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孙坚战死岘山的消息传回,袁术大为震惊。这位“江东猛虎”的陨落,让袁术集团顿时失去最锋利的爪牙,一个优秀的将领比十万个士兵还难得。
  当时军中虽不乏将领,却无人能及孙坚的统兵之才。年仅十六岁的孙策虽在岘山之战中展现出过人勇武,但终究年少,尚不足以独当一面。
  袁术只得暂缓收复荆州的计划。
  孙坚一死,群龙无首。孙坚旧部在程普、黄盖带领下,一致拥戴孙策继位。
  这个少年强忍悲痛,在众人面前始终挺直腰板,顺利完成了权力的交接。他下令收敛父亲遗体,率军护送灵柩返回家乡安葬。
  行至半途,前方突然出现一队人马,为首的正是周瑜。
  孙灵抬眼望去,只见周瑜骑着一匹通体乌黑的战马,青色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双手随意牵着缰绳。
  他身形挺拔如松,薄唇紧抿成线。一双黑如点漆的眸子穿过人群锁定她时,孙灵心头一跳。
  同样的制式铠甲穿在他身上,偏就衬得肩宽腰窄,比旁人更显英挺。他的肌肉线条恰到好处,隐匿于战甲之下,既不张扬,又尽显力量之美。
  即便站在千百将士中,也如鹤立鸡群般醒目。
  孙灵忽然想到,这般人物就算披着粗布麻衣,怕也掩不住通身气度,微微一笑。
  周瑜原本预计这场战事会旷日持久,不料孙坚竟突然阵亡。他策马疾驰而来,最挂念的便是孙灵能否承受丧父之痛。
  看着少女含泪带笑的模样,周瑜心中微动,先前她屡次言道此战凶多吉少,如今看来竟似早有预感。
  这个发现让他暗自惊疑,自己虽熟读兵书通晓世事,却远不及她这般近乎预知的直觉。
  是夜,队伍在溪边稍作休整。篝火燃烧,火光映照着孙策、周瑜和孙灵的脸庞。
  孙策在外人面前强撑的面具,在周瑜这个知心好友面前瞬间崩塌。他的眼泪肆无忌惮地涌出,咬牙切齿地发下复仇誓言,
  “我定要割下黄祖的脑袋,收复荆州,完成父亲的遗愿!”
  周瑜轻拍孙策的肩膀,安慰了几句,又担忧地看向孙灵:“孟英,你还好吗?”
  孙灵闷闷不乐,她早已哭干了眼泪,只是木然地说道:“我还好。”
  她心中思绪万千,母亲还怀着身孕,这噩耗绝不能让她过早知晓。她也开始怀疑自己,尽管做了诸多努力,却仍未能改变孙坚的结局。
  那么,孙策的未来又该如何?她不禁思索,是否自己努力的方向出现了偏差?
  “周大哥,”孙灵指着胸口问,“如果这里中箭流血不止,还有救吗?父亲应该是失血过多而死的,我在想要是能止住血,或许就没事了。”
  周瑜不忍心让孙灵继续自责,摇头道:“别太苛责自己。战场急救需要专门医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这句话点醒了孙灵,她眼睛一亮:“医术?华佗!华佗现在在哪里?”
  周瑜道:“巧了,我在来的路上听村民说起,华大夫去了襄阳。”
  他很快便明白了孙灵的意图,“你莫不是想去向华神医学医?”
  孙灵拍手而起,在原地踱步:“对!”
  若是查阅三国历史,许多人都因流箭而死,实在可惜。除了增强武艺和装备,她还可以提升医术!军中虽有军医,但与华佗相比,差距甚远。
  华佗乃外科之祖,发明了麻沸散,是史上第一种全身麻醉剂。他为关羽刮骨疗毒,欲为曹操开颅治病,堪称三国第一神医!
  孙灵兴奋道:“我要向华佗拜师学医!”
  孙策擦干眼泪,疑惑地问:“你怎么突然想学医?不为父亲报仇了吗?”
  “报仇当然要报,”孙灵坚定地说,“但更重要的是吸取教训。我不想再看到重要的人因伤而亡。”
  孙策、周瑜和孙灵低声密谈。孙灵制定了向华佗拜师学医的计划,孙策则决定回江东发展实力,待有能力时再伺机复仇,完成孙坚的遗愿。
  周瑜深感后悔,当初未能与孙灵并肩作战,这次主动提出要与孙灵一同去寻华佗学医。
  然而孙灵拒绝了,她不想让周瑜因自己而放弃事业,相比她,江东更需要周瑜的支持。
  孙策率领部众护送灵柩回到故里丹阳曲阿(今江苏丹阳)将孙坚风光下葬。
  孙灵身着素服跪在灵前,想到孙坚的临终遗言,想到父女谈心那晚,也许在孙坚临死之前的最后一刻,仍然挂念着她的终身大事。
  她重重叩首,按礼制守孝三月,每日晨昏定省,虽在战时也未敢懈怠。
  临行前,周瑜将孙策身上的银丝软甲脱下,亲自为孙灵穿上。他默默叹气,这件来之不易的宝贝,孙灵先是给孙坚穿上,后是给孙策穿上,就是没考虑考虑自己。
  在这乱世之中,谁也无法预知意外何时降临。孙灵此行襄阳,无异于羊入虎穴,若被人识破她是孙坚之女、孙策之妹,后果不堪设想。
  一队粮商自曲阿出发,孙灵扮作商贾之女,十名精锐分作伙计和婢女。
  他们沿途打听华佗行踪,最终在一处农家找到了这位神医。
  第5章
  孙灵赶到时,华佗正在给一位从屋顶摔伤的农民治疗。那农民脸色煞白,右腿不自然地扭曲着,周围挤满了闻讯赶来的村民。
  时值建安年间,中原战乱频仍,像华佗这样游历各州行医的郎中实在少见。
  华佗虽年近五十,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许多。他身形精瘦,动作利落,乌黑的头发用木簪随意绾起,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素色窄袖短褐,腰间挂着一个酒葫芦。
  “按住他的肩膀。”
  华佗对徒弟樊阿说完,从葫芦里倒出酒液淋在伤者的右腿上。只见他双手眨眼间便将错位的腿骨复位,用夹板固定妥当。
  围观人群发出低低的惊叹,整个过程那农民只闷哼了一声。
  待人群散去,孙灵整了整粗布衣裙走上前,她行了个标准的揖礼,“华大夫,小女子孙灵,想拜您为师学医,救死扶伤,在这乱世中造福百姓。”
  华佗抬头打量这个突然出现的小姑娘。双手白皙细腻,年纪轻轻,气度不凡,明显是个世家女子。
  他朗声笑道:“医道传男不传女,我为何要收你为徒?”
  孙灵从他的语气中察觉到华佗并非完全排斥女徒,只是想试探她的能力。
  她看着他腰间的葫芦,胸有成足道:“我会酿酒。您随身带着酒,想必好这一口。现在的浊酒寡淡如水,而我能做出如烈火烧喉的琼浆。”
  孙灵自幼在舒县时,便对饮食极为讲究。若每日吃食难以下咽,生活便失去乐趣。
  她潜心钻研厨艺,发现当时酿酒技术尚不发达,酒味淡薄,难醉人。孙灵便自制蒸馏器,成功酿造出高度白酒。
  虽无法与现代白酒相比,但在当时已是难得的美味。
  华佗喜好饮酒,且行医时也常需用酒,此番献艺,正是对症下药。
  几日后,铁匠铺前架起古怪的铜器。孙灵指挥着将发酵的米酒倒入甑中,铜管另一端渐渐渗出清亮的液体。
  华佗原本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但当盛满第一碗酒时,他鼻翼微动,抢上前尝了尝。
  这酒竟入喉如刀,后劲绵长。更妙的是,如此清透的酒液最适合用来清洗伤口。
  他仰头饮尽碗中酒,胡须上还沾着酒珠就拍案道:“你既有此手艺,我也不拘泥于旧规。从今日起,你便是我的徒儿了!”
  孙灵心中大喜,呈上早已准备好的拜师礼,双膝跪地,郑重道:“徒儿孙灵拜见师傅!”
  孙灵凭借自制的蒸馏器,成功拜入华佗门下,成为他唯一的女弟子。
  华佗捋着胡子,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可以做他孙女的姑娘。
  他先问了几个基础的医理问题,发现孙灵连最基本的“四诊法”都说不上来,更别提《黄帝内经》里的内容了。
  不过她回答时眼神灵动,举一反三,悟性极高。
  “我收徒向来挑剔,”华佗直言不讳,“在你之前只收了两个徒弟。吴普擅长草药,樊阿精于针灸。你虽然底子薄,但胜在机灵。现如今外伤最多,我就教你外科。”
  孙灵眼睛一亮,这正合她心意。
  华佗从行囊里取出几卷竹简交给孙灵,便去研究蒸馏器。这蒸馏器让华佗着了迷。他行医多年,最头疼的就是伤口化脓。
  现在有了高度酒,消毒效果能好上十倍不止。
  他边研究边在简牍上记下各种设想:清创、缝合、甚至开腹手术……这些以前不敢尝试的治疗方法,现在都有了可能。
  樊阿看着师傅专注的样子,对孙灵笑道:“小师妹,师傅向来痴迷医术,想必又有了新想法。”
  孙灵抱着竹简,眉眼弯弯:“大师兄,师傅这么厉害,我这个小徒弟可不能给他丢脸。这些书比较晦涩难懂,我若是有什么不懂能请教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