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这点儿嘀咕被他压在心底,面上依旧恭恭敬敬地行礼:“赵府令。”
“章将军一路车马奔波,实在辛苦。”
赵高脸上泛出点笑意,示意章邯不必多礼。
“为陛下尽忠本就是职责所在,何来辛苦?”
章邯原本就是一个谨慎的人,吕雉心知肚明。
但没由来的,她倒是觉得,在这位“赵府令”面前,章邯有些谨慎过了头。
敏锐的政治嗅觉,让她暗暗提防起了眼前笑意盈盈的赵府令。
虽说章邯未必就是个好人,可若非得在这两位里头挑选,自己宁愿相信面冷心硬的章邯。
“这位……”
说话间,赵高的视线顺着移到了一旁的妇人身上。
“想来就是陛下要找的人了吧?”
兹事体大,自然该由心腹去办。可即便如此,皇帝的首选依旧是李斯,而非他赵高。
朝中并不算显眼的章邯都派上了用场,他还是今日才得知的消息。
想到这儿,赵高眸色渐深,脸上的笑意不减反增。
隐约察觉到些许不对劲,吕雉低垂着头,不欲惹人瞩目,只装出无知怯懦的模样。
顾及到陛下在等,赵高没有继续盘问下去,冲前比手,亲自迎他们入内:“章将军,请。”
章邯一马当先,吕雉紧随其后。
走到刘乐与韩信时,却被拦了下来。
见章邯想要开口放人,赵高客客气气地挡了回去:“陛下点明了要将军与此村妇人同去,可未提及闲杂人等。”
“……喏。”
赵高是皇帝近臣,话里听着像是商量的口吻,实则无可转圜。章邯无法,只能应下。
咸阳宫里,吕雉不便再多交代女儿什么,暗暗冲她使了个眼色——无论如何,紧跟着韩信就是了。
这位淮阴青年看着不好相处,实则面冷心软,真遇上什么事儿,总不会对一个小孩子置之不理。
自进了宫里,赵高便闭口不言中,章邯更不是多话的人。
吕雉只一个劲儿地埋头走路,并不往周围多看一眼。
今日进宫里去,还不知有没有命再出来呢!多看也是无益。
于是,在这样一种诡异的安静中,三人终于走到了正殿。
“李相国。”
李斯掐着点等在殿外,看见他们过来,略略寒暄两句,亲自带着人进了大殿。
咚——咚——咚——
一声一声,吕雉听见自己的心跳,如擂鼓般,摧得她胸膛阵痛。
这份过头的紧张,最终演化成了意料之外的亢奋。
换而言之,她迫不及待的,想要见一见大秦帝国的统治者,始皇帝——
“吕雉?”
在她出神的时候,嬴政已经结束了例常询问。章邯明白自己不是今天的主角,没有借机滔滔不绝地邀功,话题很快就聚焦在了吕雉身上。
嬴政玩味地念出这个名字。
这个从许久之前,就梗在他心头的名字。
在经历漫长的等待后,终于来到了咸阳宫的丹陛之下。
“民妇参加陛下。”
到了嬴政面前,吕雉没有再维系那副如履薄冰的模样,但不忘拿捏好分寸,适度流露出对帝王的崇敬与臣服。
高坐于堂上,嬴政借着居高临下的天然优势,将吕雉的神情尽收眼底。
眼前之人不过寻常农妇,除去眉眼依旧可见几分清丽,更多的却是田间地头日夜劳作后的风霜。
她的脸上是恰到好处的不安,仿佛与任何一个临时被抓来面圣的黔首没有半分区别。
不多不少的适度就与刻意为之没什么分别。
嬴政心底轻嗤,却对她的识时务颇为满意。
他的眼神依旧落在吕雉脸上,不发一言,眉心微蹙,似乎正在思考如何定夺。
陛下不发话,旁人更不敢开口。
嬴政忽然转头,看向长子:“扶苏,以你之见,该当如何?”
此前由李斯讲述,扶苏已经大致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对于父皇因后世预言而大张旗鼓地将人抓来咸阳的做法,他本意是不赞同的。
又见吕雉只是一介平凡妇人,更觉得有些小题大做。
且不提后世那预言究竟有几分信度,若大秦帝国果真二世而亡,必定是当政者失德,怎能偏怪到一人头上?
相较于揪着吕雉定罪,扶苏更想厘清问题是不是出在了自己身上。
他究竟是有多不成器,才会毁了几代人的心血与努力?
扶苏斟酌着用词:“父皇,此人乃沛县寻常农妇,不若等寻到了她丈夫再一并计议。”
刘季狡猾,几次搜山未果,言下之意,是要为吕雉开脱了。
嬴政知道长子心性,得到这样的回答并不意外。
他不置可否,却朝吕雉发难:“你可知罪?”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话音落地,上至相国,下至寺人,无不贴首伏地,口称“息怒”。
满殿惊惶之中,吕雉冷静得出奇。
她动作依旧,甚至还轻轻挑眉,不答反问:“敢问陛下,民妇何罪之有?”
好胆识!
饶是嬴政,在这样的紧要关头都不由被她的镇定分了心。
吕雉的疑问发自内心。
难道仅仅因为在不远的将来,自己会成为大汉的开国皇后,就要丢了性命吗?
相比之下,还是刘季更值得忌惮才对吧。
嬴政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有罪当诛,无罪难道就能捡回一条命吗?”
是了。
想要谁的命,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儿。身为帝王,想要提前斩草除根,别人还要夸一句有远见呢。
“给朕一个理由。”
“一个不杀你的理由。”
吕雉用力攥了攥拳:“因为……因为……”
扶苏见状不忍,已经做好了向父皇请罪的准备,却听身旁之人脱口而出:
“因为,民妇非但无罪,反而有功!”
***
【在继承了整整七十五箱书的遗产之后,为了不辜负爷爷的期待,王贞仪列了一个长长的读书清单,接着就开始没日没夜地埋头苦读。】
主播清清嗓子:
【刚刚提到,骑射也好,诗书也罢,那些不过是调剂,王贞仪最擅长的还是科学领域。】
弹幕也很应景地配合上:
【长安永乐:她的回合,领域展开!】
【先说数学。】
【四个字足以概括:学贯中西。】
夏语冰言简意赅,全科学霸的实力恐怖如斯。
【家人们可不要觉得这个说法太过夸大,而是王贞仪在数学领域的造诣完全担得起这样的评价。】
【因为她不仅仅学东方的数学,对西方的数学也颇为了解。】
口说无凭,还需结合实例佐证。
【“中西固有所异,而亦有所合。然其法理之密、心思之微,而未可以忽视。夫益知理求是,何择乎中西?唯各极其兼收之义。”】
【陌上人如玉:说得还挺客观的耶……】
【想太多了:这不就是常说的“兼容并包、各取其长”嘛!】
【通过自己的学习,王贞仪对东西方的数学研究给出了十分客观的评价。】
【最大的细节,就是她的一处表述。】
【不是清朝中期最流行的“华夷”之分,而是不偏不倚的“中西”区别。】
【她甚至点明,要想寻求真理,就该实事求是。】
【对于西方的理论,我们不应抱着固有的偏见去看待。】
说到这儿,主播再度发出感慨:
【实在很难想象,这样的观点与思想,竟然是两三百年前一位清朝女性提出来的。】
【少数:是啊,这么一看,王贞仪的眼界其实和我们今天比起来也没有什么区别。】
【w的小狗:谁说不是呢?古代人能有现代思想,而反观现代人,却还抱着封建思想。】
【叶芷柔:咋了,大清亡了没通知到位呗?】
【书读多了,王贞仪忍不住跃跃欲试——】
【纸上得来终觉浅,我都看过那么多书了,是不是也该自己写两本?】
【于是,她的数学著作应运而生。】
【不仅有传统的《勾股三角解》,此外结合所学创作的《西洋筹算增删》。】
听到这儿,太平本就“嗡嗡”的脑袋瓜更是超负荷运载。
数学,听着就很令人头大嘛!
【当然啦——】
夏语冰梅开二度:【尽管已经到了自己写书的程度,但数学依旧只是科学门类下,她微不足道的特长之一。】
最厉害的当然要留到最后:
【因为王贞仪最擅长的,还得是天文地理。】
【举个例子。】
【通过夜观天象,她不仅能推断出第二天的天气怎么样,甚至还能推出今年的农业收成。】
“章将军一路车马奔波,实在辛苦。”
赵高脸上泛出点笑意,示意章邯不必多礼。
“为陛下尽忠本就是职责所在,何来辛苦?”
章邯原本就是一个谨慎的人,吕雉心知肚明。
但没由来的,她倒是觉得,在这位“赵府令”面前,章邯有些谨慎过了头。
敏锐的政治嗅觉,让她暗暗提防起了眼前笑意盈盈的赵府令。
虽说章邯未必就是个好人,可若非得在这两位里头挑选,自己宁愿相信面冷心硬的章邯。
“这位……”
说话间,赵高的视线顺着移到了一旁的妇人身上。
“想来就是陛下要找的人了吧?”
兹事体大,自然该由心腹去办。可即便如此,皇帝的首选依旧是李斯,而非他赵高。
朝中并不算显眼的章邯都派上了用场,他还是今日才得知的消息。
想到这儿,赵高眸色渐深,脸上的笑意不减反增。
隐约察觉到些许不对劲,吕雉低垂着头,不欲惹人瞩目,只装出无知怯懦的模样。
顾及到陛下在等,赵高没有继续盘问下去,冲前比手,亲自迎他们入内:“章将军,请。”
章邯一马当先,吕雉紧随其后。
走到刘乐与韩信时,却被拦了下来。
见章邯想要开口放人,赵高客客气气地挡了回去:“陛下点明了要将军与此村妇人同去,可未提及闲杂人等。”
“……喏。”
赵高是皇帝近臣,话里听着像是商量的口吻,实则无可转圜。章邯无法,只能应下。
咸阳宫里,吕雉不便再多交代女儿什么,暗暗冲她使了个眼色——无论如何,紧跟着韩信就是了。
这位淮阴青年看着不好相处,实则面冷心软,真遇上什么事儿,总不会对一个小孩子置之不理。
自进了宫里,赵高便闭口不言中,章邯更不是多话的人。
吕雉只一个劲儿地埋头走路,并不往周围多看一眼。
今日进宫里去,还不知有没有命再出来呢!多看也是无益。
于是,在这样一种诡异的安静中,三人终于走到了正殿。
“李相国。”
李斯掐着点等在殿外,看见他们过来,略略寒暄两句,亲自带着人进了大殿。
咚——咚——咚——
一声一声,吕雉听见自己的心跳,如擂鼓般,摧得她胸膛阵痛。
这份过头的紧张,最终演化成了意料之外的亢奋。
换而言之,她迫不及待的,想要见一见大秦帝国的统治者,始皇帝——
“吕雉?”
在她出神的时候,嬴政已经结束了例常询问。章邯明白自己不是今天的主角,没有借机滔滔不绝地邀功,话题很快就聚焦在了吕雉身上。
嬴政玩味地念出这个名字。
这个从许久之前,就梗在他心头的名字。
在经历漫长的等待后,终于来到了咸阳宫的丹陛之下。
“民妇参加陛下。”
到了嬴政面前,吕雉没有再维系那副如履薄冰的模样,但不忘拿捏好分寸,适度流露出对帝王的崇敬与臣服。
高坐于堂上,嬴政借着居高临下的天然优势,将吕雉的神情尽收眼底。
眼前之人不过寻常农妇,除去眉眼依旧可见几分清丽,更多的却是田间地头日夜劳作后的风霜。
她的脸上是恰到好处的不安,仿佛与任何一个临时被抓来面圣的黔首没有半分区别。
不多不少的适度就与刻意为之没什么分别。
嬴政心底轻嗤,却对她的识时务颇为满意。
他的眼神依旧落在吕雉脸上,不发一言,眉心微蹙,似乎正在思考如何定夺。
陛下不发话,旁人更不敢开口。
嬴政忽然转头,看向长子:“扶苏,以你之见,该当如何?”
此前由李斯讲述,扶苏已经大致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对于父皇因后世预言而大张旗鼓地将人抓来咸阳的做法,他本意是不赞同的。
又见吕雉只是一介平凡妇人,更觉得有些小题大做。
且不提后世那预言究竟有几分信度,若大秦帝国果真二世而亡,必定是当政者失德,怎能偏怪到一人头上?
相较于揪着吕雉定罪,扶苏更想厘清问题是不是出在了自己身上。
他究竟是有多不成器,才会毁了几代人的心血与努力?
扶苏斟酌着用词:“父皇,此人乃沛县寻常农妇,不若等寻到了她丈夫再一并计议。”
刘季狡猾,几次搜山未果,言下之意,是要为吕雉开脱了。
嬴政知道长子心性,得到这样的回答并不意外。
他不置可否,却朝吕雉发难:“你可知罪?”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话音落地,上至相国,下至寺人,无不贴首伏地,口称“息怒”。
满殿惊惶之中,吕雉冷静得出奇。
她动作依旧,甚至还轻轻挑眉,不答反问:“敢问陛下,民妇何罪之有?”
好胆识!
饶是嬴政,在这样的紧要关头都不由被她的镇定分了心。
吕雉的疑问发自内心。
难道仅仅因为在不远的将来,自己会成为大汉的开国皇后,就要丢了性命吗?
相比之下,还是刘季更值得忌惮才对吧。
嬴政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有罪当诛,无罪难道就能捡回一条命吗?”
是了。
想要谁的命,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儿。身为帝王,想要提前斩草除根,别人还要夸一句有远见呢。
“给朕一个理由。”
“一个不杀你的理由。”
吕雉用力攥了攥拳:“因为……因为……”
扶苏见状不忍,已经做好了向父皇请罪的准备,却听身旁之人脱口而出:
“因为,民妇非但无罪,反而有功!”
***
【在继承了整整七十五箱书的遗产之后,为了不辜负爷爷的期待,王贞仪列了一个长长的读书清单,接着就开始没日没夜地埋头苦读。】
主播清清嗓子:
【刚刚提到,骑射也好,诗书也罢,那些不过是调剂,王贞仪最擅长的还是科学领域。】
弹幕也很应景地配合上:
【长安永乐:她的回合,领域展开!】
【先说数学。】
【四个字足以概括:学贯中西。】
夏语冰言简意赅,全科学霸的实力恐怖如斯。
【家人们可不要觉得这个说法太过夸大,而是王贞仪在数学领域的造诣完全担得起这样的评价。】
【因为她不仅仅学东方的数学,对西方的数学也颇为了解。】
口说无凭,还需结合实例佐证。
【“中西固有所异,而亦有所合。然其法理之密、心思之微,而未可以忽视。夫益知理求是,何择乎中西?唯各极其兼收之义。”】
【陌上人如玉:说得还挺客观的耶……】
【想太多了:这不就是常说的“兼容并包、各取其长”嘛!】
【通过自己的学习,王贞仪对东西方的数学研究给出了十分客观的评价。】
【最大的细节,就是她的一处表述。】
【不是清朝中期最流行的“华夷”之分,而是不偏不倚的“中西”区别。】
【她甚至点明,要想寻求真理,就该实事求是。】
【对于西方的理论,我们不应抱着固有的偏见去看待。】
说到这儿,主播再度发出感慨:
【实在很难想象,这样的观点与思想,竟然是两三百年前一位清朝女性提出来的。】
【少数:是啊,这么一看,王贞仪的眼界其实和我们今天比起来也没有什么区别。】
【w的小狗:谁说不是呢?古代人能有现代思想,而反观现代人,却还抱着封建思想。】
【叶芷柔:咋了,大清亡了没通知到位呗?】
【书读多了,王贞仪忍不住跃跃欲试——】
【纸上得来终觉浅,我都看过那么多书了,是不是也该自己写两本?】
【于是,她的数学著作应运而生。】
【不仅有传统的《勾股三角解》,此外结合所学创作的《西洋筹算增删》。】
听到这儿,太平本就“嗡嗡”的脑袋瓜更是超负荷运载。
数学,听着就很令人头大嘛!
【当然啦——】
夏语冰梅开二度:【尽管已经到了自己写书的程度,但数学依旧只是科学门类下,她微不足道的特长之一。】
最厉害的当然要留到最后:
【因为王贞仪最擅长的,还得是天文地理。】
【举个例子。】
【通过夜观天象,她不仅能推断出第二天的天气怎么样,甚至还能推出今年的农业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