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第26节
  而她手里有六百份认购证,虽然不知道第一次抽签能中多少,但字幕说全面总共能发行五十多支新股,而发行股票数量超过五千万,再对比认购证销量,想也知道中签率不会太低。
  单靠杨倩和张江明同意借的那几千块,很大概率不够买股票,所以在股票发行前,她必须想办法弄到更多资金。
  她也已经为此付诸行动,过完年银行一开门,她就带着准备好的资料去办了信用卡以及房产抵押贷款,但结果都不算好。
  信用卡办理过程还算顺利,但因为她能存的只有发小借给她的那几千,所以能批下来的额度不高。
  而且信用卡审批速度很慢,三月中能下来就很不错了,而认购证第一次抽签在三月二号,事件来不及。
  房产抵押就更不顺利了,因为叶家的房子是机械厂的,她没有房产证,所以资料初审都没有过。
  她想用房子抵押到资金,只能去找非正规的金融机构。但这样的非正规机构,基本都是高利贷,负责人基本都跟那些藏在社会黑暗面的团体有关系。
  找他们借钱,说不定通过认购证赚的钱还不够还利息的。
  所以叶薇忙活一圈,发现自己还是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在抽签开始前卖掉部分认购证,二是找街坊邻居借钱。
  前者问题在于抽签前,认购证价格能不能涨到五千左右……不说五千,能涨到四千她都愿意卖几张,就怕到时认购证价格连一千都涨不到,卖了血亏。
  后者问题在于,大院里的邻居基本都知道她爸去世后,厂里发了一万多抚恤金,而在他们看来,她只买了一百份认购证,手里的钱应该够中签后买股票。
  这时候她出面找人借钱,有可能会暴露她不止囤了一百张认购证的事。财帛动人心,叶薇没法保证猜出这一点后,大院里的邻居都不动歪心思。
  当然,她说钱都存定期了不想取出来损失利息,也许能稍微遮掩一下,但效果不太好说。
  所以从一开始,叶薇就把这两个办法当成后备方案,结果现在其他的路都被堵死,摆在她面前的似乎只剩下这两个选择。
  心里愁着,叶薇就没怎么参与其他三人的闲聊,只机械地翻着报纸发呆。
  突然,她翻报纸的动作一顿,虚虚落在报纸上的目光渐渐凝住。
  盯着财经板块的新闻头条来回看了三遍,叶薇心思微动,抬头佯装不经意问:“你们看到新闻了吗?这个月十八号,交易所要试取消延中实业和飞乐股份的涨跌幅限制了。”
  因为认购证,现在财务科的人都挺关注股市新闻,太深入的不懂,但老八股都是知道的,一听这两个企业名字,陈玲转过头问:“什么意思?”
  周荣抢着回答说:“我知道,除了上市当天,沪深两地的交易所都对股票的涨跌幅有限制,每天好像是百分之几?”
  叶薇浏览着报道说:“对,沪市交易所刚成立时,涨跌幅限制是百分之五,九零年十二月有两次调整,第一次调整到了百分之一,第二次调整为百分之零点五,去年四月又调整为百分之一。”
  “你们这百分之一百分之零点五的,都是什么意思啊?”孙淑兰是财务科几人中,对股市了解最少的,这会听得云里雾里。
  陈玲了解的虽然不比她多多少,但脑子更灵活,算账也特别快,说道:“这么说吧,假如你手里有一支价格为一百的股票,涨跌幅限制为百分之一,就代表你这支股票每天不管是涨还是跌,都不能超过一块钱,明白了吗?”
  “明白了。”孙淑兰点头,又问,“那你们觉得取消涨跌幅限制是好事吗?”
  “当然是好事!延中实业和飞乐股份都是老八股,上市后表现一直很强劲,尤其是飞乐股份,上个月更是突破了千元大关。[1]”周荣激动说道,“如果是其他股票开放限制,我可能不敢买,但飞乐股份肯定要入手。”
  “还入手,你买得起吗?”陈玲泼冷水说,“你刚才都说飞乐股份都突破千元大关了,一股就要你三个月工资,你有这么多钱投进去?再说它股价都这么高了,开放限制后是涨是跌谁知道。”
  从叶薇手里拿过新闻,看得正起劲的周荣听到这话,瞬间蔫巴了下来。
  陈玲这话虽然不怎么客气,但确实有道理,他们都是普通职工,哪怕工龄比叶薇长十几年,月工资也不过三百五上下,三个月不吃不喝也就能攒出买飞乐股份一支股票的钱。
  虽然过去飞乐股份的表现很强劲,但突破千元大关后,它能不能继续涨是个问题,而且就算能涨,他把存款都砸进去估计也赚不了多少钱。
  可要是亏了,他砸进去的存款能不能拿回一半都是问题。
  被泼冷水的不止周荣,还有孙淑兰,要是以前,不,就算是一周前,她听了周荣的话后可能都会觉得他疯了。
  她初中毕业就进了机械厂,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在她心里,金饭碗银饭碗都不如手里的铁饭碗。所以就算去年厂里三个月没发工资,她都没有考虑过停薪留职下海去做生意。
  做生意虽然没有国营厂正式工稳定,但比炒股可强多了,她连做生意都不愿意,何况是拿钱炒股。
  所以科室里其他人都因为认购证,这段时间格外关注股市的消息,她却从未在意过,刚才大家聊起来,只有她一问三不知。
  但这几天看着认购证一涨再涨,孙淑兰的心境发生了些许变化,刚才听到周荣那些话,她也忍不住头昏脑热。
  可陈玲这盆冷水泼下来,再想想家里存款都买不到飞乐股份两支股,她不由叹气,正想开口说算了,余光却看到了叶薇。
  想到大家都不看好认购证时,只有她预支工资都要买,孙淑兰心思一动问:“小叶,你觉得飞乐股份能买吗?”
  叶薇这段时间虽然恶补了不少股票方面的知识,但也是个门外汉,她到现在都没开户呢,哪知道能不能入场?
  边佯装思考,边抬眼看向虚空,那里果然出现了字幕:
  【当然能买,根据查到的资料,开放涨跌幅限制当天飞乐股份涨幅达到了46.56%,到五月份更是冲到了3550的高价!】[2]
  【能买是能买,但心态不好真不建议入手飞乐股份,中间起起伏伏跟过山车一样,大多数人熬不到它价格冲高的时候】
  【没错,女主科室里的同事都是普通人,没有炒股经验还没有钱,买飞乐股份很有可能钱没赚到背一身债,得不偿失,还是买延中实业比较好】
  【对对对,根据查到的资料,开放涨跌幅限制当天,延中实业股价涨幅高达70.27%,三天涨到两百,十天涨到三百,到三月中旬更是冲高到了三百八十块,简直可怕!】[3]
  【延中实业涨幅大但跌得也快,涨过三百八后跌得像泄洪,一旦错过卖出的时机,啧啧啧】
  【但反过来说,现在入手,及时卖出还是能大赚一笔的,不知道女主会不会入手】
  【女主想入手也没有钱吧?我记得她所有存款都拿来买认购证了,弟弟妹妹的学费都是找朋友借的钱?】
  【啊啊啊看到女主错过这么好的赚钱机会,我好难受】
  【没事,就算女主在十七号收盘前买入延中实业,并在三月十二号最高价时卖出,以她手头的存款最多也就赚四五万,但全部拿来买认购证,可以赚两三百万】
  【好了,别说了,再说我要嫉妒了】
  虽然根据字幕内容,十八号开放涨跌幅限制的两支股票,不论买哪支都能大赚一笔,但为了不引起字幕的怀疑,她不可能盯着他们入手和抛出股票。
  而没有她的盯梢,她就无法保证孙淑兰三人能在高点抛售股票,一旦他们错过时机,可能会倾家荡产。
  如果她没有引导他们做决定,他们炒股倾家荡产也跟她没关系,但如果他们听完她的建议后亏钱,保不准会怨上她。
  因此考虑过后,叶薇说道:“我没有炒过股票,对这两只股票的了解也不如周哥多,所以我可能给不了太好的建议,只能说如果你们有钱,也确定自己能承受得住股价下跌的损失,你们可以考虑入手,但如果承受不住……”
  后面的话叶薇没说,但几人都能领悟到,孙淑兰想想自家的情况,叹了口气说:“我明白了。”
  周荣虽然有些失望,但也打消了冒险的心思。
  陈玲则因为没有心动过,所以听完叶薇的话后心态最好,笑着说:“我就说嘛,这些新闻我们看看就好,指望炒股赚钱,不如指望认购证多涨一点。”
  想到认购证,孙淑兰和周荣脸上终于有了笑意:“也是。”
  见几人打消主意,叶薇放心了,反正她话已经说到这里,就算后面他们改变主意,不管亏赚都跟她没关系。
  等忙完手头的工作,她便琢磨起了字幕给出的信息。
  飞乐股份上个月刚突破千元大关,而这时候股票涨跌幅限制是百分之一,就算它这段时间一直连涨,到今天股价应该也没有突破一千五。
  而字幕上说,到五月份飞乐股份最高能涨到3550元,如果她现在能投入一万五买入,两个月后至少能赚两万。
  但是,她手头没有一万五,而且她三月二号就要用钱,远水解不了近渴。
  不过字幕又说了,开放涨跌幅限制当天,飞乐股份涨幅达到了46.56%,按照一股一千五算,当天一股就能赚近七百块。
  如果她能筹到钱买十股,一天就能赚七千。
  如果到三月二号以前还能继续涨,她能赚更多,但这个假设充满不确定,得打问号。
  和买入飞乐股份比起来,买延中实业就要稳多了。
  字幕虽然没有明说延中实业十七号的收盘价是多少,但字幕说她手头存款全买延中实业,到三月十二号能赚四五万。
  已知当天延中实业股价三百八,而她买入认购证前手头存款一万五左右,可以推算出十七号延中实业的收盘价不过百。
  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万五,在十七号收盘前至少可以买入延中实业一百五十股,放开涨跌幅限制十天后,也就是二十八号它能涨到三百。
  去掉投入,三月二号以前她至少能赚到三万块!
  有了这三万,她资金短缺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问题在于,她要从哪弄到这一万五的初始资金?找张江明和杨倩借?买完认购证后前者手头只剩两千,后者只剩五千,再借她两千给弟妹交学费,就只剩下三千块。
  也就是说,就算他们两个愿意,叶薇从他们手里也最多只能借到五千块。
  另找其他人?
  那情况又回到了原点。
  不过这次叶薇没有发愁太久,下班穿过马路被王浩叫住时,她有了主意。
  ……
  说起来,认购证几连涨对大院住户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但对像王浩这样的投机者而言,情况就不是那么美妙了。
  投机者们刚来机械厂时,大院住户还挺欢迎他们,咨询甚至愿意卖出认购证的人都不少。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没经住诱惑早早卖出认购证的人渐渐发现,他们出手认购证时虽然能得到额外的米面粮油,和跟认购证价格的上涨幅度比起来,他们还是亏了,一个个后悔不迭起来。
  也就是这些投机者和他们交易时是明码标价,没像李菊萍那样忽悠他们,否则他们早闹着让他们还钱了。
  但就算这样,他们心情依然挺不爽,时不时会给他们制造一些麻烦,比如向厂里举报他们,又比如路过的时候啐一口。
  那些没卖认购证的见他们沉不住气的这么后悔,自然将手里的认购证捂得更紧。
  见收不到认购证,没几天,那些投机者摆的摊位就少了一半,而那些仍在摆摊的,人数也从四五个人锐减到了一两个。
  毕竟认购证销售期间,用认购证抵工资或奖金的单位没有几十也有十几,与其全部都在机械厂门口耗时间,不如分散人手多蹲几个家属院。
  各摊位送米面粮油的活动倒是还在,但在疯涨的认购证面前,米面粮油对大院住户已经没什么吸引力。
  所以到了这两天,守在摊位上的人守一整天,也不见得能接待一个潜在客户,慢慢的就都少了刚来时的劲头,看着没精打采的。
  但也有例外,比如王浩,他还跟第一天那样笑脸迎人,看到叶薇就迎上来喊道:“小叶同志,下班啦?我们今天登记即送鸡蛋,有没有兴趣凑个数?”
  王浩这人挺自来熟,不管跟谁都能聊,而只要跟他聊过天,下次碰面他都能态度亲热地跟你打招呼。
  几次之后,性格再孤僻的人也会跟他熟起来。
  叶薇不算孤僻,但因为王浩盯上过她手里的认购证,所以刚开始她确实没打算跟他打交道。
  但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王浩每次都笑着迎上来,见她不想多说打个招呼就撤,她再理智也有些冷漠不起来。
  一来二去,她也被迫跟他熟悉了起来,多的信息没通,但互相知道了年龄。那之后王浩就不称呼她“您”了,改喊小叶同志,不算严肃,但也谈不上亲昵,分寸维持得刚刚好。
  伸手接过传单,再看一眼围在他们摊位前的大爷大妈,叶薇笑道:“我说怎么其他摊位冷冷清清,围在你们摊位面前的人却这么多,原来是改规则了?”
  “不改不行啊,认购证价格涨太快,别说愿意卖,好些人连咨询都不愿意了。”王浩叹着气说,“我们坐在这里一天都没人问,只好放宽条件了。”
  “但放宽条件后,就算问的人多了,愿意卖的人也不多吧?”事实上,叶薇怀疑围在他们摊位前的这些人都是冲着鸡蛋来的。
  “不多总比挂零好嘛,万一有人登记咨询完改变主意了呢。”王浩笑嘻嘻地说,“小叶同志,你要不要也来登记一下,免费领一斤鸡蛋哦。”
  “都登记哪些信息?”
  王浩立刻说道:“不多不多,填下姓名、住址、手里认购证数量,以及不卖认购证主要有哪些顾虑就行。”
  “那算了,我就算填了资料,也很难成为你们的客户,”叶薇将传单还给王浩说,“就不浪费大家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