其实仅限于点头之交,合作后才渐渐熟悉起来。男同学则不同,那是他刚进大学就认识的朋友。
  要不是因为关系好,叶兵也不会拉上男同学一起做生意,谁想他们的友情这么经不起考验,才几个月就掰了。
  因为心情不好,虽然卖完最后一批货离开学还有一星期,但叶兵不怎么提得起精神去进货,在家颓丧了好几天。
  直到今天要开学,才勉强打起精神。
  听着叶薇的叮嘱,接过信封的叶兵心中惭愧,低着头说:“姐你放心,我以后会把学业放在第一位。”
  叶薇嗯了声,想想劝道:“跟朋友闹掰的事,你也不要太难过,这世上有些人确实只能同苦,不能共甘。”
  事实上,叶薇完全不觉得叶兵那朋友是能共苦的人。
  做生意最难的是起步阶段,钱和项目都是难题,但他们合作,钱有叶兵出,项目也是他的点子,选品有女同学,他那朋友只是出了个人。
  而且他们生意没有失败过,他那朋友入伙不久就能分钱,可以说一路顺遂。
  也因为成功来得太容易,他才不会珍惜叶兵的付出,将他的让步当成理所当然。
  如果他聪明,也许会徐徐图之,等生意做大了再说,到那时候,拆伙会更加伤筋动骨,对叶兵的打击也会更大。
  所以叶薇由衷地觉得,叶兵那朋友在生意刚有起色时,着急忙慌地要拆伙其实是好事,一来损失没那么大,二也能让叶兵受点挫折教育,更知道人心难测。
  叶兵显然也吃了教训,认清了人,说道:“我知道的。”
  “不管以后还能不能当朋友,到了学校,还是尽量跟人和睦相处,不要结仇。”叶薇正说着,看到弹幕有人问他们是不是一个宿舍,是的话最好换宿舍,还提了几个舍友投毒甚至杀人的案件。
  叶薇知道人心叵测,但真没想到同宿舍的人能下这么狠的手,不由警惕起来,问了叶兵一句。
  “不是,他在我隔壁宿舍。”叶兵疑惑问,“姐你问这个干什么?”
  叶薇松了口气,说道:“虽然我让你不要跟人结仇,但他心里怎么想你的,不好说,所以你跟他相处的时候最好注意点,不要太信他,他给你的吃的喝的不要碰。”
  叶兵想说哪有这么夸张,但见叶薇表情严肃,赶紧敛了笑容说:“好,我知道了。”
  该交代的都交代完,叶薇不再耽搁,带上报名需要的资料,和叶兵叶芳一起出门。
  刚出去,碰到隔壁邻居牵着孩子也准备出门。
  过完年不久,被判死刑的吴兴吃了花生米,吴龙虽然活着,但被判了无期,李菊萍听说这消息后没抗住刺激,一命呜呼了。
  虽然吴家还有人,但汤小芳和她的前妯娌显然都不想和吴家再扯上关系,就算听说了消息,也没有回来看一眼。
  吴家大女儿倒是回来了,但不是为了处理李菊萍的丧事,而是想争一争房子。
  可吴家这两间房,严格来说还是厂子的财产,虽然分给李菊萍和吴老头后,两人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力,但他们活着的时候已经把权力让渡给了吴兴。
  吴兴因为犯罪被开除,厂里是有理由收回房子的,没有这么做,一是当时李菊萍还没死,毕竟是老职工,总要给她留个养老的地方,二是厂里领导自顾不暇,没人管这件事。
  但随着新厂长入职,李菊萍去世,这件事就提上了日程,吴家大女儿想争也没有用。而她看到无利可图,没管丧事就回去了。
  对此大院不少住户都觉得她没良心,但也有不少人觉得李菊萍活着的时候对她不好,死了凭什么指望她有良心。
  总之,厂里在处理完李菊萍的丧事后,就把吴家这两间房重新分配了。
  刚开始,厂里不少职工觉得,以前住在二零三和二零四的吴家人,横死的横死,吃花生米的吃花生米,房子肯定风水不好,申请分房的人不多。
  但后来不知道谁说,叶家两间房和吴家两间房,朝向高低完全一样,要说风水,四间房应该差不多。
  叶家发达了,吴家却家破人亡,不能全怪风水,非要说应该是他们家上梁不正下梁歪,一家子都品行不端导致的。
  何况沪市房价越来越高,有免费的房子住,总比在外面租房好,于是消息传开后,厂里有分房资格的都打了申请。
  两间房,最后分了两户年轻夫妻来,其中一户结婚不久,还没孩子,另一户就是叶薇他们这会碰到的年轻女人,她结婚比较早,孩子已经七岁,今年正该上小学。
  因此,打过招呼后叶薇随口寒暄:“带孩子去学校报名?”
  “那可不,为了报名的事,我今天特意请了半天假,”邻居回答后又对孩子说,“你去了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听课知道吗?”
  小家伙倒是挺乖,声音清脆应了声“知道了”,邻居满意得笑开花,下到一楼才想起来,问道:“你那个进修班是不是也要报名了?”
  叶薇点头:“对,今天去报名。”
  邻居啧啧摇头:“你们家真是不得了,姐弟三个,进修的进修,上大学的上大学,芳芳成绩还那么好,又是个考大学的好苗子。”
  叶兵尴尬说:“我上的是大专,不完全算是大学。”
  邻居笑呵呵地说:“都差不多,反正毕业了都是一样分配工作。”
  叶兵想大学和大专可不是一样分配工作,前者是实打实的大学生,分配的单位大多不错,后者除非成绩名列前茅,否则想进好单位约等于白日做梦。
  就算有大专生和大学生进了同一家单位,级别工资肯定也有差异,受领导重视的程度也有不同。
  但这些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叶兵放弃解释,只干笑了两声。
  同时心里也明白了,为什么叶薇要特意叮嘱他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过去一年,他确实有些本末倒置。
  赚钱重要吗?答案当然是重要。
  但人生很长,以后多的是赚钱的机会,可大专总共才三年,荒度过去,以后再悔恨也没有用。
  开学后,还是把摆摊的事往后放一放吧。
  ……
  叶薇还没买车,又嫌转车麻烦,提前打电话预约了计程车。出去时司机刚到,叶薇叫上弟弟妹妹一起上车。
  叶芳学校离得近,先送她去报名。
  叶兵学校离得远又不顺路,只送他到能直达的公交站。
  计程车按里程收费,绕路送人司机跑一趟能拿更多钱,心里当然不会有意见,还跟叶薇寒暄起来,说他们姐弟厉害,都是大学生啊。
  叶薇就解释自己高考落榜了,这次是单位进修,司机又夸她工作厉害,问她是不是在信德电器上班。
  得到肯定答案后,接着问信德电器生产的电冰箱好不好用,说天气炎热,他跑一天车回到家只想喝口冰水,但又不知道哪个牌子的冰箱更好。
  叶薇家里用的就是信德电器生产的冰箱,就把自己的使用感受都说了,司机听的过程中连连点头,最后问她是不是做销售的。
  叶薇不想暴露太多信息,就含糊着说做过销售,但现在已经不负责这一块,也免得司机找她要折扣。
  寒暄半个多小时,学校到了。
  今天是报名第一天,学校外面人多车也多,叶薇在离校门口有点距离的地方停车,自己提着包走过去。
  学校门口迎新的学生很多,基本各系都安排了人,但进修班没人管这些,叶薇进去后,只好找人问路。
  被她拦住的学生有些惊讶,倒不是觉得她年纪大不像学生。
  而是她烫着卷发,穿着打扮过于时髦了些,手上又只提了一个包,就算是学生,也肯定不是大一新生。
  被拦住的学生是学生会的,知道的比较多,得知叶薇是来进修的,想着多条人脉以后多条路,挺热情地给指了路。
  叶薇顺着他指的路找过去,很快找到了进修班的教室。
  教学楼外面看着有点老,但里面似乎翻修过,墙面雪白,桌椅看着也挺新。
  她觉得自己来得算早的,可进教室一看,里面已经坐了七八个人,基本都是三四十岁的年纪,男女数量各半。
  叶薇走进去,还没开口,就有个短卷发,看起来听干练的女人问:“你也是进修班的新生?”
  叶薇点头,自我介绍道:“对,我叫叶薇,是信德电器的。”
  “你也太年轻了!你要不说,我还以为你是今天来报名的大一新生呢,”女人说完自我介绍道,“我叫郭玉兰,在钢厂工作,宣传科的。”
  郭玉兰是个爽快人,见叶薇年纪不大,怕她不好意思,主动作为中间人给她介绍其他新生。
  像叶薇想的一样,他们果然都是沪市各国营厂的骨干,甚至有人到了能印名片的级别,自我介绍完就给她发一张。
  叶薇包里也有名片,但职位是宝贝星球的总经理。
  虽然论名头,总经理是一群人中最高的,但这是国营单位骨干进修班,刚认识她就把私人生意宣扬得人尽皆知不太好。
  想想歇了发名片的念头,跟在郭玉兰后面冲人微笑。
  介绍过程中,又有两个新生来到教室,于是又是一圈自我介绍。
  但这两个人不怎么看得上郭玉兰干事的身份,和另一个在电视机厂当副科长的走得更近。郭玉兰也不是那种上赶着热脸贴冷屁股的人,见人没有搭理自己的意思,便只跟叶薇说她掌握到的进修班的信息。
  他们这个进修班是脱产进修,所以课程会安排得稍微紧一些,工作日基本每天都有课。
  课程满也意味着学的内容多,有四五门课,而且会比半脱产或者在职学习学得深一些,难度会比较大。
  课程结束后,会安排考试,通过才能拿到结业证书,回去升职加薪。反之只能算肄业,回去后不但得不到提拔,之前那么多年可能都白干了。
  不过考试难度没有那么大,基本只要认真听课了,都能考过。
  另外进修班都是单位和学校对接,不需要报名缴费,报道期也没那么长,今天签到,明天就要开始上课。
  叶薇问:“今天只签到?那书呢,什么时候发?”
  郭玉兰说:“明天上午前两节课开班会发书。”
  也就是说,他们这些已经签完到,其实现在就可以走了。
  但他们不是大一新生,要住校,以后有大把的时间和同学相处,他们各自都有家庭,有些虽然选择了脱产进修,可工作也不能完全放下,再加上课业繁忙,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了解新同学。
  所以今天是最好的结识朋友的机会,只要不忙的,都愿意留下多跟人寒暄几句。虽然现在看他们没有要求人的地方,但未来的事谁说得清楚呢?
  叶薇是抱着结交人脉的主意来进修的,自然也留了下来,期间负责进修班的老师来了一趟,对着名单点了一遍名,又让需要住宿的稍后去后勤领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