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在这波云诡谲的时刻,顺崽找到了新法宝,琪琪格点亮了语言关,而孟古青这株带刺的沙地玫瑰,也终于在她设下的“温室”里,朝着一个方向——哪怕是被迫和朦胧的——挣扎着伸出了第一根带着药香的、坚韧的枝条。这微小的改变,如同暗夜中的星火,显得格外珍贵。
木苔转身,悄然离开静怡斋,向自己的医药实验室走去。
那发霉的豆腐块和青蒿绿苗在灯下静默。
前方有贪腐的风暴,后方有疾病的恶魔,她需要更多能在黑暗中刺破阴霾的光芒。
她轻轻抚摸着一块布满青色霉菌丝的豆腐,低声自语:“快了……风暴中心,往往也有机遇。肃清内宫,也是为了给你们这些微弱的希望之火,扫清障目之尘!”
第60章
紫禁城深处刮起的肃杀寒风,远比黄河初春的凛冽更刺骨。
在木苔与多尔衮达成共识的当夜,一张由睿亲王亲手编织、以内务府整顿为名的巨网,便悄无声息又精准凌厉地撒向了庞大而盘根错节的“六局二十五司”。
名义上,多尔衮是奉旨“提督内务府事务,核查御用物料库藏及织造司历年产出效率”。
这本是内务府内部事务,皇帝年幼,太后摄政,亲王过问也说得过去。
但随他入宫的,不是内务府的管事笔帖式,而是身着普通家仆褐衣、眼神却如鹰隼般的亲王府包衣阿哈、刑部秘密培养的审讯高手以及宗人府谙练账房的宗室子弟,这个组合,嗅出了铁腕的味道。
风声鹤唳的第一刀,精准地砍在了“营造司”和“织造司”上。
营造司掌管宫殿修缮、砖石木料储备以及……废旧物料清点核销。
织造司则管理宫内及官营纺织工坊,负责供应皇室及部分赏赐用绸缎布匹,自然也有“处理残次废料”的职责,两司账房历年积存的账簿被尽数封存搬至南三所一处偏僻院落,日夜轮班核对。
营造司库房总管、织造司掌印郎中以及经手过苇网、麻绳这类物料管库笔帖式,几乎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请”进了宗人府空出的单间“协助理账”——美其名曰熟悉账目以便日后改进管理。
“魏延庆!营造司库房笔帖式,去年五月廿七,甲字库清点残损苇网七百领、朽烂麻绳两百斤,入库档记‘择日焚毁’。
七月报损档上却记为‘因连日阴雨,部分苇网、麻绳受潮腐烂,已填埋处置’,填埋地点何在?处置凭证何在?!那七百领苇网与两百斤麻绳,为何其中七成劣品会出现在山东曹县防汛工地上!”刑部派出的老吏拍案而起,声音不高却如冰锥刺骨,直指着跪在地上抖如筛糠的魏笔帖式。
魏延庆面无人色,汗如雨下:“这……这……小的记不清了,隔得太久了……兴许……兴许是底下人私自……”话语在证据面前苍白无力。
“私自?”老吏冷笑,将一叠盖着“营造司大印”和魏延庆私章的“物料转移文书”复印件摔在他面前,“私自的人能动用营造司大印,还能让你们库房开出放行令?!你收的那五百两‘火耗银’是石头变的?!”
他从袖中抽出一张模糊却足以辨认字迹的字据——正是放印子钱的掮客在逼债时抄录下来的典当记录,上面赫然记载着魏延庆某天进当铺的时辰和换得的银票数额与其被查到的“火耗”银两完全吻合!
人证物证环环相扣,心理防线瞬间崩塌,魏延庆瘫软在地,嚎哭不止:“小的……小的一时糊涂啊!是……是织造司的陈掌库暗示有法子处理‘废料’变现……都是他牵的线!”
织造司掌库陈昌!
然而陈昌远比魏延庆老辣,面对刑讯老吏疾风骤雨般的盘诘,他死死咬定自己只是将应焚毁的废料低价转给了外省来的普通杂货商“朱掌柜”,所获银钱尽数上缴织造司公中(账面上确实有一笔模糊的“处理残料所得”收入),毫不知情那些东西会被流入官办防汛,自己是无辜被牵连。
“朱掌柜?”老吏不为所动,“此人姓甚名谁?何方人氏?商铺字号?往来文书可有?银票走哪个钱庄兑付?”
一连串问题打得陈昌面色铁青,那所谓的“朱掌柜”本就是经中间人介绍的掮客,神龙见首不见尾,交易的文书都是空白或模糊信息,连那几张兑付的银票也是经由多个钱庄层层洗过、难以追查的小额票面,显然背后有人精心设计,确保到了陈昌这一层就能斩断大部分线索。
审讯陷入僵局,陈昌老奸巨猾,只认贪墨处理“废料”之罪,将责任推到子虚乌有的“外地行商朱掌柜”身上,将所有银钱往来洗得干干净净,其背后的人稳坐钓鱼台,线索似乎到了他这里就戛然而止。
多尔衮面色冷峻:“陈昌油滑如泥鳅,王明德身份又……虽非宗室,但织造司掌印郎中,直属内务府总管大臣,没铁证,动他容易打草惊蛇,引起内务府体系动。!”
木苔端坐一旁,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腕上一枚不起眼的青玉葫芦坠。她眼神锐利如电:“睿亲王不必担心惊蛇。既是蛀虫,总有露尾之时,我倒有一处可查,俗话说的好,贪财者必留痕,查他们家人名下的所有浮财。”
“尤其注意……那些看似不起眼、却突然在京城置办了中等产业,或消费水准异常暴增的远房亲戚、旧仆!重点不是陈昌或王明德本人敛财,而是他们的影子,那些负责‘洗钱’的白手套。”
多尔衮眼神微凝:“太后之意……”
“不错!真正的钱庄银票必然层层洗白,难以追查,但最终得利者,难道能忍住将银子全部埋在地下生灰不成?总会花用,总会置办。查!查那些与主家有旧谊,家境普通却一夜暴富的三姑六姨、表舅外甥。”
“查那些不起眼的米油铺子、车马出租行、甚至戏楼茶馆,这些地方门面小,流水却可操控,正适合沉淀不明钱财。”木苔的思路异常清晰,这正是后世调查洗钱嫌疑的常规思路。
多尔衮顿觉豁然开朗:“臣遵旨!立刻着暗线不动声色排查,专盯外城新设小铺面和陡然阔绰起来的边缘亲旧。”
就在多尔衮的暗哨悄然撒网之时,景阳宫旁的“百工堂”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
阳光透过新糊的窗棂,灰尘在光柱中跳跃。
顺崽鼻尖沾着灰,正卖力地用木槌敲打着一块榫头,试图将他“记忆”中珍妮纺纱机的原理,浓缩在一个不足二尺长的模型框架里。
旁边巨大的木案上,用木块、竹篾和粘土堆砌的“束水砥柱”模型尚未完工,但已能看到榫卯咬合的雏形。
墙上挂着的“水轮驱动灌溉图”,主要是琪琪格涂鸦的大轮子和哗啦啦的水纹,充满了童趣。
琪琪格像个快乐的小蝴蝶,在顺崽和材料堆之间穿梭。一会儿递上小号的凿子:“皇上!敲!”她还在努力纠正“凿”的发音,一会儿又举着那根被她视为万能工具的细竹竿:“转!这样转!”她努力模仿纺轮旋转的样子,小脸通红,汗津津的。
“对对对!琪琪格真聪明。”顺崽接过工具,又拉过琪琪格的手按在模型底座上,“底座……要稳,像大堤的根脚一样,稳住了,轮子才能转得稳当。”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又带着点小心翼翼的声音在百工堂门口响起: “皇……皇上?琪琪格?”
两人闻声抬头,只见静怡斋的门口,孟古青居然站在那里。她身上还沾着淡淡的药材香气,手里捧着个小食盒,脸色依旧有些紧绷,眼神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好奇与强装镇定的别扭感。
“姑母?”琪琪格热情地挥手,“来!看转轮!”
顺崽也有些意外。这位一向鼻孔朝天、被困在药房里的表妹,今天怎么肯踏足他们这“玩泥巴”的地方了?
孟古青犹豫了一下,还是迈步走了进来。
她先是嫌弃地扫了一眼满地狼藉的木屑和泥土模型,随即目光就被那雏形的束水砥柱和水轮图吸引住了。尤其是那个模仿黄河弯道用泥土堆成的简单地形和水车,让她感到十分新奇。
她想起了在科尔沁看到的勒勒车和大转经筒,似乎……有点像?
“这……就是……你们弄的‘模型’?”她终于开口,带着一丝探究和不那么自信的审问意味。
这些天宫里关于皇上和琪琪格弄出来、连太后都夸奖的“新奇玩意儿”传言不少。
而药房里分装药粉的枯燥和前线伤兵的需求,让她在厌烦之余,也不得不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产生一丝微弱的价值认同。
今天王太医告假半天,她鬼使神差地就想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能让皇帝和她那位堂侄女玩得这么开心。
“嗯!”琪琪格用力点头,指着那个纺纱机框架的小巧木轴承,“帮皇上……稳根脚!轮转……棒棒!”她词不达意,但那份热情感染了孟古青。
顺崽难得耐心地解释,在琪琪格成功“翻译”动作后他发现自己表达能力提升了:“孟古青你看,这里是黄河弯道,凶水冲这里,”他用树枝在水流方向示意,“放了这个尖尖的墩子,水撞上去,就被带歪了!冲别处去,这里的堤脚就安稳了,琪琪格说得对,要稳根脚。”
木苔转身,悄然离开静怡斋,向自己的医药实验室走去。
那发霉的豆腐块和青蒿绿苗在灯下静默。
前方有贪腐的风暴,后方有疾病的恶魔,她需要更多能在黑暗中刺破阴霾的光芒。
她轻轻抚摸着一块布满青色霉菌丝的豆腐,低声自语:“快了……风暴中心,往往也有机遇。肃清内宫,也是为了给你们这些微弱的希望之火,扫清障目之尘!”
第60章
紫禁城深处刮起的肃杀寒风,远比黄河初春的凛冽更刺骨。
在木苔与多尔衮达成共识的当夜,一张由睿亲王亲手编织、以内务府整顿为名的巨网,便悄无声息又精准凌厉地撒向了庞大而盘根错节的“六局二十五司”。
名义上,多尔衮是奉旨“提督内务府事务,核查御用物料库藏及织造司历年产出效率”。
这本是内务府内部事务,皇帝年幼,太后摄政,亲王过问也说得过去。
但随他入宫的,不是内务府的管事笔帖式,而是身着普通家仆褐衣、眼神却如鹰隼般的亲王府包衣阿哈、刑部秘密培养的审讯高手以及宗人府谙练账房的宗室子弟,这个组合,嗅出了铁腕的味道。
风声鹤唳的第一刀,精准地砍在了“营造司”和“织造司”上。
营造司掌管宫殿修缮、砖石木料储备以及……废旧物料清点核销。
织造司则管理宫内及官营纺织工坊,负责供应皇室及部分赏赐用绸缎布匹,自然也有“处理残次废料”的职责,两司账房历年积存的账簿被尽数封存搬至南三所一处偏僻院落,日夜轮班核对。
营造司库房总管、织造司掌印郎中以及经手过苇网、麻绳这类物料管库笔帖式,几乎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请”进了宗人府空出的单间“协助理账”——美其名曰熟悉账目以便日后改进管理。
“魏延庆!营造司库房笔帖式,去年五月廿七,甲字库清点残损苇网七百领、朽烂麻绳两百斤,入库档记‘择日焚毁’。
七月报损档上却记为‘因连日阴雨,部分苇网、麻绳受潮腐烂,已填埋处置’,填埋地点何在?处置凭证何在?!那七百领苇网与两百斤麻绳,为何其中七成劣品会出现在山东曹县防汛工地上!”刑部派出的老吏拍案而起,声音不高却如冰锥刺骨,直指着跪在地上抖如筛糠的魏笔帖式。
魏延庆面无人色,汗如雨下:“这……这……小的记不清了,隔得太久了……兴许……兴许是底下人私自……”话语在证据面前苍白无力。
“私自?”老吏冷笑,将一叠盖着“营造司大印”和魏延庆私章的“物料转移文书”复印件摔在他面前,“私自的人能动用营造司大印,还能让你们库房开出放行令?!你收的那五百两‘火耗银’是石头变的?!”
他从袖中抽出一张模糊却足以辨认字迹的字据——正是放印子钱的掮客在逼债时抄录下来的典当记录,上面赫然记载着魏延庆某天进当铺的时辰和换得的银票数额与其被查到的“火耗”银两完全吻合!
人证物证环环相扣,心理防线瞬间崩塌,魏延庆瘫软在地,嚎哭不止:“小的……小的一时糊涂啊!是……是织造司的陈掌库暗示有法子处理‘废料’变现……都是他牵的线!”
织造司掌库陈昌!
然而陈昌远比魏延庆老辣,面对刑讯老吏疾风骤雨般的盘诘,他死死咬定自己只是将应焚毁的废料低价转给了外省来的普通杂货商“朱掌柜”,所获银钱尽数上缴织造司公中(账面上确实有一笔模糊的“处理残料所得”收入),毫不知情那些东西会被流入官办防汛,自己是无辜被牵连。
“朱掌柜?”老吏不为所动,“此人姓甚名谁?何方人氏?商铺字号?往来文书可有?银票走哪个钱庄兑付?”
一连串问题打得陈昌面色铁青,那所谓的“朱掌柜”本就是经中间人介绍的掮客,神龙见首不见尾,交易的文书都是空白或模糊信息,连那几张兑付的银票也是经由多个钱庄层层洗过、难以追查的小额票面,显然背后有人精心设计,确保到了陈昌这一层就能斩断大部分线索。
审讯陷入僵局,陈昌老奸巨猾,只认贪墨处理“废料”之罪,将责任推到子虚乌有的“外地行商朱掌柜”身上,将所有银钱往来洗得干干净净,其背后的人稳坐钓鱼台,线索似乎到了他这里就戛然而止。
多尔衮面色冷峻:“陈昌油滑如泥鳅,王明德身份又……虽非宗室,但织造司掌印郎中,直属内务府总管大臣,没铁证,动他容易打草惊蛇,引起内务府体系动。!”
木苔端坐一旁,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腕上一枚不起眼的青玉葫芦坠。她眼神锐利如电:“睿亲王不必担心惊蛇。既是蛀虫,总有露尾之时,我倒有一处可查,俗话说的好,贪财者必留痕,查他们家人名下的所有浮财。”
“尤其注意……那些看似不起眼、却突然在京城置办了中等产业,或消费水准异常暴增的远房亲戚、旧仆!重点不是陈昌或王明德本人敛财,而是他们的影子,那些负责‘洗钱’的白手套。”
多尔衮眼神微凝:“太后之意……”
“不错!真正的钱庄银票必然层层洗白,难以追查,但最终得利者,难道能忍住将银子全部埋在地下生灰不成?总会花用,总会置办。查!查那些与主家有旧谊,家境普通却一夜暴富的三姑六姨、表舅外甥。”
“查那些不起眼的米油铺子、车马出租行、甚至戏楼茶馆,这些地方门面小,流水却可操控,正适合沉淀不明钱财。”木苔的思路异常清晰,这正是后世调查洗钱嫌疑的常规思路。
多尔衮顿觉豁然开朗:“臣遵旨!立刻着暗线不动声色排查,专盯外城新设小铺面和陡然阔绰起来的边缘亲旧。”
就在多尔衮的暗哨悄然撒网之时,景阳宫旁的“百工堂”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
阳光透过新糊的窗棂,灰尘在光柱中跳跃。
顺崽鼻尖沾着灰,正卖力地用木槌敲打着一块榫头,试图将他“记忆”中珍妮纺纱机的原理,浓缩在一个不足二尺长的模型框架里。
旁边巨大的木案上,用木块、竹篾和粘土堆砌的“束水砥柱”模型尚未完工,但已能看到榫卯咬合的雏形。
墙上挂着的“水轮驱动灌溉图”,主要是琪琪格涂鸦的大轮子和哗啦啦的水纹,充满了童趣。
琪琪格像个快乐的小蝴蝶,在顺崽和材料堆之间穿梭。一会儿递上小号的凿子:“皇上!敲!”她还在努力纠正“凿”的发音,一会儿又举着那根被她视为万能工具的细竹竿:“转!这样转!”她努力模仿纺轮旋转的样子,小脸通红,汗津津的。
“对对对!琪琪格真聪明。”顺崽接过工具,又拉过琪琪格的手按在模型底座上,“底座……要稳,像大堤的根脚一样,稳住了,轮子才能转得稳当。”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又带着点小心翼翼的声音在百工堂门口响起: “皇……皇上?琪琪格?”
两人闻声抬头,只见静怡斋的门口,孟古青居然站在那里。她身上还沾着淡淡的药材香气,手里捧着个小食盒,脸色依旧有些紧绷,眼神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好奇与强装镇定的别扭感。
“姑母?”琪琪格热情地挥手,“来!看转轮!”
顺崽也有些意外。这位一向鼻孔朝天、被困在药房里的表妹,今天怎么肯踏足他们这“玩泥巴”的地方了?
孟古青犹豫了一下,还是迈步走了进来。
她先是嫌弃地扫了一眼满地狼藉的木屑和泥土模型,随即目光就被那雏形的束水砥柱和水轮图吸引住了。尤其是那个模仿黄河弯道用泥土堆成的简单地形和水车,让她感到十分新奇。
她想起了在科尔沁看到的勒勒车和大转经筒,似乎……有点像?
“这……就是……你们弄的‘模型’?”她终于开口,带着一丝探究和不那么自信的审问意味。
这些天宫里关于皇上和琪琪格弄出来、连太后都夸奖的“新奇玩意儿”传言不少。
而药房里分装药粉的枯燥和前线伤兵的需求,让她在厌烦之余,也不得不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产生一丝微弱的价值认同。
今天王太医告假半天,她鬼使神差地就想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能让皇帝和她那位堂侄女玩得这么开心。
“嗯!”琪琪格用力点头,指着那个纺纱机框架的小巧木轴承,“帮皇上……稳根脚!轮转……棒棒!”她词不达意,但那份热情感染了孟古青。
顺崽难得耐心地解释,在琪琪格成功“翻译”动作后他发现自己表达能力提升了:“孟古青你看,这里是黄河弯道,凶水冲这里,”他用树枝在水流方向示意,“放了这个尖尖的墩子,水撞上去,就被带歪了!冲别处去,这里的堤脚就安稳了,琪琪格说得对,要稳根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