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我们嫁个公主过去,有了联姻关系作为基础,多少就扯上了姻亲关系。】
  【再这么四舍五入一下,不也等于断了匈奴一条臂膀吗?】
  【汉武帝一听,细细一品:你这个主意有道理呀!】
  【这个建议的提出者呢,也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老熟人——那个出使西域的张骞。】
  “怎么又是汉朝?!”
  直播总共也没几期,不是西汉就是东汉,来来回回都是在大汉这一亩三分地打转。
  嬴政的攀比心同样说出了许多至尊观众的心声:
  主播,饿饿,饭饭!
  看看我们大唐/大明/大宋的孩子吧!
  【本着谁提议谁负责的主张,接下来就快进到了和平使者张骞带着金银财宝来到了乌孙,并传达了希望两国友好相处的美好祝福。】
  【当时,和张骞一起来到乌孙的和亲公主,人称刘细君。】
  【这个细君公主呢,的确是刘家人。不过她只是宗室之女,江都王刘非的女儿。】
  【值得注意的是,她的父亲江都王先前已经因为谋反未成、畏罪自杀了。】
  【为什么主播特意提这一嘴?】
  【家人们,划重点了,这个知识点后面还要考到的!】
  “哼,不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女儿,所以派了罪臣之女前去和亲么!”
  同为君王,李治看得倒是分明。
  但转念一想,如果要他舍了太平出去和亲,那当然是万万不能的。
  【这位一代和亲公主刘细君在接下和亲的使命之后,也的确为此做出了许多努力。】
  【奈何人家乌孙国国王就是个端水大师——】
  【前脚还对着汉家公主笑脸相迎,后脚又娶了匈奴的公主,左右二夫人并立。】
  【主打的就是一个谁也不得罪。】
  【想让乌孙在匈奴和大汉之间站队是吧?】
  【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当然是全都要了!】
  【肉眼可见,细君公主的回报和她为了拉拢乌孙所做出的努力并不成正比。】
  【一方面,乌孙国王的态度很明确了——】
  【你先别急着拉拢,关于站队的人选,我另有主张。】
  【另一方面,彼时的大汉毕竟只来得及打到河西走廊,那离乌孙国的根据地伊犁河谷可还有好长一段距离呢。】
  “只打到河西走廊?”
  赵祯在头一个字上咬住重音,冷笑连连:好小众的语言,好高级的骂人方式!
  刘启、刘秀与有荣焉:都是老刘家的人嘛!
  刘彻很是满意:对对对,就这么夸朕!
  【对于大汉的精兵良将,乌孙国从上到下尚且没有直观感受,自然不乐意这么早就在两国之间站队了。】
  【路辰喊我回家吃饭:懂了,乌孙国不在射/程之内。】
  【路辰喊我回家吃饭::火力不足,影响你武德充沛的大汉人发挥是吧?】
  【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呢,主播也难免猜想,其中或许还受到细君公主的一些个人原因影响。】
  【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推断,细君公主很有可能是一位温婉柔弱的女子。】
  【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她在和亲乌孙以后,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不适应。】
  【这不仅仅是生活习惯的不同,还有语言上的壁垒。其中最大的考验,当然来自文化。】
  【西域有个特殊的风俗——收继婚。】
  【当一名女子的丈夫去世之后,通常会改嫁给他的兄弟甚至是儿孙。】
  李治:这我熟啊!
  【细君公主所嫁的那位乌孙国王在临终前,想安排她改嫁给他的孙子军须靡。】
  【如果换了我们现代人的眼光去看,丈夫从一个老头变成了差不多同龄的小狼狗,好像也不是那么无法接受。】
  【但在当时汉人看来,这可不就乱了辈分了?】
  【难道以后你管我叫奶奶,我叫你夫君?】
  【主打就是一个咱俩各叫各的。】
  【恐怕正是因为生活不惯和改嫁事件,没过多久,细君公主就郁郁而终了。】
  【这才五年,和亲公主就没了,我们大汉和乌孙的和平友好条约还没彻底落实呢!这可怎么办?】
  【再派一个和亲公主呗!】
  【所以,第二个提示来了——】
  【今天故事的女主角之一:解忧公主,闪亮登场!】
  【橘井泉香:谁来救救我!我已经从江都王猜到《淮南子》了,结果这会儿主角才出场?】
  【我姓张你也姓张:家人们难道没发现吗?前情提要里有名有姓的人不多,肯定不是重点。】
  【我姓张你也姓张:预测反着来,别墅都靠海!】
  看到弹幕再度失去头绪,夏语冰贴心补充信息:
  【今天的这件文物,和解忧公主有关,但不多。】
  【家人们还记得刚刚让大家圈起来的知识点吗?】
  【咱们解忧公主的出身和细君公主不能说是毫无关系,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她呢,也是罪臣之女。】
  【家里的罪名是发起“七国之乱”,约等于也是造反了。】
  【青橙薄荷:你,唉,我,真的……】
  【青橙薄荷:造反的人这么多,大汉你有什么头绪吗?】
  刘启:这还有我的事呢?
  刘启:造反的人多到你了,真是抱歉~
  【同样是以罪臣之女的身份、甚至还带着同样的使命出塞和亲,解忧公主的人生又走出了怎样的结局呢?】
  【刘解忧如何在西域开始活动、在乌孙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还得从一场危机说起。】
  第19章
  说起危机,此时此刻的李清照正面临着一场危机。
  “小娘子,您这是架势,到底是要买还是不买呐?”
  摊主笑眯眯地问,多半是瞧出了眼前的少女出身优渥,哪怕对方掏钱的动作没那么爽快,也还是好脾气地关切一句。
  “自然是要买的!”
  李清照答得笃定,又将手伸进荷包里仔仔细细地摸了一圈,确认里头再摸不出多余的钱了,不得不讪笑着道歉:
  “不好意思,今日出门走得匆忙,身上银钱没带够,实在叨扰了。”
  说完,她看都不敢再多看那摊主一眼,急匆匆地以扇遮面,火速离开了案发现场。
  直到远远走开之后,李清照不死心,又翻出荷包,提起一角抖了抖,发出了后世年轻人的同款灵魂疑问——
  “我的钱钱都到哪里去了?!”
  东西是买不成了,可她更不乐意就此打道回府。
  看了眼日头,见时间还早,李清照也不急着回去,索性随意找了个茶摊坐下歇歇脚。
  无论何时,相国寺总是这么热闹。
  自从六岁跟着父亲在东京定居之后,李清照隔三差五就爱来这里搜罗宝贝,十年过去了都不腻。
  “可惜了——”
  茶很快端上桌,她双手托腮,唉声叹气。
  家中吃穿不愁,但父亲做官同样克己奉公、清廉无比,并没有那么多闲钱。
  为了买下自己喜欢的金石碑文,她总归会有手头不宽裕的时候。
  想起自己前两天一掷千金的豪举,李清照嘟嘟囔囔地抱怨:“早知今日见到的这块碑文更好,我才不花那个冤枉钱呢!”
  事已至此,饮茶先啦~
  想起自己前两日刷到的直播间,李清照一手端着茶,一手点开,可巧赶上了一场新的直播:
  【我们直播间里的家人们,说话又好听,个个都是人才。】
  【相信大家肯定都没忘记,解忧公主的前辈、一代和亲公主刘细君在改嫁第二个丈夫之后,没过多久就郁郁而终了。】
  【至于这第二个丈夫,正是解忧公主嫁到乌孙后的第一位丈夫军须靡。】
  “咦?”哪怕李清照错过了开头,这短短几句也足够让博古通今的她推出前因后果。
  “主播今日是要讲刘解忧的故事么?”
  【不过在新娶了解忧公主之后,没过多久,他也就去世了。】
  【没时间为第一个丈夫的死亡而悲伤,接下来向解忧公主走来的是第二任丈夫——翁归靡。】
  【苏小忆:懂了!主播特地提到了这个名字,看来第二个丈夫是个重要人物。】
  夏语冰看到这条弹幕,点点头:
  【猜的没错!就在翁归靡上任后没多久,危机悄然而至。】
  【匈奴就想啊:乌孙最近刚换了国君,政权交接的过程中,朝野多少就会跟着出现动荡,如果趁此机会举兵来犯,岂不是能一举拿下?】
  【优势在我!】
  【解忧公主也跟着盘算:匈奴突然发难,乌孙遇到危机,如果咱们大汉在这个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宛如神兵天降,不得迷死乌孙人?】
  【啊不,让他们对汉朝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