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好!听哥哥哒!”他话刚落音,还没弄明白的哥控韬塞已经举着小手大声支持了。
瞧着他积极的样子,高塞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嘀咕了一句。“臭小子,就知道哄九崽。”
在他身边听到这句话的硕塞挑了挑眉,笑着回了一句:“六弟,莫不是怕比不过老十?”
“怎么可能呢?!”高塞瞪着眼回了一句,对上硕塞似笑非笑的目光时,哼了一声,这个老五最狡猾了,他可能不能老五的当。
尽管这么想,但在选司的时候,高塞还是和韬塞争了起来。
两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食这个司,顺崽还以为两个人都和他一样喜欢吃的,还苦恼要是让他来分的话,他帮谁。
只有硕塞和常舒看明白了,这两人明显就是想借着掌管食司,吸引顺崽常去他们那,殊不知食可不单单只有做膳食这一类,不过看着顺崽皱着眉,苦恼看着两人不知道怎么帮谁的时候,硕塞和常舒对视了一眼,一个人选了一个上去劝。
高塞倒是很好劝,只要和他说顺崽也想选食,看见他和韬塞在争,这会估计不好意思选了,闻言高塞就自然而然放弃了食司,从而选择了其次的工部,他记得皇太后就发明过一些好用的东西,说不准顺崽也喜欢这方面的。
而韬塞就有点棘手了,他毕竟年纪小,不过有高塞放弃,自然食部门就归他了,常舒辅助他。
这两人定好后,硕塞很快就选择了医、民两部,常舒则是选择了育部,他更想要学习怎么管理人和培育方面。
剩下来的部门自然就是服部了,主要是制衣等方面的,算是其中最轻松地一个部门,也是他们想让顺崽轻松一些,不过顺崽也看出他们的想法,主动提议他去规制木苔提出的监察司,让自己处于一种不至于太忙,但又有事情做的情况。
因为这次六司规划出来的人不少,所以顺崽还在皇宫内特地选出了一片地方给他们来做衙门,将北五所的范围划分给了六司,连带着漱芳斋的位置也被分了出来,给一部分的人作为临时住所,不至于每天穿过大半个皇宫去六司。
将一切事宜都弄好,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但顺崽他们几人也没闲着,基本上每个人都对自己说管辖的部门有了基础的了解,对这次实践看的比较重要的顺崽还特地弄了一个小会,提议他们五个人每个三天都要开个小会,说明下最近部门的进步。
尽管有些繁琐,但对硕塞几人都没什么问题,他们巴不得多和顺崽在一起开会呢。
一晃眼,顺崽期待的竹子宴木苔也安排好了,得到消息的顺崽连忙就带着硕塞几人匆匆赶到了慈宁宫。
还没进入正殿,顺崽就闻到了清新的竹子香味,小嘴巴都忍不住动了动,双眼亮晶晶的朝着里间跑去,连带着硕塞几人也颇为期待。
要知道上个月他们皇太后送过去的食物之后,就明白顺崽为什么那么爱吃了,的确是人间美味,不同于御厨做出来的那些,皇太后那边做的食物突出的就是一个新鲜,做法新鲜、食材新鲜、味道新鲜,大人可以不一定会感兴趣,对小孩来说那就是最玩的食物。
果然,他们一行人入了殿,就瞧见了桌上已经摆满了用竹子、竹笋、竹荪三种素材做出来的各色美食,木苔为了这一桌可谓是下了大力气的,可谓是把和竹子有关的食材都用了便,但从竹笋的种类就有冬笋、春笋、苦竹笋、慈笋、菁竹笋、方竹笋等、烹饪方式更是有爆炒、炝炒、火锅、泡菜、凉拌等无所不用。
也因为准备的众多,叫来的自然是也不止顺崽他们几人,还有代善几人。
当然这次木苔也难得得露面了,算作是一次家宴,这也是头一次代善他们这么近的接触这位不一般的皇太后。
不过代善和多尔衮两人多是好奇皇太后作为未来的人,只晓得事未免太多了,简直是博学二字都不足概括的,所以他们更倾向皇太后可能有他们不知道的方式,和神又或是和未来保持沟通。
多铎几人对木苔的好奇,主要是还是好奇到底是怎么一个女子,居然能培养出顺崽这么可爱的宝贝出来,也对她那各式各样的菜谱感到有趣。
对此,木苔倒是淡定,也不知道是不是在高位久了,她现在要比以前大多了,和多尔衮坐一桌也没什么特别的情绪,反倒是很自然的用膳,临走时,面对多铎讨菜谱的时候,答应将她这几年琢磨出来的菜谱都给各亲王府上都送上一份,也算是答谢他们对顺崽的照顾。
顺崽一边吃着最爱的嫩竹笋,一边听着他们说话,听到木苔要把食谱送到叔伯们的府上的时候,眼神瞬间亮了,那他岂不是有机会出宫的时候去他们府里蹭吃的了!想到这他就忍不住拉住了多铎的衣袖,期待地看着多铎说道:“十五叔!我明天是不是可以去你府上玩呐!”
多铎楞了一下,这才想起了他之前答应过顺崽要带他出宫的事,只不过有皇太后拦着,现在。
木苔被苏茉儿扶着,手上的帕子掩在唇边,笑着道:“那就劳烦豫亲王了。”
闻言,硕塞几人都涌到了多铎身边,叽叽喳喳地喊着:“十五叔!我们也要去!”
第36章
有了木苔的同意,多铎自然是答应明天顺崽出宫游玩的事,只不过没想到还要带上韬塞几兄弟,为此他不得不拉上豪格一起,给这几个小家伙做护卫,好在木苔早就将陪同顺崽出宫的人员安排好了,如今也只不过是加几个人而已。
一大早顺崽就爬起来了,心里记挂着今天要出去玩,心情自然是最高兴的,卯时半刻就醒了,只是瞧着天色昏暗就没爬起来,知道时候还没到,便躺在床榻晃着小脚想着今天要玩什么。
其实他对于外面的世界还是比较迷茫的,唯一的记忆大概就是去年在迁京路上,豪格带着他逛得那一次,回想起那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摆放着各色物件的摊贩们,他还是蛮期待的,想着京师肯定要比那个小镇还热闹吧?嗯,这次还要买几串糖葫芦带给额娘也尝尝。
正如他所想的,当多铎带着他来的人群最热闹的地方,他和韬塞几人都不禁张大了嘴巴,发出了哇的一声。
不同于小镇上虽繁华人却不是很多的样子,京师如今可谓是繁华至极,现在局势已经差不多稳定下来了,明朝弘光帝、闯王李自成等人都已经伏诛,大清夺得天下已成定局。
原本还有些人想着那群蛮人怎么打赢了,岂不是要再现元朝时期民不聊生的状态,他们这些老百姓恐怕完了,一个个都已经存了死志,但心里又忍不住想万一还有活路呢?
当然也不是老百姓都这么觉得,也有一些不懂这些大道理、老老实实种地养活一家人的,就想着稳定了好稳定了好,省的打仗担惊受怕,和他们提起元朝时汉人的惨状,他们也大部分是不信的。
其中王家村就因离京师近,村民对改朝换代还有些惶恐,在大清入关之后,村里的秀才王茂才就整天在村里唉声叹气,时不时就念着时不待他,怎么叫一群蛮人得了天下,那他们汉人岂不是又要被奴隶、重复过往屈辱?天亡他!!
他这话太过晦气,村民们都不爱听,也不怎么搭理他,就连原本在他这识字的学生也都被村里接回去,不准过来了。
大部分村民都觉得尽管改朝换代了,可局势也不是太严峻,起码他们有一些在外地的亲人就寄信回来,说明了清军如今的政策,无一不是夸赞。
甚至王立他那行商的侄子都说多亏了清军,货物得以保存下来,这一趟不止没亏还小赚了一笔,过段时间还要请王立去京城帮着他看店铺呢,这就说明了事情在变好。
在对比王茂才得唉声叹气,在那劝他们背井离乡的样子,听着就让人不喜欢。
为此,王立还当面骂过他,以往村里就王茂才一个秀才,他就借着自己读书人的身份自傲,对村民们都看不上,如今倒是知道哀叹国家兴亡了,也不见之前征兵的时候他上去报名。
“我是读书人,岂能去从伍?”说这话的时候,王茂才挺着胸脯,一副不能与匹夫为伍的样子,看的王家村村民们极为不屑,都明白了他不过就是个花架子,让他当兵,他会觉得有辱他秀才身份,可让他出谋划策也说不出来个好歹,无端地只会惹人烦,还是别让孩子跟着他学了,免得和他学坏咯。
久而久之,村里人都不在搭理他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新朝的各种政策也下发了,无一不是对他们老百姓都有利的,也让他们的心安定了下来,因打仗产生的不稳定也渐渐消去了,大部分城都恢复了平日的状态。
一部分头脑聪明的行商决定趁着重开科举的名头,一同去京师看看,看看在新朝下的大清究竟是什么模样,当然他们也是听说京城最近有一批新物件,据说达官显贵们个个都喜欢,他们若是能买上一些带到其他地方,岂不是能赚上一笔。
就这样,有想法的多了,京城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繁华的样子,每天都有各地的人入京,妇幼会在京中开设的两家铺子都好得不得了,导致木苔如今的私库银钱也是越来越多,最近还想着先把水泥研究出来,把京城路况、环境都好好整改一下。
瞧着他积极的样子,高塞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嘀咕了一句。“臭小子,就知道哄九崽。”
在他身边听到这句话的硕塞挑了挑眉,笑着回了一句:“六弟,莫不是怕比不过老十?”
“怎么可能呢?!”高塞瞪着眼回了一句,对上硕塞似笑非笑的目光时,哼了一声,这个老五最狡猾了,他可能不能老五的当。
尽管这么想,但在选司的时候,高塞还是和韬塞争了起来。
两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食这个司,顺崽还以为两个人都和他一样喜欢吃的,还苦恼要是让他来分的话,他帮谁。
只有硕塞和常舒看明白了,这两人明显就是想借着掌管食司,吸引顺崽常去他们那,殊不知食可不单单只有做膳食这一类,不过看着顺崽皱着眉,苦恼看着两人不知道怎么帮谁的时候,硕塞和常舒对视了一眼,一个人选了一个上去劝。
高塞倒是很好劝,只要和他说顺崽也想选食,看见他和韬塞在争,这会估计不好意思选了,闻言高塞就自然而然放弃了食司,从而选择了其次的工部,他记得皇太后就发明过一些好用的东西,说不准顺崽也喜欢这方面的。
而韬塞就有点棘手了,他毕竟年纪小,不过有高塞放弃,自然食部门就归他了,常舒辅助他。
这两人定好后,硕塞很快就选择了医、民两部,常舒则是选择了育部,他更想要学习怎么管理人和培育方面。
剩下来的部门自然就是服部了,主要是制衣等方面的,算是其中最轻松地一个部门,也是他们想让顺崽轻松一些,不过顺崽也看出他们的想法,主动提议他去规制木苔提出的监察司,让自己处于一种不至于太忙,但又有事情做的情况。
因为这次六司规划出来的人不少,所以顺崽还在皇宫内特地选出了一片地方给他们来做衙门,将北五所的范围划分给了六司,连带着漱芳斋的位置也被分了出来,给一部分的人作为临时住所,不至于每天穿过大半个皇宫去六司。
将一切事宜都弄好,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但顺崽他们几人也没闲着,基本上每个人都对自己说管辖的部门有了基础的了解,对这次实践看的比较重要的顺崽还特地弄了一个小会,提议他们五个人每个三天都要开个小会,说明下最近部门的进步。
尽管有些繁琐,但对硕塞几人都没什么问题,他们巴不得多和顺崽在一起开会呢。
一晃眼,顺崽期待的竹子宴木苔也安排好了,得到消息的顺崽连忙就带着硕塞几人匆匆赶到了慈宁宫。
还没进入正殿,顺崽就闻到了清新的竹子香味,小嘴巴都忍不住动了动,双眼亮晶晶的朝着里间跑去,连带着硕塞几人也颇为期待。
要知道上个月他们皇太后送过去的食物之后,就明白顺崽为什么那么爱吃了,的确是人间美味,不同于御厨做出来的那些,皇太后那边做的食物突出的就是一个新鲜,做法新鲜、食材新鲜、味道新鲜,大人可以不一定会感兴趣,对小孩来说那就是最玩的食物。
果然,他们一行人入了殿,就瞧见了桌上已经摆满了用竹子、竹笋、竹荪三种素材做出来的各色美食,木苔为了这一桌可谓是下了大力气的,可谓是把和竹子有关的食材都用了便,但从竹笋的种类就有冬笋、春笋、苦竹笋、慈笋、菁竹笋、方竹笋等、烹饪方式更是有爆炒、炝炒、火锅、泡菜、凉拌等无所不用。
也因为准备的众多,叫来的自然是也不止顺崽他们几人,还有代善几人。
当然这次木苔也难得得露面了,算作是一次家宴,这也是头一次代善他们这么近的接触这位不一般的皇太后。
不过代善和多尔衮两人多是好奇皇太后作为未来的人,只晓得事未免太多了,简直是博学二字都不足概括的,所以他们更倾向皇太后可能有他们不知道的方式,和神又或是和未来保持沟通。
多铎几人对木苔的好奇,主要是还是好奇到底是怎么一个女子,居然能培养出顺崽这么可爱的宝贝出来,也对她那各式各样的菜谱感到有趣。
对此,木苔倒是淡定,也不知道是不是在高位久了,她现在要比以前大多了,和多尔衮坐一桌也没什么特别的情绪,反倒是很自然的用膳,临走时,面对多铎讨菜谱的时候,答应将她这几年琢磨出来的菜谱都给各亲王府上都送上一份,也算是答谢他们对顺崽的照顾。
顺崽一边吃着最爱的嫩竹笋,一边听着他们说话,听到木苔要把食谱送到叔伯们的府上的时候,眼神瞬间亮了,那他岂不是有机会出宫的时候去他们府里蹭吃的了!想到这他就忍不住拉住了多铎的衣袖,期待地看着多铎说道:“十五叔!我明天是不是可以去你府上玩呐!”
多铎楞了一下,这才想起了他之前答应过顺崽要带他出宫的事,只不过有皇太后拦着,现在。
木苔被苏茉儿扶着,手上的帕子掩在唇边,笑着道:“那就劳烦豫亲王了。”
闻言,硕塞几人都涌到了多铎身边,叽叽喳喳地喊着:“十五叔!我们也要去!”
第36章
有了木苔的同意,多铎自然是答应明天顺崽出宫游玩的事,只不过没想到还要带上韬塞几兄弟,为此他不得不拉上豪格一起,给这几个小家伙做护卫,好在木苔早就将陪同顺崽出宫的人员安排好了,如今也只不过是加几个人而已。
一大早顺崽就爬起来了,心里记挂着今天要出去玩,心情自然是最高兴的,卯时半刻就醒了,只是瞧着天色昏暗就没爬起来,知道时候还没到,便躺在床榻晃着小脚想着今天要玩什么。
其实他对于外面的世界还是比较迷茫的,唯一的记忆大概就是去年在迁京路上,豪格带着他逛得那一次,回想起那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摆放着各色物件的摊贩们,他还是蛮期待的,想着京师肯定要比那个小镇还热闹吧?嗯,这次还要买几串糖葫芦带给额娘也尝尝。
正如他所想的,当多铎带着他来的人群最热闹的地方,他和韬塞几人都不禁张大了嘴巴,发出了哇的一声。
不同于小镇上虽繁华人却不是很多的样子,京师如今可谓是繁华至极,现在局势已经差不多稳定下来了,明朝弘光帝、闯王李自成等人都已经伏诛,大清夺得天下已成定局。
原本还有些人想着那群蛮人怎么打赢了,岂不是要再现元朝时期民不聊生的状态,他们这些老百姓恐怕完了,一个个都已经存了死志,但心里又忍不住想万一还有活路呢?
当然也不是老百姓都这么觉得,也有一些不懂这些大道理、老老实实种地养活一家人的,就想着稳定了好稳定了好,省的打仗担惊受怕,和他们提起元朝时汉人的惨状,他们也大部分是不信的。
其中王家村就因离京师近,村民对改朝换代还有些惶恐,在大清入关之后,村里的秀才王茂才就整天在村里唉声叹气,时不时就念着时不待他,怎么叫一群蛮人得了天下,那他们汉人岂不是又要被奴隶、重复过往屈辱?天亡他!!
他这话太过晦气,村民们都不爱听,也不怎么搭理他,就连原本在他这识字的学生也都被村里接回去,不准过来了。
大部分村民都觉得尽管改朝换代了,可局势也不是太严峻,起码他们有一些在外地的亲人就寄信回来,说明了清军如今的政策,无一不是夸赞。
甚至王立他那行商的侄子都说多亏了清军,货物得以保存下来,这一趟不止没亏还小赚了一笔,过段时间还要请王立去京城帮着他看店铺呢,这就说明了事情在变好。
在对比王茂才得唉声叹气,在那劝他们背井离乡的样子,听着就让人不喜欢。
为此,王立还当面骂过他,以往村里就王茂才一个秀才,他就借着自己读书人的身份自傲,对村民们都看不上,如今倒是知道哀叹国家兴亡了,也不见之前征兵的时候他上去报名。
“我是读书人,岂能去从伍?”说这话的时候,王茂才挺着胸脯,一副不能与匹夫为伍的样子,看的王家村村民们极为不屑,都明白了他不过就是个花架子,让他当兵,他会觉得有辱他秀才身份,可让他出谋划策也说不出来个好歹,无端地只会惹人烦,还是别让孩子跟着他学了,免得和他学坏咯。
久而久之,村里人都不在搭理他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新朝的各种政策也下发了,无一不是对他们老百姓都有利的,也让他们的心安定了下来,因打仗产生的不稳定也渐渐消去了,大部分城都恢复了平日的状态。
一部分头脑聪明的行商决定趁着重开科举的名头,一同去京师看看,看看在新朝下的大清究竟是什么模样,当然他们也是听说京城最近有一批新物件,据说达官显贵们个个都喜欢,他们若是能买上一些带到其他地方,岂不是能赚上一笔。
就这样,有想法的多了,京城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繁华的样子,每天都有各地的人入京,妇幼会在京中开设的两家铺子都好得不得了,导致木苔如今的私库银钱也是越来越多,最近还想着先把水泥研究出来,把京城路况、环境都好好整改一下。