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第48节
  虽然房价稍微高一点,但差距不大,她能负担得起。
  但杨倩觉得黄浦区证券公司和商业街都很多,机械厂的职工经常过去炒股或者逛街,她把店开在那里比较容易遇到熟人。
  而徐汇虽然也是比较中心的区,但在城市另一边,离得相对较远,碰到熟人的概率会小很多。
  理发店开起来后她会和家里做个切割,而大院里这些人,除了叶薇和张江明,她谁都不打算再联系。
  综合考虑过后,她把房子和店面买在了那一边。
  刚开始她心里也不是没有遗憾,本来她想和叶薇当邻居的,但现在看似乎没可能了。
  叶薇知道后倒觉得没什么,安慰她说:“想做邻居有什么难的,你先过去安顿下来,说不定我下次去你家里觉得好,就在你小区里买一套房呢?又或者以后你生意做大了,决定买其他房子,也可以考虑跟我买在一起啊。”
  听完叶薇的话,杨倩心里的最后一丝遗憾也消散了。
  叶薇不确定这次去深市能不能有收获,所以见杨倩有自己的想法便没有多劝,告诉张江明办边防证需要哪些资料就结束了这场谈话。
  ……
  等待边防证审核的时间里,叶薇没有闲着,抽时间去把黄浦那两套房的房款给付清了。
  她当然更想贷款买房,虽然国家没有出台针对买房方面的优惠利率,银行贷款执行的是“固定资产贷款利率”,当前五年以上最新年利率高达9.18%,而贷款期限通常不超过十年。[3]
  但以一套二十万的房子为例,首付六万的基础上贷款十四万,贷款十年她每个月要付的房贷是一千七百多。
  一千多听着好像很高,毕竟把房子装修好租出去,一个月也才能收回几百块租金。但就算她不贷款,本金也是要出的,而扣掉本金,十年实际要还的利息只有七万多。
  以前叶薇会觉得七万多是天文数字,但现在她觉得还好。
  更重要的是现在通胀太厉害了,十年前沪市国营厂职工月工资只有几十块,现在基本三百起步。
  对现在沪市普通家庭来说,七万可能是一大笔钱,但十年后可能不算什么。
  而她沪东那套房选择的是公积金贷款,贷款期限更长,能有十五年,利率也能更低一些。至于省下的房款,她可以拿来多付两套房的首付,难道不香吗?
  问题在于她愿意贷,银行却不可能批她这么多款。
  公积金如今还在试点阶段,她沪东那套能不能办下来,到现在还是未知数。商业贷款倒是好办,但一个人最多贷两套,再多就不行了。
  叶薇买的那套商铺是商业贷款,所以后面买房都只能全款。
  虽然这是个噩耗,但好在沪东那套房子面积大,哪怕房价便宜些,最后总房款也比沪西这两套小两房高一些。
  不算太亏。
  付清房款,叶薇就带着合同和其他需要的资料一起去了房产局。
  因为需要核实信息,所以这时候机关单位的办公速度都不怎么快,资料交上去,初步审核没有问题叶薇就回家等消息了。
  等叶薇忙活完房子的事,边防证也下来了。
  公安局那边电话直接打到了厂办,所以当天在上班的叶薇几人很快收到了消息,同时各科室出动了一个人去拿边防证。
  财务科去的是陈玲,公安局离得有点远,她上午接到电话就出发了,但直到下午快下班才回来。
  进了办公室,她直奔放茶壶的斗柜,拿着杯子倒了大半杯水,“咕噜咕噜”喝下去,才一抹嘴巴走到风扇前说:“你们没去不知道,今天公安局里人是真多,我们上午接到电话就去了,以为自己到得还算早的,结果到了地方,挤都挤不进去。”
  周荣嚯了声问:“公安局也这么热闹?那些人都是干什么的?”
  “能干什么?跟我们一样呗,都是去拿边防证的。”
  陈玲挤了一天,别说饭,水都没喝上几口,回来喉咙干得发疼,刚灌了一大杯水都不管用,才说几句话又渴了,回到办公桌前拿起水杯,又喝了几口才继续说,“排队的时候我跟工作人员聊了几句,才知道深市新闻见报这几天,他们公安部门的都在三班倒审核资料,辛苦着呢。”
  “确实。”周荣点头,又说,“但我们这次拿证的速度好像比之前快,我听人说,以往资料交上去,半个月能下来算好的。”
  陈玲说道:“那是因为我们反应快,看到新闻第一时间提交了资料,要是再拖几天,不再拖一天,恐怕都不一定能在深市认购证发行前拿到证。”
  “还好还好,”孙淑兰一脸庆幸,从陈玲手里接过认购证问,“我们厂这次有多少人去深市?”
  “多着呢,光我们厂办就有差不多二十人,车间我知道的有三拨,但他们没我们行动快,能不能拿到边防证是问题。”陈玲说着想起来,“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出发?”
  孙淑兰说:“认购证九号开始销售,我听人说从沪市到羊城坐火车是三十多个小时,羊城离深市很近,你们提前两天,七号出发应该就行了吧?”
  孙淑兰是出纳,请不了那么久的假,但她丈夫丁保卫是一线工人,说好了这次和财务科的人一起去深市。
  “七号?会不会太赶了点?”陈玲愣了下说,“现在还不知道去了深市是什么情况,如果人很多,我们最好提前一点去,到了当地休息一天,排队也更有精神,你们俩觉得呢?”
  周荣点头说:“我也觉得最好能早一点,主要羊城去深市可能会有点麻烦,我们最好能多留点时间给这段行程。”
  听周荣说完,陈玲又看向叶薇:“小叶你怎么看?”
  叶薇说道:“我建议待会下班直接去火车站买票,票能买多早买多早。”
  “这么早?”孙淑兰看一眼日历,“今天才四号,不用这么着急吧?”
  “光沪市一个去的公安局就有这么多人去办边防证,整个沪市会有多少人准备去深市?这么多人一窝蜂地去深市,你们觉得票会好买吗?”
  之前叶薇不提买票的事,是因为不确定边防证能不能下来,如果能,它哪一天能下来。
  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提前买票后面想退都麻烦,而如果不退,就有点浪费钱了,陈玲他们可能不会答应。
  叶薇继续说:“你们再想一想,沪市有这么多人去深市,其他省去深市的人肯定也不会少,到时候各销售点肯定会提前排队,我们早点去,也许还有机会占到靠前的位置买到认购证,去晚了说不定什么都没有。”
  听叶薇这么说,三人表情都严肃起来,纷纷表态说:“我们今晚就去排队。”
  ……
  如叶薇所料,他们到火车站时里面也是人山人海,而且这些人大半都是去深市的,当天去羊城的火车票早已售空。
  他们排了半宿队,才买到五号晚上去羊城的票,而且清一色都是软卧。
  这次蜂拥去深市的大多数投机者都是普通人,为了能节省开支,他们买票会优先考虑硬座,没有硬座也会选择无座,实在不行才会考虑硬卧。
  至于软卧,因为价格昂贵,一般人不怎么舍得买。
  尤其现在离认购证发行还有几天,所以四五号的其他车票已经售罄,但软卧还剩了不少票。
  本来陈玲几人也想省点钱买晚几天的票,但叶薇根本没考虑,直接买了四号的软卧票,几人见状虽然觉得肉疼,却还是咬牙跟她一起买了软卧。
  但他们愿意跟叶薇一起,其他科室的人就不太舍得钱了,都选择了买六号以后的票。
  所以次日晚上,一起坐上前往羊城的火车出发的,只有叶薇、张江明、丁保卫以及财务科另外两人。
  第37章 到深市 从沪市到羊城,坐特快火车要三……
  从沪市到羊城, 坐特快火车要三十六个小时。
  叶薇几人五号深夜上的车,七号中午才到。而下车后还不能休息,得抓紧时间排队买去深市的火车票。
  羊城距离深市不远,坐火车只需要一个小时。
  但现在去深市的人太多了, 火车站的售票窗口全都排起了长队, 没两三个小时根本排不到他们。而就算排到了, 买到的班次也不知道会排到什么时候。
  到这会, 大家都庆幸来时坐的是软卧了。
  虽然硬卧车厢晚上也能睡觉,但一个隔间能住六个人,而软卧则只有四张床, 空间相对宽敞。
  他们五个人分了两个车厢, 昨晚睡得都还不错。
  此外因为车厢人少,水池和厕所也相对干净些, 几人早上都正常洗漱过, 还接水到厕所简单擦拭了下身体,换了身干净衣服。
  同是从沪市来的人,他们下车后的精神状态明显比坐硬座硬卧的人强得多。
  所以他们虽然知道叶薇一样是第一次出省, 但下车后几人隐隐开始以她为首,到了售票大厅,陈玲问:“小叶,我们现在直接排队买票还是?”
  “陈姐你和孙姐周哥在这里排队吧,分开排,哪个队伍快在哪里买, ”叶薇想了想说,“我和江明去外面转一转,看有没有饭馆,先弄点吃的。我记得刚才从出站口过来, 有人说能坐小巴去深市,待会顺便去打听下情况,看哪种途经更好。”
  陈、周、丁三人点头:“行。”
  说定以后,五人分开行动,叶薇和张江明一起逆着人流往外走。
  出了售票厅,外面是相对空旷的广场,广场两边有一些店铺,两人往右边走去,发现店铺数量不多,一家小卖部,剩下三家分别是卖烧腊、肠粉粿条以及一家快餐店。
  叶薇先去三家卖吃食的店铺,看里面都有什么,有数后又去了小卖部,拿五瓶冰水,再拿五根雪糕,回去候车厅找陈玲等人。
  看到雪糕,陈玲三人如获至宝,立刻打开,边吃边问:“外面怎么样?有卖吃的吗?”
  “有。”叶薇将三家店铺的情况都说了,并大概说了下价格和份量,询问他们吃什么。
  陈玲毫不犹豫说:“我们好不容易来一趟粤省,当然要吃本地特色,那家烧腊味道怎么样?有没有烧鹅饭?”
  叶薇说有,但味道怎么样她不敢确定,毕竟没吃过。
  陈玲听后便确定要烧鹅饭,周荣和丁保卫怕烧腊吃不饱,选了快餐。
  确定三人想吃什么,叶薇和张江明又回去,两人各要一份烧腊,快速吃完再去给三人买饭。
  等把饭送进售票厅,两人又去找人打听私人小巴的事。
  小巴价格不便宜,坐火车到深市票价不过几块钱,但坐小巴要二十五,这还只是人的价格。如果带了大件行李,还需要另付十二块的行李费用。
  而且羊城到深市的路没有完全修好,坐小巴车程要比坐火车长三个半小时。
  更重要的是,明眼人都知道现在蜂拥去深市的都是些什么人,所以不用细打听,就能知道他们是肥羊。
  如果司机是本份跑车的还好说,万一碰上个准备把他们当肥羊宰的,谁知道对方会把他们载到哪里。
  所以打听清楚后,叶薇先去广场旁边的报亭,买了一份详细的粤省地图,再回售票厅,挤到前排询问现在最早去深市的票是什么时候。
  等打听清楚,叶薇才去找陈玲三人说明情况。
  丁保卫第一反应是票价太贵了,陈玲听后担心坐小巴不安全,周荣则皱眉说:“明天晚上才有车,时间是不是太赶了?”
  明天八号,九号早上认购证就要发售了,虽然理论上来说时间来得及,但凡事就怕有意外。
  叶薇也觉得赶,便对周荣说:“我也比较倾向于坐小巴,但就怕司机路上宰客,所以打算多问几个人。”
  对着陈玲,叶薇说的话意思差不多,面对丁保卫时则道:“现在时间就是金钱,我们早点去深市,说不定能占个位置买到票,晚了说不定这一路的开销都要打水漂。”
  丁保卫一听便咬牙说:“就这样吧,卧铺票钱都花了,不差这一点。”
  得到三人同意,叶薇和张江明又去了小卖部,之前在那里买东西的时候,她通过旁敲侧击得知老板老家在深市周边。
  因为去年买了辆运货的面包车,所以这两年逢年过节都是开车回去,对路线很熟。
  到了小卖部,叶薇买了两包烟,其中一包打开抽出一根递给老板,张江明见了非常有眼色地拿出打火机,给他点燃,并说出了他们现在遇到的难题,询问老板能不能帮他们指指路。
  张江明说完,叶薇将拆开的烟推到老板面前,笑着说:“麻烦您了。”
  小卖部是私人的,店老板自然不缺这一包烟,但他看两人态度不错,再想到自己早年来羊城闯荡的经历,便也愿意搭把手。
  对着地图,店老板仔细说了如果坐小巴车,应该走哪条路线,其中又会经过哪些城市或者指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