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然而,“王与马,共天下”毕竟不是白叫的。】
【谢家早期可远远不如王家那样得势。】
【谢家真正的崛起,正始于这位褚蒜子。】
做完了前言铺垫之后,主播清了清嗓子,才转到第二个话题:
【抛开名字的标签,褚蒜子又因其历经六朝,得了个“六味地黄丸”的别名。】
【哪六位?且听主播一一道来。】
【第一位毫无疑问,正是她的丈夫。】
【人家出身好,家教好,本人也是才貌双全,理所当然的就成了琅琊王妃。】
【后来琅琊王登基,年仅十九岁的褚蒜子也就成了皇后。】
【家人们是不是感到有一丝眼熟呢?】
主播既然这样发问,那自然就是和直播间里出现的人物相关。
谢道韫知道夏语冰这话并不是在问自己,但她依旧无比配合地动起了脑筋。
这个问题对她来说不是难事,谢道韫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和熹皇后。”
【没错!】
看到弹幕上齐刷刷的一片答案,夏语冰点点头,肯定道:【虽说褚蒜子没怎么经历过那些宫斗事件,但目前看来,人生经历倒是和邓绥有着微妙的相似之感。】
【所以,她的偶像自然也就成了当年的和熹皇后。】
【这就为她日后的行事作风埋下了一个小小的伏笔。】
主播不是爱卖关子的人,此时此刻确实很有必要保留一下小小的悬念。
【和邓绥很像,她们俩的丈夫都没当多久皇帝,很快就去世了。】
【不过和邓绥不同,褚蒜子还是有一个孩子的。】
【可他们儿子才两岁,别说治理,连自理都还做不到呢!】
【在大臣们的建议请求之下,褚蒜子第一次以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
谢道韫和褚蒜子名义上是表姐妹,但两人毕竟差了几岁,年幼时也不常玩在一处,对这位表姐的事迹多是耳闻,如今以这样的方式听得,倒是颇为新颖有趣。
【提起魏晋南北朝,我们的想法总是绕不开“混乱”二字。】
【当时的东晋局势自然也是错综复杂。】
【往北看,五胡乱华的影响犹在。】
【再往南呢,也没好哪儿去。】
【小朝廷虽然偏安一隅,但庙小妖风大,世家坐大,各有各的小九九。】
主播一句无心之言,恰是戳到了谢道韫心中的痛处。
五胡乱华、偏安一隅,字字如刀,最是刺耳。
【褚蒜子摄政,面临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权臣和世家。】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时候,有眼力见的大臣就该跳出来了。】
【太后娘娘独木难支,该让您的父亲协助啊!】
【刚才主播似乎一直在说褚蒜子外祖谢家的事儿,但她的父亲褚裒,那也是个妙人。】
夏语冰露出了一个充满知识的笑容:
【储裒这个人呢,十分有学识有见地,但他或许是惜字如金吧,不会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
【古人毕竟就是比咱们有文化、更含蓄是不是?】
【看似微不足道的态度和做法,就这么得到了名士的称赞,说这叫:“季野有皮里阳秋”。】
【实际上应该是“皮里春秋”,后来为了避讳又改为“阳秋”。】
【一直沿用至今。】
【当然啦,这肯定不是在嘲讽他,而是对他心有成算却不轻易褒贬的肯定。】
夏语冰摸了摸下巴,大胆推测:
【不过换到现在,如果表现得再欠揍一点儿,估计就该赐名为“死装哥”了吧?】
主播的发散性思维,谢道韫已经接受良好。
没瞧见她正在铺纸研磨吗?
不会的先记下来,等得了机会,她可就要抓着主播挨个儿问个明白了!
【无论是不是装吧,褚裒既然能得到这样高的评价称号,怎么说也是个有文人风骨的。】
【早在褚蒜子还是琅琊王妃的时候,他就为了避嫌,主动离开建康城,去做了个豫章太守。】
【没有错!就是我们那个“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豫章。】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鉴定完毕,又是没听过的新知识。
谢道韫奋笔疾书:学吧!学无止境,太深了!
【在褚裒看来,女儿封后,自己身为外戚就已经是命运的捉弄了,他更不想因为外戚的身份干涉朝政。】
【毕竟从古至今,“外戚”这俩字可不算是好话啊。】
【一旦沾上外戚、干涉起了朝政,你这辈子就定型了!】
“定型了?”
谢道韫听得有些迷糊:这事儿名声的确不大好,但……有这么严重吗?
【哪怕是褚蒜子当了皇后,皇帝女婿亲自要把自己的老丈人调回京城来,他都不乐意。】
【沽名钓誉或许有,但褚裒在做地方官的时候,凡事亲力亲为,身边的书童都得自己出去打水,倒也担得起“父母官”之名。】
【当王妃当皇后的时候都避着嫌,没道理现在当上太后了,自己就乐呵呵地跑回来了。】
【不过偏偏此时,朝中还有一个令褚蒜子十分头疼的大人物——桓温。】
【彼时的桓温可谓是响当当的权臣,如日中天。】
【为了帮助自己的女儿和外孙,褚裒最终还是回到了建康。】
既然提到了桓温,和他相关的小故事自然不能不提。
【桓温这个名字,乍一听家人们可能还得想想。但如果一说到和他相关的典故,大家就都能反应过来了。】
主播也不拖沓,紧随其后便道:
【“我见犹怜,何况老奴?”】
【这句话中的“老奴”可不是“天空一声巨响,老奴闪亮登场”的那个“老奴”。】
【最初,正是桓温妻子用来代指他的称呼。】
说完小插曲,夏语冰再度回到正题:
【褚蒜子在临朝摄政期间,为了平衡各方势力、稳定统治,也是做出了许多努力。】
【一方面,请回父亲褚裒,自家人总是要更放心一些嘛!】
【另一方面,还任用了司马氏的宗亲司马昱、彼时很有声望的名士殷浩。】
【通过这样的安排,褚蒜子在朝中构建了大四角互相制约。】
【朝政就此终于稳定下来。】
【等到她的儿子长到十五岁,褚蒜子喜极而泣,发出一声怒吼——】
【这破朝,我是一天都上不下去了!】
谢道韫:……?
谢道韫:主播,你确定表姐她是这么说的吗?
【萤火之森:啊啊啊笑死了!】
【萤火之森:古人的精神状态也很美丽啊!】
【辰星之外:完全可以理解!】
【辰星之外:如果我年纪轻轻就能当上太后,这日子简直美滋滋!】
【褚蒜子立刻下诏,要将朝政归还给小皇帝。】
【有人对权势如痴如醉,当然就有人无动于衷。】
【就比如咱们这位一心想要退休的褚蒜子。】
【但没了褚蒜子,小皇帝毕竟年轻,遏制不住桓温。】
【结果,没等褚蒜子出山制衡桓温迅速扩张的势力,这位年仅十九岁、刚刚亲政四年的小皇帝就水灵灵地走在了黄泉路上。】
“水灵灵”和“黄泉路”……
谢道韫陷入了深思。
这两个词她都能理解,却从来没有想到还能这样用。
一定是她的文学造诣还不够!
【所以这回,褚蒜子的山还是要出的,但目的变了。】
【不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儿子,反而要选一位新帝登基。】
【因为她没孙子呀,所以就立了侄子司马丕为皇帝。】
【又姓司马,又名丕,看起来是结合了司马懿和曹丕两位名人。】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个大人物!】
但直播间的家人们都已经很习惯了:
【没错!不出意外的话,这时候就该出意外了。】
夏语冰言笑晏晏:
【这个司马丕呢,除了皇帝之外,他还有个不同凡响的身份。】
【他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丹药学家!】
谢道韫:道理我都懂,但那水平也能称之为“家”吗?
【如果生在后世,司马丕没准儿还可以跟嘉靖皇帝交流交流制药心得,毕竟都是同好嘛!】
“嘉靖嘉靖……”
朱元璋连连摇头。
嘉靖者,家净也。
皇帝以此为年号,岂不是要百姓家家干净?
这年号不好,他得特意嘱咐一声,叫子孙后代都不许用这个。
【关键在于:你要只是爱研究就算了,身为皇帝,当个科研型人才问题也不大。】
【咱大明老朱家,当木匠的、当道士的、当留学生的,多才多艺、全面开花,也很正常嘛!】
【谢家早期可远远不如王家那样得势。】
【谢家真正的崛起,正始于这位褚蒜子。】
做完了前言铺垫之后,主播清了清嗓子,才转到第二个话题:
【抛开名字的标签,褚蒜子又因其历经六朝,得了个“六味地黄丸”的别名。】
【哪六位?且听主播一一道来。】
【第一位毫无疑问,正是她的丈夫。】
【人家出身好,家教好,本人也是才貌双全,理所当然的就成了琅琊王妃。】
【后来琅琊王登基,年仅十九岁的褚蒜子也就成了皇后。】
【家人们是不是感到有一丝眼熟呢?】
主播既然这样发问,那自然就是和直播间里出现的人物相关。
谢道韫知道夏语冰这话并不是在问自己,但她依旧无比配合地动起了脑筋。
这个问题对她来说不是难事,谢道韫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和熹皇后。”
【没错!】
看到弹幕上齐刷刷的一片答案,夏语冰点点头,肯定道:【虽说褚蒜子没怎么经历过那些宫斗事件,但目前看来,人生经历倒是和邓绥有着微妙的相似之感。】
【所以,她的偶像自然也就成了当年的和熹皇后。】
【这就为她日后的行事作风埋下了一个小小的伏笔。】
主播不是爱卖关子的人,此时此刻确实很有必要保留一下小小的悬念。
【和邓绥很像,她们俩的丈夫都没当多久皇帝,很快就去世了。】
【不过和邓绥不同,褚蒜子还是有一个孩子的。】
【可他们儿子才两岁,别说治理,连自理都还做不到呢!】
【在大臣们的建议请求之下,褚蒜子第一次以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
谢道韫和褚蒜子名义上是表姐妹,但两人毕竟差了几岁,年幼时也不常玩在一处,对这位表姐的事迹多是耳闻,如今以这样的方式听得,倒是颇为新颖有趣。
【提起魏晋南北朝,我们的想法总是绕不开“混乱”二字。】
【当时的东晋局势自然也是错综复杂。】
【往北看,五胡乱华的影响犹在。】
【再往南呢,也没好哪儿去。】
【小朝廷虽然偏安一隅,但庙小妖风大,世家坐大,各有各的小九九。】
主播一句无心之言,恰是戳到了谢道韫心中的痛处。
五胡乱华、偏安一隅,字字如刀,最是刺耳。
【褚蒜子摄政,面临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权臣和世家。】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时候,有眼力见的大臣就该跳出来了。】
【太后娘娘独木难支,该让您的父亲协助啊!】
【刚才主播似乎一直在说褚蒜子外祖谢家的事儿,但她的父亲褚裒,那也是个妙人。】
夏语冰露出了一个充满知识的笑容:
【储裒这个人呢,十分有学识有见地,但他或许是惜字如金吧,不会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
【古人毕竟就是比咱们有文化、更含蓄是不是?】
【看似微不足道的态度和做法,就这么得到了名士的称赞,说这叫:“季野有皮里阳秋”。】
【实际上应该是“皮里春秋”,后来为了避讳又改为“阳秋”。】
【一直沿用至今。】
【当然啦,这肯定不是在嘲讽他,而是对他心有成算却不轻易褒贬的肯定。】
夏语冰摸了摸下巴,大胆推测:
【不过换到现在,如果表现得再欠揍一点儿,估计就该赐名为“死装哥”了吧?】
主播的发散性思维,谢道韫已经接受良好。
没瞧见她正在铺纸研磨吗?
不会的先记下来,等得了机会,她可就要抓着主播挨个儿问个明白了!
【无论是不是装吧,褚裒既然能得到这样高的评价称号,怎么说也是个有文人风骨的。】
【早在褚蒜子还是琅琊王妃的时候,他就为了避嫌,主动离开建康城,去做了个豫章太守。】
【没有错!就是我们那个“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豫章。】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鉴定完毕,又是没听过的新知识。
谢道韫奋笔疾书:学吧!学无止境,太深了!
【在褚裒看来,女儿封后,自己身为外戚就已经是命运的捉弄了,他更不想因为外戚的身份干涉朝政。】
【毕竟从古至今,“外戚”这俩字可不算是好话啊。】
【一旦沾上外戚、干涉起了朝政,你这辈子就定型了!】
“定型了?”
谢道韫听得有些迷糊:这事儿名声的确不大好,但……有这么严重吗?
【哪怕是褚蒜子当了皇后,皇帝女婿亲自要把自己的老丈人调回京城来,他都不乐意。】
【沽名钓誉或许有,但褚裒在做地方官的时候,凡事亲力亲为,身边的书童都得自己出去打水,倒也担得起“父母官”之名。】
【当王妃当皇后的时候都避着嫌,没道理现在当上太后了,自己就乐呵呵地跑回来了。】
【不过偏偏此时,朝中还有一个令褚蒜子十分头疼的大人物——桓温。】
【彼时的桓温可谓是响当当的权臣,如日中天。】
【为了帮助自己的女儿和外孙,褚裒最终还是回到了建康。】
既然提到了桓温,和他相关的小故事自然不能不提。
【桓温这个名字,乍一听家人们可能还得想想。但如果一说到和他相关的典故,大家就都能反应过来了。】
主播也不拖沓,紧随其后便道:
【“我见犹怜,何况老奴?”】
【这句话中的“老奴”可不是“天空一声巨响,老奴闪亮登场”的那个“老奴”。】
【最初,正是桓温妻子用来代指他的称呼。】
说完小插曲,夏语冰再度回到正题:
【褚蒜子在临朝摄政期间,为了平衡各方势力、稳定统治,也是做出了许多努力。】
【一方面,请回父亲褚裒,自家人总是要更放心一些嘛!】
【另一方面,还任用了司马氏的宗亲司马昱、彼时很有声望的名士殷浩。】
【通过这样的安排,褚蒜子在朝中构建了大四角互相制约。】
【朝政就此终于稳定下来。】
【等到她的儿子长到十五岁,褚蒜子喜极而泣,发出一声怒吼——】
【这破朝,我是一天都上不下去了!】
谢道韫:……?
谢道韫:主播,你确定表姐她是这么说的吗?
【萤火之森:啊啊啊笑死了!】
【萤火之森:古人的精神状态也很美丽啊!】
【辰星之外:完全可以理解!】
【辰星之外:如果我年纪轻轻就能当上太后,这日子简直美滋滋!】
【褚蒜子立刻下诏,要将朝政归还给小皇帝。】
【有人对权势如痴如醉,当然就有人无动于衷。】
【就比如咱们这位一心想要退休的褚蒜子。】
【但没了褚蒜子,小皇帝毕竟年轻,遏制不住桓温。】
【结果,没等褚蒜子出山制衡桓温迅速扩张的势力,这位年仅十九岁、刚刚亲政四年的小皇帝就水灵灵地走在了黄泉路上。】
“水灵灵”和“黄泉路”……
谢道韫陷入了深思。
这两个词她都能理解,却从来没有想到还能这样用。
一定是她的文学造诣还不够!
【所以这回,褚蒜子的山还是要出的,但目的变了。】
【不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儿子,反而要选一位新帝登基。】
【因为她没孙子呀,所以就立了侄子司马丕为皇帝。】
【又姓司马,又名丕,看起来是结合了司马懿和曹丕两位名人。】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个大人物!】
但直播间的家人们都已经很习惯了:
【没错!不出意外的话,这时候就该出意外了。】
夏语冰言笑晏晏:
【这个司马丕呢,除了皇帝之外,他还有个不同凡响的身份。】
【他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丹药学家!】
谢道韫:道理我都懂,但那水平也能称之为“家”吗?
【如果生在后世,司马丕没准儿还可以跟嘉靖皇帝交流交流制药心得,毕竟都是同好嘛!】
“嘉靖嘉靖……”
朱元璋连连摇头。
嘉靖者,家净也。
皇帝以此为年号,岂不是要百姓家家干净?
这年号不好,他得特意嘱咐一声,叫子孙后代都不许用这个。
【关键在于:你要只是爱研究就算了,身为皇帝,当个科研型人才问题也不大。】
【咱大明老朱家,当木匠的、当道士的、当留学生的,多才多艺、全面开花,也很正常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